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西药物配伍表
中西药物配伍表
文中(+)表示不可以配伍 文中(-)表示可以配伍
文中(+-)表示一定条件下可配伍;
双黄连注射液 1.维生素C(+)
2.青霉素钠(-)(+)3.氨苄青霉素(+)4.哌拉西林(-)
5.头孢噻肟(-)(+)6.先锋必(-)7.头孢唑啉(-)
8.氨基糖苷类抗菌素(+)9.妥布毒素(+)10.庆大霉素(+)11.阿米卡星(-)12.小诺霉素(-)13.卡那霉素(+)14.链霉素(+)15.氯霉素(-)16.磷霉素(+)17.病毒唑(-)18.地塞米松(-)19.氢化可的松(-)20.5%~10%GS(-)21.NS(-)(+-)22.0.9%氯化钠(-)
23.复方葡萄糖(含钾)(+)24.环丙沙星(-)25.培氟沙星(-)
26.红霉素(+-)(+)(<0.6g,无沉淀;>1.2g,有沉淀)27.林可霉素(-)28.白霉素(+)
29.甲硝唑(-)(+-)(常温下可现配现用,1.5小时内用完,夏季高温不能配伍)
30.利多卡因(-)31.阿托品(-)32.氯化钾(-)
33.盐酸维拉帕米(-)34.硫酸镁(-)35.氯化钙(+)36.盐酸氯丙嗪(+)37.氨茶碱(+)38.尼可刹米(-)39.洛贝林(-)40.阿拉明(-)41.多巴胺(-)42.西地兰(-)43.毒毛K(-)述评:
1.维生素C和双黄连粉针配伍研究,(+)(《全国医院药学会议论文集》110页,1996年昆明)实验比较精细,结果显示出外观无明显变化外,其余PH值、维生素C含量、双黄连有效成分黄芩甙、绿原酸、紫外光谱和薄层层析结果均明显改变,提示有理化配伍禁忌,可信度较高;(-)(《双黄连粉针第五届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34页,1996年8月)实验仅考察外观配伍变化,应定为配伍禁忌为好。
2.青霉素G与双黄连有7篇文献从理化配伍角度研究,认为可配伍,但《中国药师》202_,4(2):138从6名青霉素皮试强阳性者药理实验角度研究,结论双黄连、复方黄连素不能和青霉素G配伍,否则增加青霉素G弱阳性或假阴性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的危险性,可间隔一定时间交替应用、更换品种或配物液皮试阴性后再用,也不主张同时在两个不同用药部位分别给药。3.氨苄青霉素和双黄连针配伍存在不同结论:(+)作者实验浓度为100ml生理盐水+双黄连针600mg+氨苄西林钠1.5g,结果为溶液颜色即可变深,二波张处吸收值降低,PH值下降,认为不宜配伍(《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11):701;《中国药业》1999,8(2):23)。(-)作者按双黄连针每日剂量3g(为标明配制浓度)和氨苄青霉素2mg/500ml生理盐水(可能印刷错误,2g误印成2mg)体内外考察结论为8小时物理化禁忌现象,药液稳定,可以配伍(《双黄连粉针第五届临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12~19页,1996年8月8日)。但其理化实验过程报告欠详,数据令人难以置信。双方结论有待进一步验证。
4.头孢噻肟:(《医药导报》202_,19(5):468)作者提出:双黄连不影响头孢噻肟的稳定性,但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增多,1995年版《中国药典》虽对粉针剂未作限制标准,但建议分开使用。[571][409](《广东药学》,202_,(4):34)作者在经外观、PH值、紫外吸收曲线、吸收度等考察后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为可配伍,和上相比,仅在考察项目上存在差异,减少微粒一项。(《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11):701)虽做微粒考察,不随时间延长而增多,总体上微粒增多,但结论时未作评估。[633][638]为综述性文章,未作实际考察。5.小诺霉素:(《全国医院药学会议论文集》246页,202_年牡丹江)考察0-5小时无理化配伍禁忌。(《健康报》202_,3,10)周德明临床实践配伍后出现混浊。可能存在其他因素,仍需进一步考察,以不配伍为好。
6.地塞米松配伍双黄连针:(-)者,无理化禁忌;(+)者报告地塞米松影响双黄连针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疗效,使病程延长(《中国药业》,202_,11(2):60;《综合临床医学》1997,13(2):169)。
7.5%~10%葡萄糖、葡萄糖氯化钠:(《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7,17(7):307)考察配伍后黄芩甙、绿原酸、连翘甙等含水量,认为可配伍,但不宜与含钾复方葡萄糖配伍。[214](《中国药学杂志》增刊,1995,30:113)提出配伍后PH值有一定改变,微粒增多双黄连稳定性最差,宜现配现用。[686](《中国药房》,202_,12(1):55)一综述文章说,配伍后微粒增多。
当归
1.青霉素G(+-)血塞通(三七皂苷)1.胞二磷胆碱(-)2.生理盐水(-)
脉络宁针 1.右旋糖酐(-)2.胞二磷胆碱(-)3.10%葡萄糖(-)
复方大青叶针 1.维生素C(-)2.2%利多卡因(-)3.青霉素G(+-)
鹿茸精针 1.青霉素G(+-)
丹参针 1.胞二磷胆碱(-)2.维脑路通(-)3.红霉素(-)4.细胞色素C(-)5.维生素C(+)
