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教师的人生境界

教师的人生境界



第一篇:教师的人生境界

教师的人生境界

-----师德专题讲座

魏书生老师讲的《人生的境界》,这篇课文是中国近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一篇文章,他根据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觉解程度将人生划分为四种境界:自然境界(一种蒙昧状态,不知道或者不大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有什么意义)、功利境界(心胸狭隘,他做事只知道对自己的功利意义)、道德境界(明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社会的利益做事,事事讲道德,事事都有道德意义)和天地境界(心目中有宇宙的整体,他为宇宙的利益做事,他是自觉的天民,是圣人,他与宇宙同一)。

昨天朱老师讲到我们身边的师德典范中的俞毅、刘佳芬、龚金川老师,他们因为爱岗敬业,献身于教育事业,坚守教育之爱,他们不堪为师德楷模。

李源田老师在《派往明天的教师》中写到:“教育,不是天空闪烁的孤星,它是,也只能‘是多彩世界的一个音符’。然而,在这个多彩的世界里,在社会变革和转型的浪潮中,教育也有自己的尴尬,教师也有‘身处夹缝中的悲凉’”。是的,我们教师被冠之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社会把国家民族的希望寄托在教师的身上,家长则把所有的人生追求和寄托都放在孩子身上,老师肩上的担子何止千钧?干得好理所当然,而稍有闪失,责难声便席卷而来。面对这样的现状,谁听到过我们疲倦的呻吟和无奈的叹息?谁在意过我们忧郁的目光和彷徨的心灵?谁愿意给我们理解和宽容?„„我知道这种现状真实的存在着,也不会在短时内得到改变。然而,只要我们想想“人生的境界”,我们便不会老是停留在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还得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也许人生才会更有意义。我认为,教师的人生境界更是追求道德的完善和心灵的升华。

一、以积极的心态对待人生

学会快乐工作。我们很多老师讨厌自己的职业,厌恶自己的工作,于是把工作当做一种受罪,整天都在抱怨,然而为了生计,不得不工作着。其实我觉得,我们只有学会快乐地工作,才能让自己活得充实。

首先,对任何工作都要满怀激情地干好,工作有激情很重要。有激情才能有效率,有激情才能积极主动而不是被动地被别人推着走、推着干,有激情工作起来才能够有无穷的力量,才能感到工作的快乐。其次,必须根据自己的情况,恰当地给自己定位,不要老和别人比,你就和自己比,不要有一些不切实际的非分之想,那样的话是自己给自己找别扭。再次,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干任何事情都必须有目标,知道自己为何要这样干,目的是什么?做一个老黄牛式的工作者。最后,要抱着积极的态度而非对抗性的态度处理一切事物。把周围的人尽量往好处想,其实大多数人都是善良的,千万不要以敌意的态度对待别人,那样的话,无论如何也不能快乐地工作。

总之,只要一心扑在工作中,一心投入到学习中,用乐观的心态对待一切,快乐就会伴随你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快乐就会与你是亲密朋友,永远伴随你左右。

学会欣赏一切。我们一些老师总是只看到社会的阴暗面,只感到工作的枯燥和无奈,只盯到学生的缺点和问题„„于是便抱怨这个社会,抱怨这份工作,抱怨这些学生。其实,人生是多彩的,世界是斑斓的。漫漫的人生旅途中,你会相逢相识很多的人,你会不经意走进新的环境,不同的人会带给你不同的心景,不同的环境会给你留下不同的感觉,如何面对,便成了我们最难把握的尺度。

当你学会欣赏,你才会读懂:晶莹雪山的冰清玉洁之美,潺潺小溪的清秀自然之美,波澜大海的宽广豪放之美。才会感知一朵花的世界,才会禅透一粒沙的永恒„„

当你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看待你周围的人,看待你周围的一切,你便忽然感到自已心变得坦然了,生活更加充满了阳光,突然感到这世界是那么美好,周围每一个人都在向你微笑,每一个不经意都使你愉悦。

学会欣赏,但不要奢望能拥有太多。要用一种平常心态去欣赏每一个人,就像欣赏一幅画一样;要用一种平常心态去欣赏每一道风景,就像欣赏一个人一样。这样,许多朋友便会在你欣赏的眼光中向你走来,每一道风景都会象朋友一样融入到你的生命。

