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



第一篇:诗歌

一、基础知识

1、概念

诗歌,即诗和歌的总称,文学基本样式之一。它最集中、精练、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充满作者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语言比散文更凝练、和谐、具有强烈的音乐性,鲜明的节奏和韵律,除散文诗外,一般都分行排列。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2、分类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机构,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后来乐府成为了一种诗歌体裁。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萃。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

二、四句要押韵,第三句不能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习惯是对仗句。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仗。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律诗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3、诗词的内容

(1)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

(2)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咏之物寄托诗人品质或理想。

(3)即事感怀诗,因一事而引发感慨。

(4)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感慨。

(5)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等。

4、诗词中的人物形象

(1)豪放洒脱的形象,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乐观豁达的形象,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慷慨悲壮的形象,如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忠心报国的形象,如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踌躇满志的形象,如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5、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6、诗歌的语言

(1)清新。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平实。如陶渊明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3)绚丽。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明快。如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5)含蓄。如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洗练。如贾岛的“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7)豪迈。如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7、诗词的艺术风格

(1)雄浑。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豪放。如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3)沉郁。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

(4)婉约。如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5)悲慨。如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

(6)旷达。如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7)冲淡。如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第二篇:诗歌

墨梅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春日偶成 [宋]朱熹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江南曲 [唐]储光羲

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船流。

离思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题临安邸 宋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对对子

清对浊,廉对贪;功对罪,正对偏;奖对罚,优对劣,善对恶;勤对懒。

写景古诗名句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王维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王建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

读读背背

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描写月亮的诗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园地六 气象谚语

日落胭脂红,无雨必有风。夜里星光明,明朝依旧晴。今夜露水重,明天太阳红。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古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汪洙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 无名氏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 邢俊臣

歇后语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孙悟空大闹天空-----慌了神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第三篇:诗歌专题

诗歌专题

导入:诗歌鉴赏一直是高考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命题角度来看,大体集中在三个方面:诗歌词句的理解、思想感情的理解和表达技巧的分析。答好这些题首先要读懂诗,如果我们能够对诗歌的主题有所了解,那么在做题的时候就会“事半功倍”了。近些年高考中所选的诗歌从诗的常见思想主题来看,写景抒情诗诗的入选率高,别的如赠别诗、咏史诗、感怀诗也考过,而边塞诗、山水田园诗、羁旅行役诗等则较少涉及。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古典诗歌常见思想主题。解读诗歌重点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在把握诗歌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对诗歌进行理解和背诵。

诗歌鉴赏的几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06年全国卷2)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再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5年全国卷2)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答: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 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第八种模式 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答题示例: 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5年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诗歌的种类

1、咏物诗

咏物寄兴,自喻自况,状物抒情,“述”感言“志”。特征(意象):松、竹、梅、菊、蝉、石灰等。特点:托物言志,以中心物象的本质特征,寄寓诗人的情怀。如;陆游《卜算子·咏梅》

2、咏史怀古诗

特征(意象):古迹、古人、荒草、废台。具体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诗人并不自己置身于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的《题乌江亭》。

第二种情况是史实和现实联系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有的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有的表达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的《从军行》;有的抒写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有的抒发山河沦丧的痛苦,如:姜夔的《扬州慢》;有的慨叹年华易逝、壮志难酬,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物逝人非,如:刘禹锡的《乌衣巷》。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一个影子,故意借题发挥。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借古讽今,咏史述怀。或追慕、评价古人,或感慨物逝人非,或自伤身世,抒发胸怀、抱负;或在昔盛今衰的对比中抒发国家之悲,世事无常的感慨。手法:虚实相生

3、写景诗(山水田园诗)

隐逸田园,寄情山水。或纯写景,描摹、赞美山川景物或借景抒情。

特征(意象):高山、流水、清风、明月、农家生活、田园风光、山间胜景等。表现要点:宁静、闲适、恬淡、农家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等。

表现仕途失意、纵情山水的情怀,传达洁身自好,远祸避灾的愿望,体现山水田园之美,恬淡闲适的隐居情怀等。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描写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青春易逝的感伤的,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的《春夜喜雨》。

常用术语:宁静、闲适、恬淡自然、怡然自得、归隐田园、消极避世、寄情山水。

4、赠别诗

表现恋友之情,惜别之意。表达离愁别绪、物逝人非之感。或壮别,或伤别。特征(意象):文题(送、赠、别等),柳、歌、酒、南浦、灞桥、船、长短亭。有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有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有的表达朋友的情深意长,如:李白的《赠汪伦》。

5、边塞诗

特征(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大漠、黑山、北风、孤烟、风霜、雨雪、角鸣。

表现要点:边塞征战、边塞风光,抒发戍守边疆、保家卫国的豪情;抒发戍边之苦、思乡之痛;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同情批驳。

如:边塞风光,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达对远戍士卒的同情,如王之涣《凉州词》;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如:王昌龄《出塞》,王维《使至塞上》。

6、政治讽刺诗

抒发作者的政治见解、反映民生疾苦。

忧国伤时。有的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的《过华清宫》;有的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的《春望》;有的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的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忧国忧民),如杜甫的《登高》。

