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嘉和明园景观设计说明

嘉和明园景观设计说明



第一篇:嘉和明园景观设计说明

嘉和明园景观设计说明

前言

一个优秀的景观环境设计,可以全方位地提升整个小区的文化品味,渲染其个性,这一点已经是不用怀疑的。景观设计最终目的都是让都市中忙碌的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更多地接触自然,因为人离不开自然,亲近自然是人内心本能的渴望,自然的最佳体现就是水与绿色。但一味讲求自然而没有文化内涵的园林也最终会流于粗糙肤浅,一样不会成功。赋予了文的色彩的景观,园林才有了品味,才真正鲜活起来。规划设计理念及构思:

现代小区景观设计的成果是供小区内所有居民共同休闲、欣赏、使用的,我们在设计中从全方位着眼考虑设计空间与自然空间的融合,不仅仅关注于平面的构图及功能分区,还注重于全方位的立体层次分布,运用堆土成坡、下沉式网球场、铺地落差、植物配置等等手段进行高差的创造和空间转换。平面构成线条流畅,从容大度,空间分布错落有致,变化丰富,再加上满园的植物随季节变换造成的景观变迁,使整个景观设计真正成为一个四维空间作品,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平视鸟瞰,都能令人获得愉悦的立体视觉效果。本设计中自然生态的理念一直贯穿始终,体现了尊重自然而不仅仅是改造自然的现代设计思想,追求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密切结合,相互辉应,相得益彰。园林的功用性亦是小区园林设计的重点之一,小区的功能划分井井有条,在保持总体风格的基础上追求各自的特色,考虑全面周到,分布人性科学,强烈地吸引着人们走出家门,来到户外,投入自然的怀抱,溶入绿色的环境,享受这美好的优质生活。

1区位分析

嘉和明园位于湖北省嘉鱼县沿湖大道(嘉鱼县一中对面)总用地面积:39999.2㎡建筑占地面积:11999.7㎡住宅建筑面积:71998.56㎡建筑密度:30%容积率:1.8绿地率:35.6%总户数:516户 2现状分析

落在被誉为“江南水乡、楚天明珠、武汉后花园”的嘉鱼县县城旁和风景秀丽的三湖连江风景区边。至湖北省政府驻地80公里,至湖南省省会长沙300公里,至武汉国际天河机场100公里,至赤壁火车站30公里,至京珠高速公里入口和在建的武广高速铁路20公里,紧靠湖北省19个重要港口之一的长江深水码头。在建的嘉鱼至武汉国家一级公路202_年建成通车后,开发区至武汉仅有45分钟的车程。四 设计理念:

本规划设计主旨在面向未来、面向大众、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居住小区,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充分结合起来。

人作为自然的产物,处于天地之间,社会之中,对于自然具有依赖性和亲和力,随着人们对自然的渴望,都希望营造一个幽美典雅的环境。因此,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居住区本身的底蕴,设计中尽量保留居住区原有的积极元素,加上合谐亲切的人工造景,使居民乐居其中。

a.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强调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将自然环境充分地溶入建筑群中;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创造园林式的生态型小区。

b.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合理的规划布局,现代气息的建筑造型,创造现代化风格的居住小区。c.设计流畅而经济实用的道路系统。

d.结合基地的自然环境,进行总体的景观规划和设计,为总体规划锦上添花。1.总平面布置:

嘉和明园根据功能及用地性质的不同,被环形路分割大致分为四大区域:A区位于中心景区西北面;内有步行景观轴。;主要有B区位于中心景区东北面,C区位于中心南面;在其区内有大型商场及办公楼,充分利用其地段优势,同时可阻隔城市干道的噪音及汽车废气对居住区带来的影响。其余沿街裙楼设有配套的超级市场,方便居民的生活。区内南面沿街楼体,一层商业,构成一条商业街,楼上布置的均为居住套型,正南北朝向,同时,通过种植绿化、隔音墙、等措施,;D区位中心景区

4区由多种住宅单体拼接而成,总体布局大致呈现南北向的行列式布置方式。以最大限度地争取良好的朝向,住宅南北向间距大,保证每户均有足够的日照和采光。主要户型以一梯两户套型为主,包括少量一体四户套型。本规划以南北向规划路为轴,将四个区的住宅群体串接成一体,有机的结合,形成一个生态型的居住小区。

