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酒令趣谈
拳令:又叫划拳、猜枚、猜拳,拇战。其技巧性颇强,给玩者留有神机斗智的余地,且因玩时须喊叫,易让人兴奋,极富竞争性。常见的是“两人对猜”。这一酒令两人进行,同时出拳伸指喊数,喊中两人伸指和者胜,负者罚酒。
此外还有“摆擂台令”,即某人坐庄,别人打擂,席间其人与其对决,胜者成擂主,败者罚酒。还有“打通关”,即一人坐庄,与席间每个人一一较量,输者罚酒。
划拳时,伸指喊数的范围为一至十,并附之以吉利语句。划拳时口所喊字数,因地域不同而不同。如:
一字叫:“一条龙、一锭金、一夫当关”;
二字叫:“哥俩好,并蒂莲,两家好,双喜临门”;
三字叫:“三星照、三羊开泰、三元及第、三结义”;
四字叫:“四喜财、四季发财、四季如意”;
五字叫:“五魁首、五花骢、五纪魁”;
六字叫:“六六六、六六顺”;(《左传》上说: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谓之六顺也。)
七字叫:“七个巧、七仙女、七夕、七子团圆”;
八字叫:“八匹马、八大仙、八大寿”;
九字叫:“九连环、九重天、九马快、快升官、九龙盘柱”;
十字叫:“满堂红、全来了、合家欢、十全十美”等等。
还有拍七令,也即“明七暗七”。是全桌人依次数数至49(也可数更多),每明7(如7、17、27…)须拍桌上一下,每暗7(如14、21、28…)也须拍桌一次,误拍者或说错者罚酒一杯。
老虎杠子:以杠子、老虎、鸡、虫为令,一物降一物,看谁说的令降住谁,被降者为输者,罚酒一杯。
其它还有猜单双、猜有无等,这都些简易的酒令。几种最受欢迎的行酒令 酒令1:循环相克令
两人进行,令词为“猎人、狗熊、枪”,两人同时说令词,在说最后一个字的同时做出一个动作:猎人的动作是双手叉腰;狗熊的动作是双手搭在胸前;枪的动作是双手举起呈手枪状。双方以此动作判定输赢,猎人赢枪、枪赢狗熊、狗熊赢猎人,动作相同则重新开始。这个游戏的乐趣在于双方的动作大,非常滑稽。与此类似的游戏还有“棒子、虫、老虎、鸡”的令词,循环相克,但不做动作。酒令2:幸运大白鲨
幸运大白鲨的构造非常简单,但玩起来却趣味无穷。方法是将大白鲨的嘴掰开,然后按它的下排牙齿,这些牙齿中只有一颗会牵动鲨鱼嘴,使其合上,如果您按到这一颗,鲨鱼嘴会突然合上,咬住您的手指。当然,鲨鱼牙是软塑料做的,不会“咬”痛您的。您可以在酒桌上把它作为赌运气的酒具,几个人轮流按动,如果被鲨鱼咬到则罚酒。酒令3:官兵捉贼
用具:分别写着“官、兵、捉、贼”字样的四张小纸人数:4个人方法:将四张纸折叠起来,参加游戏的四个人分别抽出一张,抽到“捉”字的人要根据其他三个人的面部表情或其他细节来猜出谁拿的是“贼”字。猜错的要罚,由抽到“官”字的人决定如何惩罚,由抽到“兵”字的人执行。酒令4:拍七令
多人参加,从1―99报数,当有人数到含有“7”的数字或“7”的倍数时,不许报数,要拍下一个人的后脑勺,下一个人继续报数。如果有人报错数或拍错人则罚酒。酒令5:掷骰子
两人参加,各拿一副骰子,每副五粒。分别掷后猜两副骰子的总点数,一点为自由点,可以代表任何的点数,轮流叫点,越叫越高,猜中者为赢,最后猜高者为输,罚酒。此游戏有可多人参与,点数相应增高。酒令6:拇指战令
两人出拳猜拳,所猜之数为两人出拳的数字之和。如一方喊出的数字正好是两人所出之数的和,即赢。还可以找一些新词做令,如:一捧雪、二进宫、三叉口、四进士、五台山、六月雪、七星灯、八大锤、九江口、十道本、双包案(两拳相遇)。或者是:一见钟情、二泉映月、三进山城、四渡赤水、五朵金花、六六大顺、七天七夜、八仙过海、九月英雄、十字街头、花好月圆(两拳相遇)。划拳:这是最流行的酒令。两人对划,手中出指头,口里喊数字,两人所出手指相加与口中喊的数字一样的,喊者为胜。如果口中只喊数字,未免有点单调,所以有三字令和四字令之分。
