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肺结核宣传新闻稿[全文5篇]

肺结核宣传新闻稿[全文5篇]



第一篇:肺结核宣传新闻稿

12403011支部开展“学理论、学党章”活动 月24日,电子信息学院自动化一班(12403011班)协同自动化二班开展以“遏制结核、健康校园”的双学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向同学们宣传结核病的危害以及介绍相关的预防知识。镇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相关视频以及宣传单。

本次分为三个阶段,首先,上午第一大节课的课间,团支书上台介绍本次活动的的意义,然后利用教室多媒体播放结核病的宣传视频,该视频由镇江市疾控中心提供,视频中利用富有幽默感的动画向吸引了同学们的眼球,该视频介绍了我国结合病的相关数据:结核病是慢性传染病,目前有三分之一的世界人口感染了结核分支杆菌,每年有800-1000万结核病患者,其中死亡180万人。其次,在中午休息时间内,同学们在西苑餐厅门口搭起帐篷,通过分发传单、制作展板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结核病预防的相关知识,不少同学被展板所吸引,纷纷驻足与宣传人员交流和咨询,短短一个小时的活动,让同学们了解结核病的相关知识,为预防结核病知识在校园的传播打下了基础。而后,宣传人员进宿舍分发传单,进一步强化了本次活动的效果。

此次活动旨在引起当代大学生对结核病这一社会问题的关注,促使学生共同行动起来支持国家对于防治结核病的计划,关爱生命,共抗结核。

202_年11月4日 12403011团支部

第二篇:肺结核知识宣传

德州学院机电工程系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总结

春季是传染病多发季节,为了让师生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我系按照上级教育部门和防疫部门的要求,在第十四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月24日,开展了“结核病防治知识讲座”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本次宣传教育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我校师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降低结核病发病率,增强在校师生结核病的防病意识和知识水平。

针对本次活动,我系在3月21日大课间专门召开了班主任及相关教师的会议。会后,让老师们互相转告会议内容,学习相关知识,掌握最基本的结核病筛查知识,在校学生持续咳嗽2周及以上时坚决要求学生到医院复查,以确保班级无结核病发生。

3月22日夕会时间,各班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了“结核病防治知识”,通过对防治结核知识的学习加强了师生对此种疾病的深刻认识。(肺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得了肺结核病如果不能彻底治疗就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学校正常学习的机会,而且还会传染他,对个人和家庭都是极大的危害。肺结核病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喷出的飞沫传播给他人,并不是所有的肺结核病人都具有传染性。只有在病菌人痰中能够查出结核杆菌的肺结核病人才有传染性。一般来说,被结核菌感染并不一定发病,只有当身体抵抗力非常低下时,才容易发病,发展成肺结核病病人。肺结核病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甚至痰中带血。如果连续三周以上咳嗽、咳痰、或者痰中带有血丝,就有极大的可能是得了肺结核病,其它常见的症状还有低烧、夜间盗汗、疲乏无力、体重减轻等。)

总之,学校是人口密集的地方,又是学生生活学习的聚集地,做好学校结核病的防控工作至关重要,我们会积极配合上级领导部门,全力做好结核病防制宣传工作。

第三篇:肺结核的宣传资料

(一)历史上结核病所造成的危害

结核病是一种与贫穷落后连在一起的古老疾病,人类与结核的斗争史至少有两千多年,结核病在文明起源较早的国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古埃及在发掘坟墓时,发现有五具木乃伊有胸椎结核和结核钙化灶,希腊于公元前就阐述了将结核病人搬迁到寺院或山区,加强营养、喝鲜牛奶等。

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时期,发生结核病暴发流行,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当时把结核病称之为白色瘟疫。在欧洲,一些知名的艺术家、文学家患结核病之后遭遇十分凄惨,如波兰大作曲家肖邦、英国小说家布朗蒂(《呼啸山庄》、《简爱》的作者)、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茶花女》作者小仲马等30多位知名人士均死于结核病。

我国约于公元前1066-220年东周战国时代,在《内经》中有描述结核病晚期症状的记载。过去我国民间长期流传“十痨九死”的说法,它反映了痨病特别是肺痨给我国人民在精神和肉体上遗留下的创伤是十分深重的,到了“谈痨色变”的程度。解放前,外国人称中国人是“东亚病夫”也主要是指结核病。小说《红楼梦》中就可发现有17人患有结核病,最典型的是林黛玉死于肺结核咯血。