6.右旋糖酐(+-)(过敏休克6例)死亡3例(+)7.环丙沙星(+)8.胰岛素(-)9.氟罗沙星(+)10.氧氟沙星(+)11.黄芪针(-)12.抗肿瘤药(+)13.庆大霉素(+-)14.丁胺卡那霉素(+)15.奈替米星(+)16.依替米星(+)17.10%葡萄糖(-)18.输液(+-)19.妥布霉素(+)20.盐酸罂粟碱(+)21.氯丙嗪(+)22.异丙嗪(+)23.维生素B1(+)24.维生素B6(+)25.雷尼替丁(+)26.利血平(+)27.普鲁卡因(+)28.利多卡因(+)29.安达美(+)30.肌苷(+)
31.磷霉素钠(-)32.阿洛西林钠(-)33.灭滴灵(-)34.青霉素钠(-)35.先锋4号(-)36.先锋5号(-)37.美洛西林钠(-)38.罗氏芬(-)39.脑生素(-)40.脑活素(-)41.甘利欣(-)42.多巴胺(-)43.阿拉明(-)44.ATP(-)
45.盐酸洛贝林(-)46.肾上腺素(-)47.阿托品(-)
48.盐酸林可霉素(-)49.氢化可的松(-)
50.地塞米松磷酸钠(-)51.甲氟哌酸(+)述评:
1.右旋糖酐:《中国药师》,202_,4(1):60)综述102例不良反应中,18例过敏性休克,其中13例配伍右旋糖酐,右旋糖酐本身是一强有力抗原,主要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共同作用结果导致过敏性休克或严重过敏症,应尽可能不与右旋糖酐混合静滴。
2.输液:有报告配伍后微粒增多。
刺五加针 1.右旋糖酐(-)
2.生理盐水(-)[335](+-)[686] 3.输液(+-)[686] 述评:
[335](《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7,17(5):218)未考察不溶性微粒项目,6小时内外观、PH值、含量基本不变,认为可配。[686]综述报告配伍后微粒增多。
川芎嗪针(片)1.汉肌松(-)2.柴胡(-)3.莪术油(-)4.醒脑静(-)5.复方丹参(-)6.丹参(+)
7.盐酸黄连素(+)8.石膏(-)
9.枸橼酸黄连素(+)10.2:1(-)11.2:3:1(-)12.2:6:1(-)13.4:3:2(-)
14.葡萄糖氯化钠(-)15.生理盐水(-)16.10%葡萄糖(-)17.5%葡萄糖(-)18.复方氯化钠(-)
19.低分子右旋糖酐(-)20.右旋糖酐(-)21.水解蛋白(-)22.20%甘露醇(-)23.25%山梨醇(-)24.706(-)
25.50%葡萄糖(-)26.复方醋酸钠(-)27.维生素C(+-)
28.青霉素G(+)(理化禁忌)
抗腮腺炎注射液(金银藤)1.青霉素G(+-)
七叶皂苷针 1.生理盐水(-)2.5%葡萄糖(-)3.10%葡萄糖(-)
淋必治针 1.培氟沙星(-)
灯盏花素针 1.生理盐水(-)2.头孢拉定(+)3.氨苄青霉素(+)4.庆大霉素(+)5.氨茶碱(+)6.速尿(+)
清开灵针 1.10%葡萄糖(-)2.生理盐水(-)3.维生素B6(+)4.诺氟沙星(+)5.葡萄糖酸钙(+)6.卡那霉素(+)7.青霉素(+-)8.林可霉素(+-)9.维生素B6(+)10.维生素G(+-)11.5%葡萄糖(-)
12.葡萄糖氯化钠(-)13.复方氯化钠(+-)14.头孢唑林(-)15.先锋必(-)16.头孢拉定(-)17.头孢噻肟(-)18.头孢呋辛(-)19.氨苄青霉素(-)述评:
1.10%葡萄糖:(《药学通报,1987,22(12:727)》实验表明,PH值是配伍后混浊与否的主要因素,PH<6.12立即混浊,PH值越低,放置出现混浊时间越短。(〈全国医院药学会议论文集〉第15页,1996年,昆明)报告配伍后微粒超标,与放置时间、溶液PH及配伍量有关。作者提议增加微粒检查项目(《中国药房》,202_,12(1):55)综述文献,6小时稳定。
2.复方氯化钠:(《中国药房》,202_,12(1):55综述文献,2小时内稳定,4小时紫外吸收度下降。
普乐林(葛根素)针 1.10%氯化钾(-)2.5%葡萄糖(-)3.10%葡萄糖(-)4.葡萄糖盐水(-)5.生理盐水(-)6.林格氏液(-)7.5%碳酸氢钠(+)
8.乳酸钠林格氏液(-)9.胞二磷胆碱(-)10.头孢唑啉(-)11.含糖达罗氏(-)12.211液(-)13.维持液(-)14.平衡液(-)
参附针 1.5%~10%葡萄糖(-)2.葡萄糖氯化钠(-)3.生理盐水(-)4.碳酸氢钠(-)
黄芪针 1.氨苄青霉素(-)2.10%葡萄糖(-)3.0.9%氯化钠(-)
参麦针 1.10%葡萄糖(-)
生脉针 1.10%葡萄糖(-)
毛冬青注射液 1.葡萄糖盐水(+)
茵栀黄注射液 1.注射用水(-)
2.10%葡萄糖(-)[239][638)(+-)表示6小时后棕色 3.生理盐水(+-)[239][638] 4.10%葡萄糖氯化钠(+-)[239][638] 5.205葡萄糖(-)[239][638] 6.氯霉素(+)
复方黄连素针 1.青霉素G(+)
田基黄针 1.青霉素G(-)
柴胡注射液 1. 庆大霉素(+)
2.青霉素G(+)(药理禁忌)述评:应避免配伍
(《药师通讯》,1997,11(4):255)报告庆大霉素伍用柴胡、安痛定过敏休克1例,病人自诉青霉素过敏,无庆大霉素、安痛定、柴胡过敏史。(《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6,16(7):331)报告庆大霉素与柴胡混合注射过敏休克1例,即往史青霉素过敏,单用庆大霉素、柴胡针未见过敏反应。(《药物流行病学》,202_,9(3):150)报告庆大霉素与柴胡混合注射致急性肾衰死亡1例,用庆大霉素前未用他药,曾单用柴胡无不适,无药物过敏史,无肾炎病史。
甘利欣针 1.生理盐水(-)
2.5%~10%葡萄糖(-)3.葡萄糖氯化钠(-)
4.复方乳酸钠葡萄糖(-)5.右旋糖酐(-)6.5%碳酸氢钠(-)7.复方氯化钠(-)8.门冬氨酸钾镁(-)9.肝安(-)10.维生素K1(-)
莪术油葡萄糖针
