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自然辩证法_复习提要

自然辩证法_复习提要



第一篇:自然辩证法_复习提要

第2周: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STS的联系和区别?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下半叶创立的。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奠定了这门学科的理论基础,该书对于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的重要成就作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概括,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自然辩证法》于1925年在前苏联公开出版。从那以后,自然辩证法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尤其是在科学工作者和哲学工作者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逐渐发展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和一个新学科。

请大家阅读教材《绪论》一章、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导言以及龚育之、孙小礼写的《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和主要内容》。主要了解和讨论以下问题:

1、为什么说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2、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和范围是什么?

3、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STS的联系和区别?

4、在了解和思考的基础上,谈谈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将对你的科学研究有何帮助? 答: 为什么说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我认为它深刻揭示了科技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而且把科技的发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考察,并由此提出了许多崭新的思想;自然科学属于一般社会生产力的范畴;科学技术并入生产过程转为直接的生产力;社会实践的需要,首先是经济,生产的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科技又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和范围是什么?

性质: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不仅具有哲学属性,而且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自然辩证法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它的产生与发展同哲学、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3 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STS的联系和区别?

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的联系和区别:

虽然他们都是以科学技术的整体作为研究内容,但他们之间有着原则的区别:

第一 如何看待自然观。西方的科学技术哲学一般都把对自然界的哲学思考放在自然哲学,科学实在论,或者哲学本体论中,而自然辩证法把自然观作为他的理论基石。

第二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西方的科学技术哲学一般是着重从科学技术成果方面来考察的,而自然辩证法把科学技术看做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即从他的活动过程,也从他的活动成果来考察的。

第三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西方的科学技术哲学把资本主义社会看作是永恒的,最合乎人性的形式。而自然辩证法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只是历史上的一个过渡阶段,它迟早要被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代替。

自然辩证法和STS的联系和区别:

自然辩证法虽然与STS有相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但是STS没有把自然界与自然观放在首要地位,并且他们都是以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为背景,他们关注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前途。自然辩证法研究在借鉴他们的成果时,必须做出分析而加以吸收。在了解和思考的基础上,谈谈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将对你的科学研究有何帮助?

我认为我们作为一名研究生,是一群走在科研前列的人。特别是作为一名理工科学生,我们研究的是科学技术,自然辩证法指导我们如何进行科学研究是正确的,避免我们犯一些显而易见的错误。自然辩证法能教会我们如何思考科学技术问题,这对我们进行技术研究是十分有帮助的。

此外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哲理论,是一门让人变聪明的学问。世间万物是有联系的,一事通,百事通。不仅仅在科学研究中我们可以运用自然辩证法学到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运用其思想,进行思考和处理问题,这对我们将是一生的收获。

另外,学习自然辩证法可以使我树立辩证自然观,缩短对自然界认识的历程。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强化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传播科学精神,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可以帮助我们提供有效的指导作用。为科研提供认识原则,为我建立和创造新的方法提供指导,为衔接研究中的空白提供指导切合理工科研究生实际的公共理论课,建立一种面对现实问题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哲学与科学之间的特殊性与概括性科学研究需要理论思维和辩证思维。所以学习自然辩证法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它!

第3周: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先请大家看一张图片、二篇报道及一段视频,然后就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这一举措及去年召开的哥本哈根

会议之主旨等问题发表你的看法。

1、图片:臭氧层空洞:(http://news.qq.com/a/20080918/002116.htm)

2、报道:数百座冰山奔袭新西兰(http://news.sina.com.cn/w/2009-11-25/033516661500s.shtml);近四成国土水土流失严重 经济损失至少http:// 澳大利亚动用战机监视日本肆意捕鲸(视频)提示:

在《自然辩证法》的“自然界和社会”一文中,恩格斯明确指出:“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简单地通过自身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引起变化;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终的本质的差别,而造成这一差别的是劳动。”接着,恩格斯马上又强调说:“但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1995年版,第383-384页)

以上关于我国的碳排放问题及哥本哈根会议之主旨的讨论可以联系以下问题,并结合课本的“自然观”部分展开:

(1)对于恩格斯以上这两段话,你有什么感想?

(2)恩格斯的这些思想对正处于发展中的我国来说,有什么现实意义?

(3)也可从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及日益增大、自然资源的日益紧张及全球性污染危机的日趋严重、全球气候的变暖等等,来谈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答:

(1)对于恩格斯的两段话,我认为人与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而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人既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是受动的自然存在物,依靠自然界而生存和发展;又是有生命的、能动的存在物,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劳动,使自然界变得更美好。人的物化与自然界人化,正是表现出人与自然界的辩证统一。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深刻地指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2000

亿报道:(网址:

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也就是说,他的欲望的对象是作为不依赖于他的对象而存在于他之外的;但这些对象是他需要的对象;是表现和确证他的本质力量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对象。”“一个存在物如果在自身之外没有自己的自然界,就不是自然存在物,就不能参加自然界的生活。一个存在物如果在自身之外没有对象,就不是对象性的存在物。”“非对象性的存在物是非存在物。”

