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二大愿
药师佛的十二大愿
2013-11-02腾讯佛学
佛陀在游化广严城,住乐音树下为比丘、菩萨、国王、大臣、天龙八部等无量大众说法之时,文殊师利菩萨向佛陀请问诸佛名号、本愿功德,以便令听闻佛名号的众生能够业障消除,同时还能够利乐像法之时的一切有情。这时佛陀称赞文殊师利为拔除有情众生的业障,并且利益像法转时的一切有情众生所作的劝请。接着佛陀便向文殊师利菩萨讲说了东方琉璃世界药师佛国土的庄严殊胜,往生药师琉璃净土的修行方法,以及药师佛在往昔行菩萨道时所发的十二种大愿。像阿弥陀佛在过去世修行时所发的四十八大愿一样,药师佛在往昔行菩萨道时,为了救拔有情众生,分别从不同方面发了十二大愿。愿愿都是为了更加方便善巧地度化众生。本文现主要介绍药师佛所发的十二大愿。
第一大愿为生佛平等愿。药师佛在此愿中云: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耀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好庄严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
药师佛首先发愿,愿自己将来成就佛果之时,自身能够光明无量,照耀无量无边世界,并且同时具足诸佛菩萨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药师佛不仅发愿自身具足上好妙相,而且还要让一切有情众生,都与其无二无别。药师佛在本愿中,真正体现了佛教众生平等的思想。
经文中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梵文音译,汉文意为“无上正等正觉”,即成就佛果之意。“三十二相、八十种随行好”是印度公认的大人相,特别是男子的胜相。比如,佛足平满相、垂手过膝相等为三十二相的特征。八十种随形好,是随身体的某部形态,具有某种美好的特征。比如佛手柔软相、毛发光泽、面容丰满等。在佛法中认为,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是佛菩萨的殊胜之相。佛法本来不着相,但为了更好的引导众生,令众生欢喜生信,药师佛在因地中特别发愿要具足这种福德庄严之相。
第二大愿为开晓事业愿。本愿云: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
本愿是针对药师佛的应化身而说的,意在开晓众生。药师佛发愿将来自己证得菩提之果的时候,身相如琉璃宝珠,内外都明亮莹彻,洁净得没有任何污秽之物。并且身放光明,照破黑暗。药师佛的清净之身善于安住,其身焰网庄严,超日月之光华。药师佛的这种光明能够使一切世间众生,受到佛光照耀,并进而得到药师佛的开示启发,随着自己的意愿来做他们所乐于做的事业。
本愿最主要说明药师佛发愿以佛的慈悲愿力,启发众生的智慧,让他们明了各种事业,学会各种谋生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第三大愿为无尽资生愿。本愿云: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
人生世间,必须要有衣服饮食、汤药、卧具等各种生活所必须的资生之具,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但是,世间众生,常常因为天灾人祸等各种原因,使原本殷实的家庭突然变得一贫如洗。一个人一旦过着贫穷的生活,就无法随心所欲的生活和帮助他人。自己还经常因为贫穷的困扰而身心憔悴。而药师佛深深感受到了众生的贫困之苦,于是在因地修行时发愿,将来自己成佛之后,要以自己的无边智慧,让一切有情众生都过上富足的生活,凡是众生所需要之物,都能够使他们得到满足,不会有任何的缺少。
第四大愿为安立大道愿。此愿云: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声闻、独觉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法华经》中说,“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但是众生根性各别,行为各异,有很多众生便难以开佛知见。还有的众生的行为不仅与道不符,反而还会有做出不信因果,触犯五戒等邪恶行为。药师佛十分怜悯这些众生,于是发愿,自己将来成菩提道果之时,一定要让行邪道的众生都安住于菩提道中。那些修行声闻、独觉乘的众生,都能够让他们安住于大乘之中。经文的中的声闻是指听佛音声的教化而修行悟道的;独觉是指不待佛的教化,看见现象世界的无常变化,就会自己发心修行,开悟证果。声闻与独觉,都能够出生死,从此岸登上彼岸,但都是小乘,而佛陀的本怀在大乘,所以,药师如来在因地中,发愿要以大乘法来转化他们,使他们能够回小向大,会三归一,而入究竟的大乘。
第五大愿为戒行清净愿。愿云: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
