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从“不敢”到“不能”“不想”

从“不敢”到“不能”“不想”



第一篇:从“不敢”到“不能”“不想”

从“不敢”到“不能”“不想”

郑平

202_年09月04日 来源:《求是》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我们党对反腐败斗争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以重拳反腐的实际行动,形成了对腐败分子的高压态势,有效遏制了腐败蔓延势头,初步形成了“不敢腐”的社会氛围。然而,要深入持久反腐败,必须进一步正风肃纪,建立从“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

营造“不敢腐”的社会氛围。反腐败的实践证明,惩治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最有力的预防。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形成有力震慑,使权力行使者“不敢腐”,关键是做到有腐必惩、有贪必肃。只有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始终保持反腐的高压态势,做到发现一起、惩处一起、曝光一起,让心存侥幸者付出代价,使党的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才能使每一个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理念,始终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做到正确对待权力、谨慎使用权力、不敢滥用权力。

打造“不能腐”的制度环境。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制度不完善、管理不严格、监督不到位,“牛栏关猫”,使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有了可乘之机。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必须紧紧围绕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这个核心,抓住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关键环节,扎紧制度的篱笆,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逐步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打破“破窗效应”,确保制度刚性运行,防止把制度当纸老虎吓人、当稻草人摆设。要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强化责任追究,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壮大网上监督力量、拓宽人民监督渠道的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违反制度的人和事,使制度成为党员干部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只有缝隙弥补了,漏洞堵住了,才能让那些违纪违法者无处藏身,才能有效遏制不良作风回潮。

筑牢“不想腐”的思想根基。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大量事实表明,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直到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说到底是丧失了理想信念,精神上缺“钙”。要从思想深处“不想腐”,就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洁自律教育,以及廉政法规和从政道德教育;坚决抵制一切及时行乐的思想、一切贪图私利的行为、一切无所作为的作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培育廉洁价值理念。只有使“不想腐”成为思维习惯和价值取向,并升华为廉洁从政的政治操守,内化为遵纪守法的道德意识,转化为拒腐防变的能力,才能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根基,增强党员干部自身“免疫力”,才能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才能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时刻对党忠诚,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第二篇:不想、不能、不敢腐败

不想、不能、不敢腐败

——《镜鉴》读后感

一流的企业要靠一流的干部队伍。《镜鉴》中的许多案例,生动地阐述了个别干部职工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教育和警示了广大国有企业工作人员,从制度上、教育上、法律上对相关案例进行了剖析,我深深感到,要真正做到一流企业,干部队伍必须是清正廉洁,做到不想、不能、不敢腐败。

不想腐败,就是要以书中的各类典型案例教育警示,常反思,常学习,防微杜渐。纵观书中案例,领导干部腐败案件都是因为放松了学习、理想信念动摇导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对自身要求出现了“只讲实惠不讲理想;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只讲钱财不讲原则”不良信念,最终走上犯罪道路。作为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管理、业务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端正思想作风,提升思想境界,恪守国家和企业有关廉洁从业的各项规定。不仅自己做到,还要带领好自己的团队,通过各种途径经常性地对科员进行教育,做到廉洁从业。

不能腐败,主要是从制度建设上,不断健全和完善,从制度的执行及事务的流程上加强检查和监督,使其无空可钻,不能腐败。工程建设行业历来都是腐败滋生的重灾区,加强工程系统制度建设作为反腐倡廉的保障至关重要,对于矿工程系统应以工程监理的标准进行建设工程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如敏感岗位定期交流办法、工程招投标管理规定、工程签证多方确认制度、工程预结算互审措施等,堵塞管理漏洞。在一些重要岗位,不能只靠个人觉悟来规范其行为,必须靠制度来进行约束,只有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才能有效遏制犯罪,使之不能腐败。