心与心会一点一点地交融,心与自然也会一点一点地交融。这样,生命变得很快乐,很充实,很富有。你会真正体味到人性的纯美,体会到人生存在的价值„„

学会人际交往。人际交往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学会沟通。沟通不是一种本能,而是一种能力。如果人一生当中想要出人头地,一定要学会沟通。实战型管理教育大师余世维在他的《有效沟通》一书中用许多鲜活生动的案例、鞭辟入里的分析,能让我们掌握许多顺畅有效的沟通之道,很值得一看。他指出了不良沟通的三个主要症状:“往上沟通没有胆(胆量);往下沟通没有心(心情);水平沟通没有肺(肺腑)”。对我们很有启示,也希望大家能克服。

老师们如果想成就精彩的人生,一定要学会人际交往,这将会让我们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平衡的心态面对现实 学会宽容。“让地三尺”故事:

古时候,一个丞相的管家准备修一座后花园,希望花园外留一条三尺之巷,可邻居是一名员外,他说那是他的地盘,坚决反对修巷。管家立即修书京城,看到丞相回信后的管家放弃了原计划,员外颇感意外,执意要看丞相的回信。原来丞相写的是一首诗: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员外深受感动,主动让地三尺,最后三尺之巷变成了六尺之巷。

李斯在《谏逐客书》一文中说道:“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我们有些老师总是斤斤计较,稍微有点不如意就怨声载道,甚至消极怠工。其实仔细想来,我们工作为了什么?应该不是仅仅为了几个钱吧!那又何尝不可以宽容地对待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处处忍让着点儿,不能说明多高的德,至少能守住心灵的宁静,成就平凡的人生。

学会体谅。我们一些老师总是爱盯着别人,爱和人比较。总认为别人好闲自己辛苦;别人拿得多自己拿得少;别人运气好自己总倒霉„„其实有时候也许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

艾森豪威尔是二次大站时的盟军统帅。有一次,他看见一个士兵从早到晚一直挖壕沟,就走过去跟他说“大兵,现在日子过得还好吧?”士兵一看是将军,敬了个礼后说“这哪是人过的日子哦!我在这边没日没夜地挖。” 艾森豪威尔说:“我想也是,你上来,我们一起走一走。” 艾森豪威尔就带他到那个营区里面绕了一圈,告诉他当一个将军的痛苦和肩膀上挂了几颗星以后,还被参谋长骂的那种难受,打仗前一天晚上睡不着觉的那种压力,以及对未来前途的那种迷惘。最后,艾森豪威尔对士兵说“我们两个不一样,不要看你在坑里面,我在帐篷里面,其实谁的痛苦大还不知道呢,也许你还没死的时候,我就活活地被压力给压死了。”

这样绕了一圈后,又绕到那个坑的附近的时候,那个士兵说:“将军,我看我还是挖我的壕沟吧!”

我这样说并不是希望我们每个老师都甘做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模范,不为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抗争。我只是希望大家相互体谅,相互帮助,对别人多一些认识,多一些理解,减少内耗,不断推动学校的工作,促进自身的成长。

学会放弃。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告诉自己要如何努力、如何坚持、如何永不放弃。于是我们活得很累,有时候甚至感觉到了疲惫,也便会去重新审视人生的意义。有一个关于舍与得的故事告诉大家要果断地斩断束缚我们心灵的那根绳子,才能获得职业生命的重生,那是从教育这个角度来说的,其实对于我们人生也很有启迪。

我们一些老师把“利”看得很重,要求多劳必须多得,做一点事情就必须要得到相应的利益。这本没有什么不对,“多劳多得,按劳分配”原本就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但是我要说,“得”的概念应该是很宽泛的,不应该仅仅指“利”,还应该包括领导的赏识、同事的认可、社会的评价、自身价值的体现等等方面,这方面得到少一点,另一方面可能就会得到多一些,请相信,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一切都是守恒的。

电影《卧虎藏龙》中有一句非常经典的台词: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放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

学会放弃,你会拥有更多!

三、以超然的心态面对一切

幸福是一种感觉。“渔翁的故事”:

一个迟暮之年的富翁,在冬日的暖阳中到海边散步时看见了一个渔夫在晒太阳,就问到:“你怎么不去打渔?”

“打渔干什么?”渔夫反问。

“挣钱买大渔船啊!”

“买大渔船干什么?”

“打很多鱼,你就会成为富翁了”

“成了富翁又怎么样?”

“你就不用打渔了,可以幸福自在的晒太阳啦”

“我不正在晒太阳吗?”

