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单.
食品安全知识 什么是食品质量安全? 食品质量安全是指食品质量状况对食用者健康、安全的保证程度。什么是QS标志? 是食品市场准入标志,由“质量安全”英文(Quality Safety字头QS和“质量安全”中文字样组成。标志主色为蓝色,字母“Q”与“质量安全”四个中文字样为蓝色,字母“S”为白色。
购买食物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QS标识,不能购买三无产品。
如何判别伪劣食品? 防范判别伪劣食品“七字法”:即防“艳、白、反、长、散、低、小”。一防“艳”。对颜色过分艳丽的食品要提防,如目前上市的草莓象蜡果一样又大又红又亮、咸菜梗亮黄诱人、瓶装的蕨菜鲜绿不褪色等,要留个心眼,是不是在添加色素上有问题? 二防“白”。凡是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十有八九会有漂白剂、增白剂、面粉处理剂等化学品的危害。
三防“长”。尽量少吃保质期过长的食品,3℃贮藏的包装熟肉禽类产品采用巴氏杀菌的,保质期一般为7—30天。
四防“反”。就是防反自然生长的食物,如果食用过多可能对身体产生影响。五防“小”。要提防小作坊式加工企业的产品,这类企业的食品平均抽样合格率最低,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在这些企业出现。
六防“低”。“低”是指在价格上明显低于一般价格水平的食品,价格太低的食品大多有“猫腻”。
七防“散”。散就是散装食品,有些集贸市场销售的散装豆制品、散装熟食、酱菜等可
能来自地下加工厂。
中小学生购买食品应注意哪些问题?
1、到正规商店里购买,不买校园周边、街头巷尾的“三无”食品。
2、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尽量选择信誉度较好的品牌。
3、仔细查看产品标签,不买标签不规范的产品。中小学生应注意哪些饮食卫生习惯?
1、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一些饮料含有防腐剂、色素等,经常饮用不利于儿童的健康;
2、生吃的蔬菜和水果要洗干净后再吃,以免造成农药中毒;
3、选择食品时,要注意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
4、尽量少吃或不吃剩饭菜,如果吃剩饭菜,一定要彻底加热,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
5、不吃无卫生保障的街头食品;个人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1、饭前便后要洗手;
2、煮熟后放置2小时以上的食品,重新加热到70℃以上再食用;
3、瓜果洗净并去除外皮后才食用;
4、不购食来路不明和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5、不购食无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小店或路边摊点上的食品(尤其是这些店、摊上没有密封包装的食品;
6、不吃已确认变质或怀疑可能变了质的食品;
7、不吃明知添加了防腐剂或色素而又不能肯定其添加量是否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的食品。
食物中毒的急救小常识
饮水:立即饮用大量干净的水,对毒素进行稀释。催吐:用手指压迫咽喉,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吐出。
处理:将引起中毒的饮食进行有效处理,避免更多的人受害。食品安全顺口溜
食品市场真是好,鹅肝鲍鱼加凤爪。如果安全无保证,生活水平怎提高? 一品二尝三吃饱,只怕吃坏厕所跑。有苦别往肚里咽,找食安办来举报。辽源市龙山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宣
第二篇: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单
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单
1、漂亮食品要慎食
一些“漂亮食品”的“漂亮”外表,主要是在制作中加入了色素的缘故。色素,又叫着色剂,分两大类,即食用天然色素和食用合成色素。食用天然色素主要指从动植物组织中提取的色素,大多数是植物色素。食用合成色素也称食用合成染料,其中很多属于煤油染料,不仅无营养价值,并且主要化学性能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在食品中合成色素应尽量不用或少用,婴儿食品禁止使用。天然色素比合成色素危害要小些,但在使用时也必须要经过毒理学鉴定,只能按照规定使用。对此,国家的食品卫生标准已经有明确要求。
一些不法厂家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常扩大食用色素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甚至非法使用工业色素等加工食品,制作出一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漂亮食品”,这是违反卫生要求的。消费者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应坚决拒绝这些“漂亮食品”。
2、哪些蔬菜烹调不当易中毒?
