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切若贝尔利核电站事故[本站推荐]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1986年4月26日,世界上最严重的核事故在苏联(Soviet Union)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乌克兰基辅(Ukraine)市以北130公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灾难性大火造成的放射性物质泄漏,污染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国际社会广泛批评了苏联对核事故消息的封锁和应急反应的迟缓。在瑞典境内发现放射物质含量过高后,该事故才被曝光于天下。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前苏联最大的核电站,共有4台机组。4月,在按计划对第4机组进行停机检查时,由于电站人员多次违反操作规程,导致反应堆能量增加。26日凌晨,反应堆熔化燃烧,引起爆炸,冲破保护壳,厂房起火,放射性物质源源泄出。用水和化学剂灭火,瞬间即被蒸发,消防员的靴子陷没在熔化的沥青中。1、2、3号机组暂停运转,电站周围30公里宣布为危险区,撤走居民。事故发生时当场死2人,遭辐射受伤204人。5月8日,反应堆停止燃烧,温度仍达300℃;当地辐射强度最高为每小时15毫伦琴,基辅市为0.2毫伦琴,而正常值允许量是0.01毫伦琴。瑞典检测到放射性尘埃,超过正常数的100倍。西方各国赶忙从基辅地区撤出各自的侨民和游客,拒绝接受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进口食品。原苏联官方4个月后公布,共死亡31人,主要是抢险人员,其中包括一名少将;得放射病的203人;从危险区撤出13.5万人。1992年乌克兰官方公布,已有7000多人死亡于本事故的核污染。
5月9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布利克斯应苏联政府邀请,乘直升飞机从800米高空察看核电站的情况,他认为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核事故。
灾后两年之中,26万人参加了事故处理,为4号核反应堆浇了一层层混凝土,当成“棺材”埋葬起来。清洗了2100万平方米“脏土”,为核电站职工另建了斯拉乌捷奇新城,为撤离的居民另建2.1万幢住宅。这一切,包括发电减少的损失,共达80亿卢布(约合120亿美元)。乌克兰政府已作出永远关闭该电站的决定。
白俄罗斯共和国损失了20%的农业用地,220万人居住的土地遭到污染,成百个村镇人去屋空。乌克兰被遗弃的禁区成了盗贼的乐园和野马的天堂,所有珍贵物品均被盗走,也因此将污染扩散到区外。近核电站7公里内的松树、云杉凋萎,1000公顷森林逐渐死亡。30公里以外的“安全区”也不安全,癌症患者、儿童甲状腺患者和畸形家畜急剧增加;即使80公里外的集体农庄,20%的小猪生下来也发现眼睛不正常。上述怪症都被称为“切尔诺贝利综合症”。
土地、水源被严重污染,成千上万的人被迫离开家园。切尔诺贝利成了荒凉的不毛之地。10年后,放射性仍在继续危胁着白俄罗斯、乌克兰和俄罗斯约800万人的生命和健康。专家们说,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后果将延续一百年。
核泄漏事故后产生的放射污染相当于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产生的放射污染的100倍。10年后,放射性仍在继续威胁着白俄罗斯、乌克兰和俄罗斯约800万人的生命和健康。有超过20万人死于与辐射有关的疾病。专家们说,消除核泄漏事故后遗症需800年。
这就是全球最严重的核泄漏灾难——切尔诺贝利事故。直到现在,这场灾难依然是人们心头挥之不去的梦魇。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乌克兰北部,距首都基辅只有140公里,它是原苏联时期在乌克兰境内修建的第一座核电站。曾几何时,切尔诺贝利是苏联人民的骄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全、最可靠的核电站。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许,随着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火光四起,烈焰冲天,火柱高达30多米。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核反应堆发生爆炸,其厂房屋顶被炸飞、墙壁坍塌,当场死亡2人。据估算,核泄漏事故后产生的放射污染相当于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产生的放射污染的100倍。爆炸使机组被完全损坏,8吨多强辐射物质泄漏,尘埃随风飘散,致使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许多地区遭到核辐射的污染。
爆炸发生后,在莫斯科的核专家和苏联领导人得到的信息只是“反应堆发生火灾,但并没有爆炸”,这导致苏联官方接收了错误的汇报并产生错误判断,因此反应迟缓,一开始并没有引起苏联高层的重视。
在事故后 48小时,政府才开始疏散一些距离核电站很近的村庄,同时派出军队强制人们撤离。许多人在撤离前就已经吸收了致命量的辐射。当地政府一直不对居民告知事情的全部真相,这是因为官方担心会引起人们恐慌。当时在现场附近村庄测出的是致命量几百倍的核辐射,而且辐射值还在不停地升高。
事故后3天,莫斯科派出的一个调查小组到达现场,可是他们迟迟无法提交报告,苏联政府还不知道事情真相。
更重要的是,事故不只是影响到了核设施所在地区所在国家的利益,它越过了国界,波及毗邻国家,引起了别国的慌乱。终于在事件过了差不多一周后,莫斯科接到从瑞典政府发来的信息。此时辐射云已经飘散到瑞典。苏联当局终于明白事情远没有他们想的那么简单。
苏联当局这才匆忙调集了成千上万的救援者到切尔诺贝利,在缺乏设备的情况下,基本上是靠人的手来完成清理工作的,他们当中许多人几秒钟之内便吸收了常人一生遭受的辐射剂量。政府随后为所有受伤者提供了紧急医疗救护。同时,一个专家组甚至开始用军用直升机投放硼、白云石、沙子、黏土、铅的混合物来覆盖毁坏的反应堆,才终于将反应堆的大火扑灭,同时也控制住了辐射。
专家对30千米以内和30千米范围以外的水体底部沉积物中放射性同位素含量组织了监测。为制止该电站第4机组废墟中残留的核燃料扩散,有关单位用厚厚的混凝土堆造了一个有复杂通风系统的多层大型建筑物,把第4机组的全部设施埋在其中,这个建筑物成了“石屋”。
202_年11月,乌克兰政府宣布整个切尔诺贝利发电厂停止发电,永远不再运作。
这次核泄漏事件,使土地、水源被严重污染,成千上万的人被迫离开家园。再加上苏联政府对切尔诺贝利危机的应对迟缓,竟然让成千上万的救援者没有任何防辐设备就冲到前线,令死亡和受伤害人数更加扩大。10年后,放射性仍在继续威胁着白俄罗斯、乌克兰和俄罗斯约800万人的生命和健康,有超过20万人死于与辐射有关的疾病。专家们说,消除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后遗症需800年。
◎智慧解码
这场灾难缘于反应堆设计缺陷、运行操作人员严重违反安全规程、有关人员缺少必要的安全知识、缺乏必要的核事故应急准备等等原因,说是人祸亦不为过。核能可以造福众生,也可以为祸人间,是福是祸,最终取决于人。那些令人或悲伤或动容的故事,其实都是在告诉我们两个词——安全与责任。当人们拿起核能这把双刃剑时,请不要忘记切尔诺贝利那无言的诉说。
第二篇:核电站事故知识
核电站事故知识
核电站氢爆炸危险有多大?
根据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网站等权威机构公布的资料,氢爆炸不等于核燃料泄漏。核燃料从里到外分别由金属外壳、压力容器和安全壳保护,其中金属外壳由锆合金或不锈钢等制成,它将具有放射性的核燃料与外界隔绝。
此外,氢爆炸与核弹爆炸有本质区别。即使最坏的情况发生,核反应堆内的核燃料棒熔毁爆炸,它也不会变成核弹,因为核电站使用的核燃料浓度非常低,其有效成分铀-235含量约为3%,而核弹中铀-235含量高达90%,这么低的含量不足以引发核弹那样的剧烈爆炸。正如啤酒和白酒都含酒精,白酒因酒精含量高可以点燃,而啤酒因酒精含量低不能点燃一样。
但不能因此说氢爆炸不危险,主要的担心是它可能炸毁保护核燃料的护罩,导致放射性物质泄漏。
哪些放射性物质被泄漏?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网站等公布的资料,对一个受损的核电站来说,会释放两类放射性物质,一类相对来说危害不大,另一类则要危险得多。
对人类危害较小的一类放射性物质是氮-16和氚等。一般核电站都会产生这些物质,它们在经过衰变达到允许标准后将由高空烟囱排到大气中。当然,人们无须为此担忧,因为氮-16会快速衰变,时间仅数秒,最终变为氮这种空气中最常见的惰性气体;而氚这种氢同位素无法在空气中远距离传播,也无法穿透人体,只有大量吸入才对人体有害。
比较令人担忧的是碘-131和铯-137,它们是随着反应堆释放的蒸汽泄漏出来的。
碘-131需要数月时间才会完全消失,它将通过受污染食品,特别是受污染奶制品,进入人体在甲状腺内聚集,引发甲状腺疾病甚至甲状腺癌。日本政府将向核电站附近居民发放碘片,以防止碘-131可能造成的危害。
铯-137会损害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并增加患癌几率。铯137的半衰期为30年,不太容易消除。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1986年发生事故,核电站周围地区的土壤中至今依然存在这种放射性物质。
第三篇:核电站事故及其原因
核电站事故及其原因
姓名:栾传英 班级:光115 学号:201157505119 内容摘要:主要讲述三里岛核电站、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原因以及造成的危害损失
关键词:核电站、事故、原因、危害。
正文: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所释放的的能量产生电能的发电厂。目前商业运转中的核能发电厂都是利用核裂变反应而发电。核电站一般分为两部分:利用原子核裂变生产蒸汽的核岛(包括反应堆装置和一回路系统)和利用蒸汽发电的常规岛(包括汽轮发电机系统),使用的燃料一般是放射性重金属:铀、钚。核电是一种清洁能源,发电成本低,但是核电站一但发生泄露事故就会给周围环境与居民带来严重的危害。下面就列举世界上主要三大核事故原因与危害。
1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于1986年4月26日发生在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境内的普里皮亚季市(俄语:Припять;英语:Chernobyl disaster),该电站第4发电机组爆炸,核反应堆全部炸毁,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成为核电时代以来最大的事故。辐射危害严重,导致事故后前3个月内有31人死亡,之后15年内有6-8万人死亡,13.4万人遭受各种程度的辐射疾病折磨,方圆30公里地区的11.5万多民众被迫疏散。为消除事故后果,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为消除辐射危害,保证事故地区生态安全,乌克兰和国际社会一直在努力。1986年4月25日,4号反应器预定关闭以作定期维修。并决定在这场合作为测试反应堆的涡轮电机能力的机会,在电力损失情形下发充足的电供给反应堆的安全系统动力(特别是水泵)。像切尔诺贝利,反应堆有一对柴油发电机可利用作为待命,但并不能瞬间地起动—反应堆将因此被使用转动涡轮,到时涡轮会从反应堆分离和在自己的惯性之下力量转动,而测试的目标是确定当发电器起动时,涡轮是否在减少阶段能充足地供给泵浦动力。测试早先在其它单位执行成功(所有安全供应起动)而结果是失败的(那是涡轮产生了不足的力量在减少阶段供给泵浦动力),但另外的改进提示了对其它测试的需要。
为了在更安全、更低功率地进行测试,切尔诺贝利4号反应器的能量输出从正常功率的3.2千兆瓦特减少至700百万瓦特。但是,由于实验开始的延迟时,反应堆控制员太快地减低能量水平,实际功率输出落到只有30百万瓦特。结果,中子吸引而成的裂变产品氙-135增加了(这产品典型地在更大的功率情况下,在一台反应堆中消耗)。力量下落的标度虽是接近由安全章程允许的最大限制,但员工组的管理者选择不关闭反应堆并继续实验。后来,实验决定“抄捷径”和只上升功率输出到200 百万瓦特。为了克服剩余氙-135的中子吸收,远多于安全章程数量的控制棒由反应堆拔出。在1986年4月26日晚上1点05分,作为实验一部分,被涡轮发电机推动的水泵起动了;水的流量由于这行动而超出了安全章程的指定。水流量在上午1点19分增加了—因为水也会吸收中子,在水流量的进一步增加需要手工撤除控制棒,导致一个极不稳定和危险操作条件。凌晨1点23分04秒,实验开始了。反应堆的不稳定状态在控制板没有显示任何情况,并且看起来所有反应堆员工并未充分地意识到危险。水泵的电力关闭了,并且被涡轮发电机的惯性推动,水流的速度减低了。涡轮从反应堆分离,反应器核心的蒸汽水平增加。因为冷却剂被加热,个别的蒸汽在冷却剂管道形成。在切尔诺贝利的RBMK石墨缓和反应器的特殊设计有一个高正面空系数,意味著在没有水时的中子吸收的作用使反应堆的力量迅速地增加,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反应堆操作变得逐渐变得不稳定和更加危险。上午1点23分40秒操作员按下了命令“紧急停堆”的AZ-5(“迅速紧急防御5”)按钮—所有控制棒的充分的插入,包括之前不小心地拿走的控制棒。这是否作为紧急措施,或只是简单地在实验完成时作为关闭反应堆定期方法,并不清楚(反应堆预定被关闭作为定期维修)。这通常意味著紧急停堆的命令是因为意想不到的迅速力量增量的一个反应。另一方面,总工程师Anatoly·Dyatlov,在事故时身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他写在他的书上:
“在1点23分40秒,集中化控制系统之前„„没有登记能辩解紧急停堆的任何参量变动。依照陈述委任„„会集和分析很多材料,在它的报告,没确定原因为什么命令了紧急停堆。并没有需要寻找原因。反应堆简单地在实验完成时被关闭。”由于控制棒插入机制(18至20秒的慢速完成),棒的空心部份和冷却剂的临时移位,逃走导致反应率增加。增加的能量产品导致了控制棒管道的变形。棒在被插入以后被卡住,只能进入管道的三分之一,因此无法停止反应。在1点23分47秒,反应堆产量急升至大约30 千兆瓦特,是十倍正常操作的产品。燃料棒开始熔化而蒸汽压力迅速地增加,导致一场大蒸汽爆炸,使反应器顶部移位和受破坏,冷却剂管道爆裂并在屋顶炸开一个洞。为了减少费用,和它的体积太大,反应堆以单一保护层方式兴建。这令放射性污染物在主要压力容器发生蒸汽爆炸而破裂之后进入了大气。在一部分的屋顶炸毁了之后,氧气流入---与极端高温的反应堆燃料和石墨慢化剂被结合—引起了石墨火。这火灾令放射性物质扩散和污染更广的区域。
由于目击者的报告和站内纪录不一致,有一些争论认为确实的事件是发生在当地时间1点22分30。根据这种理论,第一次爆炸发生在大约1点23分47秒,操作员在七秒以后命令了“紧急停堆”。
5月8日,反应堆停止燃烧,温度仍达300℃;当地辐射强度最高为每小时15毫伦琴,基辅市为0.2毫伦琴,而正常值允许量是0.01毫伦琴。瑞典检测到放射性尘埃,超过正常数的100倍。西方各国赶忙从基辅地区撤出各自的侨民和游客,拒绝接受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进口食品。原苏联官方4个月后公布,共死亡31人,主要是抢险人员,其中包括一名少将;得放射病的203人;从危险区撤出13.5万人。1992年乌克兰官方公布,已有7000多人死亡于本事故的核污染。
5月9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布利克斯应苏联政府邀请,乘直升飞机从800米高空察看核电站的情况,他认为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核事故。
灾后两年之中,26万人参加了事故处理,为4号核反应堆浇了一层层混凝土,当成“棺材”埋葬起来。清洗了2100万平方米“脏土”,为核电站职工另建了斯拉乌捷奇新城,为撤离的居民另建2.1万幢住宅。这一切,包括发电减少的损失,共达80亿卢布(约合120亿美元)。乌克兰政府已作出永远关闭该电站的决定。
白俄罗斯共和国损失了20%的农业用地,220万人居住的土地遭到污染,成百个村镇人去屋空。乌克兰被遗弃的禁区成了盗贼的乐园和野马的天堂,所有珍贵物品均被盗走,也因此将污染扩散到区外。*近核电站7公里内的松树、云杉凋萎,1000公顷森林逐渐死亡。30公里以外的“安全区”也不安全,癌症患者、儿童甲状腺患者和畸型家畜急剧增加;即使80公里外的集体农庄,20%的小猪生下来也发现眼睛不正常。上述怪症都被称为“切尔诺贝利综合症”。
2三里岛核事故
三里岛核事故(Three Mile Island-2),简称TMI-2。1979年3月28日凌晨4时,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三里岛核电站第2组反应堆的操作室里,红灯闪亮,汽笛报警,涡轮机停转,堆芯压力和温度骤然升高,2小时后,大量放射性物质溢出。在三里岛事件中,从最初清洗设备的工作人员的过失开始,到反应堆彻底毁坏,整个过程只用了120秒。6天以后,堆芯温度才开始下降,蒸气泡消失——引起氢爆炸的威胁免除了。100吨铀燃料虽然没有熔化,但有60%的铀棒受到损坏,反应堆最终陷于瘫痪。此事故为核事故的第五级。(核事故共7个级别,级别越高,危害越大)
美国三里岛压水堆核电厂二号堆于1979年3月28日发生的堆芯失水而熔化和放射性物质外逸的重大事故。这次事故是由于二回路的水泵发生故障后,二回路的事故冷却系统自动投入,但因前些天工人检修后未将事故冷却系统的阀门打开,致使这一系统自动投入后,二回路的水仍断流。当堆内温度和压力在此情况下升高后,反应堆就自动停堆,卸压阀也自动打开,放出堆芯内的部分汽水混合物。同时,当反应堆内压力下降至正常时,卸压阀由于故障未能自动回座,使堆芯冷却剂继续外流,压力降至正常值以下,于是应急堆芯冷却系统自动投入,但操作人员未判明卸压阀没有回座,反而关闭了应急堆芯冷却系统,停止了向堆芯内注水。这一系列的管理和操作上的失误与设备上的故障交织在一起,使一次小的故障急剧扩大,造成堆芯熔化的严重事故。在这次事故中,主要的工程安全设施都自动投入,同时由于反应堆有几道安全屏障(燃料包壳,一回路压力边界和安全壳等),因而无一伤亡,在事故现场,只有3人受到了略高于半年的容许剂量的照射。核电厂附近80千米以内的公众,由于事故,平均每人受到的剂量不到一年内天然本底的百分之一,因此,三里岛事故对环境的影响极小。
3福岛核事故
202_年8月21日,台湾“中央社”报道,202_年8月,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严重泄漏,核厂储存槽泄漏出约300吨高度污染的核辐射水。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将把福岛核电厂辐射污水外泄问题升至国际核能事件分级表(INES)第3级“严重事件”,凸显出核电厂日益严重的危机。福岛核电厂营运商东京电力公司20日表示,核厂储存槽泄漏出约300吨高度污染辐射污水,是核灾危机发生以来的最严重的辐射污水外泄事件。
202_年10月21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受20日降雨影响,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污水从福岛第一核电站蓄水罐群周围的多处防漏围堰内溢出。经过检测,有6处溢水点的污水中锶90的浓度超过暂定排放标准,不排除放射性污水流入海洋的可能性。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确认23日从福岛第一核电站港湾外连接外海的排水沟中采集的水样,经检测其中锶等释放β射线的放射性物质,最高辐射值每升的辐射强度已经高达14万贝克勒尔。这是有史以来,此处检测到的辐射强度的最高值,与前一天相比竟骤升了2.3倍。
东电表示,采集样本的地点距外海的直线距离约600米,在排水路线约800米的地方。202_年10月22日采集的样本中每升的辐射强度约59000贝克勒尔,与21日相比上升了11倍。据此,东电断定8月份是这附近的罐区泄漏了约300吨污染水。东电主张这是“受到了此前从储罐中泄漏的污水渗入土壤的影响”,否认出现新的泄漏。东电还认为,台风“韦帕”带来的强降雨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202_年4月14日,东京电力公司宣布,福岛第一核电站再次发生泄漏事故,高浓度核污水被误送至其他厂房,约200吨核污水泄漏至地下室。原因是平时不使用的水泵被打开。尽管最后确认所有厂房均没有向外界泄漏的渠道,但原子能规制委员会指示东电继续加强监视,迅速回收泄漏污水。
东电称,泄漏的是冷却反应堆后产生的、储存于集中废弃物处理设施的厂房群地下的高浓度污水。由于处于清除铯等放射性物质之前的阶段,每升污水中含有数千万贝克勒尔的放射性铯。大约从202_年4月10日起,作业人员发现原本往外输送污水的厂房水位上升,4月12日经调查发现,共有4台向相反方向送水的水泵和向紧急移送地送水的水泵正在运转。公司4月13日下午5点左右关闭了所有4台水泵,但在不储存污水的厂房的地下1层发现了共计203吨泄漏核污水。
202_年9月26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发表消息说,就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储存罐中泄露高浓度污染水事件,东京电力公司工作人员在储存罐底部发现两个小缝隙,污染水可能是从这两处泄露出去。
东京电力公司202_年8月发现4号反应堆的储存罐附近泄露了300多吨污染水。经过一个月的调查后,在一处储存罐的底部涂抹泡沫药物,做了实验以后发现两根钉子的的边缘有泄漏现象。由于钉子本身并未松动,因此东电判断,可能是因为储存罐中污染水过重导致出现缝隙。
东京电力公司决定今后对300多个储存罐进行更加进一步的调查,加快确定泄露根源,并且将对储存罐构造进行改进。
事故等级:202_年8月21日,针对福岛核电站附近的一个储存有高浓度放射性污水的贮藏罐发生泄漏的情况,日本原子力规制委员会(规制委)公布了事故等级。这次污水泄漏事件属于国际核能事件分级表(INES)中的3级,相当于8个等级中严重程度排第5位的“重大异常事态”。规制委高度重视约300吨高浓度污水泄漏的情况,认为应判为3级。
202_年8月28日,日本负责核安全的监管机构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正式决定,根据国际核事故分级表,将福岛核电站高浓度核污水泄漏事件定为第3级,即“严重事件”。
参考文献:
[1] 郑岩《世界核电事故及核电事故释读》[M] [2] 核动力工程7卷第6期(1986)增刊 [3]《 国际金融报 》(202_年04月11日 第 06 版)
第四篇:诺切尔贝利核电站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留下来的问号(202_-03-13 17:31:06)转载标签: 杂谈
这里是满目疮痍的景象:玻璃碎片满街,树木茂盛、杂草丛生,狼、熊、麋等动物常在荒凉的街头出没;燕子从废弃的办公大楼上空掠过;当地小河、湖泊里的鱼虾又大又多„„
渺无人烟的切尔诺贝利小镇已成为各种野生动物的乐园。目前,切尔诺贝利核污染区建筑物仍完好保留了当年被毁后的场景。
不久前,乌克兰旅游界拟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废墟开发成旅游景点。对此,乌克兰紧急情况部部长巴洛加对媒体说,他对此事持赞同立场,认为这一想法有利于经济,并可满足世界各地人们对该地区的好奇心。巴洛加指出,这个计划应该让正规的专业旅游公司去操作。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30人当场死亡,8吨多强辐射物泄漏。此次核泄漏事故使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万人受到不同程度核辐射侵害。两个重要的原因,使这场悲剧不能就此被忘记。第一,如果我们忘记切尔诺贝利,就等于在未来增添了更多相似的技术和环境悲剧的可能;第二,超过700万人的遭遇使我们无法奢求忘记这场悲剧,他们每天仍在忍受1986年那场灾难带来的痛苦。切尔诺贝利留下的遗产与教训将会世世代代传播下去。——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乌克兰首府基辅的北部接近白俄罗斯边境的一块平坦的沼泽地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核电站在当时绝不仅仅只是一座核电站,它还被赋予了太多的政治含义——被认为是国家强大的象征。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现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发生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倾泻而出,使5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污染,320多万人遭受核辐射的侵害。20多年过去了,这场核事故造成的生态灾难后果远未消逝。切尔诺贝利灾难何时真正结束 202_年12月14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正式全部关闭。西方国家已经承诺,将在202_年前援助乌克兰7亿多美元,在出事故的第四号反应堆周围建起一个新的“石棺”,以防止核辐射外泄。这一工程非常紧急,而且危险性也很大。现在将爆炸的核反应堆包裹起来的“石棺”是灾难发生时紧急“建”成的,当时直升机向发烟燃烧的核反应堆撒了大量沙子和水泥,为的是掩盖闷燃的反应堆。另外,庞大的起重机在遥控之下,在上边又放上了重达数百吨的钢板,这样,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反应堆几乎变成了一座钢筋混凝土小山。在小山下边,潜藏着近200吨重的放射性熔质、尘埃、有毒物质和各种建筑碎片,其中只有3%在爆炸时喷射出来,其余的仍然在里面,其中包括30吨放射性尘埃。这座反应堆根本没有被完全封闭起来,大量的雪和雨渗透到里面,每年进到里面的水有3000立方米之多。顶部时刻都有塌陷的可能,而且随着水的大量进入和流出,钚和铀等放射性物质也会跟着泄漏出来。如何控制水和尘埃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核燃料必须要抽出来,否则还会再次发生事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负责人维塔利·托尔斯通诺格夫对问关闭核电站情况的记者说:“结束?你们认为切尔诺贝利的关闭就意味着结束吗?这只是一个开始。这座核电站即使关闭了,这里的问题不会解决。” 今天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核能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在核电发展历史上是一次非常严重的事故,造成空前的国际影响。切尔诺贝利事故也为今后核能在技术上、管理上及事故处理方面向世界提供了许多难得的而且是宝贵的经验教训。这次事故是由几个没有想到的事件的综合原因所造成的,其教训是深刻的,我们应该从积极方面去考虑。如果就此而放弃核能,那么正如前苏联国家原子能利用委员会的报告所指出的:“将大大地增加有机燃料的开采和消耗。由于后者连续不断地向生物圈释放有毒化学物质,这对于人类无疑将增加疾病的危险性,还增加对水资源和森林的破坏。” 核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和一种保护天然资源的手段,这在全球科技界已经达成共识。中国工程院院士潘自强指出,我国的核电站与煤电站相比,“排放的温室气体只有百分之一,在现有的各种能源中,核电对环境的污染是最低的,这也是国际科技界一致的结论”。时代对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提出了迫切需求,在广泛吸取切尔诺贝利安全教训的基础上,一批新型核电站在世界 这里是满目疮痍的景象:玻璃碎片满街,树木茂盛、杂草丛生,狼、熊、麋等动物常在荒凉的街头出没;燕子从废弃的办公大楼上空掠过;当地小河、湖泊里的鱼虾又大又多„„
