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省煤器泄漏事故案例

省煤器泄漏事故案例



第一篇:省煤器泄漏事故案例

省煤器泄漏锅炉被迫停运

一、事件发生时间:202_年01月05日

二、事件发生时工况:

机组负荷450MW,A、B汽泵运行,电动给水泵在备用状态,给水流量为1327.5 t/h,A汽泵出口流量650 t/h,B汽泵出口流量701t/h。主汽温度565/558oC,主汽压力22MPa,再热汽温度558/557 oC,B、C、D、E磨煤机运行,燃料量为172.6 t/h。螺旋管出口温度409.3℃,中间点温度为418.1℃。锅炉四角切圆燃烧方式。

三、事件发生、扩大及处理情况:

7时15分,主值发现省煤器管泄漏报警。同时发现炉膛突然正压到+300Pa,燃烧工况大幅波动,炉膛负压不稳定,燃烧调整困难。巡操就地检查炉本体标高41米层锅炉左侧处有明显漏汽声音。汇报领导、经调度同意停炉,冷却后进炉膛检查发现锅炉省煤器入口联箱左侧第二、第三屏分别存在不同程度损伤,其中爆裂管数2根:分别是第二屏由内往外数第二根管焊口断裂,第三屏吹损断裂各2根管。进一步对周围受损管子进行壁厚测量后确定共吹损管数20根。

四、事件原因及扩大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分析: 省煤器管泄漏,导致被迫停炉。

2.根本原因分析: 在焊接时,焊接工艺质量控制不到位,在焊缝内表面形成错口,造成焊缝区域应力集中严重,运行中导致开裂,造成大量蒸汽泄漏,伤及相邻的第二、三、四屏,共造成25根管圈被吹损。

五、事件暴露出的问题:

1.基建过程中质量验收、把关不严,给设备安全运行遗留了重大隐患。

2.设备部点检、发电部巡检人员设备巡检不到位,发现不及时,造成较多的管圈吹损。

3.设备部、发电部管理不到位,设备巡回检查制度执行不严,缺乏有效的监督及考核机制。

六、防范措施:

1.加强对机组运行的监控,特别是加强对#1锅炉已更换的省煤器管附近的巡检,及时发现泄露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吹损周边管屏。

2.要严把原材料采购关,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产品入厂,坚决避免发生由于产品质量原因 引发设备事故。

3.加强锅炉点检、巡检管理,做好风险预控。

4.基建过程中质量验收严格把关,避免遗留重大设备隐患。

5.设备部、发电部要加强部门管理,对设备巡回检查制度的执行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及考 核机制。

省煤器泄漏

一、事件发生时间:202_年01月04日

二、事件发生时工况:

机组负荷570MW,CCS方式运行。

三、事件发生、扩大及处理情况

22时45分,巡检员发现#1炉竖井右侧墙50米处,锅炉内部有泄漏声音,经策划部、检修部共同确认锅炉内部受热面泄漏。值长向省调申请降负荷停机,省调同意后,将机组降至50MW手动打闸停机。锅炉通风冷却后进入炉内检查,发现标高51米处炉右侧第一排省煤器蛇行管最上面的管子发生泄漏。

四、事件原因及扩大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分析: 吹灰系统运行不合理将省煤器管壁吹损。

2.根本原因分析:

经过现场分析认为此次事件原因是锅炉#33吹灰器在非吹灰状态时有大流量蒸汽进入吹灰器,对省煤器管子长时间吹损导致管壁减薄,造成管子泄漏。而造成吹灰器在非吹灰状态时有大流量蒸汽进入的原因是开阀机构工作不正常,进汽阀没有正常关闭,导致吹灰系统暖管及吹灰时,#33吹灰器大量进汽,将省煤器管子吹损。

五、事件暴露出的问题:

1.四管泄漏监视系统工作不正常,锅炉吹灰时将四管泄漏监视系统屏蔽。

2.吹灰方式不合理,吹灰器安装位置不合理。

3.运行监盘、设备巡检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吹灰器发生故障。

4.吹灰过程中发现有吹灰器内漏时,采取措施不及时,致使蒸汽吹损受热面。

六、防范措施:

1.运行部加强设备巡检,在吹灰器暖管和吹灰期间对吹灰器进行逐一检查。

2.检修部按设备巡检的要求,对吹灰器各部件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在吹灰期间运行人员发现吹灰器故障不能排除时,应立即通知检修部机务检修和热工检 修人员,检修人员在接到通知后应立即到达现场处理缺陷。

4.在吹灰过程中运行或检修人员发现有吹灰器内漏时,应停止本次吹灰工作,关闭吹灰系 统进汽总门,防止蒸汽吹损受热面。

5.锅炉四管泄漏监视系统投入正常,运行人员在吹灰器暖管和吹灰过程中密切监视吹灰器 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检修部负责修改四管泄漏监视系统程序,锅炉吹灰时不能将四管泄漏监视系统屏蔽。7.每次停炉后,只要具备进入炉内的条件,防爆检查小组应对炉内受热面进行检查,对吹 灰器附近的管子要重点检查。

案例

六、高温过热器泄漏停机

一、事件发生时间:202_年04月24日

二、事件发生时工况:

机组负荷500MW,CCS方式运行。

三、事件发生、扩大及处理情况

19时36分,巡检人员发现#1炉72米上部有蒸汽冒出,立即向值长汇报。经检查确认锅炉过热器发生泄漏。值长向有关领导及网调、省调汇报并申请停机。

19时40分,按调度令降负荷,负荷降至300MW,手动停炉,联跳汽轮机、发电机。事件发生前#1机组累计运行时间3224小时。经检查高温过热器出口A→B第15屏从外向里第14根管在管座下方第二个弯管背弧侧爆破,其它尚有12根管路吹损严重,分别是:14屏的第14根,15屏的第5、8、9、10、11、12、13根,16屏的第8、9、10、11根。

