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请结合实际谈谈,怎样践行新时代的“广东精神”.doc

请结合实际谈谈,怎样践行新时代的“广东精神”.doc



第一篇:请结合实际谈谈,怎样践行新时代的“广东精神”.doc

请结合实际谈谈,在当前建设文化强省的语境下,在当今广东经济、社会面临新一阶段发展机遇的转型时期,我们需要怎样的‚广东精神‛?它与我们以往多有论述的岭南文化精神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又应当怎样践行新时代的‚广东精神‛?

答:(1)在当前建设文化强省的语境下,在当今广东经济、社会面临新一阶段发展机遇的转型时期,省委书记汪洋认真学习了胡锦涛在广东首提科学发展观思想,以及温家宝总理重要讲话精神,强调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完全符合广东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要坚定信心,积极应对,扎实做好我省发展工作,努力开创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新局面。提出了打造“广东精神”、推进文化民生工作、做大做强广东文化产业、擦亮叫响广东文化品牌等方面工作。带领我们大力宣传和实践“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

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检验,我们深刻领会,“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等‚广东精神‛,是对广东人民发展建设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厚于德”就是广东精神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厚于德”来源于厚德载物,出自《周易》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它具有像大地一样的美德,仁爱 奉献,它既是一种美德也代表了广东人民的追求和情怀。“诚”即诚实诚恳,主要指主体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主体“内诚”的外化,基本含义是指遵守承诺,言行一致,真实可信,诚实无欺,讲求信用。它是一种胸怀的体现,实际上就是要做到真诚、友信。从当年我们说“牙齿当金使”,重契约,重承诺,到现代说法‚出来行讲个‘信’ 字‛,都是极具广东人特有的‚责任感和担当‛的文化特色。

“敏于行”源自“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出自《论语·里仁》篇,意为:“君子的修养要尽力使自己做到话语谨慎,做事行动敏捷。”广东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较早受到西方自然科学和商品经济的影响,历史上形成了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和敏于行的精神。“讷于言而敏于行”不等于只干不说,而是要说话严谨、有理有据,对先进文化思潮、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的理论提升总结也是一种敏于行的表现。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深化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形成推进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自觉行动。

(2)广东精神‛内涵:改革创新,开放兼容,敢为人先,文明向上。我认为,这种表述富有深刻的价值内涵,集中代表广东的人文精神;符合现代文明的发展方向,体现时代特征;彰显了岭南传统文化精粹。它既体现广东当前实践的特点,又反映了未来发展的追求,既立足于广东,又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展现广东人崭新的精神风貌。这些内容也可以用的提法来解读,岭南文化是以海洋文化为基础,农耕文化与海洋文化并重的文化。海洋文化具有勇于拓展、善于创新、敢于冒险、同舟共济的特征。这些特征蕴含了“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文化精神。既体现了广东特色,又带有普遍性,与我们以往多次论述的岭南文化精神有着一脉相承、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岭南文化既有中原传统的东西,也有百越古族的遗风,还充满洋味,形成这种奇异特色。历来倡导尚德、乐善、好施,造就了广东人宽厚的精神品格;广东形成了讲诚信、重契约的历史传统;广东是中国近代革命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历史上,广东人有着‚闯荡世界‛的眼光和气魄,许多广东人漂洋过海,在异国他乡拼搏创业,成了世界各地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的‚拓荒牛‛。近现代,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康有为、梁启超推动维新变法,到孙中山、廖仲恺等一大批仁人志士推翻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探索救国救民之路,都是敢为人先精神的生动体现。敢想敢干,具有敏于行的行为特征。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广东不可避免出现了一些道德滑坡的现象,时代呼唤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广东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下一步培育诚信意识、契约精神;广东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过程中,也将遇到各种困难,只有善于把握发展机遇,敢想会干,才能化解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广东要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精神支撑。所以说广东精神体现了广东特色,与岭南文化精神有着一脉相承、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广东精神”像一阵春雨,滋润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坎里。做为一名新时代的广东人民教师,我要努力践行新时代的“广东精神”,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要明晰践行新时期广东精神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广东精神是一种道德追求,是一种精神信仰,也是一种道德力量,它是不分群体,不分阶层的,在广东生活的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践行广东精神。因为一个人生活的环境跟当地的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社会氛围是息息相关的,每一个人 都要在其中起到应有的作用,这样整个社会向善的风气才能弘扬起来。做为一个党员教师更要爱岗敬业,带着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践行广东精神方面更应该起模范带头作用,起到践行广东精神的榜样力量。提升自身教育素质,按照新形势和新任务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各项要求,努力做到除了学识渊博、教学得法,教书育人,热爱学生。

