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结论参考文献和致谢
结论
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归纳,应突出论文(设计)的创新点,以简练的文字对论文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若不可能导出应有的结论,则进行必要的讨论。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及尚待解决的问题等等。注意:不得在结论中发表个人的感想,比如学会了什么知识,得到了锻炼,这类情感类的文字不得在结论中出现,可放在致谢中。
附录
若只有一个附录,就不用加编号,即不用写出附录1。若附录有序号,附录中间可不加空格。附录不是必须的。只有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如公式的推导、程序流程图、图纸、数据表格等)才可编入论文的附录中。附录中一般不提倡附代码。附录中的图、表要求同之前的要求。图表和公式单独编号:图附-1.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中文字体使用宋体,小四;西文字体使用Times New Roman,中文参考文献的逗号使用中文字体下的逗号,英文参考文献下的逗号使用西文的逗号。参考文献中的点使用后需空西文下的一空格。小括号的使用应是西文下的括号。冒号的使用根据冒号是在中文参考文献还是英文参考文献,中文使用中文的冒号,西文使用西文的冒号。英文参考文献需要至少5篇,英文参考文献中不得出现汉字。若是中文出版社出版的原版书籍,需要将中文出版社及其它汉字自行翻译为英文。英文参考文献实词首字母大写。参考文献的排序是根据在论文中引用时出现的顺序定。网上及著作图书类参考文献可不加起止页码,但要尽量少用,其他类参考文献都需要注明起止页码,包含学位论文类文献。鼓励多使用期刊类参考文献,期刊类参考文献不少于5篇,所有参考文献不少于15篇。一条参考文献占了多行,应对齐行首部,如下。常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参考:①期刊〔J〕 ;②专著〔M〕;③论文集〔C〕;④学位论文〔D〕;⑤专利〔P〕 ;⑥标准〔S〕;⑦报纸〔N〕;⑧技术报告〔R〕;⑨专著或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A〕;⑩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网上期刊〔J/OL〕;网上电子公告〔EB/OL〕)[1] 高大钊.岩土工程的回顾与前瞻[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 益敏,陈页开,韩大建,等.降雨入渗对边坡稳定影响的实例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6):920-924 [3] Karr C L, Gentry E J.Fuzzy Control of pH Using Genetic Algorithms[J].IEEE Trans on Fuzzy Systems, 1993, 1(1): 46-53 [4] Eaton M, Keogh P S, Edge K A.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Pressures within the Meshing Teeth of Gear Pumps[C].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cent Advances in Aerospace Actuation System and Components.Toulouse.France: IEEE Press, 2001: 13-15 [5] 陈海鹏.长江三峡库区大河坝滑坡治理工程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2:28-38 [6] 建设部.关于公布数字化景区建设试点名单的通知[EB/OL].http://.[2006-01-19]
致谢
向给予指导、合作、支持及协助完成研究工作的单位、组织或个人致谢,内容应简洁明了、实事求是,避免俗套。致谢的书写需要注意指导教师名字不得写错,他、她不得混用。
第二篇:翻译文献—结论
结论
几十年来,对了解城市化的空间增长的理论的尝试在基于一个共同设想下进行,即人口聚集会自然而然地带来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以及对经济有利的集聚。最近概念上的描述已经将重点从城市的相对优势转移到了全球城市区域的竞争优势上。范围和视角的变化已不再缺乏为没有充分关注市场独特的政治功能而保留的固有特权以及权力斗争在世界不同地区城市空间的再生。对许多大部分位于全球南部并以多种多样城市化的逻辑性为特点的国家仍然知之甚少。
在新自由主义和全球化背景下,为了考察中国大都市地区将土地商品化和城市建成环境升级的积极参与,作为
一种对抗国家权力重组与提高城市竞争力的一种策略的实践,本研究超过对人口集中和聚集经济现有理论的范围。近十年来,在广州大都市城市空间再生的调查中,已经确定了一个重要的三极政治经济。具体来说,国家权力重组、城市用地开发以及政府融资三者的相互作用来促进城市化的空间增长。由于从中央向地方政府一个向下的责任转移,加上控制税收的向上的权力转移,为了社会和经济发展,将税收作为一个固定且机智的资产,迫使中国地方政府成为一个企业家来开发城市用地。土地商品化被一直追求在一个特殊的土地所有权制度下,城市土地是国家所有且财产权由地方政府执行。事实上城市用地的所有者——地方政府能够参与土地商品化,这不仅作为工薪阶层也是力量团体的一种工具。正在进行伟大城市转型的中国中心土地政策的重要性已被记录在案(Hsing, 2010;Lin, 2009a;McGee et al., 2007;Wu et al., 2007)。这项研究已经证明是什么改变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并且其对土地商品化和城市空间再生的影响是什么。
广州的案例表明,从城市土地开发中生成的收入直接和间接地贡献的基金相当于市政预算收入的40%,并且超过城市固定资产建设投资的60%。城市用地的商品化与城市空间的再生,使地方政府又能力对抗从上级强加的国家权力的重新调节,并且显著加强了区域中城市的竞争力。因为中心城市重申它在区域中的领导地位,作为弱者的代价是强者变得更加强大,导致重组的区域经济更加不平均。中国的案例已证明一种显著的活力。即国家权力的重组、以用地为基础的政府融资以及以城市为中心的城市扩张,所有以自上而下的方式都会相互影响,导致以上的城市变革。
与感知观念相反,在中国背景下真正作用于城市化的空间增长,不是基于人口集聚的聚集经济的自然与自动操作,而是国家权力的主张、资本动员以及土地的商品化和开发。案例研究涉及中国南部主要的城市地区,在那里新自由主义与全球化的影响已经与其他许多地区相比更早、更容易地被辨析。进一步研究在广州大都市什么程度上的活力能被鉴别出来,并且它能够与中国其他受到相似的新自由主义和全球化的影响的地区进行共享,这些会非常有趣。在宏观层面上,这项研究的成果应该提供的重要见解不应当仅仅说明在中国城市变革的活力。也要考虑在南半球的一些国家的法律统治,在西方民主国家中,不完善的体制、权力操纵以及愈发明显的主张来塑造独特的城市化路径和轨迹的,对以上这些城市变革的活力的见解。