(2)目前我国以至全球都存在人与自然界关系恶化的情况,值得人们高度警惕。拿全球气温来说,由于工业、交通等废气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越积越多,以致地球的气温不断上升,冰川融化的速度愈来愈快。由于地球气温增加,空气污浊,全球水灾等自然灾害日益严重,患心脏病、气管炎等疾病的人数愈来愈多,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再拿生态环境来说,由于盲目开荒种地,肆意砍伐森林和毁灭草原,以致地球沙漠化的情况愈来愈严重。在自然资源方面,由于盲目开采和浪费,造成自然资源相当紧缺。我国自然资源不仅不富裕,而且人均资源相对不足。

中国未来的发展需要致力于将潜在的优势转化为实际的优势,处理好劳动生产率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提高人的素质,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使不同地区能够持续地、协调地发展。将跨越式建设物质资本的机会转化为建设绿色固定资产的现实行动。

当然,不仅自然界制约着人,人也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自然界。“自然界和人的同一性也表现在:人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制约着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而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又制约着他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这就是说,人们对自然界的关系,制约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制约着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人和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人类适应、改造自然环境能力越强,人与人之间关系越好,反之亦然。

(3)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出现之后首要的根本问题。能否正确理解和处理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关系到人类、人类社会和自然界能否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

在西方哲学史上,存在两种不同观点:有一种过分强调人的主观作用,把客观的自然界看成人的主观感觉复合,认为人的主观意识决定自然界的性质和方向。另一种是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在自然界面前毫无能力,只能任由客观世界摆布。

马克思深刻地分析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卓有远见地指出:“这个领域内的自由只能是: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马克思在这里告诉我们既不要让盲目的自然力量统治自己;又要在最符合人类本性条件下进步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这是人类、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条件。因此,认为人在自然界面前无所作为或恣意妄为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及日益增大、自然资源的日益紧张及全球性污染危机的日趋严重、全球气候的变暖等各种问题的出现,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人与自然如果不和谐相处,人为地破坏环境都会引发自然的“报复”。

目前,世界正走向低碳经济的绿色发展道路。就中国而言,虽然依赖于煤炭供应的能源结构,对中国未来的绿色转型是严峻的硬约束,但是应该看到,中国转向低碳经济具有一定的潜在优势。一是在物质基础方面,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完成,因此改造成为低碳性的绿色设施具有一定的限制,而中国的基础设施尚在发展之中,特别是大规模的城市化至少还要发展20年,因此有可能在早中期阶段就规划建设所谓绿色的固定资产;二是治理结构方面,中国政府具有强大的政治动员和领导能力,只要大方向对,许多在市场化的发达国家难以成功的大事情往往有条件在中国办成功,低碳经济革命也不例外;三是在思想意识方面,中国人善于吸收世界上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学习型社会的氛围,因此有可能以较短的学习曲线,接受低碳经济这样的绿色理念、绿色态度和绿色方法。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才有美好、宽广的前途;反之则将遭到可怕的灾难。第4周:如何理解科学? 背景资料一:

在库恩之前,科学哲学领域基本上是实证论及实在论的天下。科学被认为是一种追求真理的事业,或者科学是似真的;真理可以被人们认识并加以表述等。自从库恩发表其经典名著《科学革命的结构》以来,对库恩的不同解读造成不同的研究路向。库恩之后,人们逐渐关心科学产生背后的社会的、历史的和文化的因素。“我们都关心获得知识的动态过程,更甚关心科学产品的逻辑结构”[1],“要分析科学知识的发展就必须考虑科学的实际活动方式”[2] 注释:[1] [美]托马斯·S·库恩著,纪树立等译:《必要的张力》,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65页; [2] 同上,第267页

背景资料二:“索卡尔事件”与科学大战

1994年,纽约大学理论物理学家艾伦·索卡尔向后现代文化研究领域的主要刊物《社会文本》(Social text)提交了一篇题为《跨越界线:走向量子引力的超形式的解释学》的论文。随后,索卡尔在《大众语言》中披露了他的意图,即这篇文章是他为了检验人文科学知识领域的严格性标准而写的诈文。这篇论文在文字上带有明显的胡说八道,然而(a)它听上去很不错;(b)它迎合了编辑们在意识形态上的偏见。《社会文本》的5位主编都没有发现这是一篇诈文,一致通过把它发表,引起知识界的一场轰动。这就是著名的“索卡尔事件”。索卡尔事件立即触发了一场席卷全球的由科学家、持实证主义立场的哲学家组成的科学卫士与后现代思想家之间的“科学大战”。

—— 《“索卡尔事件”与科学大战》,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背景资料三:“索卡尔的自白”

“我的文章的最基本愚弄之处不在于它那大量的错误,而在于其中心论题的可疑性以及引证它来支持它的‘推理’。其次,通过含糊的‘非线性’、‘流量’和‘相互联通性’等花言巧语,把德里达和广义相对论、拉康和拓扑学、伊里伽莱和量子力学拼凑成一个大杂烩。最后,我一下子得出(再次毫无根据地)‘后现代科学’已经抛弃了客观实在性的观念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不是思维的逻辑结果;人们只能发现权威的引言、诙谐双关语、牵强附会的类比和毫无根据的大胆断言。”

—— 艾伦·索卡尔:“曝光——一个物理学家的文化研究实验”,见索卡尔等著,蔡仲等译:《“索卡尔事件”与科学大战》,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9页

(相关资料大家可借阅书籍,或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学习后进行思考和讨论。)问题如下,可以选其中一个或多个回答,标题最好鲜明表达自己的观点:

1、什么是科学?如何更好地理解科学?科学是真理性的知识体系?是一种社会建制?一种文化活动?一种信念?还是一种实践方式?等等。请结合自己的背景和理解进行阐述。

2、科学是不是最可靠的知识?有没有认识论上的特权?即科学是否可以免于怀疑与批判?