渺无人烟的切尔诺贝利小镇已成为各种野生动物的乐园。目前,切尔诺贝利核污染区建筑物仍完好保留了当年被毁后的场景。
不久前,乌克兰旅游界拟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废墟开发成旅游景点。对此,乌克兰紧急情况部部长巴洛加对媒体说,他对此事持赞同立场,认为这一想法有利于经济,并可满足世界各地人们对该地区的好奇心。巴洛加指出,这个计划应该让正规的专业旅游公司去操作。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30人当场死亡,8吨多强辐射物泄漏。此次核泄漏事故使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万人受到不同程度核辐射侵害。两个重要的原因,使这场悲剧不能就此被忘记。第一,如果我们忘记切尔诺贝利,就等于在未来增添了更多相似的技术和环境悲剧的可能;第二,超过700万人的遭遇使我们无法奢求忘记这场悲剧,他们每天仍在忍受1986年那场灾难带来的痛苦。切尔诺贝利留下的遗产与教训将会世世代代传播下去。——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乌克兰首府基辅的北部接近白俄罗斯边境的一块平坦的沼泽地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核电站在当时绝不仅仅只是一座核电站,它还被赋予了太多的政治含义——被认为是国家强大的象征。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现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发生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倾泻而出,使5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污染,320多万人遭受核辐射的侵害。20多年过去了,这场核事故造成的生态灾难后果远未消逝。切尔诺贝利灾难何时真正结束 202_年12月14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正式全部关闭。西方国家已经承诺,将在202_年前援助乌克兰7亿多美元,在出事故的第四号反应堆周围建起一个新的“石棺”,以防止核辐射外泄。这一工程非常紧急,而且危险性也很大。现在将爆炸的核反应堆包裹起来的“石棺”是灾难发生时紧急“建”成的,当时直升机向发烟燃烧的核反应堆撒了大量沙子和水泥,为的是掩盖闷燃的反应堆。另外,庞大的起重机在遥控之下,在上边又放上了重达数百吨的钢板,这样,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反应堆几乎变成了一座钢筋混凝土小山。在小山下边,潜藏着近200吨重的放射性熔质、尘埃、有毒物质和各种建筑碎片,其中只有3%在爆炸时喷射出来,其余的仍然在里面,其中包括30吨放射性尘埃。这座反应堆根本没有被完全封闭起来,大量的雪和雨渗透到里面,每年进到里面的水有3000立方米之多。顶部时刻都有塌陷的可能,而且随着水的大量进入和流出,钚和铀等放射性物质也会跟着泄漏出来。如何控制水和尘埃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核燃料必须要抽出来,否则还会再次发生事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负责人维塔利·托尔斯通诺格夫对问关闭核电站情况的记者说:“结束?你们认为切尔诺贝利的关闭就意味着结束吗?这只是一个开始。这座核电站即使关闭了,这里的问题不会解决。” 今天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核能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在核电发展历史上是一次非常严重的事故,造成空前的国际影响。切尔诺贝利事故也为今后核能在技术上、管理上及事故处理方面向世界提供了许多难得的而且是宝贵的经验教训。这次事故是由几个没有想到的事件的综合原因所造成的,其教训是深刻的,我们应该从积极方面去考虑。如果就此而放弃核能,那么正如前苏联国家原子能利用委员会的报告所指出的:“将大大地增加有机燃料的开采和消耗。由于后者连续不断地向生物圈释放有毒化学物质,这对于人类无疑将增加疾病的危险性,还增加对水资源和森林的破坏。” 核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和一种保护天然资源的手段,这在全球科技界已经达成共识。中国工程院院士潘自强指出,我国的核电站与煤电站相比,“排放的温室气体只有百分之一,在现有的各种能源中,核电对环境的污染是最低的,这也是国际科技界一致的结论”。时代对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提出了迫切需求,在广泛吸取切尔诺贝利安全教训的基础上,一批新型核电站在世界
这里是满目疮痍的景象:玻璃碎片满街,树木茂盛、杂草丛生,狼、熊、麋等动物常在荒凉的街头出没;燕子从废弃的办公大楼上空掠过;当地小河、湖泊里的鱼虾又大又多„„
渺无人烟的切尔诺贝利小镇已成为各种野生动物的乐园。目前,切尔诺贝利核污染区建筑物仍完好保留了当年被毁后的场景。
各国相继建成。截至202_年底,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核电站已有440座,装机容量超过30000亿千瓦,占世界发电总装机容量的21%以上。另外,全球还有26座核电站正在建造之中,正在设计、准备建设的核电站则至少还有100座。切尔诺贝利到底污染了多少地区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4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核反应堆进行的半烘烤试验不幸发生逆火,引发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混合着炙热的石墨碎片和核燃料碎片从四号反应堆中喷涌而出,核反应堆很快熔毁,第四号反应堆的值班员瓦列里·科迪姆丘克一瞬间就被灼热的热浪夺去了生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乌克兰共有包括47万儿童在内的250万核辐射受害者处于医疗监督之下。核辐射导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加了10倍多,部分东欧国家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核污染。大量的放射性核素碘-131和衰变期很长的铯-137通过空气的流动扩散,严重污染了事发地点周边的空气、土壤和河流,破坏了当地自然环境以及生态系统。据估测,事故的后果还要经过一个世纪才能完全消除。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死区”内,当初为了封存4号核反应堆而浇注的混凝土“石棺”出现了多处裂缝,顶棚已开始下沉。专家称,“石棺”的状况十分令人担忧,而“石棺”下封存的近200吨核原料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随时可能再次出现1986年4月26日发生的核泄漏;状况岌岌可危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仍将是悬在乌克兰和周边地区人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爆炸发生后,当局从这一地区撤出了10万多人。尽管有关人员已经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的各种数据及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但是情况还是不甚明了。据当时统计,爆炸后乌克兰及其邻近地区儿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几乎是正常发病率的100倍。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受害者据说有数百万。乌克兰政府公布的分类赔偿名单中有近300万人,这些人可以得到政府提供的数额不多的福利。“许多情况我们到现在仍然不知道,”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成员对美联社说,“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告诉那些受害者,他们不会被遗忘。” “我们必须保证,不会再有第二个切尔诺贝利事件发生。” 究竟多少生命死于这场灾难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发生后,当时的前苏联政府先后组织了约60万人进入隔离区进行清理抢救工作。当时的报道记载,在核电站废墟上,由于机械设备大量损坏,现场的清理许多工作是依靠人工完成。救援人员身穿防护服,以每组40秒的工作时间轮流进入现场,清理可能引发再次爆炸的危险品。在外围污染地区的清理工作接近尾声之后,参与污染清理人员的命运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有媒体报道说,因为遭受急性核辐射,当时参加清理抢救的60万人当中,已经有7000多人在事故发生后的5年内陆续离开人世。而这个数据与后来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委员会公布的“六个月之内造成28人直接死亡”的数据相去甚远,究竟有多少人在事故中因为受到核辐射而死亡,成了此后20年世界各国媒体争论的焦点。目前对切尔诺贝利事故后果的评价,比较具有权威性的是1996年4月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卫生组织和欧洲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国际切尔诺贝利事故10年大会”上作出的大会报告。报告认为,这起事故共造成30人死亡,其中28人死于过量的辐射照射,另外2人死于爆炸。其长期的健康效应,根据10年的观察,除儿童甲状腺癌发生率增加外,迄今尚未观察到可归因于这起事故的其他任何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增加和由该事故引起的遗传效应。英国《卫报》今年4月初报道称,即将出版的一系列新报告彻底推翻了之前的结论。来自欧洲议会团体、绿色和平组织以及英国、德国、乌克兰和斯堪第纳维亚地区的医疗基金会的科学家和医生们指出,可能有大约50万人因这次事故而死亡,而且至少还有3万人将死于和这次核泄漏事故有直接关系的癌症。不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表示,这次事故直接引起的死亡只有50例,最多可能会有4000人最终死去。两个联合国机构还表示,在事故过后20年里只有9名儿童死于甲状腺癌症。乌克兰国家辐射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尼可莱·奥梅里安内茨并不同意联合国的结论:“在乌克兰,有200万人被官方划为切尔诺贝利事故受害
不久前,乌克兰旅游界拟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废墟开发成旅游景点。对此,乌克兰紧急情况部部长巴洛加对媒体说,他对此事持赞同立场,认为这一想法有利于经济,并可满足世界各地人们对该地区的好奇心。巴洛加指出,这个计划应该让正规的专业旅游公司去操作。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30人当场死亡,8吨多强辐射物泄漏。此次核泄漏事故使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万人受到不同程度核辐射侵害。
人,他们当中至少有50万人,也许更多,已经死去。研究表明,有34499名从事过切尔诺贝利事故后现场清洁的人已经死亡。这些人的癌症死亡率是乌克兰其他人口的3倍。” “我们已经发现,由于在这次事故之后长期暴露于辐射之下,婴儿的死亡率上升了20%~30%。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忽视了这些信息。202_年3月,我们把这些信息寄给了他们,6月份我们又寄了一次。可是他们没有说明为什么没有采纳这些信息。”奥梅里安内茨说。什么导致灭顶之灾 专家称,这次事故是由几个没有想到的事件综合作用所导致,其教训是深刻的。当时为检修,计划4月25日第四号机组停闭反应堆。在停堆之前,以某种规定的方式在8号发电机上要进行一些常规试验,以保证在断电期间发电机维持机组的本身用电。类似的试验在切尔诺贝利电站已经进行过。可是,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8号发电机上进行试验的工作大纲,以及根据这个大纲要进行的这些试验都没有认真准备,也没有得到必要的审批。工作大纲质量低劣,以一种纯粹公式化的方式草拟了有关安全措施的部分。除此之外,该大纲基本上没有附加安全措施的规定,也降低了反应堆的安全性。尽管如此,试验仍然进行。操作人员当时想尽可能迅速地完成这项实验。没有充分准备,进行实验时不遵守规程,也没有遵守实验大纲本身的要求,对反应堆装置操作的轻率,证明操作人员没有掌握有关反应堆工艺过程的专门知识,也不懂得反应堆潜在的危险。反应堆设施的设计者,没有提供能够防止第4号机组这样的事故的安全保护系统,因为他们认为发生这样的组合事件是极不可能的。最初认为,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该机组操作人员违背操作指令和规程的这些极不可能事件的组合所造成的。其实,切尔诺贝利爆炸事故发生前半年,库尔斯克核电站的一位专家就曾给国家核能监督委员会写信,警告说这种核反应堆的危险,但主管上级没有认真对待这一警告。事故发生后,1986年5月1日,核电站安全监督小组组长向原子能研究所所长提出一个看法:“事故并非操作人员违章所致,而是因为反应区结构有缺陷。”1986年7月2日和17日,有关部门召开跨部门科技会议,讨论了反应堆的结构缺陷。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把事故原因归结为操作上的错误。有专家指出,导致切尔诺贝利事故的根本原因是核电站的设计有重大缺陷。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外部缺乏现在核电站都会加盖的安全壳,“没有这个安全壳,它一爆就都跑出来了”。
各国相继建成。截至202_年底,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核电站已有440座,装机容量超过30000亿千瓦,占世界发电总装机容量的21%以上。另外,全球还有26座核电站正在建造之中,正在设计、准备建设的核电站则至少还有100座。切尔诺贝利到底污染了多少地区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4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核反应堆进行的半烘烤试验不幸发生逆火,引发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混合着炙热的石墨碎片和核燃料碎片从四号反应堆中喷涌而出,核反应堆很快熔毁,第四号反应堆的值班员瓦列里·科迪姆丘克一瞬间就被灼热的热浪夺去了生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乌克兰共有包括47万儿童在内的250万核辐射受害者处于医疗监督之下。核辐射导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加了10倍多,部分东欧国家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核污染。大量的放射性核素碘-131和衰变期很长的铯-137通过空气的流动扩散,严重污染了事发地点周边的空气、土壤和河流,破坏了当地自然环境以及生态系统。据估测,事故的后果还要经过一个世纪才能完全消除。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死区”内,当初为了封存4号核反应堆而浇注的混凝土“石棺”出现了多处裂缝,顶棚已开始下沉。专家称,“石棺”的状况十分令人担忧,而“石棺”下封存的近200吨核原料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随时可能再次出现1986年4月26日发生的核泄漏;状况岌岌可危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仍将是悬在乌克兰和周边地区人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爆炸发生后,当局从这一地区撤出了10万多人。尽管有关人员已经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的各种数据及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但是情况还是不甚明了。据当时统计,爆炸后乌克兰及其邻近地区儿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几乎是正常发病率的100倍。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受害者据说有数百万。乌克兰政府公布的分类赔偿名单中有近300万人,这些人可以得到政府提供的数额不多的福利。“许多情况我们到现在仍然不知道,”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成员对美联社说,“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告诉那些受害者,他们不会被遗忘。” “我们必须保证,不会再有第二个切尔诺贝利事件发生。” 究竟多少生命死于这场灾难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发生后,当时的前苏联政府先后组织了约60万人进入隔离区进行清理抢救工作。当时的报道记载,在核电站废墟上,由于机械设备大量损坏,现场的清理许多工作是依靠人工完成。救援人员身穿防护服,以每组40秒的工作时间轮流进入现场,清理可能引发再次爆炸的危险品。在外围污染地区的清理工作接近尾声之后,参与污染清理人员的命运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有媒体报道说,因为遭受急性核辐射,当时参加清理抢救的60万人当中,已经有7000多人在事故发生后的5年内陆续离开人世。而这个数据与后来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委员会公布的“六个月之内造成28人直接死亡”的数据相去甚远,究竟有多少人在事故中因为受到核辐射而死亡,成了此后20年世界各国媒体争论的焦点。目前对切尔诺贝利事故后果的评价,比较具有权威性的是1996年4月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卫生组织和欧洲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国际切尔诺贝利事故10年大会”上作出的大会报告。报告认为,这起事故共造成30人死亡,其中28人死于过量的辐射照射,另外2人死于爆炸。其长期的健康效应,根据10年的观察,除儿童甲状腺癌发生率增加外,迄今尚未观察到可归因于这起事故的其他任何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增加和由该事故引起的遗传效应。英国《卫报》今年4月初报道称,即将出版的一系列新报告彻底推翻了之前的结论。来自欧洲议会团体、绿色和平组织以及英国、德国、乌克兰和斯堪第纳维亚地区的医疗基金会的科学家和医生们指出,可能有大约50万人因这次事故而死亡,而且至少还有3万人将死于和这次核泄漏事故有直接关系的癌症。不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表示,这次事故直接引起的死亡只有50例,最多可能会有4000人最终死去。两个联合国机构还表示,在事故过后20年里只有9名儿童死于甲状腺癌症。乌克兰国家辐射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尼可莱·奥梅里安内茨并不同意联合国的结论:“在乌克兰,有200万人被官方划为切尔诺贝利事故受害
两个重要的原因,使这场悲剧不能就此被忘记。第一,如果我们忘记切尔诺贝利,就等于在未来增添了更多相似的技术和环境悲剧的可能;第二,超过700万人的遭遇使我们无法奢求忘记这场悲剧,他们每天仍在忍受1986年那场灾难带来的痛苦。切尔诺贝利留下的遗产与教训将会世世代代传播下去。——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
各国相继建成。截至202_年底,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核电站已有440座,装机容量超过30000亿千瓦,占世界发电总装机容量的21%以上。另外,全球还有26座核电站正在建造之中,正在设计、准备建设的核电站则至少还有100座。切尔诺贝利到底污染了多少地区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4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核反应堆进行的半烘烤试验不幸发生逆火,引发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混合着炙热的石墨碎片和核燃料碎片从四号反应堆中喷涌而出,核反应堆很快熔毁,第四号反应堆的值班员瓦列里·科迪姆丘克一瞬间就被灼热的热浪夺去了生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乌克兰共有包括47万儿童在内的250万核辐射受害者处于医疗监督之下。核辐射导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加了10倍多,部分东欧国家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核污染。大量的放射性核素碘-131和衰变期很长的铯-137通过空气的流动扩散,严重污染了事发地点周边的空气、土壤和河流,破坏了当地自然环境以及生态系统。据估测,事故的后果还要经过一个世纪才能完全消除。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死区”内,当初为了封存4号核反应堆而浇注的混凝土“石棺”出现了多处裂缝,顶棚已开始下沉。专家称,“石棺”的状况十分令人担忧,而“石棺”下封存的近200吨核原料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随时可能再次出现1986年4月26日发生的核泄漏;状况岌岌可危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仍将是悬在乌克兰和周边地区人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爆炸发生后,当局从这一地区撤出了10万多人。尽管有关人员已经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的各种数据及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但是情况还是不甚明了。据当时统计,爆炸后乌克兰及其邻近地区儿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几乎是正常发病率的100倍。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受害者据说有数百万。乌克兰政府公布的分类赔偿名单中有近300万人,这些人可以得到政府提供的数额不多的福利。“许多情况我们到现在仍然不知道,”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成员对美联社说,“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告诉那些受害者,他们不会被遗忘。” “我们必须保证,不会再有第二个切尔诺贝利事件发生。” 究竟多少生命死于这场灾难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发生后,当时的前苏联政府先后组织了约60万人进入隔离区进行清理抢救工作。当时的报道记载,在核电站废墟上,由于机械设备大量损坏,现场的清理许多工作是依靠人工完成。救援人员身穿防护服,以每组40秒的工作时间轮流进入现场,清理可能引发再次爆炸的危险品。在外围污染地区的清理工作接近尾声之后,参与污染清理人员的命运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有媒体报道说,因为遭受急性核辐射,当时参加清理抢救的60万人当中,已经有7000多人在事故发生后的5年内陆续离开人世。而这个数据与后来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委员会公布的“六个月之内造成28人直接死亡”的数据相去甚远,究竟有多少人在事故中因为受到核辐射而死亡,成了此后20年世界各国媒体争论的焦点。目前对切尔诺贝利事故后果的评价,比较具有权威性的是1996年4月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卫生组织和欧洲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国际切尔诺贝利事故10年大会”上作出的大会报告。报告认为,这起事故共造成30人死亡,其中28人死于过量的辐射照射,另外2人死于爆炸。其长期的健康效应,根据10年的观察,除儿童甲状腺癌发生率增加外,迄今尚未观察到可归因于这起事故的其他任何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增加和由该事故引起的遗传效应。英国《卫报》今年4月初报道称,即将出版的一系列新报告彻底推翻了之前的结论。来自欧洲议会团体、绿色和平组织以及英国、德国、乌克兰和斯堪第纳维亚地区的医疗基金会的科学家和医生们指出,可能有大约50万人因这次事故而死亡,而且至少还有3万人将死于和这次核泄漏事故有直接关系的癌症。不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表示,这次事故直接引起的死亡只有50例,最多可能会有4000人最终死去。两个联合国机构还表示,在事故过后20年里只有9名儿童死于甲状腺癌症。乌克兰国家辐射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尼可莱·奥梅里安内茨并不同意联合国的结论:“在乌克兰,有200万人被官方划为切尔诺贝利事故受害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乌克兰首府基辅的北部接近白俄罗斯边境的一块平坦的沼泽地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核电站在当时绝不仅仅只是一座核电站,它还被赋予了太多的政治含义——被认为是国家强大的象征。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现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发生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倾泻而出,使5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污染,320多万人遭受核辐射的侵害。