(二)全球结核病疫情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错误认为结核病已经不是严重的问题而减少对控制结核病的资金投入,流动人口的增加,不规范治疗造成大量的耐药病例,艾滋病与结核病双重感染的增加等原因,全球结核病疫情在许多国家又卷土重来,而且全球结核病发病率每年以1%的速度递增。1993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处于结核病紧急状态。结核病在全球的流行,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有近1/3的人已感染结核杆菌,也就是约20亿人口感染了结核菌。全球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约202_万,每年新患结核病人约800-1000万,每年约有170万人死于结核病。结核病是全世界成人因传染病而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

(三)我国结核病疫情现状和特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结核病控制工作,坚持把结核病作为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传染病加以控制,结核病疫情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由于近年来部分地区的结核病疫情出现了明显的回升,结核病控制的形势仍十分严峻。我国是全球 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

我国结核病的疫情特点主要表现为“六多”:

感染人数多,全国有多达5.5亿的人口感染了结核菌,约占全国人口的45%,明显高出全球平均感染水平。

患病人数多,目前估算全国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450万。

新发患者多,全国每年新发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有130万。

死亡人数多,全国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

农村患者多,全国约80%的结核病患者集中在农村,而且主要在中西部地区。

耐药患者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球每年新发生的耐药结核病人中,1/4在中国。

(四)结核病的传染性

肺结核是一种传染病,但不是所有类型的结核病都具有传染性,也不是任何一个结核病人在其患病期间的任何时候都具有传染性。肺结核病人由于肺脏与外界相通,在肺结核病发展、恶化或形成空洞时,病变中的结核菌大量繁殖,通过支气管排出体外,造成结核菌传播,这样的肺结核病人才具有传染性。像肺外结核病(如骨结核、脑膜结核、淋巴结核等)通常不具有传染性。结核病传染的程度主要受结核病人排菌量、咳嗽症状以及接触的密切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但病人治愈了,就不再成为传染源。

传染性肺结核病人一经治疗,其传染性迅速下降,接受治疗两周后,特别是两个月内痰中结核菌迅速减少,细菌的活力也受到抑制或完全消失,对周围人群已多无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按照规定的治疗方案和疗程治好后,肺内病灶消失或形成硬结、钙化,痰中也查不到结核杆菌,因此已不具有传染性。

(五)结核病的感染与发病

没有受过结核菌感染的人群具有普遍的易感性,尤其是与排菌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最容易感染结核菌,如肺结核病人的家庭成员(尤其是儿童)、医务人员、在通风不良的集体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人群等。感染后仅有少部分人发病,主要与机体对结核菌的抵抗力有关。幼儿、青春期少年、老人和营养不良者、尘肺、糖尿病患者、胃切除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最容易患结核病。

如何预防肺结核?

如何预防肺结核呢?大家知道,我们常常说的新生儿“出生第一针”就是接种卡介苗,这就是预防肺结核的。但是,接种卡介苗主要对儿童期发生较严重的结核病有预防作用,对学生及成年人的结核病预防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我们要预防肺结核的发生,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点,积极发现并治愈在校学生中的肺结核病人。如果发现连续咳嗽、咳痰三个星期以上或者有咯血等症状的学生,就要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报告校医和学校领导,并尽快与家长取得联系,及时带同学到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检查。

第二点,一旦确诊学生或教职工得了肺结核,一定要休学或者休假在家正规治疗,避免传染其他同学。等到经过检查确认没有传染性了,凭结核病防治机构的证明就可以复学、上岗。

第三点,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对教室和集体宿舍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第四点,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咳嗽、打喷嚏的时候应该将手纸巾捂住嘴巴和鼻子,避免结核病菌通过飞沫传染其他人。

第五点,加强体育锻炼,生活要有规律,注意饮食营养和睡眠充足,保持健康心理,增强机体抵抗力,尽量减少发病机会。

第六点,如果你知道有同学或者家庭成员中有人连续咳嗽、咳痰三个星期以上或者有咯血等症状,请你提醒他们马上到当地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检查和治疗。

希望大家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共同关注结核病,促进心身健康!

第四篇:肺结核宣传文字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可在身体各个器官发病,但多发于肺部。肺结核是我国发病、死亡人数最多的重大传染病之一,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咳嗽、打喷嚏传播。如果喷嚏掩口鼻、不随地涂痰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勤洗手、多通风、强身健体可以有效预防肺结核。如果咳嗽、咯痰2周以上,应及时到结核病定点医院诊治。

结核菌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生存?有哪些方法可以杀灭结核菌?