本居住小区的停车以地下为主,并结合小区的主要干道设置地面停车以节约用地。地下车库分设于A区B区的北端和南端。C区D区的北面。

1规划主题:自然回归

强调景观设计以自然为主,景观的生态功能。强调“家”的概念,景观效果给居住者以“家的温馨”,以“归家”的感觉。

2、设计原则:

人性化原则,房前屋后需要充分的“绿”和适当的活动空间,同时注重休闲活动的空间的开放性和半私密性的不同特点。充分考虑人的亲水性; 生态化原则,人心向“绿”已经是不可逆的发展趋势,设计师可以通过绿化种植和空间分割等手法隔离城市的喧嚣,亲近自然,使人的视觉和心理感觉是处在生态环境之中;

文化特色原则,传统的文化特色景观容易让受众产生感情上的认同和意念上的归属感;

简洁即美原则,以现代建筑及苏州园林空间为灵魂,运用现代设计的手法及理念通过最简洁的元素力求达到具备传统的古典雅韵,又体现出后现代主义的简练,既具传统底蕴,又符合现代人是生活习惯和审美情趣。简洁即美的设计手法贯穿设计开终。3规划原则

1、场地性原则:体现场地的原有的内涵和特色。

2、功能性原则:满足市民休闲、娱乐、游览的需求。

3、生态原则:强调小区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

4、经济原则:充分利用场地条件,减少工程量。4规划布局与功能分区:

整个小区环境设计的总体轴线构图明确,来到小区主入口前,迎面而来的是一个狭长,充满情趣的小路,置身于此,使人感觉回归自然,使人不由自主的放慢脚步,在这曲径通幽的小道上,细细品味。对生活充满希望。“以绿为主”,最大限度提高绿视率,体现自然生态为原则。小区的两侧是道路,住宅区有绿林区环绕,给人清新愉快的心情,从其上走过,继续前行,你见到的又会是另一面景象,少了一点静谧,多了几分野趣。小区内一大面积的绿化来点缀小区,使小区更生动,有活力,更能使人有回归自然感。5.横向沿水景观带:

水自古至今都对人类有着一种内在的、与生俱来的持久吸引力,设计中充分利用小区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绝佳买点,突破贯用的传统手法,对其强化放大,凸现出整个小区不凡的贵族风范。置身其外远远观望,楼盘在绿色环绕之中如一位在水一方亭亭玉立的依人,带给人无限的渴望和向往。设计中具体利用植物造景和不同材质及颜色的铺装来划分空间,以此形成多样化的活动场地,并在其中设置多姿多彩的路灯,为晚上的水面又平添一道迷人的风景线。清早在健身小径中晨练,傍晚在艺术彩墙边徜徉,都是那么地让人留连忘返。在此中漫步,江影、树影穿插离合,变幻莫名,不断地将惊喜带给你。小区中,每一个位置,每一个角度,所见均不相同,绝对没有千面如一的平淡,人造的景观与上帝的景观在此合二为一,成为崭新意义上的自然,而生活,与此同时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6关于架空层

小区内部分楼层底层为架空层,设计中亦充分利用这部分面积,发挥其交通、休息、娱乐的功能,在其中设置了半开放半封闭式的儿童兴趣园、老年人俱乐部等,为居民提供直接方便的休息沟通场所,在景观设计上巧妙运用借景、框景、障景等造园手法,让室内空间向户外延伸,起到了增大空间、加大景深的作用。在植物的选择上也考虑实际情况,多采用耐荫性、抗风性较强的散尾葵、鱼尾葵等,再搭配雕塑、景墙等硬景,共同营造出一个亲切温馨、富有情趣的公共活动空间。7灯具选型

夜景观的灯光、灯色有软质景观特点,而灯具却为硬质景观构成。因此夜景观规划设计必须“软硬皆施”。我们在灯具选型方面注重灯具造型与武汉的地域文化特点的结合,并强调灯具的艺术性、趣味性和参与性。“中国结”灯光雕塑,取自数学拓扑中的悖论原理,其圆环虽是立体空间的造型,但却由一个面构成。他象征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也代表了华人世界的凝聚。中国结用300间隔的不锈钢网络体形成一空间结构,霓虹灯随网络体分布。自动控制系统使灯光在一个面上流动,循环往复、首尾相衔。文化性、趣味性及科普性均在此得到发挥。8关于道路系统