第三篇:结论,参考文献,致谢
河南大学毕业设计
结 论
这次毕业设计是对我四年以来所学的知识的全面总结,其中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结构抗震、土力学、房屋建筑学、AutoCAD、PKPM、工程结构可靠度等众多专业知识,它使我对各种知识的原理、计算方法和公式又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这次设计,我基本能遵循工程设计的步骤及方法进行设计计算,也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在设计过程中,我体会到认真思考、步骤严谨的重要性,由于开始时进入状态慢,浪费了一些时间,但却使我从中吸取经验,提高了自己。
这次毕业设计分别采用了手算和电算两种设计方法,两种计算方法各有利和弊。
1).在电算中,荷载输入和传递路线没有手算表达清楚准确,不过,电算建模过程给
人以更直观的印象。
2).电算中,各种荷载计算简图不能完全显示出来,容易给设计者造成计算模糊的印
象,而手绘计算简图容易使设计者思路清晰,表达准确。
3).在手算好配筋面积后往往自身处于安全等方面的考虑,配较大于实际计算量的钢筋面积。因而比较容易造成浪费。而PKPM软件完全按设计规范配筋,较为合理,一般不会在计算中出错,配筋也较为合理。从而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4).电算中梁下部配置的受力钢筋均未弯起,抵抗剪力则全部由箍筋承担,造成了梁下部钢筋的浪费。而手算则可根据弯矩包络图计算出梁下部钢筋弯起位置和数量,节约了箍筋,并克服了梁下部钢筋浪费的缺点。
5).底框结构是一种复杂的结构形式,而电算考虑因素比较少,导致最终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要多结合以往工程的实际经验,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调整。
这种以手算为主,计算为辅的设计方法,一方面让我了解了一些计算中的过程和一些构件的设计原则及计算方法,而且使我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也 让我对以前所学知识加以了巩固。另一方面由于对计算结果和PKPM软件计算进行了比较,让我更深入了解了有关结构概念和实际工程设计中正确运用设计软件的方法。
毕业设计是大学学习的检验,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综合衡量一个学生大学学习程度的一个标准。通过毕业设计不仅巩固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锻炼了综合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而且能够了解设计工作程序,初步掌握一般工程结构的设计原理及方法,我将吸取本次设计的经验为将来的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北京: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200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北京: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200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200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2001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2001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北京: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2002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北京: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2002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6.北京:中国
计划出版社,1996
[10] 丰定国,王社良.抗震结构设计.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11] 沈蒲生.高等学校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2] 李国强,黄宏伟.工程结构荷载与可靠度设计原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3] 吴培明.混凝土结构(上册).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14] 彭少民.混凝土结构(下册).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15] 李廉锟.结构力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6] 王文栋.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致谢辞
到目前为止,为期一个学期的毕业设计已基本结束了,在此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有用的东西,在知识方面:整个毕业设计把大学四年来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基本上都涵盖了,仔细认真的做好毕业设计相当于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复习和巩固,使我在知识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在能力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中包括同学们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协助,团结一致的能力,对工作认真负责的能力,同时,通过这次的毕业设计还让我更加自信,成熟。在毕业设计刚开始的时候,我确实觉得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操作实践中去,此时,真的感到很迷茫。但是在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慢慢的我开始了毕业设计,边询问,边查资料,边操作学习,渐渐掌握了专业软件的操作方法,渐渐清晰了毕业设计的思路,作业进程也就加快了。到毕业设计结束的时候,我更有信心去从事土木工程专业的设计和施工方面的工作。
在一个学期的毕业设计中,我应该感谢我们的各位老师。是他们给予我专业的指导和帮助;也应该感谢我的同学,是他们给予我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和支持;还应该感谢学院给我们提供好的设计条件和物质保证。谢谢你们!