结核菌的生存力较强,在室温和阴暗处,干燥的痰内的结核菌可以存活6-8个月,粘附在飞扬的空气尘埃中的结核菌可以保持传染性8-10天。结核菌一般对低温比较耐受,在-6℃左右可以存活4-5年。

结核菌对于干热比较容易耐受,在阳光下曝晒2-7小时,或100℃下需4-5小时,结核菌才能被杀灭,结核患者用过的东西,可以放在强阳光下直晒半日,基本上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而当湿热情况下,结核菌更容易被杀死,在60℃30分钟,或70℃10分钟,80℃5分钟及90℃1分钟,就可以杀死结核菌,因此煮沸和高压蒸汽消毒是最有效的杀灭结核菌的方法。

暴露的结核菌在与70%的酒精接触5-30分钟后可以被杀死,因此可以使用酒精来进行皮肤消毒。此外,常用的“84”消毒液,用0.5%的浓度,15分钟可以杀死结核菌。但是如果结核菌是混在痰液中的,则酒精或84消毒液的效果不佳。

接触过肺结核患者的人就一定会得肺结核吗?

并非所有接触者肺结核的患者的人都会得肺结核病。这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要看这个肺结核患者的痰中是不是会带有肺结核菌,有一部分患者是不带有结核菌的(称为“菌阴肺结核”),他们没有传染性;

其次,既使患者的痰中带有结核菌,也要看你接触时吸入的结核菌的量有多大;距离近或者患者正在咳嗽、打喷嚏时,如果你在他身边,你会吸入更多量的结核菌,因此应当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而一个人,无论自己是不是肺结核患者,如果要咳嗽或打喷嚏时,也应该尽可能转过头去,并用手或纸巾捂住口鼻,以避免传染别人;

第三,既使你已经吸入了比较大量的结核菌,也还需要看你自身抵抗力的高低;如果你的抵抗力够高,可以抑制结核菌在体内的繁殖,并杀死它们,而如果抵抗力不高,则结核菌会大量繁殖生长,对肺部造成破坏,形成肺结核。因此,一些抵抗力较低的人,如老年人、服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抵抗力低下的艾滋病患者,都更容易患上肺结核。

怎样预防结核菌的传播?

传染病的流行与三个生物学环节密切相关,即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阻断任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使疾病得到控制。但是,结核病在此三个环节中,均具有其特殊性,这使得结核病的预防具有一定的困难。

首先,如果对于一种传染性疾病,即使人群对导致这种疾病的病原体普遍易感,但如果能够发明一种疫苗,使得接种了疫苗的人通过疫苗对于人体的刺激,使得人体产生对于这种疾病的抵抗力,就可以很好地起到对人群的预防与保护作用,也可以阻止疾病的流行。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人类对于结核杆菌还没有发明出一种能对全人类所有人群都有很好保护作用的疫苗。我国将卡介苗确定为新生儿的法定接种疫苗,它对于婴幼儿有比较好的保护作用,可以预防婴幼儿患结核病脑膜炎一类的非常严重的结核病。但这种抵抗力维持的时间不够长,一般儿童到15岁以后,疫苗就不再能起到保护性的作用。

其次,对于一种传染性疾病,如果可以阻断它的传染途径,也可以很好地预防疾病的流行。但结核杆菌是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的,人与人之间的近距离谈话,患者咳嗽、打喷嚏,都可能在不经意之间造成结核杆菌的传播。由于结核病早期往往不具有非常特殊的症状,患者只有轻微的咳嗽、咳痰,因此这种症状很容易被患者忽略而不去看病,但实际上患者此时已经开始在痰中排出结核杆菌,这使得患者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患病的情况下,就已经成为了细菌的传播者。

阻断疾病传播的第三种方法通常是控制传染源,而结核病的预防控制,在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这二种方法都很难取得理想效果的情况下,控制传染源成为了我国政府最终采取的最积极有效的预防方式。这种方式通过积极地发现具有传染性的涂阳肺结核患者,并通过迅速、有效的治疗,使患者肺内绝大部分的结核杆菌被快速的杀灭,患者的痰中不再排出结核杆菌,从而使其不再具有传染性。

治疗肺结核中服药应注意什么?

(1)遵医嘱治疗,不能自行停药。肺结核患者一旦确诊,应尽早按照医嘱开始正规的治疗,且治疗期间不能轻易停药或自行调换药物。如果出现头晕、胃肠不适、恶心、视物模糊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即到医院或结防机构就诊,由医生通过检查判断是否这些症状是由于药物的毒副作用引起的,并给予相应的处理。

(2)按时复查。治疗期间应按照医嘱定期送痰复查,医生会根据痰结核菌检查的结果决定治疗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治疗。定期复查还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患有其它的疾病或是否是耐药肺结核,以便进行进一步检查或及时做出相应的治疗改变。

肺结核患者不坚持规律治疗的后果会是什么?