20多年过去了,这场核事故造成的生态灾难后果远未消逝。
各国相继建成。截至202_年底,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核电站已有440座,装机容量超过30000亿千瓦,占世界发电总装机容量的21%以上。另外,全球还有26座核电站正在建造之中,正在设计、准备建设的核电站则至少还有100座。切尔诺贝利到底污染了多少地区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4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核反应堆进行的半烘烤试验不幸发生逆火,引发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混合着炙热的石墨碎片和核燃料碎片从四号反应堆中喷涌而出,核反应堆很快熔毁,第四号反应堆的值班员瓦列里·科迪姆丘克一瞬间就被灼热的热浪夺去了生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乌克兰共有包括47万儿童在内的250万核辐射受害者处于医疗监督之下。核辐射导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加了10倍多,部分东欧国家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核污染。大量的放射性核素碘-131和衰变期很长的铯-137通过空气的流动扩散,严重污染了事发地点周边的空气、土壤和河流,破坏了当地自然环境以及生态系统。据估测,事故的后果还要经过一个世纪才能完全消除。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死区”内,当初为了封存4号核反应堆而浇注的混凝土“石棺”出现了多处裂缝,顶棚已开始下沉。专家称,“石棺”的状况十分令人担忧,而“石棺”下封存的近200吨核原料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随时可能再次出现1986年4月26日发生的核泄漏;状况岌岌可危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仍将是悬在乌克兰和周边地区人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爆炸发生后,当局从这一地区撤出了10万多人。尽管有关人员已经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的各种数据及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但是情况还是不甚明了。据当时统计,爆炸后乌克兰及其邻近地区儿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几乎是正常发病率的100倍。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受害者据说有数百万。乌克兰政府公布的分类赔偿名单中有近300万人,这些人可以得到政府提供的数额不多的福利。“许多情况我们到现在仍然不知道,”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成员对美联社说,“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告诉那些受害者,他们不会被遗忘。” “我们必须保证,不会再有第二个切尔诺贝利事件发生。” 究竟多少生命死于这场灾难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发生后,当时的前苏联政府先后组织了约60万人进入隔离区进行清理抢救工作。当时的报道记载,在核电站废墟上,由于机械设备大量损坏,现场的清理许多工作是依靠人工完成。救援人员身穿防护服,以每组40秒的工作时间轮流进入现场,清理可能引发再次爆炸的危险品。在外围污染地区的清理工作接近尾声之后,参与污染清理人员的命运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有媒体报道说,因为遭受急性核辐射,当时参加清理抢救的60万人当中,已经有7000多人在事故发生后的5年内陆续离开人世。而这个数据与后来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委员会公布的“六个月之内造成28人直接死亡”的数据相去甚远,究竟有多少人在事故中因为受到核辐射而死亡,成了此后20年世界各国媒体争论的焦点。目前对切尔诺贝利事故后果的评价,比较具有权威性的是1996年4月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卫生组织和欧洲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国际切尔诺贝利事故10年大会”上作出的大会报告。报告认为,这起事故共造成30人死亡,其中28人死于过量的辐射照射,另外2人死于爆炸。其长期的健康效应,根据10年的观察,除儿童甲状腺癌发生率增加外,迄今尚未观察到可归因于这起事故的其他任何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增加和由该事故引起的遗传效应。英国《卫报》今年4月初报道称,即将出版的一系列新报告彻底推翻了之前的结论。来自欧洲议会团体、绿色和平组织以及英国、德国、乌克兰和斯堪第纳维亚地区的医疗基金会的科学家和医生们指出,可能有大约50万人因这次事故而死亡,而且至少还有3万人将死于和这次核泄漏事故有直接关系的癌症。不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表示,这次事故直接引起的死亡只有50例,最多可能会有4000人最终死去。两个联合国机构还表示,在事故过后20年里只有9名儿童死于甲状腺癌症。乌克兰国家辐射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尼可莱·奥梅里安内茨并不同意联合国的结论:“在乌克兰,有200万人被官方划为切尔诺贝利事故受害
人,他们当中至少有50万人,也许更多,已经死去。研究表明,有34499名从事过切尔诺贝利事故后现场清洁的人已经死亡。这些人的癌症死亡率是乌克兰其他人口的3倍。” “我们已经发现,由于在这次事故之后长期暴露于辐射之下,婴儿的死亡率上升了20%~30%。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忽视了这些信息。202_年3月,我们把这些信息寄给了他们,6月份我们又寄了一次。可是他们没有说明为什么没有采纳这些信息。”奥梅里安内茨说。什么导致灭顶之灾 专家称,这次事故是由几个没有想到的事件综合作用所导致,其教训是深刻的。当时为检修,计划4月25日第四号机组停闭反应堆。在停堆之前,以某种规定的方式在8号发电机上要进行一些常规试验,以保证在断电期间发电机维持机组的本身用电。类似的试验在切尔诺贝利电站已经进行过。可是,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8号发电机上进行试验的工作大纲,以及根据这个大纲要进行的这些试验都没有认真准备,也没有得到必要的审批。工作大纲质量低劣,以一种纯粹公式化的方式草拟了有关安全措施的部分。除此之外,该大纲基本上没有附加安全措施的规定,也降低了反应堆的安全性。尽管如此,试验仍然进行。操作人员当时想尽可能迅速地完成这项实验。没有充分准备,进行实验时不遵守规程,也没有遵守实验大纲本身的要求,对反应堆装置操作的轻率,证明操作人员没有掌握有关反应堆工艺过程的专门知识,也不懂得反应堆潜在的危险。反应堆设施的设计者,没有提供能够防止第4号机组这样的事故的安全保护系统,因为他们认为发生这样的组合事件是极不可能的。最初认为,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该机组操作人员违背操作指令和规程的这些极不可能事件的组合所造成的。其实,切尔诺贝利爆炸事故发生前半年,库尔斯克核电站的一位专家就曾给国家核能监督委员会写信,警告说这种核反应堆的危险,但主管上级没有认真对待这一警告。事故发生后,1986年5月1日,核电站安全监督小组组长向原子能研究所所长提出一个看法:“事故并非操作人员违章所致,而是因为反应区结构有缺陷。”1986年7月2日和17日,有关部门召开跨部门科技会议,讨论了反应堆的结构缺陷。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把事故原因归结为操作上的错误。有专家指出,导致切尔诺贝利事故的根本原因是核电站的设计有重大缺陷。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外部缺乏现在核电站都会加盖的安全壳,“没有这个安全壳,它一爆就都跑出来了”。切尔诺贝利灾难何时真正结束
这里是满目疮痍的景象:玻璃碎片满街,树木茂盛、杂草丛生,狼、熊、麋等动物常在荒凉的街头出没;燕子从废弃的办公大楼上空掠过;当地小河、湖泊里的鱼虾又大又多„„
渺无人烟的切尔诺贝利小镇已成为各种野生动物的乐园。目前,切尔诺贝利核污染区建筑物仍完好保留了当年被毁后的场景。
不久前,乌克兰旅游界拟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废墟开发成旅游景点。对此,乌克兰紧急情况部部长巴洛加对媒体说,他对此事持赞同立场,认为这一想法有利于经济,并可满足世界各地人们对该地区的好奇心。巴洛加指出,这个计划应该让正规的专业旅游公司去操作。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30人当场死亡,8吨多强辐射物泄漏。此次核泄漏事故使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万人受到不同程度核辐射侵害。两个重要的原因,使这场悲剧不能就此被忘记。第一,如果我们忘记切尔诺贝利,就等于在未来增添了更多相似的技术和环境悲剧的可能;第二,超过700万人的遭遇使我们无法奢求忘记这场悲剧,他们每天仍在忍受1986年那场灾难带来的痛苦。切尔诺贝利留下的遗产与教训将会世世代代传播下去。——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乌克兰首府基辅的北部接近白俄罗斯边境的一块平坦的沼泽地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核电站在当时绝不仅仅只是一座核电站,它还被赋予了太多的政治含义——被认为是国家强大的象征。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现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发生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倾泻而出,使5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污染,320多万人遭受核辐射的侵害。20多年过去了,这场核事故造成的生态灾难后果远未消逝。切尔诺贝利灾难何时真正结束 202_年12月14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正式全部关闭。西方国家已经承诺,将在202_年前援助乌克兰7亿多美元,在出事故的第四号反应堆周围建起一个新的“石棺”,以防止核辐射外泄。这一工程非常紧急,而且危险性也很大。现在将爆炸的核反应堆包裹起来的“石棺”是灾难发生时紧急“建”成的,当时直升机向发烟燃烧的核反应堆撒了大量沙子和水泥,为的是掩盖闷燃的反应堆。另外,庞大的起重机在遥控之下,在上边又放上了重达数百吨的钢板,这样,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反应堆几乎变成了一座钢筋混凝土小山。在小山下边,潜藏着近200吨重的放射性熔质、尘埃、有毒物质和各种建筑碎片,其中只有3%在爆炸时喷射出来,其余的仍然在里面,其中包括30吨放射性尘埃。这座反应堆根本没有被完全封闭起来,大量的雪和雨渗透到里面,每年进到里面的水有3000立方米之多。顶部时刻都有塌陷的可能,而且随着水的大量进入和流出,钚和铀等放射性物质也会跟着泄漏出来。如何控制水和尘埃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核燃料必须要抽出来,否则还会再次发生事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负责人维塔利·托尔斯通诺格夫对问关闭核电站情况的记者说:“结束?你们认为切尔诺贝利的关闭就意味着结束吗?这只是一个开始。这座核电站即使关闭了,这里的问题不会解决。” 今天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核能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在核电发展历史上是一次非常严重的事故,造成空前的国际影响。切尔诺贝利事故也为今后核能在技术上、管理上及事故处理方面向世界提供了许多难得的而且是宝贵的经验教训。这次事故是由几个没有想到的事件的综合原因所造成的,其教训是深刻的,我们应该从积极方面去考虑。如果就此而放弃核能,那么正如前苏联国家原子能利用委员会的报告所指出的:“将大大地增加有机燃料的开采和消耗。由于后者连续不断地向生物圈释放有毒化学物质,这对于人类无疑将增加疾病的危险性,还增加对水资源和森林的破坏。” 核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和一种保护天然资源的手段,这在全球科技界已经达成共识。中国工程院院士潘自强指出,我国的核电站与煤电站相比,“排放的温室气体只有百分之一,在现有的各种能源中,核电对环境的污染是最低的,这也是国际科技界一致的结论”。时代对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提出了迫切需求,在广泛吸取切尔诺贝利安全教训的基础上,一批新型核电站在世界
202_年12月14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正式全部关闭。西方国家已经承诺,将在202_年前援助乌克兰7亿多美元,在出事故的第四号反应堆周围建起一个新的“石棺”,以防止核辐射外泄。这一工程非常紧急,而且危险性也很大。
现在将爆炸的核反应堆包裹起来的“石棺”是灾难发生时紧急“建”成的,当时直升机向发烟燃烧的核反应堆撒了大量沙子和水泥,为的是掩盖闷燃的反应堆。另外,庞大的起重机在遥控之下,在上边又放上了重达数百吨的钢板,这样,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反应堆几乎变成了一座钢筋混凝土小山。在小山下边,潜藏着近200吨重的放射性熔质、尘埃、有毒物质和各种建筑碎片,其中只有3%在爆炸时喷射出来,其余的仍然在里面,其中包括30吨放射性尘埃。这座反应堆根本没有被完全封闭起来,大量的雪和雨渗透到里面,每年进到里面的水有3000立方米之多。顶部时刻都有塌陷的可能,而且随着水的大量进入和流出,钚和铀等放射性物质也会跟着泄漏出来。如何控制水和尘埃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核燃料必须要抽出来,否则还会再次发生事故。
这里是满目疮痍的景象:玻璃碎片满街,树木茂盛、杂草丛生,狼、熊、麋等动物常在荒凉的街头出没;燕子从废弃的办公大楼上空掠过;当地小河、湖泊里的鱼虾又大又多„„
渺无人烟的切尔诺贝利小镇已成为各种野生动物的乐园。目前,切尔诺贝利核污染区建筑物仍完好保留了当年被毁后的场景。
不久前,乌克兰旅游界拟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废墟开发成旅游景点。对此,乌克兰紧急情况部部长巴洛加对媒体说,他对此事持赞同立场,认为这一想法有利于经济,并可满足世界各地人们对该地区的好奇心。巴洛加指出,这个计划应该让正规的专业旅游公司去操作。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30人当场死亡,8吨多强辐射物泄漏。此次核泄漏事故使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万人受到不同程度核辐射侵害。两个重要的原因,使这场悲剧不能就此被忘记。第一,如果我们忘记切尔诺贝利,就等于在未来增添了更多相似的技术和环境悲剧的可能;第二,超过700万人的遭遇使我们无法奢求忘记这场悲剧,他们每天仍在忍受1986年那场灾难带来的痛苦。切尔诺贝利留下的遗产与教训将会世世代代传播下去。——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乌克兰首府基辅的北部接近白俄罗斯边境的一块平坦的沼泽地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核电站在当时绝不仅仅只是一座核电站,它还被赋予了太多的政治含义——被认为是国家强大的象征。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现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发生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倾泻而出,使5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污染,320多万人遭受核辐射的侵害。20多年过去了,这场核事故造成的生态灾难后果远未消逝。切尔诺贝利灾难何时真正结束 202_年12月14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正式全部关闭。西方国家已经承诺,将在202_年前援助乌克兰7亿多美元,在出事故的第四号反应堆周围建起一个新的“石棺”,以防止核辐射外泄。这一工程非常紧急,而且危险性也很大。现在将爆炸的核反应堆包裹起来的“石棺”是灾难发生时紧急“建”成的,当时直升机向发烟燃烧的核反应堆撒了大量沙子和水泥,为的是掩盖闷燃的反应堆。另外,庞大的起重机在遥控之下,在上边又放上了重达数百吨的钢板,这样,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反应堆几乎变成了一座钢筋混凝土小山。在小山下边,潜藏着近200吨重的放射性熔质、尘埃、有毒物质和各种建筑碎片,其中只有3%在爆炸时喷射出来,其余的仍然在里面,其中包括30吨放射性尘埃。这座反应堆根本没有被完全封闭起来,大量的雪和雨渗透到里面,每年进到里面的水有3000立方米之多。顶部时刻都有塌陷的可能,而且随着水的大量进入和流出,钚和铀等放射性物质也会跟着泄漏出来。如何控制水和尘埃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核燃料必须要抽出来,否则还会再次发生事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负责人维塔利·托尔斯通诺格夫对问关闭核电站情况的记者说:“结束?你们认为切尔诺贝利的关闭就意味着结束吗?这只是一个开始。这座核电站即使关闭了,这里的问题不会解决。” 今天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核能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在核电发展历史上是一次非常严重的事故,造成空前的国际影响。切尔诺贝利事故也为今后核能在技术上、管理上及事故处理方面向世界提供了许多难得的而且是宝贵的经验教训。这次事故是由几个没有想到的事件的综合原因所造成的,其教训是深刻的,我们应该从积极方面去考虑。如果就此而放弃核能,那么正如前苏联国家原子能利用委员会的报告所指出的:“将大大地增加有机燃料的开采和消耗。由于后者连续不断地向生物圈释放有毒化学物质,这对于人类无疑将增加疾病的危险性,还增加对水资源和森林的破坏。” 核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和一种保护天然资源的手段,这在全球科技界已经达成共识。中国工程院院士潘自强指出,我国的核电站与煤电站相比,“排放的温室气体只有百分之一,在现有的各种能源中,核电对环境的污染是最低的,这也是国际科技界一致的结论”。时代对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提出了迫切需求,在广泛吸取切尔诺贝利安全教训的基础上,一批新型核电站在世界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负责人维塔利·托尔斯通诺格夫对问关闭核电站情况的记者说:“结束?你们认为切尔诺贝利的关闭就意味着结束吗?这只是一个开始。这座核电站即使关闭了,这里的问题不会解决。”
人,他们当中至少有50万人,也许更多,已经死去。研究表明,有34499名从事过切尔诺贝利事故后现场清洁的人已经死亡。这些人的癌症死亡率是乌克兰其他人口的3倍。” “我们已经发现,由于在这次事故之后长期暴露于辐射之下,婴儿的死亡率上升了20%~30%。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忽视了这些信息。202_年3月,我们把这些信息寄给了他们,6月份我们又寄了一次。可是他们没有说明为什么没有采纳这些信息。”奥梅里安内茨说。什么导致灭顶之灾 专家称,这次事故是由几个没有想到的事件综合作用所导致,其教训是深刻的。当时为检修,计划4月25日第四号机组停闭反应堆。在停堆之前,以某种规定的方式在8号发电机上要进行一些常规试验,以保证在断电期间发电机维持机组的本身用电。类似的试验在切尔诺贝利电站已经进行过。可是,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8号发电机上进行试验的工作大纲,以及根据这个大纲要进行的这些试验都没有认真准备,也没有得到必要的审批。工作大纲质量低劣,以一种纯粹公式化的方式草拟了有关安全措施的部分。除此之外,该大纲基本上没有附加安全措施的规定,也降低了反应堆的安全性。尽管如此,试验仍然进行。操作人员当时想尽可能迅速地完成这项实验。没有充分准备,进行实验时不遵守规程,也没有遵守实验大纲本身的要求,对反应堆装置操作的轻率,证明操作人员没有掌握有关反应堆工艺过程的专门知识,也不懂得反应堆潜在的危险。反应堆设施的设计者,没有提供能够防止第4号机组这样的事故的安全保护系统,因为他们认为发生这样的组合事件是极不可能的。最初认为,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该机组操作人员违背操作指令和规程的这些极不可能事件的组合所造成的。其实,切尔诺贝利爆炸事故发生前半年,库尔斯克核电站的一位专家就曾给国家核能监督委员会写信,警告说这种核反应堆的危险,但主管上级没有认真对待这一警告。事故发生后,1986年5月1日,核电站安全监督小组组长向原子能研究所所长提出一个看法:“事故并非操作人员违章所致,而是因为反应区结构有缺陷。”1986年7月2日和17日,有关部门召开跨部门科技会议,讨论了反应堆的结构缺陷。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把事故原因归结为操作上的错误。有专家指出,导致切尔诺贝利事故的根本原因是核电站的设计有重大缺陷。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外部缺乏现在核电站都会加盖的安全壳,“没有这个安全壳,它一爆就都跑出来了”。
