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环境污染我们能做神马
面对全球性问题我们能做什么? 走在北京的路上,映入眼帘的就是许多白色的口罩。记得之前和同学开玩笑说:走在北京的路上,一定要注意留心戴口罩的人,因为他们可能是大明星。但最近的雾霾天气却大大降低了这个可能性。
近些年来,环境情况急剧恶化,许多省市都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也使人们开始注意起当今的环境问题。许多科学家都纷纷指出,未来十年内,将会有三大癌症困扰着人类,它们分别是胃癌、肺癌、肝癌。这些与我们呼吸的空气、吃的食物都戚戚相关。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以下十大环境问题:
一、全球气候变暖;
二、臭氧层破坏;
三、生物多样性减少;
四、酸雨蔓延;
五、森林锐减;
六、土地荒漠化;
七、资源短缺;
八、水环境污染严重;
九、大气污染肆虐;
十、固体废弃物成灾。上述众多的环境问题,已经对人类提出了十分严峻的挑战,人类必须而且也只有人类能够找到自己的出路。
面对这些全球性问题,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北京师范大学田松教授在他的著作《有限地球时代的怀疑论:未来世界是垃圾做的吗?》中指出,不仅能源和资源有限,地球容纳垃圾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如果我们不意识到环境和资源问题的严重性,那么我们留给后代的将是一堆垃圾。
其次,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
1、随手关闭水龙头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滴水或用后不关的水龙头。也许很多人认为这流不了多少水。先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用一个量筒在滴水的龙头下接,15分钟就可接上200毫升水,换算成每天是近20升,每年就是7000 多升。全国有成千上万的水龙头,加在一起可不是个小数。我们的淡水资 源是极其有限的。虽然地球表面有71%以上的面积是水,总计约有 13.85亿立方千米,但其中有97.2% 是不能利用的咸水,2%是两极和高山的冰雪以及难以利用的淡水,真正可以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水量的千分之一。全球每年的淡水使用量在不断增加,拥有全世界40%人口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约有10亿人喝不到纯净水,因饮用不洁净水死亡的人数在发展中国家每年有1000 万。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资源就是珍惜人类的未来。让我们从身边做起,在用过水后、洗手洗澡打肥皂和洗碗间歇时,随手夫闭水龙头。
2、双面使用纸张
据先前一些所谓的“后工业社会”的预言家们预言,电脑的使用将把纸张打发进历史的陈列馆。但事实正好与预言相反美国每年耗用的书写与打印纸张从1956年的700万吨增加到了1986年的2200万吨,而且纸张用量有增无减。当然,纸张是可以再生的,但是废纸的再生过程也会产生大量的有害废弃物。印刷用纸要回收再制,都必须经过一道脱墨手续,产生两大产品:一边是不含油墨、可以用来制纸的纤维,另一边则是大量的淤泥。再生纸通过一系列的使用而有所变化,从高质量的粘合纸到 新闻纸到板箱纸,及至最后用作堆肥或在同一生产厂内作燃料。在这一过程中,纸张的物质性能是递减的。我们知道,延长物品的使用寿命,可以降低资源流动的速度。将产品的使用寿命延长1倍,相当于减少了一半的废物。双面使用纸张,使纸张的使用量减少一半,当然也就减少了一半的废纸产出。所以,作为一名当代研究生,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严格双面利用纸张,保护环境。
3、其它措施
除了以上介绍的两点,我们能从身边做起的小事还有很多,比如做到垃圾的分类回收、少吃乃至不吃口香糖、一水多用、回收废电池、使用无铅汽油、优先购买绿色产品、尽量使用太阳能、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拒绝使用非降解塑料餐盒、尽量乘坐公共汽车,少开私家车、提倡不行和骑单车,认识环保标志等。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从身边小事做起,我觉得我们的环境质量肯定会提高一个档次。
此外,我觉得国家政府部门在面对全球性问题方面应该要有更大的作为。个人如果环保意识很好,但是没有政府部门的配合,我想他也不会做出很好的环保行为。国家首先要在战略层面高度重视环境和生态问题,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在国家宪法中明确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与环境的和谐。建立可持续发展经济、循环经济等经济模式,开发清洁能源,建设生态文明。其次。国家和各级政府需要制定好各个领域的环保政策和法律法规,规范企业和公民的环保行为。同时还要做好对生态环境、自然环境的环境普查和检测;做好对企业的环保监管;国家要大力开发和实施各种节约资源、高效利用资源的新技术;国家要大力开发和实施清洁能源工程;继续坚持计划生育政策;继续坚持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的国家工程等。如果国家政府部门能做到这些,我想我们离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又近了一大步。
最后,作为即将走入社会工作岗位可能从事学术的工作者,我们应该本着为社会负责的心态,为社会环境着想,而不能为了获得利益而牺牲环境。我们要在国家和政府职责部门的带领下,从身边小事做起,同时努力学习各种文化知识,用自己的知识力量去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保护全人类,为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第二篇:我们能做什么?