1.白霉素(-)[70][427](+)[426] 2.氨苄青霉素(-)3.青霉素G钠(-)4.红霉素(-)5.地塞米松(-)6.庆大霉素(-)7.维生素C(-)8.病毒唑(-)9.氯化钾(-)10.头孢唑啉(-)11.头孢拉定(-)12.苯唑青霉素(-)13.磷霉素(-)14.小诺霉素(-)15.醒脑静(-)16.柴胡(-)17.汉肌松(-)18.川芎嗪(-)19.复方丹参(-)20.丹参(-)
21.枸橼酸黄连素(-)22.2:1(-)23.2:3:1(-)24.4:3:2(-)25.20%甘露醇(-)
26.低分子右旋糖酐(-)
穿琥宁针 1.5%~10%葡萄糖(-)2.0.9%氯化钠(-)3.葡萄糖盐水(-)4.乳酸林格氏液(-)
5.复方电解质葡萄糖MG3(-)6.庆大霉素(+)
7.丁胺卡那霉素(+)8.环丙沙星(+)9.氧氟沙星(+)10.维生素C(-)11.维生素B6(-)12.ATP(-)13.Co-A(-)14.胞二磷胆碱(-)15.氢化可的松(-)16.地塞米松(-)17.病毒唑(-)18.阿昔洛韦(-)19.双黄连(-)
20.青霉素钠(-)[430](+-)[710](慎用)21.氨苄青霉素(-)22.红霉素(-)23.头孢唑林(-)24.头孢哌酮(-)25.头孢曲松(-)26.头孢呋辛(-)27.甲硝唑(-)28.替硝唑(-)29.西索米星(+)30.妥布霉素(+)
31.阿莫西林维甲酸(+-)32.652-2(-)33.酚磺乙胺(-)34.病毒唑(-)35.克林霉素(-)36.哌拉西林(-)37.头孢噻肟(-)38.林可霉素(-)39.头孢拉定(-)40.复方氯化钠(-)
枸橼酸黄连素针 1.丹参(+)
2.复方丹参(+)3.柴胡(+)4.汉肌松(+-)5.川芎嗪(+)6.2:1(+)7.2:3:1(+)8.2:6:1(+)
10.葡萄糖氯化钠(+-)11.生理盐水(+)
12.5%~10%葡萄糖(-)13.复方氯化钠(+)
14.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茵陈针
1.头孢唑肟(-)2.头孢唑啉(-)3.头孢拉定(-)4.先锋必(-)
华蟾素针 1.右旋糖酐(-)
2.5%~10%葡萄糖(-)3.0.9%氯化钠(-)4.复方氯化钠(-)5.复方醋酸钠(-)6.4%碳酸氢钠(-)
鱼腥草针 1.普鲁卡因(+)2.输液(+-)
3.青霉素C(+)(药理禁忌)
(西北药学杂志,202_,15(6):282)示,50毫升规格鱼腥草注射液配伍后微粒明显少于10毫升×5支配。
条件下可以配伍
临床中应用的时候还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素质,药物的过敏史等情况综合考虑治疗方案,高度警惕药物在使用中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及时的处理
第二篇:静脉滴注药物配伍禁忌表
静脉滴注药物配伍禁忌表
静脉滴注药物配伍禁忌表
序号 药物1 药物2 配伍结果 1 青霉素 氧氟沙星 混浊 青霉素 氨茶碱 青霉素失活、降效 3 青霉素 碳酸氢纳 青霉素失活、降效 青霉素 葡萄糖 分解快 5 青霉素 阿拉明 起化学反应 6 青霉素 新福林 起化学反应 7 青霉素 庆大霉素 庆大失活、降效 8 青霉素 阿米卡星 阿米卡星失活、降效 青霉素 大环内酯类 有配伍禁忌 10 青霉素 维生素C 青霉素分解快 降效 青霉素 氢化可的松 青霉素降效 12 青霉素 黄岑注射液 沉淀 13 青霉素 黄连注射液 沉淀 14 氨苄西林-舒巴坦 10%GS或5%GNS 降效,室温1h失效 氨苄西林-舒巴坦 5%碳酸氢钠 降效,且外观有乳光 阿洛西林 维生素B6 沉淀 17 阿洛西林 氨甲苯酸 沉淀 18 阿洛西林 维生素C pH变化大于0.2,宜少配伍 阿洛西林 阿米卡星 pH变化大于0.2,宜少配伍 阿洛西林 小诺霉素 pH变化大于0.2,宜少配伍 阿洛西林 庆大霉素 pH变化大于0.2,宜少配伍 阿洛西林 头孢唑啉 pH变化大于0.2,宜少配伍 阿洛西林 地塞米松 pH变化大于0.2,宜少配伍 阿洛西林 肌苷 pH变化大于0.2,宜少配伍 阿洛西林 诺佳 沉淀 氨苄西林钠 0.5%甲硝唑 变色、沉淀 氨苄西林钠 氨茶碱 沉淀分解失效 氨苄西林钠 庆大霉素 有配伍禁忌 氨氯西林钠 5%或10% GS液 降效 30 氨氯西林钠 氨茶碱 沉淀分解失效
羧苄西林钠 0.5%甲硝唑 降效 32 羧苄西林钠 小诺米星 降效 33 美洛西林钠 环丙沙星 混浊 34 美洛西林钠 甘利欣 混浊 35 阿莫西林钠 5%或10%GS 变色、降效(与温度、时间成正比)36 阿莫西林钠 5%GNS 同上 37 阿莫西林钠 氨茶碱 沉淀分解失效
头孢噻肟钠 碳酸氢钠 红色配伍禁忌、相互增加毒性
头孢噻肟钠 甲硝唑 4h后瓶底有少量气泡且溶液颜色变深
头孢噻肟钠 氟康唑 延迟混浊、变色
头孢噻肟钠 5%GS 白色混浊 42 头孢曲松钠 复方氯化钠 乳白色混浊
头孢曲松钠 氨茶碱 PH变化、降效 44 头孢曲松钠 氟康唑 沉淀 45 头孢曲松钠 万古霉素 沉淀 46 头孢曲松钠 莪术油葡萄糖 液体变为棕色
头孢曲松钠 氨基糖甙类 混浊 48 头孢曲松钠 速尿 混浊 49 头孢曲松钠 葡萄糖酸钙 混浊 50 头孢他定 维生素C 维生素C含量下降
头孢他定 氟康唑 沉淀 52 头孢他定 5%碳酸氢钠 降效 53 头孢拉啶 止血敏 混浊 54 头孢拉啶 莪术油葡萄糖 液体变为棕色
头孢拉啶 氨茶碱 分解失效 56 头孢唑林钠-舒巴坦钠 培氟沙星 白色混浊
头孢匹胺纳 培氟沙星 白色混浊、沉淀
头孢呋辛钠 氨基糖甙类 有理化配伍禁忌
头孢哌酮钠 5%碳酸氢钠 4h后变色沉淀
头孢哌酮钠 0.5%甲硝唑 4h后变色沉淀
头孢哌酮钠 奋乃静 变色、沉淀
第1页
头孢哌酮钠 哌替啶 变色、沉淀 63 头孢哌酮钠 环丙沙星 乳白色混浊
头孢哌酮钠 西米替丁 混浊 65 头孢哌酮钠 拉贝洛尔 变色、沉淀 66 头孢派酮钠 氨基糖甙类 沉淀或降效
头孢哌酮钠 止血敏 混浊 68 头孢哌酮钠 氟哌酸 乳白色混浊 69 头孢哌酮钠 葡萄糖酸钙 混浊 70 头孢哌酮钠 氧氟沙星 白色混浊 71 头孢哌酮钠 莪术油葡萄糖 液体变为棕色