本愿是药师佛从戒行方面所发的宏愿。药师佛发愿如果将来得菩提之果时,如果有有情众生修行梵行,这些众生都能得到不缺戒,具足三聚净戒。即使有人有意或无意中毁犯,听到药师佛的名号,还复清净,不会堕于恶道之中受苦。发愿文中的梵行,一般是指清净行,凡是佛陀所制定的各种戒行都为梵行。在药师佛土中修行、受戒的信徒,药师佛都令得不缺戒。其中“不缺戒”是指对戒律能够圆满受持。以五戒为例,对五戒全部持守得严格、清净,便是不缺;若只能持得三四戒,即是缺戒。“三聚戒”分别指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摄律仪戒是指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等;摄善法戒,包括修布施、六度四摄;饶益有情戒是指大乘菩萨要以利益众生为前提,如果只是为了自利而不利他,即是犯戒。
第六大愿为诸根具足愿。经云: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其身下劣,诸根不具,丑陋顽愚、盲聋喑哑、挛躄背偻、白癞颠狂种种病苦,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
在娑婆世界中,具有各种生理缺陷的人数不胜数。这些身体残疾的人,常常会因为自身的缺陷,给生活造成了很多困难。也有身体残疾的人,常为自身的缺陷而悲观失望,严重的甚至走上绝路。另一方面,具有身体缺陷的人,不仅自身痛苦,也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带来了很多麻烦。因此,世间之人,都希望自己的六亲眷属都能身无病苦和缺陷,身体健康。
针对娑婆世界的各种痛苦,药师佛在因地修行时发愿,将来成就佛果之后,要让那些诸根不具,丑陋顽愚、盲聋喑哑、挛躄背偻、白癞颠狂种种病苦之人,如果能够听到或者念诵药师佛的名号,就会生得端庄聪明,诸根俱全,没有任何疾病的痛苦。这是药师佛悲悯苦海病苦众生所发的慈悲愿心。
第七大愿为身心康乐愿。愿文云: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身心健康是每个人的心愿。我们可以没有高官厚禄,也可以没有名闻利养,但不可以没有健康。当一个原本健康的人失去健康的时候,他就会倍感拥有健康的可贵。我们常说健康是第一财富,足见健康对一个人的重要意义。
药师佛在因地修行时,深知健康对人的重要,因此发愿,自己将来成就佛果时,如果有有情众生被各种疾病痛苦所逼迫,没有医药可救,无家可归,贫穷多苦,在这种苦难逼迫之际,如果能够听闻到药师佛的名号,就能够当下众病消除,身心安乐。各种家庭所用之物,都能丰足,任其所用,直至证得无上菩提。第八大愿为转女成男愿。佛教认为,女人学佛有多种障碍,如果一个女人由于现世修行的功德,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时,将会女转男身。因为,在极乐世界没有女人。药师佛在第八大愿中,也发了女转男身愿。愿云: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女人,为女百恶之所逼恼,极生厌离,愿舍女身,闻我名已,一切皆得转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药师佛针对女人被各种过恶所逼恼的现实发愿,当自己成就无上正觉之时,如果有女人被各种痛苦烦恼所逼迫,对自己的女身产生厌恶情绪,希望舍弃自己的女身,如果能够听到药师佛的名号,就能够转女成男,具有大丈夫之相。佛教认为,女人的百恶苦恼,大体上有生理与心理两个方面:
一、生理方面的苦恼有很多,比如,女孩一到成年就有月经,女人生小孩是女人最痛苦的事情。
二、心理方面的苦恼。心理上的病患,如嫉妒心、虚荣心,一般都比男子重。如果能够女转男身了,就没有这么多的痛苦烦恼了。因而药师佛要发这个大愿。第九大愿为回邪归正愿。本愿云: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令诸有情出魔罥网,解脱一切外道缠缚。若堕种种恶见稠林,皆当引摄置于正见,渐令修习诸菩萨行,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佛教主张,为佛弟子,皈依佛教之后,不能再皈依邪魔外道。以免妨碍正法。为了避免有情众生被邪魔外道所缠缚,药师佛发愿自己将来成佛道时,要让一切有情众生都能脱离魔障的缠缚。让各种堕落入恶见的众生都能够归于正见,使他们都能修菩萨行,速证得无上菩提。
本愿是药师佛令一切众生,从邪魔外道的罗网中解脱,走向光明的正法。魔障的力量很大,众生若没有从佛法中得不退转,就有被魔障所转的可能。必须如大乘发菩提心,小乘发出离心,得不退转,才能远离魔障的稠林,得到真正的欢喜。
第十大愿为从缚得脱愿。愿云: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王法所加,缚录鞭挞,系闭牢狱,或当刑戮及余无量灾难凌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闻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脱一切忧苦。
