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马克思作业——一切从实际出发

马克思作业——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一篇:马克思作业——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对个人来讲,是解决问题,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只有在我们真正认识到事物的本质,从实际中总结规律,才能更好地应对问题、解决问题。对一个政党来讲,是正确地制定和执行发展路线、政策方针的前提,只有根据实际情况,才能真正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都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活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达,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会随着当时的历史条件改变而改变,所以绝不能生搬硬套,要从实际出发,从而才能制定出一套符合现有历史条件的革命策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才能真正的认识世界,合理改造世界。

怎么做到从实际出发?

做到从实际出发的关键在于注重事实,从事实出发。注重事实,要依照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则,而不是仅仅单凭几个实例,那样是毫无意义的,对事情的解决及事物的发展没有丝毫的帮助。注重事实,在必要的条件下,这些事实是要经过严格证明和确凿证明的,同时,在历史的发展中,我们不能以可能性作为判断的依据,更不能仅仅依照片面的猜测作为施行方案的根据,我们要做到从实际出发,就要从整体和联系中去掌握事实,通过不断的深入分析、归纳总结,剥离虚假及浮华的部分,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从客观本质上了解事实,抽象事实。

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要做到事实求是。要做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还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并且敢于追求事实,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只有这样,发挥保持主观能动性,才能实实在在的将热情投入都对事实的追求中去,才能从实际出发,为推动发展等做出贡献。

一切从实际出发对一个政党及国家发展有怎样的影响? 坚持从实际出发,对一个政党来说,能够准确的认识当前形势,制定符合自身发展路线的政策方针,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思想,事实求是,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坚持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揭示事物的真理,作为行动的向导,反对教条主义,对待不同性质的事物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实事求是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思想基础和前提,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的原则,才能承认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客观事实,才能真正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不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带领人民群众走向胜利。

坚持从实际出发,对一个国家来说,静下心来,实事求是,制定国家发展计划,按照现有的历史条件,组织群众,切实投身于国家建设中。同时,只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不断解放思想,使思想与实际所结合,指导人们打破陈旧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真正切合实际求发展。

从历史角度来分析,从实际出发,事实就是,有着很大的实际作用。在我国及我国共产党的发展路途中,有着极其深厚的教训经验,如“文化大革命”、“大跃进”运动等教训,都警示着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而后来我国决定实施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则是从实际出发,不禁锢于社会主义只能走计划经济道路的枷锁,从而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切从实际出发对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对我们也有着指导性的意义,无论我们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做着怎样的工作,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认清自身所在位置,为自身发展及为社会贡献制定符合自身能力的发展计划,在日常生活中,不攀比,不跟风,根据自身切实情况,不吹嘘,不骄傲,在日常生活中讲究诚信,积极融入身边环境,不试图掩盖事实,而是依据事实,积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思想提升,掌握新的知识。这对于我们的发展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第二篇: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搞好农村信息技术教学

在一次公开课教研活动中,一位有经验的教师,却上了一堂平淡无奇的常规课,可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很多教师的好评。当时我也启发很大,思考着我们当前农村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思考着怎样才是新课程教学的模式,更想到了象我这样的年轻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还有很多不到位、不成熟的地方,存在着种种误区。

1、盲目的追求在“新”、“奇”教学中求生存,而忽略了真正教学的最终目的。

2、对信息技术新课程理念不闻不问,不去研究,不去实践,让其放任自流,依然一成不变的进行传统教学。同样也失去了动态的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目标。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两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实际,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动态的开展信息技术教学。

一切从实际出发,作好课前准备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技能很强的学科,老师的课前准备不可能象其他学科一样只注意知识体系合理,配合例题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就可以。信息技术教师在上课时,可能会比其他学科省力,但要顺利的完成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在课前付出的劳动肯定要比其他学科多,更重要的是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课前的准备,才能事半功倍,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首先、除了正常的备课外,我特别要注意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农村中学的学生操作能力比较差,我们要以学生身份对要完成的任务进行操作,尝试学生在任务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避免学生的操作结果和教师的希望相差太大;同时还要体会学生在任务完成中是否有收获,是否有成就感。如果觉得没什么成就感,那就可以进行调整课堂的教学内容。其次,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准备好教案,还要给学生准备学案。农村中学的学生程度差异比较大,可能教师自己在演示的时候感觉很简单的操作,对一部分学生却有很大的困难,导致很多学生不能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些操作的学案、帮助的网页、甚至可以利用软件录下教师操作演示,作成软件下发给学生。演示录象的软件很多,比如viewletcamv屏幕录象、屏幕录象机,我们也可以用电子教室软件来录制屏幕操作,我也录制了学生比较困难的操作,效果也很不错。一切从实际出发,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内容,更是学生的学习工具。如何促使学生通过“意义建构”,在形成基本信息技术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有意识地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正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所在。