1、独占
一、哥俩好、三星照、四喜财、五魁首、六六顺、七个巧、八匹马、九连环、全来到。
2、一品当朝、和合二仙、三阳开泰、四季平安、五子登科、六国封相、七夕相会、八仙过海、九九连环、满福满寿。
3、一点儿。哥俩好。三指头(三星照)。四季财(四敬财)。五魁首。六六六。七个巧。八匹马。快喝酒。全来到。
4、哥俩好(2)、三星照(3)、四季发财(4)、五魁首(5)、六六顺(6)、七个巧(或七七巧)(7)、八匹马、八大仙(8)、九连灯、快升官(9)。
5、拳令:又叫划拳、猜枚、猜拳,拇战。其技巧性颇强,给玩者留有神机斗智的余地,且因玩时须喊叫,易让人兴奋,极富竞争性。常见的是“两人对猜”。这一酒令两人进行,同时出拳伸指喊数,喊中两人伸指和者胜,负者罚酒。此外还有“摆擂台令”,即某人坐庄,别人打擂,席间其人与其对决,胜者成擂主,败者罚酒。还有“打通关”,即一人坐庄,与席间每个人一一较量,输者罚酒。
划拳时,伸指喊数的范围为一至十,并附之以吉利语句。划拳时口所喊字数,因地域不同而不同。如:
一字叫:“一条龙、一锭金、一夫当关”;
二字叫:“哥俩好,并蒂莲,两家好,双喜临门”;
三字叫:“三星照、三羊开泰、三元及第、三结义”;
四字叫:“四喜财、四季发财、四季如意”;
五字叫:“五魁首、五花骢、五纪魁”;
六字叫:“六六六、六六顺”;(《左传》上说: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谓之六顺也。)
七字叫:“七个巧、七仙女、七夕、七子团圆”;
八字叫:“八匹马、八大仙、八大寿”;
九字叫:“九连环、九重天、九马快、快升官、九龙盘柱”;
十字叫:“满堂红、全来了、合家欢、十全十美”等等。
6、猜拳:最常见,也最简单的是“同数”,现在一般叫“猜拳”。猜拳,又叫划拳、猜枚,古今都常用,无论北方南方山村水乡都非常流行。游戏规则十分简单,对饮两人相对同时伸手出指,口中报一数字,与双方伸指数目之和符合者胜,不胜者罚饮。猜拳的呼词从零到十,多含有典故,且均有祝福吉祥之意,说来饶有趣味。这里不妨抄录于下:
零、古今都称“宝”,即“元宝”。元宝初为钱币名,因唐时“开元通宝”被人误读为“开通元宝”而得名。我们通常所说的元宝是马蹄形的金银锭。中国人主张财不外露,故划拳行令时,握一大拳头,将财宝死死搂住,日呼“宝不出、宝不露”或呼“元宝一对”。
一、有呼“一心”和“一定恭喜”的。杜甫《高都护骆马行》有“与人一心成大功”句,表同心;《古诗十九首》有“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表专心。精拳时,用来表示同心者饮,诚意者敬。
二、北方人呼词“二”皆以“二郎担山”为多,意是二郎神杨俄担山压日,来自劈山救母的传说。而南方则呼“两家好”、“哥俩好”更为盛行。
三、划拳时呼“三星高照”、“三元及第”以及“三状元”的为多。所谓“三星高照”:一为福星,即天官,天官赐福春也;二为禄星,管人间钱财;三为南极老寿星。被三星高照者,福禄寿皆至。“三元”即古时读书人会考,乡试头名为解元,会试头名为会元,殿试头名为状元,合称“三元”。殿试的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亦称“三元”。有些地方也有呼“三洋开泰”的。
四、有“四喜”、“四季发财”和“四美”等呼词。“四喜’卿“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这四件事历来被看作人生得意之喜事。“四美”则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南朝诗人谢灵运语)。“四季发财”更是明言美词祝你好运。