今天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核能
这里是满目疮痍的景象:玻璃碎片满街,树木茂盛、杂草丛生,狼、熊、麋等动物常在荒凉的街头出没;燕子从废弃的办公大楼上空掠过;当地小河、湖泊里的鱼虾又大又多„„
渺无人烟的切尔诺贝利小镇已成为各种野生动物的乐园。目前,切尔诺贝利核污染区建筑物仍完好保留了当年被毁后的场景。
不久前,乌克兰旅游界拟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废墟开发成旅游景点。对此,乌克兰紧急情况部部长巴洛加对媒体说,他对此事持赞同立场,认为这一想法有利于经济,并可满足世界各地人们对该地区的好奇心。巴洛加指出,这个计划应该让正规的专业旅游公司去操作。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30人当场死亡,8吨多强辐射物泄漏。此次核泄漏事故使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万人受到不同程度核辐射侵害。两个重要的原因,使这场悲剧不能就此被忘记。第一,如果我们忘记切尔诺贝利,就等于在未来增添了更多相似的技术和环境悲剧的可能;第二,超过700万人的遭遇使我们无法奢求忘记这场悲剧,他们每天仍在忍受1986年那场灾难带来的痛苦。切尔诺贝利留下的遗产与教训将会世世代代传播下去。——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乌克兰首府基辅的北部接近白俄罗斯边境的一块平坦的沼泽地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核电站在当时绝不仅仅只是一座核电站,它还被赋予了太多的政治含义——被认为是国家强大的象征。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现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发生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倾泻而出,使5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污染,320多万人遭受核辐射的侵害。20多年过去了,这场核事故造成的生态灾难后果远未消逝。切尔诺贝利灾难何时真正结束 202_年12月14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正式全部关闭。西方国家已经承诺,将在202_年前援助乌克兰7亿多美元,在出事故的第四号反应堆周围建起一个新的“石棺”,以防止核辐射外泄。这一工程非常紧急,而且危险性也很大。现在将爆炸的核反应堆包裹起来的“石棺”是灾难发生时紧急“建”成的,当时直升机向发烟燃烧的核反应堆撒了大量沙子和水泥,为的是掩盖闷燃的反应堆。另外,庞大的起重机在遥控之下,在上边又放上了重达数百吨的钢板,这样,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反应堆几乎变成了一座钢筋混凝土小山。在小山下边,潜藏着近200吨重的放射性熔质、尘埃、有毒物质和各种建筑碎片,其中只有3%在爆炸时喷射出来,其余的仍然在里面,其中包括30吨放射性尘埃。这座反应堆根本没有被完全封闭起来,大量的雪和雨渗透到里面,每年进到里面的水有3000立方米之多。顶部时刻都有塌陷的可能,而且随着水的大量进入和流出,钚和铀等放射性物质也会跟着泄漏出来。如何控制水和尘埃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核燃料必须要抽出来,否则还会再次发生事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负责人维塔利·托尔斯通诺格夫对问关闭核电站情况的记者说:“结束?你们认为切尔诺贝利的关闭就意味着结束吗?这只是一个开始。这座核电站即使关闭了,这里的问题不会解决。” 今天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核能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在核电发展历史上是一次非常严重的事故,造成空前的国际影响。切尔诺贝利事故也为今后核能在技术上、管理上及事故处理方面向世界提供了许多难得的而且是宝贵的经验教训。这次事故是由几个没有想到的事件的综合原因所造成的,其教训是深刻的,我们应该从积极方面去考虑。如果就此而放弃核能,那么正如前苏联国家原子能利用委员会的报告所指出的:“将大大地增加有机燃料的开采和消耗。由于后者连续不断地向生物圈释放有毒化学物质,这对于人类无疑将增加疾病的危险性,还增加对水资源和森林的破坏。” 核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和一种保护天然资源的手段,这在全球科技界已经达成共识。中国工程院院士潘自强指出,我国的核电站与煤电站相比,“排放的温室气体只有百分之一,在现有的各种能源中,核电对环境的污染是最低的,这也是国际科技界一致的结论”。时代对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提出了迫切需求,在广泛吸取切尔诺贝利安全教训的基础上,一批新型核电站在世界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在核电发展历史上是一次非常严重的事故,造成空前的国际影响。切尔诺贝利事故也为今后核能在技术上、管理上及事故处理方面向世界提供了许多难得的而且是宝贵的经验教训。这次事故是由几个没有想到的事件的综合原因所造成的,其教训是深刻的,我们应该从积极方面去考虑。如果就此而放弃核能,那么正如前苏联国家原子能利用委员会的报告所指出的:“将大大地增加有机燃料的开采和消耗。由于后者连续不断地向生物圈释放有毒化学物质,这对于人类无疑将增加疾病的危险性,还增加对水资源和森林的破坏。”
各国相继建成。截至202_年底,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核电站已有440座,装机容量超过30000亿千瓦,占世界发电总装机容量的21%以上。另外,全球还有26座核电站正在建造之中,正在设计、准备建设的核电站则至少还有100座。切尔诺贝利到底污染了多少地区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4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核反应堆进行的半烘烤试验不幸发生逆火,引发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混合着炙热的石墨碎片和核燃料碎片从四号反应堆中喷涌而出,核反应堆很快熔毁,第四号反应堆的值班员瓦列里·科迪姆丘克一瞬间就被灼热的热浪夺去了生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乌克兰共有包括47万儿童在内的250万核辐射受害者处于医疗监督之下。核辐射导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加了10倍多,部分东欧国家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核污染。大量的放射性核素碘-131和衰变期很长的铯-137通过空气的流动扩散,严重污染了事发地点周边的空气、土壤和河流,破坏了当地自然环境以及生态系统。据估测,事故的后果还要经过一个世纪才能完全消除。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死区”内,当初为了封存4号核反应堆而浇注的混凝土“石棺”出现了多处裂缝,顶棚已开始下沉。专家称,“石棺”的状况十分令人担忧,而“石棺”下封存的近200吨核原料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随时可能再次出现1986年4月26日发生的核泄漏;状况岌岌可危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仍将是悬在乌克兰和周边地区人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爆炸发生后,当局从这一地区撤出了10万多人。尽管有关人员已经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的各种数据及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但是情况还是不甚明了。据当时统计,爆炸后乌克兰及其邻近地区儿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几乎是正常发病率的100倍。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受害者据说有数百万。乌克兰政府公布的分类赔偿名单中有近300万人,这些人可以得到政府提供的数额不多的福利。“许多情况我们到现在仍然不知道,”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成员对美联社说,“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告诉那些受害者,他们不会被遗忘。” “我们必须保证,不会再有第二个切尔诺贝利事件发生。” 究竟多少生命死于这场灾难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发生后,当时的前苏联政府先后组织了约60万人进入隔离区进行清理抢救工作。当时的报道记载,在核电站废墟上,由于机械设备大量损坏,现场的清理许多工作是依靠人工完成。救援人员身穿防护服,以每组40秒的工作时间轮流进入现场,清理可能引发再次爆炸的危险品。在外围污染地区的清理工作接近尾声之后,参与污染清理人员的命运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有媒体报道说,因为遭受急性核辐射,当时参加清理抢救的60万人当中,已经有7000多人在事故发生后的5年内陆续离开人世。而这个数据与后来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委员会公布的“六个月之内造成28人直接死亡”的数据相去甚远,究竟有多少人在事故中因为受到核辐射而死亡,成了此后20年世界各国媒体争论的焦点。目前对切尔诺贝利事故后果的评价,比较具有权威性的是1996年4月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卫生组织和欧洲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国际切尔诺贝利事故10年大会”上作出的大会报告。报告认为,这起事故共造成30人死亡,其中28人死于过量的辐射照射,另外2人死于爆炸。其长期的健康效应,根据10年的观察,除儿童甲状腺癌发生率增加外,迄今尚未观察到可归因于这起事故的其他任何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增加和由该事故引起的遗传效应。英国《卫报》今年4月初报道称,即将出版的一系列新报告彻底推翻了之前的结论。来自欧洲议会团体、绿色和平组织以及英国、德国、乌克兰和斯堪第纳维亚地区的医疗基金会的科学家和医生们指出,可能有大约50万人因这次事故而死亡,而且至少还有3万人将死于和这次核泄漏事故有直接关系的癌症。不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表示,这次事故直接引起的死亡只有50例,最多可能会有4000人最终死去。两个联合国机构还表示,在事故过后20年里只有9名儿童死于甲状腺癌症。乌克兰国家辐射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尼可莱·奥梅里安内茨并不同意联合国的结论:“在乌克兰,有200万人被官方划为切尔诺贝利事故受害
核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和一种保护天然资源的手段,这在全球科技界已经达成共识。中国工程院院士潘自强指出,我国的核电站与煤电站相比,“排放的温室气体只有百分之一,在现有的各种能源中,核电对环境的污染是最低的,这也是国际科技界一致的结论”。
人,他们当中至少有50万人,也许更多,已经死去。研究表明,有34499名从事过切尔诺贝利事故后现场清洁的人已经死亡。这些人的癌症死亡率是乌克兰其他人口的3倍。” “我们已经发现,由于在这次事故之后长期暴露于辐射之下,婴儿的死亡率上升了20%~30%。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忽视了这些信息。202_年3月,我们把这些信息寄给了他们,6月份我们又寄了一次。可是他们没有说明为什么没有采纳这些信息。”奥梅里安内茨说。什么导致灭顶之灾 专家称,这次事故是由几个没有想到的事件综合作用所导致,其教训是深刻的。当时为检修,计划4月25日第四号机组停闭反应堆。在停堆之前,以某种规定的方式在8号发电机上要进行一些常规试验,以保证在断电期间发电机维持机组的本身用电。类似的试验在切尔诺贝利电站已经进行过。可是,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8号发电机上进行试验的工作大纲,以及根据这个大纲要进行的这些试验都没有认真准备,也没有得到必要的审批。工作大纲质量低劣,以一种纯粹公式化的方式草拟了有关安全措施的部分。除此之外,该大纲基本上没有附加安全措施的规定,也降低了反应堆的安全性。尽管如此,试验仍然进行。操作人员当时想尽可能迅速地完成这项实验。没有充分准备,进行实验时不遵守规程,也没有遵守实验大纲本身的要求,对反应堆装置操作的轻率,证明操作人员没有掌握有关反应堆工艺过程的专门知识,也不懂得反应堆潜在的危险。反应堆设施的设计者,没有提供能够防止第4号机组这样的事故的安全保护系统,因为他们认为发生这样的组合事件是极不可能的。最初认为,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该机组操作人员违背操作指令和规程的这些极不可能事件的组合所造成的。其实,切尔诺贝利爆炸事故发生前半年,库尔斯克核电站的一位专家就曾给国家核能监督委员会写信,警告说这种核反应堆的危险,但主管上级没有认真对待这一警告。事故发生后,1986年5月1日,核电站安全监督小组组长向原子能研究所所长提出一个看法:“事故并非操作人员违章所致,而是因为反应区结构有缺陷。”1986年7月2日和17日,有关部门召开跨部门科技会议,讨论了反应堆的结构缺陷。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把事故原因归结为操作上的错误。有专家指出,导致切尔诺贝利事故的根本原因是核电站的设计有重大缺陷。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外部缺乏现在核电站都会加盖的安全壳,“没有这个安全壳,它一爆就都跑出来了”。
时代对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提出了迫切需求,在广泛吸取切尔诺贝利安全教训的基础上,一批新型核电站在世界各国相继建成。截至202_年底,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核电站已有440座,装机容量超过30000亿千瓦,占世界发电总装机容量的21%以上。另外,全球还有26座核电站正在建造之中,正在设计、准备建设的核电站则至少还有100座。
切尔诺贝利到底污染了多少地区
各国相继建成。截至202_年底,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核电站已有440座,装机容量超过30000亿千瓦,占世界发电总装机容量的21%以上。另外,全球还有26座核电站正在建造之中,正在设计、准备建设的核电站则至少还有100座。切尔诺贝利到底污染了多少地区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4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核反应堆进行的半烘烤试验不幸发生逆火,引发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混合着炙热的石墨碎片和核燃料碎片从四号反应堆中喷涌而出,核反应堆很快熔毁,第四号反应堆的值班员瓦列里·科迪姆丘克一瞬间就被灼热的热浪夺去了生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乌克兰共有包括47万儿童在内的250万核辐射受害者处于医疗监督之下。核辐射导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加了10倍多,部分东欧国家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核污染。大量的放射性核素碘-131和衰变期很长的铯-137通过空气的流动扩散,严重污染了事发地点周边的空气、土壤和河流,破坏了当地自然环境以及生态系统。据估测,事故的后果还要经过一个世纪才能完全消除。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死区”内,当初为了封存4号核反应堆而浇注的混凝土“石棺”出现了多处裂缝,顶棚已开始下沉。专家称,“石棺”的状况十分令人担忧,而“石棺”下封存的近200吨核原料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随时可能再次出现1986年4月26日发生的核泄漏;状况岌岌可危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仍将是悬在乌克兰和周边地区人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爆炸发生后,当局从这一地区撤出了10万多人。尽管有关人员已经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的各种数据及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但是情况还是不甚明了。据当时统计,爆炸后乌克兰及其邻近地区儿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几乎是正常发病率的100倍。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受害者据说有数百万。乌克兰政府公布的分类赔偿名单中有近300万人,这些人可以得到政府提供的数额不多的福利。“许多情况我们到现在仍然不知道,”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成员对美联社说,“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告诉那些受害者,他们不会被遗忘。” “我们必须保证,不会再有第二个切尔诺贝利事件发生。” 究竟多少生命死于这场灾难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发生后,当时的前苏联政府先后组织了约60万人进入隔离区进行清理抢救工作。当时的报道记载,在核电站废墟上,由于机械设备大量损坏,现场的清理许多工作是依靠人工完成。救援人员身穿防护服,以每组40秒的工作时间轮流进入现场,清理可能引发再次爆炸的危险品。在外围污染地区的清理工作接近尾声之后,参与污染清理人员的命运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有媒体报道说,因为遭受急性核辐射,当时参加清理抢救的60万人当中,已经有7000多人在事故发生后的5年内陆续离开人世。而这个数据与后来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委员会公布的“六个月之内造成28人直接死亡”的数据相去甚远,究竟有多少人在事故中因为受到核辐射而死亡,成了此后20年世界各国媒体争论的焦点。目前对切尔诺贝利事故后果的评价,比较具有权威性的是1996年4月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卫生组织和欧洲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国际切尔诺贝利事故10年大会”上作出的大会报告。报告认为,这起事故共造成30人死亡,其中28人死于过量的辐射照射,另外2人死于爆炸。其长期的健康效应,根据10年的观察,除儿童甲状腺癌发生率增加外,迄今尚未观察到可归因于这起事故的其他任何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增加和由该事故引起的遗传效应。英国《卫报》今年4月初报道称,即将出版的一系列新报告彻底推翻了之前的结论。来自欧洲议会团体、绿色和平组织以及英国、德国、乌克兰和斯堪第纳维亚地区的医疗基金会的科学家和医生们指出,可能有大约50万人因这次事故而死亡,而且至少还有3万人将死于和这次核泄漏事故有直接关系的癌症。不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表示,这次事故直接引起的死亡只有50例,最多可能会有4000人最终死去。两个联合国机构还表示,在事故过后20年里只有9名儿童死于甲状腺癌症。乌克兰国家辐射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尼可莱·奥梅里安内茨并不同意联合国的结论:“在乌克兰,有200万人被官方划为切尔诺贝利事故受害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4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核反应堆进行的半烘烤试验不幸发生逆火,引发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混合着炙热的石墨碎片和核燃料碎片从四号反应堆中喷涌而出,核反应堆很快熔毁,第四号反应堆的值班员瓦列里·科迪姆丘克一瞬间就被灼热的热浪夺去了生命。
这里是满目疮痍的景象:玻璃碎片满街,树木茂盛、杂草丛生,狼、熊、麋等动物常在荒凉的街头出没;燕子从废弃的办公大楼上空掠过;当地小河、湖泊里的鱼虾又大又多„„
渺无人烟的切尔诺贝利小镇已成为各种野生动物的乐园。目前,切尔诺贝利核污染区建筑物仍完好保留了当年被毁后的场景。
不久前,乌克兰旅游界拟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废墟开发成旅游景点。对此,乌克兰紧急情况部部长巴洛加对媒体说,他对此事持赞同立场,认为这一想法有利于经济,并可满足世界各地人们对该地区的好奇心。巴洛加指出,这个计划应该让正规的专业旅游公司去操作。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30人当场死亡,8吨多强辐射物泄漏。此次核泄漏事故使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万人受到不同程度核辐射侵害。两个重要的原因,使这场悲剧不能就此被忘记。第一,如果我们忘记切尔诺贝利,就等于在未来增添了更多相似的技术和环境悲剧的可能;第二,超过700万人的遭遇使我们无法奢求忘记这场悲剧,他们每天仍在忍受1986年那场灾难带来的痛苦。切尔诺贝利留下的遗产与教训将会世世代代传播下去。——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乌克兰首府基辅的北部接近白俄罗斯边境的一块平坦的沼泽地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核电站在当时绝不仅仅只是一座核电站,它还被赋予了太多的政治含义——被认为是国家强大的象征。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现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发生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倾泻而出,使5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污染,320多万人遭受核辐射的侵害。20多年过去了,这场核事故造成的生态灾难后果远未消逝。切尔诺贝利灾难何时真正结束 202_年12月14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正式全部关闭。西方国家已经承诺,将在202_年前援助乌克兰7亿多美元,在出事故的第四号反应堆周围建起一个新的“石棺”,以防止核辐射外泄。这一工程非常紧急,而且危险性也很大。现在将爆炸的核反应堆包裹起来的“石棺”是灾难发生时紧急“建”成的,当时直升机向发烟燃烧的核反应堆撒了大量沙子和水泥,为的是掩盖闷燃的反应堆。另外,庞大的起重机在遥控之下,在上边又放上了重达数百吨的钢板,这样,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反应堆几乎变成了一座钢筋混凝土小山。在小山下边,潜藏着近200吨重的放射性熔质、尘埃、有毒物质和各种建筑碎片,其中只有3%在爆炸时喷射出来,其余的仍然在里面,其中包括30吨放射性尘埃。这座反应堆根本没有被完全封闭起来,大量的雪和雨渗透到里面,每年进到里面的水有3000立方米之多。顶部时刻都有塌陷的可能,而且随着水的大量进入和流出,钚和铀等放射性物质也会跟着泄漏出来。如何控制水和尘埃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核燃料必须要抽出来,否则还会再次发生事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负责人维塔利·托尔斯通诺格夫对问关闭核电站情况的记者说:“结束?你们认为切尔诺贝利的关闭就意味着结束吗?这只是一个开始。这座核电站即使关闭了,这里的问题不会解决。” 今天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核能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在核电发展历史上是一次非常严重的事故,造成空前的国际影响。切尔诺贝利事故也为今后核能在技术上、管理上及事故处理方面向世界提供了许多难得的而且是宝贵的经验教训。这次事故是由几个没有想到的事件的综合原因所造成的,其教训是深刻的,我们应该从积极方面去考虑。如果就此而放弃核能,那么正如前苏联国家原子能利用委员会的报告所指出的:“将大大地增加有机燃料的开采和消耗。由于后者连续不断地向生物圈释放有毒化学物质,这对于人类无疑将增加疾病的危险性,还增加对水资源和森林的破坏。” 核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和一种保护天然资源的手段,这在全球科技界已经达成共识。中国工程院院士潘自强指出,我国的核电站与煤电站相比,“排放的温室气体只有百分之一,在现有的各种能源中,核电对环境的污染是最低的,这也是国际科技界一致的结论”。时代对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提出了迫切需求,在广泛吸取切尔诺贝利安全教训的基础上,一批新型核电站在世界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乌克兰共有包括47万儿童在内的250万核辐射受害者处于医疗监督之下。核辐射导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加了10倍多,部分东欧国家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核污染。大量的放射性核素碘-131和衰变期很长的铯-137通过空气的流动扩散,严重污染了事发地点周边的空气、土壤和河流,破坏了当地自然环境以及生态系统。据估测,事故的后果还要经过一个世纪才能完全消除。