本愿是药师佛在因地中所发的大愿,目的在于救拔触犯王法,受到禁闭的众生。药师佛发愿,在自己成就无上正觉之后,如果有有情众生触犯了王法,或被绳索捆绑,遭受鞭挞之苦;或被关押在牢狱之中,受拘押之苦;或即将被执行死刑,或者其他的各种灾难,遭遇各种凌辱、忧悲苦恼,使身心遭受极大的痛苦。这些众生如果在此时能够听闻药师佛名号,仰仗药师佛的福德威神之力,就能够脱离一切痛苦烦恼。
第十一大愿为得妙饮食愿。愿文云: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饥渴所恼,为求食故,造诸恶业,得闻我名,专念受持。我当先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昧毕竟安乐,而建立之。
药师佛在本愿中发愿,将来自己成佛时,如果有有情众生,被饮食所困惑,为了生存,求取饮食,造作种种恶业,听到药师佛的名号,专心受持。药师佛就会首先以上妙饮食让其解决对饮食的需求,然后再以佛法来开导他,让他们得到无上的法味之乐。
饮食是人们维持生命的必需品。但饮食不是我们想得到就能拥有的。有技术和才能的人,依靠自己的技术和才能获取饮食。没有知识技能之人,有的可以依靠体力获取饮食。但也有的人,没有甚么特长,又好逸恶劳,于是便依靠偷盗、抢劫的恶行来谋取生路。对于这些缺乏饮食而造作恶业的人,药师佛首先满足其饮食需要,然后让其学会谋生的技能,再进一步让他们学习佛法,在佛法丰富的宝藏中,得到世间希有的无上法乐,最终使众生远离饥饿的困扰,成就佛道。第十二大愿为得妙衣具愿。愿云: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贫无衣服,蚊虫寒热,昼夜逼恼。若闻我名,专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种种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宝庄严具:华鬘、涂香、鼓乐、众伎。随心所欲玩,皆令满足。本愿是针对贫穷困苦之人所发的愿。在人间,有大富大贵之人,也有贫病交加之人。无论任何时代,真正富有的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是缺衣少食的穷人。对于那些贫穷之人来说,有很多人在冬天没有御寒的衣服,夏天没有可以阻挡蚊子的蚊帐。他们每天都为衣食之需而苦恼。如果这些被贫苦所恼的人,能够有机缘听到药师佛的名号,并且持诵药师佛的名号,药师佛就能满其所愿。这些众生就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得到种种上妙衣服,同时还能得到一切宝庄严具。比如珠宝首饰、宝石古董,还有花鬘、涂香等用于庄严身体的物品。此外,还能获得鼓乐和娱乐所用的各种器具。总之,药师佛能够随顺众生的爱好,让他们所求都能得到满足。
药师佛的十二大愿,分别从十二个方面表达了药师佛在往昔因修行时,对于生佛平等、开晓事业、受用无尽、安立大道、戒行清净、诸根具足、身心康乐、转女成男、回邪归正、从缚得脱、得妙饮食和得妙衣具等方面所发的大愿。修行药师法门的学佛者,深味药师佛的十二大愿,将更为增长往生药师佛国土的信念。
第二篇:中共十二大
中共十二大: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会议上,又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从此,确立了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观点。中共十三大 :1987年10月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新体制概括为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新体制,明确提出要运用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两种手段,逐步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1990年底邓小平明确指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是计划、市场这样的内容。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调节,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那回事。”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更加明确地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从而从理论上冲破多年来市场经济的束缚,为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理论基础。