五、五的呼词更多,有“五魁”、“五魁首”、“五子登科”和“五福”等。五魁就是古时学子苦读《诗》、《书》、《礼》、《易》、《春秋》五种儒家经典著作,祝人在科举场中夺得魁首,求取功名。“五子登科”是指五代窦禹钧教子有方,五个儿子仪、忏、侃、侢、僖相继名列高第。“五福”在《尚书*洪范》中说“人有五福,要格外珍惜”:一日寿,二日富,三日康宁,四日修好德(发扬美德百福至),五日考终命(行善而命善终)。
六、有“六六大顺”、“六顺”等。《左传》上说:“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
七、猜拳中拨呼“七巧”。这是指夏历七月初七夜,天上银河灿灿,牛郎织女相会。人间妇女或对月穿针,或呈会品、献女红,以争奇斗巧,各自心中祝祷取胜,并希望天上织女暗中相助,故称“七巧”(又写作“乞巧”)。
八、多呼“八马双杯”和“八仙庆寿”。“八马”就是周穆王有八匹骏马。穆王是个喜远游的天子,常驾八骏到处游玩。相传他驾此八匹马至昆仑山与西天王母娘娘相会,两人在瑶池上待酒唱合。呼“八马双杯”时,输者要饮酒双杯。八仙事迹,在古书《八仙庆寿》、《西游记》等皆有记载。还有《饮中八仙歌提杜甫所述的贺知章、李进、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和焦遂,这八仙皆是唐时嗜酒豪放的诗坛名人。有些地方也有呼“八仙过海”的。
九、又称“久长”(酒常).《史记》:“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酒友借此表人常聚,酒不尽.十、清乾隆帝自诩文治武功、福禄寿俱备。于是自称“十全老人”。划拳时多呼“十全齐到”或“全来到”
7、记者发现厦门本地人多喊闽南话的“闽南拳”,外地人多喊普通话的“哥俩好拳”:一点点、俩相好、三星照、四季财、五魁首、六六顺、七个巧、八匹马、酒
(九)你喝、全福寿。最让记者兴致勃勃的是他们的拳令与众不同,他们划的是“厦门路名拳”:一条龙、二舍庙、三条巷、四仙街、梧(与“五”谐音)桐埕、六仙公、七市场、八卦埕、九竹巷、十字路、不见天(双方只出拳头不伸手指)。感谢他们不吝赐教,让记者大开眼界,原来厦门还有“三国拳”(拳令是:单刀赴会、二嫂过溪、三战吕布、四门总开、五关斩将、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八卦阵图、九进中原、舌战群儒),还有“中草药拳”(拳令是:一见喜、两面针、三君子、四物汤、五加皮、六神丸、七星散、八卦单、九宫散、十全大补)等等。
记者开始留意那些颇有新意的拳令,手头便掌握了“日本拳”、“英语拳”、“生肖拳”、“成语拳”、“词牌拳”。其中“词牌拳”选择十个词牌串成一套拳令:一剪梅、两同心、山(与“三”谐音)花子、四园竹、梧桐影、柳(与“六”谐音)含烟、曲(与“七”谐音)游春、芭(与“八”谐音)蕉雨、九张机、满江红、双头莲(双方只出拳头不伸手指)。
8、宁远酒令:一点红、弟兄好、三、四喜财(四季发财)、五、六六顺、七个巧(巧倒你)、八字好、久长久长(酒喝起)、全来到。
9、泉州用数字三国故事谣当酒令
单刀赴会、二嫂过关、三战吕布、四别徐庶、五关斩将、六出祈山 七擒孟获、八卦阵图、九伐中原、十(舌)战群儒
10、泉州用数字食品谣当酒令
一枝春、二锅头、三合面、四色菜、五香包、六(搦)菜酸、七珍梅 八宝饭、九重粿、十(杂)菜汤、11、泉州用数字药名谣当酒令
一见喜、二陈汤、三仙丹、四物汤、五味子、六神丸、七厘散、八卦丹 九(久)熟地、十全大补丸、12、泉州用数字地名谣当酒令
一峰书、二郎巷、三圣宫、四脚亭、五塔巷、六井腔、七里庵、八尺岭 九史巷、十字街