7、羁旅怀人诗

特征(意象):驿道、马、船(舟)、杜鹃、鸿雁、客、浮萍、飞蓬等。羁旅行役,思“远”怀“亲”。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思念亲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表现要点:旅途艰辛、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游子思乡思亲。

8、爱情诗

特征(意象):青鸟、鸿雁、鸳鸯、桃花、红豆等。表现要点:绵绵思念,如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款款深情,如:欧阳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脉脉的相思,如: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李商隐《无题》;离情别恨,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闺怨诗)抒发闺中妇人的思念之情或离愁别绪。如:王昌龄的《闺怨》

9、感怀诗(哲理诗)

谈禅论理,认知世情。多为人生感悟、闲情逸致、诗友酬答之作。如:表达哲理,本质现象,苏轼《题西林壁》;人生感悟,如朱熹《观书有感》。

诗歌鉴赏答题模式

(一)古诗词答题概要(1)明题干

通过对题干的推敲明确答题方向、内容、顺序等,免答非所问。(2)审题目

题目中往往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感、目的等重要信息。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贾岛的《题李凝幽居》。(3)想作者

尤其是熟悉的作者,在弄清楚该作者生平经历、常写内容、一般风格、思想倾向的基础上,再有针对性地拟写答案会更为稳妥。但是要注意一些作家的特殊作品。例如李清照的豪放词《《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3)读作品

包括品语言,析形象,挖情感,明技巧。其中,品语言的环节需要通过译诗句,抓意向,品炼字等技巧实现目标,还应当懂得古诗词语序颠倒,成分省略等特殊句式。品炼字要注意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数量、叠词、虚词等。(4)看注释

古诗词鉴赏题,经常会出现注释,注解诗词的写作背景,解释是词中的词语、典故等。这些注释往往是解题的触媒。(5)精作答

所谓精作答,一是要求扣问作答,二是要求格式规范,三是要巧用术语。

(二)题型分类和答题模式 1.字词品鉴题(1)设题形式: ①品味词语的妙处。

②找出最能传情达意的词语(诗眼)并分析。③比较不同版本用词的优劣。(2)答题模式:

①解释该词在诗句中的含义。②指出所用艺术手法。(并非必答内容)

③联想想象,将该词放入原句,描述景象。

④点明作用:突出何内容、抒发何感情、渲染何气氛、营造何意境。即:释词+手法+描述+作用

注意:如果释词有困难,可不予解释,免得出错,但要在释句时把有关意思表达出来 举例讲解

咏物诗: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第四篇:诗歌

胸膛里燃烧着火

血管里奔流着火

我们年轻的青年班组人

是火红的旗帜火红的歌

我们是太阳

能融化冰雪送来光热

我们是丝雨

能涤荡酷暑送来清凉

当我们油污了双手

疲惫了面庞

当我们看到整齐的车厢

到旅客的赞扬

所有的汗水都不会白淌

自有团旗在心中飘扬

要挺起我们的胸膛

塑一个崭新的形象

因为我们的胸前

是团徽永在闪亮

第五篇:诗歌材料

第一:

走进校园. 书香弥漫. 一阵暖风,吹拂身边.

校园是诗,校园是画.

校园是一条历史长河,校园是香山红叶似火.

这里是诗的海洋,这里是花的乐园. 我们在这里耕耘,我们在这里收获.

我们的校园,是梦的天堂!

金色的校园

我们喧闹而来

年轻的胸怀

溢满无限的期待

素裹的世界

我们尽情宣泄

火热的情怀

放射生活的多彩

绿色的校园

那些懵懂少年

张扬生命的光鲜

领略知识的无限

炽热的校园

那些年轻容颜

满载收获的知识

期待新的学年

四季的校园

多彩的一年又一年

转眼间

我们长大

于是

带着成长的愉快

我们默默离开

一片纯洁的沃土上

孕育着我们对明天的希望

我们渴望未来变成矫健雄鹰

翱翔于这苍穹之上

第二: 是你

让我在人生中有了好的开始

是你

激起了我对知识的渴望

是你

助我成材,助我飞翔。

你教会了我

赠人以鲜花,手留余香

你教会了我

增人以微笑,心留愉悦

今天

我要将最美的鲜花

今天

我要将最甜美的微笑

赠予你

我最亲爱的学校

我心里永远屹立不倒的丰碑

一条大路旁,记得有座小学堂。

清晨传来读书声,琅琅:

人人都是真栋梁。

任凭风雨狂,天南地北自翱翔。

而今含泪望故乡,茫茫:

何日向你诉衷肠?

天蓝蓝 海蓝蓝

我们的校园似花园 心暖暖 情暖暖

我们大家爱校园

老师的殷殷叮咛 同学的深深关怀 知识的天空翱翔 学问的海洋畅游

我们爱校园盛开的花朵 我们爱每天升起的太阳

喜洋洋 美洋洋

校园的笑声多甜蜜 校园的歌声多嘹亮

我们爱美丽的校园 我们一起合着歌声

清晨走在校园的小路上 我们的心向太阳。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2/234979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