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教工移船过河文体活动方案[共5篇]

教工移船过河文体活动方案[共5篇]



第一篇:教工移船过河文体活动方案

二小工会文体活动方案

活动时间:2016.1.22 参加对象:全体教工

活动意义:放松心情,活跃身心,团队协作,勇敢奋进。活动名称:移船过河 活动规则:

1、以级部为单位分成六个组,每组人数相等(成双数)。

2、每组人数一分为二,相隔约30米,东西相向而立。

3、六个组的西侧小组每组前放置一条“船”(体育海绵垫),第一个出发的队员手里拿一条“船”(体育海绵垫),站在放置在地上的船的后沿(不能提前上船)。听到发令后第一个出发的队员迅速上船并将手里拿的船放到第一条船的前面。放置的距离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放好后迅速跳上,并反身拿第一条船再放到前面,依次类推、两条船交替前进,直到将手里拿的船传给对面的队员。切记反身拿船和跳船时双脚不能离开船“掉到水里”,“掉水”视为犯规。所以提醒大家在放置前面的船时一定要把握好距离,如果距离太大您很可能跳到“水里”或者拿不到船,也可能会因要拼命拿船而掉到水里。切记!

4、东侧小组第一人再依法将两条船移向西侧小组,如此,直至本级部东西侧人员全部完成。

5、最先全部完成的级部为第一名,第2、3完成的为第二名,剩余三组为第三名。

活动奖励:活动分设一、二、三等奖奖品。

获得第一名的小组为一等奖;获得第二名的小组为二等奖;获得第三名及其以下的小组为三等奖。

第二篇:各种机械化移船下水

船厂水工设计内容有各种机械化移船下水设施、纵向船台滑道、船坞、修造船码头等,都是船厂的关键设施。解放前,遗留的船厂水工设施为数甚少,且很简陋,上海最早建立的几家船厂经历了近百年,其船台滑道还是土质地坪,甚至没有起重机。1953年,上海船舶设计室设立水工工程设计专业。其后,第三航务工程局也组建设计室(现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从1966年起,部分从事船厂水工工程设计。解放初期,在学习和消化吸收苏联设计技术基础上,水工设计技术人员,按建设工程各种要求和不同场地、水域条件,开拓思路,逐步发展,总结提高,推陈出新。40多年来,船厂水工工程设计,已建成具有世界上各种类型的机械化移船下水设施,不仅数量多,而且各有特色。从60年代起,上海还承担多项国外水工工程设计任务。1980年后,船台滑道设计从万吨级扩大到10万吨级,并能设计20万吨级船坞和码头。

一、机械化移船下水设施

机械化移船下水设施有纵向滑道、横向滑道、垂直升船机和浮船坞接运等型

式。纵向滑道设计是从50年代起步。1955年,在武昌造船厂建成第一座斜架式滑道。在设计中选用50年代前期的欧美型,采用斜船架,纵向辊柱移船,多船位布置,起重量1000吨。弧形滑道长375.5米,呈斜坡伸入水中。船舶在斜架上用卷扬机拉曳上墩或下水,用横移架移到6座水平船台。滑道水下部分筑围堰干施工,其下段为短木桩、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滑道能供多船台使用,开创了国

内机械化移船下水的先例。1953年,在苏联专家建议和指导下,由九院设计的上海沪东造船厂第一座下水重量1500吨高低轨式横向滑道,长65米,宽100米,有20组高低2层的钢轨,舰船从水平船台到横移区和滑道采用机械化移船,由整体式下水架载船沿斜坡滑道横向下水。初次设计筑土围堰干施工,滑道钢筋混凝土大梁结构计算开始应用弹性地基梁公式,滑道建成后第一批新型舰艇下水。1959年设计的金陵船厂1000吨级滑道,按苏联资料采用横向梳式,滑道长92米,宽88米。下水架为楔形分节式,在滑道斜坡与水平横移区交接处,轨道交叉排列成梳式。陆上用可转向船台小车纵横移船,载船进入室内船台。滑道结构设计,采用轨枕道碴,是最早应用预制轨枕组成分段和预拼装,在水上定位吊放和连接的水下施工方法。关键设备可转向液压自动船台小车,是第一次专项设计,为移船方法开拓