肺结核患者一旦不坚持规律治疗,很容易产生严重的后果。

(1)患者体内的结核菌会反复繁殖,导致疾病迁延不愈,形成慢性排菌。患者的排菌期延长,意味着他的传染期加长,可传染更多的健康人。

(2)患者本人在这种慢性过程中,其体内的结核菌也很容易产生耐药,演变成耐药肺结核患者。

(3)一旦形成耐药,患者的治疗更加困难,治疗期延长3-4倍,治疗花费高100倍,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因此,肺结核患者一旦确诊,应遵从医嘱,坚持规律治疗,力争一次性治愈疾病。

肺结核患者在治疗中应如何注意饮食调节?

治疗期间患者应忌烟酒及注意营养和休息,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为主,以补充由于结核病所造成的蛋白损失和能量消耗。同时还应尽量多摄入蔬菜、水果,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纤维素,可以帮助人体增强抵抗力,补充机体的消耗,并保持肠道通畅。

肺结核能治好吗?

绝大部分的肺结核患者都是可以通过规范的治疗获得痊愈的,但是前提是医生的用药遵循治疗的原则,患者也积极配合,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及复查。

第五篇:学校肺结核宣传资料

肺结核

一、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包括:原发性肺结核、继发型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和其他肺外结核。结核菌可以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85%)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结核病又称为“痨病”和 “白色瘟疫”,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自有人类以来就有结核病。历史上曾在全世界广泛流行。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3月24日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二、肺结核有哪些主要症状?

肺结核早期或轻度肺结核,可无任何症状或症状轻微而被忽视,若病变处于活动进展阶段时,可出现以下症状:

1.发热:表现为午后低热,多在下午4-8时体温升高,一般为37-38℃之间.这时病人常常伴有全身乏力或消瘦,夜间盗汗,女性可导致月经不调或停经。

2.咳嗽、咳痰:是肺结核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但也最易使患者或医生误以为是“感冒”或“气管炎’而导致误诊。

3.痰中带血:痰内带血丝或小血块,大多数痰内带血是由结核引起的。

三、结核病是如何传播的?

不是所有类型的结核病都具有传染性,也不是任何一个结核病人在其患病期间的任何时候都具有传染性,只有痰涂

片抗酸杆菌阳性的肺结核病人才具有传染性,才是结核病的传染源。空气飞沫传播是结核病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结核病人的肺结核病变或空洞中,存在大量繁殖的结核菌,含有大量结核菌的痰液,通过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方式经鼻腔和口腔喷出体外,在空气中形成气雾(或称为飞沫),较大的飞沫很快落在地面,而较小的飞沫很快蒸发成为含有结核菌的“微滴核”,并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如果空气不流通,含菌的微滴核被健康人吸入肺泡,就可能引起感染。由此看来,传染性的大小和传染源病人的病情严重性、排菌量的多少、咳嗽的频度、病人居住房子的通风情况及接触者的密切程度及抵抗力有关。

四、如何治疗肺结核病?

抗结核治疗必须遵循的原则是: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通过正规治疗85%以上的初治结核病人都可以被治愈。经过治疗,两星期后传染性可基本消除。若在服药初期症状好转后治治停停,就容易复发或产生耐药性。

五、怀疑自己有了肺结核怎么办?

当你明白了结核病是怎么一回事,知道了肺结核都有些什么症状,那么如果你具有前述症状而怀疑自己患肺结核时,特别是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已经超过两周以上,你就应立即去你所在地的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按医生的要求拍摄胸片和留取3次痰,以进行痰结核菌的检查。及早诊断,规

则治疗,早日痊愈.另外,排菌肺结核的亲属〈密切接触者〉,也应该及时进行健康查体。

六、怎样预防结核病?

预防结核病,应当注意以下四点:

1.定期体格检查,对结核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发现有低热、盗汗、痰中带血丝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2.新生儿接种卡介苗。

3.健康人群养成不随地吐痰的良好卫生习惯。注意室内通风,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免疫能力,避免与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接触。

4.结核病是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病人在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要转过身去,不要冲着别人的脸,不要随地吐痰。

七、得了结核病,应注意哪些问题?

首先应该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戒烟、戒酒,多吃高蛋白饮食如肉、鱼、豆腐等;多吃蔬菜和水果,避免吃过辣、过于刺激的食物。加强锻炼,保持心情乐观。痰应吐到痰盂或用纸包好,扔到垃圾桶里或烧掉,千万不要随地吐痰。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