3、今天,科学与人文之间的鸿沟还存在吗?如果有,你认为加强科学与人文的融通有无必要,如何实现?(关键词:科学与人文;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工作者与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之间的关系)

4、你认为在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中,社会性因素的作用有多大?(试举例说明可能受哪些因素影响以及影响程度。)

答:

1、科学是崇尚真理和真实的人们的,永无止境地探索、实践,阶段性地趋于逼近真理。

阶段性地解释和揭示真理的阶段性、发展性、历史性、辩证性、普遍性、特殊性、信息性等特点,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且是一项永远造福人类社会的高尚事业。如何更好地理解科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第二是了解科技发展史和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第三是正确理解科学家。第四是正确理解科学事件。

2、科学不是道貌岸然的传教,也不是天马行空的幻想。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任何“真理”在其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具有绝对的正确性。放眼未来,就整个人类历史长河来说,根本不存在什么绝对的真理。因为人是地球生物,有其天然的局限性。人对世界的理解都是通过感观获取信息,而后通过思维作理性分析做出的结论。人本身的局限性决定了我们的理论永远是与客观事实有差距的。

科学与人文:社会环境对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科学与人文从来就不是两个对立面,两者之间也没有什么鸿沟,简单地加以区隔是不可取的。众所周知,科学研究是一项探寻自然和社会未知领域的活动,该活动的最大特征就是求真和真实。其中求真是研究的目的,真实是研究的基础,没有真实就不会有真正的研究。真实求实的社会环境有利于社会发展。

3、我认为现如今科学与人文之间的鸿沟仍然存在,加强科学与人文的融通是有必要的。

科学与人文二者自产生以来,就是相互伴随、互相融合,构成人类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从理性、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三个角度来讲:科学与人文是人类理性精神所开出的两条向路,而科学与人文最终的融合也是人类理性精神的回归;近代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同源,始于人类的求知精神,科学的发展与人文的变更相互关联,二者统一于人的实践活动中;从人的依赖性社会到物的依赖性社会,再到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人、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发展,是人类生存的需要。

我们今天所要建设的先进文化,应该是高科技精神和社会主义新人文精神的高度融通。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弘扬高科技精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科技进步,使之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自觉行动。与此同时,我们又要清醒地认识到科学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它不能解决人类发展进步中的一切问题,尤其是精神领域的问题;我们还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全社会塑造和弘扬社会主义新人文精神。

4、我认为社会性因素的作用主要有:一,社会生产决定科学技术的发展。二,社会制度制约科学技术的发展。三,社会思想文化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

社会因素是科学知识形成的必要条件,要完全避免一切社会因素的影响是不可能 的。就是说科学知识并不单纯由自然界决定,社会因素是科学知识面貌的影响因子,有时甚至是十分关键的支配性因素。

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是不奇怪的。科学认识活动由科学家以及由科学家组成的科学共同体进行,而科学家和科学共同体是充满社会性和主观性的;科学认识活动所运用的工具和方法是人制造或创造的,内化着人的智慧、观念和目的;科学认识活动的对象是经过人的选择或加工过的自然现象或自然过程;作为科学认识活动成果的科学知识的表达所运用的语言是社会的;整个科学认识活动的过程基本上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

如我们对于基因科学的发展,基因图谱可以破译人类生命科学,解决疾病等问题。

但基因科学中关于克隆这个问题,有着很大伦理问题和社会问题,这就有待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第二篇:高等数学复习提要

高等数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复习重点:

1、求极限

1)四则运算法则

注意:四则运算法则适用的函数个数是有限个;

四则运算法则的条件是充分条件

有理分式函数求极限公式:

a0mm1 xxxambaaamm101m1nnnn a0xa1xam1xam0xxxxlim0limnn1 bxnbxn1bxbxxbxxxn01n1nbbb01n1nnnn xxxx2)两个重要极限

nmmnmnlimsinxsin01()x0x01x101lim(1x)lim(1)xe((10))x0xx

3)两个准则

准则一: 若(1)ynxnznnN则{xn}有极限,且limxnan(2)limynlimznann

准则二:单调有界数列必有极限

单调递增有上界的数列其极限为最小的上界(上确界)

单调递减有下界的数列其极限为最大的下界(下确界)4)无穷小量

a.无穷小量的定义,注意其是变量,谈及无穷小量时一定要注明自变量的变化趋势。唯一的例外是0永远是无穷小量;

b.掌握何为高阶无穷小,低阶无穷小,同阶无穷小,等价无穷小; c.利用无穷小量求极限

无穷小量与有界函数的乘积是无穷小量

等价无穷小量替代求极限

注意:下面给出关系式是在x0时才成立

等价无穷小量替代求极限只在积、商时成立,加减时不行

1sinx~x 1cosx~x2 x arcsinx~x e1~x

tanx~x ax1~xlna

xn ln(1x)~x 1x1~ n2、连续性和间断点 1)连续定义

x0limy0,limf(x)f(x0)

xx0要求会用定义讨论分段函数分段点的连续性

2)间断点

第Ⅰ类间断点:f(x00),f(x00),即左右极限均存在 01f(x00)f(x00)跳跃间断点 0 2f(x00)f(x00)而f(x0)无定义可去间断点0 3limf(x)f(x0)xx0