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死区”内,当初为了封存4号核反应堆而浇注的混凝土“石棺”出现了多处裂缝,顶棚已开始下沉。专家称,“石棺”的状况十分令人担忧,而“石棺”下封存的近200吨核原料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随时可能再次出现1986年4月26日发生的核泄漏;状况岌岌可危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仍将是悬在乌克兰和周边地区人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人,他们当中至少有50万人,也许更多,已经死去。研究表明,有34499名从事过切尔诺贝利事故后现场清洁的人已经死亡。这些人的癌症死亡率是乌克兰其他人口的3倍。” “我们已经发现,由于在这次事故之后长期暴露于辐射之下,婴儿的死亡率上升了20%~30%。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忽视了这些信息。202_年3月,我们把这些信息寄给了他们,6月份我们又寄了一次。可是他们没有说明为什么没有采纳这些信息。”奥梅里安内茨说。什么导致灭顶之灾 专家称,这次事故是由几个没有想到的事件综合作用所导致,其教训是深刻的。当时为检修,计划4月25日第四号机组停闭反应堆。在停堆之前,以某种规定的方式在8号发电机上要进行一些常规试验,以保证在断电期间发电机维持机组的本身用电。类似的试验在切尔诺贝利电站已经进行过。可是,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8号发电机上进行试验的工作大纲,以及根据这个大纲要进行的这些试验都没有认真准备,也没有得到必要的审批。工作大纲质量低劣,以一种纯粹公式化的方式草拟了有关安全措施的部分。除此之外,该大纲基本上没有附加安全措施的规定,也降低了反应堆的安全性。尽管如此,试验仍然进行。操作人员当时想尽可能迅速地完成这项实验。没有充分准备,进行实验时不遵守规程,也没有遵守实验大纲本身的要求,对反应堆装置操作的轻率,证明操作人员没有掌握有关反应堆工艺过程的专门知识,也不懂得反应堆潜在的危险。反应堆设施的设计者,没有提供能够防止第4号机组这样的事故的安全保护系统,因为他们认为发生这样的组合事件是极不可能的。最初认为,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该机组操作人员违背操作指令和规程的这些极不可能事件的组合所造成的。其实,切尔诺贝利爆炸事故发生前半年,库尔斯克核电站的一位专家就曾给国家核能监督委员会写信,警告说这种核反应堆的危险,但主管上级没有认真对待这一警告。事故发生后,1986年5月1日,核电站安全监督小组组长向原子能研究所所长提出一个看法:“事故并非操作人员违章所致,而是因为反应区结构有缺陷。”1986年7月2日和17日,有关部门召开跨部门科技会议,讨论了反应堆的结构缺陷。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把事故原因归结为操作上的错误。有专家指出,导致切尔诺贝利事故的根本原因是核电站的设计有重大缺陷。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外部缺乏现在核电站都会加盖的安全壳,“没有这个安全壳,它一爆就都跑出来了”。
爆炸发生后,当局从这一地区撤出了10万多人。尽管有关人员已经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的各种数据及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但是情况还是不甚明了。据当时统计,爆炸后乌克兰及其邻近地区儿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几乎是正常发病率的100倍。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受害者据说有数百万。乌克兰政府公布的分类赔偿名单中有近300万人,这些人可以得到政府提供的数额不多的福利。
人,他们当中至少有50万人,也许更多,已经死去。研究表明,有34499名从事过切尔诺贝利事故后现场清洁的人已经死亡。这些人的癌症死亡率是乌克兰其他人口的3倍。” “我们已经发现,由于在这次事故之后长期暴露于辐射之下,婴儿的死亡率上升了20%~30%。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忽视了这些信息。202_年3月,我们把这些信息寄给了他们,6月份我们又寄了一次。可是他们没有说明为什么没有采纳这些信息。”奥梅里安内茨说。什么导致灭顶之灾 专家称,这次事故是由几个没有想到的事件综合作用所导致,其教训是深刻的。当时为检修,计划4月25日第四号机组停闭反应堆。在停堆之前,以某种规定的方式在8号发电机上要进行一些常规试验,以保证在断电期间发电机维持机组的本身用电。类似的试验在切尔诺贝利电站已经进行过。可是,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8号发电机上进行试验的工作大纲,以及根据这个大纲要进行的这些试验都没有认真准备,也没有得到必要的审批。工作大纲质量低劣,以一种纯粹公式化的方式草拟了有关安全措施的部分。除此之外,该大纲基本上没有附加安全措施的规定,也降低了反应堆的安全性。尽管如此,试验仍然进行。操作人员当时想尽可能迅速地完成这项实验。没有充分准备,进行实验时不遵守规程,也没有遵守实验大纲本身的要求,对反应堆装置操作的轻率,证明操作人员没有掌握有关反应堆工艺过程的专门知识,也不懂得反应堆潜在的危险。反应堆设施的设计者,没有提供能够防止第4号机组这样的事故的安全保护系统,因为他们认为发生这样的组合事件是极不可能的。最初认为,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该机组操作人员违背操作指令和规程的这些极不可能事件的组合所造成的。其实,切尔诺贝利爆炸事故发生前半年,库尔斯克核电站的一位专家就曾给国家核能监督委员会写信,警告说这种核反应堆的危险,但主管上级没有认真对待这一警告。事故发生后,1986年5月1日,核电站安全监督小组组长向原子能研究所所长提出一个看法:“事故并非操作人员违章所致,而是因为反应区结构有缺陷。”1986年7月2日和17日,有关部门召开跨部门科技会议,讨论了反应堆的结构缺陷。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把事故原因归结为操作上的错误。有专家指出,导致切尔诺贝利事故的根本原因是核电站的设计有重大缺陷。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外部缺乏现在核电站都会加盖的安全壳,“没有这个安全壳,它一爆就都跑出来了”。
“许多情况我们到现在仍然不知道,”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成员对美联社说,“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告诉那些受害者,他们不会被遗忘。”
“我们必须保证,不会再有第二个切尔诺贝利事件发生。”
各国相继建成。截至202_年底,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核电站已有440座,装机容量超过30000亿千瓦,占世界发电总装机容量的21%以上。另外,全球还有26座核电站正在建造之中,正在设计、准备建设的核电站则至少还有100座。切尔诺贝利到底污染了多少地区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4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核反应堆进行的半烘烤试验不幸发生逆火,引发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混合着炙热的石墨碎片和核燃料碎片从四号反应堆中喷涌而出,核反应堆很快熔毁,第四号反应堆的值班员瓦列里·科迪姆丘克一瞬间就被灼热的热浪夺去了生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乌克兰共有包括47万儿童在内的250万核辐射受害者处于医疗监督之下。核辐射导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加了10倍多,部分东欧国家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核污染。大量的放射性核素碘-131和衰变期很长的铯-137通过空气的流动扩散,严重污染了事发地点周边的空气、土壤和河流,破坏了当地自然环境以及生态系统。据估测,事故的后果还要经过一个世纪才能完全消除。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死区”内,当初为了封存4号核反应堆而浇注的混凝土“石棺”出现了多处裂缝,顶棚已开始下沉。专家称,“石棺”的状况十分令人担忧,而“石棺”下封存的近200吨核原料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随时可能再次出现1986年4月26日发生的核泄漏;状况岌岌可危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仍将是悬在乌克兰和周边地区人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爆炸发生后,当局从这一地区撤出了10万多人。尽管有关人员已经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的各种数据及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但是情况还是不甚明了。据当时统计,爆炸后乌克兰及其邻近地区儿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几乎是正常发病率的100倍。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受害者据说有数百万。乌克兰政府公布的分类赔偿名单中有近300万人,这些人可以得到政府提供的数额不多的福利。“许多情况我们到现在仍然不知道,”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成员对美联社说,“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告诉那些受害者,他们不会被遗忘。” “我们必须保证,不会再有第二个切尔诺贝利事件发生。” 究竟多少生命死于这场灾难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发生后,当时的前苏联政府先后组织了约60万人进入隔离区进行清理抢救工作。当时的报道记载,在核电站废墟上,由于机械设备大量损坏,现场的清理许多工作是依靠人工完成。救援人员身穿防护服,以每组40秒的工作时间轮流进入现场,清理可能引发再次爆炸的危险品。在外围污染地区的清理工作接近尾声之后,参与污染清理人员的命运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有媒体报道说,因为遭受急性核辐射,当时参加清理抢救的60万人当中,已经有7000多人在事故发生后的5年内陆续离开人世。而这个数据与后来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委员会公布的“六个月之内造成28人直接死亡”的数据相去甚远,究竟有多少人在事故中因为受到核辐射而死亡,成了此后20年世界各国媒体争论的焦点。目前对切尔诺贝利事故后果的评价,比较具有权威性的是1996年4月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卫生组织和欧洲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国际切尔诺贝利事故10年大会”上作出的大会报告。报告认为,这起事故共造成30人死亡,其中28人死于过量的辐射照射,另外2人死于爆炸。其长期的健康效应,根据10年的观察,除儿童甲状腺癌发生率增加外,迄今尚未观察到可归因于这起事故的其他任何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增加和由该事故引起的遗传效应。英国《卫报》今年4月初报道称,即将出版的一系列新报告彻底推翻了之前的结论。来自欧洲议会团体、绿色和平组织以及英国、德国、乌克兰和斯堪第纳维亚地区的医疗基金会的科学家和医生们指出,可能有大约50万人因这次事故而死亡,而且至少还有3万人将死于和这次核泄漏事故有直接关系的癌症。不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表示,这次事故直接引起的死亡只有50例,最多可能会有4000人最终死去。两个联合国机构还表示,在事故过后20年里只有9名儿童死于甲状腺癌症。乌克兰国家辐射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尼可莱·奥梅里安内茨并不同意联合国的结论:“在乌克兰,有200万人被官方划为切尔诺贝利事故受害
究竟多少生命死于这场灾难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发生后,当时的前苏联政府先后组织了约60万人进入隔离区进行清理抢救工作。当时的报道记载,在核电站废墟上,由于机械设备大量损坏,现场的清理许多工作是依靠人工完成。救援人员身穿防护服,以每组40秒的工作时间轮流进入现场,清理可能引发再次爆炸的危险品。
在外围污染地区的清理工作接近尾声之后,参与污染清理人员的命运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有媒体报道说,因为遭受急性核辐射,当时参加清理抢救的60万人当中,已经有7000多人在事故发生后的5年内陆续离开人世。而这个数据与后来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委员会公布的“六个月之内造成28人直接死亡”的数据相去甚远,究竟有多少人在事故中因为受到核辐射而死亡,成了此后20年世界各国媒体争论的焦点。
人,他们当中至少有50万人,也许更多,已经死去。研究表明,有34499名从事过切尔诺贝利事故后现场清洁的人已经死亡。这些人的癌症死亡率是乌克兰其他人口的3倍。” “我们已经发现,由于在这次事故之后长期暴露于辐射之下,婴儿的死亡率上升了20%~30%。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忽视了这些信息。202_年3月,我们把这些信息寄给了他们,6月份我们又寄了一次。可是他们没有说明为什么没有采纳这些信息。”奥梅里安内茨说。什么导致灭顶之灾 专家称,这次事故是由几个没有想到的事件综合作用所导致,其教训是深刻的。当时为检修,计划4月25日第四号机组停闭反应堆。在停堆之前,以某种规定的方式在8号发电机上要进行一些常规试验,以保证在断电期间发电机维持机组的本身用电。类似的试验在切尔诺贝利电站已经进行过。可是,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8号发电机上进行试验的工作大纲,以及根据这个大纲要进行的这些试验都没有认真准备,也没有得到必要的审批。工作大纲质量低劣,以一种纯粹公式化的方式草拟了有关安全措施的部分。除此之外,该大纲基本上没有附加安全措施的规定,也降低了反应堆的安全性。尽管如此,试验仍然进行。操作人员当时想尽可能迅速地完成这项实验。没有充分准备,进行实验时不遵守规程,也没有遵守实验大纲本身的要求,对反应堆装置操作的轻率,证明操作人员没有掌握有关反应堆工艺过程的专门知识,也不懂得反应堆潜在的危险。反应堆设施的设计者,没有提供能够防止第4号机组这样的事故的安全保护系统,因为他们认为发生这样的组合事件是极不可能的。最初认为,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该机组操作人员违背操作指令和规程的这些极不可能事件的组合所造成的。其实,切尔诺贝利爆炸事故发生前半年,库尔斯克核电站的一位专家就曾给国家核能监督委员会写信,警告说这种核反应堆的危险,但主管上级没有认真对待这一警告。事故发生后,1986年5月1日,核电站安全监督小组组长向原子能研究所所长提出一个看法:“事故并非操作人员违章所致,而是因为反应区结构有缺陷。”1986年7月2日和17日,有关部门召开跨部门科技会议,讨论了反应堆的结构缺陷。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把事故原因归结为操作上的错误。有专家指出,导致切尔诺贝利事故的根本原因是核电站的设计有重大缺陷。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外部缺乏现在核电站都会加盖的安全壳,“没有这个安全壳,它一爆就都跑出来了”。
目前对切尔诺贝利事故后果的评价,比较具有权威性的是1996年4月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卫生组织和欧洲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国际切尔诺贝利事故10年大会”上作出的大会报告。报告认为,这起事故共造成30人死亡,其中28人死于过量的辐射照射,另外2人死于爆炸。其长期的健康效应,根据10年的观察,除儿童甲状腺癌发生率增加外,迄今尚未观察到可归因于这起事故的其他任何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增加和由该事故引起的遗传效应。
各国相继建成。截至202_年底,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核电站已有440座,装机容量超过30000亿千瓦,占世界发电总装机容量的21%以上。另外,全球还有26座核电站正在建造之中,正在设计、准备建设的核电站则至少还有100座。切尔诺贝利到底污染了多少地区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4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核反应堆进行的半烘烤试验不幸发生逆火,引发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混合着炙热的石墨碎片和核燃料碎片从四号反应堆中喷涌而出,核反应堆很快熔毁,第四号反应堆的值班员瓦列里·科迪姆丘克一瞬间就被灼热的热浪夺去了生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乌克兰共有包括47万儿童在内的250万核辐射受害者处于医疗监督之下。核辐射导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加了10倍多,部分东欧国家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核污染。大量的放射性核素碘-131和衰变期很长的铯-137通过空气的流动扩散,严重污染了事发地点周边的空气、土壤和河流,破坏了当地自然环境以及生态系统。据估测,事故的后果还要经过一个世纪才能完全消除。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死区”内,当初为了封存4号核反应堆而浇注的混凝土“石棺”出现了多处裂缝,顶棚已开始下沉。专家称,“石棺”的状况十分令人担忧,而“石棺”下封存的近200吨核原料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随时可能再次出现1986年4月26日发生的核泄漏;状况岌岌可危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仍将是悬在乌克兰和周边地区人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爆炸发生后,当局从这一地区撤出了10万多人。尽管有关人员已经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的各种数据及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但是情况还是不甚明了。据当时统计,爆炸后乌克兰及其邻近地区儿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几乎是正常发病率的100倍。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受害者据说有数百万。乌克兰政府公布的分类赔偿名单中有近300万人,这些人可以得到政府提供的数额不多的福利。“许多情况我们到现在仍然不知道,”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成员对美联社说,“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告诉那些受害者,他们不会被遗忘。” “我们必须保证,不会再有第二个切尔诺贝利事件发生。” 究竟多少生命死于这场灾难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发生后,当时的前苏联政府先后组织了约60万人进入隔离区进行清理抢救工作。当时的报道记载,在核电站废墟上,由于机械设备大量损坏,现场的清理许多工作是依靠人工完成。救援人员身穿防护服,以每组40秒的工作时间轮流进入现场,清理可能引发再次爆炸的危险品。在外围污染地区的清理工作接近尾声之后,参与污染清理人员的命运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有媒体报道说,因为遭受急性核辐射,当时参加清理抢救的60万人当中,已经有7000多人在事故发生后的5年内陆续离开人世。而这个数据与后来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委员会公布的“六个月之内造成28人直接死亡”的数据相去甚远,究竟有多少人在事故中因为受到核辐射而死亡,成了此后20年世界各国媒体争论的焦点。目前对切尔诺贝利事故后果的评价,比较具有权威性的是1996年4月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卫生组织和欧洲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国际切尔诺贝利事故10年大会”上作出的大会报告。报告认为,这起事故共造成30人死亡,其中28人死于过量的辐射照射,另外2人死于爆炸。其长期的健康效应,根据10年的观察,除儿童甲状腺癌发生率增加外,迄今尚未观察到可归因于这起事故的其他任何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增加和由该事故引起的遗传效应。英国《卫报》今年4月初报道称,即将出版的一系列新报告彻底推翻了之前的结论。来自欧洲议会团体、绿色和平组织以及英国、德国、乌克兰和斯堪第纳维亚地区的医疗基金会的科学家和医生们指出,可能有大约50万人因这次事故而死亡,而且至少还有3万人将死于和这次核泄漏事故有直接关系的癌症。不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表示,这次事故直接引起的死亡只有50例,最多可能会有4000人最终死去。两个联合国机构还表示,在事故过后20年里只有9名儿童死于甲状腺癌症。乌克兰国家辐射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尼可莱·奥梅里安内茨并不同意联合国的结论:“在乌克兰,有200万人被官方划为切尔诺贝利事故受害
英国《卫报》今年4月初报道称,即将出版的一系列新报告彻底推翻了之前的结论。来自欧洲议会团体、绿色和平组织以及英国、德国、乌克兰和斯堪第纳维亚地区的医疗基金会的科学家和医生们指出,可能有大约50万人因这次事故而死亡,而且至少还有3万人将死于和这次核泄漏事故有直接关系的癌症。不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表示,这次事故直接引起的死亡只有50例,最多可能会有4000人最终死去。两个联合国机构还表示,在事故过后20年里只有9名儿童死于甲状腺癌症。
乌克兰国家辐射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尼可莱·奥梅里安内茨并不同意联合国的结论:“在乌克兰,有200万人被官方划为切尔诺贝利事故受害人,他们当中至少有50万人,也许更多,已经死去。研究表明,有34499名从事过切尔诺贝利事故后现场清洁的人已经死亡。这些人的癌症死亡率是乌克兰其他人口的3倍。”
“我们已经发现,由于在这次事故之后长期暴露于辐射之下,婴儿的死亡率上升了20%~30%。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忽视了这些信息。202_年3月,我们把这些信息寄给了他们,6月份我们又寄了一次。可是他们没有说明为什么没有采纳这些信息。”奥梅里安内茨说。
这里是满目疮痍的景象:玻璃碎片满街,树木茂盛、杂草丛生,狼、熊、麋等动物常在荒凉的街头出没;燕子从废弃的办公大楼上空掠过;当地小河、湖泊里的鱼虾又大又多„„
渺无人烟的切尔诺贝利小镇已成为各种野生动物的乐园。目前,切尔诺贝利核污染区建筑物仍完好保留了当年被毁后的场景。