第四篇:文献及毕业总结和致谢
建筑
摘要 大量建筑的历史和历史中的建筑,以及建筑在材料等各方面的发展,到今天相关的理论是比较成熟的。
关键字 建筑结构和材料,建筑的类型和设计,建筑的组成。现代建筑和结构材料
古代修建的许多伟大的建筑仍然存在并仍在使用中。其中罗马的万神殿和大斗兽场;伊斯坦布尔的索菲亚大教堂;法国和英国的哥特式教会和新生大教堂,它们巨大的穹顶,像佛罗伦萨和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这些巨型结构用它们厚实的石墙抵抗巨大重量带来的推力。推力是一个结构的每个部分施加在它的其他部分的压力。
这些伟大的建筑不是数学和物理知识产品。它们在没有经验和观察依据的基础上被修建起来,通常是不断失败和不断尝试的结果。它们幸存下来的原因之一是建造它们所用的强度远大于它们实际所需的强度。但古时的工程师也有他们的失败。例如在罗马,大多数人民居住在裙房,很多出租房通常达到十层高,这些房子有许多被粗劣的修建并且时常倒塌导致大量的伤亡。
然而今天,工程师不仅仅在经验方面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大量的科学数据允许他事先做仔细的推算。当一位现代工程师设计一个建筑时,他考虑到所有组分材料的总重量。这就是做恒荷载,是结构自身的重量。他必须也考虑动荷载,人、车、家具、生活用具和结构正常使用是承载的所有重量。像桥梁类的结构承载着高速运行的车辆,他必须考虑活荷载施加在结构上的冲击荷载。他也必须考虑安全的因素,即考虑安全的额外承受能力——使结构强度大于实际的受力强度。
现代工程师必须并且了解结构不同组件所受到的不同力,包括两个完全相反的作用——压力和拉力,在受压状态下材料被压或被推挤在一起;在受拉状态下材料被拉开或和拉长, 正如一根橡皮条一样。除了拉力和压力,还存在另一种受力状态,称为剪力,它可能存在于垂直平面内, 也可能存在于梁的水平截面内。在中性面内,既不存在拉力也不存在拉力。
综合起来一共有三种力作用在结构上:垂直方向要么上要么下;而水平方向则要么左要么右;这些力使结构产生扭转或者弯曲的变形。而斜向的力则是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两个力的合力。土木工程所涉及的力使静力,这些力必须保持平衡。以竖直方向为例,它们必然相互抵消。如果一根梁上作用了荷载,那么这根梁必须有足够的强度来抵抗它上面所作用的荷载。在水平方向的力同样要平衡,这样才不会使构件左右发生移动。使建筑产生扭转的力就要通过相反方向抵抗扭转的力来平衡。总而言之,在静力中,所有力都要满足平衡条件。
现代的一个重大的工程失误就是1904年塔科马大桥的崩溃, 这次工程事故的原因使是没有足够仔细考虑这些力作用的持续时间。当风速超过65公里每小时的强风暴来临时,导致了行车道发生了侧向的移动使这座大桥倒塌。幸运的使,工程师从失误中吸取教训,所以现在最普遍的做法是,做个模型在风洞里进行桥梁模型的风抵抗试验,从试验中得到大量的有效数据。
更加早期的主要建筑材料是木和石工砖、石头或者瓦片和一些类似的材料。希腊人和罗马人有时使用铁棍或钳位加强他们的建筑。以在雅典的Parthenon神庙为例,现在在钻了的孔里面还有生锈了的钢钉。罗马也使用了由火山灰做的称为pozzolana的自然水泥,在水下变得跟岩石一样坚硬。
钢筋和水泥,现代两种最重要的建筑材料,在19世纪被使用了。钢由铁和少量的碳组成的合金,在那时从冶炼中得到钢铁作为刀剑有着特殊的用处。1856年,Bessemer过程发明以后,钢铁可以用低价购买得到。钢的最大有点就是它的抗拉强度;即它在一定的拉力下不丢失它的强度,我们知道在很多材料在承受拉力的情况下很容易断裂。新的合金进一步增加了钢的强度并且消除了钢材在重复的变向力的作用下像容易疲劳的一些缺点。
现代水泥, 叫做波特兰水泥, 1824 年发明了这种水泥。这是一种石灰石和黏土进过加热然后加工成粉末的混合物,在建设现场它与沙子、集料(小石子、碎石、或石渣), 和水形成混泥土。混凝土的可塑性非常好;它可以被浇筑成任何形状的构件。钢材有抗拉强度好的特点,而混凝土则有抗压强度好的特点。所以两种材料在一起就发挥各自的有点,而且缺点得到了补充。
他们也以另一种方式互相补充:他们几乎具有相同的膨胀率。因此他们在压缩和拉伸的作用下可以共同工作。道路在它受拉的区域预埋已经张拉的钢筋。他们相互粘结在一起使钢筋不会从混凝土中滑出来。钢另一有点是钢在混凝土不会生锈。酸腐蚀钢而混凝土中有一个碱性的环境。