经过对热室内过热器出口管路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高过出口A→B第5屏第20根,18屏第17根、31屏第十七根弯管处有胀粗现象,并有氧化皮产生。第2屏第16根弯管处有严重硬伤。

处理情况:

1、高过出口共割管17根,入口割管4根,割开了相对应的炉内下U型弯。对直管进行了通球检查,U型弯进行了倾倒和拉通检查,联箱进行了内窥镜检查,在检查中未发现异物。

2、对更换的弯管要求锅炉厂冷弯后全部做高温回火处理。

3、管路焊接时要求T23、TP347H、T91全部进行内部冲氩,T23、T91进行焊前预热、焊后热处理。

4、对全部50个焊口全部进行超声波探伤。

5、增装8个温度测点。

四、事件原因及扩大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分析:

高过管子局部材质变化,造成胀粗、爆管。

2.根本原因分析:

在股份公司生产部及西安热工院的帮助下,共同对本次爆管原因分析如下:对#1炉高温过热器检查,确认#1炉高温过热器不存在大面积超温、胀粗现象,只发现4根内圈管子在弯头处存在鼓包、胀粗现象。从爆管爆口四周有明显的细小裂纹以及爆口形状,结合爆口材料金相分析,爆口处管子长期过热。

通过对炉内管道和爆管位置前后管材检查,未发现胀粗和材质变化,说明该管超温并不严重,而爆管和胀粗位置都在弯管处,可能存在下列现象:

a)管子在制造、安装过程中采用火焰烧烤校正,部分管子烧烤过度引起管子局部材质变化,造成胀粗、爆管。

b)T91管子在弯制后没有进行热处理,弯头内部可能存在较大的残余应力,造成持久强度 降低,导致弯管鼓包、胀粗。

c)现场检查管子弯头,个别弯头内弧处有褶皱,弯头起弧点管子变形,说明管子弯制的模 具存在问题,造成弯头强度降低,发生鼓包、胀粗。

d)管子内部可能存在有节流情况,使管内介质流量减少,造成汽温偏高,管子超温,管子 薄弱部位出现胀粗和泄漏。

五、事件暴露出的问题: 1.管子制造、安装工艺不良。

2.T91管子在弯制后没有进行热处理。弯头内部可能存在较大的残余应力,造成持久强度 降低,导致弯管鼓包、胀粗。

3.管子弯制的模具存在问题,造成弯头强度降低,发生鼓包、胀粗。

六、防范措施

1.对爆开、胀粗的管子进行通球检查,使用内窥镜检查管道、集箱和管接座。2.对爆开、胀粗的管子加装温度测点,进行温度监视。

3.西安热工院对胀粗的管子进行金相分析,和爆开管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进一步确定胀 粗原因。

4.遇有停机机会对高过管屏要进行全面检查。

高温过热器爆管

一、事件发生时间:202_年07月09日

二、事件发生时工况:

#1机组负荷600MW,主汽压力23.6MPa,主汽温度566℃,1A、1B、1C、1D、1E、1F制粉系统运行,机组控制方式为协调控制。

三、事件发生、扩大及处理情况:

监盘人员发现#1机组负荷波动,#1炉给煤量由230t/h左右逐渐上升至240t/h左右,总给水流量由1950t/h逐渐上升至2050t/h,此时锅炉正在进行吹灰。值班员检查锅炉汽水参数未见异常,对#1炉四管泄漏报警装置检查也未见异常。就地巡检发现#1炉顶热室冒灰,汇报值长,此时给水流量仍维持2050t/h左右,查看锅炉管壁温度测点仍未见异常。值长令降负荷至500MW。在降负荷过程中B侧主汽超温,B侧二级减温水调门自动跟踪正常,值班员立即汇报值长,申请停炉。值长令手动MFT,各联动系统动作正常。锅炉冷却后经检修人员打开人孔进入热室内检查发现:炉顶热室内高过出口从A 到B 数第15屏、从后向前数第11根管、异种钢接头(锅炉厂焊口)上60mm左右(P91侧)爆开,管子规格:φ45×7.8; 材质:P91。爆口特征为短时超温过热爆口。经对热室内31屏高过管扒保温进行了检查,超声波测厚和卡尺测量发现另有28根管被吹损减薄(15屏15根,14屏13根);炉内检查发现第15屏第12根管弯曲变形较大,对热室内爆管和被吹损减薄的28根管共计29根全部进行了换管处理,炉内弯曲变形较大的第12根管也进行了更换处理。处理此次爆管共计74道焊口(高过出口71道、入口2道、手孔1道),P91焊口全部进行热处理,焊口100%无损探伤。

四、事件原因及扩大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分析:

高温过热器超温爆管。

2.根本原因分析:

安装时高过入口联箱内遗留有异物,使管子堵塞,导致短时超温爆管。

五、事件暴露出的问题:

1.锅炉安装质量不高,设备验收及设备监理不到位,吹管不彻底。

2.四管漏泄报警装置安装范围不全面,不能反映锅炉运行状况。

六、防范措施:

1.总结经验,发现锅炉四管有超温现象应及早停炉检查。

2.发现爆管,尤其是过热器爆管要尽快停炉,避免吹损面过大。

3.炉顶热室内要尽快加装四管漏泄报警装置。学习过热器及再热器爆管的原因现象及处理方法

第二篇:氯气泄漏事故案例

致9人死亡的重庆4-16氯气泄漏事故责任人受查处

http://www.feisuxs 202_年10月23日15:29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0月23日电 经重庆天原化工总厂“4·16”事故调查组调查确认,造成死亡失踪9人,15万人撤离的重庆“4·16”氯气泄漏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重庆晨报消息,按照有关规定,经重庆市委、市政府批准,市纪委、监察局决定对事故有关责任人给予以下处分:

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化医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缪光奎党内警告处分;

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化医控股集团公司经济运行部部长李华夏行政记过处分;