富翁哑然。

其实幸福只是一种感觉,你感觉到了,便是拥有。幸福与金钱、权力、地位不一定成正比。富翁不见得就比晒太阳的渔夫更幸福,让人羡慕的公务员也未必有我们教师过得充实。和天真活泼的孩子们在一起,其实我们很幸福。正确对待别人的评价。这个社会不一定每个人的心都是好的,也不一定每个人的话都是正确的。面对别人的评价,不管他是善意或是别有用心,我们都应该有自己的主见,从而选择自己的行动。有的人对于别人的评价不屑一顾,有的人则灰心丧气,两者都会成为前进的绊脚石。

对于善意的评价,不屑一顾的做法是不明智的,尽管我们不能以别人的价值来衡量自己,但我们应该学会通过他人的眼睛来认识自己;同样你也不必灰心丧气,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都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成长。

而对于别有用心的评价,就得好好的思考甚至是反击。我们身边有些人自己不思进取,于是也希望大家都得过且过;有些人自己不关心集体,于是也希望每个人都漠然置之;有些人自己斤斤计较,于是也怂恿别的人唯利是图„„这些当然不是主流,也成为不了学校的主流,更阻挡不了学校前进的脚步,但是我们有些同志如果不能正确的处理,我行我素,看不清方向,永远不会有更好的发展。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不管是做人或是做事,我们都要充满理想,不断进取,去达到人生的更高境界。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对于有崇高追求的教师来说,教育不应当是牺牲当是享受;教育不应当是重复,而应当是创造;教育不应只是谋生的手段,而应当是生活的本身。

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枚果;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我们不应该只沉醉于物质生活的享受之中,而应该追求精神生活的富有。如果我们工作只是为了应付,生活只是为了度日,多余的时间只是用来唱歌、喝酒、打牌,孤独的时候我们只会感到空虚和落寞。

老师们,面对人心浮躁、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只有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淡泊明志,乐于奉献,在平凡的教育工作岗位上,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挑亮,我们的人生才会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第二篇:人生的境界

最近一直在思考,到底什么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呢? 是成为别人期望的那个样子,还是自己自在地生活?好多人选择了前者,这也就意味着选择了奋斗,选择了委屈自己,甚至选择了用健康去换取金钱,人生的境界。有时候我自己也在想,我到底是出去大城市奋斗呢,还是回自己的家乡谋一份相对安定的工作,再做一份副业。我想我更倾向于后者吧。

本来一直觉得自己是属于那种出去奋斗的人,不适合安定下来,适合不断地奔波,不断的变换生活,生活不会重样的。可是慢慢地我也开始想静静的安定下来,没有那么多的累,没有那么多的无奈,想做到苏轼那种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望天际云卷云舒的境界。

最近两天一直泡在省图的杂志区,翻阅各种感兴趣的东西,关于未来,关于留学,关于就业,关于爱情,关于婚姻,关于人生,太多太多。忽然觉得,自己大一大二为何没有来这里提升自己自己,而是把时间浪费在了逛街这种无聊的活动上面。读越多的书,越觉得自己没文化。最近的笔译课,每一篇翻译,都让我有一种想屎的感觉,觉得我腹中无墨水,潜词造句真是件难事。我只想把自己泡在各种书海里,也想尝尝在书海中遨游的感觉。古人说的书中自有颜如玉真有道理,书里面的东西总是能带给你各种惊奇的东西。

前天去了我一直想去的省博,惊叹于古人的鬼斧神工。看着这一件件动辄成百上千年的文物,脑中幻想着古人用这些东西时的场景,或是古装剧中的某个画面,读后感《人生的境界》。也想着自己要是个考古学家该多好啊,我就可以亲眼目睹这些文物的现场发掘及参与后续研究。

由于清古装剧的盛行,我对清朝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想知道康熙到底传位与谁,雍正的亲生母亲又是谁等等问题。看完了步步惊心小说,觉得比电视剧要好看数倍。也从中学到好多,最深的莫过于,看淡生活中的你所看不惯的东西,人生何其短暂,何必要跟自己过不去。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叫《不生气的智慧》,文中说道,如果一个人受到了巨大的精神打击,或是生了很大的气,他的寿命要减少一年左右。我看了顿时觉得,自己平时生那么多的气何必呢,我还想多活两年呢,干嘛跟自己的寿命过不去。

坐在车上,看着身边逝去的路灯,脑海中浮现的竟是澳门的场景。一个弹丸之地,却让我这呆了一个月的过客念念不忘,魂牵梦绕。所以,决定暑假再重游一次,再重温一次那种美好吧。

