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网络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实证研究

网络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实证研究



第一篇:网络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实证研究

网络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实证研究

一、问题提出

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提高,电脑在二十一世纪已经成为了人们的新宠儿,互联网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网络,作为一种能够迅速传递信息的媒介,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网络热点问题层出不穷,吸引着很多人的眼球,这些热点问题也成为了大学生经常讨论的话题之一。为了全面了解掌握当前网络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加强新时期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我们组开展了网络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的调研活动。

二、调查方法

1、上网查阅资料

2、调查问卷

三、研究时间 2011-11-13

四、调研过程

1通过上网查阅一些资料,诸如:关于网络对大学生影响方面的书籍和文章;当前网络上一些热点问题的报道 网上搜集一些热点问题制成调查问卷,对百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3 理调查的结果并进行总结分析

五、问卷内容和结果 上网经常干什么?

a 查找学习资料(20人)

b 玩游戏(41人)

c 看热点新闻(39人)对于“7 23动车事故”的看法是什么?

a 高科技的发展避免不了错误的发生(39人)

b 这是相关职能部门的失误,完全是认为因素(53人)c 天气原因(8人)对于“小悦悦事件”中路人的看法是什么?

a 他们应该受到谴责(42人)b 他们也是出于自身考虑,可以理解(35人)c 无所谓(23人)

对于网络红人一夜成名的方式有什么看法?

a 不赞同,违背了当代价值观主流(31人)

b 赞同,不失为成功的途径之一(58人)

c与自己无关,无所谓(11人)

5怎样看待“炫富不如炫苦”?

a 炫富的人已经太多了,要炫就炫苦,这才励志(47人)

b 通过自身努力脱颖而出,比通过网络炫富,炫美更有价值,值得肯定(48人)

c 无所谓(5人)

6知道神州八号和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吗?

a 清楚,看过直播或转播(31 b 有一定了解,听同学讲过(51人)

c 不了解(18人)网络热点问题对大学生影响程度?

a 有很多影响(63人)

b 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力不大(21人)

c 完全无影响(16人)

六、调查分析与结论

通过此次调研活动,我们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首先,当代大学生对网络热点问题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且信息获取渠道也主要是网络平台;其次,对于这些热点问题,虽然有一部分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心理波动,大多数人还是抱着一种平和的心态来看待这些事件,能够进行一个清晰冷静的判断,没有受到网络的影响而变得盲目;第三,对于这些事件,它着实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此外,我们发现大部分同学对时事政治和社会民生问题的关注程度比较高,关注这类问题可以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前的局势和发展,并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更好的规划。同时,我们还看到,大部分同学们对网络上的事实都选择“具有一定的可信度”,这个问题表明网络热点问题对同学们的影响并不是完全的、绝对的,大学生具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观和判断体系,网络热点问题只是为同学们提供了基础的信息,但它不能决定影响的方向。

然而,这些网络问题同样会给大学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阶段,网络上一些评论是不健康不积极的,这很可能会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也许会转变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影响其思想的健康发展。比如“温州动车事件”后同学们都很怀疑高铁的安全性;“郭美美”事件后同学们会质疑红十字会的廉洁。思想对行为有指导作用,一些同学现在不敢乘坐高铁更加说明了网络热点问题会影响大学生的思想。

关注网络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是有必要的,网络热点问题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影响是潜在的。一方面,这让我们能够更好的了解社会的发展,而不脱离现实;另一方面,有选择性的接受网络上的观点,吸收对我们有义的思想,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分析问题,在一定的高度上找出自己的观点。

总而言之,在兼顾网络热点问题的基础上我们大学生应该积极地看待问题,不盲目,不随从,把好自己的思想道德观,塑造最好的自我。

第二篇:网络社会热点问题对高校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的问卷调查

网络社会热点问题对高校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的问卷调查 亲爱的同学:

您好!我们是钱伟长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学生学习研究会的项目组成员,下面是一份关于当前网络中热点问题的调查问卷,是为了了解高校学生对网络中热点问题的看法。您的回答对于我们的研究非常重要,衷心感谢你的支持和合作!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年级: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E、其他

3、您的学科:

A、理工B、人文C、经管D、艺术E、其他

4、您对网络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

A、非常关注B、一般C、偶尔D、不关注

5、您最喜欢关注哪些方面的网络热点问题?(多选题)

A、国际大事B、财经股票C、民生资讯

D、政治话题E、文体娱乐F、科技前沿G、其他

6、您通过哪些途径了解这些网络热点问题?

