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存敬畏之心,让安全警钟长鸣

存敬畏之心,让安全警钟长鸣



第一篇:存敬畏之心,让安全警钟长鸣

存敬畏之心,让安全警钟长鸣

安全是铁路运输生产永恒的主题。铁路运输的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安全对于铁路的重要性是毋庸臵疑的,在铁路运输不断深化改革,提效增质的今天,安全是前提,安全是基础和保障。

观看这次路局的劳动安全警示教育演出,我再次被深深的震憾。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画面,一声声悲痛欲绝的呐喊,在时刻提醒着我们每一位铁路职工,以生命的名义,让警钟长鸣!

生命的起始,受于上天的恩赐,承载着父母的爱与心血,承担着对家庭的责任和承诺。生命原本就很肃穆与庄严,神圣而厚重,绝不是昙花一现,更不是流星坠落。身体发肤,授之父母,不可损;身有伤,贻亲忧,对生命的珍爱,是对家庭的责任,对生命常存敬畏之心,才不会让悲剧发生,让家庭受到创伤,给家人带来无休止的悲痛。

80后的严士平,原南京大修库中华门轨料库的职工,风华正茂,但是,在一次起吊轨料的作业中,违反作业规章,被钢轨砸成高位截瘫,从此他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化为泡影,笼罩着他的仿佛是无休的黑夜和寒冬,病痛的折磨、对父母的愧疚、对违章作业的悔恨......镇江站连接员王家亮,刚毕业的大学生,年轻帅气,然而在一次作业完毕后没有按规定线路行走,盲目扒乘运行中的车列,由于脚下踏空,手未抓牢,不慎跌落造成左小腿裸骨以下截肢。当时被送往医院救助的时候,王家亮坚强的对关心他的人说:“我没事,你们不要难过”,虽然他不想让家人难过,但是惨剧已经发生,他对自己的违章作业痛悔至极,对不起五十多岁已经满头白发的父母亲,对不起他的师傅,“都是我的错”王家亮再次来到现场对所有铁路职工讲述他的教训:遵章守纪,珍爱生命,不要因为一念之间的差错,给生命造成不可挽回的悲痛!

观看时曾有几次,我哽咽流泪,不是因为他们表演的精彩,而是因为这些事故都是发生在身边真真切切的同行职工身上,他们那么年轻,他们上有父母,下有妻儿,还有很多美好的生活,却再也无法一起去分享!

违章,都是违章惹得祸!你们为什么要去违章作业呢?你是否对生命保持着敬畏的态度,决定了在工作中你的生命能否得到保障。反思身边的很多同事总是抱着“不幸也许不会落到我身上”、“不会正巧这次就赶上出事”、“以前都这么干过,没出过事”等侥幸心理,最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也许一千次违章才会出一次事故,但是生命只有一次,人们往往在事故发生之后才会意识到安全的重要,生命的可贵,但是人生没有彩排,生命也无法复制。对于安全和生命没有抱着敬畏的态度,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不负责,终会受到生命的惩罚,那个时候,一切都晚了。

痛定思痛,我们可以清晰的认识到,保证安全,才能保障生命。安全绝不是喊喊口号,贴在墙上,不光是设备技术先进、规章制度严谨就可以保证安全,更重要的是靠我们每一位铁路职工,把这些规章制度和管理理念好不保留的执行到现场,落实到现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安全!我想,作为一名机车乘务员,这个特殊的工种,应对待安全如生命,在工作中的每一分一秒,都要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工作中认真对待安全教育,努力学习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意识,提升自身安全素质。落实现场安全管理,积极排查现场安全隐患,对工作现场进行安全评估,确定把握了现场各个环节之后,再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铁路高速发展的今天,在安全管理上,我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本着对生命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认真贯彻学习“三点共识和三个重中之重”,坚定不移的执行作业标准。

安全是生命的基石,生命是安全的意义所在。安全得到了保障,生命才能得以延续。反过来说,只有对生命有了充分全面的认识,人们的安全意识才能得到提升。怀有一颗敬畏生命之心,才会得到生命的眷顾;让安全警钟长鸣,才能时刻警醒自己,避免悲剧发生!