第Ⅱ类间断点:f(x00),f(x00)至少有一个不

间断点的疑似点:使函数没有意义的点和分段函数分段点

要求:判断函数的间断点,若是第一类的要写出是跳跃还是可去,第二类只需写出是第二类间断点即可。

3、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1)最值定理: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一定取得到。注意:最值定理的条件是充分条件,不满足结论不一定成立。

2)零点定理:f(x)在[a,b]上连续,f(a)f(b)<0,则至少存在一点x0(a,b),使得f(x0)0。要求:和罗尔中值定理结合在一起判断根的唯一性。

第二章 一元函数微分学 复习重点:

1、导数的定义f(x0)limf(x)f(x0)y limx0xxx0xx0要求,会利用导数的定义判断分段函数分段点处的可导性,以及利用导数定义求极限;

2、导数的几何意义 表示曲线f(x)在xx0处切线的斜率 要求会求切线方程法线方程;

3、微分的定义 dyf(x0)x(一点可微);dyf(x)dx(点点可微)

4、一元微分学中,可导、连续、可微三者之间的关系

可导必可微,可微必可导;可导一定连续,连续不一定可导

5、导数的计算 a.复合函数求导

b.高阶导数

常见高阶导数公式如下:

yexy(n)ex

yxny(n)n!,y(n1)0

nysinxy(n)sin(x)2 nycosxy(n)cos(x)2(1)n1(n1)!(n)yln(1x)y(1x)nc.隐函数求导

隐函数求导方法两边同时对x求导; 注意y是关于x的函数;

隐函数求导的结果还是隐函数;

隐函数高阶求导时一阶求导结果要注意回带,以简化运算。d.对数求导法

适用于幂指函数、无理分式函数 e.参数方程求导

注意二阶导数

6、求微分

dyf(x)dx注意不要缺失dx 第三章 中值定理和导数的应用

1、中值定理

1)罗尔定理 若f(x)满足[a,b]连续,(a,b)可导,f(a)=f(b),则至少存在一点x0(a,b),使得f(x0)0。

注意:a)罗尔定理的条件是充分的,不满足条件结论不一定成立;

b)罗尔定理的结论可理解为若f(x)满足罗尔定理三个条件,则导函数在开区间(a,b)至

少有一根;强调了导函数根的存在性,但没指出到底有几个根;

c)从罗尔定理可推出,若f(x)有n个根+连续+可导,则导函数至少有n-1个根;注意反之不成立;

d)若导函数没有根,则f(x)至多一个根。2)拉格郎日定理

若f(x)满足[a,b]连续,(a,b)可导,则至少存在一点x0(a,b),使得f(x0)应用于不等式的证明和证明某个函数是一个常函数。3)柯西定理

若f(x),F(x)满足[a,b]连续,(a,b)可导,且x(a,b),F(x)0则至少存在一点x0(a,b),使得

f(b)f(a)。

baf(x0)f(b)f(a)。F(x0)F(b)F(a)应用于等式的证明。

2、洛必达法则

定理1若limfx0limFx0xaxa

2在a,fxFx都存在且Fx0 fxfxfx3lim或则limlim

xaFxxaFxxaFx 0,,0,00,1,0等不定型极限 0xsinx1cosxlim注意:lim极限不存在,此时洛必达法则不适用。

xxx1洛必达法则应用于解决,3、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凹凸性,极值和拐点,会作图 1)单调性的判定

设函数yf(x)在a,b连续,在(a,b)可导,x)a)如果在(a,b)内f(0,那么f(x)在a,b上

b)如果在(x)a,b)内f(0,那么f(x)在a,b上 注: a、该条件为函数严格单调的充分条件 b、若函数f(x)在(a,b)内可导,则f在(a,b)内严格单增(减)的充要条件为:

对一切x(a,b),有f(x)0(f(x)0)

在(a,b)内,任何使f(x)0的点必是孤立点 c、若函数f(x)在(a,b)内可导,则f在(a,b)内单增(减)的充要条件为: 对一切x(a,b),有f(x)0(f(x)0)d、单调区间的分界点为:一阶导函数为0的点和一阶不可导点 要求:会利用一阶导函数判断函数的单调区间;

会利用单调性证明不等式;

会利用严格单调性证明根的唯一性。2)凹凸性的判定

定理:若f(x)在[a,b]上连续,(a,b)上二阶可导,在(a,b)内若f(x)0,则f(x)在[a,b]是凹的;在(a,b)内若f(x)0,则f(x)在[a,b]是凸的。

3)拐点:凹凸区间的分界点

拐点的疑似点:二阶导函数为0的点和二阶不可导点 判定定理1:若f(x)在x0处可导,在U(x0)内二阶可导,则

当xx0与xx0时,f(x)变号,(x0,f(x0)就是拐点;

当xx0与xx0时,f(x)不变号,(x0,f(x0)就不是拐点;

判定定理2:若f(x)在x0处三阶可导,且f(x0)0,f(x0)0,则(x0,f(x0)是拐点。注意,对于判定定理2,若f(x0)0,f(x0)0,结论是(x0,f(x0)可能是拐点也可能不 是拐点。4)极值

极大值:设f(x)在(a,b)有定义,存在x0(a,b),对xU(x0),若f(x0)f(x),则称f(x0)为f(x)的一个极大值,x0为f(x)的一个极大值点。