了思路,并扩大应用。

最早的船舶垂直升降是用吊杆吊船回转和下放水中。1954年,为广州造船厂专项设计70吨固定式回转起重吊杆,臂幅36米。60年代起,纵向斜架式滑道结构设计有所改进。在上海闵行船厂等8座滑道设计中,改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取消施工用围堰,木桩发展为钢筋混凝土桩,梁板改为预制井字梁。移船和下水方式按工程要求和场地条件,演化有多种型式,其中援助阿尔巴尼亚舰艇修理所设计的滑道架面设2组轨,为小艇设横移区。西江造船厂水位高差达28米,设计构思了弧形斜架式滑道与船排滑道相结

合。同期,纵向滑道设计还创造多种新型式。1960年,在上海渔轮修造厂设计中,针对岸边水浅、淤积,研究提出国内未应用过的摇架式方案。在滑道上端,加设1座钢质摇架,长34米,承载250吨重,使渔轮在摇架上由斜转平,移到11座水平船台。结构设计开发滑道水下施工方法,提出桩基井字梁方案,在水上吊装,开创了滑道结构新型式,在其后滑道设计中广泛应用。1963年,芜湖江东船厂扩建设计,在下水重250吨的滑道与江堤有36°夹角条件下,构思在滑道上端,加设34米长转盘式船架,用螺旋形轨道使船架载船摇平和旋转,形成转盘式纵向滑道。1967年,在杭州船厂160吨滑道工程中,研究创造变坡横移式船排滑道,将滑道顶端船架设计成在不同坡度轨道上运行,能载船横移并同时摇平。1969年,陈文正等用于天津新河船厂l000吨级滑道设计中,这在国内属首创,国外也未见有类似型式。由于设备少、投资省、建设快,并简化了操作,为不少中小型船厂采用,陆续建成24座,该设计获1980年国家优秀设计奖。横向滑道设计结合国情研究有所改进。1964年,旅顺海军工程200吨滑道,1965年,梧州船舶修造厂500吨滑道设计,均将水下高低轨改在陆上横移区,在下水架上设高低2套走轮,形成高低腿式横向滑道。使水下各滑道简化为单轨结构,缩小滑道梁,便于施工,并实现预制条形梁水上吊装。1968年设计的上海东海船厂,在岸边筑港池,用钢质平台承船下沉水中飘浮的垂直升船机,升船平台长100米,宽14米,举力2万千牛(2000吨)。经厂、院合作设计,采用顺岸式布置,有吊重为1500千牛(150吨)的卷扬机20台,并用可转向船台小车载船,移至7座水平船台。浮船坞应用于造船厂水平船台接船下水,始于60年代初黄埔造船厂。设计中,在岸边筑2条水下支墩,搁置钢质浮坞,在舰船移上浮坞后排水上浮,载船移至沉坞区。浮坞长87米,总宽23.4米,举力1.7万千牛(1700吨),具有水下工程量小,陆上布置紧凑的特点。70年代,纵向滑道的陆上移船方式进一步发展,开拓水池内转向和水垫移船工艺。1970年设计的川东造船厂1600吨斜架式滑道,全长585.2米,与陆上船台呈较大夹角,舰船要纵横移和转向后联到滑道上。设计构思用钢质浮箱载船,在多边形水池内移船。池长80米,宽78米,深4米,舰船从船台移出后在池内横移和旋转。重庆造船厂2000吨斜架滑道,也处在水位差特大地区,滑道长434米,从室内船台移出的舰船,须多次纵横移和旋转73°。1971年,研究设计用自行式可转向载船小车进行纵横移,在长100米机械式大转盘上旋转。1979年,设计应用水垫载运重件技术,将转盘架改装加设水垫,利用水压贴地浮起,沿水垫道用卷扬机纵横移船和旋转,在国内首次实现整船水垫移船。移船架长77米,宽9米,装有66个水垫盘,结构简单,运行阻力小,移行和定位方便。横向滑道设计进一步得到发展,在设计中,上海吴淞修船厂900吨级整体斜架式和南宁船厂300吨级高低腿分节架式。吴淞厂滑道设计,将预制井字梁水上吊装技术发展为横向5条成平面结构,预装后在水上定位。垂直升船设施则针对场地条件发展,采用龙门起重机吊船移行和下水。1970年,在宁波渔轮修造厂设计中,针对甬江淤积情况,首次使用2台200吨起重机,在码头上垂直吊运350吨渔轮。起重机走轮可转向,吊船纵横移到水平船台。1975年,设计的上海港务局船厂600吨级升船机,采取垂直岸线布置挖入港池式,防淤口门首次采用U形沉井结构,研究开发地下连续墙池壁结构新技术,在施工中测试和验证基本机理,后在各类工程中应用和发展提高。此项成果