罗杰斯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应把情况创设看作“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最重要内容之一。因为信息技术总是与解决某个实际问题即“情境”相互联系,在实际情境下或通过其他手段所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进行学习。不但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趣的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的有关知识、联想、表象,使学习者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去同化当前的新知识,新知识赋予新的意义,提高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达到高效的意义建构,提高学习的效率。

其实,所谓情境的创设是指教师通过对学习主体,学习对象及须解决问题的分析,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并以此为支持物启动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主动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在了解了情境创设的基础上,为了能创设合理的情境,我们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情况。

1、了解学习对象的实际情况

学习对象是指教学目标的各个方面,创设情景的目的是为了学生了解、掌握、整合这些学习对象。创设情境必须围绕学习对象展示,同时分析学生身处在该情况中,学生是否会产生与该学习对象相关的心理感受,考虑到学生会问什么样的问题,会做什么与该学习对象相关的事情,当这些都反映出学生的自主探究时,情景的创设才是可行的,合理的。首先,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系统的研究教材,认真分析教学目标。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我们必须吃透教材,合理的处理教材,理清教材的所处的位置,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考虑到这些因素,教师安排设立的教学情景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才能心里有数。比如,我在利用“PowerPoint”进行多媒体作品制作教学时,让学生制作一个介绍自己的学校的多媒体作品,以达到学生熟练应用“PowerPoint”的基本功能的目的。在这过程中,我为学生搜集了大量的多媒体素材,学生要思考用什么素材表现自己的学校,素材应该怎样组织,界面如何安排,颜色如何设计,大家纷纷出主意,想办法,等到任务完成时,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也就自然而然掌握了。在 “任务”的设计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设计出具有某种“情境”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联想、判断,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如果教师再抓住时机对学生加以指导,效果会更好。

2、了解学生本身的实际情况

情境的创设不仅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和心理,也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程度,更要选择学生喜欢的形式。我们的学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他们的心理也在变化。今天的学生跟10年前不一样,跟20年前更是变化很大,他们的喜好发生了变化,他们喜欢的形式也变化了。不同地区的学生又不一样,即使在同一地区,城乡之间也很大的不同,不同的学校也各不相同。所以要认真的研究我们的学生,研究他们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合理、有效的情境。作为农村的信息技术教师,我知道我们的学生程度差的比较多,胆小的女生也不少,层次相差比较大,在很大程度上,选择放弃和观望的学生比较多,所以教师在创设情景时要注意情境的要求和程度,选择符合自己学生的难度,能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让创设的情境真正发挥作用。

3、了解学习环境的实际情况

情境的创设就象全国各地的口味,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喜好,四川人喜欢吃辣椒,北方人喜欢面食。都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而来,四川喜欢辣椒,是因为那里地处盆地,气候潮湿有关。吃辣椒不仅可以御寒,还可以预防因阴湿而导致的各种风湿病,比如风湿性关节炎等。北方人喜欢面食,首先当然是因为北方寒冷,适合小麦生长;其次吃面容易长脂肪,可以帮助北方人御寒。我们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也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合我们学生的教学情境,来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这样更能适合学生的“胃口”,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同时也很好的开展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总之,从学生的我们教学目标、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环境等实际情况出发,恰当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可使学生获得信息技术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体会信息技术与自然、社会、人类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自主建构有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获得情感、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切从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作为教学方法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只存在合适、不合适的问题,选用教学方法要坚持科学、适当原则,要避免滥用与泛化。

1、先演后练的教学方法。我们学生程度不一,操作能力比较差的同学相对来说比较多。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很清楚学生这种实际情况,特别是对一些操作要求比较高的操作,比如,FOXMAIL的设置,我们的学生由于接触电脑的机会不是很多,本身对这软件知道很少,教师应该耐下心来,详细的讲解操作的步骤,不可为赶进度盲目求快,最好配合前面提到的帮助网页或录象等,这样才能让学生不至于丢失成就感和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分级、细化的任务驱动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学生在任务探究过程中学会知识技能,培养创新思维,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很多课为了降低完成任务的难度,将完整的大任务分级为若干个小任务,根据每个小任务的成果。从课堂的效果来看,细化的小任务减少了目标不明确学生的弯路。比如,江南风情游,可以把整个“旅游计划”进行分解,产生几个小任务:确定景点、小组分任务了解景点、确定路线。每个任务都进行评价,大大降低了任务难度,提高任务完成率。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完成不同等级的任务,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3、自主、协作学习相结合的学教模式