极小值:设f(x)在(a,b)有定义,存在x0(a,b),对xU(x0),若f(x0)f(x),则称f(x0)为f(x)的一个极小值,x0为f(x)的一个极小值点。

0最大值:设f(x)在(a,b)有定义,存在x0(a,b),对任意x(a,b),若f(x0)f(x),则称f(x0)为f(x)的一个最大值,x0为f(x)的一个最大值点。

注意:极值反映的函数局部的性质,它只是和极值点附近点的函数值相互比较而言它是大的

还是小的,有可能出现极小值大于极大值的情况;而最值反映的是函数全局的性质,它是和整个区间上所有点的函数值相互比较。一个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是唯一的,但取得最值点不唯一;而一个区间上极值是 不唯一的,可以有几个极大值和极小值。

在区间内部,最大值一定是极大值,最小值一定是极小值。极值点的疑似点:

判定定理:驻点和一阶不可导点

必要条件:可导的极值点一定是驻点。(使一阶导函数为0的点称之为驻点)第一充分条件:若f(x)在x0处连续,在U(x0)内可导,则

当xx0与xx0时,f(x)变号,x0就是极值点;

当xx0与xx0时,f(x)不变号,x0就不是极值点;

第二充分条件:若f(x)在x0处二阶可导,且f(x0)0,f(x0)0,则x0就是极值点。

0f(x0)0,x0是极大值点;f(x0)0,x0是极小值点。

注意:在第二充分条件中,若f(x0)0,f(x0)0,则x0可能是极值点也可能不是。

第四章 不定积分(计算)

1、换元法(第一种,第二种(去根号))

2、分部积分法

3、倒代换

4、整个根式换元

5、有理函数积分

6、三角函数积分

nb第五章 定积分

f(x)dxlimfixi.a01、定积分的定义

i1定积分的结果是常数,表示的是曲边梯形面积的代数和,与积分区间和被积表达式有关,和积分变量无关。

2、可积的两个充分条件和一个必要条件 f(x)在[a,b]上连续,则f(x)在[a,b]上可积。

f(x)在[a,b]有界且有有限个间断点,则f(x)在[a,b]上可积。f(x)在[a,b]可积,在f(x)在[a,b]上有界。

3、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4、定积分的重要性质

(1)无论a,b,c三者位置关系如何,baf(x)dxf(x)dxf(x)dx

accbbb(2)不等式性质: x[a,b],f(x)g(x),f(x)dxg(x)dx

aab(3)估值定理:x[a,b],mf(x)M,m(ba)f(x)dxM(ba)

ab(4)积分中值定理:f(x)在[a,b]上连续,则至少存在[a,b],f(x)dxaf()(ba)

5、会用定积分的定义求极限

6、定积分的计算

(1)换元法

与不定积分相比要换积分上下限,最后不用回代(2)分部积分法

公式 nn22 Insinxdxcosxdx00  31n1n3 nn2422 n1n3421 53nn2

(3)积分区间是对称区间的要考虑被积函数的奇偶性和非奇非偶性 aaaf(x)dx(f(x)f(x))dx

0aTT(4)周期性

f(x)dxf(x)dxa0

anTT

f(x)dxnf(x)dxa0

(5)常见公式

22(1)fsinxdxfcosxdx 00

(2)xfsinxdxfsinxdx002 (3)f(sinx)dx22f(sinx)dx00

第六章 定积分的几何应用 求面积(1)直角坐标系

(2)参数方程(3)极坐标系 

第三篇:中国国防复习提要

中国国防复习提要

一、国防基本内涵

国防的基本概念:国防是国家为抵御外来侵略与颠覆,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相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外交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的基本类型:

1、扩张型的国防

2、联盟型的国防

3、中立型的国防

4、自卫型的国防

衡量国防实力的重要指标是综合国力,其中包括;人力、自然力、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精神力。

国防力量是以经济实力为基础、以兵员潜力为支柱、以民族凝聚力为灵魂。

现代国防斗争,除使用军事手段在战场上进行武力对抗外,还需通过政治对话、外交谈判、经济封锁、心理施压和军备控制等非战争手段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激烈的较量

现代国防给我们的启示:

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2.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二、中国国防建设

国防建设的涵义:国防建设是国家为提高国防实力而进行的各方面的建设。

国防建设主要包括:

1.武装力量

2.边防、海防、空防及战场

3.国防科技与国防工业

4.国防法制

5.国防动员

6.国防教育

7.与国防相关的交通、通信、能源、航天建设等

(一)中国的国防政策

国防政策是国家进行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的基本行动准则。

中国的国防政策,是由中国的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对外政策和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所决定的。

具体可体现在:

一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

二是坚持全民自卫,独立自主地建设和巩固国防

三是坚持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和自卫防御的核战略

四是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五是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

国防政策的制定必须做到:一要始终把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放在第一位;二要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提供一个和平稳定的内外环境。

(二)中国的国防领导体制

国防领导体制,是国家谋划、决策、指挥、协调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的组织体系及相应的制度,包括国防领导机构的设置、职权划分和相互关系等,是国家体制和军事组织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是最高国家军事机关,与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是同一机构,负责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这种体制,既贯彻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又适应我军已成为国家主要成分的实际,进一步完善了国家武装力量的领导体制,体现了党领导军队与国家领导军队的一致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惟一的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