王玉

合肥运用

202_年5月4日、

第二篇:常存敬畏之心

常存敬畏之心

敬畏是一份修为,是回归人性不可缺少的条件。只有心存对生命的敬畏,才会珍爱生命。敬畏自然,才会热爱自然。一颗没有敬畏的心灵,很容易被邪魔占据,迷失了人生的方向。心灵因为敬畏而有了高度。对于每一个有生命的赋予情感,生命也会拥有令人欣赏的画面。有时候在自己寂寞无助之时,我也会对着高山大声的呼唤,以期换得另一种安慰的回应;有时候也会对着那些无名的花蕾对话,似乎可以听到其呼吸的声音;有时候也会对着大树发呆,想着倾听它历史年轮的声音,想着看到它碾过的动人辙印;有时候也会静静地看着鸟儿自由的飞翔,落在树丫上,捕捉着自己的所需。每一朵花,每一株树,每一只鸟都会有自己的故事,只不过我们有时候没有细心的聆听,以至于我们忘记了这些伴侣的值得敬畏的地方。当我们领略了“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的苍茫,更懂得这份自然的纯洁带给人类的是一份修为,一份灵魂的景仰感。

敬畏之心能促进成功,也许你不相信,成功就是要无所畏惧,一往直前的,心要坚硬狠辣,你要是这么想,就错了。就算是这样得来的成功,也是小成功,甚至不能长久守住这份成功。因为只有敬畏生活的点滴,才能将修为的世界举得很高。敬畏之心才能善待生活的一切,将自己的每一个节点当做生命的累积,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拥有令人称羡的业绩。并不是每一个璀璨的星月都属于你,只有那些从低处着眼,在喧嚣的世界能够秉持住自己的底线,还能够心存“明月”,就一定能达到光明温暖的彼岸,终有美轮美奂的一天。耐得住寂寞,在生活中又有所“怕”,有信仰与理想的指引,就一定不会迷失,就一定能登至极顶。如果将自我包装成一个“无所畏惧”的英雄,也就失去了生命的风范。中国先圣孔子曾云,“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德国哲学家康德也称自己“愈思考愈觉神奇,内心也愈充满敬畏”。先哲所言,并非无知,而恰恰是一种智慧,一种修为。当一个人心怀敬畏之心,就会对其顶礼膜拜,丝毫不敢亵渎。

我们提倡科学,反对迷信。那么什么是科学什么是迷信?佛语将:不加思考不去考证的全部相信是迷信。认为一切科学的东西都是科学,是迷信。敬畏自然,是一种科学精神。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有其规律性,人类也并不能凌驾于其之上。虽然吾等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雄心壮志,也不能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来标榜我们的杰作。一旦我们的思考和行为超越了自然的法则,必然会遭遇大自然的洗礼和惩罚。诸如环境的破坏带来的水质污染,流行病肆虐,沙尘暴的疯狂之作,无一不在检阅着遵循自然规则的大道。敬畏自然,就是要对自然有种膜拜之感,感到自身的渺小。任何与自然为敌者,终将败下阵来。人类历史上多少人因为疾病饥饿而哀鸿遍地;战争中被杀戮的生灵更是令人唏嘘不已。所以敬畏生命,是一份人文情怀,更是一份自我修为。生命是神圣的,她来自于自然,是这个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对于家庭、友人、团队,都是难以割舍的情感寄托。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一旦沦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那又是一种怎样的痛心和无助。记得埃及“二战”盟军阵亡将士墓碑上有一句话:““对于世界,你只是一个士兵;对于家庭,你是整个世界!”这种人文关怀透视着对生命的敬畏,对于生命地位的敬畏。