在充分研究了小区现有建筑规划和平面分布后,贯彻人性化的设计思想,从交通、消防等多个方面精心考虑,主要道路系统与建筑密切配合,明晰了然,将各大分区通达顺畅地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人流主要交汇处均设有较大面积的活动空间,体现了良好的疏通性和引导性。次要道路系统不拘一格,形式多样化,并沿其设置别有情趣的坐凳、雕塑和小品。所有道路系统两旁均合理设置异域风情浓郁的指示牌和路灯,在充分发挥其功用性的同时亦强化着主题,为小区增色不少。9关于绿化配置

植物配置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并充分考虑与建筑风格的吻合,兼顾多样性和季节性,进行多层次、多品种搭配,分别组合成特色各异的群落。整体上有疏有密,有高有低,力求在色彩变化和空间组织上都取得良好的效果。10以绿为主

突出景观美校园环境应当是满目苍翠、鲜花盛开,以宜人的景观来消除了学子们的各种压力。创造宜人的室外学习环境,但更重要的是,校园休闲绿地在以绿为主的基础上还注重体现艺术美、自然美和意境美,春天鲜花烂漫,夏天浓荫匝地,秋天丹桂飘香、层林尽染,冬天绿意盎然、寒梅傲雪,更进一步讲,在绿化配置上还考虑到了能够体现“春华秋实”的校园精神。11.植物选择

植物的选择与配置绿地的绿化效果主要靠植物来实现,为创造出舒适优美的校园环境,植物选择与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本设计中主要遵循以下几点:

以绿为主,采用常绿树与阔叶树、速生树与慢生树、乔木与灌木相结合,不同花期的草花与木本花卉相结合,使绿地一年四季都有良好的景观效果。植物栽植要避免了过于杂乱,有重点、有特色,在统一中求变化,在丰富中求统一。

植物的选择要注意适合当地条件,便于日后管理。选择了病虫害少,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树种,如国槐、白蜡、银杏、毛白杨、国槐、垂柳、女贞等。草花选择了宿根生及自播繁殖能力强的,如美人蕉、波斯菊、虞美人、葱兰等,这样在价格上也低。在立体绿化面利用地锦、紫藤、爬山虎等。使它们在形状、色彩、质感、季相变化、生长速度、生长习性、配置效果相匹配。12停车场

在小区主要入口公一侧设置战地约0.8公顷的专用停车场。其他入口则在林下布置小型自行车停车场

本次景观概念设计通过现代的设计手法,将传统的元素用最简洁的线条勾勒,使得景观以最自然最生态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来满足现代人需要的“回归感”、“归属感”,满足对自然的渴望,对水的亲近,从而达到释放精神压力的目的。设计师努力将景观的解压功能最大可能的发挥,充分考虑景观设计对居住者,对景观受体内心世界的关怀,并渴望与他们共鸣

第二篇:茶博园景观设计说明

洪雅雪芽基地景观设计说明

一、基本概况:(略)

二、绿化设计依据:

1.甲方提供的厂区总平面设计图纸一份。2.工厂绿化景观设计相关规范。

三、设计主导思想:

本次绿化设计主导思想以突出主体性、文化氛围、趣味性为主导;美化环境;体现建筑之汉唐风格为原则,使绿化和建筑相互融合,相辅相成。使环境成为峨眉雪芽企业文化、茶文化的延续。

其设计特点有:

1.充分发挥绿地效益,满足各种接待功能、赏玩功能、科普功能、企业文化宣传功能,同时也为厂区员工的创造一个幽雅的环境,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现代的生态环保型的设计思想。

2.植物配置以西南地区常见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尽量避免裸露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使基地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

3.基地内的道路力求通顺、流畅、曲径通幽亦一步一景、移步易景。精心设计的园林小品、雕塑力求在造型、颜色、做法上有新意,突出峨眉雪芽的企业文化、茶文化等,并使之与建筑相适应相协调。周围的绿地不仅可以对小品起到延伸和衬托,又独立成景。

三、总体布局

1、平面构图:

总体上,雪芽基地的景观设计平面借鉴苏州古典园林的多平面布局方式,运用对称兼顾和谐的民族布局风格。主要景点为茶仙广场、静湖水景、三味堂、禅茶一味、月牙廊、共生亭等。基地内的植物配置使整个广场具有灵活、多样性,紧贴峨眉雪芽的企业文化、茶文化。

2、竖向地形设计:

广场的平坦开阔、水景的蜿蜒曲折、密林的葱郁形成一个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景观空间形态。广场主入口的宽敞平整与最高点的主题雕塑形成烘托关系,整体升高数米,在视觉上形成仰视效果,茶仙雕塑与水景结合,气势宏大且不乏优美,从入口处看去,更能感受到一种恢宏的气势。地面上的蜿蜒流水和茶壶雕塑又处于视平线以下,和观者拉近距离,增强参与性和亲和力。