(二)新中国国防建设的主要成就

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

二是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三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三、中国武装力量

武装力量,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所拥有的各种武装组织的统称。一般以军队为主体,由军队和其他正规的、非正规的武装组织结合组成。

(一)中国武装力量的组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武装力量体制经历了不同的具体组织形式。

(1)1949年10月至1950年9月,实行人民解放军、人民公安部队和民兵相结合。

(2)1950年9月至1959年12月,实行野战军、公安部队(有2年时间称公安军)和民兵相结合。

(3)1959年1月至1966年6月,实行人民解放军、人民武装警察(1963年2月改称人民公安。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组成。”

1、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由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组成。

现役部队,是国家的常备军。由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组成。

预备役部队,是国家平时以现役军人为骨干,以预备役军官、士兵为基础,为战时能迅速转为现役部队而组建起来的部队。通常分为军种和兵种预备役部队,其师、团已列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序列,并授予军旗、番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无一例外地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在建立和巩固新中国的国防事业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武装警察部队的组成:有内卫、警卫、消防、边防、黄金、水电、交通、森林等部队。

内卫部队。是武警部队的主要组成部分,受武警总部的直接领导管理。其主要任务:一是承担固定目标执勤和城市武装巡逻任务;

二是处置各种突发事件;

三是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和执行抢险救灾任务。

边防、消防、警卫部队。是列入武警序列由公安部门管理的部队。

边防部队:主要担负边境检查、管理和部分地段的边界巡逻以及海上缉私。

消防部队:主要担负防火灭火任务。

警卫部队:主要担负党和国家领导人、省市主要领导及重要来访外宾警卫任务。

黄金、水电、交通、森林警察部队。是列入武警序列受国务院有关业务部门和武警双重领导的部队。

黄金部队:主要担负黄金地质勘察、黄金生产任务。

水电部队:主要承担国家能源重点建设项目,包括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以及其他建设任务。

交通部队:主要担负公路、港口及城建等施工任务。

森林部队:主要担负森林的防火灭火以及维护林区治安。

武装警察部队的任务:

(1)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

(2)维护社会治安

(3)保卫党政领导机关、重要目标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武器装备轻便、精良,以步兵轻武器为主,兼有少量重型武器和特种武器。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国家必不可少的武装力量。它的存在,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关系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

3、中国民兵

民兵的组织领导体制:总参谋部主管全国的民兵工作;各大军区负责本区域的民兵工作;省军区、军分区和县(市)人民武装部是本地区的民兵领导指挥机关;乡、镇、街道和企事业单位设有人民武装部,负责民兵和兵役工作。

民兵的编组:以乡镇、行政村和厂矿企业为单位,按民兵人数多少,分别编为班、排、连、营、团。目前,我国民兵编有应急分队和高炮、高机、便携式防空导弹、地炮、通信、防化、工兵、侦察兵分队,以及海军、空军的一些专业分队,能随时遂行作战任务。

民兵的任务:

(1)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头完成生产任务。

(2)担负战备勤务,保卫边疆,维护社会治安。

(3)随时准备参军作战,抵抗侵略,保卫祖国。

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随着战争的现代化,需要更多的民兵在更广的范围、更大的规模上配合和支援军队作战。因此,我国民兵的战略地位仍然十分重要,仍然是反抗外来侵略,进行人民战争的重要武装组织形式和巨大的力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我国武装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抵抗侵略、保卫祖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主要力量。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国民兵:是我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有力助手和强大的后备力量。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军兵种的编成、任务和武器装备

总参谋部:负责组织领导全国武装力量的军事建设,组织指挥全国武装力量的军事行动。

总政治部:负责管理全军党的工作,组织进行政治工作。

总后勤部:负责组织领导全军后勤工作。

总装备部:负责组织领导全军装备工作。

陆军:未设独立的领导机关,由四总部行使领导机关职能,各军区直接领导所属陆军部队。陆军机动作战部队共有18个集团军。

陆军已经由传统的以步兵为主的单一军种,发展成为由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通信兵等技术兵种组成的合成部队,它既能独立作战又能与海空军联合协同作战,整体作战效能有了新的增强

海军:组织指挥本部队独立的或以海军为主的海上作战行动。下辖北海、东海和南海三个舰队。

海军部队逐步实现导弹化、电子化、自动化,具有相当规模的立体作战能力。

空军:组织指挥本部队独立的空中作战、首都防空作战和以空军为主的空中作战行动。下辖沈阳、北京、兰州、济南、南京、广州、成都7个军区空军。

我国空军拥有的作战飞机数量居世界第三位。以航空兵为主体的空军,辅以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空降兵、雷达兵、通信兵在内的诸兵种,形成了全国范围的完整的防空体系。

第二炮兵:组织指挥本部队实施战略导弹的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的作战行动。下辖导弹基地、训练基地和相关的保障部队等。

第二炮兵已经装备了多种型号的地地战略导弹,它既可固定发射,又能机动发射。同时,建有与之相配套的作战、防护工程和各种设施,使之具有较强的打击威慑能力和整体防护能力

人民解放军实现了由单一陆军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的发展,不仅研制和装备了种类比较齐全的常规武器装备,而且拥有了具有一定威慑力的原子弹、氢弹等尖端武器装备。