太久太久没有写过这种东西或者是读后感。真的太懒了,今天我感受到了西安的春天,该脱下保暖裤换上毛裤了,答应了情人,等我穿上毛裤的时候就晚上去操场上走走或者跑跑步。

告诉自己,不要那么慵懒,适时的出去走走,不管去哪儿,只要是出去,哪儿都好。不要说自己没钱,没时间,迈出第一步,就知道旅行或者出去走走真的是件美好的事情。

以后生气的时候,告诉自己,世界如此美好,我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不好。

学会自己一个人享受一个人的时光,一杯咖啡,洒进的阳光,一本书,不断重复的歌曲,足以让自己静下心来。

第三篇:人生六个境界

人生最难的六种心境

一.静

少说话,多倾听。因为爱说话的人,本就失去了一分宁静的美。而且,言多必失。有句话是,三思而后行,三思而后言。即使是网络这个靠语言交流的平台,多言也会让人讨厌的。想说话了,就对自己说,不要对别人说,因为现在几乎没有人愿意听。

二.缓

有时候,做事,太快了,你刚做好,领导认为不需要做了。而且,你太热心,一种微妙的心理,他又会不那么舒服,以为里面是不是有什么特别之处。缓,还有个好处,就是可以在别人失败的基础上,走成功的捷径。反正不是做生意,不需要抢市场。关键是太能干的人,会成为嫉妒和防备的对象。

三.忍

面对不公,别气愤,别宣泄。一来气愤伤身体,二来气愤不解决问题。“有肚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有勇气去改变那些可能改变的 事,有智能去区别上述两类事。”这是成功者要具备的三个素质。既然有些事情不是个人能力所能作为的,何不冷眼旁观呢?宣泄不满,只 会让旁人看戏。

四.让

大是大非,不能退让,但小事情,尽量听别人的意见。能按别人的意见办的,就不坚持己见。退一步,海阔天空。而且如果是按别人的意见办的,错误也就有所分担。

五.淡

一切都看淡些。对名利,对金钱,对感情。没有什么是离开了就不能活了的东西。得失也是辩证的,你在这方面损失了,你的心灵会得到 释放,会有机会去尝试别的选择。越是看得 淡,就越是心灵平静,就越能体会平凡的幸 福。

六.平

是平凡,是平淡,是平衡。有棱角的坏处,就是让别人咬起你来很容易下口。思想是存在于工作之外的。如果一个人,能把思想和行为统一在工作之中,那是有决定权力的领导。尽管平凡的人,没有什么色彩,但往往生存的时间 最长。人要活得精彩,首先是要能活下去,而不被踢出局。我们需要有亲密的朋友,要有自己展露思想的安全空间。在那里,我们就可以显示我们的不平凡了。

第四篇:人生三种境界

人生三种境界

人生有三种境界,可以形象的比喻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种境界是针对孩子说的,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什么事都是新鲜的、陌生的,只有通过家人和老师的教育,他们才会认识事物。你告诉他这是什么,他便认识了什么,不会故意认错,以至说

1就是1,2就是2,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种境界是针对中年人说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多,人们的思想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此时,人们看到的山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山,水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水了。有人站在这山,发现那山更高;沐浴在此水,又想到那水更净,欲壑难填,永远也没有满足的一天。有些人为名、为利、为美色绞尽脑汁,活得很累。其实,人生苦短,只要活得快乐便行,何必追求过高甚至不着边际的标准!

三、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种境界是针对老年人说的,步入老年,从岗位上退下来,许多人都认真反省自己的大半生,忙忙碌碌,最后得到了什么?有些人实现了理想,却牺牲了健康;有些人积累了财富,却失去了诚信。

善于反省的人才会最终达到人生的第三重境界,认识到钱财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钱财再多,也要回归自然,达到这种境界的人,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对待钱财如此,对待爱情亦如此,这样的人可以很温柔地看待不同的爱情阶段,并且可以很温柔的陪伴和对待对方,也不会残忍地打破爱情中年轻人的梦想,只会微笑地等他们看见当中的青涩。

如果,有个人能真正地爱到这样的人,也真正被这样的人所爱,那么一定是件幸福的事!

第五篇:人生三重境界

【人生三重境界】

1、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个人初识世界,内心纯洁,眼睛里看见什么就是什么。

2、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涉世渐深,发现这个世界一片混沌,黑白颠倒,是非混淆,看山感慨,看水叹息。

3、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阅历人生而后开悟、生慧,便可“任他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明月。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