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京剧丑角的艺术魅力

京剧丑角的艺术魅力



第一篇:京剧丑角的艺术魅力

京剧丑角在戏剧中,可喻为肴馔中的“作料儿”。就京剧丑角的艺术特色而言,就是插科打诨,亦庄亦谐,幽默滑稽、自然成趣。丑角演员在舞台上以唱、念、做、打等多种艺术手段,展示出与其他行当截然不同的神情、韵味、风格和风采。

首先,丑角有其独特的唱腔。丑角唱法与老生唱法有着相同之处,又有着质的区别。两者除了腔调及吐字、归韵的“尺寸”、“力度”、“劲头儿”有所不同外,风格、技巧等方面也不尽相同。老生的演唱讲究韵味醇厚,苍劲挺拔,高亢激昂、荡气回肠。而丑角在演唱的技巧上,则着重于唱腔的起承转合,勾、挑、滑、抹,谐趣花俏,声情并茂。

京剧丑行有“丑角三大士”,即萧长华、郭春山、慈瑞泉三位前贤。我是一名京剧丑角演员,说来还是郭春山的再传弟子。我的恩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和元,虽师承郭春山先生,但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同时追求并汲取萧长华“萧派”艺术的风格与特点。因此,我有幸得到恩师“萧派”与“郭派”艺术的真传,在唱腔的字、声、韵、味等诸多方面也受益匪浅,并用于长期的舞台实践中。演唱时,我力求做到严格按照字音韵律的起向,重字、重味、重韵、重情、毫不含糊。特别是在唱腔细微之处的处理上,注重唱腔的艺术风格与人物的心理特性相吻合,运用挑、滑、勾、抹、收、放等多种演唱技巧,使唱腔极富韵味且华彩非凡。如京剧《审头刺汤》是汤勤的“金乌坠玉兔升满天星斗”一段二黄原板,我做到认真把握吐字、行腔、行韵的每一个环节。其中的“坠”字、“升”字、“斗”字等诸多字的演唱,我均着意地突出了软硬“擞儿”结合,轻重音儿有致,挑、滑、勾、抹、收、放音并用的演唱技巧,使唱腔极富跳跃性与谐趣性。从而,恰到好处地勾勒出剧中人汤勤因阴谋得逞而引发的“不由得汤表备我喜在心头”得意忘形之心境。

其次,说说丑角念白的艺术特色。戏班儿有句话“千斤话四两唱”,这对丑角来说恐怕最为合适。念白是丑角最重要的基本功。丑角的念白有京白、韵白、京韵白和方言白之分,与其他行当的念白方式有着明显的不同。丑角念白的艺术特色,在于清新明快,爽脆响堂,“喷口儿”有力,“贯口儿”流畅。此外,“擞板儿”也是京剧丑角演员常用的一种独特的念白方式。京剧丑角的“擞板儿”,是由鼓板来伴奏,有着固定的韵律和鲜明的节奏。丑角的“擞板儿”能使观众直接、便捷、准确无误地,从演员嘴里获得有关人物及剧情发展的相关信息,同时也使观众在听觉上获得一份韵律俏美的艺术享受。

再谈丑角表演的艺术特色。丑角表演的特点,除了程式化的身段动作外,主要还感动巧妙地运用手、眼、身、步等艺术手段,准确地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以突现人物性格。丑角在舞台上,以双腿弯曲为站姿。文丑双腿稍曲,根据所塑造的不同人物,来决定双腿弯曲的程度;如《群英会》中的方巾丑蒋干,在见周瑜一场时,双腿弯曲的幅度就要大得多,以增添人物的形神气韵与儒雅风度。武丑的站姿多为“子午式”,前腿稍曲即可。另有表现人物天生矮小则用蹲姿,也叫“矮子”,并以蹲式行走,又称“走矮子”。如京剧中的武大郎、王英等角色。丑角的身段招式,如“山膀”、“云手”、“亮相”等诸多程式化舞台动作的幅度与样式,均以小巧伶俐且精俏帅美而见长。丑角的面目表情,惯以眼、鼻、口、颊的有机配合,加之头、颈、身、手、足的协调一致,艺术性地塑造出性格各异,栩栩如生的舞台人物形象。