A、电视B、网络C、报纸D、广播E、他人转述F、其他

7、你为什么关注那些网络热点问题?(多选题)

A、娱乐、放松心情B、丰富课余生活,增加谈资

C、了解社会动态,关注国家大事,拓展自身见识D、为今后的学习做准备E、其他

8、您经常参与网络热点问题的讨论吗?(参与过的接着做第9题,没参与过的请跳至第10题)

A、经常B、偶尔C、从来没有

9、您参与网络热点问题讨论的原因是什么?(多选题)

A、有话要说,一吐为快B、国家兴亡,匹夫有责C、凑个热闹,无聊说说

D、事关个人利益才发言E、10、您对网络热点问题的看法受谁影响?

A、老师B、同学C、家人D、网络名人E、不受影响F、其他

11、现在网络上会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对此现象你有什么看法?

A、应该辩证、全面、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

B、网络论坛有利于政府了解当前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其观点看法,从而制定相应对策。

C、可以充分展现公民的言论自由,为群众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

D、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侵犯隐私权;错误虚假的言论对公民的误导等。

E、政府应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网络言论的监管;公民也应该提高相应的法律道德意识,不能发表虚假的、危害社会和个人利益的言论。

第三篇:高校大学生网络文献检索能力实证研究

高校大学生网络文献检索能力实证研究

作者简介:韩东亮(1990―),男,汉族,管理学硕士,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摘 要:为了了解当今大学生的网络文献检索能力,该研究以安徽大学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从网络文献检索的目的、途径、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信息检索课程的开设四个方面展开问卷调查,经统计整理,分析得出高校大学生网络文献检索的现状。

对于大学生的网络信息检索能力与行为现状,国内已有相关研究。周小磊和袁曦临在2008年的发表的《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状况调查与分析研究》[1],张士靖、杜建和刘娜在2009年发表的《高校不同层次信息素质教育调查分析》[2],王伏红在2010年发表的《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方略》[3]等,都共同指出了大学生网络信息检索能力的不足,利用网络进行资料搜集、文献检索的能力有待提高,但90后大学生的网络文献信息检索能力究竟如何,是否具有不同以往的新问题、新特点,我国的相关调查研究并不多。

1.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安徽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为样本,于2015年3月至4月间,向各年级在校学生发放问卷共450份,采用不记名方式当场填写,经认真统计分析,收回有效问卷共437份,收回率为97.1%,其中男生196人,女生241人。

2.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2.1 网络文献检索的目的

此问题为多项选择。从表1中不难看出,大学生进行网络文献检索的目的,总体来说比较被动,主要是为了完成课程论文,其次是社会实践的需要,分别占92.2%、48.3%。

21.5%的人次,大概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因为兴趣爱好进行网络文献的检索,除了说明大学生们的求知欲十分旺盛之外,同时也表明大学生们对网络文献的认同和关注。此次调研,由于大四学生多数因有找工作等原因,并不在校,因而为了完成毕业论文的人数并不多,只有8.9%。

2.2 网络文献的检索途径

此问题为多项选择。在诸多网络文献检索途径中,搜索引擎的选择毫无疑问的占据了第一,为88.3%,充分说明大学生们对搜索引擎的信任和使用习惯。

于是,针对搜索引擎的选择,设计了进一步调查。

在网络检索过程中,一般选择一个搜索引擎即可达到搜索目的,最多不超过三个,因而设计为限制性选择,至少选一个,最多选三个。大学生常用搜索引擎分别为:中国知网、百度、Google、搜狗、360搜索、其他。经整理,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如表3所示,在校大学生最常用的三大搜索引擎是百度、中国知网和Google,分别是占90.8%、82.6%、54.7%,对于中国知网的认识和利用如此之高,令人倍受鼓舞。

2.3 网络文献检索遇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网络文献检索问题为多项选择,设计的选项分别为:检索结果不够准确、检索词选取不当、数据库信息滞后、无法获取全文、其他。

经统计整理发现,大学生在网络文献检索时遇到的问题比较集中,有78.7%的大学生认为“检索结果不够准确”,成为网络文献检索最突出的问题,其次是“检索词选取不当”(63.4%),其他问题较少。

此问题为单项选择。高校大学生在网络文献检索时,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遇到问题后,增换检索词的最多,占44.2%,其次才选择换搜索引擎(26.7%),甚至宁愿埋头苦找(22.2%),在网上一页一页的翻下去,寻找检索内容,只有6.9%的大学生会寻求他人的帮助。据此可以看出,90后大学生的性格比较独立,他们更愿意独自完成检索目的和检索任务,协作能力也因此相对薄弱一些。