现代社会是一个合作的产物,而非竞争的产物,社会的不断发展不但需要竞争更需要合作,经济的全球化就正好说明了这一点。但传统的学校教育太多强调了竞争意识,过分夸大了竞争的功能,而缺少协作精神的培养。殊不知,我们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多,平时就缺少与人分享,与人合作的精神;而我们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合作,比如软件的开发,广告的制作等等,都是几个人的合作,有的甚至是几十人,几百人合作的结果,应该说只有合作才能成功!所以新课程标准明确的强调“交流和合作”,强调“进行广泛的交流和合作,在交流中分享思想、反思自己,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于是,我十分注意安排学生的合作、交流、协同完成任务的机会,并且在安排分组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掌握学习能力和男女比例,使分成的小组更合理,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并且在协作学习、劳动的过程中,不断的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但是每个同学又有自己独立的工作,而且不和别人相同,在合作中又自主学习的机会,必须完成的任务。恰当的模拟了现实社会中的工作模式,养成这种自主与合作的工作学习模式,为了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培养优秀的社会人才奠基。为了保证协作学习的效率,每个小组安排一个组织能力强的学生进行管理和组织,按照步骤异步一步层层深入,有条不紊的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最后,汇总整个小组学习的成果,已经是水到渠成之事。当然,每个同学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可以通过组内协作,组间交流等方式加以化解。教师在小组间观察时,也给出每个小组合理的建议,使其学习更科学,少走弯路,提高学习的效率,维持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事实上,信息技术只有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才能彰现出其巨大的价值。只有坚持实际求实的原则,坚持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密切联系我们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积极寻求,才能真正找到适合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模式。

第三篇:一切从实际出发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含义: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指,我们做事情要尊重,从 出发,经过,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具体要求:

(1)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以 的精神探求实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

(2)要求我们把 和 结合起来,把高度的 同严谨踏实的 结合起来。

(3)既要反对夸大 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世界上没有一种美能同有自知之明的美相比,能同客观地承认自己带来的恬静相比。”这句话体现的哲学思想和下列表述一致的是

A.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B.量力而行永远是成功的基本要素 C.一切从实际出发,既是科学态度,也是一种美德 D.知人不易,自知更难,有自知之明的是哲人

第四篇:一切从实际出发(模版)

一切从实际出发

10125230 虞灵婷

现今我们的社会似乎每一天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复杂化,人们看待事物处理事情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无论我们判断对错,分析事情的思维与方式如何的日新月异,“一切从实际出发”任然是当今社会我们为人处世中一个重要的原则。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说简单点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应该贯穿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我们可以从古代的一些事情中就看到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东汉大医学家张仲景,一次,有两个做小买卖的人找他看病。他们都是在路上被大雨淋了,头痛、发烧、咳嗽、不通气。张仲景给他们每人开了一贴麻黄药。第二天早上,一个人病了吃了药,出了一身汗,病以好了一大半;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出了一身汗病却反而加重了。这是为什么呢?张仲景仔细进行了分析研究,原来两个人尽管病因、症状都差不多,但一个人看病时没有汗,另一个人正在出韩寒。没有汗的病人吃过药发了汗就好了;原来有汗的病人再吃发汗药,汗就出得太多了。于是,他另换了一个药方,这个人就很快好了。

张仲景第一次临床实践不大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同样患了感冒,由于发病过程中症状不同,用药就要有所区别。由于他一开始没有仔细研究两个人的症状有何不同,只是粗略的了解了一下就开药,而导致一个病人病情的加重,他就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好在张仲景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积极的研究问题到底出在哪,更加仔细的观察与总结,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所在,从而及时改正了先前所犯的错误。也就是因为张仲景这种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的精神,使得他能够不断的吸取经验教训,逐步提高自己的医术,成为了一代名医,造福后人。

从张仲景的例子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求我们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如我们知道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必须对实际情况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正如南宋诗人陆游的名句中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也充分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同时赵括“纸上谈兵”的惨痛经历也足以让我们引以为鉴了。