我们还能做什么?
《村妇深夜在家遭强暴 证据送警方搁置3年致失效》,一看到这标题我就头皮发紧。„„提起六年前的事,56岁的崔丽还是泣不成声„„“我们报案很长时间了,也不见有警察到我们家勘察现场,也不见他们抓人。”崔丽说,每次她和丈夫去公安局催促,都能看见他们提交的那团卫生纸在刑警队的铁皮柜上放着。„„崔丽夫妇“一个劲上访”„„时任平舆县公安局刑警队长的黄东亮说:“去不去现场其实无所谓,主要是证据。”黄说他们也传讯了(崔丽报案指称的)陈某,但陈某不承认,因缺乏证据,他们只好放人。„„技术中队的段喜华说,他就此事向领导做了汇报,建议立即(向省里)送检,但领导没表态,事情就搁置了。„„直到202_年崔丽夫妇上京告状才引起县局重视。(202_、5、22《大河报》,《文摘周刊》
5、29转)
我们不难看出,公安三年后的“重视”,将崔丽逼到尴尬境地:她没法再证明自己遭遇过不幸——她没了证据。没有证据你怎么“指控”?几乎不用费什么周折,这“案”就可“结”了。
崔丽陷入了万丈深渊。但她还能做什么?她已经做了一个“守法公民”该做的一切,报案,提供证据,等待,上访,再等待„„,六年后她什么也没等到,除了“泣不成声”她还能做什么?跳桥是违法的,掂把刀她没那个力气,再说她又不是“法盲”。
所以,这位“守法”母亲的最后选择也只能是“泣不成声”。
遭到歹徒“强暴”,俺的恐惧是有限的,因为俺还有指望,相信歹徒会受到惩罚,俺会得到保护。但俺遭到ZF“强暴”,恐惧就成了绝望,俺还指望啥?他太强大了,他还在俺的伤口上下刀,痛彻骨髓啊!最让俺寒心的是,他是俺含辛茹苦喂大的,却反过来“强暴”他的母亲!他不嫌丢人,俺这做娘的却对外人说不出口啊!俺只能在心里骂这个“畜牲”,你不怕天打五雷轰吗?
毁灭证据原来就这么简单,让它“失效”,让时间帮你完成你不便表露的心思。现在,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崔丽个人的“证据失效”,我们还有千千万万同胞的冤屈“证据”已经或正在“失效”,对此我们却无可奈何,除了“仰望天空”诘问苍天,我们还能做什么?
顽石点头202_、6、4
第三篇:大学毕业我们能做什么
我是江西的,五年前走进了湖北工业大学,现在回江西南昌工作,常在论坛逛,看到这篇贴子,觉得一点心得,拿出来分享一下!
由于是转载,避免版纠纷,请各位同仁们有时间可以看一下!