整个广场共分为五个组团: 广场茶仙主题区、水景赏玩主题区、禅茶论道主题区、花间林语主题区、健康环保主题区。

(一)、广场茶仙主题区:

由主入口进入广场,首先进入视野的是长32米,宽24米的雪芽茶文化大道。茶文化大道两旁种植高大阔叶乔木,地面由灰色花岗石铺贴出苏格兰式的格子,局部镶嵌阳刻石雕或锻铜浮雕,雕刻内容为各种字体的“茶”字或者以雪芽为主题的故事图案。

大道通向大气的雪芽广场,雪芽广场是直径为36米的正圆形,以圆形隐喻有“缘”、“与茶结缘”,圆形的图案又像水滴在平静水面泛起的涟漪,充满禅意。

圆形广场正中间是高达数米、气势恢宏的叠水喷泉与茶仙雕塑相结合,高低起伏的喷泉,流动的叠水,营造出宏大的热烈场面。

水池的水经由引导形成一条蜿蜒的小溪,象征着茶文化的源远流长,在入口处的茶壶雕塑也有开门壶(福)的吉祥寓意。

世纪大道两侧高5米的装饰景观灯,给晚间广场营造出亮丽的氛围。

(二)、水景赏玩主题区:

水景主题区由静湖、观澜平台、二桥、五彩池等景点组成。

静湖以一汪清水令人陶醉,周边景色在水中形成倒影,一虚一实,虚实共生。湖畔点缀景石、垂柳及各种水生植物。配上一两只小木船,立即让风景更加入画。石凭栏、观澜平台的设置除了提供休闲场所,更增加了游步道的趣味性,丰富了景观的节点、使景观节奏有序、层次丰富。

二桥即一座石桥、一座木桥。石桥厚重坚实、气势恢宏、木桥清新灵巧、自然。形成一种对比和谐的美感。加强了水景两边的交通联系、丰富了立面层次。

五彩池由层层叠叠的大小池子链接而成,其形态犹如茶园的梯田,每个池子都种植上不同色彩的水生植物形成多彩的自然景观。

(三)、禅茶论道区

禅茶论道区主要由三味堂、茶马古道和禅茶一味三个景点构成。

中国的绿茶文化中,峨眉雪芽的生态历史、人文历史的传承与贯通性都是很独特的,作为峨眉山文化中的茶文化,“峨眉雪芽”完全浸润了道、释、儒三味文化,是整个峨眉山文化中最精彩的一部分。茶舍三味堂之名得源于此,纯木质结构的茶舍,内设一两件树龄悠久古老、造型天然独特、漂亮、美观、大方的根雕艺术茶几,在三味堂品茶可以远眺雪芽展厅的汉唐建筑以及静湖恬静的水面。

茶之兴盛,随世而进,南北朝佛教兴起,茶更大行其道。因深山寺庙,多盛产茶叶,禅僧以茶当饭,资养清修;以茶食客,广结善缘,此谓茶禅一味也。一壶茗茶品禅味;半榻茶烟养性灵。禅茶一味是半开放半露天的竹结构茶舍,与三味堂木质结构、非露天的茶舍不同,禅茶一味更多的是强调灵性与自然。精心营造的枯山水景观更营造出多一份参禅悟道的灵性之感。

茶马道是连接三味堂和禅茶一味的通道,采用曲折的栈道形式,在道路两边随意散放的瓷器、陶器让人一下子进入到时空隧道之中,仿佛进入到历史当中体会当时茶马道上马帮的艰辛。

(四)花间林语区有花间林语和剪影墙两个部分。

剪影墙做为一个雕塑墙,既是一个造景手法,同时也尽可能讲述茶的历史、文化、艺术等。花间林语是密植的樱花林,在樱花盛开的季节漫步其中,犹如仙境,在花下品茶更是美事。

(五)健康主题区包括月芽廊、雪芽花境、共生亭几个景点。

冬寒未解,新芽却披着朝霞晚翠破雪而出。宛如慧眼微合,虽小芽一叶,细细观之确有得禅静之妙。雪芽之名即顶雪之芽的意思,这个“芽”,小而有力量,是雪芽精神的精髓之一。芽是生命力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芽也指示了形状。月芽廊采用月牙弯弯的弧形作为廊的形态,雪芽花境也采用了雪芽的形状作为外轮廓以突出雪芽的主题。