在1938年10月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就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使用了“实事求是”这个概念,并向全党提出了“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伟大任务。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只有远见卓识,才能不矢前进的方向。”同样的,在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2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讲到党的思想路线时也说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可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对于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做到实事求是,以不断实践和积极探索作为检验事物,判断事情的标准。学校就如同一个迷你的社会,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在和不同的人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到许多不同的知识,因此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目空一切,而是要从这一点一滴的日常交流与生活中,不断积累与不同人打交道的经验,为以后步入社会打好基础。但是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并不是让我们一直坚持从事实中得出的结论。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我们上一秒看到的事情下一秒也许就会变得完全不一样了。因此我们得出的经验与结论也应该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改变。下面的事例就说明了随机应变的重要性:

浙江省一厂家曾生产了一种之地和造型均不错的烟灰缸,大量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西班牙。过了一段时间,产品渐渐受到冷落,原来这些国家公寓里普遍安装了电扇,电扇一开,烟灰就会飞起来,很不卫生。他们马上试制了一种口小、肚大、底深的新式烟灰缸,果然很受欢迎。然而好景不长,销售量再次下降。原来情况发生了变化,有些国家的居民室内安装了空调,主妇们嫌口小的烟灰缸不好清洗。为此厂家又设计出一种口大而底深的新样式,再度占领了市场。

从上述事例中可以看出,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人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主观符合客观。该厂家坚持从变化了的实际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函的观点看问题。因此该厂家根据市场需求,坚持发展的观点,追求卓越,努力创新才使得其产品长盛不衰。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我们注重事实,只有注重事实,才能真正的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让自己做到注重事实呢?孔子说过“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也就是说做事要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这么做的好处就是“寡悔”。后悔的事情少了,我们才能体会到事实的重要性,才能更加督促自己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我们坚持唯物主义,强调在实际生活中把唯物主义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要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客观地评价他人、事物及自己。必须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理论联系实际,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要求,结合社会需求和自身兴趣,确定最符合自身利益的人生规划,努力为之奋斗,并在奋斗过程中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不要盲目跟风,人云亦云。

总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实际的多个角度与层面,辩证的、全面的从实际的总和去把握实际,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第五篇: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

毛主席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果我们对一个问题的现实情况没有调查,那么我们对于这个问题的发言便是乱说一气。乱说一气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世界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正因为“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遵循“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方针,而不是死搬硬套前苏联“从城市到乡村”的战略思想,最终我们依靠这样正确的战略最终打败了侵略者,进而取得了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虽然我们有很多从实际出发的事例,但不得说,其中也有从实际出发而凭主观臆断就认识世界甚至改造的行为。在这里,我就不举“五次反围剿”、“共产风”、“文革”这类老生常谈的例子了,举一些我们身边发生的例子吧。

1、砸车与保钓的矛盾

近来反日浪潮此起彼伏,多个城市出现日系车被砸现象,甚至有人追砍日本人。打砸者和追砍者在道德上的优越感太过自大,眼里根本看不见事物的本质,更谈不上从实际出发,太愚蠢,太邪恶。客观来讲,保钓游行是在以行动来捍卫我们对国土的主权,为的是我们中国人民的权益,而日系车是我们国民的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此,保钓游行中的打砸事件与保钓行为在本质上是自相矛盾的,打砸者的这种行为是愚蠢至极的。而人的生存是人的根本权力,砍杀人更是应该追究其刑事责任。

2、游行口号的不妥

在反日游行中,各类游行口号低俗不堪,反映出国民的素质低俗和愚蠢,根本谈不上爱国,这也是不从实际出发的表现。比如“钓鱼岛中国的,苍井空世界的”、“贱你妈的小日本,滚回老家去”、“干死小日本”等等。真不知道钓鱼岛跟苍井空有什么联系,保钓的口号活生生透露着低俗。甚至有人主动请缨“给我枪给去炮,我来保卫钓鱼岛”、“对日宣战”,先不说我们有没有能力打到日本的本岛,即使有,也是杀敌一万自损八千,中国面临的国土纷争岂止钓鱼岛。爱因斯坦曾说:“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用的是什么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大战用的一定是木棍和石头。”丘吉尔也曾有一句名言:“发动战争比结束战争要困难得多。”就像二战一样,酷爱发战争财的国际银行家已经在1919年的《凡尔赛合约》里种下了战争源头。不从实际出发,不考虑客观的实际情况的等等事例,实在太愚蠢。

所以,建立一切从实际出发思想显得尤为重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最基本的方面。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要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理论联系实际,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要求,结合社会需求和自身兴趣,确立最符合自身利益的人生规划,努力为之奋斗,并在奋斗过程中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而盲目跟风,人云亦云,只看眼前利益而随意改变自己的初衷,也是不被推崇的,也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本意

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我们正确地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也是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实际的多个角度与层面、辨证地、发展地、全面地从实际的总和去正确把握实际,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