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80年,设计的上海四八〇五工厂3000吨升船机,是国内最大的船厂升船机,升船平台长119.9米,港池深12.8米。为30台提升用卷扬机,专项设计同步电动机,使各吊点同步升降。港池内壁与相邻建筑较近,结构设计应用带剪力墙的地下连续墙。设计获1993年国家优秀设计银质奖。[上海东海船厂2000

吨升船机及升船池平、剖面图]

二、纵向船台滑道

50年代,船台滑道设计采用实体结构船台和围堰干施工桩基滑道。1955年,设计上海江南造船厂3座1000吨级,将泥地上临时铺墩造船的简陋形式改进为固定坡度,带形钢筋混凝土板梁结构。同年,该厂5000吨级船台滑道全长174.2米,下水重量3000吨,采用整体式钢筋混凝土船台和钢筋混凝土基础桩,专项设计40吨门座起重机供分段焊接造船。首次设计万吨级船台滑道是1957年大连造船厂2座,为天然地基、抛石基床、钢筋混凝土板梁结构。60年代滑道采用水下施工,船台改进为部分架空。1966年设计的上海求新造船厂工程,下水重量550吨,开始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大头桩和预制井字梁水上吊装。1969年设计的上海沪东造船厂万吨级船台滑道,采用高承载力31米长桩,船台上段56米为架空式,利用船台下空间布置生产辅助用房,船台起

重机增大到100吨。随着船舶吨位和尺度增大,船台滑道向大型化发展。1980~1985年沪东造船厂两次进行扩建改造,先将2座船台扩大为3.5万吨级,在设计中利用原有结构,增大船台滑道尺度和荷载。滑道按无首支架下水新工艺,降低船舶尾浮压强,做到投资省、收效快,分别以1年时间完工投产。其后,该厂2号船台再次扩建,以制造6万吨级船,船台拓宽到39米、下水重量1万吨。加设挡潮闸门,形成半坞式,船台使用长度增加。并采用钢珠承船滚动下水新工艺,改善下水操作和避免滑道油脂对江水污染。同期,还以大连造船厂为主组成设计组,厂、院联合设计了该厂新区国内最大的10万吨级船台滑道,全长307米、宽52米,采用半坞式。设计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三、船坞