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12日,中共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宪法》第十五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中国的宪法。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11月14日,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中共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原则具体化、系统化,勾画了新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对有关的重大问题,都做出了明确的原则性规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大大推进了一步。
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 :1995年9月,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到2010年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任务,为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出了重大的战略部署:到本世纪末,经过三个阶段,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全会强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篇:十二大学习讲话
努力推动基层组织工作再上新台阶 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提供坚强保证
(供玉龙部长参考)
强卫书记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的报告,就如何为实现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建设的目标提供组织保证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对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建设和党的建设提出了很多新要求。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通过学习《报告》,在感到光荣的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更对做好新时期的组织工作充满信心。下面我就《报告》中涉及组织工作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区组织工作实际,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按照强卫书记《报告》中“增强思想建设的针对性”这一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思想建党”的理念。
严格落实中心组学习制度,持续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省十二次党代会、市委全委会和区委全委会精神为主线,持续不断的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特别是把深入学习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不断提高全区各级领导干部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不断加强党性教育和锻炼,强化民主集中制教育。联合区级各相关部门,扎实开展理想信念、宗旨观念、群众路线、优良作风和反腐倡廉五项基本教育。结合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围绕执行民主集中制开展一次批评和自我批评,使领导班子的党性意识、对群众的感情、干事创业的激情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按照强卫书记《报告》中“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这一目标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组织工作水平和组织工作满意度。