不敢腐败,书中从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重要岗位管理人员、各类窝案串案案例三个层面角度,概括了其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这些涉案人员葬送了自己的前程,毁掉了家庭的幸福。三年前,科里原领导和预算主管受贿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深刻案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要从这些反面教材中吸取教训,并以此为戒,时时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因小节不保而酿成大错。“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是劳动所得就不要拿,要坚守好自己的职业操守,要用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态去干好本职的工作,获取我们应得的劳动所得。牢记“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第三篇:不想不敢不能贪

近期,笔者参加了由山东省检察院组织的赴新加坡《检察制度与职务犯罪防范》培训班,在新加坡进行了为期十四天的考察学习活动。其间,在新方承办单位——新加坡民事服务学院的组织安排下,通过听取新加坡高等学府的教授、前高级公务员和有关专家讲课,参观考察新加坡高等法院、警察总部、贪污调查局、监狱等司法机构,与法律界有关人士座谈、交流等形式,对新加坡的社会经济、法律制度特别是对预防、惩治职务犯罪方面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制度进行了考察学习。在整个考察过程中,新加坡政府在廉政建设方面的治国理念,对公共服务人员(国家公务员)严格的纪律约束、严肃的制度管理、严密的考核奖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加坡政府经过近四十年的不懈努力,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法规和严格执法机构,使公务人员“不想贪、不敢贪、不能贪”,从而有效地保持了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廉洁和高效。其廉政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反贪倡廉”的氛围使人“不想贪”新加坡是一个国土面积不到700平方公里,总人口400余万,“除了阳光和空气,几乎没有任何资源”的岛国。为了生存和发展,新加坡政府始终怀有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新加坡执政党——人民行动党的创始人、前总理、内阁资政李光耀指出:国家兴旺的关键是要有一个廉洁的政府,政府官员保持廉洁和献身精神,是政府牢固的基础。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执政党——人民行动党重要的治国理念。

首先,廉政建设从高层做起,政治领导人树立典范。李光耀指出:“除污防疾,必须彻底而有秩序地从高而下。这是一条漫长、艰苦的道路,只有一批强有力并具有勇气和廉正的道德威信的领导人才能办到。”现任总理吴作栋也曾严厉地提出“每个人都应该知道我绝不容忍任何形式的贪污。我希望所有的部长、国会议员及所有公务员都能树立起好典范,让其他人仿效……任何部长或国会议员若被指控通过非法途径或贪污获取财物,贪污调查局将立即进行调查”,充分表明了政府惩治腐败的决心和信心。

新加坡政府通过对公务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和培养廉政观念。专门设立了公务员学院(民事服务学院)和政治研究中心,新招聘的公务员必须首先接受训练,新上任的公务员必须书写本人宣誓书,在职的公务员每年也必须有一两周的轮流进修,学习政治、法律知识和技术,不断提高公务员的综合素质。

政府还通过制定并严格地执行法律、加强舆论监督等形式,向公众昭示政府惩治腐败的决心和力度。新加坡政府对贪污(新加坡所称“贪污”类似我国刑法规定的“贿赂”)绝不能容忍,这一点新加坡的公务员和民众都非常明白,在全社会形成了明确的道德准则,使廉洁勤政不仅成为公职人员的自觉行动,而且成为民众评价政府及其公务员的基本标准。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连续执政40余年,政局稳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其基本原因就是李光耀倡导的廉洁奉公和党政领导的以身作则,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严厉具体的约束使人“不敢贪”新加坡政府实行“精英治国”,对公务员的选聘、培养、晋升以及考核、奖惩等,都有完整、具体、实用的政府公务员管理体制和相关法律制度,包括《公务员法》、《公务员行为准则》、《公务员纪律条例》等。特别是对公务员廉洁勤政的要求,规定得更加明确而且具体。新加坡不断地修订完善《防止贪污法》等法律法规,并把防止贪污的行政条文融会到管理公务员行为和纪律的《公务员指导手册》中。《公务员指导手册》被奉为公务员的“圣经”,任何公务员都必须严格地遵照执行。手册中除包括有关法规和行政管理规范外,还对公务员有详尽、明确的纪律规定,这些规定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明确具体,有效地防范了职务犯罪的发生。公务员纪律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务员不能向和他有公务关系的人士借钱;不能借超过他三个月薪俸的无抵押贷款(以免债务过多而产生贪污意图);不能利用公务上所获得的信息来换取个人利益;不能接受公众人士的礼物和款待;因公务接受的礼品,必须如实报告;礼品价值超过50新元(约计人民币200元),必须交公;任职期间每年申报个人资产和投资;未获书面批准前不得经商或从事副业等。政府发给每个公务员一本日记手册,公务员要记录本人的活动情况,主管单位的