头孢哌酮钠 培氟沙星 白色混浊、沉淀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阿米卡星 沉淀或降效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沐舒坦 白色混浊
阿米卡星 全静脉营养液 1h即出现脂肪乳的破乳现象
阿米卡星 铂化合物 肾毒性增加 77 阿米卡星 林可霉素 增加药物毒性反应
阿米卡星 两性霉素B 肾毒性增加 79 阿米卡星 多粘菌素 肾毒性增加 80 阿米卡星 速尿 耳毒性增加 81 阿米卡星 清开灵 混浊 82 小诺米星 右旋糖酐 毒性增强 83 小诺米星 强利尿剂 耳毒性增加 84 奈替米星 维生素C 降效 85 奈替米星 速尿 肾毒性增加 86 环丙沙星 青霉素G钠 1h内形成大块沉淀
环丙沙星 氨茶碱 沉淀 88 环丙沙星 林可霉素 沉淀 89 环丙沙星 肝素 不相容 90 环丙沙星 氨苄西林钠 乳白色絮状沉淀
环丙沙星 复方丹参 立即产生黄色沉淀
环丙沙星 红霉素 沉淀 93 环丙沙星 速尿 混浊 94 环丙沙星 磷霉素 乳白色混浊沉淀
环丙沙星 碳酸氢钠 白色混浊 96 环丙沙星 阿米卡星 变色、沉淀 97 诺氟沙星 氨苄西林 沉淀 98 诺氟沙星 苯唑西林 沉淀 99 培氟沙星 青霉素G钠 1h内沉淀,降效
培氟沙星 复方丹参 混浊 101 氟罗沙星 氨茶碱 严重不良反应(何种反应资料未注明)102 氧氟沙星 复方丹参 混浊、聚结成块状物
氧氟沙星 速尿 混浊
左氧氟沙星 维生素C pH升高,维生素C微细结构光谱改变 105 左氧氟沙星 三磷酸腺苷 显著变化,不能配伍
左氧氟沙星 复方丹参 乳白色混浊
左氧氟沙星 速尿 混浊 108 小诺霉素 右旋糖苷 毒性增加 109 小诺霉素 强利尿剂 耳毒性增多 110 小诺霉素 清开灵 混浊 111 磷霉素 止血敏 变色、降效、PH值改变
磷霉素 复方丹参 混浊 113 磷霉素 葡萄糖酸钙 沉淀 114 红霉素 维生素C 降效 115 红霉素 生理盐水 析出结晶、沉淀
红霉素 林可霉素 拮抗作用、交叉耐药性
表阿霉素 糖盐水或复方氯化钠 不溶物呈红色漂浮状
表阿霉素 5%或10%GS液 降效 119 表阿霉素 17-氨基酸 降效 120 表阿霉素 甲硝唑 降效 121 阿昔洛韦 5%或10%GS液 变色 122 阿昔洛韦 5%GNS液 变色 123 阿昔洛韦 门氡氨酸钾镁 白色絮状沉淀
阿昔洛韦 低分子右旋糖酐 变色 125 氟康唑 两性霉素B 延迟混浊,沉淀
氟康唑 氨苄西林钠 延迟混浊,沉淀
氟康唑 葡萄糖酸钙 延迟混浊,沉淀
氟康唑 头孢呋新钠 沉淀 129 氟康唑 琥珀氯霉素 气体生成
氟康唑 克林霉素 沉淀
氟康唑 红霉素 沉淀
氟康唑 氧哌嗪西林钠 呈胶状 133 氟康唑 速尿 延迟沉淀 134 氟康唑 安定 沉淀
双黄连粉针 阿米卡星 沉淀 136 双黄连粉针 氨苄西林 颜色加深 137 双黄连粉针 妥布霉素 混浊 138 双黄连粉针 白霉素 混浊 139 双黄连粉针 阿奇霉素 混浊 140 双黄连粉针 西乐欣 混浊 141 炎琥宁 白霉素 白色凝固 142 炎琥宁 维生素B6 胶冻状 143 炎琥宁 氟罗沙星 白色混浊 144 穿琥宁 白霉素 乳白色混浊 145 穿琥宁 维生素B6 乳白色混浊 146 穿琥宁 阿米卡星 沉淀 147 穿琥宁 氧氟沙星 沉淀 148 穿琥宁 西索米星 沉淀 149 穿琥宁 妥布霉素 沉淀 150 穿琥宁 庆大霉素 混浊 151 穿琥宁 环丙沙星 沉淀 152 穿琥宁 培氟沙星 沉淀 153 穿琥宁 沐舒坦 白色混浊 154 穿琥宁 葡萄糖酸钙 混浊 155 复方丹参 氯化钾 混浊 156 复方丹参 甲氰咪胍 混浊 157 复方丹参 阿奇霉素 混浊 158 复方丹参 维生素B6 混浊 159 复方丹参 抗癌药物 促进恶性肿瘤的转移
160 复方丹参 细胞色素C 颜色变深、混浊、降效
161 复方丹参 培氟沙星 混浊 162 欧贝 甘利欣 混浊 163 欧贝 头孢拉啶 混浊 164 欧贝 速尿 混浊 165 欧贝 复方丹参 混浊 166 欧贝 5-氟尿嘧啶 混浊 167 欧贝 肌苷 混浊 168 速尿 洛美沙星 混浊 169 速尿 米力农 沉淀 170 速尿 甲硝唑 沉淀 171 肌苷 沐舒坦 混浊
172 5%碳酸氢纳 培氟沙星 白色混浊 173 5%碳酸氢钠 西咪替丁 混浊 174 地塞米松 非那根 白色混浊 175 地塞米松 心律平混浊 176 维生素K1 维生素C 维生素K1失
第2页
效
177 维生素K1 格利福斯 鹅绒黄色混浊
178 洛赛克 复合氨基酸 混浊 179 FDP 碱性溶液或钙盐 可能有理化配伍禁忌
180 尿激酶 碱性药物 沉淀
181 吗啡 氯丙嗪 呼吸抑制
182 胃复安 阿托品 拮抗
183 林可霉素 磺胺嘧啶钠 沉淀
184 肾上腺素 洋地黄类 易中毒
185 葡萄糖酸钙 洋地黄类 毒性增加 186 氨茶碱 酸性药物 有沉淀析出
187 庆大霉素 肝素钠 沉淀
188 布比卡因 碱性药物 沉淀
189 泰能 含乳酸钠的溶液 不相容
190 黄芪 维生素B6 混浊
第三篇:常用药物配伍禁忌表(口服药)
常用药物配伍禁忌表
药 物
禁忌配合的药物
抗生素
酸性药液如盐酸氯丙嗪、四环素类的注射液
变 化
沉淀、分解失效
碱性药液如磺胺药、碳酸氢钠的注射液 沉淀、分解失效
青霉素
红霉素
链霉素
多黏菌素E 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强力霉素 先锋霉素Ⅱ
磺胺类药物
氟喹诺酮类药物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洛美沙星、恩诺沙星等 漂白粉 酒精 硼酸 高浓度酒精、重金属盐 氧化剂如高锰酸钾
快效抑菌剂如四环素、氯霉素 碱性溶液如磺胺、碳酸氢钠注射液
氯化钠、氯化钙 林可霉素
较强的酸、碱性液
氧化剂、还原剂
利尿酸 多黏菌素E 骨骼肌松弛药 先锋霉素I 中性及碱性溶液如碳酸氢钠注射液生物碱 沉淀剂