预应力混凝土是钢筋混凝土的一个重要形式。预应力提供构件必要的抗拉强度。张拉钢筋先张拉和后张拉两种方法。预应力混凝土使非常规建筑的发展称为了可能。像这种相对新的技术一般能得到发展。
当前的一大趋势是发展轻型材料。例如铝,有着跟钢材一样的性能却比钢材的重度小得多。铝制的梁已经在桥梁结构和框架结构中得到了应用。
生产与更多高强、耐久和更轻质的混凝土一直在不断的尝试。使用聚合物在某种程度上能帮助削减具体重量,长纤维状化合物的塑料一直作为混合物一部分。
建筑类型和设计
建筑和人类息息相关, 因为它为人类提供了必要工作和居住空间。根据使用功能不同的分类, 建筑主要分为两类: 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工业建筑供工厂或工业生产使用,然而民用建筑被用来居住、工作、教育和进行其他一些社会活动。
工业建筑被用来加工和制造各类产品, 在这些领域像采矿业、冶金产业、机器制造业、化工业和纺织工业的工厂厂房。工厂厂房可被分为两类: 单层厂房和多层厂房。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在建造上是一样的。但是, 工业和民用建筑的不同在于建筑材料的不同和使用功能的不同。
民用建筑被划分成两大类: 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应该适用于家庭生活,每个单体应该包括至少三个必要的房间: 客厅、厨房和洗手间。公共建筑 能为政治活动,文化活动、管理工作和其它服务提供空间, 譬如学校, 办公楼, 儿童保健中心, 公园, 医院, 商店, 驻地, 剧院, 健身房, 旅馆, 展览室, 浴水池, 等等。它们拥有不同的功能, 反之要求不同的设计类型。
住房是为人类而建造的。住房的基本的功能是提供庇护空间, 但人们今天对他们的住房有更高的要求。一个家庭搬入一个新邻里将想要知道这个可供使用的住房是否符合安全、健康, 和舒适的标准。这个家庭也会问社区中心有多远。
在 60 年代中期, 住房最重要的价值是它内外是否拥有充足的空间。大多数家庭更喜欢单户住宅面积在半每英亩大小左右, 为spare-time 活动会提供空间。在高度工业化国家, 许多家庭喜欢居住在离市区中心尽可能远的地方, 既使职工必须行驶一定距离到他们的工作地点。相对于城市区住房而言,很多家庭更喜欢郊区住房。因为他们的首要目标是远离噪声, 拥挤, 和混乱。交通的便利与否不再是人们考虑住房的决定因素,因为多数工作者驾车去工作。人们首要考虑房间的大小、安排和卧室的数量。
在任何建筑在建造之前, 计划必须得展示大厦将会是什么样子, 它要建在哪个确切的地方并且一切将怎样去完成。
建筑设计的一个重点是房间的布局, 应该为它计划的功能提供及可能便利。在寓所里, 布局也许被分为三类来考虑 : “白天”, “晚上”, 和“服务”。这些区域之间的交通便利应重点考虑。“白天” 房间一般包括一个饭厅、设置室和厨房, 但其它房间, 譬如书房, 也许增加, 并且那里也许是大厅。客厅, 一般是最大的, 经常也作为饭厅使用, 同样, 或厨房也许有一间餐厅。“服务” 包括厨房、卫生间、larder, 和水壁橱。厨房和larder 用房间连接服务。
还必须考虑不同房间外观表现的不同, 并且那些最常使用的房间应尽量面朝南向。然而, 通常很难符合最宜的要求, 同时要考虑周围环境和道路的位置。在解决这些复杂问题时, 还必须遵守地方城市用地规划,有关与公开礼节,人口密度, 建筑高度, 居住空间绿化率, 建筑红线, 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等等。
工业建筑要求标准化,但是这些建筑仍然需要遵照地方城镇规划。现代趋势是光明、通风的厂房配有办公室, 招待室、电话总机, 等, 房子在一个低大厦俯视通路, 车间, 还光线良好,通风。是较不容易接近的对公开看法。
通常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的工厂可能被建一个shed类型的屋顶, 组合窗口面北以便均匀地分配自然光线而没有太阳强光。建筑的组成
