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包公心得
学习包拯家训心得
站党支部于202_年5月15日组织学习了包拯感人事迹,通过再现真实的包拯故事,使我感触很深。
包拯生于公元999年,猝于1062年,出生在现在安徽省合肥市一带,字希仁,包拯的父亲包令仪对包拯管教非常严格,正是这清正家风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他后来清廉为官从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中”这是包拯的37字家训,意思是说,包家后世子孙当官,如有贪赃枉法者开除祖籍,不准再回包家,死后也不准葬入包家祖坟,不遵从此家训,就不承认他们是自己的子孙,这在封建时代是十分严厉的家法。这既是一条包拯家训,也是一则反腐宣言。
包拯本人就是将这家训融入到他为人、为父、为官的生活之中,包氏子孙不折不扣地执行者包拯家训,包拯的子孙后代中,虽再没有出现过包拯那般的国家重臣,但官德、官声都极好,与其说是家训的约束作用大,还不如所说是包拯以身作则所起的示范效用更大,这清正的家风令人叹服。
包拯不但是家训的制定者,更是家训践行者,包拯的一生清正廉洁、刚直不阿,“岁满不持一砚归”等事迹有史可证,他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求极为严格,哪怕是一点点小恩小惠都断然拒绝。
当前我们重提家训、家规、家教,是件有独特意义的事情,不仅对党员干部,而且对普通的家庭教育一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这种历史的沉淀和传承是无言的教育,无声的力量。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古往今来包拯“包青天”都是黎民百姓呼换清官于盼望治世的精神寄托,让我们从家风、家教做起,家家都继承弘扬传统美德,人人都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积极向上的动力,培育良好家风,推动文明家庭。
第二篇:包公简短故事
包拯是北宋名臣,民间又称他包公,说他廉洁公正,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由于敢替百姓申不平,素有“包青天”之美名。后世更将他奉为神明崇拜,以为他是文曲星转世,而且能断阴阳。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了包公简短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民间传说,包拯白日在阳间为民申冤,夜晚睡梦里又会跑去阴连续案,而能入幽冥全赖他有一件宝贝,叫做游梦仙枕。
我们那不断有一种说法,说包公能入阴完整和他小时分的阅历有关。我们那里有棺材子的说法,就是在棺材里出生的孩子能走阴。而包公就是棺材子。相传当年包公的母亲被害,躲在棺材里产下了包公。
包拯出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他从小聪明机灵,读书勤苦,大约在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终于考中了进士。包拯的仕途还算顺利,一路升迁,历任过各种官阶,不过民间关于他的故事传说,都只是坐镇开封府。不论他做过什么官,又做过几事似乎都不重要。包拯之名,只在于清廉的意味。
包拯死后也有各种传言,最具代表性的莫过去石棺材的故事。
相传包拯清廉耿直,为民请愿,遭到无数民众爱戴。他本人终身都没有什么污点,唯有一个遗憾,就是本人的儿子不太争气。
包拯的儿子也并非大奸大恶,只不过总不听包拯的话。用老百姓的话说,让往东偏偏往西,让打狗偏撵鸡,属于总跟老包对着干的那种。由于这个儿子,老包几乎伤透了心。后来包拯年岁大了,晓得本人马上就不行了。于是便把本人儿子叫到床前交代本人的后事,让他一定记得,本人死后装在石棺里埋掉,千万不要用木棺材和铁棺材。
但其实老包这时分耍了个心眼儿。儿子一辈子都跟本人对着干,他自以为理解儿子,死后让装进石棺,儿子肯定不会听他的。
只需放木棺里,木棺烂掉,包青天便会重新出世。即使是坚硬的铁棺材,每锈掉一层便会出一代清官,直到铁棺材腐蚀锈透,包青天出世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可当包公真死之后,他的那个儿子不知为何脑子突然开了窍,突然想到生前不断和老父对着干,不由悔恨起来。他决议最后听老爹一回,真就把包公装石棺里给埋了。包公死后睡在石棺里,灵魂出不来,于是从此,包公之后无清官。
这种民间传说,的确也反响了老百姓的哀怨,为民请命的清官好官真是太少了。
史书上说,包青天死后万人朝拜,百姓啼哭不止,包公的棺材用的是大理石馆裱镶金,葬于故里,为后人瞻仰。
第三篇:铁面包公
铁面包公
大家一定认识秉公执法的铁面包公吧,我们班也有一个,他是我们班的数学课代表,池宇凯,他说起话来响亮得像开机关枪,查起作业来,连老师也没他严格,老师经常夸他是同学们的好榜样,老师的好助手,在同学们眼里他却是铁面包公。
有一次中午,同学们都像小鸟一样,成群成群地飞出教室,飞向操场,我看见了,心里觉得痒痒得,便三笔并做二笔潦潦草草地做完了,扔到了池宇凯的座位上,迅速地来到了操场上,可刚打了一会篮球,池宇凯就跑过来,对我开起了机关枪你的作业字迹潦草,胡子连着辫子,简直是狗爬的字,让人看了就恶心,重写!同学们都在场,我不能丢面子,便气势汹汹地说:你整天让人重写,那你自己的作业又写得怎么样,老会查别人,不回查自己。
池宇凯二话没说,转身跑进了教室,不一会又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还塞给了我一本数学作业本,翻开他的作业本,边喘看粗气对我说:你查这是我的作业本。我不禁惊叹不已,一行行字迹工工整整的跃入我的眼帘,没有一处修改过的迹象,分数线是用直尺画的,就连除号上下两个点也对得很起齐,顿时,我哑口无言,我拖着沉重的脚步来到了教室一笔一划认认真真地做了起来
第四篇:包公的歇后语
歇后语是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包公的歇后语,欢迎阅读参考!