武器装备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高技术“撒手锏”武器研制有了突破性进展。

体制编制在进一步压缩军队规模、减少数量的同时,优化了诸军兵种的比例结构,使军队体制编制更加适应联合作战的需要。

截至2005年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完成了十次大的精简整编,使军队员额保持在230 万。军队质量建设进一步加强,战斗力明显提高。

为提升我军战斗力水平,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已经建立起了包括电子、船舶、兵器、航空、航天和核能等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科研实验生产体系,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为我军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本专题内容如有疑问,请发邮件至profliyan@126.com,找李老师答疑。

第四篇:SQL复习提要

一、数据库创建

1、Create语句:用来创建新的数据库对象; Create database database name2、alter语句:用来修饰已有对象的结构; Alter database database name3、drop语句:用来删除已有的数据库对象;

4、insert语句:用来在数据表或视图中插入一行数据;

二、表与表数据操作

在表sxb中增加1个新列为奖学金等级,然后删除该列 USE psxcj go

alter table xsb

add 奖学金等级 tinyint NULL go

alter table xsb

drop column 奖学金等级 select *from kcb select *from xsb select *from cjb查询全体的学生的详细记录 Select * from Student 查询全体学生的姓名与学号 Select Sname Sno from Student 查询全体学生的姓名及其年龄

Select Sname,YEAR(getdate()-year(sbirthday))as age

From Student

--单表查询

查询计算机系全体学生的信息 /*语句块*/

select * from xsb

where 专业='计算机'

--查询姓“张”的学生的学号和姓名 select 学号,姓名 from xsb where 姓名 like '张%'

--查询xsb中备注信息为空的学生信息 select * from xsb where 备注 isnull

--查询成绩在90分以上的学生信息 select distinct 学号 from cjb where 成绩>=90

--查询同时选修了课程101和102的学生记录 select 学号 from cjb

where 课程号='101' or 课程号='102' group by 学号 having count(*)=2

select * from cjb

select count(学号)选修人数,课程号 from cjb

group by 课程号

--查询选修了两门以上的课程的学生学号和课程数 select 学号,count(课程号)as 选修门数 from cjb group by 学号

having count(*)>=2

--查询选修课程数大于或等于2的学生学号,平均成绩和选修课门数,并按平均成绩降序排序

select 学号,avg(成绩),count(*)as 选修门数 from cjb group by 学号 having count(*)>=2 order by avg(成绩)desc

--查询姓“张”的前两个学生的学号和姓名 Top 2

--多表查询

查询选修了(数据库原理)的计算机系的学生学号和姓名 Select 学号,姓名 from xsb,kcb,cjb

where xsb.学号=cjb.学号 and kcb.课程号=cjb.课程号 and 课程名='计算机基础' and 专业='计算机'--查询学生的学号、姓名、选修课程的名称和成绩 select xsb.学号, 姓名,课程名,成绩from xsb,cjb,kcb

where xsb.学号=cjb.学号and cjb.课程号=kcb.课程号--查询选修了课程的学生姓名--select *from kcb

select distinct 姓名 from xsb,cjb where xsb.学号=cjb.学号

--查询所有学生的信息和所选修的课程--

select xsb.*,[kcb.]课程名 from xsb left outer join cjb on xsb.学号=cjb.学号

left join kcb on cjb.课程号=kcb.课程号--查询已被选修的课程的情况和所有课程的名字--

Select cjb*,课程名 from xsb left join cjb

On xsb.学号=cjb.学号

--查找计算机系的学生选修课程数大于2的学生的姓名、平均成绩和选课门数,并按平均成绩降序排列 select xsb.姓名,avg(成绩)as平均成绩,count(*)as 选课门数 from xsb,cjbwhere xsb.学号=cjb.学号and 专业='计算机'

group bycjb.学号,姓名 having count(*)>2 order byavg(成绩)desc

--嵌套查询和组合查询--

--1.统计选修了【数据库原理】课程的学生学生

select 课程号 from kcb where 课程名='数据库原理'

select count(*)fromcjbwhere 课程号 in

(select 课程号 from kcb where 课程名='数据库原理')

2.查询没有选修【数据库原理】课程的学生信息 select * from xsb where 学号 not in(select 学号 from cjb where 课程号 in

(select 课程号 from kcb where 课程名='数据库原理'))

3.查询其他系中比计算机系学生年龄都小的学生 select *from xsb

where 出生时间'计算机'

--4.查询被081101学生或081102学生所选修的课程的课程号(用UNION组合查询与IN条件查询两种方法实现)并集

select 课程号 from cjbwhere学号='081101' union

select 课程号 from cjbwhere学号='081102'--5.查询081101学生和081102学生同时选修的课程的课程号(用INTERSECT组合查询与EXISTS嵌套子查询两种方法实现)(自连接)

select 课程号 from cjbcjb1

where exists(select * from cjb cjb2

where cjb1.课程号=cjb2.课程号 and

cjb2.学号='081102')and 学号='081101'

select 课程号 from cjb where 学号='081101' intersect

select 课程号 from cjbwhere学号='081102'--6.查询被081101学生选修,但没有被081102学生所选修的课程的课程号(用EXCEPT组合查询与NOT EXISTS嵌套子查询两种方法实现)

select 课程号 from cjb where 学号='081101' except

select 课程号 from cjbwhere学号='081102'

create procedure proc_cjcxb

as

select xsb.学号,姓名,课程名,成绩 from xsb,kcb,cjb

where xsb.学号=cjb.学号 and cjb.课程号=kcb.课程号

--

7、查询选修了101课程的学生姓名 select 姓名

from xsb

where EXISTS(select *

from cjb

where xsb.学号=cjb.学号 and 课程号='101')