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厂长张定禄撤消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厂长、党委委员职务处分;

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党委书记兼副厂长陈德国党内警告处分;

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副厂长吴照华行政记大过处分;

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直接责任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动力分厂代理副主任王为民撤消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动力分厂代理副主任职务处分;

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直接责任的重庆化工节能计量压力容器监测所所长助理兼压力容器监测科科长、技术负责人、检验师周军撤消重庆化工节能计量压力容器检测所所长助理和压力容器检测科科长职务处分;

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重庆化工节能计量压力容器检测所副所长吴明中(主持工作)行政记大过处分。

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气泄漏事故责任人受查处

http://www.feisuxs 202_年10月24日11:53 新华网

新华网重庆10月24日电(记者李永文)经重庆天原化工总厂“4·16”事故调查组调查确认,“4·16”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按照有关规定,经重庆市委、市政府批准,重庆市纪委、监察局日前决定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分别给予处分。

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化医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缪光奎党内警告处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经济运行部部长李华夏行政记过处分;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

主要领导责任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厂长张定禄撤销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厂长、党委委员职务处分;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党委书记兼副厂长陈德国党内警告处分;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副厂长吴照华行政记大过处分;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直接责任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动力分厂代理副主任王为民撤销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动力分厂代理副主任职务处分;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直接责任的重庆化工节能计量压力容器检测所所长助理兼压力容器检测科科长、技术负责人、检验师周军撤销重庆化工节能计量压力容器检测所所长助理和压力容器检测科科长职务处分;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重庆化工节能计量压力容器检测所副所长吴明中(主持工作)行政记大过处分。

今年4月15日下午,处于重庆主城区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氢分厂2号氯冷凝器出现穿孔,有氯气泄漏,厂方随即进行处置。16日1时左右,列管发生爆炸;凌晨4时左右,再次发生局部爆炸,大量氯气向周围弥漫。由于附近民居和单位较多,重庆市连夜组织人员疏散居民。16日17时57分,5个装有液氯的氯罐在抢险处置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当场造成9人死亡。事故发生后,重庆市消防特勤队员昼夜用高压水网(碱液)进行高空稀释,在较短的时间内控制了氯气扩散。

为避免剩余氯罐产生更大危害,现场指挥部和专家研究决定引爆氯罐。18日,存在危险的汽化器和贮槽罐终于被全部销毁。全市解除警报,同时成立事故调查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展开事故调查。

氯气泄漏爆炸事故,导致江北区、渝中区、沙坪坝区近15万人疏散,引起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和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重庆氯气泄漏和爆炸事故调查 悲剧为何重复上演

http://www.feisuxs 202_年04月26日09:12 新华网

本刊记者

氯气泄漏!氯气爆炸!

4月15日至16日,位于重庆市江北区的天原化工总厂相继发生氯气泄漏和爆炸事故。截至记者发稿时,已有9人在事故中失踪死亡,3人受伤。这场灾难给人们带来的阴影至今挥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之难去,不知道我们身边还潜伏

51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着多少安全隐患?

亲历爆炸全过程

15日下午,重庆天原化工总厂的工人在操作中发现,2号氯冷凝器出现穿孔,有氯气泄漏,厂部立刻进行紧急处置。但16日凌晨2点左右,冷凝器突然发生局部爆炸,氯气随即弥漫开来。

16日上午,记者获悉氯气泄漏和爆炸事故后,紧急赶赴现场。越是走近现场,刺鼻的气味越浓,尤其是走进厂内发生氯气泄漏的氯罐旁时,感觉氯气浓度很大,十分刺鼻,记者靠近氯罐约10分钟就感到头昏。

重庆市副市长周慕冰正在事故现场指挥抢险,专家已对4、5、6号氯罐进行排氯,以防氯气罐发生更大规模爆炸。现场专家说,这3个氯气罐通过4根铁管将氯气排到嘉陵江边的水池中,同时注入碱水,二者融合后,不再构成危害。专家预计,到16日18时左右,3个罐的氯气可以排完。

然而,事与愿违。16日17时57分,记者正在指挥部附近采访,氯气泄漏现场突然传来“嘭”的一声巨响,伴随着剧烈的爆炸声,一团黄烟腾空而起。记者在距离爆炸现场300米的地方,便能闻到刺鼻的气味。据重庆市消防总队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次爆炸是由于4、5、6号氯气罐泄漏引起的,共造成9人失踪死亡,3人受伤,死亡和失踪人员均为天原化工总厂的干部和职工。

这次氯气爆炸后,事故现场一时乱成一团,人们的乐观情绪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专家们对事故处理产生了意见分歧,有的专家认为在一定温度或其他条件下,氯气还可能发生爆炸,有的专家则认为今后不可能发生爆炸。然而,专家们不得不面对一个头痛的问题:都不知道还剩下多少氯气。一时间,大家愁眉紧锁,情绪非常紧张。

16日21时左右,记者在重庆市消防总队的帮助下,戴上沉重的氧气罩和氧气瓶,手拿相机,跟随2名消防队员和2名公安干警,走进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氢分厂的爆炸核心区,成为惟一进入事故核心区的记者。

在爆炸核心区,记者透过防毒面罩玻璃看到,有2个值班室的窗户玻璃都已被震碎。记者走在路上,明显感到脚下碎玻璃“嘎吱嘎吱”的响声,有一些窗户框的碎木片也在地上散落,走过一个弯道之后,记者看到有2个像锅炉一样的大罐子。走在前面的消防队员说,已经到了事故的核心区。因为现场还有爆炸的危险,大家要格外小心,听到异常的响声,要马上撤退。记者抓紧时间,拿起相机抢拍了一些现场照片。

22时左右,爆炸现场的厂房轰然倒塌,管槽被埋住,里面的氯气仍在不断地释放出来。环保监测部门在现场设置了5个监测点,不间断地监测空气质量,消防队员不断地喷射水幕以稀释氯气。

生死大转移

天原化工总厂处在人口稠密的江北区腹心地带,而常人吸入浓度为每立方米2.5毫克的氯气就会死亡„„

情况十万危急!