13、南平地名行酒令
玉
(一)帝庵(一夜岭)、二龙桥、三官堂、四贤街(也有叫:四姑堂)、五里亭、绿
(六)竹岭 七个湾、八仙桌、九里潭、十里庵
第二篇:古代和现代酒令趣谈
古代和现代酒令趣谈
酒令,是酒席上的一种助兴游戏,一般是指席间推举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轮流说诗词、联语或其他类似游戏,违令者或负者罚饮,所以又称“行令饮酒”。
作为古代专门监督饮酒仪式的酒官,最早出现于西周后期。《诗经· 宴之初筵席》:“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又立之史。”所谓酒监、酒史就是酒官。
酒令成俗盛于唐代的士大夫间。在唐代诗文中酒令频繁出现。宋代不但沿袭了酒令习俗,而且还丰富发展了酒令文化。单就记载介绍各种酒令的书就有《酒令丛钞》、《酒杜刍言》、《醉乡律令》、《嘉宾心令》、《小酒令》、《安雅堂酒令》、《西厢酒令》、《饮中八仙令》等。酒令是中国酒文化的一枝色彩卓异的奇葩。
我国的酒令五花八门,见于史籍的酒令有雅令、四书令,花枝令、诗令、谜语令、改字令、典故令、牙牌令、人名令、快乐令、对字令、筹令、彩云令等。
始见于唐代的雅令,是文人学子在酒宴上使用的酒令。唐代奇《申屠澄》记载了一则关于雅令的动人故事。布衣秀才申屠澄赴任县尉,风雪阻途,夜投茅屋。好客的主人烫酒备席,围炉飨客。风流才子申屠澄举杯行令:“厌厌夜饮,不醉不归”,引用《诗经》句行雅令。不料话音刚落,坐在对面的主人之女就咯咯笑了起来,说:“这样的风雪之夜,你还能到哪里 去呢》”说完,少女多情地看了申屠澄一眼,脱口出令:“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申屠澄听后,惊叹万分。他知道少女是用《诗经· 郑风· 风雨》里的诗句,隐去“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后两句,说明少女已含蓄而巧妙地向他表达了爱慕之意。于是,申屠澄向少女的父母求婚,喜结良缘。
四书令,是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的句子组合而成的一种酒令,在明清两代的文人宴上,四书令大行其时,用以检测文人的学识与机敏程度。
花枝令,是一种击鼓传花或彩球等物行令饮酒的方式。唐白居易的《就花枝》诗曰:“就花枝,移酒海,令朝不醉明朝悔。且算欢娱逐来,任他容鬓随年改。”徐某《抛球乐辞》:“……灼灼传花枝,纷纷度画旗。不知红烛下,照见彩球飞。”可见唐人饮酒击鼓传花递球的场面何等热闹。《红楼梦》七十五回就有一段“花枝令”的描写。
筹令,是唐代一种筹令饮酒的方式,如“论语筹令”、“安雅堂酒令”等。后者有五十种酒令筹,上面各写不同的劝酒、酌酒、饮酒方式,并与古代文人的典故相吻合,既活跃酒席气氛,又使人掌握许多典故。“如孔雀开樽第一”;“孔融诚好事,其性更宽容”。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得此不饮,但遍酌侍客,各饮一杯。至于“牙牌令”,是唐代筹令的一种变异形式,它与安雅堂酒令相似,也盛行于明清。《红楼梦》四十四对牙牌令作了精彩细致的描写。
如今民间流行的“划拳”,唐代人称为“拇战”、“招手令”、“打令”等。划拳中拆字、联诗较少,说吉庆语言较多。如“一定恭喜,二相好,三星高照,四喜、五金魁,六六顺,七七巧……”充满欢乐气氛。
第三篇:酒令
酒令
——林语堂