生豆角中含有皂苷和植物凝集素,对胃肠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并对细胞有破坏和溶血作用。而若食用半生半熟的豆角则会引起中毒。中毒表现:一般在食用后半小时至3小时内发生中毒反应,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胃部烧灼感,腹胀、恶心呕吐。由于这两种毒素在高温中可被分解破坏,所以烹调加工豆角必须煮熟、炒透。建议采取炖煮的方法,如果炒食必须先用开水充分加热。
鲜黄花菜中含有秋水仙碱,进入人体后,经氧化生成的二秋水仙碱对人体的胃肠道和呼吸系统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以使人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中毒症状。由于秋水仙碱是水溶性的,所以可以将鲜黄花菜在开水中焯一下,然后用清水充分浸泡、冲洗,使秋水仙碱最大限度地溶于水中,此时再行烹调。为确保安全,建议食用干黄花菜,不要食用鲜黄花菜。
发芽的马铃薯中含有龙葵素,食后会发生头晕、呕吐、流涎、腹痛腹泻等中毒症状。因此,发芽的马铃薯坚决不要食用。
3、喝豆浆时的注意事项
忌喝未煮熟的豆浆。没有煮熟的豆浆含有毒物质,会导致蛋白质代谢障碍,并引起中毒症状。
忌在豆浆里打鸡蛋。鸡蛋中的黏液性蛋白易和豆浆中的胰蛋白酶结合,产生一种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大大降低了对营养的吸收。
忌冲红塘。红塘里的有机酸和豆浆中的蛋白质结合后,可产生变性沉淀物,破坏营养成分。
忌装保温瓶。豆浆中有能除掉保温瓶内水垢的物质,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以豆浆作为养料,瓶内细菌会大量繁殖,经过3-4个小时就能使豆浆酸败变质。
忌喝超量。一次喝豆浆过多易引起蛋白质消化不良,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忌空腹喝。空腹喝豆浆时,豆浆里的蛋白质大都会在体内转化为热量而消耗掉,不能充分起到补益作用。喝豆浆的同时吃些馒头、面包等淀粉类食品能够使营养物质被充分吸收利用起来。
第三篇:食品安全宣传单
致群众食品安全的一封信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在目前的季节里,气温高,湿度大,适合各种致病微生物繁殖,食物易腐败,再加之苍蝇叮爬污染食物,细菌性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进入易发季节。为保障您的饮食安全,创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高岳街道现温馨提示如下:
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几项建议 :
1、不买不食腐败变质、污秽不洁及其它含有害物质的食品;
2、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品;不购买无厂名厂址和保质期等标识不全的食品;
3、不光顾无证无照的流动摊档和卫生条件不佳的饮食店;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食用会危害健康。
4、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5、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6、不饮用不洁净的水或者未煮沸的自来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
7、直接食用的瓜果应用洁净的水彻底清洗并尽可能去皮;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8、进食前或便后应将双手洗净;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人的双手每天干这干那,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吃东西以前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
9、在进食的过程中如发现感官性状异常,应立即停止进食。
几种常见的饮食卫生误区 :
1、用白纸包食物:有些人喜欢用白纸包食品,因为白纸看上去好像干干净净的。可事实上,白纸在生产过程中,会加用许多漂白剂及带有腐蚀作用的化工原料,纸浆虽然经过冲洗过滤,仍含有不少化学成分,会污染食物。至于用报纸来包食品,则更不可取,因为印刷报纸时,会用许多油墨或其他有毒物质,对人体危害极大。、用酒消毒碗筷:一些人常用白酒来擦拭碗筷,以为这样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殊不知,医学上用于消毒的酒精度数为 75°,而一般白酒的酒精含量多在 56°以下,并且白酒毕竟不同于医用酒精。所以,用白酒擦拭碗筷,根本达不到消毒的目的。
3、抹布清洗不及时:实验显示,在家里使用一周后的全新抹布,滋生的细菌数会让你大吃一惊;如果在餐馆或大排档,情况会更差。因此,在用抹布擦饭桌之前,应当先充分清洗。抹布每隔三四天应该用开水煮沸消毒一下,以避免因抹布使用不当而给健康带来危害。
4、用卫生纸擦拭餐具:化验证明,许多卫生纸(尤其是非正规厂家生产的卫生纸)消毒状况并不好,这些卫生纸因消毒不彻底而含有大量细菌;即使消毒较好,卫生纸也会在摆放的过程中被污染。因此,用普通的卫生纸擦拭碗筷或水果,不但不能将食物擦拭干净,反而会在擦拭的过程中,给食品带来更多的污染机会。
5、将变质食物煮沸后再吃:有些家庭主妇比较节俭,有时将轻微变质的食物经高温煮过后再吃,以为这样就可以彻底消灭细菌。医学实验证明,细菌在进入人体之前分泌的毒素,是非常耐高温的,不易被破坏分解。因此,这种用加热方法处理剩余食物的方法是不可取的。、把水果烂掉的部分剜掉再吃:有些人吃水果时,习惯把水果烂掉的部分削了再吃,以为这样就比较卫生了。然而,微生物学专家认为:即使把水果上面已烂掉的部分削去,剩余的部分也已通过果汁传入了细菌的代谢物,甚至还有微生物开始繁殖,其中的霉菌可导致人体细胞突变而致癌。因此,水果只要是已经烂了一部分,就不宜吃,还是扔掉为好。
欢迎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工作,发现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有生产销售地沟油、有毒有害食品、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涌跃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我们将坚持有报必接、有案必查、有查必果、查实必奖的原则并严格为举报人保密,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现将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举报电话通告如下: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生活幸福,万事如意!