怎么,看我那标题是不是准备了一大堆口水来喷我?呵呵,且慢,等看完我的帖子再喷不迟,如果你有耐心的话,但我相信你耐心看完了不会后悔。
首先,先了解中国的绝大多数制造业,或者说企业,是什么样一个性质。
看看你身边使用的各种高端,或者热卖的产品吧。
手机:iphone,nokia,HTC,索爱,三星。
汽车:大众,丰田,本田,别克,福特,雪佛兰,标志,宝马,奔驰,奥迪。
化妆品:DHC,兰蔻,雅斯兰黛,SK,H2O,欧莱雅(这个真不了解,说错了请原谅)。电脑:苹果,HP,华硕,宏基,联想,三星,索尼。
家用电器:西门子,索尼,三星,松下,AO斯密斯,格力,美的,海信。
好了,这些是大家熟悉,那还有大家不熟悉的呢?很多很多,大家应该都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绝大部分都是国外品牌,请记住品牌这两个字,极其重要,只有极少数的国产品牌。好,那这和我们大学生不如农民工有什么关系?有关系,太有关系了,我来说给你们听。当今世界制造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整条产业链的竞争。一样产品的真个产业链按工序来排序应该是这样的:设计,原材料采购,订单处理,生产制造,仓储物流,批发,零售。一共七大块。以美国著名芭比娃娃为例,一个芭比娃娃在美国的沃尔玛超市卖9.9美元,就10美元吧。东莞是这个娃娃的生存所在地,出厂给美国芭比娃娃公司是每个娃娃1美元。但请注意,上述产业链的7大块中,只有生产制造是属于我们中国的,也就是10元中的1元,是属于我们创造出的价值,剩下的9元呢?都是美国人的价值。iphone,nokia,丰田,大众,西门子,松下,索尼等等,都是这个性质。也就是说,生产制造,只是整个产业链中的一小块,甚至已经沦为最底层的一小块,而且,记住,生产制造,是最不需要大学生的一块.....另外六块呢?另外六块才是需要大学生去做的事情啊!
不要以为美国人,欧洲人用的都是made in China的东西,就说明了我们的制造业多发达。为什么他们的工厂要办到我们这里来?除了消耗的是我们资源,破坏的是我们的环境外,更甚的一点,剥削了我们的劳动力,因为,中国的劳动力便宜,太便宜了。这里涉及经济学上的战略问题,要说一下子说不完,如果大家有兴趣本人以后可另外开贴去说。生产制造,根本不需要大学生,规矩都给你定好了,造着去做就行了,要什么大学生,在车间不停的重复着同一个简单的动作,不懂都没关系,有师傅教一下,自己慢慢就会了嘛,而且大学生心高气傲,就算一开始肯降低身份做普工,但日子久了怕会跑掉,作为老板,何必要那么多大学生?情愿请一个农民工来做,做得越久越熟练,生产速度越快,技术越高超,加点工资也划算啊。而这些made in China的东西,他们的设计,采购,仓储物流,批发零售,都掌握在洋人手里,他们的大学生在做,我们人数是他们几十倍几百倍的工人拿着10元钱中的1元,而他们却掌握着10元钱中的9元,这就是中国制造业最现实的问题。而我们现在每年数以百万记得大学生毕业,就面临着就业,怎么就业?去哪里就业?我们大部分制造业都只掌握着产业链中最不需要大学生的这一块,这些大学生去哪里就业?记住,再次强调,我说的是整体状况,中国拥有自己品牌且做得不错的企业也是有的,比如华为,联想,海尔,但太少了,真的太少了,而且他们当中大部分做得好也仅仅限于国内,和他们同行业的其他国际巨头相比,相距甚远啊。这些企业每年又能给我们的大学生提供多少岗位呢?那剩下的人呢? 好,说完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那么再谈谈江西在中国的地位,就更悲催了,恐怕江西在中国的地位还不如中国咋国际的地位,所以可想而知啊,我们的江西的大学生们,你们得去
哪里找工作,去哪里实现你们的梦想呢?道理是一样的,江西更是生产基地的基地。看看我们引以为傲的高新开发区,经济开发区,昌南工业园。这些就是我们江西现代化工业基地,这些就是我们江西各个支柱型产业基地,一大片的生产车间,的确壮观,看看那在建的红角洲的高楼大厦,楼盘。自己想想吧,在这些地方工作的所有人里面,有多少比例的岗位是需要大学生的?身边也认识蛮多在这些地方上班的朋友,或者说是在南昌所谓的大公司上班的朋友,一个个就说什么公司的某某领导是北京总部派来的,上海总部派来的,深圳总部派来的,对,就是这样。这些在江西扎根的大企业,需要大学生的岗位还宁愿是从他们老家当地招来得,那么我们江西的大学生呢?