敬畏来自于内心真实人性的呼唤,不是因为“有用”才去膜拜,不是因为害怕而尊敬。正如古人所言,此心安处,便是吾乡。一旦人人变成了无所畏惧,人心没有了心中的景仰,变成了无所顾忌,那么世界一切都可以被毁坏、被砸碎,是非不分,这将是一个可怕的令人心寒的窘境,陷入这个境界的人们该是多么可怜可悲!因此,心存敬畏,就学会心存良知,就有着道德的底线,心中还会有着“明月”。

第三篇:常存敬畏之心

常存敬畏之心

南宋大学者朱熹在《中庸注》中说:“君子之心,常存敬畏。”我国还有位古贤曾这样说过,人活着不能随心所欲,而要心有所惧。他们所言,都是告诫人们,人生在世,应当常存敬畏之心。

所谓敬畏之心,就是指人类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面前所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怀有这种心理,它能让人懂得自警与自省,它还有助于人规范与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不仅如此,它还具有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形成和谐关系的作用。

可以说,做人常存敬畏之心,在我国也有个优良传统。儒家有“畏天命”、“畏圣人”、“敬其在已者”等敬天爱人之说;道家强调,人对自然规律、对人与自然相和谐应怀有强烈的敬畏感。这些学说、主张对当时人和后来者都是大有教益的,它拓展了人们的视野,洗涤着人们的心灵。

更可敬的,是一些贤人能士把自己的敬畏之心,切切实实地落实在了自己的行动上。“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正因为如此,所以在写作上尤显一些文章大家的严谨、敬畏之风范。宋代文坛领袖欧阳修在改定自己过去文字时,反复推敲,“用思甚苦”。其妻不理解,说他何必如此辛苦,难道还怕先生责怪吗?欧阳修笑答:“不怕先生责怪,却怕后生笑”。这种用字有所“怕”的作风、做派,着实令笔者心动、必仪。胡适先生对写文章也存有敬畏之心。他成名很早。他在成名之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格外小心谨慎。尤其对写作,更是这样。他曾对人说:“人家以为我写文章,总是下笔千言,一挥而就,其实我写文章是极慢极慢的。”李宗仁曾对胡适在写作上的极其慎重态度作了十分形象的评价:“适之先生,爱惜羽毛”。胡适先生的写作态度和行为,也令笔者肃然起敬。

罗曼·罗兰说:“艺术是被征服的人生,艺术是生命的帝王”。可见,艺术是至上的非凡产物。因此在艺术上也尽显一些艺术家的敬畏之心和优秀品德。梁启超先生对自己的书法是慎之又慎的。胡适先生曾对人说起,梁启超在遗墨真迹可稽考者约有3万件,而件件足珍;其中没有一件是“苟且落笔”的。何以故?胡适以为,“因为梁氏成名太早,他知道他的片纸只字都会有人收藏,所以他连个小纸条也不乱写。“梁启超先生对书法如此慎重,能令笔者拍案纠绝!

我国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历来爱惜画名,晚年几近苛求。在他看来,一个艺术家的审美判断,如果追求市场行情,则无异是艺术的自杀。虽然他的画作在市场上寸纸寸金,但他从不屈从金钱,更不附庸世俗。他把艺术看得格外神圣,他要做到:“绝不让谬种流传”。他每每将“不满意之作”付之一炬。对有些画,有时连他自己都不忍心下手。于是,他就狠心地让家人去烧。就这样,数百幅浸染着他无数血汗的画,转瞬间就在他眼皮底下化为灰烬。即便如此,他也不发出一声叹息。吴冠中先生只想保留那些让明天的行家挑不出毛病的画给后人。他说:“骗得了今天的人,骗不了明天的人”。吴老对画画的虔诚和谨行,实在让笔者叹为观止、敬佩不已。

这些先生之所以心存敬畏,是因为他们都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他们真正做到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真正做到了“上对得起先人,下对得起子孙”。他们不愧为我们的人生楷模,我们理应崇敬他们和向他们学习。