“快跑!化工厂氯气泄漏了„„”16日上午10时,家住化工厂附近的王菲听到了社区干部焦急的呼喊声。这位24岁的小伙子冲出家门,发现街道社区干部正挨家挨户地敲门,大声呼唤居民转移。“虽然当时大家有点紧张,但秩序却不混乱。”这场与毒气“赛跑”的转移给王菲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街道上成群的居民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在公安、武警、街道干部的带领下逃离险境。

上午10时半,与天原化工总厂一江之隔的化龙桥片区。54岁的梁育芳正在照看自己的小杂货店,一辆辆警车从街道上风驰电掣,呼啸而过。“我开始还以为哪里出了火灾,没想到几分钟后民警就上门,要我快跑!”梁育芳和老伴走出家门时,街道上已经停满了转移群众的大客车。1个小时内,人去屋空的化龙桥正街顿时寂静下来,只有公安干警、消防官兵忙碌的身影。

短短的半天多时间,事发地的重庆江北区,以及嘉陵江对岸的渝中区累计有15万人被紧急疏散,而且无人伤亡。在这一奇迹的背后,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从市到区、街道、居委会都紧急动员起来,专人负责引导群众撤离;数百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奋战在抢险第一线„„

记者16日傍晚在重庆市家乐福超市附近的警戒线旁看到,近万名被疏散群众密密麻麻地聚集在警戒线外。在江北区大石坝一带,被疏散的人群普遍对两个问题表示担心:一是吃饭问题;二是不知何时能回家。重庆市委书记黄镇东明确表示:无论如何,也不能让群众受冻挨饿!市委和市政府将千方百计地为老百姓分忧解愁!现场指挥部根据重庆市委书记黄镇东、市长王鸿举的指示,同时在征求专家组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疏散居民的安置方案。其中渝中区被疏散的6.8万居民被护送回家;江北区离化工厂500米以外的5万居民也将陆续回家。另外,约有3万居民在外住帐篷过夜。

事故引发沉甸甸的深思

在现场负责技术方案的专家组组长缪光奎及其他成员初步判断:氯气泄漏事件的原因是氯罐及相关设备陈旧,处置时爆炸的原因是工作人员违规操作。缪光奎说,按照原来的事故处理方案,是让氯气在自然压力下通过铁管排放。但专家组初步判断,当专家组成员离开现场回指挥部研讨方案时,重庆天原化工总厂违规操作,让工人用机器从氯罐向外抽氯气,以加快排放速度,结果导致罐内温度升高,引发爆炸。目前8个氯罐中的4、5、6号罐已全部爆炸,1、2、3号罐是空罐,未发生爆炸。

7、8号罐已发生移位。此外,三个冷却塔未发生爆炸。专家组的一位成员说,现在不排除危险区域发生爆炸的可能。直到事故处置前,厂方的个别负责人,反复向市领导和专家组保证说,不会发生爆炸。

目前,事故的处理与善后工作正在妥善进行。17日,温家宝总理对事故处理与善后工作作出了四条重要指示:

一、采取一切严密有力的措施,防止再次发生泄漏和爆炸事故,确保抢险人员的安全。千方百计救治伤员,全力做好善后工作。

二、妥善做好周边群众的疏散安置和稳定情绪的工作,确保他们的安全和基本生活条件,维护社会稳定。

三、安全监管局立即派出技术专家,协助当地制订方案,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四、加强环境监测,查明事故原因,采取各种措施,彻底消除事故隐患。

4月18日17时35分,氯气泄漏事故发生60多个小时之后,黄色炸药终于将现场残留的危险源彻底炸毁。浓雾中传出一声巨响,灰飞烟灭之后,6个威胁重庆主城区数万居民安全的有毒气罐终于停止了气息,一场造成15万人大转移的氯气泄漏和爆炸事故解除了危险。

去年底重庆开县特大“井喷”事故发生后,国家有关部门连续发出安全通报,要求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重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中石油集团党组书记、总经理马富才引咎辞职的报道尚犹在耳。然而为何悲剧仍在重复?

重庆是重要的天然气和精细化工基地,主城7区中有一定规模的化工企业约占全市化工企业总数的40%左右。重庆主城区系组团式结构,过去企业多建在每一个组团的边缘地带。随着城市的发展,各个组团逐渐相连,这些化工企业也就淹没在城市之中,与居民生活区相交错。为了城市的安全,多年前,重庆就提出要将化工企业搬迁到主城区以外,但因各种原因进展不理想。特别是这次发生爆炸的天原化工总厂已经说过多次,就是搬不出去。据重庆刚出台的主城区化工企业“退二进三”规划,要到202_年,25家化工企业才能全部搬迁出主城区。许多市民在事故发生后,质问道:我们还要在恐慌中生活多久?

各级各部门都在强调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安全文件、安全规程、安全守则、安全警告,可以说应有尽有,但总是有人不将此当作一回事。每次出现了安全事故,想到的是别人又出事了,却没有联想到自己企业、自己行业、自己身边是否也有安全隐患,总是抱着侥幸心理,没有将所有的安全规章真正落实在行动上,让许多隐患在拖延中演变成了事故。

但愿人们能够真正吸取这次安全事故的教训,真正将安全生产落实到行动上,真正为人民创造一个安宁的生产生活环境。(来源:半月谈)

资料链接:氯气的危害

氯为黄绿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高压下可呈液态。据专家介绍,氯气被人吸入后,可迅速附着于呼吸道黏膜,之后可能导致人体支气管痉挛、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水肿、充血和坏死。呼吸道黏膜受刺激,可造成局部平滑肌痉挛,再加上黏膜充血、水肿及灼伤,可引起严重的通气障碍。人吸入浓度为每立方米2.5毫克的氯气时,就会死亡。据消防人员讲,一旦发生氯气泄漏,应立即用湿毛巾捂住嘴、鼻,背风快跑到空气新鲜处。