丑角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步、精、气、神、韵,均为主要的表演技巧。所有技巧的合理运用,对准确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则至关重要。特别是在掌握前贤流派风格的前提下,结合人物的性格而活用技巧则是塑造人物的关键所在。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在长期的舞台生涯中,我成功地塑造《群英会》“蒋干”、《法门寺》“贾桂”、《女起解》“崇公道”、《望江亭》“杨衙内”、《秋江》“艄翁”、《铁弓缘》“陈母”等诸多的舞台艺术形象。特别是1988年,锦州市京剧团晋京演出,我在《穆桂英大破天门阵》一剧中饰演“穆瓜”,受到了广大观众乃至京城艺术专家的赞赏。首都戏剧界权威人士、著名戏剧评论家、全国戏剧梅花奖资深评委苏明慈先生如是说:“我看了锦州京剧团演出的《穆桂英大破天门阵》,这个(饰演)穆瓜的演员,在北京这么一个大地方,看了这么多的丑儿,也包括咱们已经列入名丑之列的一些同志,我就觉得没有他的那个气度那么大。他是一个„大丑‟,是一个很端庄的那么一个丑,要说流派是„萧派‟式的那种丑角,其实„穆瓜‟按说是可以演得比较油的那么一个角色,但我觉得他庄谐之间掌握的分寸是比较好的。”

作者:黄宪光

第二篇:京剧艺术特点

京剧的艺术特点,首先於它的表演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综合艺术。我们知道,凡是戏剧都是综合艺术。但是这种综合艺术和我们所说的综合艺术不是一个概念。一般说戏剧是综合艺术,指的是:戏剧是包含文学、表演、美术制作、灯光等部门在内的一种综合艺术。但京剧只就表演这一项,本身就是综合艺术,包括唱、念、做、打,四种门类。如果把音乐、美术(包括化妆、脸谱、舞台设计、布景绘制等)、灯光、服装(刺绣工艺)、道具(工品制作)等等都包括在内,京剧实在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综合艺术。京剧艺术的另一个特点,是不能照搬生活。京剧不是把生活当中的自然形态,如实地照搬上舞台,而是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根据,进行高度的概括。把生活中的形态、语言、动作加以提炼、夸张、美化、装饰,形成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段,再用来反映生活,这是京剧最根本的美学特点。

1、始于离者京剧,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

2、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京剧之特点,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语)。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3、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

京剧的表现生活,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江河。

4、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京剧作为一种舞台艺术,需要面对一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戏曲并没有象话剧那样用“三一律”的原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而是运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所以,戏曲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制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旷的舞台上驭马行舟。

第三篇:艺术鉴赏 京剧

美术作品欣赏

---------京剧

一直都觉得京剧很美,甚至在完全没有接触京剧之时。也为其绝美的唱词所吸引,也是从小爱看书的缘故,从文学中感受到众多文学家的京剧情结,于是也有些许懂得这背后的文化魅力。记得黛玉初次听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了断井颓垣时”,是这样感叹的: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偶然的一次机会,听了一次有关京剧的讲座。讲座中听到了《锁麟囊》的四句话:怕流水年华春去渺,一样心情别样娇,不是我无故寻烦恼,如意珠儿手未操。当时只觉得心被什么提了起来,顿时红了眼圈。不为别的,原来见到美好的事物,也是一般要流泪的。“美得令人感动”。自此,才算真正与京剧结了缘。后来又在网上认识了许多喜欢京剧的朋友,经常在网上发帖子与朋友们互动。京剧已成为我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因为这一辈子,都会因为有这么美的一门艺术相伴我感到很幸福。

京剧是集大成者。在京剧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美术、雕刻、舞蹈、音乐、文学等等艺术的身影。

人物造型、场景设置体现的是雕塑的精巧、图画的意境。人物的造型美是不用说的了,服饰、头饰、道具、脸谱,无一不是精心所为。光是用眼睛,就已能满足。咋一眼看上去,不正是民间艺人手下精美的彩陶吗?然而,这还是一个大大的活彩陶。眼福二字,已是先能保证的了。而京剧背景设置,也和众多别的剧种一般,用虚景描绘出一

