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未按规定核对调入现金的案例

未按规定核对调入现金的案例



第一篇:未按规定核对调入现金的案例

未按规定核对调入现金的案例

营业部运行督导员在四季度运管制度执行检查中,发现XX网点管库人员对辖内调入现金操作时存在严重违规的风险事件。

一、具体案例

调阅网点联动门和现金柜监控,仅有一名管库员对调入现金进行点捆卡把并与“现金调出凭证”金额核对。

二、案例分析

(一)该网点此操作违反了《银行现金业务操作规程》中《现金调拨业务》规定:调拨款箱到达网点后,营业网点应两名管库员双人共同在监控下开箱对现金实物点捆、卡把,加计金额合计后,与随箱运送的“现金调出凭证”金额核对是否相符,凭证要素、签章齐全,无误后与交接人员办理交接手续。

(二)违反了《关于强化网点现金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强化人员配备,落实管理责任中“监督网点与调款人员之间款箱交接的全过程”。

三、案例启示

(一)制度要求网点两名管库人员双人共同在监控下开箱对现金实物点捆、卡把,核对操作,是为了明确责任、相互监督,确保调入的现金实物与网点申请领取现金金额准确无误,对调入现金不进行点捆、卡把、核对调拨凭证的风险事件,反映出该网点管库员随意简化流程,合规意识淡薄,履职不到位,使相关制度形同虚设。

(二)本业务案例网点现场业务主管未严格履行事中控制的职能,导致操作人员执行力不到位,养成疏忽、随意、马虎的业务操作习惯,网点业务管理人员有失职行为。以往各类案件的发生无不和违规操作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规范柜员业务操作习惯是网点业务管理人员职责所在,该网点柜员自行其是的违规操作习惯,深刻说明网点业务管理人员未能履行风险管理职责,监管力度不够。

(三)现金业务是一项基础业务,此案例反映出支行在网点现金业务的日常管理、业务指导、督促网点柜员严格执行现金业务制度方面未切实履行管理职责。

第二篇:未执行银行双人核对调入现金的案例

未执行银行双人核对调入现金的案例

一、具体案例

调阅监控,营业网点仅有一名管库员对调入的现金进行点捆卡把并与“现金调出凭证”金额核对。

二、案例分析

(一)该网点此操作违反了《银行现金业务操作规程》规定:调拨款箱到达网点后,营业网点应两名管库员双人共同在监控下开箱对现金实物点捆、卡把,加计金额合计后,与随箱运送的“现金调出凭证”第三联金额核对是否相符,凭证要素、签章齐全,无误后与交接人员办理交接手续。

(二)违反了《关于强化网点现金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强化人员配备,落实管理责任中“监督网点与调款人员之间款箱交接的全过程”。

三、案例启示

(一)制度要求网点两名管库人员双人共同在监控下开箱对现金实物点捆、卡把,核对操作,是为了明确责任、相互监督,确保调入的现金实物与网点申请领取现金金额准确无误,对调入现金不进行点捆、卡把、核对调拨凭证的风险事件,反映出该网点管库员随意简化流程,合规意识淡薄,履职不到位,使相关制度形同虚设。

(二)本业务案例网点现场业务主管未严格履行事中控制的职能,导致操作人员执行力不到位,养成疏忽、随意、马虎的业务操作习惯,网点业务管理人员有失职行为。十案九违规,以往各类案件的发生无不和违规操作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规范柜员业务操作习惯是网点业务管理人员职责所在,该网点柜员自行其是的违规操作习惯,深刻说明网点业务管理人员未能履行风险管理职责,失职失察,监管力度不够。

(三)现金业务是一项基础业务,此案例暴露出个别支行在网点现金业务的日常管理、业务指导、督促网点柜员严格执行现金业务制度方面未切实履行管理职责。

第三篇:现金案例

第一章 现金——情景案例分析

情景案例1:佳音公司货币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对佳音公司的货币资金进行了审计,发现了下列情况:

(1)佳音公司部分原始凭证的复核和记账凭证的编制没有经过会计人员,由出纳人员王

某直接收付。

(2)出纳员王某由于生病住院,休病假两个月。在此期间,公司未另行指定专人代替她的工作,而是由会计李某兼任。

(3)佳音公司的支票签收手续不健全,支票印章都由出纳王某一人保管,签收手续也是

王某一人执行。

(4)佳音公司丢失了3月份和5月份的由建设银行市分行邮寄的银行对账单。大华会计

师事务所对佳音公司进行审计时已经是12月份,但是佳音公司10月和11月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尚未编制。

(5)对佳音公司的库存现金进行实际盘点后,发现实际库存现金数为4379。18元,而现

金日记帐上账面余额为5728。10元;库存现金中,有四张公司职工私人借款的欠条。合计697。9元。按财务制度规定,佳音公司的库存现金余额为1500元。

(6)佳音公司有5笔业务,合计金额437500元,在现金日记帐上没有反映。经查询得知

系公司经理的弟弟所开的私人公司为采购物资而擅自借用佳音公司的账号所为。分析:

(1)佳音公司的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存在什么问题?

