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林下再造广西大农业

林下再造广西大农业



第一篇:林下再造广西大农业

林下再造广西大农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feisuxs 202_-10-08 来源: 广西日报

——林改后林下经济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今年60岁的田林县农民李易勇,10多年前从不适宜生存的大石山区搬迁出来,利用荒地种竹收笋谋生。如今他家竹林发展到150多亩,长年投入两个劳动力,其它不用什么投入,一年卖笋收入10多万元,每亩纯收入600元以上。“种竹好过种田,竹农赛过神仙”——生活在秀丽又“长”钱的竹林里,住着家用电器应有尽有的新楼房,李家其乐无穷。

在被授予“中国八渡笋之乡”称号、竹林面积已有30万亩的田林县,作为当地农村经济支柱的“竹笋采集加工”,只是广西业已成型的多种林下经济模式之一。在八桂大地,林下经济正如雨后春笋般成片涌现、竞相“冒尖”。

接力林改——绿了群山富了民

202_年开展试点,202_年扩大试点,202_年全面推进,累计投入超过15亿元,超过100万人投身其中„„在五级书记抓林改的高位推动下,广西这个“后来之辈”一跃变成全国林改“后起之秀”。

截至今年8月31日,全区累计完成勘界确权1.98亿亩,占全区集体林地总面积的98.5%;全区累计完成登记发证面积1.85亿亩,占全区集体林地总面积的92.2%,全区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完成。

“山定权,地生钱。”林改不仅激发了农民造林护林的热情,更拓宽了农民就业增收的财路。林下经济接力林权改革,在八桂大地蓬勃发展,成为广西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有林才有菌,有菌就有钱”。在保护红椎林的同时培育红椎菌,成为浦北农民致富的一大产业。浦北县龙门镇平黄村红山村吴永左、吴永右兄弟俩,202_年卖菌收入均接近5万元。

林场叫“六万”,八角有“六万”,林下搞种养,每户赚“六万”——这首顺口溜,说的是自治区直属的国有六万林场,其拥有6万亩八角林,25户职工在部分八角林下种花、养鸡、养猪,去年实现净利润150万元,平均每户净收入6万元。

无独有偶。同是自治区直属的国有派阳山林场,其八角林下放养的鸡,由于常年拣食八角落果落叶,肉质中天然带有八角之香,市场售价比普通放养鸡高出一倍多,且出栏多少都不够卖。目前派阳山林场利用八角林250亩放养土鸡5万只,年产值500万元,亩均产值两万元——相当于八角亩产值的25倍之多!更妙的是,林下养鸡后,八角林地肥变多虫变少,亩产从100公斤提高到250公斤。

据统计,202_年全区林下经济产值135.8亿元,涉及林地面积1300多万亩、专业合作社1461个、企业1546个;全区参与林下经济的农民近100万户、300多万人,林农依托林下经济实现人均收入1000元以上。今年前三季度,全区实现林下经济产值145亿元,全年有望超过200亿元,经济总量和综合效益在全国呈现“领跑”态势。

强力推动——五级书记抓“林下”

广西林下经济势如雨后春笋,得益于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强力推动。

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发展林下经济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自治区主席马飚、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陈际瓦多次前往林区一线调研,了解民意,研究政策,作出部署,提出“五级书记抓林下经济发展”。

202_年6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首次全区林下经济发展现场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推动林下经济健康发展。202_年10月,广西出台全国第一个以省级政府名义印发的支持林下经济发展的文件——《关于大力推动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实施一系列力度大、覆盖面广的林下经济鼓励政策。今年,全区各级财政支持林下经济发展的资金达3.5亿元,仅自治区本级财政安排的资金就有1.5亿元。

全区倾力打造林下经济发展十强县,培育林下经济发展十大龙头企业,评选林下经济产品十佳品牌,建立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林下旅游示范基地,带动全区林下经济发展。