种意境。这正是中国人自己的山水画,美哉。

而戏曲中人物的唱词则往往是最能令人玩味的,这期间体现的是一种文学美。曾经说过,原来诗词读多了,觉得诗不如词好。后来见了戏曲上的文章,才知道原来诗词都比不上曲的。曾以为卢照邻“得成比目何辞死”的下句是“只羡鸳鸯不羡仙”,后来才知道是“愿做鸳鸯不羡仙”,原来是自己傻了,唐诗里面最忌讳重字的。但究竟觉得“愿做鸳鸯不羡仙”不如“只羡鸳鸯不羡仙”来得好,因为戏文里,是热呼呼、亲切切的生活。由此也可见,戏文引用前人诗词的很多,有的改了一两个字,有的几句唱词中竟有了几家的诗句。也算是文学中的一种集大成吧,虽是原创性不够,但究竟知道的人大都以为这句话就是戏文上先出现的。而戏曲中有另一种美诗词却无法企及,因唱词皆由人口中出,因而像“不是我无故寻烦恼”这般口语化却又使前后几句唱词连接得极佳的,唐诗宋词中怕是不多见吧?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是不用说的了,些微有些文学素养的人都懂得这其间的妙处。而在《春闺梦》,“去时陌上花如景,今日楼头柳又青”、“门环偶响疑投信,市语微哗虑变生”,更是令人觉得妙语如连珠,唱起来可寻味良久。所以,有时戏剧也可以打在纸上,光看字就行了,这样已觉极为满足。

音乐美则可以从两方面去感受,一是用耳朵,二是用心。先说用耳朵吧,“悦耳”二字应就可明白了吧。各种传统乐器,各地的曲风乐风,京剧在此也是取中国的乐曲精华,美不胜收。而用心来感受,顾名思义,则是用心去体会京剧里面的那种美。把自己融入到京剧当中去,去体味那悲喜人生,和剧中人一起哭,一起笑。

京剧不仅是美的享受,其实还可以学习到许多的传统文化知识,甚至是传统伦理道德。光从京剧脸谱上来看,黑代表刚直,不正是包拯的典故吗?而白脸代表奸谄,蓝脸代表贫贱,都各有各的来历。而服饰的类型、颜色等,也可从中体会封建时代的等级森严。道具等等也是有某种象征或是缘故的,这中间蕴藏的知识,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去吸收。而剧情也可反映历史,情节更能体现社会的伦理价值观念,欣赏京剧,可不仅是历史知识教育,也是一种道德教育。

京剧,做为一种艺术形式,它的发展之路,饱含着我们民族的创造激情,同时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特性:率真热情,乐观向上。现在并不是京剧的暮年,因为京剧永远不老,它还有许多潜力蕴育在它的生命体中,它必将以蓬勃的姿态继续走下去,没有任何一种别的艺术可以取代它的位置。我想说的是,现在的年轻人,别说自己不喜欢京剧,那是因为你并不了解它,请走近它吧,你会发现:京剧很美。它所放映的,就是整一个中国最美的部分!

第四篇:中国戏剧艺术之京剧

中国戏剧艺术之京剧

京剧的形成是中国戏曲艺术发展之必然,是南北曲的融合的产物,是宫廷戏剧与民间戏剧的相互渗透的结晶,也是花雅之争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成果。京剧的形成结束了始于康乾之世的花雅争胜的局面,标志着古典戏曲的结束,揭开了近代戏曲的篇章。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京剧又有新的发展。特别是作为传统艺术精华而得到中 国政府的大力扶持。如今,北京的长安大戏院长年上演京剧剧目,每年举行的国 际京剧票友大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京剧爱好者,京剧还是中国与外国文化交流中 的保留项目。

京剧是我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剧种。它是由多种地方戏在北京汇聚、融合,发展而成的。京剧艺术比其它剧种更突出了戏曲集中、概括和夸张的特点,形成了唱,做,念、打一套完整体系和统一风格,在舞台表演上富于鲜明的舞蹈性和强烈的节奏感。

对于京剧最初的了解,是偶尔在电视上见到过几个片段。爸爸是个老戏迷,看电视时经常看一些戏曲频道,有时我偶尔也看两眼。具体的了解确切的说是开始感兴趣,是从那次陪爸爸在国家大剧院看《沙家浜》。说实话我是第一次在剧院看京剧,在剧场里看和电视荧幕上看大不一样,演员与观众是息息相通的,台下的观众可以随时与台上的演员交流感情。而真正的舞台艺术魅力,就产生在演员与观众的交流之中。