第四篇:如何做到“不想腐 不能腐 不敢腐”

如何做到“不想腐 不能腐 不敢腐”

一、关注人性,有力构筑“不想腐”防波堤

1、合理满足党员干部基本诉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们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及自我实现的需求,这是最基本的人性。在权力运行中一味的强调人必须讲付出,把所有的人当圣人,是不科学的,更不是马克思主义应有的唯物观点。而当前困扰党员干部最大的两个问题是,没有合理的薪酬激励和向上晋升的价值实现机制。在反腐的制度设计和机制运行中,对党员干部合理的、对社会有促进作用的需求应予以满足,使之对有归属感、成就感,这是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经典论述的精神。

2、思想教育以信仰教育为根本。信仰不是虚无缥缈的说教,不是言之无物的煽情,信仰是对内心深处理想信念的执著,是对公平正义平等规则的敬畏。而每一个腐败分子无一例外信仰缺失,要么迷恋于权力,要么执著于金钱,要么沉迷于女色,要么三者兼而有之,对公平正义平等规则却是熟视无睹,随意践踏。思想教育,必须要以信仰教育为根本。在选人用人上,必须讲求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优先选用那有坚定的信仰,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人。在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中,加强信仰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自己的选择,对党纪国法心存敬畏,对公平正义平等规则铭记于心。

3、不让老实人吃亏是最有力的激励。用人腐败是最大的腐败,用人腐败往往导致更大的腐败,让投机钻营者得利,是对老实人最大的伤害,老实人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兢兢业业工作的人,这些人立场坚定,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任劳任怨,恪尽职守,勤奋努力,不察颜观色,敢于负责,勇于争先,锐意进取,不畏首畏尾,公道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不计较个人名利,不跑不送,不找不要。老实人是干部队伍的主流,也是推进事业加快发展的中坚力量。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是对老实人的最大支持,弘扬了用人的正气,袪除了用人的歪风,投机钻营没有市场,是最有力的激励,是最好的反腐形式。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风气的最好净化器。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稳定的社会生活物欲横流,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私欲膨胀、社会责任感丧失,腐败充斥着社会各个层面。官风是民风的投影,争官、跑官、买官、卖官;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滥用职权、失职、渎职现象屡见不鲜、禁而不止,为官不正、不廉又进一步使社会风气败坏。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价值取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动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是当前社会风气的最好净化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也会进一步净化每个党员干部的心灵。

二、立体推进,精心编织“不能腐”防护网

让领导干部“不能腐”,就是要从源头抓起,从完善现有制度入手,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畅通群众监督和举报渠道,尽快形成使腐败分子难以得逞的体制、机制,形成一整套“不能腐”的制度体系,使其难以滥用权力、以权谋私。

1、狠抓落实,严防执行制度走形。现有制度体系是经多年的反腐实践才建立起来的,但在反腐工作,有些制度却成的摆设,执行时变样走形。如选人用人时,虽然我们有民主推荐,群众投票制度。但有的单位,却不当场唱票,最后候选人的确定由少部分人决定,民主投票只是个摆设,没有任何实质意义。群众意见很大,损害了选人用人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也成了腐败高发区。我们要以现有的基本制度为基柱,纵向到底,深入地层,严防执行制度走形,有力支撑反腐防护网。