我生平不喜饮酒,所以实在不配谈酒。我的酒量不过“绍兴”三杯,有时只喝了一杯啤酒便会觉得头脑晕晕然。这显然是限于天赋,无从勉强。所以善于饮茶吸烟者,未必同时也善于饮酒。我有几个朋友酒量极好,但一吸雪茄则不到半支,便会头晕。我则除去睡眠时间之外,几乎没有一小时不吸烟,而一点不觉得有什么不舒服。但酒则不能多饮。李笠翁曾很坚决地记录他的意见说:善饮茶者必不好酒,掉过来也是如此。李笠翁是一个茶鉴赏家,但承认自己并不善饮酒。所以我最乐于在我所合意的中国著作家中,搜寻口说好饮酒而实不善于饮酒的人。从他们的著作中,找寻这类自承的事实,颇费一些时间,但终于被我找到好几个,如李笠翁、袁子才、王渔洋和袁中郎。他们都爱酒,但实不善饮。
我虽然没有饮酒资格,但不能就将这个题目置而不论,因为这样东西,比之别物更有所助于文学,也如吸烟在早已知道吸烟之术的地方一般,能有助于人类的创作力,得到极持久的效果。饮酒之乐,尤其是中国文学中所常提到的所谓“小饮”之乐,起初我总视为神秘,不能了解。直到一位美丽的上海女士在她半醉之时,以生花妙舌畅论酒的美德后,我方感到所描写的乐境必是真实不虚。“一个人在半醉时,说话含糊,喋喋不休,这是至乐至适之时。”她说,在这时节,一种扬扬得意的感觉,一种排除一切障碍力量的自信心,一种加强的锐感,和一种好像介于现实和幻想之间的创作思想力,好似都已被提升到比平时更高的行列。这时好像使人具有一种创作中所必须的自信和解放动力。在下文论及艺术时,我们便能了解,这种自信的感觉和脱离规矩及技巧羁绊的感觉,是怎样地息息攸关。
有人说,现代欧洲独裁者如此危害人性,即因他们都是不饮酒的人。这个想法很聪明。我在阅读过去数年的流行文字中,觉得1937年6月份《哈尔泼》杂志所载切尔斯?福克森所著《独裁者不饮酒》那篇文字,最为恰当诙谐,富有见识,其思想很可采取。而且文章流利,我很想完全引用,但因不便,故只得略为引证几句。福克森思想的起点是:“希特勒、墨索里尼都是严肃有节的模范。这些用现代方式行使暴虐行为的人,这些人民的新式统治者,都是希望出人头地的有志青年所足以奉为圭臬的典型。他们之中,无论哪一个都是良好的女婿和丈夫。他们足以代表福音传教士所认为模范道德的理想人物。……希特勒不食肉,不饮酒,不吸烟。他在这种闷人的美德之外,再加上更进一步,更可著称的克欲德行。墨索里尼在饮食方面较像一匹马。但他用了坚强不屈的勇气摒绝酗酒,而不过偶尔喝一杯淡酒——只要是不足以妨碍他征服一个民族的国家大计就是了。”但这种事实使我们从其中能看出些什么呢?“这些事实是否指出人类现在是处于一小群本性整饬的、过分自谓正直的、很倔强地自认为德行完备的人们的掌握中,以致变为十分危险。因此,如能劝诱他们来做一次哄然热闹的畅饮,则世界的大部分便会立刻改观而有所进步。”“……有瑕玷的人决不会成为一个危险的独裁者,他的无上尊严念头必会立刻破碎。他必以为自己在他的子民之前铸了大错,因而受了挫辱。他将降为民众当中之一个——最低微的当中之一个——这种经验可以调和他那种难堪的自大心。”这位作家以为倘能订定一次国际的鸡尾酒(Cocktail)会,专请这班特别领袖来畅饮一回,以平静他们的意气,则第二天的早晨,“他们决然已经不是今日的超人,世上的特种人物,将一变而为寻常人物,能如最低微的人们一般感觉痛苦,将具有如常人一般而不是半神道一般的处事心 胸了。”
我所以反对独裁者,就因为他们不近人情。因为不近人情者总是不好的。不近人情的宗教不能算是宗教,不近人情的政治是愚笨的政治,不近人情的艺术是恶劣的艺术,而不近人情的生活也就是畜类式的生活。这种是否近人情的试验,是普遍的可以适用于各界的人类和各种系统的思想。人类所能期望的最高理想,不应是一具德行陈列箱,而应是只去做一个和蔼可亲近情理的人。