《沙家浜》能够久演不衰,最重要的一点是它的内容好,剧作编得很智慧、机巧,既有现实性,又有传奇色彩。在现代戏的创作中,如何从艺术的角度去结构剧本,去塑造人物,去创造语言,仍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方面,现代京剧《沙家浜》的创作无疑是成功的。比如剧中对事件的描写,对人物的塑造,对语言的提炼,包括对唱腔的设计,等等。尤其是对几种关系的处理——如对英雄人物的塑造,对敌我矛盾的描写,对军民关系的描写,分寸把握的比较好。剧中既表现了以郭建光为代表的新四军战士在艰苦环境中顽强的斗争意志,也写出了以刁德

一、胡传魁为首的敌人的狡猾与凶残;既表现了以阿庆嫂为代表的地下党的机智、智慧,也表现了以沙奶奶为代表的人民群众爱憎分明的感情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剧中通过“智斗”、“转移”、“授计”、“斥敌”等情节的设置与描写,比较成功地塑造了阿庆嫂、郭建光、沙奶奶、刁德一等性格鲜明的人物。在敌我矛盾斗争的描写上,没有为了突出革命者的高明而把敌人描画得很愚蠢,而是表现出“魔高一尺道高一仗”的智慧较量,让革命者在艰难困苦中成长。比如,阿倾嫂与刁德一的斗智,他们之间不只是明争暗斗,而且常常是明争明斗。角色阿庆嫂的扮演者在突出阿庆嫂的机智灵活的同时,加强了人物在危急时刻的沉着、镇定,并以大段优美的演唱来突出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复杂心态。角色郭建光的扮演者演唱高亢宏亮,动作潇洒,演出了革命军人的坚定信念与高尚情操;角色沙奶奶的演唱唱出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深情厚意;刁德一与胡传魁同属于反面人物,两个演员通过各自的表演表现出了两个人物的不同个性,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剧场中我注意到,观众为阿庆嫂、郭建光、沙奶奶的演唱鼓掌多,而为反面人物刁德

一、胡传奎鼓掌总有些心理顾忌,但是,两位演员的演唱仍获得了观众的掌声。此外,舞台美术设计的精致,乐器伴奏与演员演唱的融洽,使该剧的演出达到了比较完美的和谐、统一,都为这样一台精美的演出增加了分量。

《沙家浜》是由沪剧《芦荡火种》改变,《芦荡火种》是由上海市人民沪剧团于1958年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一个抗日传奇,讲的是1939年秋,由叶飞率领的新四军第六军团为主的抗日义勇军离开苏常地区后,留下数十名伤病员面对日伪顽匪相互勾结、下乡“扫荡”的险恶环境,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帮助下,不畏艰险,重建武装、坚持抗日的斗争事迹。1963年,北京京剧团接受了改编沪剧《芦荡火种》的任务,创作组由汪曾祺、杨毓珉、肖甲、薛恩厚4人组成,汪曾祺作为主要执笔者,在改编过程中把功夫放在了剧本的文学性上。改编后的《芦荡火种》的京剧最初取名为《地下联络员》,由赵燕侠饰阿庆嫂,谭元寿饰郭建光。后经国家领导人审看,批准对外公演。剧名最后由毛泽东主席一锤定音,他幽默地说:“芦荡里都是水,革命火种怎么能燎原呢?再说,那时抗日革命形势已经不是火种而是火焰了嘛„„戏是好的,剧名可叫《沙家浜》,故事都发生在这里。”于是剧名定为《沙家浜》。剧情简介:抗战时期,江南新四军浴血抗日,某部指导员郭建光带领十八名新四军伤病员在沙家浜养伤,“忠义救国军”胡传魁、刁德一假意抗战暗投日寇,地下共产党员阿庆嫂依靠以沙奶奶为代表的进步抗日群众,巧妙掩护了新四军安全伤愈,归队,最终消灭了盘踞在沙家浜的敌顽武装,解放了江南大好河山。

京剧在鼎盛时期便开始走向世界,新中国建立以来,对外交流更加频繁,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热烈欢迎。古老的京剧艺术蕴藏着并展现出蓬勃的生机。

第五篇:艺术的魅力

各位同学好!“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如果说春天的第一朵花开是人间最美的画卷,那么明媚阳光中的第一声鸟鸣便是世上最美的音符!春天,似乎注定就是属于艺术的季节。

那么究竟是一股什么样的力量能使沉睡了整整一个冬天的大地重新为艺术张开怀抱,艺术的魅力又在于何呢?