浦北县提出要像抓好工业园区一样抓好林下经济产业区,推出多重贴心服务。去年,浦北为林农办理林权抵押贷款905万元,让“活树变活钱,林子变票子”,一下子解决了农民想搞林下经济却手中缺钱的问题。

为把林下养鸡做强做大,容县对在山上修建标准鸡舍的养殖户给予30-50元/平方米的补助,对存栏肉鸡1000羽以上的给予2-5万元的贴息贷款扶持。近两年来,容县农信社发放规模养殖贷款1.6亿多元,全县初步建成5个林下养殖示范区和9个林下养殖规模示范镇。

据林业部门调研和统计,全区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有9000万亩,约占林地总面积的38.5%,相当于全区耕地总面积近1.5倍。“突出典型示范,突出龙头带动,突出产业特色,突出产品标准,突出品牌打造——这是今后广西林下经济发展的着力点。”自治区林业厅厅长陈秋华这样表示。

“百花齐放”——无限风光在林间

林下放养鸡鸭鹅、猪牛羊,林下种植粮果菜、菌药茶,林下经济在各地争奇斗艳、五光十色。

“目前,广西林下经济发展初具规模,呈现三大区域、四大类型、八大模式的发展格局,显露再造广西大农业的发展趋势。”自治区林业厅分管林下经济工作的副厅长韦纯良介绍说。

三大区域分别是桂东南外向型林下经济产业带、桂西南林下特色种养区和桂东北森林旅游区。四大类型包括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旅游和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四大板块。八大模式分别是林菌、林药、林花、林禽、林畜、林蜂、藤芒编织、森林旅游等。

各地林下种植主要品种有70多个,前十大产品为红椎菌、西瓜、香菇、木耳、竹笋、金花茶、沙姜、甜茶、兰花、金银花。林下养殖主要有15个种类,包括鸡、鸭、鹅、鸟、火鸡、鸽、鹿、猪、牛、羊、兔、奶水牛、竹鼠、青蛙、蜜蜂等。

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涉及藤芒编织和松脂、竹笋、食用菌、药材、野菜、蜂蜜、甜茶等采集加工;森林旅游主要有城郊“林家乐”、森林休闲游等。

据统计,202_年全区林下经济总产值中林下养殖独占六成,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占二成五,其余一成五为林下种植和森林旅游。林下经济产值超10亿元的有浦北、岑溪两县市,超5亿元的有合浦、藤县、八步、平南、兴业、永福、容县、博白等8个县(区)。

“一县一产业”、“一乡一名品”,林下经济优势产业带和产业集中区正在展现雏形。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忻城金银花、金秀绞股蓝、大瑶山甜茶、永福罗汉果、田林八渡笋、马山黑山羊、南丹瑶鸡、容县霞烟鸡、天峨六画鸡、环江菜牛等十大名品,大都来源于林下种、林下养。

9月28日,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和自治区政府办公厅联合发文,启动广西发展林下经济“千万林农千元增收”工程:从202_年起,用5年时间,争取全区林下经济面积发展到5000万亩,年产值500亿元;通过发展林下经济,累计202_万林农实现人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

●短 评

“冒”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展林下种养,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得益彰,值得大力推广,引导各地因地制宜,把林下经济作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来培育。

调查表明,同一片树林,林下养殖亩产值往往相当于多倍的林木林果亩产值,林下种植的亩产值也不逊色于传统模式经营的林地甚至于耕地;进行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和发展森林旅游,收获林地林木的附加值,更是一种额外“增值”。

广西64%的土地为林业用地,林地面积2.34亿亩,其中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有9000万亩——相当于全区耕地面积近1.5倍。这是一个不应忽视的大数字!