材料和结构形式是由组成一个大厦的各部分各种各样的零件组合而成, 包括负荷框架、外层装修、地板, 和零部件。大厦中有机械和电气系统, 譬如电梯、热化和冷却系统, 和光照系统。上部结构是一个大厦在地面之上的部份, 下部结构是大厦的地下部份。
摩天大楼19世纪得到了发展: 钢骨架结构建筑和电梯井的运用。1855年,柏思麦交换器推荐建筑结构用钢材。Gustame Eiffel(1832 年--1923)在法国建造了钢骨架建筑。他为1889巴黎博览会设计了Galerie des 机器和塔,向世人传达了钢框架轻巧的特点。埃佛尔铁塔, 984英尺高(300米), 是人类建立的最高结构,直到40年后才被一系列的美国摩天大楼超过。1857年第一台电梯由Elisha Otis安装在纽约的百货商店。1889 年, 艾菲尔铁塔上安装了第一台电梯, 这台水力驱动电梯每个小时能运送2,350位乘客到达山顶。
负荷框架:直到19世纪后期, 建筑的外墙才用来作承重墙,支撑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这种结构框架建筑的房屋仍然在使用。承重墙由于在高层建筑中要求很大的厚度来承受重量从而限制了建筑的高度。以19世纪80年代修建在芝加哥16层Monadnock大厦为例, 底层墙壁的厚度达1.5米。1883 年, 由Le Jenney(1832年--1907年)发明的支持上层结构荷载由铸铁形成的包括梁和柱在内的核心筒结构, 于1889年第一次被使用。作为最基本的建筑结构, 附属的墙壁为“悬墙”,直到30 年代, 当使用了轻的金属和玻璃悬墙这样的新型建筑材料,结合钢结构骨架, 高楼大厦才不断出现。
世界大战之前,几乎所有高层建筑都用钢结构骨架修建。二战以后, 由于钢材的短缺钢和混凝土的改进使高层建筑发展到了用预应力混凝土建造的阶段。芝加哥的Marina Towers(1962)在美国是最高的混凝土建筑;它的高度179米,但是后来由于伦敦的Post Office Tower的出现(650英尺(198 米))。第一高度的位置随之被代替。
由于在关于摩天大楼高度的变化,使承重墙再次被采用。1962年由Eero Saarinen 设计的纽约CBS大厦, 四周布置了5英尺(3米)的墙壁。这沿四周布置的墙实际上构成了承重墙。发生这种变化的一个原因是, 采用核心筒结构能经济而且有效的抵抗强大的风荷载。世贸大厦采用的就是这种结构。相反, 刚性框架或垂直支撑保证侧向稳定。
维护结构:建筑的维护结构包括透光的窗口和不透明墙壁。窗口是传统上的玻璃, 虽然有时也使用塑料, 特别是在存在维护问题的学校。墙壁是建在结构之上并用来保护结构的一种构造。它能用各种各样的材料来建: 预制块、石头、不透明的玻璃、塑料、钢、和铝。木这种材料主要用在房子的室内装修;由于火灾它一般不被用为商业、工业、或公共建筑中。
地板:建筑中地板的结构形式取决于建筑所采用的基本结构框架。在钢结构建筑中,地板既是支撑在柱子上的一个结构又是基于钢粱或一个舱板的顶部。在混凝土结构中,地板既是柱子的一个中间支撑又是混凝土梁上把两个方向是梁连为一个整体的结构。地板的使用取决于柱子之间的间距以及居住空间的功能。例如在公寓,柱子的跨度为12到18英尺(3.7-5.5米),最通用的建筑形式是没有梁支撑的混凝土。对于整体的空间来说,混凝土板一下的空间就是我们的使用空间。槽型钢板通常用于办公楼,槽则被用来安装电话线和输电线。in
机械和电气系统:一个现代建筑不仅包含着它意欲的空间(办公室、教室, 公寓)而且包含安装提供一个舒适环境的机械和电气系统的辅助空间。这些辅助空间在摩天大楼也许占大厦空间的25%。而其取暖、通风、电器、和管道系统在办公楼中的重要性事实上占到了40%的预算。由于密封的大厦和密封窗口的使用增加。精心制作的机械系统和空调系统提供了通风和透气的渠道。悬挂于照明设备之下的天花板之间也许也有很多管线埋藏在里面。
曾经有过合并机械和电气系统到建筑学中并简明地表示出来他们的尝试。例如在Des Moines, Iowa的American Republic Insurance Company大厦(建于1965年)把输送管和地板结构以典雅的形式暴露在外面。这种方法使减少建筑的费用和允许创新成为可能, 譬如在结构的间距方面。