雪芽是林间茶,数万亩分布于海拔800米—1500米崇山峻岭的峨眉雪芽珍稀绿茶茶园,蓊生于5000多种野生植物构成的浩瀚林海中,形成不同群落特征的林茶共生奇观。无法复制的自然资源更加彰显其珍稀和有机,共生亭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鸳鸯亭样式,因其独特的结构借鉴至此以彰显林与茶的共生关系,突出强调雪芽的特色。

三、植物配置: 植物分别以观花、观叶、观形为主:

1、观叶植物:银杏、合欢。银杏叶形独特,秋季变黄,果可入药,是很好的观叶植物。合欢叶形如羽状,合欢同时又是美丽的观花树种。

2、观花植物:桂花,八月桂花十里香,是吉祥太平的象征。

3、观形植物:棕榈,树形清秀挺拔,四季长绿,有文化树之称。

四、灯光照明:

在基地各处分别布置各类景观照明灯,既有装饰效果,同时又满足夜间照明之用,各处草地上皆置以草坪灯,在主题雕塑、雕塑墙等重要景观部位,分别设置投射灯,增强夜间效果。

第三篇:学校地理园景观设计说明

学校地理园景观设计说明

一、设计缘起

地理园作为学校绿化的一部分,同时又是学校地理学科教育的一部分,不仅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还能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学习园区。因此,在设计和规划中,必须对双重功能性加以把握,明确地理园的定位才能将美化与功能和谐实现。

二、项目概况

1、此次地理园位于昆明市呈贡县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设计面积约6100平方米。

2、主要针对人群为大学生及大学教师。

3、昆明市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城区温度在0—29℃之间,年温差为全国最小。

三、设计主导思想

简洁,大方,精致是本次园林设计的主导思想,使绿化和科教互相融合,相辅相成。

1、充分发挥绿地效益,满足学校师生的不同要求,有幽雅的半封闭休憩园也有大气的中心广场,教育教学区相对内敛,以创造安静和谐的学习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现代的生态环保型的设计思想。

2、植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落叶乔木为“画笔”,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尽量避免裸露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使园区达到“四季不同景,三季皆有花”。

3、园区中道路力求通顺、流畅、方便、实用。同时设定一定的景观屏风,使道路上欣赏的景观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层次错落分明。

4、园区的建筑景观设计充分体现地理园的风格,地理景观要人人都能从多种感官去体会,而不仅仅是通过视觉。

5、园区的色彩主调和建筑风格积极向上,引发学生的上进心,激励探索精神。

6、园区为云南师范大学的一部分,与周围整体环境相协调统一,拥有师大的一些传承标志。

7、精致是不可缺少的,园区的座椅,路灯,下水井盖图案的相关地理的特殊设计将成为人们印象深刻的景观之一。

四、具体设计

通过对主导思想的把握,将地理园划分为2个功能分区,以中心广场为界限分为北部的学生活动分区和南部的地理学习分区。

1、学生活动分区:分区主入口为北部入口,宽7米长30米的垂直宽路将园区与干道相连,两侧种植喜树与小叶六道木,统一而拥有变化,东北部“乾廊”为钢化玻璃顶的走廊,自东向西共6组南北向方柱,形似易经乾卦卦象,取“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义。园区北部种植梧桐,梧桐有气势,象征祥瑞。乾廊南部种植东西向樱花一路,樱花盛开时节不仅美观,而且拥有“热烈,纯洁,高尚”的寓意。中心广场西侧种植白玉兰一路,不仅能使主景观观星亭“昊亭”在主游览路线上过于暴露,失去美感,同时,白玉兰花期将为园区带来嗅觉上的享受。

2、地理学习分区:地理学习分区位于中心广场偏西南,原因有二,一为地理学习园区提供相对内敛的空间,便于思考,二则为方便老师带队组织学生学习的集合。世界地理园与星空亭“昊亭”之间由数条小路连接成空间,小路呈云南师范大学校徽形状分布,南部种植大量的石楠雪松,树姿挺拔,取云南师范大学地理专业蓬勃发展之意。

3、细部设计:(1)中心广场为了避免夏季过于炎热,铺鹅卵石地板。(2)为避免主景观过分暴露于正对的校园道路上,在览石园东部设石墙一块,同时种植金银花攀附其上,成为景观。

4、夜景设计:世界地理园与星空亭“昊亭”之间,设有由错落的24盏普通双向路灯构成的壮观夜晚灯光景观。中心广场东部,休憩园2东部,雪松种植区均可安置景观射灯,将为园区夜晚带来缤纷的色彩体验。