2、畅通渠道,妥善引导人民反腐。腐败之所以是党之大敌,是因为腐败违背了党的根本宗旨,损害了人民的利益,威胁着党的执政基础。共产党是建立在百姓中间的,最好的监督员不是监督部门,而是基层百姓。党员干部服务百姓,干得好不好、清不清廉、腐败没腐败只有百姓最清楚,也只有百姓说了才算。要加强老百姓的监督力度,为老百姓的监督提供各种有利的条件,如“两会说吧”、“民声通道”“反腐信箱”等,要横向到边,通过电视、电话、报纸、微信等多种形式多种方式让百姓特别是来自基层老百姓吐露心声,这样那些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的党员干部,做了什么事也逃不过亿万老百姓的眼睛。在这过程中也要通过法律安排使无中生有、恶意污告、借机整人等消极因素降到最低限度。

3、合理布局,创新纪检监察管理体制。整合现有纪检监察资源和力量,不按行政区划一级政权一级纪检监察机构的配置,在省委领

导下设立大区纪检监察局,或设巡回监察机关,消除省以下地方党委政府对纪检监察机关的干扰和影响。对纪检监察部门工作的人员、经费等实行专项管理,并通过网络报纸等进行公开,公开接受评议,从而打通人民群众对权力监督的通道。创新纪检监察管理的同进,加强对纪检监察队伍的监督管理,建立能进能出的体制,防止纪检监察部门成为凌驾于其它部门之上特权阶层。

4、防微杜渐,实行反腐预警分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腐败的发展也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要防患于未然,要把腐败的打击在苗头初始阶段,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要抓早抓小,对存在的问题早发现、早处置,防止小错酿大祸,真正做到治病救人的功效。

三、依法惩处,从严打造“不敢腐”高压网

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使党员干部“不敢腐”。“杀一儆百”,免职的官员永不再用,对违法犯罪的官员要严肃处理,从严惩处,不能让官员有侥幸心理。

1、严厉惩治腐败,增大腐败成本。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形成高压震慑,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对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一查到底、严惩不贷、决不手软,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坚决查处一个,就能够使每一个党员干部始终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做到正确对待权力、谨慎使用权力、不敢滥用权力,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使党员干部“不敢腐”。

2、提高惩处效率,健全查办案件组织协调机制。严格查办案件

程序,严明办案纪律,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举一反三,堵塞漏洞。

3、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和完善立项督查制度,对干部群众举报的选人用人方面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组织力量进行查核,依纪依规严肃处理,让弄虚作假、不干实事、会跑会要的干部没市场、受惩戒,形成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完善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健全和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方面的立法,研究完善惩治贪污贿赂和渎职侵权犯罪、规范国家工作人员从政行为方面的法律规定。

4、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四风”,着力找准解决党员领导干部在严守政治纪律、履行职责使命和“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积极回应职工关切,注重找准和解决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提出问题,把改进作风的成效真正落实到党的基层组织和“末梢神经”。

第五篇:反腐精神上不敢不想不能贪

思想上反腐()精神上不想不敢不能贪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培根在《习惯论》中写道:“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人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是先有思想、后有行动。有正确的思想才有正确的行动,有积极的思想才有积极的行动,有统一的思想才有统一的行动。十八大报告中有许多新思想需要我们掌握、去指导我们的工作。一旦这些好的思想被我们深入、全面、系统的掌握,就能成为指导我们工作的正确的思想,从而指导我们正确的行动。各项大政方针政策才能不折不扣的落实,总书记在反腐倡廉方面的新思想“三个必须”“三个绝不允许”“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老虎、苍蝇一起打”等等新思想不折不扣的执行下去。“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领导干部只有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才能为党和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干部的从政环境变得更为复杂,时刻面临着形形色色的诱惑与各种各样的考验。一些别有用心者用金钱、物质、美色等,想方设法对领导干部进行拉拢腐蚀,以利用其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面对诱惑与考验,有的领导干部立场坚定,跨了过去;有的则不堪一击,陷了进去。究其根源在于平时的思想教育不重视没有抓好,反腐倡廉要从思想教育抓起,从源头预防和遏制腐败。