1.包公的上方宝剑————先斩后奏
2.包公的衙门————好进难出
3.包公的铡刀————不认人
4.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5.包公放粮————为穷人着想
6.包公审案子————铁面尤私;六亲不认
7.包公升堂————尽管直说
8.包公铡陈世美————公事公办;大快人心
9.包公铡驸马————刚正不阿;公事公办
10.包公铡皇亲————法不容人;六亲不认
11.包公斩包勉————正人先正己
12.包老爷(包公)办案————明察秋毫
13.成立皮包公司————做无本生意
14.开封府的包公————铁面无私
15.老包(包公)断案————认理不认亲
16.白脸媳妇当包公————清官
17.包公办案————明察秋毫;清明公断
18.包公搽粉————表面一层;光涂表面;光图表面
19.包公打飞脚————黑人一跳;吓人一跳
20.包公打銮驾————公事公办
21.包公的儿————犟性;闹门;包子;照黑不误;包黑子;白不了
22.包公的公堂————好进难说
23.包公的娘鼓肚子————怀的是丞相才
24.包公的尚方宝剑————先斩后奏
25.包公的铡子————不认人
26.包公的作风————铁面无私
27.包公给嫂嫂赔礼————秉公惹下祸
28.包公河的藕————无丝;无私
29.包公河里的藕————没私;没丝
30.包公脸上抹煤灰————黑上加黑
31.包公娘鼓肚————怀的是丞相才
32.包公怒铡陈世美————一刀两断
33.包公杀亲侄————先治其内;后治其外;先治其内,后治其外
34.包公审案————铁面无私
35.包公爷的衙门————认理不认亲
36.包公爷铡侄儿————大义灭亲
37.包公铡包勉————大义灭亲;公事公办
38.包公铡侄子————不留情面;大义灭亲
39.包公斩驸马————公事公办
40.包公斩世美————公事公办
41.包公折包勉————正人先正己
42.电灯泡上画包公————有名的黑脸;有明的黑脸
43.开封府里的包公————铁面无私
44.脸上抹锅灰————假充包公
第五篇:包公祠导游词
包公祠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安徽省省会——合肥这个美丽的园林城市。我是安徽旅行社的导游王萍,很荣幸能够担当大家这次合肥之旅的导游。到了合肥你一定想看一看本地最有明确,最具有特色的景点吧!今天我就带大家去位于合肥市中心的包公文化园,这是少年包公苦读的故址,也是历代人们瞻仰和祭祀包公的地方。
为了节约时间,在到包公文化园前,我先对包公文化园和包公生平作个简要的介绍,包公文化园由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等景点组成,他们分别展示了历史包公、文物包公、文化包公,这是合肥人民为了纪念世界闻名的清官包公而修建的。
包公名包拯,字希仁,包公是人民对他的尊称。他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庐州虎山北麓,即今合肥市肥东县谢集乡包村。他的学历是进士(今天的博士),职业:做官。道德表现:对父母、百姓十分尽孝,这有口皆碑。工作表现:一生严于律已,为官清正廉洁。所获表彰:他死后,领导宋仁宗皇帝用:“孝肃”两字评价他的一生。并用“孝肃”二字作为谥号封赐于他。但是老百姓给了他世间的最高荣誉,清官之首,最终形成了清官文化。宋仁宗嘉佑七年(1062年)五月,包公病逝于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享年64岁。朝廷命其婿文效为保信军节度推官,护丧归故里,安葬在庐州合肥县城东公城里,即今合肥市东郊大兴集黄泥坎东北处。可谓是树高千丈也落叶归根,包公是生于斯、葬于斯,地地道道的合肥人啊!各位游客车子已到停车场了,万一有人走散,大家请记住车号最后的三位数是518.好!下车时请注意脚下。
各位游客,我们面前的包公祠是包公的家祠。据史料记载,早在包拯死后的第四年(1066年)当时合肥古城内兴化寿就建有包公祠,并悬挂有包公像。这是家乡人为缅怀这一清正廉明、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历史人物所建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包公祠屡建屡废。到了明代弘治年间(1488年)庐州太守宋克明相中护城河中小孤岛(现称香花墩),在此筹建包公书院。明嘉靖己亥年(1539年)御史杨瞻新修建包公书院并定名为“包公孝肃公祠”,迄今已有近460多年历史。太平天国时期,包公祠又毁于兵火。1882年合肥人李鸿章捐资2800两白银、重建修缮一番,并建碑留念。其后断断续续时有修缮。新中国成立后,包公祠得到了政府的保护和整修。1981年,包公祠被定义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包公祠是一座白墙灰瓦,纯朴典雅的古代建筑,门楼两遍有一对抱鼓石,正堂两旁各蹲一只石狮。过去官宦人家的门口都要有狮子。狮子为百兽之王,它威震八方,是权力的象征,更是辟邪之物。大家请看,狮子脚踩之物却各自不同,雄狮脚踩小球,象征主人的权威和气度。雌狮子脚踩小狮,象征儿孙满堂,富贵延年。一雄一雌放在门口,是家兴旺旺的标志。“双狮护门”谐音为“双狮富门”。在民间有这样的说法“摸摸狮子头,万事不发愁。”请大家都摸摸狮子头。今年一定会福寿绵长的。