中国人能以饮茶之术教西方人,而西方人则能以饮酒之术教中国人。当一个中国人踏进一家美国酒店,看见贴有五光十色的标签的酒瓶时,必觉得眼花缭乱。因为他在本国中所看见的无非是绍兴酒而已。除了绍兴酒之外,虽尚有其他六七种酒,如药酒和麦米所酿的高粱酒等,但总不过这几种。中国人尚没有发展以不同的酒类配供不同的菜肴的技巧。但绍兴酒则非常普遍,各处都有。绍兴本乡,甚至在一个女孩儿出世时,必特地另酿一坛酒,贮藏起来,以便她将来出嫁的时候,嫁妆之中可以至少有一坛二十年陈的美酒。“花雕”之名称即由此而得,因为这种坛子的外面,都是画着花的。
中国人极讲究饮酒的时机和环境。这一点即弥补了酒类缺少花色的缺点。饮酒应有饮酒时的心胸,所以有人分别酒茶之不同说:“茶如隐逸,酒如豪士,酒以结友,茶当静品。”又一位中国作家列举饮酒时应具的心胸和最适当的地点说:“法饮宜舒,放饮宜雅,病饮宜小,愁饮宜醉,春饮宜庭,夏饮宜郊,秋饮宜舟,冬饮宜室,夜饮宜月。”
又一位作家说:“凡醉,各有所宜。醉花宜画,袭其光也;醉雪宜夜,清其思也;醉得意宜唱,宣其和也;醉将离宜击钵,此其神也;醉文人宜谨节奏,畏其侮也;醉俊人宜益觥盂,加旗帜,助其烈也;醉楼宜暑,资其清也;醉水宜秋,泛其爽也。此皆审其宜,考其景;反此,则失饮矣。”
中国人对于酒的态度和酒席上的行为,在我的心目中,一部分是难于了解应该斥责的,而一部分则是可加赞美的。应该斥责的部分就是:强行劝酒以取乐。这类事我在西方的社交中似乎没有看见过。在席的人,凡是稍能饮酒者,必以酒量自豪,而总以为别人不如他自己。于是即有强行劝酒、希望灌醉别人的举动。但劝酒时,总是出之以欢乐友谊的精神,其结果即引起许多大笑声和哄闹声,使这次欢会增出不少的兴趣。宴席到了这种时候,情形极为有趣。客人好似都已忘形:有的高声唤添酒,有的走来走去和别人掉换位子,所有的人到了这时都已沉浸于狂欢之中,甚至也无所谓主客之别了。这种宴席到了后来,必以猜拳行令斗酒为归宿。各人都必用尽心机以能胜对方为荣,并且还须时时防对方的取巧作弊。其中的快乐,大约即在这种竞争精神的当中。
中国的食酒方式当中,可以赞美的部分就在声音的喧哗。在一家中国菜馆中吃饭,有时使人觉得好像是置身于一次足球比赛中。这些具有美妙韵节如同足球比赛时助威呐喊一般的嘈杂声音,究竟是因何而发的呢?其答语就是猜拳。猜拳的方法是:两人同时伸出几个手指,一面即各由口中高声喊猜两方手指加起来的总数,猜着者为胜。所喊的一二三四等数字,都有几句诗的代表名辞:如“七巧”,“八马”或“八仙过海”之类。猜拳伸指时,双方必须在快慢上和谐合拍,因之嘴里的喊声也随之而生出高低快慢,顿挫抑扬的韵调,如音乐中的节拍一般。还有些人并在上下句喊声的中间插入一种如音乐的过门一般的句子。所以这种猜喊声可以连续地有节拍地接下去,直到两人之中有一个胜了,由输者喝完事先所约定的杯酒时,方暂时停顿一下子。这种猜拳并不只是盲目胡猜,须极注意对方伸指数的习惯,而立刻加以极敏捷的推测。其兴趣完全须看猜拳者是否高兴,和猜时音调是否迅速合拍而定。
我们到此,方能算是对中国的酒筵有了真正的认识。因为下述的酒席情形使我们明了何以中国的宴集为时如此之久?和菜肴为什么如此之多?上菜为什么要如此之慢?一个人坐到酒席上去,并不是专为了吃菜饮酒,而也需作乐。我们须一面做富有兴趣的游戏,如:讲故事、说笑话和猜谜行令等等。这种筵席其实好像一种口令游戏的集会,每隔五六分钟上一道菜,以便客人松脑筋,进一些酒菜。这办法有两种功效:第一,这种用嘴叫喊的游戏,无疑地可以使喝下去的酒易于从身体内发泄出来;第二,这种席面每延长到一小时之久,其时吃下去的东西,一部分已经消化,所以竟会愈吃愈饿。默不作声,实在是吃东西时的一种恶习。这是不道德的,因为它是不合卫生的。有些在中国的西方人,如若他们依旧对中国人是一种略带拉丁色彩的快乐民族表示怀疑,而仍认为中国人民是静默沉着、缺乏情感的人类,则他们只须去看一看中国人请客吃饭时的情形,便会知道自己的认识错误。因为中国人只有在这个时候,方露出他的天生性格和完备的道德。中国人如若不在饮食之时找些乐趣,则其他尚有什么时候可以找寻乐 趣呢?