阳离子(一价、二价或三价离子)强效利尿药
化学合成抗菌药
酸性药物 普鲁卡因 氯化铵
氯霉素、呋喃类药物
金属阳离子 强酸性药液或强碱性药液
消毒防腐药
酸类 氧化剂、无机盐等
碱性物质 鞣酸
破坏失效 破坏失效 疗效减低
沉淀、析出游离碱 浑浊、沉淀 出现拮抗作用 破坏、失效 破坏、失效 肾毒性增大 骨骼肌松弛 毒性增强 毒性增强 分解失效
沉淀、失效
形成不溶性难吸收的络合物
增加对肾脏毒性 析出沉淀
疗效减低或无效 增加肾脏毒性 疗效减低
形成不溶性难吸收的络合物 析出沉淀 分解放出氯 氧化、沉淀 生成硼酸盐 疗效减弱 碘及其制剂
阳离子表面活性消毒药
高锰酸钾 过氧化氢溶液 过氧乙酸 氨溶液
左旋咪唑 敌百虫 硫双二氯酚 氨丙啉 二甲硫胺 莫能菌素或盐霉素或马杜霉素或拉沙洛菌素
咖啡因(碱)尼可刹米 氯丙嗪 溴化钠
巴比妥钠
吗啡 度冷丁 阿斯匹林 氨水、铵盐类
重金属盐 生物碱类药物 淀粉 龙胆紫 挥发油
阴离子活性剂如肥皂类、合成洗涤剂
高锰酸钾、碘化物、过氧化物 氨及其制剂
甘油、酒精
鞣酸、甘油、药用炭
碘及其制剂、高锰酸钾、碱类、药用炭碱类如氢氧化钠、氨溶液
酸及酸性盐
碘溶液如碘酊
抗蠕虫药
碱类药物 碱类、新斯的明、肌松药 乙醇、稀碱液、四氯化碳
抗球虫药
维生素B1 维生素B1 泰妙菌素、竹桃霉素
中枢兴奋药
盐酸四环素、盐酸土霉素、酸、碘化物碱类
镇静药
碳酸氢钠、巴比妥类钠盐、氧化剂 酸类、氧化剂 生物碱类 酸类、氯化铵
镇痛药
碱类 巴比妥类
解热镇痛药
碱类药物如碳酸氢钠、氨茶碱、碳酸钠等
生成爆炸性碘化氮 沉淀
析出生物碱沉淀 呈蓝色 疗效减弱 分解失效 作用相互拮抗 沉淀 沉淀 失效
研磨时爆炸 分解、失效 中和失效 中和失效
生成爆炸性的碘化氨分解、失效 毒性增强 增强毒性 疗效减低 疗效减低
抑制动物生长,甚至中毒死亡
析出沉淀 水解、沉淀 析出沉淀、变红色 游离出溴 析出沉淀 析出沉淀
析出氨、游离出巴比妥酸 毒性增强 析出沉淀 分解、失效
水杨酸钠 安乃近氨基比林 水合氯醛 戊巴比妥钠 苯巴比妥钠 普鲁卡因 琥珀胆碱 盐酸二甲苯胺噻唑 硝酸毛果芸香碱 硫酸阿托品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毒毛旋花子甙K 洋地黄毒甙
安络血 止血敏 维生素K3 肝素钠 枸橼酸钠
硫酸亚铁 铁等金属离子制剂 氯丙嗪 氧化剂
麻醉药与化学保定药
碱性溶液、久置、高热 酸类药液 高热、久置 酸类药液 磺胺药、氧化剂
水合氯醛、氯丙嗪、普鲁卡因、氨基苷类 碱类药液
植物神经药物
碱性药物、鞣质、碘及阳离子表面活性药剂
碱性药物、鞣质、碘及碘化物、硼砂 碱类、氧化物、碘酊 三氯化铁
洋地黄制剂
强心药
碱性药液如碳酸氢钠、氨茶碱 钙盐 钾盐
酸或碱性药物
鞣酸、重金属盐
止血药
脑垂体后叶素、青霉素G、盐酸氯丙嗪 抗组胺药、抗胆碱药 磺胺嘧啶钠、盐酸氯丙嗪 还原剂、碱类药液 巴比妥类药物
抗凝血药
酸性药液
碳酸氢钠、乳酸钠
钙制剂如氯化钙、葡萄糖酸钙
抗贫血药 四环素类药物 氧化剂
氧化、变色 体温剧降 氧化、失效 分解、失效 沉淀
分解 沉淀
疗效减弱或失效、氧化、失效 肌松过度 沉淀
沉淀或分解失效 分解或沉淀
易氧化变棕色、失效 失效 心律不齐 分解、失效 增强洋地黄毒性 对抗洋地黄作用 分解、失效 沉淀
变色、分解、失效、止血作用减弱 浑浊、沉淀 分解、失效 加速维生素K3代谢 分解、失效
加速肝素钠抗凝血 作用减弱 妨碍吸收 氧化变质
祛痰药
氯化铵 碘化钾 碳酸氢钠、碳酸钠等碱性药物 磺胺药
酸类或酸性盐
分解
增强磺胺肾毒性 变色、游离出碘 中和反应、析出茶碱沉淀 增强毒性平喘药
酸性药液如维生素C、四环素类药物盐氨茶碱
酸盐、盐酸氯丙嗪等
麻黄素(碱)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胃蛋白酶 乳酶生 干酵母 稀盐酸 人工盐 胰酶 碳酸氢钠
硫酸钠 硫酸镁
呋喃苯胺酸(速尿)甘露醇 山梨醇 盐酸可的松、泼尼松、氢化可的松、泼尼松龙
促黄体素 绒促性素
维生素B1
健胃与助消化药
强酸、强碱、重金属盐、鞣酸溶液 酊剂、抗菌剂、鞣酸蛋白、铋制剂 磺胺类药物 有机酸盐如水杨酸钠 酸性药液 酸性药物和稀盐酸
酸及酸性盐类
鞣酸及其含有物
生物碱类、镁盐、钙盐 次硝酸铋
泻 药
钙盐、钡盐、铅盐
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
利尿药 头孢噻啶 骨骼肌松弛剂
脱水药
生理盐水或高渗盐水 生理盐水或高渗盐水
糖皮质激素 苯巴比妥钠、苯妥英钠 强效利尿药 水杨酸钠 降血糖药
生殖系统药
抗胆碱药、抗肾上腺素药 抗惊厥药、麻醉药、安定药 遇热、氧
影响组织代谢药
生物碱、碱 氧化剂、还原剂
沉淀 疗效减弱 疗效减弱 沉淀
中和、疗效减弱 疗效减弱或失败 中和失效 分解 沉淀 疗效减弱 沉淀 增强中枢抑制
增强肾毒性 骨骼肌松弛可重 疗效减弱 疗效减弱 代谢加快 排钾增多 消除加快 疗效降低 疗效降低 疗效降低 水解、失效 沉淀 分解、失效 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I和Ⅱ、多黏菌素 碱性药液
维生素B2
破坏、失效 破坏、失效
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I和Ⅱ、氯霉素、多黏菌素、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破坏、灭活
红霉素、新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林可霉素 氧化剂 破坏、失效 碱性药液如氨茶碱
氧化、失效 沉淀
维生素C 钙制剂溶液
氯化钙 葡萄糖酸钙 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I和Ⅱ、氯霉素、多黏菌素、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破坏、灭活