第四篇:寓园农家乐景观设计说明

寓园农家乐景观设计说明

景观规划分区:生态停车区(大客车区,小汽车去)

生态观赏区(多彩种植展示区,生态自然观赏区,水产养殖观赏区)

休闲区(休闲娱乐区,休闲餐饮区,儿童乐园,户外运动区,精品垂钓区,绿色氧吧)

具体分析:生态停车区,与以往的全硬质的地面不同,在设计中采用植草砖及少部分复合沥青做硬化,在每个停车位的中心种植低矮的草木植物。绿化地面于硬质地面结合可以减少雨天的地面积水,保证循环雨水循环。并在此区域中种植对汽车尾气有净化能力的植物。设计概念是建造生态环保的停车场减少因汽车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多彩种植展示区:种植各种蔬菜瓜果的展示区,彩色的菜圃区,根据种植蔬菜的颜色分块种植。在瓜果棚的设计上采用全玻璃结构,设计成方形的玻璃盒子。玻璃盒子中形成温室,可以种植反季节蔬菜及藤本类瓜果。设计概念是营造区童话般的氛围,让观赏者感兴趣,认识蔬菜瓜果是如何种植的。尤其是对儿童的教育意义。

生态观赏区:根据原有植物树木而设计,种植本地树种及灌木。营造出自然清新的氛围,曲径幽深,适合散步休闲。设计概念尽可能的保护本地的植物,并打造宜人的环境。

水产养殖观赏区:环水域设计景观带,有观景平台,亲水平台,游道,沙坑。水边种植莲藕,即可观赏又可食用。水中养殖鱼类等经济水产,并养少量的天鹅用以观赏。设计概念改变人们对以往的水产养殖的影响,设计出风景优美的滨水景观。达到生态养殖与观赏游乐的双重功能。

休闲娱乐区:用不同的石材为元素与植物的搭配而设计的。此区域分为三块,为主要是一个以六边形的建筑为中心,环水广场及户外茶坐区。建筑设计用石材与木材两种材质的机理对比效果为表现。并采用宽大窗户,让建筑内更好的采光和看见外部的景色。环水广场以似天井式的结构四面有水沟围绕的形式。收集雨水引入水沟便于雨水的再利用。设计概念自然的材料轻松的氛围。

休闲餐饮区:大院式的结构,又不同于农家大院,多了分宁静。在这里可以品尝各种本地种植的食材。设计概念新型农家大院本地的美食,砖石的艺术。

第五篇:景观设计说明

雅蓝国际花园景观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雅蓝国际花园住宅小区位于市,东侧为发展大道,西至人民大道,南靠汕头路,北临犁北路,基地呈矩形。

二、景观设计的主导思想和原则

(1)、以生态园林理论为指导思想,运用生态学原理进行设计。因地制宜的将乔木、灌木、地被植物有机的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有层次、厚度的色彩。使具有不同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从而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肥力,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而能长期共存的复层混交的立体植物群落。

(2)、以人为本,强化功能意识。根据居民的生活内容和行为规律。掌握影响居民生活环境的不利因素,充分运用绿化环境的功能效益。针对居住区绿地活动的主要对象主要为老年人和学龄前的儿童,所以绿地内应设计一定的地坪作为其活动休憩的场地。

(3)、以文化为底蕴,突出植物多样性。本景观小区的重点就是要在住区内展示南方迷人的异地风景,克服北方原有的植物单一的瓶颈,运用南方丰富的现代景观设计与本小区建筑很好的融合在一起。通过植物、小品的营造,把旱溪、喷泉等景观自然的表现出来。

三、景观分区

(1)、主入口水景瀑布

(2)、景墙景点

(3)、栈道旱溪

(4)、中心广场

(5)、各主要地点的绿化景点

四、植物配置

采用大规格香樟(胸径35cm以上),加上雪松、银杏、乌桕等乔木充分体现四季的季相变换。一改往常北方冬季萧条的景色。体现本小区的高层次。再配上棕榈、广玉兰等小乔木和花灌木红枫、垂丝海棠、桂花、樱花等植物,使本小区绿化错落有致、物种丰富。

植物意向:

乔木:香樟、雪松、银杏、榉树、广玉兰等

小乔木:乌桕、女贞、栾树、棕榈等

大灌木:樱花、垂丝海棠、桂花、红枫、红叶李、红花继木、铁树等

小灌木:杜鹃、金叶女贞、红花继木、海桐等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