很多大学生朋友抱怨出来工作工资低,工资低是因为你们待的是小公司,小公司没有办法给你高的工资,或者你们待得即使是大公司,也不过是个可有可无的临时工,因为江西本土的企业太弱太弱,而江西却又是中国其他城市大企业的一个生产基地,代工方而已,或者只是是销售点,办事处而已。他们不需要江西的大学生,他们只需要江西的劳动力,只需要江西GOV作为重点引进项目提供的优惠政策而已。他们宁愿请个农民工踏踏实实的为他们在车间生产,为他们在外面拼死拼活的销售,做售后服务。他们不需要你去设计,不需要你去采购原材料,去规划仓储物流,去策划销售方针。他们只需要一个能按照他们早已制定好的规则踏踏实实,循规蹈矩去做事的人就行了!而那些需要你去设计,去策划的江西本土公司因为实力弱小,也不指望,也无法做出多大的成就,取得多大的利益,所以,他们需要你们的专业综合知识,但他们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知识,所以他们不会为你花多少钱。而更悲剧的是,随着GOV把他们的生财之手伸向了教育之后,大量的扩招,大量的挂着公立大学牌照的私立大学的建立,使得近十几年来向社会推出了呈几何倍数增长的大学生。使得原本就供大于求的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更加残酷。曾经看到一篇报道,南昌一个社区招聘办事员,工资待遇一个月1200元。只招8个人,结果几百个本科生去报名......大学生,早已失去了天之骄子的光环,大学生,仿佛成了最容易拿到的文凭,看看江西著名的蓝天,东华理工这样的学校吧,他们哪里需要你考多少分数,只要你去,几年后保证给你一个“大学生”的包装。
不要怪自己在大学里面没有学好,你学好了也没有用,因为你的知识需求的单位太少了,就算你满腹经纶,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不要以为外国的大学生比我们中国的大学生强多少,他们也照样抽烟喝酒泡妞打架,但他们机会太多了,给他们的机会太多太多,对他们来说,很容易学以致用。但我们呢?我们没有办法,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公平?请问这两个字何时发生过?不要说也有大学生混得好的,高薪体面的工作,但放眼看看所有的大学生吧,记住,是所有的,混得好的比例是多少,混得不好的比例呢?或者还有那些连混都没得混的呢?每次路过江西医学院的时候,我都很悲伤,为那里的悻悻学子感到悲伤,这是时代的悲伤,请问,那里的同学们,毕业以后,你们有几个人能真正成为一名医生,医疗研究员的?还是大多数人也只能去做个小药厂的检验员,药品推销员?或者根本就放弃了你一开始憧憬无比美好的医学生涯?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人,都只能接受平凡的命运,平凡的命运里,又有多少无奈和辛酸呢?对吧?