红霉素、新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林可霉素
碳酸氢钠、碳酸钠溶液 沉淀 碳酸氢钠、碳酸钠溶液
水杨酸盐、苯甲酸盐溶液
解毒药
碱性药物
强碱性药物、氧化剂、还原剂及碘化物 酸类 碘化物
氧化剂、金属盐 酸类
沉淀 沉淀 水解为氰化物 破坏、失效 分解成亚硝酸 游离出碘 被还原 分解沉淀 碘解磷定 亚甲蓝 亚硝酸钠
氧化剂如亚硝酸钠 分解失效
依地酸钙钠 铁制剂如硫酸亚铁 干扰作用 注:氧化剂:漂白粉、过氧化氢、过氧乙酸、高锰酸钾等 还原剂:碘化物、硫代硫酸钠、维生素C等。重金属盐:汞盐、银盐、铁盐、铜盐、锌盐等。酸类药物:稀盐酸、硼酸、鞣酸、醋酸、乳酸等。碱类药物:氢氧化钠、碳酸氢钠、氨水等。
生物碱类药物:阿托品、安钠咖、肾上腺素、毛果芸香碱、氨茶碱、普鲁卡因等。有机酸盐类药物:水杨酸钠、醋酸钾等。
生物碱沉剂:氢氧化钾、碘、鞣酸、重金属等。
药液显酸性的药物:氯化钙、葡萄糖、硫酸镁、氯化铵、盐酸、肾上腺素、硫酸阿托品、水合氯醛、盐酸氯丙嗪、盐酸金霉素、盐酸土霉素、盐酸四环素、盐酸普鲁卡因、糖盐水、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等。
药液显碱性的药物:安钠咖、碳酸氢钠、氨茶碱、乳酸钠、磺胺嘧啶钠、乌洛托品等。
硫代硫酸钠
第四篇:静脉滴注药物配伍禁忌表
静脉滴注药物配伍禁忌表 序号 药物1 药物2 配伍结果 1 青霉素 氧氟沙星 混浊 青霉素 氨茶碱 青霉素失活、降效 3 青霉素 碳酸氢纳 青霉素失活、降效 4 青霉素 葡萄糖 分解快 5 青霉素 阿拉明 起化学反应 6 青霉素 新福林 起化学反应 7 青霉素 庆大霉素 庆大失活、降效 8 青霉素 阿米卡星 阿米卡星失活、降效 9 青霉素 大环内酯类 有配伍禁忌 10 青霉素 维生素C 青霉素分解快 降效 11 青霉素 氢化可的松 青霉素降效 12 青霉素 黄岑注射液 沉淀 13 青霉素 黄连注射液 沉淀 氨苄西林-舒巴坦 10%GS或5%GNS 降效,室温1h失效 15 氨苄西林-舒巴坦 5%碳酸氢钠 降效,且外观有乳光 16 阿洛西林 维生素B6 沉淀 17 阿洛西林 氨甲苯酸 沉淀 阿洛西林 维生素C pH变化大于0.2,宜少配伍 19 阿洛西林 阿米卡星 pH变化大于0.2,宜少配伍 20 阿洛西林 小诺霉素 pH变化大于0.2,宜少配伍 21 阿洛西林 庆大霉素 pH变化大于0.2,宜少配伍 22 阿洛西林 头孢唑啉 pH变化大于0.2,宜少配伍 23 阿洛西林 地塞米松 pH变化大于0.2,宜少配伍 24 阿洛西林 肌苷 pH变化大于0.2,宜少配伍 25 阿洛西林 诺佳 沉淀 氨苄西林钠 0.5%甲硝唑 变色、沉淀 27 氨苄西林钠 氨茶碱 沉淀分解失效 28 氨苄西林钠 庆大霉素 有配伍禁忌 29 氨氯西林钠 5%或10% GS液 降效 30 氨氯西林钠 氨茶碱 沉淀分解失效 31 羧苄西林钠 0.5%甲硝唑 降效 32 羧苄西林钠 小诺米星 降效 33 美洛西林钠 环丙沙星 混浊 34 美洛西林钠 甘利欣 混浊 35 阿莫西林钠 5%或10%GS 变色、降效(与温度、时间成正比)36 阿莫西林钠 5%GNS 同上
阿莫西林钠 氨茶碱 沉淀分解失效
头孢噻肟钠 碳酸氢钠 红色配伍禁忌、相互增加毒性 39 头孢噻肟钠 甲硝唑 4h后瓶底有少量气泡且溶液颜色变深 40 头孢噻肟钠 氟康唑 延迟混浊、变色 41 头孢噻肟钠 5%GS 白色混浊 42 头孢曲松钠 复方氯化钠 乳白色混浊 43 头孢曲松钠 氨茶碱 PH变化、降效 44 头孢曲松钠 氟康唑 沉淀 45 头孢曲松钠 万古霉素 沉淀
头孢曲松钠 莪术油葡萄糖 液体变为棕色 47 头孢曲松钠 氨基糖甙类 混浊 48 头孢曲松钠 速尿 混浊 49 头孢曲松钠 葡萄糖酸钙 混浊 50 头孢他定 维生素C 维生素C含量下降 51 头孢他定 氟康唑 沉淀 52 头孢他定 5%碳酸氢钠 降效 53 头孢拉啶 止血敏 混浊
头孢拉啶 莪术油葡萄糖 液体变为棕色 55 头孢拉啶 氨茶碱 分解失效
头孢唑林钠-舒巴坦钠 培氟沙星 白色混浊 57 头孢匹胺纳 培氟沙星 白色混浊、沉淀 58 头孢呋辛钠 氨基糖甙类 有理化配伍禁忌 59 头孢哌酮钠 5%碳酸氢钠 4h后变色沉淀 60 头孢哌酮钠 0.5%甲硝唑 4h后变色沉淀 61 头孢哌酮钠 奋乃静 变色、沉淀 62 头孢哌酮钠 哌替啶 变色、沉淀 63 头孢哌酮钠 环丙沙星 乳白色混浊 64 头孢哌酮钠 西米替丁 混浊 65 头孢哌酮钠 拉贝洛尔 变色、沉淀 66 头孢派酮钠 氨基糖甙类 沉淀或降效 67 头孢哌酮钠 止血敏 混浊 68 头孢哌酮钠 氟哌酸 乳白色混浊 69 头孢哌酮钠 葡萄糖酸钙 混浊 70 头孢哌酮钠 氧氟沙星 白色混浊 71 头孢哌酮钠 莪术油葡萄糖 液体变为棕色 72 头孢哌酮钠 培氟沙星 白色混浊、沉淀 73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阿米卡星 沉淀或降效 74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沐舒坦 白色混浊
阿米卡星 全静脉营养液 1h即出现脂肪乳的破乳现象 76 阿米卡星 铂化合物 肾毒性增加 77 阿米卡星 林可霉素 增加药物毒性反应 78 阿米卡星 两性霉素B 肾毒性增加 79 阿米卡星 多粘菌素 肾毒性增加 80 阿米卡星 速尿 耳毒性增加 81 阿米卡星 清开灵 混浊 82 小诺米星 右旋糖酐 毒性增强 83 小诺米星 强利尿剂 耳毒性增加 84 奈替米星 维生素C 降效 85 奈替米星 速尿 肾毒性增加
环丙沙星 青霉素G钠 1h内形成大块沉淀 87 环丙沙星 氨茶碱 沉淀 88 环丙沙星 林可霉素 沉淀 89 环丙沙星 肝素 不相容