其次,践行新时期“广东精神”需重视榜样的力量 实践广东精神需要全体广东人的努力,我觉得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要明确实践“广东精神”的具体要求;树立实践“广东精神”的先进典型,通过榜样 的力量培养广东人践行“广东精神”的自觉; 将“广东精神”转化为具体的道德 规范、行为准则。从小事做起,贯穿于具体工作的细小环节,体现在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要培养家园意识”,我也希望广东人和来到广东工作生活的新广东人能够真诚地融入到广 东的大家庭里,来宣传和践行新时期广东精神。作为教师,实践“广东精神”,最重要的是在教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过程中,体现“广东精神”的要求,各项工作都做到“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以‚厚于德‛的精神关爱学生,以‚诚于信‛指导学生人格的培养和塑造,以‚敏于行‛的思维方式指导自身教学的各项工作,例如,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遵循多元智能理论,开发学生潜能,打造有效课堂。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善于反思总结,把每项任务做细做好。

第三,践行新时期“广东精神”人人有责。开展广东精神的活动当中一定要把形式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干实事、求实效,真正使广东精神在全省人民群众中落地、生根、发芽,让广东精神之花处 处盛开。我们要有实践“广东精神”的文化自觉,明确实践“广东精神”的重要 性和实践“广东精神”的途径。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教师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平凡琐碎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但是,我们应该立足现今,着眼未来,以“广东精神”为职责,无私奉献,为人师表,让我们让行动和爱在学生的心里种下智慧和真善美的种子,让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出不平凡的力量,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具‚广东精神‛的优秀教师。

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建设小学 骆健聪

第二篇:怎样践行新时代的“广东精神”

1、请结合实际谈谈,在当前建设文化强省的语境下,在当今广东经济、社会面临新一阶段发展机遇的转型时期,我们需要怎样的“广东精神”?它与我们以往多有论述的岭南文化精神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又应当怎样践行新时代的“广东精神”?

答:(1)在当前建设文化强省的语境下,在当今广东经济、社会面临新一阶段发展机遇的转型时期,我们需要大力宣传和实践“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

“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它是对广东人民发展建设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厚于德”是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它具有像大地一样的美德,仁爱奉献,它既是一种美德也代表了广东人民的追求和情怀。“诚于信”是一种处事的准则,也是一种胸怀的体现,实际上就是要做到真诚、友信。“敏于行”是一种行事的风格,“敏于行”是《论语》里面的一句话:“君子讷于言,敏于行”,不空谈,务实、不张扬,很敏锐地知道世界发展的趋势,敢于先行一步。(2)“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提法既体现了广东特色,又带有普遍性,与我们以往多次论述的岭南文化精神有着一脉相承、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岭南文化历来倡导尚德、乐善、好施,造就了广东人宽厚的精神品格;广东在对内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形成了讲诚信、重契约的历史传统;广东是中国近代革命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敢想敢干,具有敏于行的行为特征。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广东不可避免出现了一些道德滑坡的现象,时代呼唤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广东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下一步培育诚信意识、契约精神;广东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过程中,也将遇到各种困难,只有善于把握发展机遇,敢想会干,才能化解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广东要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精神支撑。

所以说广东精神体现了广东特色,与岭南文化精神有着一脉相承、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个人认为,践行新时代的“广东精神”,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首先,我们要明晰践行新时期广东精神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广东精神是一种道德追求,是一种精神信仰,也是一种道德力量,它是不分群体,不分阶层的,在广东生活的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践行广东精神。因为一个人生活的环境跟当地的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社会氛围是息息相关的,每一个人都要在其中起到应有的作用,这样整个社会向善的风气才能弘扬起来。当然,党政领导干部在践行广东精神方面更应该起模范带头作用,起到践行广东精神的榜样力量。

其次,践行新时期“广东精神”需重视榜样的力量

实践广东精神需要全体广东人的努力,我觉得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要明确实践“广东精神”的具体要求;树立实践“广东精神”的先进典型,通过榜样的力量培养广东人践行“广东精神”的自觉;将“广东精神”转化为具体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

比如以推进广东志愿服务开展及创新来践行新时期“广东精神”。志愿者,在践行广东精神的过程中他也是个非常重要的主体。志愿服务、志愿者精神是一种新时代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基于德、立于信、践于行”的。志愿者的这种行为是基于德的,因为它是利他的,同时也立于信,大家找到志同道合者共同来服务社会,而且他们不是坐而论道,而是付诸实践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志愿者服务跟我们所倡导的广东精神是相符的,可以成为我们践行广东精神的一个重要的方式。