同学们,真的不怪你们,没有办法,这就是你的现实,或者说这就是你出生那一刻起就决定好了的命运。无法去责怪谁,如果硬要责怪,那就责怪那些无能的管理者,领导者,不仅无能且极度自私,不顾后果不顾实际的胡乱扩招,只为满足自己的私欲,错误的引导你们这一代人选择一条错误的道路走了下去。难道大学生就真的没有地方去了吗?也有,银行,证券,学校,这些行业需要大学生,但这些行业却又是中国相对世界非常不发达的行业,江西就更是。垄断型企业需要大学生,比如国有银行,电信,能源,高速公路,但这些又其实一般人能进的?他们的正式员工有过对社会公平公开招聘的历史吗?我不多说,你懂的。
所以,了解中国制造业在国际社会中到底所处的是个什么地位,而江西在中国又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非常重要。我上面说的想必大家都明白了吧。
那么,于是乎,我们看到了,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面临毕业,怎么办?两条路
第一,考研。我目光短浅,见识少,据我目测,大部分考研的同学,大部分,都是因为害怕毕业,害怕在就业中遇到挫折,不敢面对,于是选择考研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延迟自己就业的时间。说句实话,原本读4年的大学,在加多读2年出来当个一个月拿3000来元的大学老师(还不是都当得到的),这就是天之骄子中的天之骄子辛苦读书这么多年换来的结果吗?那一个农民工他如果从18岁开始(差不多是进入大学的年龄)在一个厂子里面做工人,等他做了6年只要脑子不蠢,踏踏实实的,相比至少是个中级职称的技工了吧,这种档次的技工就算在南昌,随随便便一个月下来的收入恐怕是大学老师的2倍以上了。
第二,考公务员!这类人比考研的强,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于是乎,出现了一个岗位招一个人,几百个报名的........公务员,原本就是一个国家的行政事务管理者,大部分公务员岗位的本质却只是一个普通的服务工作者。工作技术含量属于非常低下的一个职务。但在我们国家,在我们江西,却成了香馍馍,人人都想要,嫁女儿的父母听到男方是公务员都喜出望外(大部分)。这就是社会的不公正造成了大学生扭曲的择业观,一个人学了那么多高层次的知识的人不是去用这些知识去从事创造实际价值的行业,而是选择了几乎完全不需要大学知识的一个普通服务类的行政工作。但是这能怪我们的同学们吗?累死累活的工人老大哥退了休拿1000多元一个月,看个病都看不起。而舒舒服服的公务员退了休拿着3000多元一个月,生个病还可以去单位几乎全额报销。你叫我们的大学生同学们怎么去面对这个社会,怎么去选择自己的未来?几百个人里面招聘一个,而且恐怕其中还有N多个比自己有关系的,但他们还是坚持去考,为什么?
最后总结,中国落后的制造业决定了中国大部分企业只能处于整体产业链的最底层,生产制造,于是中国大量需求的是技术工人,普通工人,就是蓝领。而我们无能且自私贪婪的gov却不断的扩充原本就需求不多的大学生,最终就导致大学生毕业就面临失业,好不容易找到份工作也就只能混口饭吃而已。而普通的蓝领工人却因为市场紧缺,工资待遇迅速提高,早已超过大学生,所以,大学生们,你们大部分的人还真不如普通蓝领工人,甚至农民工,但,这不是你们的错。
唉,不知不觉已经写了这么多,真正能看完的人又有多少个呢?呵呵,如果你真的看完了,那么我只能衷心的对你说声:谢谢了。
第四篇:无毒校园 我们能做什么
无毒校园
我们能做什么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青春像流水悄悄的从身边流过,她是那么的可爱,就像初恋的情人,陪你度过生命中风风雨雨,不离不弃。她在教室、自习室、琴房、挥汗如雨的赛场注视你、陪伴你。她是那么的无情、冷酷。在酒吧、网吧、监狱、戒毒所、监狱无情的消磨意志,摧残斗志,让你远离心中的理想。
今天或许你问我,大学你将如何度过,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我不能告诉你太多,只能告诉你选择决定命运,细节铸就成功。你可以选择时间是漫长,沉迷于游戏精彩、酒精的刺激、夜总会的色彩斑斓,尽情的挥霍时间。同时也可以选择短暂,努力在有限的时间里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超越自我。在有限的时间里用平凡方式谱写不凡的人生,实现价值。
大学是每个学生心中的象牙塔,是那么纯洁与高尚。绿色、健康、文明的校园环境是每个老师和学生追求和理想,无毒校园是绿色校园的重要一环,作为这个校园的一分子,怎样做才可以为这个校园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呢。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