环丙沙星 氨苄西林钠 乳白色絮状沉淀 91 环丙沙星 复方丹参 立即产生黄色沉淀 92 环丙沙星 红霉素 沉淀 93 环丙沙星 速尿 混浊
环丙沙星 磷霉素 乳白色混浊沉淀 95 环丙沙星 碳酸氢钠 白色混浊 96 环丙沙星 阿米卡星 变色、沉淀 97 诺氟沙星 氨苄西林 沉淀 98 诺氟沙星 苯唑西林 沉淀
培氟沙星 青霉素G钠 1h内沉淀,降效 100 培氟沙星 复方丹参 混浊
氟罗沙星 氨茶碱 严重不良反应(何种反应资料未注明)102 氧氟沙星 复方丹参 混浊、聚结成块状物 103 氧氟沙星 速尿 混浊
左氧氟沙星 维生素C pH升高,维生素C微细结构光谱改变 105 左氧氟沙星 三磷酸腺苷 显著变化,不能配伍 106 左氧氟沙星 复方丹参 乳白色混浊 107 左氧氟沙星 速尿 混浊 108 小诺霉素 右旋糖苷 毒性增加 109 小诺霉素 强利尿剂 耳毒性增多 110 小诺霉素 清开灵 混浊
磷霉素 止血敏 变色、降效、PH值改变 112 磷霉素 复方丹参 混浊 113 磷霉素 葡萄糖酸钙 沉淀 114 红霉素 维生素C 降效
红霉素 生理盐水 析出结晶、沉淀 116 红霉素 林可霉素 拮抗作用、交叉耐药性
表阿霉素 糖盐水或复方氯化钠 不溶物呈红色漂浮状 118 表阿霉素 5%或10%GS液 降效 119 表阿霉素 17-氨基酸 降效 120 表阿霉素 甲硝唑 降效 121 阿昔洛韦 5%或10%GS液 变色 122 阿昔洛韦 5%GNS液 变色
阿昔洛韦 门氡氨酸钾镁 白色絮状沉淀 124 阿昔洛韦 低分子右旋糖酐 变色 125 氟康唑 两性霉素B 延迟混浊,沉淀 126 氟康唑 氨苄西林钠 延迟混浊,沉淀 127 氟康唑 葡萄糖酸钙 延迟混浊,沉淀 128 氟康唑 头孢呋新钠 沉淀 129 氟康唑 琥珀氯霉素 气体生成
第五篇:药物配伍禁忌
一.药物与溶媒
1.青霉素与葡萄糖:葡萄糖注射液显酸性,可破坏青霉素的活性;
2.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与葡萄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在含有葡萄糖、葡聚糖或酸性碳酸盐的溶液中会降低稳定性;
3.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与葡萄糖:质子泵抑制剂显碱性,与葡萄糖配伍后可发生颜色变化;
4.肝素与葡萄糖:肝素在酸性条件下很快失活;
5.依达拉奉与葡萄糖:依达拉奉与含有糖分的输液混合时,可使其浓度降低;
6.呋塞米与葡萄糖:呋塞米注射液为加碱制成的钠盐注射液,碱性较高,不宜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
7.地西泮与葡萄糖、氯化钠:地西泮注射剂的溶媒采用丙二醇、乙醇、苯甲醇、水的混合溶媒而制成;当该注射液加入输液中稀释时,由于溶媒改变使地西泮瞬间析出而出现浑浊; 8.胺碘酮与氯化钠:胺碘酮具有苯并呋喃基团,显酸性,pH值的改变会引起其呋喃环开环,且含的碘容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9.洛铂与氯化钠:配伍后可增加洛铂的降解;
10.多烯磷脂酰胆碱与氯化钠:与电解质配伍后可出现不溶性微粒增加; 11.水溶性维生素与复方氯化钠:强电解质可影响水溶性维生素的稳定性; 12.茵栀黄与氯化钠:可出现颜色变化及微粒增加等现象;
13.复合磷酸氢钾与复方氯化钠:复合磷酸氢钾注射液与含钙注射液配伍时易析出沉淀; 14.曲克芦丁与木糖醇:木糖醇与曲克芦丁混合应用,可引起颜色变化。
二.药物与药物
1.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合用:中药注射剂成分较为复杂,宜单独使用; 2.抗菌药物与利巴韦林、地塞米松合用:抗菌药物多不稳定,宜单独使用;
3.水溶性维生素与氯化钾、碳酸氢钠:强电解质的加入可产生同离子效应、电位中和作用、盐析作用等,从而降低本品的有机酸(泛酸、维生素C、甘氨酸等)盐、有机碱(维生素B1、维生素B6 等)盐的溶解度,析出不溶性的有机碱或有机酸;且强电解质含量越大,不溶性微粒越多;
4.呋塞米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呋塞米呈碱性,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溶液显酸性,混合后易导致后者析出,出现沉淀;
5.多巴酚丁胺与氯化钾、肝素、硝酸甘油: 存在配伍禁忌;
6.多巴酚丁胺与氨茶碱:氨茶碱偏碱性,盐酸多巴酚丁胺因pH 值升高而发生变化, 故有可能导致作用降低;机理:多巴酚丁胺在碱性介质中的这一变化过程,主要是氧化反应, 侧键脂肪胺的环化反应,以及聚合成较深的有色化合物(如粉红色,黄色、棕色和黑色等)。
7.胰岛素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胰岛素为弱碱性药物,其它均为酸性药物,混合后在25℃ 24h内轻度地变色;
8.多巴胺与复合磷酸氢钾、硝酸甘油:配伍后可产生沉淀或者理化性质发生改变; 9.环磷腺苷与硝酸甘油、硝普钠:配伍后可产生沉淀或者理化性质发生改变; 10.维生素B12与维生素C:维生素C为强还原剂,可破坏维生素B12活性,二者不能配伍; 11.维生素C与核黄素磷酸钠:维生素C与碱性药物配伍,影响疗效; 12.维生素C与胞磷胆碱钠:配伍后可致药效降低;
13.维生素C与维生素K1:配伍后,溶液的稳定性较差;维生素K1为醌类化合物,具氧化性,与一些药物特别是具还原性的药物如维生素C等起化学反应可导致药物疗效消失或降低;
14.维生素K1与维生素B6:混合后维生素K1含量中明显下降; 15.维生素B6与消旋山莨菪碱:存在争议; 16.维生素B6与肌苷:混合后药效降低;
17.维生素B6与地塞米松:混合后将产生浑浊和沉淀:机理:维生素B6为水溶性碱性物质制成的盐,可导致地塞米松磷酸盐产生沉淀; 18.酚磺乙胺与地塞米松:容易产生浑浊;