办事处宣
第四篇: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
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了解成都市小学生食品安全知、信、行,为下一步开展积极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成都市农村小学和城市小学各5所共计130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成都市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为53.3%,卫生行为正确率为70.7%;87%的小学生表示愿意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学生获得食品安全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家庭和学校;农村小学生与城市小学生在食品安全知识的掌握和良好卫生行为形成方面比较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 成都市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和卫生行为正确率均较低,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小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健康教育。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解成都市小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对食品安全的态度,食品卫生行为习惯,以便为下一步开展积极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于2007-09/12对成都市部分农村小学和城市小学进行问卷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按照整群抽样的原则,随机抽取成都市农村小学和城市小学各5所,每所学校整班抽取2~3个班级进行调查。
1.2方法 采用无记名、自填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问卷根据健康教育KAP模型自行设计,经反复修改,预调查后形成。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食品安全知识的知晓、态度和行为。
1.4资料处理 对资料进行整理,漏答10项以上的问卷为无效问卷。原始数据应用软件EpiData 3.0进行录入并整理,应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单位: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
作者简介:何志凡(1978-),硕士,主管医师,公共卫生
通讯作者:李晓辉,硕士学位,副主任医师结果
2.1一般情况 调查共发放问卷1301份,收回有效问卷1278份,问卷有效率为98.2%。其中农村学生628名,城市学生650名;男生642名,女生636名;年龄6~14岁,农村、城市小学生年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73,Ρ>0.05)。
2.2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 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为53.3%,其中,“生吃瓜果需要清洗或去皮”项知晓率最高,达89.3%;“购买食品时需要哪些”项最低,仅9.2%。男生、女生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分别为48.4%、58.2%,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6,Ρ<0.01);城市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普遍高于农村小学生(表1);食品安全知识的知晓情况有随年龄增长而提高的趋势(图1)。
2.3食品安全态度调查10.4%的小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表示关注,25.1%表示偶尔关注,64.5%表示从不关注;87%的小学生愿意改变不良卫生习惯;95%的小学生愿意参加学校举办的健康教育讲座。
2.4良好卫生行为形成率成都市小学生良好卫生行为形成率为70.7%,女生优于男生,城市小学生优于农村小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不吃路边烧烤”项最高,为85.8%;“购买食品时注意包装和保质期”项最差,为11.7%,见表2。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成都市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较低主要表现对食物中毒相关知识不够了解,购买食品时不知道应当查看如食品的包装、QS标识及保质期等,对生活中的一些卫生常识也缺乏足够的了解。通过对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的年龄分布分析发现,7~12岁的小学生随年龄增长知晓率也不断提高,这一方面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力的提高,食品安全
知识水平也随之增长;另一方面说明学生在校时间越长,受到的教育越多,对食品安全知识的了解也会增加。
卫生行为的调查结果显示,约有14%~20%的小学生直接饮用生水,不注意饭前便后的洗手卫生、吃水果前不进行清洗或削皮。有资料表明,中小学校内商铺售卖的小食品合格率仅为50%[ ],但调查发现88.4%的小学生在购买食品时不注意查看食品的包装和保质期,这里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通过对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与卫生行为形成率的比较发现,95.2%的小学生知道自来水不可以直接饮用,但仍然有14.6%的小学生曾经直接饮用自来水或井水,这与王艳丽等人的调查结果[ ]相似,说明掌握一定的卫生知识并不一定就能良好的卫生行为[ ]。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是改变不卫生的行为,因此健康教育要工作要反复进行[ ]。
成都市小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的知晓率较低,良好卫生行为的形成也不足,说明小学对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教育不够重视,未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 ~ ],这点在农村小学尤为明显。为切实保护成都市青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学校及其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和行为的培养,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对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教育[ ~ ],如定期开办健康教育相关课程、食品安全知识竞赛、板报等。通过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健康认知水平,还可通过其健康相关行为来影响整个家庭。同时,健康教育工作应当与家庭结合,通过各种方式强化家长对食品安全知识掌握,并通过身体力行为子女做好榜样[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强,许多不良卫生习惯还未固定,在这个时期开展积极的健康教育将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要使良好卫生行为真正落到实处,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第五篇: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材料
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材料
一、学生购买食品应注意哪些问题
1、到正规商店里购买,不买校园周边、街头巷尾的“三无”食品。
2、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尽量选择信誉度较好的品牌。
3、仔细查看产品标签。食品标签中必须标注: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不买标签不规范的产品。
4、食品是否适合自己食用。
5、不盲目随从广告,广告的宣传并不代表科学,是商家利益的体现。
二、学生应注意哪些饮食卫生习惯?