始终坚持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导向。今年以来,大力选拔任用政治坚定、对党忠诚、为民尽责、敢于担当、群众认可的干部。注重在‚中心广场北扩‛、‚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水井巷中心商务区拆迁‛等重点项目中,考察、培养一批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德才兼备的干部,识别、储备一批能谋划发展思路、有科学发展办法的干部,把干部的思想和精力引导到推进各项任务的落实上,为我区经济、社会多方面快速发展积蓄充足的内在动力。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差额和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今年以来,区委组织部本着有利于换届后班子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干部选任工作全程记实制度、探索符合中区实际的干部德的考核办法、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多岗位培训锻炼和自主挂职力度等多种措施,激发干部队伍活力。重视并做好基层一线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积极推荐有基层一线工作经历的优秀干部充实到区直部门领导班子,积极锻造好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选拔链。切实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抓好-23 规划(2010—2020)》,认真抓好省、市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政策、重大项目、重点任务的组织协调和落实工作。结合我区‚一轴两片‛和‚建成公共服务中心和核心商务区‛的发展目标,在重点项目中培养、发现一批招商引资、会展经济、文化产业等发面的人才;通过建立我区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挖掘、培养一批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同时,积极做好全区优秀人才表彰工作,挖掘、激励一批卫生、教育、司法、农村、社区等各行各业的区域性本土人才,为各类人才搭建平台的,营造良好的人才工作氛围。
五、按照强卫书记《报告》中“带领各族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新生活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这一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
着眼于建设党性最强的部门。进一步加强组工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按照部机关《2012年党建理论及业务学习实施方案》,认真开展学习党章,扎实开展党性教育、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和党风廉政教育。注重提高基层组工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带课题调研、组工干部业务培训、下基层锻炼等制度。认真学习精细化工作理念。今年以推进组织部门信息化管理建设、开展‚一迎双争‛主题实践活动、部机关‚工作规范质量年‛活动和‚十个一‛活动为契机,落实目标管理制度,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细化量化,使每个组工干部做到肩上有担子、心中有压力,切实打造好公道正派、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组工干部队伍。
名词解释
‚3+1‛干部教育培训模式:3是观摩培训、主题培训、分层培训,1是围绕‚走出去、请进来‛这条主线做好干部培训工作。
‚1+8+N‛大党建:1是大党建工作格局,8是区纪委、区委组织部、区政法委、区委宣传部、区委统战部、区工青妇,n是各基层党组织党建活动。
五好四新三落实:开展建好班子、理好思路、做好规划、制好章程、建好阵地,在发展思路上有新突破、工作作风上有新转变、推动发展上有新成效、构建和谐上有新作为,落实培训活动场所、落实村干部以奖代补、落实办公经费的活动。六联六共:党建工作联创,共促发展进步;思想工作联做,共育‚四有‛公民;社会治安联防,共建安居环境;公益事业联办,共兴社区服务;环境卫生联治,共建优美社区;文体活动联谊,共树文明新风的。
三先三高:学校重大事项、重大问题和重要决策让党员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实现教师队伍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高,工作业绩高。
四亮四评四创:亮流程、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自我评议、群众评议、领导评议、组织评议;创一流队伍、创一流-67-
第四篇:十二大高薪专业
十二大高薪专业
1、软件工程师(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两极分化
薪酬水平:年薪6万—15万元
职业前景:作为职场中的常青树———软件工程师仍将是2008年才市上的热点。据专家分析,在该行业的迅速发展下,此类人才将呈两极分化趋势,而高端软件工程师和复合型人才是2008年职场中的宠儿。