不久前,乌克兰旅游界拟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废墟开发成旅游景点。对此,乌克兰紧急情况部部长巴洛加对媒体说,他对此事持赞同立场,认为这一想法有利于经济,并可满足世界各地人们对该地区的好奇心。巴洛加指出,这个计划应该让正规的专业旅游公司去操作。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30人当场死亡,8吨多强辐射物泄漏。此次核泄漏事故使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万人受到不同程度核辐射侵害。两个重要的原因,使这场悲剧不能就此被忘记。第一,如果我们忘记切尔诺贝利,就等于在未来增添了更多相似的技术和环境悲剧的可能;第二,超过700万人的遭遇使我们无法奢求忘记这场悲剧,他们每天仍在忍受1986年那场灾难带来的痛苦。切尔诺贝利留下的遗产与教训将会世世代代传播下去。——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乌克兰首府基辅的北部接近白俄罗斯边境的一块平坦的沼泽地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核电站在当时绝不仅仅只是一座核电站,它还被赋予了太多的政治含义——被认为是国家强大的象征。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现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发生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倾泻而出,使5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污染,320多万人遭受核辐射的侵害。20多年过去了,这场核事故造成的生态灾难后果远未消逝。切尔诺贝利灾难何时真正结束 202_年12月14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正式全部关闭。西方国家已经承诺,将在202_年前援助乌克兰7亿多美元,在出事故的第四号反应堆周围建起一个新的“石棺”,以防止核辐射外泄。这一工程非常紧急,而且危险性也很大。现在将爆炸的核反应堆包裹起来的“石棺”是灾难发生时紧急“建”成的,当时直升机向发烟燃烧的核反应堆撒了大量沙子和水泥,为的是掩盖闷燃的反应堆。另外,庞大的起重机在遥控之下,在上边又放上了重达数百吨的钢板,这样,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反应堆几乎变成了一座钢筋混凝土小山。在小山下边,潜藏着近200吨重的放射性熔质、尘埃、有毒物质和各种建筑碎片,其中只有3%在爆炸时喷射出来,其余的仍然在里面,其中包括30吨放射性尘埃。这座反应堆根本没有被完全封闭起来,大量的雪和雨渗透到里面,每年进到里面的水有3000立方米之多。顶部时刻都有塌陷的可能,而且随着水的大量进入和流出,钚和铀等放射性物质也会跟着泄漏出来。如何控制水和尘埃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核燃料必须要抽出来,否则还会再次发生事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负责人维塔利·托尔斯通诺格夫对问关闭核电站情况的记者说:“结束?你们认为切尔诺贝利的关闭就意味着结束吗?这只是一个开始。这座核电站即使关闭了,这里的问题不会解决。” 今天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核能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在核电发展历史上是一次非常严重的事故,造成空前的国际影响。切尔诺贝利事故也为今后核能在技术上、管理上及事故处理方面向世界提供了许多难得的而且是宝贵的经验教训。这次事故是由几个没有想到的事件的综合原因所造成的,其教训是深刻的,我们应该从积极方面去考虑。如果就此而放弃核能,那么正如前苏联国家原子能利用委员会的报告所指出的:“将大大地增加有机燃料的开采和消耗。由于后者连续不断地向生物圈释放有毒化学物质,这对于人类无疑将增加疾病的危险性,还增加对水资源和森林的破坏。” 核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和一种保护天然资源的手段,这在全球科技界已经达成共识。中国工程院院士潘自强指出,我国的核电站与煤电站相比,“排放的温室气体只有百分之一,在现有的各种能源中,核电对环境的污染是最低的,这也是国际科技界一致的结论”。时代对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提出了迫切需求,在广泛吸取切尔诺贝利安全教训的基础上,一批新型核电站在世界
人,他们当中至少有50万人,也许更多,已经死去。研究表明,有34499名从事过切尔诺贝利事故后现场清洁的人已经死亡。这些人的癌症死亡率是乌克兰其他人口的3倍。” “我们已经发现,由于在这次事故之后长期暴露于辐射之下,婴儿的死亡率上升了20%~30%。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忽视了这些信息。202_年3月,我们把这些信息寄给了他们,6月份我们又寄了一次。可是他们没有说明为什么没有采纳这些信息。”奥梅里安内茨说。什么导致灭顶之灾 专家称,这次事故是由几个没有想到的事件综合作用所导致,其教训是深刻的。当时为检修,计划4月25日第四号机组停闭反应堆。在停堆之前,以某种规定的方式在8号发电机上要进行一些常规试验,以保证在断电期间发电机维持机组的本身用电。类似的试验在切尔诺贝利电站已经进行过。可是,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8号发电机上进行试验的工作大纲,以及根据这个大纲要进行的这些试验都没有认真准备,也没有得到必要的审批。工作大纲质量低劣,以一种纯粹公式化的方式草拟了有关安全措施的部分。除此之外,该大纲基本上没有附加安全措施的规定,也降低了反应堆的安全性。尽管如此,试验仍然进行。操作人员当时想尽可能迅速地完成这项实验。没有充分准备,进行实验时不遵守规程,也没有遵守实验大纲本身的要求,对反应堆装置操作的轻率,证明操作人员没有掌握有关反应堆工艺过程的专门知识,也不懂得反应堆潜在的危险。反应堆设施的设计者,没有提供能够防止第4号机组这样的事故的安全保护系统,因为他们认为发生这样的组合事件是极不可能的。最初认为,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该机组操作人员违背操作指令和规程的这些极不可能事件的组合所造成的。其实,切尔诺贝利爆炸事故发生前半年,库尔斯克核电站的一位专家就曾给国家核能监督委员会写信,警告说这种核反应堆的危险,但主管上级没有认真对待这一警告。事故发生后,1986年5月1日,核电站安全监督小组组长向原子能研究所所长提出一个看法:“事故并非操作人员违章所致,而是因为反应区结构有缺陷。”1986年7月2日和17日,有关部门召开跨部门科技会议,讨论了反应堆的结构缺陷。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把事故原因归结为操作上的错误。有专家指出,导致切尔诺贝利事故的根本原因是核电站的设计有重大缺陷。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外部缺乏现在核电站都会加盖的安全壳,“没有这个安全壳,它一爆就都跑出来了”。什么导致灭顶之灾
各国相继建成。截至202_年底,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核电站已有440座,装机容量超过30000亿千瓦,占世界发电总装机容量的21%以上。另外,全球还有26座核电站正在建造之中,正在设计、准备建设的核电站则至少还有100座。切尔诺贝利到底污染了多少地区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4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核反应堆进行的半烘烤试验不幸发生逆火,引发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混合着炙热的石墨碎片和核燃料碎片从四号反应堆中喷涌而出,核反应堆很快熔毁,第四号反应堆的值班员瓦列里·科迪姆丘克一瞬间就被灼热的热浪夺去了生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乌克兰共有包括47万儿童在内的250万核辐射受害者处于医疗监督之下。核辐射导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加了10倍多,部分东欧国家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核污染。大量的放射性核素碘-131和衰变期很长的铯-137通过空气的流动扩散,严重污染了事发地点周边的空气、土壤和河流,破坏了当地自然环境以及生态系统。据估测,事故的后果还要经过一个世纪才能完全消除。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死区”内,当初为了封存4号核反应堆而浇注的混凝土“石棺”出现了多处裂缝,顶棚已开始下沉。专家称,“石棺”的状况十分令人担忧,而“石棺”下封存的近200吨核原料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随时可能再次出现1986年4月26日发生的核泄漏;状况岌岌可危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仍将是悬在乌克兰和周边地区人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爆炸发生后,当局从这一地区撤出了10万多人。尽管有关人员已经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的各种数据及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但是情况还是不甚明了。据当时统计,爆炸后乌克兰及其邻近地区儿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几乎是正常发病率的100倍。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受害者据说有数百万。乌克兰政府公布的分类赔偿名单中有近300万人,这些人可以得到政府提供的数额不多的福利。“许多情况我们到现在仍然不知道,”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成员对美联社说,“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告诉那些受害者,他们不会被遗忘。” “我们必须保证,不会再有第二个切尔诺贝利事件发生。” 究竟多少生命死于这场灾难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发生后,当时的前苏联政府先后组织了约60万人进入隔离区进行清理抢救工作。当时的报道记载,在核电站废墟上,由于机械设备大量损坏,现场的清理许多工作是依靠人工完成。救援人员身穿防护服,以每组40秒的工作时间轮流进入现场,清理可能引发再次爆炸的危险品。在外围污染地区的清理工作接近尾声之后,参与污染清理人员的命运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有媒体报道说,因为遭受急性核辐射,当时参加清理抢救的60万人当中,已经有7000多人在事故发生后的5年内陆续离开人世。而这个数据与后来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委员会公布的“六个月之内造成28人直接死亡”的数据相去甚远,究竟有多少人在事故中因为受到核辐射而死亡,成了此后20年世界各国媒体争论的焦点。目前对切尔诺贝利事故后果的评价,比较具有权威性的是1996年4月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卫生组织和欧洲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国际切尔诺贝利事故10年大会”上作出的大会报告。报告认为,这起事故共造成30人死亡,其中28人死于过量的辐射照射,另外2人死于爆炸。其长期的健康效应,根据10年的观察,除儿童甲状腺癌发生率增加外,迄今尚未观察到可归因于这起事故的其他任何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增加和由该事故引起的遗传效应。英国《卫报》今年4月初报道称,即将出版的一系列新报告彻底推翻了之前的结论。来自欧洲议会团体、绿色和平组织以及英国、德国、乌克兰和斯堪第纳维亚地区的医疗基金会的科学家和医生们指出,可能有大约50万人因这次事故而死亡,而且至少还有3万人将死于和这次核泄漏事故有直接关系的癌症。不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表示,这次事故直接引起的死亡只有50例,最多可能会有4000人最终死去。两个联合国机构还表示,在事故过后20年里只有9名儿童死于甲状腺癌症。乌克兰国家辐射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尼可莱·奥梅里安内茨并不同意联合国的结论:“在乌克兰,有200万人被官方划为切尔诺贝利事故受害
专家称,这次事故是由几个没有想到的事件综合作用所导致,其教训是深刻的。当时为检修,计划4月25日第四号机组停闭反应堆。在停堆之前,以某种规定的方式在8号发电机上要进行一些常规试验,以保证在断电期间发电机维持机组的本身用电。
类似的试验在切尔诺贝利电站已经进行过。可是,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8号发电机上进行试验的工作大纲,以及根据这个大纲要进行的这些试验都没有认真准备,也没有得到必要的审批。工作大纲质量低劣,以一种纯粹公式化的方式草拟了有关安全措施的部分。除此之外,该大纲基本上没有附加安全措施的规定,也降低了反应堆的安全性。
尽管如此,试验仍然进行。操作人员当时想尽可能迅速地完成这项实验。没有充分准备,进行实验时不遵守规程,也没有遵守实验大纲本身的要求,对反应堆装置操作的轻率,证明操作人员没有掌握有关反应堆工艺过程的专门知识,也不懂得反应堆潜在的危险。
各国相继建成。截至202_年底,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核电站已有440座,装机容量超过30000亿千瓦,占世界发电总装机容量的21%以上。另外,全球还有26座核电站正在建造之中,正在设计、准备建设的核电站则至少还有100座。切尔诺贝利到底污染了多少地区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4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核反应堆进行的半烘烤试验不幸发生逆火,引发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混合着炙热的石墨碎片和核燃料碎片从四号反应堆中喷涌而出,核反应堆很快熔毁,第四号反应堆的值班员瓦列里·科迪姆丘克一瞬间就被灼热的热浪夺去了生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乌克兰共有包括47万儿童在内的250万核辐射受害者处于医疗监督之下。核辐射导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加了10倍多,部分东欧国家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核污染。大量的放射性核素碘-131和衰变期很长的铯-137通过空气的流动扩散,严重污染了事发地点周边的空气、土壤和河流,破坏了当地自然环境以及生态系统。据估测,事故的后果还要经过一个世纪才能完全消除。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死区”内,当初为了封存4号核反应堆而浇注的混凝土“石棺”出现了多处裂缝,顶棚已开始下沉。专家称,“石棺”的状况十分令人担忧,而“石棺”下封存的近200吨核原料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随时可能再次出现1986年4月26日发生的核泄漏;状况岌岌可危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仍将是悬在乌克兰和周边地区人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爆炸发生后,当局从这一地区撤出了10万多人。尽管有关人员已经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的各种数据及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但是情况还是不甚明了。据当时统计,爆炸后乌克兰及其邻近地区儿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几乎是正常发病率的100倍。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受害者据说有数百万。乌克兰政府公布的分类赔偿名单中有近300万人,这些人可以得到政府提供的数额不多的福利。“许多情况我们到现在仍然不知道,”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成员对美联社说,“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告诉那些受害者,他们不会被遗忘。” “我们必须保证,不会再有第二个切尔诺贝利事件发生。” 究竟多少生命死于这场灾难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发生后,当时的前苏联政府先后组织了约60万人进入隔离区进行清理抢救工作。当时的报道记载,在核电站废墟上,由于机械设备大量损坏,现场的清理许多工作是依靠人工完成。救援人员身穿防护服,以每组40秒的工作时间轮流进入现场,清理可能引发再次爆炸的危险品。在外围污染地区的清理工作接近尾声之后,参与污染清理人员的命运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有媒体报道说,因为遭受急性核辐射,当时参加清理抢救的60万人当中,已经有7000多人在事故发生后的5年内陆续离开人世。而这个数据与后来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委员会公布的“六个月之内造成28人直接死亡”的数据相去甚远,究竟有多少人在事故中因为受到核辐射而死亡,成了此后20年世界各国媒体争论的焦点。目前对切尔诺贝利事故后果的评价,比较具有权威性的是1996年4月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卫生组织和欧洲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国际切尔诺贝利事故10年大会”上作出的大会报告。报告认为,这起事故共造成30人死亡,其中28人死于过量的辐射照射,另外2人死于爆炸。其长期的健康效应,根据10年的观察,除儿童甲状腺癌发生率增加外,迄今尚未观察到可归因于这起事故的其他任何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增加和由该事故引起的遗传效应。英国《卫报》今年4月初报道称,即将出版的一系列新报告彻底推翻了之前的结论。来自欧洲议会团体、绿色和平组织以及英国、德国、乌克兰和斯堪第纳维亚地区的医疗基金会的科学家和医生们指出,可能有大约50万人因这次事故而死亡,而且至少还有3万人将死于和这次核泄漏事故有直接关系的癌症。不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表示,这次事故直接引起的死亡只有50例,最多可能会有4000人最终死去。两个联合国机构还表示,在事故过后20年里只有9名儿童死于甲状腺癌症。乌克兰国家辐射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尼可莱·奥梅里安内茨并不同意联合国的结论:“在乌克兰,有200万人被官方划为切尔诺贝利事故受害
反应堆设施的设计者,没有提供能够防止第4号机组这样的事故的安全保护系统,因为他们认为发生这样的组合事件是极不可能的。最初认为,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该机组操作人员违背操作指令和规程的这些极不可能事件的组合所造成的。
其实,切尔诺贝利爆炸事故发生前半年,库尔斯克核电站的一位专家就曾给国家核能监督委员会写信,警告说这种核反应堆的危险,但主管上级没有认真对待这一警告。
事故发生后,1986年5月1日,核电站安全监督小组组长向原子能研究所所长提出一个看法:“事故并非操作人员违章所致,而是因为反应区结构有缺陷。”1986年7月2日和17日,有关部门召开跨部门科技会议,讨论了反应堆的结构缺陷。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把事故原因归结为操作上的错误。
这里是满目疮痍的景象:玻璃碎片满街,树木茂盛、杂草丛生,狼、熊、麋等动物常在荒凉的街头出没;燕子从废弃的办公大楼上空掠过;当地小河、湖泊里的鱼虾又大又多„„
渺无人烟的切尔诺贝利小镇已成为各种野生动物的乐园。目前,切尔诺贝利核污染区建筑物仍完好保留了当年被毁后的场景。
不久前,乌克兰旅游界拟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废墟开发成旅游景点。对此,乌克兰紧急情况部部长巴洛加对媒体说,他对此事持赞同立场,认为这一想法有利于经济,并可满足世界各地人们对该地区的好奇心。巴洛加指出,这个计划应该让正规的专业旅游公司去操作。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30人当场死亡,8吨多强辐射物泄漏。此次核泄漏事故使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万人受到不同程度核辐射侵害。两个重要的原因,使这场悲剧不能就此被忘记。第一,如果我们忘记切尔诺贝利,就等于在未来增添了更多相似的技术和环境悲剧的可能;第二,超过700万人的遭遇使我们无法奢求忘记这场悲剧,他们每天仍在忍受1986年那场灾难带来的痛苦。切尔诺贝利留下的遗产与教训将会世世代代传播下去。——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乌克兰首府基辅的北部接近白俄罗斯边境的一块平坦的沼泽地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核电站在当时绝不仅仅只是一座核电站,它还被赋予了太多的政治含义——被认为是国家强大的象征。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现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发生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倾泻而出,使5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污染,320多万人遭受核辐射的侵害。20多年过去了,这场核事故造成的生态灾难后果远未消逝。切尔诺贝利灾难何时真正结束 202_年12月14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正式全部关闭。西方国家已经承诺,将在202_年前援助乌克兰7亿多美元,在出事故的第四号反应堆周围建起一个新的“石棺”,以防止核辐射外泄。这一工程非常紧急,而且危险性也很大。现在将爆炸的核反应堆包裹起来的“石棺”是灾难发生时紧急“建”成的,当时直升机向发烟燃烧的核反应堆撒了大量沙子和水泥,为的是掩盖闷燃的反应堆。另外,庞大的起重机在遥控之下,在上边又放上了重达数百吨的钢板,这样,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反应堆几乎变成了一座钢筋混凝土小山。在小山下边,潜藏着近200吨重的放射性熔质、尘埃、有毒物质和各种建筑碎片,其中只有3%在爆炸时喷射出来,其余的仍然在里面,其中包括30吨放射性尘埃。这座反应堆根本没有被完全封闭起来,大量的雪和雨渗透到里面,每年进到里面的水有3000立方米之多。顶部时刻都有塌陷的可能,而且随着水的大量进入和流出,钚和铀等放射性物质也会跟着泄漏出来。如何控制水和尘埃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核燃料必须要抽出来,否则还会再次发生事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负责人维塔利·托尔斯通诺格夫对问关闭核电站情况的记者说:“结束?你们认为切尔诺贝利的关闭就意味着结束吗?这只是一个开始。这座核电站即使关闭了,这里的问题不会解决。” 今天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核能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在核电发展历史上是一次非常严重的事故,造成空前的国际影响。切尔诺贝利事故也为今后核能在技术上、管理上及事故处理方面向世界提供了许多难得的而且是宝贵的经验教训。这次事故是由几个没有想到的事件的综合原因所造成的,其教训是深刻的,我们应该从积极方面去考虑。如果就此而放弃核能,那么正如前苏联国家原子能利用委员会的报告所指出的:“将大大地增加有机燃料的开采和消耗。由于后者连续不断地向生物圈释放有毒化学物质,这对于人类无疑将增加疾病的危险性,还增加对水资源和森林的破坏。” 核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和一种保护天然资源的手段,这在全球科技界已经达成共识。中国工程院院士潘自强指出,我国的核电站与煤电站相比,“排放的温室气体只有百分之一,在现有的各种能源中,核电对环境的污染是最低的,这也是国际科技界一致的结论”。时代对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提出了迫切需求,在广泛吸取切尔诺贝利安全教训的基础上,一批新型核电站在世界