“水清沙自洁,官贤弊自绝”。怎样才能培养清正廉洁的干部,始终保持正确的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呢?首先,加强学习。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真正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文化素质,才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什么必须坚持,什么必须反对;才能保持高尚情操,自觉抵御各种诱惑和腐蚀。其次加强思想教育。开展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有人平时认为思想教育是务虚的,只是肤浅、片面、零碎地学习应付工作之需,装潢门面。我们要把这种看似无形的思想教育活动深入、细致的开展下去。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境界;提高领导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使他们为党和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充分发挥好思想教育工作在反腐倡廉中的重要作用。一位哲人曾说过:思想是万物之因。“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好这一反腐倡廉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做出应有的贡献。

博客从“不敢贪”到“不能贪”再到“不想贪”,是一个由非常手段到制度反腐再到以德立国的漫长过程。中国这些年腐败的速度远远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源于我们对反腐败制度的缺失,而自欺欺人的喊“为人民服务”的空口号。结果造成今天中国的官员“都想贪”“都能贪”“都敢贪”,大官大贪,小官小贪,无官的争取贪。

中共十八大后,习李高举反腐的大旗,剑锋所指,无论是现国家级的苏荣,还是前政治局常委***,纷纷落马!显然,这是治标。是让中国官员“不敢贪”,而不是抓住所有的贪官。很简单,如果抓了所有的贪官,中国的行政岗位恐怕无人了!习李不能成为孤家寡人,还得靠这些官员做事。以前贪了的,只要没有大案涉及到,不可能也不会查处每一个官员,只要官员以后“不敢贪”就行了!如何让官员“不敢贪”呢?

一是反腐的力度要大。对仍然贪腐的官员绝不姑息,该判死刑的就得判死刑。不能为了政治妥协而伤害了司法独立。像刘志军刘铁男贪污那么严重,居然没有判死刑。相比以前的胡长清,他们该枪毙几次了!二是反腐面要广。不能只打老虎不打苍蝇。老虎一个又一个被关进了笼子里,而我们周围的苍蝇每天都扑面而来。如果不打苍蝇,老百姓不会感受到反腐的直接作用。他们像看戏一样看打老虎,时间长了,他们会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三是反腐的手段要多样化。不能仅仅靠中央巡视组或者中纪委,应该让老百姓和中央互动,让媒体自由的曝光,鼓励和保护举报人。只有在全中国形成一个反腐的天网,官员才“不敢贪”!

“不能贪”才是一个文明国度的真正标志。只有完善反腐的制度,才能让官员“不能贪”。什么是反腐的制度呢?仅仅是规定官员的吃饭用车吗?显然不是。反腐制度应该是将官员的权利关在笼子里,是对官员权利的约束监督。所谓绝对的权利产生绝对的腐败,没有约束和监督的官员都可能变成老虎和苍蝇。什么是反腐制度呢?就中国现行的体制,首先人大代表应该直选,共产党员应该退出政协。其次司法必须独立,不能让司法成为腐败官员的保护伞。另外新闻媒体必须自由,自由的媒体像一面照妖镜,任何腐败分子都难逃他的透视!

所谓“不想贪”,那只是一个理想的政治生态环境。人都有善恶两面,扬善抑恶是靠制度,而不是靠觉悟。大约只有修行多年的高僧和虔诚的基督教才能做得到“不想贪”,硬说自己是人民的公仆,而拒绝制度的约束和监督,那一定是政治的谎言!

“不敢贪”,可以理解为对“贪”的惩治上,就是让欲腐败分子“不敢越雷池一步”!“不能贪”,就是把掌握权力者的行为置于“阳光”下,就是让欲腐败者“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不能贪”、“不敢贪”实际上是主要是法制和监督机制建设所要达到的目的。但是,在这方面却有许多让人看不懂的地方。例如:如今的腐败分子面对着牢狱之灾和杀身之祸竟然毫不畏惧;例如:同样的情节,但因身份的不同或是其它什么原因,其受到的惩罚却大为不同。例如:最近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原罪”问题。无论是“原罪”还是什么罪,只要是罪,就必须惩处,这是不容置疑的。然而,我们看到的是官员的“宽容原罪说”和专家的“追究原罪就是反对改革”论(又一个反对改革的大帽子)。老百姓说,“前有车,后有辙”。既然“原罪”可以宽容,那其它的罪行就不能宽容吗?就是在这样的法治精神之下,腐败分子还会有什么可顾忌的?想必有一天反腐败就成了反改革了!不是有教授已经证明“腐败次优”了吗?这真是莫大的讽刺。