2.4 信息检索课程的开设

经统计整理发现,93.1%的大学生没有开设信息检索的相关课程,而只有54.2%的学生认为应该开设相关课程,并且需要开设。

较大的数据差异,不仅表明大学生对信息检索相关课程的不信任,也表明他们的信息意识较差,常常自我感觉良好,从而忽略了对信息检索这项基础技能的学习与掌握,不知不觉中增加了网络文献检索的时间,降低了学习效率。

3.建议

3.1 加强信息重要性的宣传工作,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意识

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大学生们,每天都在接触大量的信息,也因此最容易忽略信息的重要性。高校应该以开设讲座、讨论会等方式,宣传信息的重要性,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敏感度,不要被繁杂无序的信息所淹没,学会在信息的海洋里游泳。

3.2 增加辅助检索服务

大学生对网络文献的检索结果不满意,与各个网站、搜索引擎本身不无关系,大都缺乏相应的辅助检索服务。为了提高检索结果准确率,各网站、搜索引擎应当增加辅助检索服务。比如开设个人主页的建立功能,或允许检索者输入个人信息,比如院校、专业等,然后网站系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辅助查找,并增加同院校、同专业领域相关文献的推送服务,最大限度的满足检索者对网络文献的需求,减少检索者的检索时间,降低网络文献的寻找难度。

3.3 全面开设信息检索课程,并提高课程的实际应用

信息检索课程的开始,不止针对与信息相关专业,而是任何专业的大学生。高校应将信息检索,作为大学生的基本技能进行培训,将信息素质教育,贯穿大学生生活的始终。加强高校大学生的信息检索技巧和策略的培训,可以有效筛选出大学生所需要的内容[4],使检索结果更加科学、准确。

同时更要提高任课老师的信息素养和课程质量,任课老师切忌空谈理论,不重应用,应以解决大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授课的主要目的,帮助每一名大学生掌握这一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第四篇:对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的研究

卷皮网针对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的研究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网络购物行为越来越受消费者的欢迎,大学生作为受网络影响最深的消费群体,其网络购物行为值得研究。卷皮返利网认为网络购物商品的价格优势是吸引大学生进行网络购物的主要因素,网络购物的便捷性,以及使用网络购物的时间也都影响着大学生的网络购物行为。最后提出了改革和创新网络购物平台和培养大学生理性网络消费行为的建议。

1、求廉心理

无论是传统的消费方式还是网络购物,价格始终是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因素。网上商店比传统商店更能够进行精心挑选比较,价格一般也比较低廉,满足了大学生追求物美价廉的消费心理。因此,价格优势是大学生选择网上购物的重要因素。

2、求便心理

方便快捷是大学生选择网上购物的另一主要原因。大学生这个群体除了学习之外,也常常参加一些社团或社会活动,这些方面需要较多时间和精力的投人,通过网上购物渠道进行购物,由于是送货上门,可以节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大多数男生不喜欢逛商场,网上购物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购物平台,使得他们可以蜗居在寝室购买到需要的商品。

3、信赖程度

大学生们使用网络这种新的购物方式,不仅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而且不需要额外支出,随着消费次数的增多,对这种购物方式的信赖程度也会增加。使用网络购物的时间越长,表示对网络购物越信任。

4、质量风险

哈佛大学的bauer教授首次将风险感知的概念引入到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中。感知风险理论主要是把消费者行为视为一种风险承担行为,因为消费者在考虑购买产品时并不能确定产品的使用结果,故实际上消费者承担了某种风险。

5、财务风险

现在网络购物绝大多数采用网上银行支付方式进行货款支付,其支付安全和对个人信息的保密性可能会影响到消费者的网购行为。仅有少数人认为这种支付方式不安全,担心个人信息的泄露。所以网络购物基本没有财务风险,网络支付安全性也不是影响网购行为的主要因素。

第五篇: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特征及行为指向研究

一、引言

二、研究方法和调研对象

三、问卷分析

1.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特征调查

(2)对待新事物的看法和为网络服务付费的意愿。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虽然总体来说大学生的消费仍然处于满足“生存需要”阶段,即吃饭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当然这和他们的经济不能独立有很大关系,但大学生因其自身追求时尚的特点和独立生活的需要,他们更需要受尊重、人际交往,以及自我实现,所以他们在消费的心理上呈现一种追新求变的态势。此次调查显示对于新事物或新技术好奇或设法接触,以及要求设法实现拥有的占98.7%,这比较符合大学生朝气蓬勃、追求时尚新颖的特征。调研结果同时显示,有近50%的大学生不愿意为网上提供的服务额外支付费用,只有10.4%的大学生愿意为网上服务支付额外费用,有40.3%的大学生视情况来定是否愿意付费。这类现象表明,网络的普及还不够广和深,大学生对待网络消费的态度还不是非常积极,同时也说明网络文明的宣传还不到位。另外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人们的生活水平等也制约了网络消费的发展,网络的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