2、系统集成工程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工程专业):一路走高
薪酬水平:年薪8万—20万元
职业前景: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深入,用户对系统集成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从最初的网络建设到基于行业的应用,再到对业务流程和资源策略的咨询服务,要求越来越全面。但系统集成人才一直是IT人才链上的软肋。所以,未来系统集成工程师应该是一路走高的职业。
3、融资/资本运作(金融学专业,经济学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验是本钱薪酬水平:此类高端金融人才属职场金领一族,月薪少则6000元,多则30000元不等。
职业前景:融资工作经验是此类人才的就业本钱,尤其是具有跨国公司融资工作经验并熟悉大型金融机构的融资业务,有较强团队管理和外语交流能力的从业者更是俏中之俏。
4、保险经理人(保险专业):上涨空间较大
薪酬水平:具有一定客户群的保险经理人,平均年薪二三十万元。
职业前景:精通各险种,具备法律、金融、财务等知识的此类人才在2008年的职场还有较大的上涨空间。
5、中/西医师(中医学专业,临床医学专业):需求稳定
薪酬水平:年薪6万—15万元。
职业前景:医药领域的发展势头十分红火。随着人们对健康和保健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此类人才的需求长年稳定。
6、生物制药(制药工程专业、化工与制药专业):需求量大
薪酬水平:由于医学工程师覆盖的领域比较多,用人单位的情况和每个人的学历、能力都有不同,所以这一职业的薪资有很大的弹性,一般大学毕业生月薪在3000元左右。
职业前景:具有将生物、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综合人才前景看好。这类人才需具备两方面技能:其一是新品研发,其二是仪器操作。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生物技术领域、生物信息领域、医疗卫生部门等相关单位对该类人才都有强大的需求。
7、培训师(工商管理专业):身价见涨
薪酬水平:一般,培训市场中企业培训师薪水较高,知名度高的培训师每天收入平均能达上万元。
职业前景:受外部竞争环境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员工的培训,由此刺激了对专业培训师的市场需求。要求此类人才综合素质高,其身价在2008年也将得到进一步体现。
8、职教老师(教育学):发展跟着特色走
薪酬水平:目前总体薪酬水平不低,尤其是在一些特色的职业学校,优秀的职业教育老师月薪超过7000元。
职业前景:职场对掌握某一项具体技能的实用型人才需求较旺,这就刺激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未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职业学院教师发展空间十分宽广。
9、跟单/单证(国际贸易与经济专业、贸易经济专业):有证书,好发展
薪酬水平:平均工资一般在2000-2500元左右,入门级单证员1500-2500元/月,熟练单证员2200-2800元/月。单证员的工资涨幅保持在年10—20%。
职业前景:需要懂得贸易术语,熟悉货物买卖合同、运单、保单、出口单证流转和操作、结算方式、英文信用证等。据预测,由于单证员操作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外贸业务结汇的时效和成败,因此,具有单证员证书者应该不愁工作问题。
10、报关员(海事管理专业):需求倍增
薪酬水平:熟练掌握报送流程的从业人员平均都保持4000元左右的水平。
职业前景:未来几年内,就业市场对报关员的需求将有数十倍的增长。报关员的工资涨幅一般在年10%-20%之间。
11、技客/SOHO族:自由职业者逐渐流行
薪酬水平:月均收入3000左右。
职业前景:由于社会越来越注重个性化,社会需求变得精细化,于是出现了技客,技客都拥有一技之长,能够完成雇主的任务,从而获得雇主的赏金。社会的需求给来技客 /SOHO族足够的信心,自由职业者的工酬更是稳步上升。自由时间,自由地点,自选任务让很多工薪族以做兼职的形式加盟进来分一杯羹。
12、高级导游(旅游管理):需求高涨
薪酬水平:底薪3万-5万元。
职业前景:随着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申办成功,中国的国际化开放式旅游概念已经形成,旅游业正朝着世界先进水平迅速发展,对人才,尤其是高级导游的需求空前高涨。
第五篇:人生十二大财富
首 要 财 富
积极的精神态度--积极的精神态度列为十二大财富之首。这是因为所有的财富--物质的或其它方面的--都始于一种内心之状态。内心乃个人自己所能完全的、不可夺取地控制的唯一的东西。人之精神态度供给一种“吸引力”,将所有恐惧、欲望、疑惑与信仰转化成的物质当量吸引到身边。精神态度还是决定一个人的祈祷带来积极结果还是消极结果的主要因素。所以,当然应将积极的精神态度置于人生十二大财富之首。