氯气泄漏事故案例 1)、企业基本概况

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始建于1939年,1956年公司合营为地方国有企业,是国内最早的氯碱企业之一。现隶属于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拥有6万吨/年烧碱的综合生产能力,常年生产的品种有烧碱、盐酸、液氯、四氯化碳、三氯氢硅、三氯化铁、氯乙酸、漂白粉、次氯酸钠。现有在册工人2112人,在岗人员1942人。202_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9085万元,销售收入18722万元。随着主城区建设步伐的加快,该厂于202_年正式启动环保整体搬迁工程。2)、事故经过

事故发生前的202_年4月15日白天,该厂处于正常生产状态。15日17时40分,该厂氯氢分厂冷冻工段液化岗位接总厂调度令开启1号氯冷凝器。18时20分,氯气干燥岗位发现氯气泵压力偏高,4号液氯储罐液面管在化霜。当班操作工两度对液化岗位进行巡查,未发现氯冷凝器有何异常,判断4号贮罐液氯进口管可能堵塞,于是转5号液氯贮罐(停4号贮罐)进行液化,其液面管不结霜。21时,当班人员巡查1号氯冷凝器和盐水箱时,发现盐水箱氯化钙(CaCl2)盐水大量减少,有氯气从氨蒸发器盐水箱泄出,从而判断氯冷凝器已穿孔,约有4m3的氯化钙盐水进入了液氯系统。

发现氯冷凝器穿孔后,厂总调度室迅速采取1号氯冷凝器从系统中断开,冷冻紧急停车等措施。并将1号氯冷凝器壳内氯化钙盐水通过盐水泵进口倒排入盐水箱。将1号氯冷凝器余氯和1号液氯气分离器内液氯排入排污罐。15日23时30分,该厂采取措施,开启液氯包装尾气泵抽取排污罐内的氯气到次氯酸钠的漂白装置。16日0时48分,正在抽气过程中,排污罐发生爆炸。1时33分,全厂停车。2时15分左右,排完盐水后4小时的1号盐水泵在静止状态下发生爆炸,泵体粉碎性炸坏。

险情发生后,该厂及时将氯冷凝器穿孔、氯气泄漏事故报告了化医集团,并向市安监局和市政府值班室作了报告。为了消除再次爆炸和氯气大量泄漏的危险,重庆市16日上午启动实施了包括排险抢险、疏散群众在内的应急处置预案,16日9时成立了以一名副市长为总指挥的重庆市化工总厂“4.16”事故现场抢险指挥部,在指挥部领导的下,立即成立了由市内外有关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为指挥部排险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经专家论证,认为排除险情的关键是尽量消耗氯气,消除可能造成氯气大量泄漏的危险。指挥部据此决定,采取自然减压排氯方式,通过开启三氯化铁、漂白粉、次氯酸钠3个耗氯生产装置,在较短时间内减少危险源中的氯气总量;然后用四氯化碳溶解罐内残存的三氯化氮(NCl3);最后用氮气将溶解三氯化氮的四氯化碳废液压出,以消除爆炸危险。10时左右该厂根据指挥部的决定开启耗氯生产装置。16日17时30分,指挥部召开全体成员会议,研究下一步处置方案和当晚群众疏散问题。17时57分,专家组正向指挥部汇报情况,讨论下一步具体处置方案时,突然听到连续两声爆响,液氯储罐发生猛烈爆炸,会议被迫中断。

据勘察,爆炸使5号、6号液氯储罐罐体破裂解体并形成一个长9m、宽4m、深2m的炸坑。以坑为中心,约200m的地面和构、建筑物上有散落的大量爆炸碎片,爆炸事故致使9名现场处置人员因公殉职,3人受伤。

爆炸事故发生后,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温家宝、黄菊、华建敏等中央领导同志对事故处理与善后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国家安监局副局长孙华山等领亲临现场指导,并抽调北京、上海、自贡共8名专家到重庆指导抢险。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4月19日,在将所有液氯储罐与汽化器中的余氯和三氯化氮采用引爆、液碱浸泡处理后,才彻底消除危险。

事故调查组认为,天原“4.16”爆炸事故是该厂液氯生产过程中因氯冷凝器腐蚀穿孔,导致大量含有铵的氯化钙盐水直接进入液氯系统,生成了极具危险性的三氯化氮爆炸物。三氯化氮富集达到爆炸浓度和启动事故氯处理装置振动引爆了三氯化氮。3)、事故原因 ⑴、直接原因

①、设备腐蚀穿孔导致盐水泄漏,是造成三氯化氮的形成和聚集的重要原因。根据重庆大学的技术鉴定和专家的分析,造成氯气泄漏和盐水流失的原因是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腐蚀穿孔的原因主要有5个方面:一是氯气、液氯、氯化钙冷却盐水对氯冷凝器存在普遍的腐蚀作用;二是列管中的水分对碳钢的腐蚀;三是列管外盐水中由于离子电位差对管材发生电化学腐蚀和点腐蚀;四是列管与管板焊接处的应力腐蚀;五是使用时间已长达8年并未进行耐压试验,使腐蚀现象未能在明显腐蚀和腐蚀穿孔前及时发现。

②、调查中还了解到,液氯生产过程中会副产极少量三氯化氮。但通过排污罐定时排放,采用稀碱液吸收可以避免发生爆炸。但1992年和202_年1月,该液氯冷冻岗位的氨蒸发器系统曾发生泄漏,造成大量的氨进入盐水,生成了含高浓度铵的氯化钙盐水(经抽取事故现场氯化钙盐水测定,盐水中含有氨和铵离子的总量为17.64g/l)。由于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导致含高浓度铵的氯化钙盐水进入液氯系统,生成了约486千克(理论计算值)的三氯化氮爆炸物,为正常生产情况下的2600余倍。是16日凌晨排污罐和盐水泵相继爆炸以及16日下午抢险过程中演变为爆炸事故的内在原因。