2.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指向分析

(2)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特点分析。上网地点调查发现在学校周围网吧

33.8%,学校机房49.8%,宿舍或家里15.2%。说明大学生还未达到电脑的普及,鉴于地区发展和经济的因素尚不具备独立进行网络消费的能力。

登陆购物网站的频率调研数据显示,大多数的大学生只是偶尔登陆购物网站,每次上网都登陆的只占2.6%,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于登陆购物网站存在不确定因素。这些表明当今大学生不是完全的网络消费者,他们可能是由需求产生或是网络宣传的影响进而产生欲望的。

大学生上网的主要内容是浏览信息、查资料或学习、网上下载、聊天、玩游戏,以及收发邮件的比例占97.1%。

网络已经融入大学生的生活中,休闲娱乐业成为了上网的主要目的。虽然浏览信息、查资料或学习认识仍是大学生上网的普遍选择,但同时休闲娱乐也上升为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这些表明与过去相比,大学生在网上对于信息、服务的多样性和娱乐性追求有所提高。网络不仅是学习的主要工具,也是休闲娱乐的重要活动之一。

此次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于网上购物的支付手段,首选银行汇款,选银行汇款的占24.2%,其次依次为网上银行22.9%、第三方支付22.1%、邮局汇款15.6%。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方式诸如货到付款这主要考虑了安全性的必要,还有手机支付的方式,在访谈中大学生都表示这种方式也存在很大的风险。

3.调查分析总结

(1)大学生的消费特征对其网络消费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对于网络消费,大多数的大学生随着年级的增加他们对于网络营销的态度越正面,年级越高对于网络经验越成熟,进行网上购物的行为就越理性、积极;性别与对待网络的态度有关;专业的差异,偏文科的大学生由于课程少,而且少了整天计算的烦恼,空闲的时间较偏理科的学生要多的多;月消费水平与网络购物相关性较小。

(2)大学生的网上购物的态度,以及意向对其网络消费有成正比的影响。调研显示能够尽情投入网络世界的大学生一般都能享受到网络所带来的乐趣,并对于网络才生亲近的好感,这样他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般会愿意为网络的服务付费,并且从于网络的接触过程中了解网上购物,偏好于网络,自然会转移接受网上购物这一便捷的消费方式。

(3)大学生的网络经验对其网络消费也有成正比的影响。大学生们对网络重要性的认知程度会随着上网时间的增多而逐渐加深,不同的大学生对网络在自己大学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存在很大差异。一般来说,大学生网龄的长短与他们对网络重要性的认知程度成正相关;大学生们随着网龄的增加,会从全方位的考虑购买决策的正确与否。对于产生购买的动机很理智,在如何选择商家上,会通过网络上的论坛对此商家的评价、征询朋友的意见、搜索商家本身的知名度和诚信度等方法搜集信息,有效比对,然后综合考虑比较网络风险系数,再做出购买的决策,这符合拥有较高素质大学生的纯粹消费者身份的特点。

(4)感知风险度与大学生网络消费成反比。网上购物的风险指的是产品质量风险、安全性风险(网络欺骗或欺诈、人身及健康风险、财产风险、安全感心理风险等)、商家诚信度的风险、机制不健全权益无法保障的风险、配送的风险等,这些限制了大学生网上消费的步伐。为了规避风险他们会尽量减少网上购物,即使购物也是在那些知名度大的商家去选择。

四、研究结论与展望

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报告称,2007年我国网民将月收入的10%左右投向互联网领域,国内互联网用户消费总规模达3988亿元。而大学生网络消费者将成为互联网消费的主体。同样,对于网络消费的前景,大学生被调查者大多数对网上购物报有正确的心态,大多数的大学生很看好网上购物,对于网上购这种新的消费方式持正面的态度,调查对象50%以上的学生认为网上购物的前景一片光明,认为网上购物随着人们观念的改进和接受会被更多的人所采用的消费方式。

目前网络消费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网络商家的信誉问题。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于网上商家的诚信度和名誉度有明显的质疑态度。从调查结果分析看,目前网络商家有诚信度与信誉度的缺失、安全性不确定,风险大、质量无保证、机制不健全;宣传不到位;权益无法保障、售后无法保障或达不到要求的共占95%。从社会角度来说,政府以及企业应联手出台新措施、新制度保障网络消费安全,只有这样网络消费才能健康发展。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