再比如,让“广东精神”走进课堂,让广大学生明白“广东精神”的基本内涵与实践要求;其次,要让广大学生认同“广东精神”,将“广东精神”作为自己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再次,要让广大学生将“广东精神”落实到行动上,将“广东精神”转化为创业干事的具体实践。

第三,践行新时期“广东精神”人人有责。

开展广东精神的活动当中一定要把形式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干实事、求实效,真正使广东精神在全省人民群众中落地、生根、发芽,让广东精神之花处处盛开。

一方面,我们要有实践“广东精神”的文化自觉,明确实践“广东精神”的重要性和实践“广东精神”的途径。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有实践“广东精神”的文化自信,相信通过践行“广东精神”能化解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彰显“广东精神”的魅力,有了这样一种文化自信,就能够把广东精神的精神品格转化为发展的动力。

作为一个公民,生活在广东,我们要认同、理解和践行广东精神。从小事做起,贯穿于具体工作的细小环节,体现在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要培养家园意识”,我也希望广东人和来到广东工作生活的新广东人能够真诚地融入到广东的大家庭里,来宣传和践行新时期广东精神。

作为教师,实践“广东精神”,最重要的是在教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过程中,体现“广东精神”的要求,各项工作都做到“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比如,以厚德的精神关爱学生,行为示范,在学生中形成一种表率的作用,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以诚信的品格从事研究,不浮躁、不造假;以敏行的品格从事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多思考、多创新。

第三篇:我们应当践行新时代的“广东精神”

我们应当践行新时代的“广东精神”

(3)我们又应当怎样践行新时代的“广东精神”?

汪洋书记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大力弘扬岭南优秀文化,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民众生活和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大力宣传和实践“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弘扬新时期的广东精神,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必将为广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我认为,“广东精神”的提出,不只是一句口号,关键还在于践行。

“广东精神”一出台,各大报纸网站也都相应的进行宣传,如今,新广东精神迅速传遍南粤,打开各大广东网站的论坛,对践行新时期广东精神有很多观点和跟帖,短短时间就形成了“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思想共振。虽然广东精神只有短短的三句话,九个字,但它的理念是与现代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是提高人民道德修养,提升广东文明形象的时代要求。

“广东精神”,不能像一阵风,而是要深入到广大人民的心坎里去,让大家都来积极践行。践行新时期广东精神,需要社会,团体,市民的一同努力,将之转化为行动引领。“广东精神”应作为当前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使之成为改革发展实际行动的引领。新的历史时期,政府机关要讲求“政德”,企业商人要坚持“职德”,家人朋友要重视“道德”,有了良好的道德风尚,才能将“厚于德”更好地实践到“敏于行”上来。

“敏于行”是对新广东精神关键在于践行的体现,也体现了一种先行先试、不尚空谈、务实敢闯的精神,这也正是我们广东精神的内在动力。广东精神的实质是要多做实事,多做有益的事,而不是在于呼口号,在于唱颂歌唱。我们不需要太多的目标,不需要过多的数字,不强调太多的精神,要的是以精神作为引领,切切实实做出好事来。

作为新时代的广东人,新时期广东精神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主流价值观,它是当代广东人实干精神的彰显,我们应当以新广东精神作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价值引领,为建设幸福新广东做出更多的贡献。

第四篇:怎样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怎样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努力创设各种有利的条件,为学习产生“有意义的学习”架桥铺路。

1、转变教师角色

传统教师特征是: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是权力的拥有者,学生是服从者。而“有意义的学习”应是废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角色,而以促进者取而代之。促进者的任务是:提供各种学习资源,营造促进学习的氛围,促使学习尝试学习等。教师作为学习促进者,不是把大量时间放在组织教导和讲解上,而是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各种资源上,让学生处于一种由他们选择的、最能满足他们需求的学习环境。比如在教学“we love animals”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当好“促进者”的:,提前让学生搜集一下自己所做的的动物单词,学完新单词后,自己总结归类。这样,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且确定学习目标,从而使学习富有个人意义,而老师只充当“传媒者、主持者”。

2、提供学习资源

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需要一定的教学材料,教师可在课的引入部分,有计划地给学习提供书籍、实验设备、图片、学具、人力等资源,以引导学生按一定的要求进行自主选择,自己组织。如在学习go shopping 这课时,我利用课件做了一个超市的情景,这样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生活入手,来学习英语。