耕地面积不可能再增加,因地制宜利用好适宜种、适宜养、适宜游和有副产品适宜采集加工的林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是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路子。

目前全区还有7600多万亩条件适宜的林地有待利用,充分利用这片广阔的宝地发展立体林业、循环林业、生态林业和复合林业,将广西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让农民走出一条不砍树也能致富的新路子,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广西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第二篇:广西林下经济

山中绿树成荫,林下土鸡成群,这是记者在浦北县泉水镇看到的一幕。广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10月9日,前来参加全国林下经济现场会的代表们看到北海、钦州等地林下经济争奇斗艳的新景象后,有代表不禁感言,地少山多不但没有阻碍广西农村经济发展,反而成为了一种优势。

林下经济花样多

来到浦北县龙门镇,走在密林中,呼吸着新鲜空气,满眼的翠绿让代表们印象深刻。这么好的植被是如何保存下来的呢?“靠山吃山是祖辈留下来的传统,但是我们不再靠砍树赚钱了。”村民吴永右如是回答代表们的疑问。

吴永右说,他所在的黄山村被红椎林包围,以前村民们大都以砍柴为生,密林也变得越来越稀疏。林改后,林地分到了农民手中,为了保护赖以生存的红椎林,村民们找到了发展林下红椎菌致富的新法子。“我家分有十几亩林地,去年售卖菌子的钱就接近5万元,菌子只长在红椎树底下,现在谁都舍不得砍树了”。

紫檀树、黄花梨、金花茶,很多代表对这些树木是只闻其名,难见其容,但在合浦县长乐镇,这些植物珍宝却欢聚成林,这让代表们很是不解:紫檀树、黄花梨要几十年才能成材,尽管几十年后会有大笔收入,但漫长的种植期让很多林区百姓有所顾忌,长乐镇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呢?

原来,当地村民找到了林下套种金花茶的方法,把喜阴的金花茶栽在树底下,不但省去了盖黑网挡太阳的成本,每年卖花卖茶的收入也足够眼前生活。种有十几亩紫檀树套种林的村民黄汝意形象地打了个比方,紫檀树就像“定期存款”,一时半会儿不能套现,但有林下的金花茶作为“活期存款”,就算等个几十年,他们也扛得住。

第三篇:广西典型林下经济模式调研及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7] 鲁泽广.发展林下经济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J].河南农业,202_(21):46.[8] 彭国营,周立林.适合我省发展的几种林下经济模式[J].河北林业,202_(6):34.