土壤和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因此土壤的属性在建筑基础设计中称为极端重要成为极端重要的考虑因素,基础的设计取决于多种土层和土层的成分及地下水位的情况。土壤很少是单一组成;他们一般是土层厚度不断变化的混合物。一般而言,大颗粒的土壤所支持的重量要比小颗粒的承载力大得多。最坚硬的岩石可支持100吨每平方英尺, 但最软的泥沙支撑仅仅0.25吨每平方英尺。
所有表面之下的土壤在是实土;土壤在一个相当于与其自身土柱重量下的压力下。许多土壤(除了多数沙子和石渣)都展现出自身的特性。在压缩的情况下土壤会收缩而在压力去除后它又会反弹回来。土壤弹性通常具有不定性,即土壤的取决于荷载作用时间的长短, 可以从分钟也可以是几年。经过一段时间, 如果强加在其上的荷载大于土壤的自然击实重量建筑就会会稳定。相反如果建筑加于土壤的荷载小于土壤自身的击实重量则建筑就不稳定。在大厦的重量之下土壤也许会流动,这是一种被挤出的趋势。
由于压实作用和流动作用下, 建筑倾向于稳定。不均匀沉降问题的解决,比萨和波隆纳里斜塔举例证可以很好的证明, 不均匀的沉降导致建筑的倾斜对建筑有损坏的作用, 墙壁会出现开裂, 窗子和门会变形失效,发展到极端大厦也许崩溃。统一的解决方法并不是那么严肃的, 即使在一种极端情况下, 譬如墨西哥城就有可能有严重后果。过去100 年里,由于地下水位的变化使有的建筑下沉甚至达到了10英尺(3米)。由于这样的沉降发生在建筑的后期,对建筑之下的土壤进行仔细的分析是必要的。
土壤大的可变性导致了对基础问题处理的方法的多样性。基础坚固的土壤存在于地基的表面,最简单的解决方法是在其上浇筑一层混凝土。哪里的土壤软就越有必要在这个土层铺一层混凝土分担其上的荷载;在这种情况下, 建筑的下面通常是一整块的混凝土来分担建筑的重量。在土壤在表面附近无法支持大厦的重量的地方用垫木头把混凝土结构深入到坚实的土层。
建筑结构自然地把上部结构的力传到基础。然而设计过程,进行从屋顶下来到建筑的基础(沿着重力的方向)。从前, 基础的设计没有服从系统调查。在20世纪开发了一种科学的基础设计的方法。美国的Karl・Terzaghi 作了一种先锋探索性的工作使准确预言基础的行为成为可能,使用土壤机械学与勘测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过程。过去的基础失败, 譬如比萨斜塔的典型例子, 到现在这类事情变得几乎不存在。基础仍然是许多建筑的一不可预测但昂贵的部份。
总结体会
这次设计是对我大学四年的综合,也是对我所学知识的集中应用,它全面的反映了我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就我自己而言,在本次设计中,从一开始的资料调查和资料收集到最后的综述报告和出图。在整个的设计工作中,我认真、仔细、严格地按照老师的安排完成各项工作,而且对设计中不明白的问题向老师、同学请教。在设计过程中,我不断地出现错误,又不断地解决错误,不断地吸取自己和同学们出错的教训,总结大家的经验,并注意老师提到的事项,将各个因素融入本设计中,尽量做到最终的设计不出错或少出错。我所做出的努力在我的设计成果中已经充分表现了出来,我对自己在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中的表现满意,但是仍然有需要改进之处,在本次设计中,我发现电算和手算存在很大差别,我的电算配筋结果比手算配筋结果要小很多,可能是我对PKPM软件的相关参数设置还不够熟悉。这次设计虽然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但值得我骄傲的是,在毕业设计完成的现在,我已经可以保证在我的下一个设计中绝对不会在出现相同的问题,我认为这是我这次毕业设计收获最多的地方。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对本专业的认识又提高到了一个深度,对结构设计的总体概念也有了加强,这对我将来的工作有了极大的帮助。
谢
辞
衷心感谢在这次毕业设计中给予我帮助的老师和同学们!首先感谢学校及学院领导对我们此次毕业设计的关注和安排,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学校给予了我们在时间安排上和教室安排上的许多方便,使我们能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此次设计。