解放前,上海遗留的船坞共10座,设施简陋,工艺落后,操作靠体力,无起重设备,结构大多是木桩、木底、阶梯式木坞壁,年久失修,破旧损坏。船坞设计从1956年老坞修理起步,按原尺度将坞底、坞壁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坞口改建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式,结合修理配备坞侧起重机。1962年,为广州文冲船厂设计第一座新建万吨级船坞,分析国内外大量万吨船资料,论证确定船坞尺度及负荷分布,坞室设计采用两踏步式直壁,坞侧配设动力管线和进出坞用的引船小车,首次新坞设计,国内尚无规范和成熟计算公式,设计用多种计算方法校核,采用整体重力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并将抽水泵站和进水廊道结合在门墩结构内。1960~1966年,设计的渤海造船厂万吨级舰船下水用注水式船坞,是国家重点工程中大型水工项目,面积18760平方米,下坞阶长194米,宽38米,深16.2米。设计结合国情,对苏联原设计方案进行革新,创造用钢质浮箱载船的浮箱式低注水坞,使高于地面14.35米的坞墙减为1.4米,坞口20多米高人字形闸门改为一般浮箱式门,使工程造价大幅度降低。70年代,船坞设计有多方面革新。上海草镇船厂3000吨级船坞要在江岸浅滩上,利用内凹地段建坞,施工困难多。张永龄和吴祖荣工程师研究开发桩基浮箱式船坞新型式,1974年将坞体结构设计成长93米,宽24米,深7.7米的巨型预制钢筋混凝土浮箱。在预制同时进行水上基坑开挖和桩基施工,浮箱拖运和沉放在桩基上,建成国内第一座浮箱式整体钢筋混凝土船坞。设计获1980年国家优秀设计奖。1976年设计的江南造船厂5万吨级3号船坞,是当时上海规模最大的船坞,设计采用直壁式,侧壁上设坞壁作业车,提高修船机械化程度。负责设计的方思久在结构设计中,构思新的方案,将钢坞门支承在坞墩上传力替代围堰,以降低造价,缩短工期。坞壁因地制宜采用轻型结构,逆作法施工,保证邻近建筑安全正常使用。设计获1984年国家优秀设计奖。这一期间,还为马耳他30万吨船坞专项设计了150吨大型门座起重机,型式新颖,获1980年国防

工办科技成果奖。1988年完成设计的国内最大的大连造船新厂20万吨级船坞,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设计的坞长365米,宽80米。可制造30万吨巨型油船。在设计中,吸取国外先进技术,采用直坞壁和平坞底,坞侧设机械化引船小车、人员登船塔

和大型龙门起重机。

四、码头

上海解放前,船厂码头以框架式木结构为主,无起重设备。50年代,设计探索钢筋混凝土码头。1955年,第一批设计上海沪东造船厂、求新造船厂舾装码头,靠船吨级3000吨,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式高桩结构,桩长21~23米。首次在上海设计斜桩,排架间距仅3.5米,上部承台为早期的框架式,在水上浇

捣。码头上设5吨门座起重机。60年代,开拓预制化结构。1960年,设计沪东造船厂5000吨级5号舾装码头时,将现捣框架承台改为陆上预制钢筋混凝土箱形梁板在水上吊装,减少水上施工和缩短工期,成为预制结构过渡形式,排架间距增为6米。1962年,上海求新造船厂5000吨级码头设计,首次采用预制纵梁、吊车梁、面板等,形成高桩承台板梁式新结构,其后在船厂码头设计中广为应用。1964年,江南造船厂万吨级修船码头设计,进一步采用预应力桩、梁和板,改进大桩基设计,在软土地基上将31米长桩打入硬土,提高承载力和减少桩数,排架间距扩大为7米。其后,长桩技术在上海地区水工工程中推广应用。60年代起,在广州黄埔造船厂等码头设计中,开始采用预制混凝土方块重力式结构,其后发展为空心方块并增大方块尺度。70年代,码头吨级逐步提高和出现多层平台形式。1976年设计的芜湖造船厂5000吨级码头,研究构思双层平台式,设计分片式横框架和预制梁板,形成多层平台预制化结构形式。随着船舶增大,新建舾装码头吨级提高,码头起重机从15吨增大到25吨、40吨,不少码头增建后平台,以扩大生产场地,其中有沪东造船厂2.5万吨级和上海船厂3.5万吨级。80年代,码头吨级和起重设备进一步提高。1984年,沪东造船厂新区6万吨级舾装码头设计,采用30吨门座起重机,并能行驶载重150吨平板车,大面积后平台宽36米。1988年,设计的大连造船新厂20万吨级舾装码头,长420米,宽30米,设有70吨起重机,是国内船厂最大吨级码头,配有齐全的水、电、动力管线地沟和登船塔。