第四篇:大农业大健康时代到来

大农业大健康时代到来

202_-10-29 中农汇富

================ 一个大农业大健康产业时代即将到来!这里有两大产业正在推动这个趋势的前进,一个是农业产业,一个是健康产业。

农业产业向着现代化、快消化和健康化升级;健康产业向着食品和基地化的农业延伸。两大产业以相反的起点和终点相对而行,彼此越来越跨界,产业内容越来越相像。这已经不是个别现象。比如中粮屯河是典型的农业产业化企业,他在产业的最前端有种苗和基地,中间有大桶番茄酱出口贸易产品,餐桌食品和快消产品有调味番茄酱和番茄汁等果蔬饮料,在健康价值的最高端也是产业的最末端有纯天然保健品番茄红素。东阿阿胶、仲景药业、江中制药是医药企业,近年纷纷向食品发力,继而做基地,将健康的产品日常化、快消化,并且沿着产业链一直做到了最前端—基地,俨然是个农业企业。这就是趋势!大农业大健康时代的到来是经济规律,是世界趋势,这是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实践!我国也到了消费升级、产业升级的重要历史阶段。大农业与大健康两大产业的融合与共生,将构成深刻影响中国未来二十年市场格局的复合产业定律。如今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实现了所有食品是安全的、可靠的,消费者对监管者放心,企业也有相对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并且不敢违反法律法规,发现的哪怕是疑似问题,马上召回。新西兰恒天然毒奶粉事件后来证实是乌龙,更加说明人家的检查反应机制不是摆设,企业是能够勇担责任的。在台湾,市场上有太多的食品标有类似大陆小蓝帽的“保健食品”标志,食品市场上的全健康、高健康趋势非常明显。现在,我国大农业大健康的时代大幕即将拉开,一个彻底安全、完全健康的时代即将到来!大农业大健康,蕴育诞生世界级大品牌的天然沃土,特劳特(定位开创者之一)说得好:“品牌建立在国家或区域心智资源之上,才有先天性的强势竞争力。”特劳特说的是打造品牌的一个重要的基本规律。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某些品类上有着既有的定位、有着特别的心智资源优势,特别适合在这些品类中打造品牌。比如法国的香水、葡萄酒品牌,西班牙的火腿品牌,德国的机械制造(比方汽车)品牌、日本的电子产品品牌等等。中国作为世界闻名的美食王国和药食同源的养生大国,地大物博,人口与民族众多,物产与食品的多样性,造就了数不清的具有区域特征的独有的物产品类、食品品类、食品口味和保健方法,在食品美食领域、养生保健领域的心智资源特别丰富,具有先天的优势。比如内蒙古的乳品、牛羊肉品牌,东北的人参、鹿茸品牌,广东地区的凉茶与褒汤、西北的虫草、枸杞……,数不胜数。这是各地的名片,也是中国的名片,是最有生命力的心智资源,是成就品牌的天然沃土,而且具有天然的广阔市场。加多宝集团运作的王老吉品牌(现称“加多宝”凉茶),源自凉茶故里广东。当加多宝凉茶成为中国广为畅销的饮料品牌之后,下一步就可能作为中国草本保健饮品的代表走向全球,一如可口可乐从美国走向全世界一样。加多宝凉茶有望成为中华民族企业创建世界级品牌的经典示范。同样,五粮液白酒、东阿阿胶、南方黑芝麻糊、三全水饺、全聚德烤鸭、云南白药、金字火腿等,都有创建世界级品牌的基因,也就是说,在中国传统拥有优势心智资源的食品美食行业、保健养生行业,最有可能率先创造出世界级大品牌。处在全球最大本土市场中的中国企业,不必舍近求远。我们每天炒菜使用的酱油,全国每年有500万吨的消费量,其中消费者认为最好的品牌,提及率才刚刚超过10%,就是这家企业一年销售高达70个亿,非常惊人。大农业、大健康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巨大市场,是施展宏伟抱负的广阔天地,这里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发展空间,你只会恨自己能力不够,魄力不够,想象力不够,创造力不够。难怪世界投资大师罗杰斯忍不住呼吁:想致富,赶紧去当农民!为什么众多企业家把大农业大健康当作事业,不差钱就做事业。这是规律。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分为五种,按照层次逐级递升。当低层次需求被满足之后,会主动转而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的满足。从地产、煤炭、金融、医药、IT、建材等行业转身投入农业的企业家们,正是这样的情况。前些年,他们在其它行业赚了许多钱,以后赚再多的钱,意义并不大,只是数字的变化。于是他们开始寻找更有意义的工作,他们想回报社会,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消费者迫切需要的事情。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农业。为什么说做农业是做事业?一是:只有有良心有责任有担当的企业家才有资格做农业。“食”字由一个“人”字和一个“良”字组成,说明没有良心的人没有资格做食品。李克强总理说:“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满足人民健康需求是人民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责。”