艺术的魅力,在于它绝非只是少数人的“阳春白雪”,它是大众的,只要是真心追求真善美、敞开心扉欣赏艺术的人,艺术的大门始终为他们敞开着。艺术不该让人望而生畏,更不该让人不屑一顾,艺术更应该真实地走近每个人的身边,走进每个人的心里,成为心灵与心灵沟通的语言,成为感悟生活、体验成长的工具。

艺术的魅力,在于它是美的代表,是生活的延伸。它是生活中提炼出的精髓,正如矿石中千锤百炼而得的精钢一样。故而我们不难发现,生活中的美是不纯的、分散的、平淡的,不能令人满意的;而艺术中的美是纯粹的、集中的、强烈的、理想的、令人难忘的。这让我们有什么理由拒绝亲近艺术呢?

艺术的魅力,还在于其内在的深刻。艺术家们的创作绝不是对世界的简单描摹,而是通过感性的创造表达对宇宙、历史及人生的深度诠释与意义重建。正因为如此,我们欣赏艺术品时,不仅可以看到艺术家的个性心理与文化修养,还可以看到艺术家对社会、政治及历史的认识和理解,看到艺术家对宇宙、万物及人生的体验与感悟!

到此我们不难看出艺术对于我们自身学业与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有着深远的意义。艺术对于文科生来说,这种相辅相成是不言而喻的;对于理科生,艺术的熏陶不但有利于细腻情感的培养,还有助于缜密逻辑的形成。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能给我以平和、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诸多挑战。这也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二)学习美术的好处:

艺术是修身养性的东西,当然可以陶冶情操,大的方面有两点: 一,提高自己的修养.二,提高个人素质.美术是追求美并表达美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如果没有美术,世界就会变得简陋而枯燥

任何东西和事物在最原始状态下经过人为的修饰和装潢,它将变得光彩夺目,令人赏心悦目.所以美术的好处在于它可以将一些看似平常的事物升华为美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说就是通过对物质的改造来达到服务于人的精神意识享受的目的

说通俗一点,美术可以让事物变得美丽,让人们生活的变得更加美好如果对个人的发展来说,学好了美术可以让你在这个竞争激烈又极为残酷的社会有了更多生存与发展的机会 学好美术后,你既可以从事平面设计类工作又可以做一些室内装潢或者是游戏开发方面的事情,如果会一点机械方面的知识

你还可以搞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前途不小哦....而且美术这个东西的覆盖面很广,渗透力也是相当强

无论是商场的大小商品还是繁华街市上的广告招牌都多多少映射出美术的魅力

兴趣这个东西是可以培养的多看一些名人名家的艺术作品

还有要多留心你身边的东西,哪怕是别人送给你的一个精致小巧的礼物

你都不要错过对它的察看与鉴赏

因为美无处不在,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希望你对自己要有绝对的信心,这样干什么都不会很累的而且你会尽快的挖掘出你的艺术潜力.画画使人聪明,增强了理解力.可以提高人审美能力,生活到处到是美的,自然就陶冶了情操,人就变得快乐,变得乐观.通过画画可以看透生活中很多东西~~~(三)学习美术的重要性:

美术扮演重要的角色,因为现代社会中已经很难想象到没有美术会是怎样?所以在全球经济中占据越来月重要的地位,美术发展到今天,人们已经认识到它的巨大潜力,与无限的可能性,并且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美术与我们的工作,学习,娱乐,其他方面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由于在科技发展是呈加速度发展的,所以只有学习才是跟上时代步伐的方法,在未来也不例外,在那时候,人们一觉醒来,也许世界将会变一个模样,这不奇怪,所以人们对于学习的习惯是不经意间形成的,所以在美术 上,这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东西将会受到欢迎,这样将会在内容新、奇、巧上下功夫,这在现在好像比较容易,在未来就很不容易了,因为在那个快速变化的世界,能够敏锐的洞察这些变化,然后学会再教给自己别人,这就需要付出比一般的人数倍的时间和精力。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在那个时候也可以借助软件来进行整理,这种科技的发展也是整体性的推动,不仅仅是在某一个方面进行发展,在学习上的发展也是同样要能够跟上,我们高中的学习很重要。

剩余 40% 未读展开阅读全文 ∨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