有专家指出,导致切尔诺贝利事故的根本原因是核电站的设计有重大缺陷。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外部缺乏现在核电站都会加盖的安全壳,“没有这个安全壳,它一爆就都跑出来了”。
这里是满目疮痍的景象:玻璃碎片满街,树木茂盛、杂草丛生,狼、熊、麋等动物常在荒凉的街头出没;燕子从废弃的办公大楼上空掠过;当地小河、湖泊里的鱼虾又大又多„„
渺无人烟的切尔诺贝利小镇已成为各种野生动物的乐园。目前,切尔诺贝利核污染区建筑物仍完好保留了当年被毁后的场景。
不久前,乌克兰旅游界拟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废墟开发成旅游景点。对此,乌克兰紧急情况部部长巴洛加对媒体说,他对此事持赞同立场,认为这一想法有利于经济,并可满足世界各地人们对该地区的好奇心。巴洛加指出,这个计划应该让正规的专业旅游公司去操作。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30人当场死亡,8吨多强辐射物泄漏。此次核泄漏事故使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万人受到不同程度核辐射侵害。两个重要的原因,使这场悲剧不能就此被忘记。第一,如果我们忘记切尔诺贝利,就等于在未来增添了更多相似的技术和环境悲剧的可能;第二,超过700万人的遭遇使我们无法奢求忘记这场悲剧,他们每天仍在忍受1986年那场灾难带来的痛苦。切尔诺贝利留下的遗产与教训将会世世代代传播下去。——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乌克兰首府基辅的北部接近白俄罗斯边境的一块平坦的沼泽地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核电站在当时绝不仅仅只是一座核电站,它还被赋予了太多的政治含义——被认为是国家强大的象征。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现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发生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倾泻而出,使5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污染,320多万人遭受核辐射的侵害。20多年过去了,这场核事故造成的生态灾难后果远未消逝。切尔诺贝利灾难何时真正结束 202_年12月14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正式全部关闭。西方国家已经承诺,将在202_年前援助乌克兰7亿多美元,在出事故的第四号反应堆周围建起一个新的“石棺”,以防止核辐射外泄。这一工程非常紧急,而且危险性也很大。现在将爆炸的核反应堆包裹起来的“石棺”是灾难发生时紧急“建”成的,当时直升机向发烟燃烧的核反应堆撒了大量沙子和水泥,为的是掩盖闷燃的反应堆。另外,庞大的起重机在遥控之下,在上边又放上了重达数百吨的钢板,这样,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反应堆几乎变成了一座钢筋混凝土小山。在小山下边,潜藏着近200吨重的放射性熔质、尘埃、有毒物质和各种建筑碎片,其中只有3%在爆炸时喷射出来,其余的仍然在里面,其中包括30吨放射性尘埃。这座反应堆根本没有被完全封闭起来,大量的雪和雨渗透到里面,每年进到里面的水有3000立方米之多。顶部时刻都有塌陷的可能,而且随着水的大量进入和流出,钚和铀等放射性物质也会跟着泄漏出来。如何控制水和尘埃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核燃料必须要抽出来,否则还会再次发生事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负责人维塔利·托尔斯通诺格夫对问关闭核电站情况的记者说:“结束?你们认为切尔诺贝利的关闭就意味着结束吗?这只是一个开始。这座核电站即使关闭了,这里的问题不会解决。” 今天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核能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在核电发展历史上是一次非常严重的事故,造成空前的国际影响。切尔诺贝利事故也为今后核能在技术上、管理上及事故处理方面向世界提供了许多难得的而且是宝贵的经验教训。这次事故是由几个没有想到的事件的综合原因所造成的,其教训是深刻的,我们应该从积极方面去考虑。如果就此而放弃核能,那么正如前苏联国家原子能利用委员会的报告所指出的:“将大大地增加有机燃料的开采和消耗。由于后者连续不断地向生物圈释放有毒化学物质,这对于人类无疑将增加疾病的危险性,还增加对水资源和森林的破坏。” 核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和一种保护天然资源的手段,这在全球科技界已经达成共识。中国工程院院士潘自强指出,我国的核电站与煤电站相比,“排放的温室气体只有百分之一,在现有的各种能源中,核电对环境的污染是最低的,这也是国际科技界一致的结论”。时代对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提出了迫切需求,在广泛吸取切尔诺贝利安全教训的基础上,一批新型核电站在世界人,他们当中至少有50万人,也许更多,已经死去。研究表明,有34499名从事过切尔诺贝利事故后现场清洁的人已经死亡。这些人的癌症死亡率是乌克兰其他人口的3倍。” “我们已经发现,由于在这次事故之后长期暴露于辐射之下,婴儿的死亡率上升了20%~30%。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忽视了这些信息。202_年3月,我们把这些信息寄给了他们,6月份我们又寄了一次。可是他们没有说明为什么没有采纳这些信息。”奥梅里安内茨说。什么导致灭顶之灾 专家称,这次事故是由几个没有想到的事件综合作用所导致,其教训是深刻的。当时为检修,计划4月25日第四号机组停闭反应堆。在停堆之前,以某种规定的方式在8号发电机上要进行一些常规试验,以保证在断电期间发电机维持机组的本身用电。类似的试验在切尔诺贝利电站已经进行过。可是,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8号发电机上进行试验的工作大纲,以及根据这个大纲要进行的这些试验都没有认真准备,也没有得到必要的审批。工作大纲质量低劣,以一种纯粹公式化的方式草拟了有关安全措施的部分。除此之外,该大纲基本上没有附加安全措施的规定,也降低了反应堆的安全性。尽管如此,试验仍然进行。操作人员当时想尽可能迅速地完成这项实验。没有充分准备,进行实验时不遵守规程,也没有遵守实验大纲本身的要求,对反应堆装置操作的轻率,证明操作人员没有掌握有关反应堆工艺过程的专门知识,也不懂得反应堆潜在的危险。反应堆设施的设计者,没有提供能够防止第4号机组这样的事故的安全保护系统,因为他们认为发生这样的组合事件是极不可能的。最初认为,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该机组操作人员违背操作指令和规程的这些极不可能事件的组合所造成的。其实,切尔诺贝利爆炸事故发生前半年,库尔斯克核电站的一位专家就曾给国家核能监督委员会写信,警告说这种核反应堆的危险,但主管上级没有认真对待这一警告。事故发生后,1986年5月1日,核电站安全监督小组组长向原子能研究所所长提出一个看法:“事故并非操作人员违章所致,而是因为反应区结构有缺陷。”1986年7月2日和17日,有关部门召开跨部门科技会议,讨论了反应堆的结构缺陷。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把事故原因归结为操作上的错误。有专家指出,导致切尔诺贝利事故的根本原因是核电站的设计有重大缺陷。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外部缺乏现在核电站都会加盖的安全壳,“没有这个安全壳,它一爆就都跑出来了”。各国相继建成。截至202_年底,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核电站已有440座,装机容量超过30000亿千瓦,占世界发电总装机容量的21%以上。另外,全球还有26座核电站正在建造之中,正在设计、准备建设的核电站则至少还有100座。切尔诺贝利到底污染了多少地区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4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核反应堆进行的半烘烤试验不幸发生逆火,引发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混合着炙热的石墨碎片和核燃料碎片从四号反应堆中喷涌而出,核反应堆很快熔毁,第四号反应堆的值班员瓦列里·科迪姆丘克一瞬间就被灼热的热浪夺去了生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乌克兰共有包括47万儿童在内的250万核辐射受害者处于医疗监督之下。核辐射导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加了10倍多,部分东欧国家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核污染。大量的放射性核素碘-131和衰变期很长的铯-137通过空气的流动扩散,严重污染了事发地点周边的空气、土壤和河流,破坏了当地自然环境以及生态系统。据估测,事故的后果还要经过一个世纪才能完全消除。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死区”内,当初为了封存4号核反应堆而浇注的混凝土“石棺”出现了多处裂缝,顶棚已开始下沉。专家称,“石棺”的状况十分令人担忧,而“石棺”下封存的近200吨核原料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随时可能再次出现1986年4月26日发生的核泄漏;状况岌岌可危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仍将是悬在乌克兰和周边地区人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爆炸发生后,当局从这一地区撤出了10万多人。尽管有关人员已经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的各种数据及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但是情况还是不甚明了。据当时统计,爆炸后乌克兰及其邻近地区儿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几乎是正常发病率的100倍。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受害者据说有数百万。乌克兰政府公布的分类赔偿名单中有近300万人,这些人可以得到政府提供的数额不多的福利。“许多情况我们到现在仍然不知道,”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成员对美联社说,“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告诉那些受害者,他们不会被遗忘。” “我们必须保证,不会再有第二个切尔诺贝利事件发生。” 究竟多少生命死于这场灾难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发生后,当时的前苏联政府先后组织了约60万人进入隔离区进行清理抢救工作。当时的报道记载,在核电站废墟上,由于机械设备大量损坏,现场的清理许多工作是依靠人工完成。救援人员身穿防护服,以每组40秒的工作时间轮流进入现场,清理可能引发再次爆炸的危险品。在外围污染地区的清理工作接近尾声之后,参与污染清理人员的命运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有媒体报道说,因为遭受急性核辐射,当时参加清理抢救的60万人当中,已经有7000多人在事故发生后的5年内陆续离开人世。而这个数据与后来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委员会公布的“六个月之内造成28人直接死亡”的数据相去甚远,究竟有多少人在事故中因为受到核辐射而死亡,成了此后20年世界各国媒体争论的焦点。目前对切尔诺贝利事故后果的评价,比较具有权威性的是1996年4月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卫生组织和欧洲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国际切尔诺贝利事故10年大会”上作出的大会报告。报告认为,这起事故共造成30人死亡,其中28人死于过量的辐射照射,另外2人死于爆炸。其长期的健康效应,根据10年的观察,除儿童甲状腺癌发生率增加外,迄今尚未观察到可归因于这起事故的其他任何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增加和由该事故引起的遗传效应。英国《卫报》今年4月初报道称,即将出版的一系列新报告彻底推翻了之前的结论。来自欧洲议会团体、绿色和平组织以及英国、德国、乌克兰和斯堪第纳维亚地区的医疗基金会的科学家和医生们指出,可能有大约50万人因这次事故而死亡,而且至少还有3万人将死于和这次核泄漏事故有直接关系的癌症。不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表示,这次事故直接引起的死亡只有50例,最多可能会有4000人最终死去。两个联合国机构还表示,在事故过后20年里只有9名儿童死于甲状腺癌症。乌克兰国家辐射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尼可莱·奥梅里安内茨并不同意联合国的结论:“在乌克兰,有200万人被官方划为切尔诺贝利事故受害 这里是满目疮痍的景象:玻璃碎片满街,树木茂盛、杂草丛生,狼、熊、麋等动物常在荒凉的街头出没;燕子从废弃的办公大楼上空掠过;当地小河、湖泊里的鱼虾又大又多„„
渺无人烟的切尔诺贝利小镇已成为各种野生动物的乐园。目前,切尔诺贝利核污染区建筑物仍完好保留了当年被毁后的场景。
不久前,乌克兰旅游界拟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废墟开发成旅游景点。对此,乌克兰紧急情况部部长巴洛加对媒体说,他对此事持赞同立场,认为这一想法有利于经济,并可满足世界各地人们对该地区的好奇心。巴洛加指出,这个计划应该让正规的专业旅游公司去操作。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30人当场死亡,8吨多强辐射物泄漏。此次核泄漏事故使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万人受到不同程度核辐射侵害。两个重要的原因,使这场悲剧不能就此被忘记。第一,如果我们忘记切尔诺贝利,就等于在未来增添了更多相似的技术和环境悲剧的可能;第二,超过700万人的遭遇使我们无法奢求忘记这场悲剧,他们每天仍在忍受1986年那场灾难带来的痛苦。切尔诺贝利留下的遗产与教训将会世世代代传播下去。——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乌克兰首府基辅的北部接近白俄罗斯边境的一块平坦的沼泽地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核电站在当时绝不仅仅只是一座核电站,它还被赋予了太多的政治含义——被认为是国家强大的象征。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现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发生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倾泻而出,使5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污染,320多万人遭受核辐射的侵害。20多年过去了,这场核事故造成的生态灾难后果远未消逝。切尔诺贝利灾难何时真正结束 202_年12月14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正式全部关闭。西方国家已经承诺,将在202_年前援助乌克兰7亿多美元,在出事故的第四号反应堆周围建起一个新的“石棺”,以防止核辐射外泄。这一工程非常紧急,而且危险性也很大。现在将爆炸的核反应堆包裹起来的“石棺”是灾难发生时紧急“建”成的,当时直升机向发烟燃烧的核反应堆撒了大量沙子和水泥,为的是掩盖闷燃的反应堆。另外,庞大的起重机在遥控之下,在上边又放上了重达数百吨的钢板,这样,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反应堆几乎变成了一座钢筋混凝土小山。在小山下边,潜藏着近200吨重的放射性熔质、尘埃、有毒物质和各种建筑碎片,其中只有3%在爆炸时喷射出来,其余的仍然在里面,其中包括30吨放射性尘埃。这座反应堆根本没有被完全封闭起来,大量的雪和雨渗透到里面,每年进到里面的水有3000立方米之多。顶部时刻都有塌陷的可能,而且随着水的大量进入和流出,钚和铀等放射性物质也会跟着泄漏出来。如何控制水和尘埃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核燃料必须要抽出来,否则还会再次发生事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负责人维塔利·托尔斯通诺格夫对问关闭核电站情况的记者说:“结束?你们认为切尔诺贝利的关闭就意味着结束吗?这只是一个开始。这座核电站即使关闭了,这里的问题不会解决。” 今天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核能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在核电发展历史上是一次非常严重的事故,造成空前的国际影响。切尔诺贝利事故也为今后核能在技术上、管理上及事故处理方面向世界提供了许多难得的而且是宝贵的经验教训。这次事故是由几个没有想到的事件的综合原因所造成的,其教训是深刻的,我们应该从积极方面去考虑。如果就此而放弃核能,那么正如前苏联国家原子能利用委员会的报告所指出的:“将大大地增加有机燃料的开采和消耗。由于后者连续不断地向生物圈释放有毒化学物质,这对于人类无疑将增加疾病的危险性,还增加对水资源和森林的破坏。” 核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和一种保护天然资源的手段,这在全球科技界已经达成共识。中国工程院院士潘自强指出,我国的核电站与煤电站相比,“排放的温室气体只有百分之一,在现有的各种能源中,核电对环境的污染是最低的,这也是国际科技界一致的结论”。时代对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提出了迫切需求,在广泛吸取切尔诺贝利安全教训的基础上,一批新型核电站在世界人,他们当中至少有50万人,也许更多,已经死去。研究表明,有34499名从事过切尔诺贝利事故后现场清洁的人已经死亡。这些人的癌症死亡率是乌克兰其他人口的3倍。” “我们已经发现,由于在这次事故之后长期暴露于辐射之下,婴儿的死亡率上升了20%~30%。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忽视了这些信息。202_年3月,我们把这些信息寄给了他们,6月份我们又寄了一次。可是他们没有说明为什么没有采纳这些信息。”奥梅里安内茨说。什么导致灭顶之灾 专家称,这次事故是由几个没有想到的事件综合作用所导致,其教训是深刻的。当时为检修,计划4月25日第四号机组停闭反应堆。在停堆之前,以某种规定的方式在8号发电机上要进行一些常规试验,以保证在断电期间发电机维持机组的本身用电。类似的试验在切尔诺贝利电站已经进行过。可是,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8号发电机上进行试验的工作大纲,以及根据这个大纲要进行的这些试验都没有认真准备,也没有得到必要的审批。工作大纲质量低劣,以一种纯粹公式化的方式草拟了有关安全措施的部分。除此之外,该大纲基本上没有附加安全措施的规定,也降低了反应堆的安全性。尽管如此,试验仍然进行。操作人员当时想尽可能迅速地完成这项实验。没有充分准备,进行实验时不遵守规程,也没有遵守实验大纲本身的要求,对反应堆装置操作的轻率,证明操作人员没有掌握有关反应堆工艺过程的专门知识,也不懂得反应堆潜在的危险。反应堆设施的设计者,没有提供能够防止第4号机组这样的事故的安全保护系统,因为他们认为发生这样的组合事件是极不可能的。最初认为,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该机组操作人员违背操作指令和规程的这些极不可能事件的组合所造成的。其实,切尔诺贝利爆炸事故发生前半年,库尔斯克核电站的一位专家就曾给国家核能监督委员会写信,警告说这种核反应堆的危险,但主管上级没有认真对待这一警告。事故发生后,1986年5月1日,核电站安全监督小组组长向原子能研究所所长提出一个看法:“事故并非操作人员违章所致,而是因为反应区结构有缺陷。”1986年7月2日和17日,有关部门召开跨部门科技会议,讨论了反应堆的结构缺陷。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把事故原因归结为操作上的错误。有专家指出,导致切尔诺贝利事故的根本原因是核电站的设计有重大缺陷。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外部缺乏现在核电站都会加盖的安全壳,“没有这个安全壳,它一爆就都跑出来了”。
这里是满目疮痍的景象:玻璃碎片满街,树木茂盛、杂草丛生,狼、熊、麋等动物常在荒凉的街头出没;燕子从废弃的办公大楼上空掠过;当地小河、湖泊里的鱼虾又大又多„„
渺无人烟的切尔诺贝利小镇已成为各种野生动物的乐园。目前,切尔诺贝利核污染区建筑物仍完好保留了当年被毁后的场景。
不久前,乌克兰旅游界拟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废墟开发成旅游景点。对此,乌克兰紧急情况部部长巴洛加对媒体说,他对此事持赞同立场,认为这一想法有利于经济,并可满足世界各地人们对该地区的好奇心。巴洛加指出,这个计划应该让正规的专业旅游公司去操作。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30人当场死亡,8吨多强辐射物泄漏。此次核泄漏事故使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万人受到不同程度核辐射侵害。两个重要的原因,使这场悲剧不能就此被忘记。第一,如果我们忘记切尔诺贝利,就等于在未来增添了更多相似的技术和环境悲剧的可能;第二,超过700万人的遭遇使我们无法奢求忘记这场悲剧,他们每天仍在忍受1986年那场灾难带来的痛苦。切尔诺贝利留下的遗产与教训将会世世代代传播下去。——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乌克兰首府基辅的北部接近白俄罗斯边境的一块平坦的沼泽地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核电站在当时绝不仅仅只是一座核电站,它还被赋予了太多的政治含义——被认为是国家强大的象征。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现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发生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倾泻而出,使5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污染,320多万人遭受核辐射的侵害。20多年过去了,这场核事故造成的生态灾难后果远未消逝。切尔诺贝利灾难何时真正结束 202_年12月14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正式全部关闭。西方国家已经承诺,将在202_年前援助乌克兰7亿多美元,在出事故的第四号反应堆周围建起一个新的“石棺”,以防止核辐射外泄。这一工程非常紧急,而且危险性也很大。现在将爆炸的核反应堆包裹起来的“石棺”是灾难发生时紧急“建”成的,当时直升机向发烟燃烧的核反应堆撒了大量沙子和水泥,为的是掩盖闷燃的反应堆。另外,庞大的起重机在遥控之下,在上边又放上了重达数百吨的钢板,这样,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反应堆几乎变成了一座钢筋混凝土小山。在小山下边,潜藏着近200吨重的放射性熔质、尘埃、有毒物质和各种建筑碎片,其中只有3%在爆炸时喷射出来,其余的仍然在里面,其中包括30吨放射性尘埃。这座反应堆根本没有被完全封闭起来,大量的雪和雨渗透到里面,每年进到里面的水有3000立方米之多。顶部时刻都有塌陷的可能,而且随着水的大量进入和流出,钚和铀等放射性物质也会跟着泄漏出来。如何控制水和尘埃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核燃料必须要抽出来,否则还会再次发生事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负责人维塔利·托尔斯通诺格夫对问关闭核电站情况的记者说:“结束?你们认为切尔诺贝利的关闭就意味着结束吗?这只是一个开始。这座核电站即使关闭了,这里的问题不会解决。” 今天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核能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在核电发展历史上是一次非常严重的事故,造成空前的国际影响。切尔诺贝利事故也为今后核能在技术上、管理上及事故处理方面向世界提供了许多难得的而且是宝贵的经验教训。这次事故是由几个没有想到的事件的综合原因所造成的,其教训是深刻的,我们应该从积极方面去考虑。如果就此而放弃核能,那么正如前苏联国家原子能利用委员会的报告所指出的:“将大大地增加有机燃料的开采和消耗。由于后者连续不断地向生物圈释放有毒化学物质,这对于人类无疑将增加疾病的危险性,还增加对水资源和森林的破坏。” 核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和一种保护天然资源的手段,这在全球科技界已经达成共识。中国工程院院士潘自强指出,我国的核电站与煤电站相比,“排放的温室气体只有百分之一,在现有的各种能源中,核电对环境的污染是最低的,这也是国际科技界一致的结论”。