第三篇:学校学生教工文体活动总结

学校学生教工文体活动总结三篇 学校学生教工文体活动总结(1)

一、学生文体活动精彩纷呈,硕果累累。

1、组织举办“爱我中华,扬我国威”大合唱比赛,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民族之声久荡在同学们的心中。

2、以校学生艺术节为平台,周密组织了学生书画、摄影大赛,校园歌手大赛及民族舞蹈大赛,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学校挖掘出了大批多才多艺的特长学生,也使许多同学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快乐,体验自信。20**年**月**日晚的一台“花季曼舞,青春放歌”迎新文艺晚会暨校园歌手、舞蹈决赛将艺术节活动推向高潮,师生同台献艺,喜迎新年,当晚天气虽寒,但校园内却暖意融融,其乐融融。

3、结合全国“国防教育日”,对学生进行了“勿忘国耻,强我国防”主题教育,成功地组织了初一、高一年级新生到武警四支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军训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纪律严明的军队作风,激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大力弘扬军队的优良传统。20**年,我校荣获区教育厅、区司令部联合颁发的全区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老师获 20**年全区人防知识教育先进个人。

4、大力支持、动员学生参加全市第九届中学生运动会,校运会的各项比赛及全区、全国健康活力大赛啦啦操比赛。同学们在各项参赛中,不仅为学校、为班级争荣誉,还在参赛过程中得到意志的磨炼。20**年,学生文体才华竞相绽放。如梁慧等人的动感啦啦操在首届中国学生健康活力大赛暨健美操锦标赛中荣获一等奖、**赛区第一名,吴茜同学参加第四届全国电视希望之星大赛***分赛舞蹈比赛获少年组一等奖,李爽获 20**年**青少年游泳锦标赛**米蛙泳全能二项第一名,**获第九届全国中小学绘画比赛三等奖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文体活动,让学生体验到胜利的喜悦,合作的必须,坚持的重要,也为学生在生活中增长见识、树立自信。

二、教工文体活动其乐融融

1、在 20**年教工运动会上,近百位教工参加板鞋、跳远、铅球、接力赛、跳麻袋等项目角逐,充分展现了我校教师队伍健康活力的精神风貌。

2、精心组织教工及其家属新春联欢会,晚会节目精彩,形式多样,全民同乐。

3、组织教工团员联谊会,丰富青年教工校外生活。

4、大力支持教工参加社会各种有意义的文体活动,为教工文体才能的发展提供宽松环境。如 2 月份朱宁老师获在香港举行的拉丁舞比赛亚军,田月梅、徐永义两位老师在纪念市解放日长跑冠军、季军等。精彩纷呈的文体活动,丰富了师生课余生活,增强了师生群体的凝聚力,为学校构建和谐文明校园增添光彩。

第四篇:2020年学校工会教工文体活动总结

根据学校工会计划和上级工会的安排,2020年的工会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一年来,疫情之下,我们按照防控工作要求,开展了一些活动。活动不多,但也起到了凝聚人心、缓解压力的作用。

一、工作回顾

上半年,学校没有组织任何集中活动,只是提倡教师晨检分散锻炼,周五放学后体育锻炼。下半年,学期初举行了简单的拓展训练,十月份开展了心理疏导讲座。

1.领导重视,组织规范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文体工作。尤其今年,从文体活动计划的制定,到活动组织的实施,以及项目的设置都非常关心,可以说是亲力亲为。在领导的亲自率领下,活动的组织方面更加规范。