现在大家已进入祠内,正殿大堂的正中一座八尺古铜色的包公坐像,进入大家眼帘,是这般的高大威严,使人顿生敬意。像的前上方有三方横匾。中匾是“色正芒寒” 由李鸿章之兄李瀚章所题;左匾是“节亮风清”,为清乾隆年间庐州知府肖登山所题;右匾是“庐阳正气”,为光绪年间左锡璇所题。三幅匾额都是回文,这就是人们羡慕的清官风采,不少人都想体会一下清官的经历,而恨自己生不逢时。
我们现在来到东面的这个六角亭,大家可以看到亭内,有一口古井。据传为官不廉者饮此井水则头痛不止,且无药可救,所以叫“廉泉“。另外在包公祠西南面也有一亭名为”流芳亭“,史书记载包公幼时常来此一带读书、玩耍、并传有佳话。
环绕包公祠的包河,其中“鱼”之外形,酷似戏曲中黑脸包公形象,故称为“铁面鱼”、河中之藕因断之无丝,被誉为“无丝藕”。合二为一则体现了包公“铁面无私”的形象。包拯一生经历了北宋真宗、仁宋两朝,28岁考取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史学家称他为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清官代表,文学家将他塑造成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的青天形象,被誉为“千古最清的官。”在国外,特别是东南亚一带,包公被奉为神明,并立庙塑像,焚香礼拜。合肥的包公祠,也是世界华人特别是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人朝拜包公的圣地。在国内,包青天的形象,更是深入民心。
让人仰慕不已的包青天,叫人说不完,道不尽的包龙图传奇。包公那清正廉明的优良品德和执法不阿的大无私精神,永远被后人所敬仰。
好,现在我们来到包公墓园区,它占地3公顷,是一座比较完整的古代名臣墓园,由阕门,神道、享堂、主墓区、附藏区等组成。走进大门,首先看到的是大型照壁,它高4.2米,宽 10.2,起着掩藏和装饰的作用,上面刻有“包孝肃公墓园”六个大字。眼前的这道门就是神门,即神灵所走之门。跨过神门,我们现在所走的就是神道,神道两边各有石羊石虎石人一对,名为石像生,组成了墓前石刻。穿过神道,正前方便是包孝肃公享堂,专供祭祀活动之用,中央的神龛里供奉着包拯神位。咱们穿过享堂,就是包拯的墓冢了。呈覆斗式方形墓。穿过30米的墓道,我们来到地下墓室,正中安放着包拯的墓志铭,门内便是包拯的棺木,棺木是用金丝楠木制成,棺内安放着包拯的35块遗骨。
参观完包公墓景区,现在我们来到清风阁,清风阁是为了纪念包拯诞辰1000周年而建的,占地2、2公顷,是一组集纪念、展示、游览休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建筑群,()景区内分为功德广场、清风阁、陈列馆三个部分。主体建筑 清风阁坐西朝东,高42米。共九层,明五暗四,现在我们就进阁内参观吧!
清风阁第一层内有《清风赞》大型浮雕,浮雕由两部分组成,中心是包公浮雕像,表现包公高风亮节,一身正气的高尚品德,背景展示的是包公的身平事迹,二楼完整的反映了宋代庐州一片歌舞升平、市井繁荣的景象。三楼为江淮奇葩厅,介绍的是安徽概况。四楼是江南明月厅,展出的是三山披锦绣,二水尽风流。三山指的是黄山、九华山、齐云山,而水指的是横贯安徽境内的长江和淮河。第五层是庐州夜话厅,在这里可以了解合肥地方传统文化、认识合肥人文环境。六楼是清风阁的最高层,梨园揽胜厅,讲的是徽班进京及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程长庚及徽剧发展的情况。
到这里,我们这次的包公园之旅也就结束了,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如有照顾不周的地方还请大家见谅,最后送上我真诚的祝福,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美满幸福,欢迎再来我们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