或许我没有文学院教师和学生才华横溢的文采;也没有艺术学院师生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挥洒艺术激情,也没有经济学院师生眼光的深邃与睿智。我是那么的平凡、朴实,同时有着不少的不甘与落寞,但是我从未放弃的自己理想,坚持自己价值选择。感谢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栽培、同学的鼓励、社会的期待。让我认识自己的存在是多么独特与不凡,命运可以改变,价值可以创造。
或许今天我的所作所为是那么渺小与平凡,我坚信,只要坚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一颗平常心,做个把时间看作是有限的人,努力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超越自我。为自己的理想珍惜每一秒,做好每一件事,过好每一天;
一颗感恩心,感谢我们的父母养育我,赋予我宝贵的生命。感谢老师的栽培,每个老师都有优秀的一面,吸收老师的有点,不断雕刻自己。感谢老师的知遇之恩,感谢老师关怀之情。感谢同学的支持与厚爱,让我变得愈发坚强、成熟。感谢生命中与我们相约每个人。
一颗责任心,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老师负责,对社会负责。充分认识毒品的危害,坚决不触碰毒品禁区。用一颗负责心对同学、老师、亲戚、朋友宣传毒品的危害,树立坚强的防毒、禁毒思想意识。
一颗关怀心,关怀身边的每一个人,重视每个生命。积极参加绿丝带、红丝带等各种社会有益活动,用平凡的行动默默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做个良心的大学生。
谢谢
第五篇:后世博留给我们的神马
形势与政策论文 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 作者:陈中杰
后世博留给我们的精神
【作者】
姓名:陈中杰学校:上海交通大学院系:软件学院软件工程学号:5100379056指导老师:王培丞
【正文】
中国倾注全民族的精华承办了第41届世博会,也是世博会创建159年后的第41届世博会。一个半世纪,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的坎坷,无数的磨难,从一个贫穷的落后的东方大国走到今天,让人心中感慨万千,真是酸甜苦辣积于一身。今天能成功地举办如此盛大的世博会,而且是史无前例的规模,创造了世博会历史的奇迹。从场馆的设计规模,以恢弘豪气冲天的姿态亮相与世界各国人民的面前,以联合国秘书长潘吉文的赞誉:这是世界上最好的一届世博会。参观人数创世博历史纪录,七千三百万人次。二百五十万志愿者无私奉献于世博会,这种人气是前所未有的,也是证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在。
虽然,大多数市民对世博会的印象只是停留在“人挤人”这样的低级词汇上,但是我个人对世博的热情依然足够强大。曾记得在世博前,我屡次申请小白菜,但都未果,这让我懊悔不已。即便如此,我仍然始终抱着一颗“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心在观察这个城市:观察这个城市的改变;观察这个城市从幼稚到成熟;从一个衣食住行甚至都很不方便的地方变为一个设施人性化却不失古雅的地方;从一个生活的地方变为我们心灵驻扎的地方。这个城市因为世博而让世界为之喝彩,这个城市的名字——上海。
很多人都认为世博结束了,好像这个城市前进的步伐也停止了,其实不然。然而很多人还在为那些场馆拆除后的黑白照而感伤,很多人看到空荡荡的世博园唏嘘不已。曾经,这里、那里、许多地方都是我们经历过漫长的等待才能游览几十分钟的地方。其实,这些都只是实体场馆而已,真正的有场馆所展览出的精神已经开始融入我们的生活。
从离世博会最近的地方看起,周围的居民区就有很大的改善,面目一新、重新粉刷过的楼房;更加开阔和美观的道路,这些是在硬件方面的提高。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世博会场馆建造的时候,厂址附近的居民经常在生活上遇到建造带来的麻烦,所以应急灯和各种预防器具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居民们忍受了这样曾经的伤痛。当然这些政府都看在眼里,他们也适时改造了这些居民区。这就是一种精神,一种民生上的关怀精神,想必在世博后这样的关怀精神将得到放大和延续,“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于是直接体现在了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政府与人民处理事情的互利上,这是我对后世博关注到的第一个地方。