--存储过程

--创建查询

create procedure proc_cjcx as

select xsb.学号,姓名,课程名,成绩 from xsb,kcb,cjb

where xsb.学号=cjb.学号 and cjb.课程号=kcb.课程号

execute proc_cjcx alte修改查询r

--输入学好查询学生的学号,姓名,课程名,成绩 alter procedure proc_cjcx@xh char(6)='%' as

select xsb.学号,姓名,课程名,成绩 from xsb,kcb,cjb

where xsb.学号=cjb.学号 and cjb.课程号=kcb.课程号

andxsb.学号 like rtrim(@xh)execute proc_cjcx '081101'

--存储过程

select * from kcb

create proc proc_kcbinsert

@kch char(3),@kcm char(16),@kkxq tinyint,@xs tinyint,@xf tinyint as

insert into kcb

values(@kch,@kcm,@kkxq,@xs,@xf)

proc_kcbinsert '405','server程序设计',4,72,4 查找单科最高成绩

select xsb.学号,姓名,课程名,成绩

from xsb,cjb,kcb

where xsb.学号=cjb.学号 and kcb.课程号=cjb.课程号

and exists

(select *from cjb,(select 课程号,max(成绩)as 最高分 from cjb

group by课程号)as tempwhere cjb.课程号=temp.课程号 and cjb.成绩=temp.最高分)(相关子查询)

select xsb.学号,姓名,课程名,成绩

from xsb,cjb,kcb(select 课程号,max(成绩)as 最高分 from cjb group by课程号)as temp

where xsb.学号=cjb.学号 and kcb.课程号=cjb.课程号 and cjb.课程号=temp.课程号 and cjb.成绩=temp.最高分 触发器

Create trig trig_cheakgrods on cjb For update

As Declare @..........创建视图 创建学生平均成绩的视图

create view view_选修课平均成绩

as

(select xsb.学号,姓名,avg(成绩)as平均成绩 from cjb, xsb

where xsb.学号=cjb.学号group by xsb.学号,姓名)

需要查找该表的结果语句如下:

select * from view_选修课平均成绩

修改选修课平均成绩视图,显示所有学生的学号,姓名,平均成绩

alter view view_选修课平均成绩

as

(select xsb.学号,姓名,avg(成绩)as平均成绩 from xsb left join cjbon xsb.学号=cjb.学号

group by xsb.学号,姓名)

查询学生的姓名,性别,平均成绩

select xsb.学号,xsb.姓名,性别,平均成绩 from xsb, view_选修课平均成绩

where xsb.学号=view_选修课平均成绩.学号 更新选修课成绩表视图

update view_选修课平均成绩 set平均成绩=80 where 姓名='王林'

删除选修课平均成绩视图、drop view view_选修课平均成绩 插入

insert into xsb(学号,姓名)values('100511','张四')--备份数据库

backup database Pxscj

to disk='E:1PxscjDiff.bak'with differential

insert into xsb(学号,姓名)values('100512','李四')

--备份数据库日志文件 backup log Pxscj

to disk='E:1Pxscjlog.bak'

use master

drop database Pxscj

use Pxscj

select * from xsb--用语句还原数据库 restore database Pxscj

from disk='E:1PxscjDiff.bak'

--还原第三次备份的数据库 restore database Pxscj from

disk='c:Program

FilesMicrosoft

ServerMSSQL.1MSSQLBackupPxscj.bak' with norecovery select * from xsb

--还原第三次备份的日志文件 restore log Pxscj

from disk='E:1Pxscjlog.bak'--差异备份

backup database Pxscj

to disk='E:SQL-serverPxscjDiff.bak' with differential

insert xsb(学号,姓名)values('100512','王五')

backup log Pxscj

to disk='E:SQL-serverPxscjlog.bak'

--删除Pxscj use master

drop database Pxscj

SQL

第五篇:《邓小平理论》复习提要

《邓小平理论》复习提要

一、复习《邓小平理论》一定要同党的十五大报告结合起来。十五大报告分十个部分:

1、世纪之交的回顾和展望。

2、过去五年的工作。

3、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

5、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

6、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

7、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8、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9、国际形势和对外政策。

10、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

还要注意十五大修改党章的基本考虑是在党章中明确规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

思想。

二、复习时要着重掌握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3、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及“三步走”的战略步骤。

4、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6、“一国两制”问题。在复习时还要注意与马克思哲学原理相结合。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政策部分考核主要是选择题和判断题,在复习时要注意区别、比较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比例关系等。比如:

1、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两因素的统一,前者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后是社会属性,其对立统一关系表现在什么地方?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方面,而不是两种劳动。

3、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比例关系,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例关系。

4、流通中货币所需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的比例关系。

5、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

6、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的区别。

7、商品高层与生产要素市场的区别。

8、几种类型的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在哪些情况下适用。

9、社会互助、个人储蓄是我国保障体系的内容。

四、以下知识点是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曾多次出现过的。

1、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2、货币量基本的职能。

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4、货币是不是衡量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

5、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

6、市场经济最基本规律。

7、非价格竞争。

8、市场机制的核心。

9、搞活企业的中心环节。

10、期货交易采取的组织形式。

11、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及功能。

12、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

13、国有大中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主要形式。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