3、强化自我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有主观能动的人,要使学习把人类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财富和技能,必须学会自己学习。而开展自我评价,是使自我发起的学习成为一种负责的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只有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学会自我调控时,他才是真正地学习。在引导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时,我注重对学生自我评价的培养。刚开始,我让他们学完一节课后开展自我评价,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哪里还有困难,然后自编习题,同桌互相考查。等学完一单元后,让学习对这一单元自我评价,让他们自编单元复习提纲、测试题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越来越强,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提高了自我调控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综上所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落实到个体的学习行为上。况且,学习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比较,思索,才能真正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领悟,进而内化为自己所有。因此,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能力,为新世纪培养真正“完整的人”。

第五篇: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文章摘要:

中国素称礼义之邦,其原因不在于我们现在还能见到的秦砖汉瓦,也不是能在太空就能辨出的万里长城。根本原因就在于一是其所具有的几千年的文明史,古之贤人所造就并被历代炎黄子孙躬行践履的独具特色的传统美德,二是中华传统美德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之真髓,还超越国界.在历史上对周边国家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现在还被视为文明之宝在弘扬,在传承。传统道德作为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其自身具有两重性,既有引人向上,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建设的积极因素.同时也存有一些阻碍社会变革和思想发展的消极因素.甚至是谬误的成分。但可以肯定地说,只要我们批判性对传统道德进行继承与发扬,其中的积极因素仍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着借鉴与发展意义。然而在当今时代,对于我们的传统美德却有很多人选择了漠视。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有义务去亲身践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关键字:传统美德、道德观、实践 正文:

一、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表现方面:

(1)崇尚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和立志报国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杀身以成仁”的民族气节。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敌入侵,国破则家亡,使人们的爱国之情强烈地表现出来,并升华成为国献身的情操和精神,因此出现了岳飞的“精忠报国”、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爱国主义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巨大力量。

(2)主张建立和谐协调的社会人伦关系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强调建立一种和谐协调的人伦关系。主张“义以为上”,“以义统利”,“先义后利”,要求“见利思义”,“见得思义”。“义”是指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利”是指个人利益。强调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调个体对整体的道德义务。这是一种植根于社会文化的群体精神,进而扩展到整个民族和国家的集体主义精神。

(3)倡导“仁爱”的人道主义精神

孔子提倡“仁者爱人”,孟子提出“君轻民重”的思想。这种要求一切人都要用“仁爱”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道德遗产。

(4)提倡身体力行的基本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仁 :有仁爱之心 ——唐太宗爱民如子 义 :重情义 ——荆柯刺秦王 礼 :懂礼数 ——孔融让梨 智 :明智果断 ——空城计

信 :诚信言而必果 ——尾生沉水

二、我们该如何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的精英代表,应该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断发展。然而,纵观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的发展趋势,不禁让人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感到担忧。具体而言,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的变化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

(1)自主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们的主体性得到大大激发。当代大学生也在公平竞争、自主平等、追求效率的市场中充分展现着自己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自主能力不断提升。同时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大学生的眼界不断拓展,激发了他们思想和行为的自主性。(2)多元化

随着社会中日渐多元的道德观念的发展,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已逐渐被人扩展和杂糅。当代大学生在这些不同的思想观念下,道德观已经被深刻影响。(3)现代化

目前我国正在加紧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包括生产力和物质方面的现代化,又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关系方面的现代化,还包括人的思想领域和精神世界的现代化。而当代大学生道德观也将日趋现代化,他们将不断形成与现代化要求合拍的新道德观,他们也将按照现代化社会的道德标准进行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

(4)世俗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人的道德观更趋于务实和实际,他们越来越注重对个人利益和物质利益追求,而集体利益和精神利益则被不断淡化。大学生也在这种思想下,更多关注自身的发展和个人前途、事业以及未来幸福生活。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新时期践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呢?(1)注重整体利益

作为一名中华儿女,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对于我们自身而言,虽然讲的有些太大太远,但我们却要有这种意识。从小的方面来讲,在我们的班级中,也要有奉献精神,有集体荣誉感。(2)推崇“仁爱”原则

追求人际和谐,尊重他人的尊严和价值。“仁者爱人”,我们要从把这种“爱人”从身边的人做起,从爱亲人做起,并把这种“爱”推广到他人身上。(3)谦敬礼让

谦虚、敬人、以礼待人、谦让不居功,这是中国传统儒家的思想,也是我们在生活中需要学会的传统美德。(4)诚实守信

我们应该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做最真诚的自己,不欺骗他人。不要轻易做出承诺,而一旦承诺,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诺言。

总结: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我们的优秀道德遗产。它包括了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尚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感情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等。在新时代我们应不断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亲身去践行这些传统美德。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