19.地塞米松与呋塞米:毒副作用增加,可引起低钾血症;
20.泮托拉唑与地塞米松:泮托拉唑性质不稳定,混合后可产生沉淀或理化性质发生改变; 21.三磷酸腺苷二钠与西咪替丁:存在理化性质的配伍禁忌;
22.洛贝林与氨茶碱:配伍后出现沉淀;机理:因氨茶碱在pH<8 时不稳定,与洛贝林(pH2.5~p4.5)混合后被析出茶碱
二.1、处方:生理盐水 100 ml + 奥美拉唑 40 mg + 维生素 B6 0.3 结果:输液逐渐变成黄色,最后变成黑色。
分析:奥美拉唑和维生素 B6 的配伍未见文献报道,说明书也未说明。
奥美拉唑是一种碱性药物,能升高生理盐水的 PH 值,维生素 B6 又名盐酸吡多辛,含酚羟基,PH 值为 3-4,两者作用发生酸碱中和,变色可能是维生素 B6 的酚羟基在碱性条件下被氧化的缘故,所以两者不应在同一瓶输液中配伍。
2、处方:25% 葡萄糖 40 ml +10% 葡萄糖酸钙 + 地塞米松 5 mg 结果:生成不溶性钙盐沉淀。
分析:葡萄糖酸钙禁止与氧化剂、枸橼酸盐、可溶性碳酸盐、磷酸盐及硫酸盐配伍,生成不溶性的钙盐沉淀(葡萄糖酸钙药物说明书),危及生命。所以两者应分开静脉注射。
3、处方:甘露醇 250 ml+ 地塞米松 5 mg 结果:可能出现甘露醇析出结晶现象,但并非 100%。
分析:原则上,甘露醇为高浓度高渗透压溶液,不宜与任何药液配伍在一起输。
《256 种注射液配伍变化检索表》的编著者、著名药学家汤光教授认为:因 20% 甘露醇为过饱和溶液,联合应用其他药物时,可能会因新的溶质和溶媒加入而改变甘露醇的溶解度而析出甘露醇结晶。
但这种情况并非一定出现。故临床上仍有不少医生还在沿用以上配伍,并未曾发现有任何出现结晶的情况。
但汤光教授认为:如果用甘露醇与地塞米松配伍,要注意配液方法,正确的做法是将地塞米松加入到甘露醇中后摇匀,如果液体澄清,可以给患者输注,倘若液体中析出结晶,则不可使用。
地塞米松剂量较大、在甘露醇中浓度较大时容易析出结晶,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危险,故不推荐临床将这两种药配伍使用。
4、处方:25% 葡萄糖 40 ml+ 西地兰 0.4 mg+ 呋塞米 20 mg。静脉注射 结果:生成呋喃苯胺酸沉淀。
分析:呋塞米为一弱酸强碱盐,PH 为 8.5-10,禁止与酸性液伍用,在酸性环境下(25% 葡萄糖 PH 3.5-5)生成呋喃苯胺酸沉淀,危及生命。
可 25% 葡萄糖 + 西地兰、NS+ 呋塞米,分开静脉注射。
呋塞米说明书中写到:呋塞米用生理盐水稀释,而不用葡萄糖稀释。对磺胺药过敏禁用。
5、处方:葡萄糖 250 ml+ 维生素 K1 注射液 40 mg+ 维生素 C 3.0 g 结果: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维生素 K1 疗效降低。分析:维生素 C 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与醌类药物维生素 K1 混合后,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维生素 K1 疗效降低。维生素 K1 注射液和维生素 C 注射液放置一段时间后,维生素 K1 被完全破坏。
6、处方:西米替丁针合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 克林霉素 结果:呼吸抑制。
分析:西米替丁、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克林霉素均能与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前膜上的钙结合部位结合,而阻断乙酰胆碱的释放,产生神经肌肉接头阻断作用。联合应用时对肌肉神经阻断作用加强,有可能引起呼吸抑制,危及生命,故合用时一定注意。一旦发生呼吸抑制情况,应立即注射氯化钙以对抗。
另外,这类药与麻醉剂合用,易引起呼吸肌麻痹,临床应用也应注意。关于西米替丁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有关配伍禁忌,详阅药物说明书。
7、处方: 3:2:1 注射液 500 ml + 酚磺乙胺注射液 0.25 sig ivgtt 结果: 几分钟后溶液颜色变红。
分析:酚磺乙胺能增强血小板功能及血小板粘附性,缩短凝血时间,并能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与防止血液渗透作用。3:2:1 溶液里含碳酸氢钠 34 ml,溶液呈碱性,与酚磺乙胺合用,由于酚磺乙胺含酚羟基,与碱性药物配伍易氧化变色,变色点 PH 为 6.7,故两药合用易至酚磺乙胺变色降效。
8、处方: 0.9% 氯化钠注射液 100 ml + 氟罗沙星注射液 0.2 sig ivgtt 结果:几分钟后溶液形成白色混烛沉淀。
分析:氟罗沙星注射液说明书中的注意事项中明确规定:“忌与氯化钠注射液或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合用。
氟罗沙星注射液与 0.9% 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可生成白色沉淀。氟罗沙星既有酸性基团,又有碱性基团,能与氨基酸生成可溶性盐而制成的。
在电解质溶液中因同离子效应而使溶解度减小,致使形成的微粒在短时间内凝聚而生成沉淀。
本品也不宜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
氟罗沙星除受氯离子影响外,温度、光线也有一定影响。
氟罗沙星与 5% GS 注射液配伍,日光照射 20 分钟以后,原无色澄清液体变为淡紫色,故氟罗沙星注射液应避光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