其次感谢在设计过程中一直给予我指导和帮助的赵惠敏老师,感谢赵老师这段时间以来在设计安排、知识讲解以及其他方面给予我的关心和指导,使我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顺利完成了本次设计。同时感谢在设计中给我帮助的每一位老师,感谢和我一起完成这次毕业设计的各位同学,以及所有给予过我帮助的人。
第五篇:如何写关键词摘要引言结论和致谢语
一、如何写论文摘要?
摘要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述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摘要是一篇独立于全文而存在的短文,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摘要,均不能只是指示出做了什么、分析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写出研究的结果,而不仅仅得出结论。摘要是为读者检索论文服务的。读者无论通过那种途径,检索和查阅论文,即使看不到全文,仅仅从摘要中就可以看出研究的水平,看出研究的方法、具体结果以及与以往同类研究的不同(创新之处)。让读者很容易看出您的研究结果与其他人的研究结果的区别,以决定是否有必要花时间寻找全文,从而扩大论文的影响力。
(一)摘要撰写的一般要求
摘要包括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摘要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其作用主要是供读者在最短时间内确定有无阅读该文全文的必要。摘要主要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摘要应包括:研究目的(有时可省)、研究方法和手段、研究结果、结果分析和结论等几个主要部分。重点应突出作者研究的创新性结果,主要结果和结论应交待清楚,不能含混不清,似是而非;也应避免对标题的重复和一般性内容的叙述,最大限度地增加摘要的信息量;应注意语言的表达,避免难以理解的长句,用词应通俗易懂、简洁准确。摘要通常300`500个字为适。
(二)需要特别注意的几个方面
1.通常应写成报道性摘要。创新内容较少的写成指示性摘要(做了、分析了、提出了),指示性摘要适用于学术期刊简报、问题讨论等栏目。
2.应当重点写出研究的结果,特别是本研究的新发现、新规律、新关系。
3.方法、模型类论文,应当交代清楚构建的原理、步骤,建立方法、模型的特别之处及特别的优势和具体特点,不能泛泛地说“很好、很快等等”。
4.英文摘要更应当写出体现水平的结果(创新性),否则后果可想而知!
5.英文表述要规范,避免键盘不能直接录入的符号,否则文摘员不会摘录。
6.摘要和文章的结论不是一回事,但也不是结论中写了摘要中就不能写!结论中的主要结果应当在摘要中体现!
7.中文篇名、摘要和关键词中,不应使用英文单词或缩写词,如果在摘要中要使用,应当在首次出现时给出中文解析。在英文篇名和摘要中除本学科熟悉的缩写词之外,其他词在首次出现时应给出全称。
二、如何选择关键词?
1.关键词是表达论文主题的最重要的词或短语。设立关键词的目的是便于更好编写检索文献。一篇论文可选用3-5个关键词。关键词国家标准对于学术论文中关键词的描述为:关键词是从报告、论文中选取出来的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作为学术论文的关键词必须是单词或术语。单词是指能包含一个词素(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的词或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术语则是指某个学科中的专业用语,但许多学术论文作者使用的关键词不仅是单词或术语,还用到许多词组或短语。如,“管理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中小企业”等是可以的,但如“问题、现状、对策、建议” “对策与建议、科技编辑结构方法、编排校合一”等形式的关键词,显然不符合国家标准对关键词的描述,在使用上是不恰当、不合理的。
2.如何选择关键词?