中国人的文虎很著名,不过各种酒令则知者尚少。他们以酒为号,从中发明了不少种借以劝客饮酒的游戏。大多数的中国小说都忠实地记录每次酒席上所供的菜肴,也同样描写各种联句和诗酒令,每每占去书中许多篇幅。中国女子所欢迎的小说《镜花缘》中,曾描写许多种通文的女子间所行的酒令(内中包括声韵学的酒令),好似这就是故事中的主题。
最简单的酒令是射覆,其方法是选取两个字,截头去尾,然后将剩余的部分联成一字,请对方去猜截去的部分。例如Humdrum和Drumstick两字。第一字的尾部和第二字的头部都是Drum,现把这Drum字节截去,而将其余部分联起来,成为Hum stick字,请对方去猜这截去的字节。又如Acorn和Cornstarch两字,将Corn截去,联成Astarch,请对方去猜这截去的字节。照正式的猜法,猜者不许直接说出所猜的字节,而应另外加上一个头尾,成为两个不同的字,然后说出来。例如射第二个覆时,射者应在Corn这字节的前后都加上另外一个字节如Popcorn和Corner,而举出答案为Pop er这样的答案,行此令者固然一听即能了然其是否射着,但边坐的人则仍可以茫然不解。有时答案虽不是和出令者心中的字眼相符,但如其确较为贴切,则出令者也须认为射着。行此令时,两方可以同时出令请对方去射。这种射有时极简单,有时极深奥,如Aounce所截去的字节之为Pron,至于如Cam ephant,则一望而知截去的字节是el,如双方都是通人,即不妨用极为深奥的字眼,如历史的名词,或取之莎士比亚的剧本,或陪尔才的小说中的人名。
以文字为游戏的酒令,种类多至不能胜计。最流行的一种即联句,由第一个人吟一句诗,即令第二个人联上一句,这种联句极为有趣。联下去时,后来的诗句竟会离题万里,不知所云。联句大都以人物或景色为题,各人挨着秩序联一句或两句。要点是前后的诗句必须押韵,如若座中都是熟读四书五经的人,令官往往有用女儿羞、女儿乐、女儿悲等为题,而请众人集句联吟。唐诗和曲牌名是酒令中常用的材料。有时并也限用切于曲牌名的药名和花名。为了使英美国人易于了解起见,这里当举几个英文名字为例,如切于妇女用品的花名有Queen Anne’s lace,foxglove等。
这类文字上的假借比拟,是否可能,须视这种文字中所用以形容花树药草的字眼是否也通用于人类美丽的形容而定。例如英国人的姓可假借以隐射歌曲之题名,(如Rock beller可指Sit down,You’re Rocking the Boat或White head可指Silver Threads among the Gold)其比拟是否贴切,视人之才智而异。至于这种游戏的乐趣,则是在于其自然和想象丰富中,而且不必一定需饱学之士才会行的。英文名字中如Lugwell,Sitwell和Frankfurlir等,极易于用以隐射滑稽的意义。(如Frank furlir一字我以为可以隐射Not Cold,Not Pig)学校中的学生可以利用教师的姓名为资料,而行出各种极有趣的酒令。
比较复杂的酒令,行时须用令筹。中国小说《兰花梦》中曾记载着下述这个酒令:其令筹分为三组,以六种人在六种地点做六种事,错综配合为游戏。
六种人是:纨绔子 老僧 佳人 屠夫 妓女 叫化
六种地点是:官道 方丈 闺阁 大街 红楼 坟堂
六种所做的事是:骑马 念经 刺绣 打架 调情 睡觉
每人随意从这三组中各抽一筹,而将其人地事配合起来,往往成为滑稽可笑的事情。例如:老僧在闺阁中调情,妓女在坟堂中念经,叫化在红楼中睡觉,屠夫在方丈中打架等类,都是可以拿来当报纸的绝妙标题的。待各人将筹抽定,即以所配合的人事为题,令各人说一句五言诗,一个曲牌名,再加一句诗经以咏之,总以意思切贴为上。所以一次宴集,时间延长到两小时以上,很不足为奇。宴集的目的,不是专在吃喝,而是在欢笑作乐。因此在席者以半醉为上,其情趣正如陶渊明之弹无弦的琴。因为好饮之人所重者不过是情趣而已。因此,一个人虽不善饮,也可享酒之趣。“也有目不识丁之人而知诗趣者,也有不能背诵经文之人而知宗教之趣者,也有滴酒不饮之人而识酒趣者,也有不识石之人而知画趣者。”像这些,都是诗人、圣贤、饮者和画家的知己。