毫无疑义,做人的确应该像欧阳修、胡适等人那样心存敬畏。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心存敬畏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敬畏之心相随,自己就不敢心生邪念和贪欲;敬畏之心相随,自己就能自觉地遵纪守法,向规则低头,不去做违规犯法的事;敬畏之心相随,自己就能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工作,使自己在工作中不犯或少犯错误;敬畏之心相随,自己就能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敬畏之心相随,自己就能有良心善意,从而让自己夜夜安然入睡;敬畏之心相随,自己就能加倍珍惜生命;敬畏之心相随,自己就能拥有美德懿行,干光彩的事,做光彩的人;敬畏之心相随,自己就能发愤图强,艰苦奋斗,既为自己开辟锦锈前程,更为人民多作贡献。

心存敬畏,并不是叫人不敢想,不敢说,不敢做,而是叫人想之有道,说之在理,做之合法。也即是说,该想的想,该说的说,该做的做。这样,心存敬畏,才更有意义。有敬畏之心者大有作为,有敬畏之心者必荣于人。有忧才无忧,有惧才无惧。心存敬畏,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是一个人更有意义地活着的一种明智选择,是一个人在世间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受人尊敬的一件法宝。

世间,不仅是中国的贤人能士心存敬畏,外国的也不例外。德国哲学家康德曾对人说:“我一生中敬畏两件事:一是浩瀚的星空,二是内心中的道德。”说白了,就是他一是怕认识不了星空的奥秘,二是怕自己的道德不够美好。像胡适、康德等这样的贤人能士尚心常存敬畏,难道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还不更应该如此吗

第四篇:班主任要常存敬畏之心(推荐)

班主任要常存敬畏之心

250013 济南市青龙街小学

付金娜

俗话说,心存敬畏行自恭。任何事物只有敬畏它,才能以谦虚之心认真对待,以沥血之力躬身践行。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心存敬畏,才会“教”而尽心尽责,“学”而谦虚谨慎,“思”而出乎理智,“行”而不忘法纪。

敬畏职责。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神圣,是因为它有强烈的责任感。而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是联系班级与各任课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一个班级的学生面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工作方法,组织管理能力及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灵魂,更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热爱这项工作。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危急关头舍生忘死,勇救学生成为教师的楷模,正是对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最好诠释。“不怕无策,只怕无心。”人的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但工作能不能干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敬畏自己的职责。如果心里没有对职责的敬畏感,就失去了干工作的根本动力,就不会有过硬的工作标准,工作就不能很好地得到落实。只有时刻保持对职责的敬畏感,才能兢兢业业、有所作为。

敬畏法纪。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它们一个是我们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律。”心存法纪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素质,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修养。近期教师性侵女学生、体罚学生、变相收受家长礼品等违法及违背师德的行为时而被曝光,对于这些违背师德的行为,我们要坚决反对和抵制,我相信这些行为必将得到法律的严惩和道德的谴责,他们也很快被清理出教师队伍。要严格地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真正落实《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常怀敬畏法纪之心,才会时刻有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感觉,自觉以法律为准绳,以师德为底线约束自己、保护自己,不为名利所惑,不为人情所扰,廉洁从教,耐得住清贫,保持一身正气。在班级管理中同样要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对于违法校纪校规的学生,要严肃处理,让他们有严格的纪律观念。对于被处理的学生事后再找他谈心,进行说理教育,春风化雨,使学生心服口服。

敬畏学生。以心换心,育人育心,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题。是学生那天真的笑脸给了我幸福的体验,是学生那渴求知识的双眼给了我勤奋工作的动力。“教学有法,法无定法”,教师必须转变思维方式,把学生当成我们服务的对象。对班里每一位学生,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和引导,要根据学生们不同年龄阶段、知识水平、认识能力,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教育,指导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敬畏学生就要设身处地的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用心去倾听,用心去关爱。在班级事务中,多给学生一些民主权、决策权,而不是把学生当成是机器人,严格按自己的指令办事,这样才会更有利于班级管理。“世上不缺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每个学生,尤其是差生,要及时发现他们的亮点,给予他们肯定,强化学生学习成功的正能量,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敬畏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形成良好观念,以先进、健康向上的思想去教育、感化、影响学生,在处理学生的问题时做到缓得适时,急得恰当。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浓厚的学风。