关键词的确定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考虑诸多因素。一,是不是能体现论文
中主要论述的内容;二,是不是在论文中多次出现的词语;三,是不是专业术语;
三、如何写好引言?
引言又称绪论,前言或导论。科技论文主要由绪论、本论(结果和讨论)、结论三部分组成。绪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
引言是开篇之作,写引言于前,始能疾书于后,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古代文论中有“凤头、猪肚、豹尾”之称。虽然科技论文不强调文章开头象凤头那样俊美、精采、引人入胜,但引言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对全文有提纲挈领作用,不可等闲视之。
1.引言书写内容和格式
(1)说明论文的主题、范围和目的。
(2)说明本研究的起因、背景及相关领域简要历史回顾(前人做了哪些工作?哪些尚未解决?目前进展到何种程度?)。
(3)预期结果或本研究意义。
(4)引言一般不分段,长短视论文内容而定,涉及基础研究的较长。国外的大多较长,一般在千字左右。
所谓的引言就是为论文的写作立题,目的是引出下文。一篇论文只有“命题”成立,才有必要继续写下去,否则论文的写作就失去了意义。一般的引言包括这样两层意思:一是“立题”的背景,说明论文选题在本学科领域的地位、作用以及目前研究的现状,特别是研究中存在的或没有解决的问题。二是针对现有研究的状况,确立本文拟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出下文。
2.一般作者在引言写作中存在这样两方面的问题。
1)文不着题,泛泛而谈。一些作者似乎把论文的引言看成是一种形式,是可有可无的部分,将引言的写作和正文的写作相分离,只是为了给论文加一顶帽子。常见的现象是,一般化地论述研究的重要性,甚至从技术所涉及的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开始谈起,就像一篇领导的讲话稿。就是落脚于研究的主题,也是从宏观谈起到微观结束,停留在一般性的论述较多。显然,这样做的结果是使读者无法准确地判断“论文命题”的具体价值,缺少对当前研究状况的概括和介绍,不知道作者的研究与以往的研究工作有什么不同?因此,科技论文的引言必须交代研究工作的背景,概括性地论述所研究问题的现状。对研究现状的论述,不仅是考查作者对资料的占有程度和熟悉程度,更重要的是从资料的全面程度和新旧程度可以判断研究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以及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2)引文罗列,缺少分析和概括。引言不仅要反映背景的广度,更重要的是要考查作者对研究背景了解的深度。一般作者对研究的问题了解不深,在介绍研究现状时往往是列出一大堆参考文献,罗列出不同研究者的不同作法和结论,缺乏作者的分析和归纳,没有概括出研究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有的甚至将一些与本文研究没有直接关系的文献也列在其中,片面地强调资料占有的丰富性。尽管有人认为,对研究现状的介绍不同的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但从论文写作的角度出发,引言的目的是阐述论文命题的意义,而并非是研究资料的综述,尽管综述对读者查找资料提供了方便。因此,应当用作者自己的语言概括出研究的现状,特别是存在的难点和不足,从而引出论文研究的主题。
四、如何写好结论?
结论是一篇论文的收束部分,是以研究成果和讨论为前提,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论证所得出的最后结论。毕业论文的结论部分大致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提出论证结果。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应对全篇文章所论证的内容作一个归纳,提出自己对问题的总体性看法和意见。例如,《浅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乡镇领导方法》一文的结论:总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这个新的体制转换阶段,乡镇领导干部作为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带头人,在思想认识、领导方法等方面都必须来一个很大的转变,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新形势,进一步推动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2.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在论文结论部分,作者常常不仅概括自己的研究成果,而且还指出课题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为他人继续研究指明方向、提供线索。例如,《地方行政机关后勤工作改革之路》一文的结论部分:总之,机关后勤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改革的任务是艰巨的,在当前,我们仍处在上述较容易见到成效的某些方面进行探索的阶段,我们要力争有一、二个突破口,在取得成果之后,不断把后勤改革引向深入,达到服务社会化的最终目的。
五、如何写致谢语?
本论文是在导师***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不仅使我树立了远大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我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本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在此感谢***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在三年的学习期间,得到***的关心和帮助,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没有他们的帮助和支持是没有办法完成我的毕业论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