第 二 大 财 富
良好的体格健康--良好的健康始于一种“健康意识”。它是依“健康”而非依“疾病”的平衡的心灵之产物。保持正常积极的精神态度是人类所了解的避免疾病的最佳途径之一。它之所以最佳,是因其完全处于人们的控制之下,并且在全部时间里都顺着人们所欲求的方向。
第 三 大 财 富
人际关系的和谐--有两种形式的和谐,若要把和谐列为人生十二大财富之一,则它们两者不可缺一。这两种形式的和谐就是自己与自己的和谐及自己与异己的和谐。个人首要的责任是建立“内在”的和谐,这是主宰恐惧、保持积极心理态度、设定人生大目标的需要。在它之后,个人才可以建立一个成功的永久信念。只要自己保持内心的平静,你就会很容易地与别人建立和谐的精神关系。人际关系中的失谐常常是个人内心的混乱、愤怒、恐惧与怀疑的结果。这些个人常常将自己的消极精神态度反映到别人身上,从而导致和谐的破坏。
与他人的和谐始于自己与自己的和谐是千真万确的,正如莎士比亚所说:“若你自己是真诚的,那么就像黑夜跟随着白昼一样,后面必然跟着你对任何别人的真诚。”能信守这条格言的人一定会得到巨大益惠。
第 四 大 财 富
脱离恐惧--没有一个被恐惧所奴役的人会是富裕的,也没有一个被恐惧所奴役的人是自由的。恐惧是恶之先兆,是对造物主的侮辱。“造物主”通过让人们完整地控制自己的内心而给每个人提供了抛弃己所不欲之物的方法和途径。在给你自己的“恐惧脱离度”打分之前,请先深入地探测一下你的内心,看一看七大基本恐惧统统是否都已销声匿迹。并且你还要记住,当这七大基本恐惧转变为你的信念之时,你就会发现自己站到了自己生命历程的这样一个制高点,在这里,你可以完全拥有自己的内心,通过这种拥有,你能获得所有己之所欲,排除所有己之所不欲。没有这种恐惧的脱离,另外的人生十一大财富都将是毫无用处的。
第 五 大 财 富
未来成功的希望--希望是所有内心最佳状态的先驱。它可以使人们在危难之时能够维系下来。若没有它,恐惧就会乘机来占上风。希望是人的一种最深沉快乐的基础,这种快乐乃从期望一项尚未实现的计划或目的中得来。有些人就十分可怜,他们不能着眼未来,满怀希望。他们不相信自己会成为自己所想的人,不相信自己能得到地位,不相信自己会实现曾经失败过的目标。希望能使一个人保持警惕与活力,明晰地注意到信念将无限智能与个人连接起来的那条交流线。希望是正直忠诚的,它还是其余十一大人生财富的神圣装饰。
第 六 大 财 富
信念的容量--信念是个人之有意识的内心与无限智能的伟大宇宙储存所之间交流的方式。它是人类内心花园里的肥沃土壤。这座花园可以生长出人生所有的财富。它是给予思想之动脉以创造力和行动的“永恒仙丹”。它是心灵的没有限制的生命之飞跃。信念是一种精神的物质,当它与祈祷混合起来以后,就会给人以向导和与无限智能之间的及时联系。信念是一种力量,它将思想的普通能量转换成它们精神上的等价物,信念还是将无限智能改造为适合于个人之用的唯一途径。
与人分享自己祝福的愿望--那些没有掌握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祝福这门艺术的人就还没有寻找到永远幸福的途径,因为幸福主要来源于自己与别人的福佑的共享。请记住!一个人在别人心中所占有位置的大小精确地决定于他通过某些形式的分享提供给别人的服务。还请记住!仅仅通过简单的分享就可以使所有的富裕装饰上华彩或者被放大几倍。假如它们能够对别人有用的话。忽视或拒绝分享福佑肯定会切断一个人与其内心之间的交流线。有位伟大的导师说过,“你们中间最伟大的人乃是众人的仆人。”又有一个哲人说过,“帮助你的兄弟到达彼岸,那幺你也说到达了彼岸。”还有一个伟大哲人说过,“你为别人做事,也就等于为自己做事。”
第 八 的 财 富
爱的劳作--没有一个人能够比这样的人更富有:他找到了一份爱的劳作并致力于去完成它。因为,爱的劳作是表达人之欲望的最高形式。劳作是所有人之需要与供给之间的想象装上行动之翅膀的媒介。而且,所有爱的劳作都弥漫着神圣的光彩,因为它给那些努力进行这样劳作的人以自我表现的愉快。做你所想做的事情吧,这样你的生命才会是富有的,你的心灵也会被戴上花环;你还将会是与你接触的人们之希望与信念的催化剂。潜心在爱的劳作里是治疗忧郁、焦虑与恐惧的最佳良药,是你无与伦比的体格健康之建设者。
第 九 大 财 富
对所有事物的开放的内心--容忍是文化的高级贡献之一,但它仅仅为在任何时间、对所有事物都保持开放态度的人来表现。而且,只有那些保持开放心态的人才是真正有教养的人。也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人生的十二大财富。闭锁的内心态度能萎缩并切断个人与无限智能之间的交流线。开放的内心态度使人永远处在接受教育、获取知识的状态,从而使他可以拥有自己的内心并导向他所欲的任何方向与目标。
第 十 大 财 富
自我节制律--不能成为自己本身之主人者,将永远成为不了他周围任何事物的主人;能够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者,能够成为他的现实目标之主人,成为“他的命运之主人,他的内心之主人。”自我节制律的最高形式包括,当一个人取得财富时,当他提供的服务获得广泛承认时,他的内心之主人才得以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