美国杜邦公司董事长Irving Shapiro这样说过:“企业若不能在它赚钱之后为社会做更多有益的贡献,那么这个企业的经营者也就不能称为企业家了。”我国有的企业经营者在这方面做得非常不够,差距非常大。原来农业和食品业中的许多企业,由于竞争所迫,没有把精力放在推动产业进步、引领消费升级、做大品类上,而是唯利是图,急功近利,大搞拼成本、拼价格的趋低营销From EMKT.com.cn。尤其让人心痛的是,不少全国知名企业,也在做损害消费者利益、破坏企业声誉、破坏行业发展的事情。问题就是机遇。许多企业家已经清楚地看到了这是产业重整、产业升级的重大机遇,看到了这是企业家实现被尊重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宝贵机遇!柳传志在谈到联想为什么要搞农业时,讲了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他说,有一次在国外谈项目,遇到了对方政府官员拿出了食品安全问题质问我们,“你们连自己吃的东西都搞不好,被登在报纸上,还谈什么知识产权,谈什么诚信?”柳传志对这次被“噎”铭记在心,他说,一定要做安全的高品质健康食品,一定要做让人真心信赖并尊重的企业。凭什么我们就做不好?大农业与大健康时代的到来,不仅仅是被动地解决中国食品的安全问题,而是中国经济升级、产业升级、消费升级的必然,是许多企业家主动扛起的责任!二是:大农业大健康投资回报非常丰厚,是事业型企业家首选的优秀投资领域。农业产业投资长,见效慢,也正因为投资长,见效慢,回报才更加丰厚。因为能够坚持下来的人和企业相对稀少,优质产品总是供不应求,优质产品的竞争并不激烈。以做事业的心态投身农业的企业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差钱。不差钱,就会做长线,就不会急功近利。这是做优质农业、现代农业所必需的。因此,大农业大健康领域是不差钱、事业型企业家首选的优秀投资领域。柳传志认为,当前国内安全高品质农业品牌还是非常稀缺的。针对当下国内的食品行业、农业的现实情况,他说,“中国市场对安全高品质食品的需求非常大”;中国食品企业中,“让人真心信赖并尊重的企业不多”……这是联想不差钱但是选择进入农业的原因。原红塔集团董事长褚时健和他的褚橙已经用活生生的实践创造了纪录。10斤重橙子138元,三周卖出80吨橙子,甚至有消息说吃完褚橙的包装箱也能卖5元,这可是茅台曾经有的“荣耀”。农业学者郑凤田就表示,“褚橙的畅销其实无形中也揭示出市场的一个秘密,那就是知名、安全、生态、健康的食物消费者是愿意买单的。目前传统的低价、低质、低品、多环节、多链条的农产品生产流动模式只能满足温饱水平,无法满足现代人对健康、安全的需要。必须重塑造农业产业链,重新打造农业产业链,走安全、健康、品牌之路。”农业的确是一个没法赚快钱的行业,以果业为例,三到七年挂果,五到十年丰产,能够坚持做好这个产业的,一定是稀缺的,产品一定是不可替代的。因此,一定会获得好的回报。企业家是推动产业进步的首要力量。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在过去的10—15年,在美国出现的真正的企业家经济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史上最具深远意义和最鼓舞人心的事件。现在在中国,大农业企业家、大健康企业家经济时代即将到来!任何产业的进步与发展都离不开敢于创新、敢于担当的企业家。大农业大健康是一项全新的事业,特别需要有理想的企业家推动,企业家是最核心、第一能动和最具驱动力的因素。领军者的理想、信念、志向、胸怀、胆识等这些软实力,其重要性远远胜过其他资源,诸如资金、设备、技术、原料、人才团队、市场谋略等。我有一个形象比喻:企业家是“1”,其资源要素像是“0”。如果有了企业家这个“1”打头阵,后面加的“零”越多,数字就越大;如果没有企业家这个“1”,无论你堆砌多少个“0”结果都是“0”。企业家是改变和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开创伟大事业、推动产业进步、引领消费升级、打造伟大品牌、成就卓越企业,应该成为每一个农业企业家、健康业企业家的信仰和追求!美国从“霉烂大国”到今天的“食品强国”,走过了100年;日本从“日日添毒”到今天的“自然农法”,走过了50年;台湾从“农药岛”到今天的“生态岛”,走过了20年。今天,轮到中国了!这是一场王者归来的必然之路,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天地人和,势不可挡。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202_年10月1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高品质全健康为标志的大农业大健康产业,迎来了最好的发展阶段。

第五篇:贵州十一五十大农业科技成就

贵州十一五十大农业科技成就

贵州省“十一五”农业科技十大成就(事件)公众投票排名前十的项目为:烤烟漂浮育苗技术、安单玉米杂交良种、无性系引领茶产业、农村信息传播服务、小土豆变增收金蛋、太子参在国内领先、抵御极端气候灾害、水稻新品种和栽培、牧草新品种的选育、高油高蛋白油菜种。它们以科技支撑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十一五”期间对贵州农业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