时代对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提出了迫切需求,在广泛吸取切尔诺贝利安全教训的基础上,一批新型核电站在世界各国相继建成。截至202_年底,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核电站已有440座,装机容量超过30000亿千瓦,占世界发电总装机容量的21%以上。另外,全球还有26座核电站正在建造之中,正在设计、准备建设的核电站则至少还有100座。切尔诺贝利到底污染了多少地区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4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核反应堆进行的半烘烤试验不幸发生逆火,引发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混合着炙热的石墨碎片和核燃料碎片从四号反应堆中喷涌而出,核反应堆很快熔毁,第四号反应堆的值班员瓦列里·科迪姆丘克一瞬间就被灼热的热浪夺去了生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乌克兰共有包括47万儿童在内的250万核辐射受害者处于医疗监督之下。核辐射导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加了10倍多,部分东欧国家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核污染。大量的放射性核素碘-131和衰变期很长的铯-137通过空气的流动扩散,严重污染了事发地点周边的空气、土壤和河流,破坏了当地自然环境以及生态系统。据估测,事故的后果还要经过一个世纪才能完全消除。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死区”内,当初为了封存4号核反应堆而浇注的混凝土“石棺”出现了多处裂缝,顶棚已开始下沉。专家称,“石棺”的状况十分令人担忧,而“石棺”下封存的近200吨核原料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随时可能再次出现1986年4月26日发生的核泄漏;状况岌岌可危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仍将是悬在乌克兰和周边地区人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爆炸发生后,当局从这一地区撤出了10万多人。尽管有关人员已经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的各种数据及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但是情况还是不甚明了。据当时统计,爆炸后乌克兰及其邻近地区儿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几乎是正常发病率的100倍。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受害者据说有数百万。乌克兰政府公布的分类赔偿名单中有近300万人,这些人可以得到政府提供的数额不多的福利。“许多情况我们到现在仍然不知道,”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成员对美联社说,“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告诉那些受害者,他们不会被遗忘。” “我们必须保证,不会再有第二个切尔诺贝利事件发生。” 究竟多少生命死于这场灾难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发生后,当时的前苏联政府先后组织了约60万人进入隔离区进行清理抢救工作。当时的报道记载,在核电站废墟上,由于机械设备大量损坏,现场的清理许多工作是依靠人工完成。救援人员身穿防护服,以每组40秒的工作时间轮流进入现场,清理可能引发再次爆炸的危险品。在外围污染地区的清理工作接近尾声之后,参与污染清理人员的命运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有媒体报道说,因为遭受急性核辐射,当时参加清理抢救的60万人当中,已经有7000多人在事故发生后的5年内陆续离开人世。而这个数据与后来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委员会公布的“六个月之内造成28人直接死亡”的数据相去甚远,究竟有多少人在事故中因为受到核辐射而死亡,成了此后20年世界各国媒体争论的焦点。目前对切尔诺贝利事故后果的评价,比较具有权威性的是1996年4月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卫生组织和欧洲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国际切尔诺贝利事故10年大会”上作出的大会报告。报告认为,这起事故共造成30人死亡,其中28人死于过量的辐射照射,另外2人死于爆炸。其长期的健康效应,根据10年的观察,除儿童甲状腺癌发生率增加外,迄今尚未观察到可归因于这起事故的其他任何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增加和由该事故引起的遗传效应。英国《卫报》今年4月初报道称,即将出版的一系列新报告彻底推翻了之前的结论。来自欧洲议会团体、绿色和平组织以及英国、德国、乌克兰和斯堪第纳维亚地区的医疗基金会的科学家和医生们指出,可能有大约50万人因这次事故而死亡,而且至少还有3万人将死于和这次核泄漏事故有直接关系的癌症。不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表示,这次事故直接引起的死亡只有50例,最多可能会有4000人最终死去。两个联合国机构还表示,在事故过后20年里只有9名儿童死于甲状腺癌症。乌克兰国家辐射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尼可莱·奥梅里安内茨并不同意联合国的结论:“在乌克兰,有200万人被官方划为切尔诺贝利事故受害 这里是满目疮痍的景象:玻璃碎片满街,树木茂盛、杂草丛生,狼、熊、麋等动物常在荒凉的街头出没;燕子从废弃的办公大楼上空掠过;当地小河、湖泊里的鱼虾又大又多„„
渺无人烟的切尔诺贝利小镇已成为各种野生动物的乐园。目前,切尔诺贝利核污染区建筑物仍完好保留了当年被毁后的场景。
不久前,乌克兰旅游界拟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废墟开发成旅游景点。对此,乌克兰紧急情况部部长巴洛加对媒体说,他对此事持赞同立场,认为这一想法有利于经济,并可满足世界各地人们对该地区的好奇心。巴洛加指出,这个计划应该让正规的专业旅游公司去操作。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30人当场死亡,8吨多强辐射物泄漏。此次核泄漏事故使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万人受到不同程度核辐射侵害。两个重要的原因,使这场悲剧不能就此被忘记。第一,如果我们忘记切尔诺贝利,就等于在未来增添了更多相似的技术和环境悲剧的可能;第二,超过700万人的遭遇使我们无法奢求忘记这场悲剧,他们每天仍在忍受1986年那场灾难带来的痛苦。切尔诺贝利留下的遗产与教训将会世世代代传播下去。——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乌克兰首府基辅的北部接近白俄罗斯边境的一块平坦的沼泽地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核电站在当时绝不仅仅只是一座核电站,它还被赋予了太多的政治含义——被认为是国家强大的象征。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现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发生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倾泻而出,使5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污染,320多万人遭受核辐射的侵害。20多年过去了,这场核事故造成的生态灾难后果远未消逝。切尔诺贝利灾难何时真正结束 202_年12月14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正式全部关闭。西方国家已经承诺,将在202_年前援助乌克兰7亿多美元,在出事故的第四号反应堆周围建起一个新的“石棺”,以防止核辐射外泄。这一工程非常紧急,而且危险性也很大。现在将爆炸的核反应堆包裹起来的“石棺”是灾难发生时紧急“建”成的,当时直升机向发烟燃烧的核反应堆撒了大量沙子和水泥,为的是掩盖闷燃的反应堆。另外,庞大的起重机在遥控之下,在上边又放上了重达数百吨的钢板,这样,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反应堆几乎变成了一座钢筋混凝土小山。在小山下边,潜藏着近200吨重的放射性熔质、尘埃、有毒物质和各种建筑碎片,其中只有3%在爆炸时喷射出来,其余的仍然在里面,其中包括30吨放射性尘埃。这座反应堆根本没有被完全封闭起来,大量的雪和雨渗透到里面,每年进到里面的水有3000立方米之多。顶部时刻都有塌陷的可能,而且随着水的大量进入和流出,钚和铀等放射性物质也会跟着泄漏出来。如何控制水和尘埃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核燃料必须要抽出来,否则还会再次发生事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负责人维塔利·托尔斯通诺格夫对问关闭核电站情况的记者说:“结束?你们认为切尔诺贝利的关闭就意味着结束吗?这只是一个开始。这座核电站即使关闭了,这里的问题不会解决。” 今天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核能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在核电发展历史上是一次非常严重的事故,造成空前的国际影响。切尔诺贝利事故也为今后核能在技术上、管理上及事故处理方面向世界提供了许多难得的而且是宝贵的经验教训。这次事故是由几个没有想到的事件的综合原因所造成的,其教训是深刻的,我们应该从积极方面去考虑。如果就此而放弃核能,那么正如前苏联国家原子能利用委员会的报告所指出的:“将大大地增加有机燃料的开采和消耗。由于后者连续不断地向生物圈释放有毒化学物质,这对于人类无疑将增加疾病的危险性,还增加对水资源和森林的破坏。” 核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和一种保护天然资源的手段,这在全球科技界已经达成共识。中国工程院院士潘自强指出,我国的核电站与煤电站相比,“排放的温室气体只有百分之一,在现有的各种能源中,核电对环境的污染是最低的,这也是国际科技界一致的结论”。时代对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提出了迫切需求,在广泛吸取切尔诺贝利安全教训的基础上,一批新型核电站在世界 这里是满目疮痍的景象:玻璃碎片满街,树木茂盛、杂草丛生,狼、熊、麋等动物常在荒凉的街头出没;燕子从废弃的办公大楼上空掠过;当地小河、湖泊里的鱼虾又大又多„„
渺无人烟的切尔诺贝利小镇已成为各种野生动物的乐园。目前,切尔诺贝利核污染区建筑物仍完好保留了当年被毁后的场景。
不久前,乌克兰旅游界拟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废墟开发成旅游景点。对此,乌克兰紧急情况部部长巴洛加对媒体说,他对此事持赞同立场,认为这一想法有利于经济,并可满足世界各地人们对该地区的好奇心。巴洛加指出,这个计划应该让正规的专业旅游公司去操作。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30人当场死亡,8吨多强辐射物泄漏。此次核泄漏事故使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万人受到不同程度核辐射侵害。两个重要的原因,使这场悲剧不能就此被忘记。第一,如果我们忘记切尔诺贝利,就等于在未来增添了更多相似的技术和环境悲剧的可能;第二,超过700万人的遭遇使我们无法奢求忘记这场悲剧,他们每天仍在忍受1986年那场灾难带来的痛苦。切尔诺贝利留下的遗产与教训将会世世代代传播下去。——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乌克兰首府基辅的北部接近白俄罗斯边境的一块平坦的沼泽地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核电站在当时绝不仅仅只是一座核电站,它还被赋予了太多的政治含义——被认为是国家强大的象征。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现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发生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倾泻而出,使5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污染,320多万人遭受核辐射的侵害。20多年过去了,这场核事故造成的生态灾难后果远未消逝。切尔诺贝利灾难何时真正结束 202_年12月14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正式全部关闭。西方国家已经承诺,将在202_年前援助乌克兰7亿多美元,在出事故的第四号反应堆周围建起一个新的“石棺”,以防止核辐射外泄。这一工程非常紧急,而且危险性也很大。现在将爆炸的核反应堆包裹起来的“石棺”是灾难发生时紧急“建”成的,当时直升机向发烟燃烧的核反应堆撒了大量沙子和水泥,为的是掩盖闷燃的反应堆。另外,庞大的起重机在遥控之下,在上边又放上了重达数百吨的钢板,这样,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反应堆几乎变成了一座钢筋混凝土小山。在小山下边,潜藏着近200吨重的放射性熔质、尘埃、有毒物质和各种建筑碎片,其中只有3%在爆炸时喷射出来,其余的仍然在里面,其中包括30吨放射性尘埃。这座反应堆根本没有被完全封闭起来,大量的雪和雨渗透到里面,每年进到里面的水有3000立方米之多。顶部时刻都有塌陷的可能,而且随着水的大量进入和流出,钚和铀等放射性物质也会跟着泄漏出来。如何控制水和尘埃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核燃料必须要抽出来,否则还会再次发生事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负责人维塔利·托尔斯通诺格夫对问关闭核电站情况的记者说:“结束?你们认为切尔诺贝利的关闭就意味着结束吗?这只是一个开始。这座核电站即使关闭了,这里的问题不会解决。” 今天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核能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在核电发展历史上是一次非常严重的事故,造成空前的国际影响。切尔诺贝利事故也为今后核能在技术上、管理上及事故处理方面向世界提供了许多难得的而且是宝贵的经验教训。这次事故是由几个没有想到的事件的综合原因所造成的,其教训是深刻的,我们应该从积极方面去考虑。如果就此而放弃核能,那么正如前苏联国家原子能利用委员会的报告所指出的:“将大大地增加有机燃料的开采和消耗。由于后者连续不断地向生物圈释放有毒化学物质,这对于人类无疑将增加疾病的危险性,还增加对水资源和森林的破坏。” 核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和一种保护天然资源的手段,这在全球科技界已经达成共识。中国工程院院士潘自强指出,我国的核电站与煤电站相比,“排放的温室气体只有百分之一,在现有的各种能源中,核电对环境的污染是最低的,这也是国际科技界一致的结论”。时代对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提出了迫切需求,在广泛吸取切尔诺贝利安全教训的基础上,一批新型核电站在世界 这里是满目疮痍的景象:玻璃碎片满街,树木茂盛、杂草丛生,狼、熊、麋等动物常在荒凉的街头出没;燕子从废弃的办公大楼上空掠过;当地小河、湖泊里的鱼虾又大又多„„
渺无人烟的切尔诺贝利小镇已成为各种野生动物的乐园。目前,切尔诺贝利核污染区建筑物仍完好保留了当年被毁后的场景。
不久前,乌克兰旅游界拟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废墟开发成旅游景点。对此,乌克兰紧急情况部部长巴洛加对媒体说,他对此事持赞同立场,认为这一想法有利于经济,并可满足世界各地人们对该地区的好奇心。巴洛加指出,这个计划应该让正规的专业旅游公司去操作。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30人当场死亡,8吨多强辐射物泄漏。此次核泄漏事故使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万人受到不同程度核辐射侵害。两个重要的原因,使这场悲剧不能就此被忘记。第一,如果我们忘记切尔诺贝利,就等于在未来增添了更多相似的技术和环境悲剧的可能;第二,超过700万人的遭遇使我们无法奢求忘记这场悲剧,他们每天仍在忍受1986年那场灾难带来的痛苦。切尔诺贝利留下的遗产与教训将会世世代代传播下去。——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乌克兰首府基辅的北部接近白俄罗斯边境的一块平坦的沼泽地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核电站在当时绝不仅仅只是一座核电站,它还被赋予了太多的政治含义——被认为是国家强大的象征。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现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发生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倾泻而出,使5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污染,320多万人遭受核辐射的侵害。20多年过去了,这场核事故造成的生态灾难后果远未消逝。切尔诺贝利灾难何时真正结束 202_年12月14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正式全部关闭。西方国家已经承诺,将在202_年前援助乌克兰7亿多美元,在出事故的第四号反应堆周围建起一个新的“石棺”,以防止核辐射外泄。这一工程非常紧急,而且危险性也很大。现在将爆炸的核反应堆包裹起来的“石棺”是灾难发生时紧急“建”成的,当时直升机向发烟燃烧的核反应堆撒了大量沙子和水泥,为的是掩盖闷燃的反应堆。另外,庞大的起重机在遥控之下,在上边又放上了重达数百吨的钢板,这样,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反应堆几乎变成了一座钢筋混凝土小山。在小山下边,潜藏着近200吨重的放射性熔质、尘埃、有毒物质和各种建筑碎片,其中只有3%在爆炸时喷射出来,其余的仍然在里面,其中包括30吨放射性尘埃。这座反应堆根本没有被完全封闭起来,大量的雪和雨渗透到里面,每年进到里面的水有3000立方米之多。顶部时刻都有塌陷的可能,而且随着水的大量进入和流出,钚和铀等放射性物质也会跟着泄漏出来。如何控制水和尘埃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核燃料必须要抽出来,否则还会再次发生事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负责人维塔利·托尔斯通诺格夫对问关闭核电站情况的记者说:“结束?你们认为切尔诺贝利的关闭就意味着结束吗?这只是一个开始。这座核电站即使关闭了,这里的问题不会解决。” 今天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核能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在核电发展历史上是一次非常严重的事故,造成空前的国际影响。切尔诺贝利事故也为今后核能在技术上、管理上及事故处理方面向世界提供了许多难得的而且是宝贵的经验教训。这次事故是由几个没有想到的事件的综合原因所造成的,其教训是深刻的,我们应该从积极方面去考虑。如果就此而放弃核能,那么正如前苏联国家原子能利用委员会的报告所指出的:“将大大地增加有机燃料的开采和消耗。由于后者连续不断地向生物圈释放有毒化学物质,这对于人类无疑将增加疾病的危险性,还增加对水资源和森林的破坏。” 核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和一种保护天然资源的手段,这在全球科技界已经达成共识。中国工程院院士潘自强指出,我国的核电站与煤电站相比,“排放的温室气体只有百分之一,在现有的各种能源中,核电对环境的污染是最低的,这也是国际科技界一致的结论”。时代对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提出了迫切需求,在广泛吸取切尔诺贝利安全教训的基础上,一批新型核电站在世界
第五篇:若贝尔奖 中国人分类
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中有几个真正中国人?
1,先说几个“伪中国人”
丁肇中(1976年物理学奖),在美国出生,自动获得美国国籍。
李远哲(1986年化学奖),1974年加入美国国籍,1994年放弃美国国籍,获奖的时候是美国人。
朱棣文(1997年物理学奖),在美国出生,自动获得美国国籍。
崔琦(1998年物理学奖),加入美国国籍时间不祥,但肯定早于1998年。
对于这4个人,诺贝尔奖主页上的介绍写的是USA。别激动,中国人不要自豪。
2,然后说一个“我不是中国人”
钱永健先生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大陆一些媒体纷纷强调“钱永健是钱学森的侄子”。那时我才知道,诺贝尔奖是要看重侄子关系的,那么,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叔叔、大伯、阿姨、姑姑、舅舅、二大爷、三姥爷的国籍是否都应该强调一下呢?
某些爱国人士欢呼雀跃,以为钱永健是“我中华民族的骄傲”。可恨的是,钱永健这个家伙,完全继承了美国人民的诚实与直率,他很严肃认真地说“我不是中国人,我是美国人”,让中国的爱国人士非常失望,简直要说钱永健数典忘祖了。
3,再说一个“曾经是中国人”
高行健,凭借小说《灵山》获202_年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奖主页上的介绍写的是France。高先生1997年加入法国国籍。
高行健未能享受“美籍华人”待遇。他获奖消息传来,国内某些人不但不欢呼,反倒说高行健水平太差,不该获奖。真是奇怪。
搞得法国人都看不下去了,说你们中国人干嘛污蔑我们法国人。
注意,高行健获奖的是中文小说,中国人本应“自豪”一番的。
4,一个双重国籍的人
赛珍珠女士,凭借其小说《大地》(The Good Earth),获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当时她是美国、中国双重国籍。不过,赛珍珠在受奖演说中明确说“我也为我的祖国——美利坚合众国而受奖”,看来,这个“中国名额”咱是争不过来了。
仍然可以自豪一下。赛珍珠出生近4个月就来到中国,并在中国生活了近40年,可以说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都留在了中国。赛珍珠病逝后,按其遗愿,墓碑上只镌刻“赛珍珠”三个汉字。对这样一位热爱中国的女士,我们本可自豪一番。但中国文学史很少提赛珍珠,如同我们曾经在中国文学史上抹杀胡适、林雨堂、梁实秋诸多人一样。
5,一个西藏人
1989年,14世达 LAI喇MA(丹增嘉措 他的名字经常过敏),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先声明;我们坚决反对达和尚分裂国家的阴谋。然后,再来分析:达和尚1959年流亡到印度,成立了西藏流亡政府,但是印度只给这些流亡的藏民提供援助,并不让他们加入印度国籍,所以说**喇嘛的国籍一直没有更换过。
诺贝尔奖主页上的介绍写的是Tibet。西方人一直是把Tibet与China分列的。但是,按照中国人一贯的做法,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所以,达和尚是获得诺贝尔奖中国人。至于是否要为此自豪,那是另外一回事。
6,“两个真正的中国人”
1957年,李政道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两个人加入美国国籍的时间分别是1962年、1964年。他们俩获奖当时毫无疑问是中国人,诺贝尔奖主页上的介绍写的是China。
为什么一向喜欢自豪的中国人要故意放弃这次自豪的机会呢?概因李政道杨振宁的国籍是中华民国,是台湾培养出来的。如果当时以他们俩自豪,那就是长台湾志气,灭大陆威风。
可是,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正如大陆也是中国的一部分一样。呵呵。
到此,我们梳理出一个结果了:如果我们承认台湾、西藏都是中国的一部分,那么,我们就必须说;有3个中国人获得过诺贝尔奖。鼓掌,欢呼,使劲自豪吧。
今天听同学说中国内地终于有个人得了诺贝尔奖,不过是个和平奖,中国这么和平,貌似不大喜欢这个和平奖吧,没见报道啊,我在腾讯网只看的秘鲁的某某某获得的诺贝尔文学奖。
再怎么说着也是第四个啊,国家不高兴,我替中国高兴啊。
7,纯粹真正的中国人
202_诺贝尔文学奖已于北京时间19:00公布,中国作家莫言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莫言也由此成为诺贝尔文学奖100多年历史上,首位获奖的中国作家。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的颁奖词是: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