2.内容、形式有待创新

在疫情防控态势始终紧张的情况下,我们一些传统的教工活动项目明显已不适应。而且随着近年来新教师不断增多,我们的活动内容有待与时俱进。这也是我们需要继续研究的课题。

3.参与度高,亮点突出

亮点突出是文体工作的一大特点。从参与率情况看,首先我们得到了行政领导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参与,在各项活动中职工参与率达到90%以上。教职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突显了工会工作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教职工文体活动在构建和谐校园中所起的作用

1.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可以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教职工的文化素质。

积极开展文体活动是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和载体。目的就是使广大教职工在经常的活动中加强自身的道德观念修养,提高家庭美德意识,更高层次地规范自己的言行,进一步提高文明素质和校园整体文明程度。学校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人文荟萃,多才多艺,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才能,会使我们的活动更加丰富,从而营造更加和谐的校园环境。

2.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可以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

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及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是构建整个校园和谐的基础。从工会组织文体活动上看,主要是为教职工提供一个平台,让教职工在这个平台上相互交流,增强团结,加深友谊,加强团队精神,从而达到优化校园和谐氛围的目的。

3.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可以让教职工在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活动中,身体和心理都得到锻炼,保持身心健康。

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文体活动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陶冶情操,焕发精神,并得到美的享受,同时也可以使教职工以饱满的热情,更充沛的精力投身到学校的建设工作中去;

参加文体活动还可以很好地展现教职工的个人魅力,增强荣誉感和自信心,同时有助于培养教职工投资健康、投资文明修养的意识。

4.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可以协调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的关系,缓解其在社会关系中存在的矛盾。

校园的和谐不是通过强制要求促成的,而是在和风细雨中产生的,在校园生活中形成的。通过文体活动,可以让更多的教职工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起到加强合作、和谐共事的作用。

三、关于构建和谐校园,积极开展我校文体活动的几点思考

1.党政支持是核心,提高认识是关键

2.创新拓宽谋发展,职工喜爱尤为先

3.组织协调到位,服务意识先行

教职工文体活动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工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不断开拓学校教职工文体活动的新局面。

第五篇:两只小兔子 西瓜船 小兔过河[模版]

两只小兔子 西瓜船 小兔过河

一、抬西瓜。

1.两只可爱的小白兔一起去找吃的。它们四处张望,突然看见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它们想:这回可以吃个够了。可是这个西瓜太重了!两只小白兔好不容易把它抬到河边。可是它们该怎么过去呢?

2.一天,白兔哥哥和灰兔弟弟一起去河对岸看望慈祥的外婆。它们走着走着,来到了河边,河很宽,水很深,没有一艘船,过不了河,怎么办呢?它们左看右看,看见了一块西瓜地。

3.夏天,天气非常炎热,火辣火辣的太阳照着大地。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起去找山羊伯伯玩,它们走到一条小河边过不去。小灰兔说:“没有船怎么办?”

二、想办法。

1.一只小白兔灵机一动说:“我们可以把西瓜吃掉,然后用西瓜皮当作船来过河。”

2.小白兔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它伸手摘了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切成两半,一半给弟弟,一半给自己。他告诉弟弟,先把西瓜吃完,再把西瓜皮当成船。弟弟听完后,点点头。

3.小白兔想了又想,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它叫小灰兔找来一个大西瓜,三、吃西瓜。

1.于是它们把西瓜分成两份,就开始大口大口地吃起来,不一会儿大西瓜被吃的精光。

2.小白兔把西瓜劈开,把一半西瓜给小灰兔。小白兔赶紧吃光西瓜的肉,把西瓜皮留着,用西瓜皮当小船。

四、坐船过河

1.然后它们分别坐在被分成两半的西瓜皮上,最后它们用手当作浆慢慢地划到河对岸去。

2.它们坐着“西瓜船”,一边唱着欢快的歌,一边把“船”划向外婆家。3.小白兔和小灰兔坐在小船上开心地划着,不一会儿,它们就划到对岸了。山羊伯伯看见了,说:“你们真聪明啊!”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