所谓“不想贪”,就是说让掌握权力者在思想上能够自觉抵御不当利益的诱惑,就是强化道德的自律。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级组织都在积极培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都在不断加强道德建设,不断改造人性中的利己性,注重培育和增强利他性。然而,在自私最优论、私有制最先进论的鼓噪中,金钱至上、物质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第一成了许多人追求的目标,道德和自律被人像抹布一样抛进了垃圾堆,人的思想道德大厦也便顷刻塌垮,社会成了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个人的私欲膨胀也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个时候,“不想贪”则必然变成了“肆无忌惮的贪”了。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人从舆论上对其美化,从理论上证明“存在即合理”,制造声势要“宽容”、要“赦免”。当“不想贪”已经不值钱了,所谓的“不能贪”、“不敢贪”的价

不想贪是基础,不能贪、不敢贪是保障。这就像盖高楼大厦,如果基础不牢、不实,你的保障措施再完备――钢筋加粗、水泥标号加大、各个环节监督检查的人加多,最终也避免不了大厦倾覆的危险!要使得高楼大厦稳固,能经受得住各种风浪的冲击,首先也是最关键、最根本的,是对大厦基础的不断加固,而不是相反!然而,令人十分遗憾的是,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人,特别是部分具有了相当经济政治地位的人,依然不遗余力地粉饰着丑陋,推销着糟粕,颠覆着中华民族及人类社会的传统美德,腐蚀、破坏着人类社会的道德基础,并将此举标榜为进步、现代和开放。这个问题若不能得到解决,在反腐败斗争中,所谓的“不想贪、不能贪、不敢贪”只能是纸上谈兵,所谓的制度建设、体制创新和监督机制的完善,也不过是画饼充饥!

筑牢思想上的防火墙首先要有自律意识,就是善恶分明、公私分明,增强自我约束,管得住心中的“猛虎”。人皆有七情六欲,贪欲是人心中的“猛虎”,也是不少党员干部被腐蚀的主要突破口。不少党员干部觉得拿手中的公权办些私事、利己事无可厚非,然而“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腐败思想就从这些方面趁虚而入,生根发芽。“一心可丧邦,一心可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越是善恶不分、公私混淆、界限模糊的人,越容易被腐蚀渗透。对于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我们要保持高度的敏锐性和观察力,只有分得清善恶、辨得出真伪,自觉将贪欲关进笼子里,才能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分得清善恶真伪,不求一己之私利,就不会被轻易腐化;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追求,坚持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就不会轻易被糖衣炮弹所蛀蚀;有刚性的原则和约束,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就不会轻易触碰心中的那根弦。不因蝇头小利而短视,不被权钱财物所诱惑,不为声色犬马所困扰,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考验,才是一个共产党员思想上最大的“避雷针”和“防火墙”。