(2)如何完善佳音公司的货币资金管理制度。

情景案例2:彩湖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关志正到彩湖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担任主任。他所面临的第一件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中心前任会计马某趁单位财务管理混乱之机,借一些人购买种子、化肥之名套取银行存款到中心提取现金,或利用开票、收款、记账等工作之便,先后采取汇总收款单据时的少计金额,填制记账凭证时多填金额等手段作案20余次,贪污公款50000多元。马某还利用掌管报销差旅费、下乡补贴、夜班津贴的机会,采取虚列出差事由和出差人员名单,虚报下乡人次,加大津贴金额,伪造单据、模仿中心主任签字、偷盖主任印鉴等手段作案50多起,贪污现金43000多元。更有甚者,马某还采取虚增银行存款、然后转入自己在推广中心的往来户头,再支取现金的手段贪污公款130000多元。累计贪污22万多元。现在马某已经受到法律的制裁。前任主任也因为管理不严受到处分。

分析:(1)从管理角度分析,彩湖中心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关志正想要从根本上杜绝上述问题,应该采取哪些制度性措施?

第四篇:某医院医疗废物未按规定处理案例评析

某阳光医院医疗废物未按规定处理案

案情简绍

202_年4月14日,某市卫生监督员在某阳光医院的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该院未建立医疗废物暂存间,医疗废物露天存放于医院露天阳台处,医疗废物中混有氯化钠液体瓶,这些氯化钠液体瓶包装袋有的为普通黄色塑料袋,无法判断是否为医疗废物。监督人员现场进行影像取证,调查终结后经监督人员合议后,依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四十六条第(一)项对该院医疗废物露天存放的事实给予警告,罚款人民币5000元,该院对违法事实供认不讳,放弃陈述和申辩,自觉并完全履行行政处罚。案例评析

此案是一起典型的医疗废物未按规定处理案,监督人员在调查中发现,该院的氯化钠液体瓶与医疗废物混放,按照卫生部卫办发(202_)第292号文件(即《关于明确医疗废物分类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指出“使用的输液瓶不属于医疗废物,使用的各种玻璃瓶(一次性塑瓶)、输液瓶(袋)未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不属于医疗废物,不必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但这类医疗废物回收利用时,用于其它用途时,应符合人体健康的原则。”鉴于以上文件,本案中的这些氯化钠液体瓶是否被病人体液、血液、排泄物污染,是否是医疗废物。因此,监督人员只能对医疗废物露天存放的行为进行处罚,而不能再对医疗废物未分类收集进行处罚。这在处罚的量刑上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

思考建议

本案中,监督人员没有将氯化钠液体瓶定性为医疗废物,但笔者认为,即使这些氯化钠液体瓶不是医疗废物,但它与医疗废物混放,也被间接污染成了医疗废物,因此按照医疗废物处理也是有依据的。在日常监督中,我们也会经常发现,医疗机构会按照这个文件钻法律的空隙,笔者认为,按照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这个举证责任应交给医疗机构,如果医疗机构不能证明这些玻璃瓶(一次性塑瓶)、输液瓶(袋)未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我们就可以按照医疗废物处理并处罚医疗机构,这种处罚是适当可行的。

巴彦淖尔市卫生监督局

评析员:姚海燕

202_年4月30日

第五篇:纳税人未按规定期限办理税务登记案例

纳税人未按规定期限办理税务登记案例

案情描述:202_年3月16日,**县地方税务局**分局日常

管理岗王*、李*在税源巡查中发现*家家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自

202_年10月17日核准设立、领取营业执照以来至今仍未办理

税务登记事项,存在着未按规定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的违法行为。

1.制作《》,经单位负责人审批后,制作《税务检查通知书》

依法送达纳税人签收

2.制作现场检查(勘验)笔录或询问笔录

现场检查(勘验)笔录(模板)

时间: 202_ 年3月16日 8时0分至 8时30分

地点:南大街140号家家乐物业公司办公室

执法机关:**县地方税务局**分局

当事人:家家乐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现场检查(勘验)情况:当事人家家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已

设立固定办公经营场所,对外悬挂公司名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检查中公司负责人张三出示了县工商局核发的营业执照正副本、公司设立章程以及经营账簿等资料,并积极配合检查。

执法人员: 王#检查证件号:000

执法人员:李#检查证件号:111

记 录 人:李#

当事人签名或盖章: 张三(签名)

3.**县地方税务局询问(调查)笔录

询问调查笔录(模板)

4.制作《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责令纳税人限期改正,同时制作并送达《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如拟做出1000元以下罚款,适用简易程序,制作并送达《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简易);如拟做出1000元(含)以上罚款,适用一般程序,制作《立案审批表》经单位负责人签字后,制作并送达《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附《送达回证》依法送达纳税人。

5.制作《行政处罚审批表》()经单位负责人签字后依法送达《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