另外一点毋庸置疑的是软件实力的提升,其中包括市民素质的提升和社会文化氛围的积淀。的确,我个人觉得迎接世博会;建设世界级城市,对于上海而言,更多的挑战来自于软件方面,而且更何况我也觉得在软件方面对后世博的影响更直接、更深根蒂固、更有意义。国际化大型城市的评判标准绝不只是楼够高、路够宽、车够多和人够密,人文社科氛围的积累和沉淀状况、城市居民的整体综合素质水平及人才的引进和使用情况,更是一个考量城市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所以在此方面,世博带给我们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
上海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接纳一切愿为梦想拼搏的追梦人。而城市文明程度等软件氛围的提升,绝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简单过程,它的每一点进步都更需要我们每个人从自身做起,争做遵守规则,倡导文明的那个最靠近红灯的第一人,以每个人无声行动的积累形成合力,进而形成整个社会的良好文化文明氛围和环境,来影响和感染每一位来到上海的国内外友人。在世博期间,我们大力宣扬了文明和文化的氛围,所以这样的宣扬的影响度必定是长期的和稳固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 作者:陈中杰
从科技角度看,又是百花齐放。其中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无疑是低碳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许多场馆减少了自身的碳排放,本身就是一种进步的展现,而零碳最佳实践案例馆更是让我们懂得何为真正的科技生活,这不仅仅是一种展览,我相信这样的理念会更深地植入老百姓民心,也就是说促使或提醒更多的人去思考怎样健康生活、科技生活。思考和想法多了,进步也会更多,于是又会有一批批造福于百姓的发明或是专利。
不得不提的值得我们为自己骄傲和自豪的是有许多我们的学长和学姐在世博会加入了志愿者队伍,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小白菜。这是另外一种奉献精神。随着上海都市国际化的加快,我们需要一批又一批的先进群众和青年去用自己的风采展示上海人民的热情和精神,无疑小白菜们是我们的优秀典范。通过世博会,志愿者这一名词又被推向了新的高潮,在世博期间,发生了许多小白菜们的感动故事。而我们,作为小水滴,也心甘情愿迎接他们回家,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后世博的日子里,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群众和青年他们愿意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出自己的贡献,也会有越多的人去尝试志愿者的滋味,掀起一股志愿风。更何况,上海还将举办越来越多的国际性和地区性会议,一定会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志愿者精神必定将是一种值得延续的精神。
其实,世博本质上最原始最基本的意义,应该是展示当今人类最先进的文明。这里的先进不仅仅指科技,同时也是经济、文化、抑或社会等等方面的先进。经济效益并不是世博会的鼓吹主题,但是就这一点往往被很多人曲解。但同时也需要指出的是,也许会有很多人对展出的科技进步持怀疑态度,也就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在细节科技方面还无法达到与欧美强国平起平坐的环境里,这样的进步很容易被国民所忽视,很容易在世博后被我们所淡忘。然而这正是由世博所延伸和展现的永恒不变的主题——希望更多的人去思考我们的生活。“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的基础是以人为本的,是建立在一群真正的城市主人上的。所以我们应当毫不迟疑地在世博后趁热打铁毫不迟疑地发展小型的福利型的科技,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不负世博所留给我们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来源:人人网论文《后世博留给我们的未来》作者:上海交通大学陈远丰
2.来源:网易博客论文《上海世博会留给了我们什么》作者:草原一丁(网名)
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 F1003703
陈中杰
202_-12-15 形势与政策论文 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 作者:陈中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