敬畏家长。教师尤其是低年级教师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和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家长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孩子的性格和生活习惯,对老师和同学的态度,受家长待人接物的影响很大。有些家长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做好孩子校外的教育和管理,对课外的学习和生活不能及时督促,对班级工作的开展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敬畏家长并不是让家长认为自己软弱,而是想办法把不同年龄、生活阅历、文化水平相差很大的一个团体凝聚到一起,将心比心,获得他们的认同,赢得他们发自内心的敬重。“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更多地了解学生,只有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要及时和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向家长恰当地传达家庭教育的一些正确方法和应对措施,争取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保持一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只有做过教师的人,才能体会到教师的幸福;只有真正当过班主任的人,才能体会到班主任的辛酸和快乐。我感到班主任在工作中只要常怀敬畏之心,经常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谦虚的胸怀,不断进步,在不断探索与学习中,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就能把这份平凡而又琐碎的工作做好。

作者简介:付金娜(1977—),女,本科,小学语文教师。电话:*** E-mail:ynbqt@sina.com

第五篇:常存敬畏之心 始得廉洁自律

常存敬畏之心

始得廉洁自律

京石公司涿州站

卜亚伟

心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曾国藩。

清正廉洁,自古以来就是当政者思想建设的主题。从古至今,历史上流芳千古的总是那些清正廉洁的“清官”,古有海瑞、于谦,今有人民公仆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他们的故事跃然于荧屏,震撼人心,历久弥新。无论时代怎样变迁,廉洁清正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勤政廉政永远是人民的期盼。

观之现代腐败现象:公款送礼、公款旅游、违规饭局、非法福利、红白事大操大办、节假日请客送礼……各种违规行为层出不穷,即使在目前明令禁止的情况下,还有个别人不畏法纪,顶风作案。心无敬畏意识,就会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最终自酿苦酒自家喝,悔之晚矣。

纵观社会上的腐败大案,错误不是一天犯的,违反党纪国法更不是突发形成。有人把由简到奢描述为四步:第一步是远离河边走坚决不湿鞋;第二步是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第三步既然湿了鞋那就洗洗脚;第四步是既然洗了脚干脆洗洗澡。这个四步曲形象地揭露了由廉到贪的蜕变,这是一个日积月累、逐步蜕变的过程。有的人爱贪小便宜,唯利是图,慢慢陷入私欲膨胀的泥潭不能自拔,贪赃枉法,最终成为人民的罪人;有的人爱吃吃喝喝,“酒杯一端、纪律放宽”,丧失了党员干部的原则立场,对纪律的约束与惩戒无所畏惧,一步步走入人生的死胡同。古人云“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些人皆源于放松了自己的敬畏之心,最终惶惶不可终日。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廉政建设跟自己距离是很远的。自己不过一个普普通通的值班站长,在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岗位上从事着收费管理工作。每天的工作单调而重复,按照大家平时开玩笑的话来说:“就是有贼心也没做贼的机会”,哪里与廉政能挂上钩呢?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一些不法分子的贪婪之心剧增。从开通以来治理的各式各样的偷逃通行费的行为到近期破获的省内最大一起制造贩卖假通行卡的案件可以看出廉政风险也越来越高。

目前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廉政建设环境,但在廉政风险越来越高的环境中,我们应当常怀危机意识,居安思危,摒弃那种“吃点、喝点、花点、玩点是小事”的想法,将防微杜渐贯穿于生活工作之中,不让腐败从生活的细微中找到缺口。在高速公路的窗口,我们就是高速公路的代言人,脑海里要时刻敲响廉政的警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思想和行为上筑起防腐拒变的精神防线,明明白白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在未来的廉政建设中常存敬畏之心,始能廉洁自律。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