1、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一些饮料含有防腐剂、色素等,经常饮用不利于少年儿童的健康;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肠道寄生虫病的传播;
3、生吃的蔬菜和水果要洗干净后再吃,以免造成农药中毒;
4、选择食品时,要注意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
5、尽量少吃或不吃剩饭菜,如果吃剩饭菜,一定要彻底加热,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
6、不吃无卫生保障的生食食品,如生鱼片、生荸荠;
7、不吃无卫生保障的街头食品;
8、少吃油炸、烟熏、烧烤的食品,这类食品如制作不当会产生有毒物质。
三、学生吃甜食多多益善吗?
夏日饮品中富含糖分,孩子多吃后易患皮肤炎症和多种疾病。在夏日过多摄取糖分,还会产生大量酸性物质,从而打破血液正常的酸碱平衡,使孩子变成酸性体质的人。有医学资料表明,70%的疾病发生在酸性体质的人身上,这无疑使孩子成了疾病“温韩国瘦身一号床”。除了上述影响,许多饮料中还缺乏孩子发育所必需的蛋白质与脂肪,喝得过多,将影响孩子吃正餐,造成营养不良,所以喝饮料每天最好不超过100毫升。
四、使学生聪明的营养食物有哪些
1、多吃鱼,蛋黄,虾皮,紫菜,海带,瘦肉
2、每周吃一次动物内脏如猪肝、动物脑
3、每天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橘子、苹果
4、每天吃豆类或豆制品
5、每周吃蘑菇1-2次
6、多吃香蕉、红萝卜、菠菜
7、多吃牛奶,最好是含牛磺酸的儿童专用配方奶,而不是麦乳精类。
五、个人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1、饭前便后要洗手;
2、煮熟后放置2小时以上的食品,重新加热到70℃以上再食用;
3、瓜果洗净并去除外皮后才食用;
4、不购食来路不明和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5、不购食无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小店或路边摊点上的食品(尤其是这些店、摊上没有密封包装的食品);
6、不吃已确认变质或怀疑可能变了质的食品;
7、不吃明知添加了防腐剂或色素而又不能肯定其添加量是否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的食品。
六、夏季孩子食用哪些蔬菜最适宜
瓜类蔬菜中的水分是经过多层生物膜过滤的天然、洁净、营养且具有生物活性的水,是饮用水所无法替代的。夏季也正是瓜类蔬菜上市旺季,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含水量都在90%以上。冬瓜含水量居众菜之冠,高达96%,其次是黄瓜、金瓜、丝瓜、佛手瓜、南瓜、苦瓜等。
凉性蔬菜进入夏季后,对人体影响最重要的因素是暑湿之毒,所以吃些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清热去火、排毒通便。如苦瓜、丝瓜、黄瓜、番茄、茄子、芹菜、生菜、芦笋、豆瓣菜等都属于凉性蔬菜,不妨经常食用。
“杀菌”蔬菜夏季是疾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多发季节,这时多吃些“杀菌”蔬菜,可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这类蔬菜包括大蒜、洋葱、韭菜、香葱、蒜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