③、氯化氮富集达到爆炸浓度和启动事故氯处理装置造成振动,是引起三氯化氮爆炸的直接原因,经调查证实,该厂现场处理人员未经指挥部同意为加快氯气处理的速度,在对三氯化氮富集爆炸危险性认识不足的情况下急于求成,判断失误,凭借以前的操作处理经验,自行启动了事故氯处理装置,对4号、5号、6号液氯贮罐及1号、2号、3号汽化器进行抽吸处理。在抽吸过程中,事故氯处理装置水封处的三氯化氮因与空气接触和正东而首先发生爆炸,爆炸形成的巨大能量通过管道传递到液氯储罐内,搅动和振动了罐内的三氯化氮,导致5号、6号液氯储罐内的三氯化氮爆炸。⑵、间接原因

①、压力容器日常管理差。检测检验不规范,设备更新投入不足。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117条明确规定:“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必须建立压力容器技术档案并由管理部门统一保管”,但该厂设备技术档案资料不全,近两年无维修、保养、检查记录,压力容器等设备管理混乱。《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132、第133条分别规定:“压力容器投用后首次使用内外部检查期间内,至少进行1次耐压实验”。但该厂和重庆化工节能计量压力容器监测所没有按该规定对压力容器进行首检和耐压实验,202_年2月进行复检,2次检验都未提出耐压实验要求,也没有做耐压实验。致使设备腐蚀现象未能在明显腐蚀和腐蚀穿孔前及时发现,留下重大事故隐患。该厂设备陈旧老化现象十分普遍,压力容器等设备腐蚀严重,设备更新投入不足。

②、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安全生产管理力量薄弱。202_年2月12日,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与该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以后,该厂未按规定将目标责任分解到厂属各单位和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没有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基层和工作岗位,安全管理责任不到位。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合理,安全生产管理力量不足,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分管领导和厂长等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熟悉化工行业的安全管理工作。

③、事故隐患督促检查不力。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对自身存在的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特别是该厂“2.14”氯化氢泄漏事故后,引起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对领导对此作出了重要批示,为此,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和该厂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没有从管理上查找事故的原因和总结教训,在责任追究上采取以经济处罚代替行政处分,因而没有让有关责任人员从中吸取事故的深刻教训,整改措施不到位,督促检查力度不够,以至于在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整改。“2.14”事故后,本应增添盐酸合成尾气和四氯化碳尾气饿监控系统,但直到“4.16”事故发生时仍未配备。

④、对三氯化氮爆炸的机理和条件研究不成熟,相关安全技术规定不完善。国家有关权威专家在《关于重庆天原化工总厂“4.16”事故原因分析报告的意见》中指出:“目前,国内对三氯化氮爆炸的机理、爆炸的条件缺乏相关的技术资料,对如何避免三氯化氮爆炸的相关技术标准尚不够完善”,“因含高浓度的氯化钙盐水泄漏到液氯系统,导致爆炸的事故在我国尚属首例”。这表明此次事故对三氯化氮的处理方面,的确存在很大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故这次事故是因为氯碱行业现有技术难以预测的、没有先例的事故,人为因素不占主导作用。同时,全国氯碱行业尚无对氯化钙盐水中铵含量定期分析的规定,该厂氯化钙盐水10余年未更换和检测,造成盐水的铵不断富集,为生成大量的三氯化氮创造了条件,并为爆炸的发生埋下重大的潜在隐患。

4)、防止此类事故措施

根据以上对事故原因的分析,调查组认为“4.16”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重庆天原化工总厂“4.16”事故的发生,留下了深刻的、沉痛的教训,对氯碱行业具有普遍的警示作用。

①、原化工总厂有关人员对氯冷凝器的运行状况缺乏监控,有关人员对4月15日夜里氯干燥工段氯气输送泵出口压力一直偏高和液氯储罐液面管不结霜的原因,缺乏及时准确的判断,没能在短时间内发现氯气液化系统的异常情况,最终因氯冷凝器氯气管渗漏扩大,使大量冷冻盐水进入氯气液化系统,这个教训应该认真总结。有关企业引以为戒。

②、目前大多数氯碱企业均用液氨简介冷却氯化钙盐水的传统工艺生产,尚未对盐水含盐量引起足够重视。有必要对冷冻盐水中含铵量进行监控或添置自动报警装置。

③、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各种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加强设备管理,加快设备更新步伐,尤其要加强压力容器与压力管道的检测和管理,杜绝泄漏。对在用的关键压力容器,应增加安全附件设施和检查、检测频率,减少设备缺陷所造成的安全隐患。

④、一步研究国内有关氯碱企业关于三氯化氮的防治技术,减少原料盐和水源中铵的浓度,采取相应措施减少三氯化氮在液氯生产过程中的富集。

⑤、尽量采用新型制冷剂取代液氨制冷的传统工艺,提高液氯生产的本质安全水平。

⑥、从技术上进行探索,尽快形成一个安全、成熟、可靠的预防和处理三氯化氮的应急预案和方法,并在氯碱行业推广。

⑦、加紧对三氯化氮的深入研究,完全弄清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爆炸机理,是整个氯碱行业对三氯化氮有更充分的认识。

⑧、加快城市主城区化工生产企业,特别是重大危险源和污染源企业的搬迁步伐,减少化工安全事故对社会的危害及其负面影响。

重庆市氯气爆炸事故死亡和失踪9人的身份确定

记者17日凌晨从现场获悉,16日晚在重庆氯气爆炸事故中死亡和失踪9个人的身份已确定,重庆市相关部门和重庆天原化工总厂组成的工作组正在及时开展善后处理工作。这9个人是:

胡言禄 重庆天晶化工有限公司——天原化工总厂子公司总经理 冉正碧(女)天原化工总厂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叶忠惠(女)天原化工总厂副厂长 任开强 天原化工总厂氯氢分厂厂长 张先银 天原化工总厂安全环保处处长 康泽润 天原化工总厂氯氢分厂工段长 李万明 天原化工总厂氯氢分厂工段长 古维子 天原化工总厂工人

陈邵明 天原化工总厂安全环保处干部

重庆天原氯气泄露事故

事故经过:

202_年4月,位于重庆市江北区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15日晚发生氯气泄漏事件,16日凌晨发生局部爆炸,造成9人失踪死亡,3人受伤, 有15万名群众被疏散。

按照原来的事故处理方案,是让氯气在自然压力下通过铁管排放。但专家组初步判断,当专家组成员离开现场回指挥部研讨方案时,重庆天原总厂违规操作,让工人用机器从氯罐向外抽氯气,以加快排放速度,结果导致罐内温度升高,引发爆炸。8个氯罐中的4、5、6号罐已全部爆炸,1、2、3号罐是空罐,未发生爆炸。

7、8号罐已发生移位。此外,三个冷却塔未发生爆炸。

15日19时左右,重庆天原化工总厂的工人在操作中发现,2号氯冷凝器的列管出现穿孔,有氯气泄漏,随即进行紧急处置。到16日凌晨2点左右,这一冷凝器发生局部的三氯化氮爆炸,氯气随即弥漫。发生氯气泄漏事件后,重庆江北区立即通知附近居民疏散。消防人员对爆炸现场进行了紧急处理。消防人员采用消防用水与碱液在外围50米处形成两道水幕进行稀释,稀释后的水进入了天原化工总厂的下水道。爆炸时弥漫在现场的黄色气体已基本被稀释。

氯为黄绿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高压下可呈液态。氯气被人吸入后,可迅速附着于呼吸道黏膜,之后可以导致人体支气管痉挛、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水肿、充血和坏死。呼吸道黏膜受刺激,可造成局部平滑肌痉挛,再加上黏膜充血、水肿及灼伤,可引起严重的通气障碍。人吸入浓度为每立方米2.5毫克的氯气时,就会死亡。一旦发生氯气泄漏,应立即用湿毛巾捂住嘴、鼻,逆风快跑到空气新鲜处。

氯气泄漏的事故原因:

氯罐及相关设备陈旧,处置时爆炸的原因是工作人员违规操作。

防范措施与事故教训:

1、天原化工厂有关人员对设备的运行状况缺乏有效的监控,没能在短时间内发现异常情况,最终因氯冷凝器氯气管渗漏扩大,使大量冷冻盐水进入氯气液化系统。

2、对冷冻盐水中含铵离子量进行监控,或增加自动报警装置。

3、加强设备管理,加快设备更新步伐,杜绝泄漏产生。对在用的关键压力容器,因增加检查、监测频率,减少设备缺陷造成的安全隐患。

4、从技术上进行探索,尽快形成一个安全、成熟、可靠的预防和处理三氯化氮的应急预案。

5、加强职工工艺操作培训及安全教育,提高职工安全意识。

第三篇:一起液氨泄漏事故案例分析

一起液氨泄漏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经过

某日,某化工厂合成车间加氨阀填料压盖破裂,有少量的液氨滴漏。维修工徐某遵照车间指令,对加氨阀门进行填料更换。徐某没敢大意,首先找来操作工,关闭了加氨阀门前后两道阀门;并牵来一根水管浇在阀门填料上,稀释和吸收氨味,消除氨液释放出的氨雾;又从厂安全室借来一套防化服和一套过滤式防毒面具,佩戴整齐后即投入阀门检修。可当他卸掉阀门压盖时,阀门填料跟着冲了出来,瞬间一股液氨猛然喷出,并释放出大片氨雾,包围了整个检修作业点,临近的甲醇岗位和铜洗岗位也笼罩在浓烈的氨味中,情况十分紧急危险。临近岗位的操作人员和安全环保部的安全员发现险情后,纷纷从各处提着消防和防护器材赶来。有的接通了消防水带打开了消火栓,大量喷水压制和稀释氨雾;有的穿上防化服,戴好防毒面具,冲进氨雾中协助处理险情。闻讯赶到的厂领导协助车间指挥,生产调度抓紧指挥操作人员减量调整生产负荷,关闭远距离的相关阀门,停止系统加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并快速更换了阀门填料,堵住了漏点。

这次事故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是还是暴露了企业在安全生产中存在的一些漏洞。我们可以从分析事故原因中得到一些启示。

二、事故原因

1、合成车间在检修处理加氨阀填料漏点过程中,未制订周密完整的检修方案,未制订和认真落实必要的安全措施,维修工贸然接受任务,不加思考就投入检修。

2、合成车间领导在获知加氨阀门填料泄漏后,没有足够重视,没有向生产、设备、安全环保部门按程序汇报,自作主张,草率行事,擅自行事。

3、当加氨阀门填料冲出有大量氨液泄漏时,合成车间组织不力,指挥不统一,手忙脚乱,延误了事故处置的最佳有效时间。

4、加氨阀门前后备用阀关不死内漏,合成车间对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思想上麻痹重视不够,安全意识严重不足。人员组织不力,只指派一名维修工去处理;物质准备不充分,现场现找、现领阀门。

三、预防措施

1、安全环保部应责成合成车间把此次加氨泄漏事故编印成事故案例,供全厂各车间、岗位学习,开展事故案例教育,并展开事故大讨论,要求人人谈认识,人人写体会,签字登记在案。

2、责成合成车间将此次氨泄漏事故,编制氨泄漏事故处置救援预案,组织全员性的化学事故处置救援抢险抢修模拟演练,要求不漏一人地学会氨泄漏抢险抢修处置方法,把预防为主真正落到实处。