第四篇:划拳酒令(本站推荐)
划拳又叫豁拳、拳、猜拳、拇战,即饮酒时两人同时伸出手指并各说一个数,谁说的数目跟双方所伸手指的总数相符,谁就算赢,输的人喝酒。此乃我国古传至今仍时尚流行的饮酒游戏,它增添酒兴,烘托喜庆。
划拳时口呼指数,从零到十共十一个数,其数皆用典故巧妙呼出,且语带吉祥、祝福。开头“宝不露”。唐朝时有“开元通宝”,泛指钱财。猜拳时一般是紧握拳头不出指,口呼“宝不露”即财不外露的意思。一、一心敬。此出唐代诗圣杜甫《高都护马行》:“与人一心成大功。”表示祝酒人诚心敬酒,同心共饮之美好心愿。
二、两相好。今人划拳多以“两相好”开局,乃至哥俩好、爷俩好。
三、三星高照。系祈盼福星、禄星、南极老寿星高照。
四、四鸿喜。古人“四喜”是指“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五、五魁首。“五魁首”者,系指古人苦读《诗》、《书》、《易》、《礼》、《春秋》五种经籍著作,以求功名,夺得魁首。六、六大顺。《左传》云:“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此数者累谓六顺也。” 七、七巧。相传农历七月初七,天上牛郎织女相会,民间妇女比穿针引线,斗巧取胜,祝贺织女喜会牛郎。俗称“乞巧”,因“乞”“七”谐音故之。八、八马。周穆王常驾八匹骏马四处游玩,相传曾在昆仑山瑶池与西天王母诗酬谢唱。今人划拳常呼“八仙庆寿”以取代“八马”。
九、久长。据《史记》载:“建久安之势,成长久之业。”后人取其“久长”二字作为典故,谐音为“酒长”,借喻人们相聚美酒不尽。十、十全。清朝乾隆皇帝自诩文治武功,福禄寿俱全,自称“十全老人”。今人常理解为“十全十美”。
第五篇:说说酒令
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就是行酒令,下午,读来很有意思:
酒令原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监督、执行饮酒礼仪。后来酒令的作用发生了变化,由监督别人尊礼、少饮,转变为变着法儿劝人豪饮。“酒令”一词也由一种官职演变成了一种游戏的代名词。行酒令完全成了助兴、比赛劝酒甚至罚酒的手段。酒令的种类繁多。
最早的酒令是射箭、投壶、赛棋等。
文字令据传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汉代时出现了一人作一句诗, 联成一首的“联句”助兴方式。
通常把酒令分为三类: 游戏令、赌赛令、文字令。
①游戏令比较普及, 是人人都可以行的酒令, 常用的有传花、猜谜、说笑话和筹令等
常见的有人名筹、花名筹、唐诗筹、《四书》筹。
人名筹如: “ 武松, 力大者饮, 行二者饮。”“ 张生, 同姓者饮, 有艳福者饮。”
唐诗筹如: “不许流莺声乱啼——问者饮”, “人面不知何处去——须多者饮”,“情多最恨花无语——不言者语”,“癫狂柳絮随风舞——起坐无常者饮”, “ 安能辨我是雄雌——无须者饮”。
花名令如: “红珠斗帐樱桃熟, 芙蓉如面柳如眉。”
②赌赛令, 宴饮时按一定游戏规则决出胜负, 由负者饮酒的一种酒令。如射箭、赌棋、掷骰、猜枚、划拳等。
③文字令尤为文人雅士所喜爱, 它常能体现人的机智和才情。文字令包括危语令、一字令、拆字令、经史令、诗句令等。
一字令规定说一个字要像一个事物, 如唐代节度使高骈与薛涛饮酒时行令高说: “口, 有似没梁斗。”
薛应: “ 川, 有似三条椽。” 危语令要求令中包含危险的事。《世说新语》载东晋时桓玄、殷仲堪、顾恺之等人作危语令。桓玄说: “矛头淅米剑头炊。”殷仲堪应: “百岁老人攀古藤。” 顾恺之说: “井上辘轳卧婴儿。”
拆字令要求把一个字拆成多个字来说。五代时陶榖出使吴越国, 吴越王钱镠(liú)设宴碧波亭, 出拆字令: “白玉石, 碧波亭上迎仙客。” 陶应: “口耳王, 圣明天子坐钱塘。” 两人互相恭维客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