筑牢思想上的防火墙其次要有自省意识,就是“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对金钱贪易为金钱奴,对美色贪易为美色困,对权势贪易为权力囚,古今中外不少鲜活的事例殷鉴不远,有多少人因为贪欲锒铛入狱,又有多少人因为贪婪身败名裂,由此可见,贪欲危害极大。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并且“吾日三省吾身”,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不断增强抵御各种诱惑的警觉性。明昌坤有言:“世情宜淡,立志贵刚。刚则欲不能出,淡则欲念不起” ;孔子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只有胸怀坦荡、无欲无求,将“富贵”视为“浮云”,对“名利”等闲视之,才能不为贪欲所害。唐代诗人白居易说:“今我何其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封建官吏尚能如此自省,我们更应感到惭愧,不断勉励和鞭策自己,始终以先进为榜样,以贪官为警戒,日日为心灵除草、时时给灵魂除锈,在与先进模范的对比参照中自愧、自励,在思考腐化堕落分子的凄惨结局中自察、自省。筑牢思想上的防火墙还要有自警意识,就是“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在零容忍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下,腐败分子将毫无立锥之地。因此,党员干部必须要提高自警意识,对手中之权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权力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每个人的头顶,你享受它带来的权威和利益的同时,也避免不了它所带来的风险。只有正确对待权力、谨慎使用权力,才能将达摩克利斯之剑握在手中,为人民谋福利。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人民给的。”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我们应始终警醒: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人民谋福利的,如果我们不敬畏手中的权力、善用手中的权力,也必将受到权力的惩罚。行使权力,就要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切实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秉公用权、谨慎用权。“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滥用权力,无视党纪国法,必将堕入腐败的深渊。善待手中的权力,珍惜手中的权力,用好手中的权力,才是对权力行使的正确态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给权力套上“紧箍咒”,才是对权力运行的最好注解。

一要提高官员的待遇,实行高薪养廉,让官员有较好的经济收入,政治地位高,经济收入也不错,使他们生活待遇和水平都能保持较好水平,不想贪。二要提高官员及家属素质。从对贪污受贿官员的贪污事件来看,有很大部份都是官员家属在参与,甚至有些时候家属还起着怂恿和助威的坏作用,所以要加大对官员及其家属的教育和预防,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有正确的信仰,真心为民,踏实干事业,形成贪污可耻,就像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一样,让他们不好意思贪、不会贪。三要健全监督机制。比如实行家庭财产申报制度,官员家庭的收入都要申报,官员购买比工资收入有较大出入的资产都要实行先报告后采购制度,还要实行金融实名制度等等,只要一出现行贿受贿就很容易被发现,让他们不能贪、没办法贪。四要加大查处力度。就是要让贪污有高风险,在香港如果一个人贪污的话,他被发现的几率是50%,而在中国却很低,也就是贪了不容易被发现,这样就会造成侥幸心理,大家都认为不会被发现,发现只是因为运气不好,所以要让贪污的风险提高,伸手就被捉,让他们不敢贪。

如此说来,就算是地上放着一大堆不义之财,也很少会有人去抢吧„„

贪原因之一在于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思想总开关把得不牢。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为官者要控制好手脚,就一定要把住思想总开关,加强党性修养,把握廉政为民基本原则,不该收的东西坚决不收,不该做的事情坚决不做。有些官员总是带着侥幸心理收受钱财,把送钱人当成哥们,认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殊不知,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人在名利物欲的江湖漂,总有一天要“挨刀”,仔细想想,别人凭什么送你钱财,还不是看上了你手中的权利,当哪天手中权力不在,那些“朋友”集体玩失踪也说不定。

坚定理想信念,是让官员自觉地不想贪腐。在面临诱惑时,并非每个党员干部都能控制住。所以针对这些抱着侥幸心理,闯一闯捞一把的官员,就要靠制度来监管和约束,让他们不敢贪腐,不能贪腐。要完善监管制度,完善财政流程的监管程序,让党员干部无法钻制度空子,无法将公家的钱揽入腰包;二是要完善惩罚制度,让通过违法违规渠道以饱私囊的官员吃不了兜着走;三是完善权力使用制度。领导干部为什么贪,就是因为手中有权利,如果把这份权力弱化或者关进制度的笼子,那么,权力寻租的现象自然就少了。

这“不敢、不能、不想”的三个部分,也有轻重缓急之分。反贪腐仍主要靠“不敢贪”和“不能贪”。二者相辅相成,足以控制很多的贪腐。只有在“不敢贪”和“不能贪”之后,才有让官员“不想贪”的可能性。在新加坡的反贪历史上,让官员“不想贪”的高薪制度也是在执政党上台很久、经济好转之后,才让公务员的薪水逐步跟上市场的步调,高级公务员更是高薪,以吸引人才,参与国际竞争。(陈济朋)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2/263688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