3、合成车间应组织全体操作工和维修工,进行氨、氢、一氧化碳、甲醇、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等化学危险品的理化特性以及事故处置方法的安全技术知识培训,由车间安全员负责组织一次全员性的消防、防化、防护器材的使用知识培训,在合成车间内形成一道预防化学事故和防消事故的牢固大堤。

4、发动全厂职工提合理化建议,查找身边事故隐患苗头,力争对事故隐患早发现早整改,及时处理,从源头上堵塞住事故隐患漏洞,为生产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

第四篇:毒气体泄漏事故应急救援案例

“10.9”晋焦高速公路牛郎河隧道内有毒气体泄漏事故应急救援案例 发布时间:202_-12-11 12:31:14 部门: 作者:系统管理员

【背景情况】

202_年10月9日23时10分左右,在晋焦高速公路晋城至焦作方向K23+500米牛郎河隧道内,马某驾驶豫H59915江淮货车与前方同向行驶的韩某驾驶的晋A40850重型半挂罐式货车追尾,致使罐式货车内运输的甲醛气体泄漏。

【事故报告过程】

23时20分,路政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发现为有毒气体泄漏事故,立即通报119.120等社会救援力量进行人员救助。

23时24分,晋焦路政大队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开展现场救援工作,路政备勤人员、高速交警到达事故现场协同处置。

23时33分,晋焦公司和高速交警相关领导到达现场指挥救援工作。

23时55分,通过信息层层上报,晋城市政府、晋焦公司、高速交警上级领导到达现场开展救援指挥。

【事故后果】

事故造成两车受损、大量高速公路路产损坏、27名群众轻微中毒。

【应急处置过程】

晋焦路政大队在赶到事故现场后,立即启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当即采取了三方面的救援措施:一是对高速公路双向车道进行封闭,防止车辆人员进入现场,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员伤害。二是配合消防和急救人员对污染区的群众进行救治和疏散。三是及时开通中央护栏,疏导滞留车辆,保证抢险救援车辆的畅通。

【事故救援过程】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启动后,晋焦路政大队立即采取了封闭事故现场、疏导滞留车辆、抢救现场中毒人员、疏散群众、配合120妥善安排中毒人员等应急救援措施,没有造成事故进一步扩大,经各部门救援人员密切配合、协同努力,10月10日上午11时左右高速公路交通恢复正常。清障部门对损坏车辆进行了清障,养护部门配合晋城市卫生部门对污染区进行了稀释有毒气体的处理。

【事故救援启示】

一、上级政府部门对事故救援工作的指挥得力是保证此次事突发事件及时妥善处理的重要保证。事故发生后,晋城市政府、晋焦公司相关领导高度重视,现场指挥,协调处理受伤中毒人员,为迅速调动各方面的救援力量提供了极大的支持,也极大的鼓舞了现场救援人员。

二、信息报送及时,预留救援车道为事故的及时处置争取了宝贵时间。事故发生后,相关信息在第一时间就上报到了晋焦公司,20分钟内高速交警、消防、急救人员就赶到了事故现场开展救援,对及时救治现场中毒人员争取了非常宝贵的时间。晋城市政府在接到报告后也尽快赶到了现场,详细了解现场情况,研究部署救援工作,为预案的及时启动采取有效措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现场救援措施开展规范有序是保障救援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在确定事故为有毒气体泄漏事故后,路政大队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并按照预案要求,成立了现场指挥机构,等上级领导到达后,及时汇报情况,移交指挥权力,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协调市里消防、急救单位的人员、车辆高效开展救援工作,抢救中毒人员,规范有序完成了事故救援工作。

四、高速交警、消防、急救等社会力量的参与为救援工作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在事故中,公安交警、消防、急救、卫生等部门在接到救援请求后,立即赶到事故现场开展救援,封闭现场、抢救伤员、稀释有毒气体、疏散现场车辆群众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五、此次交通事故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民群众受到伤害,教训深刻,在高速公路安全应急管理某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和完善。

针对牛郎河隧道内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路政大队联合高速交警在原有的警示标志基础上,增加了以下措施:

一是增加了道路震荡标线,提示驾驶员按车道行驶并减速慢行,以提高车辆通行的安全性。

二是增加了限速警示标志。

三是在牛郎河双向入口处增设了红蓝警示灯,提醒驾驶员注意,起到警示作用,避免事故的发生。

第五篇: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预案

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预案

为了保证企业、社会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环境,防止突发性化学泄漏事故发生,并能在事故发生后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处理。根据我公司实际情况,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特制订本公司“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公司基本情况:占地26亩,生产中使用塑料原料、酒精及助焊剂、废酸和工业片碱等化学用品,公司左面、右面和后面各有一工厂,公司前面公路通道。2 指挥机构、职责及分工:

a.公司成立安全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化学泄漏事故应急救援领导。b.生产计划部长任总指挥,组织指挥全公司的应急救助工作。c.管理者代表任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d.办公室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作及事故处置工作。

e.义务消防队负责灭火。

3危险目标的确定

根据本公司使用的塑料原料、无水乙醇及助焊剂、废酸、片碱和油料等化学用品原料,可能因管理不当或储存过程中引起其泄漏,可能对大气和土壤造成较严重危害,涉及到社会影响,因此确定该种化学原料为主要危险目标。4救援队伍的职责及分工

⑴救援队伍是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担负本公司各类重大化学事故的处置任务。

⑵组织机构:见消防抢救队名单

⑶职责及分工。

a.队长负责总体指挥协调;b.车间操作人员处置生产装置停机。

c.生产计划部具体实施设备补漏及抢救方案。

d.消防队人员迅速将泄漏的化学品用抹布吸干,放入密闭容器存贮。e.事故较大,不能控制局势时,办公室应迅速报警。

5其他人员用沙土筑围堤以防扩散造成污染,回收残液。

6以上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实践演习,不断修改、不断完善,确实做到可行有效。

7本规定自202_年12月10日起开始实施。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