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行走在村落中

行走在村落中



第一篇:行走在村落中

行走在村落中

中央财经大学08保险班 王晓璐

我的出生之地铜陵依山傍水,因此我的本性十分厌倦喧嚣。但是,人生之路就是从出生之地出发,越走越远,不断地与纷繁的外物打交道。其结果可能是丧失自我,也可能在更高的层面上将自己找回。因此,我常常离开城市,在村落中漫步,寻找自己在辽阔的时间和空间中的生命坐标,把自己抓住。

皖南的村落蕴含着独特的清新秀丽。犹记我去西递宏村时,天正下着濛濛的细雨,水面跳跃的浮波和着青石板上隐没的浅痕,唱出婉转的乐曲,使得原本静谧的村庄更透射出水乡的神秘;歙县的牌坊,却像在雨中哭泣,默默诉说着在高墙深院中埋藏已久的秘密。乘舟泛游桃花潭,怀想当年踏歌岸上的别情,不觉被诗仙的才情和汪伦“十里桃花”的趣言打动,彷佛十里桃花村都被陈年的酒香熏醉了„„即便是家乡的小镇大通,也有着千年的故事,在城市化的进城和古韵的保持上寻找着自己的平衡点。

北方的村落散射出惊人的力量与执着。在北京读大学,由于业余参加支教的缘故,我曾多次周末在京郊辗转,在乍暖还寒的时节为流动儿童这群可爱的花朵们传递着艺术的种子。北京的流动人口们聚集在一起,“工友之家”这一民间机构,在他们智慧与汗水的浇灌下,不断发展壮大。他们有自己的艺术团,写自己的歌,用树皮木板搭建自己的“新工人剧场”,在京城的多个高校展示他们自己的精彩演出„„流动儿童的教育,也在多方面的努力下,受到了很高的重视。这儿的房子长得很普通,但是因为有着这群为梦想执着拼搏的人们,京郊这片北方热土,必然会始终更新出不同的神奇!

中原的村落交织着灿烂的生机和热情。暑假去河南做实践,感受到了这一中原大省的魅力。在驻马店市上蔡县调研时,我惊喜地发现,曾一度因村民非法有偿采供血而积贫积弱的文楼村,已经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成了艾滋病防治救助帮扶先进村,甚至是“世界艾滋关爱第一村”了!各个村镇都在为自己的发展努力奋斗着,他们要向外界证明:就像河南能产出中原最优质的小麦一样,他们要让世界为他们的转变喝彩!在上蔡县的村庄中漫步,看到了他们晒在地上的玉米,我觉得他们像在晾晒着自己金黄色的希望。

行走在村落中,在不同的地域感受着不同文化的冲击和融合,从不同人的眼中解读他们对生活的独特感悟;行走在村落中,在不同的村落形态中体会其内在精神上的一致性,不断地为勤劳智慧的中国人骄傲和自豪。

行走在村落中,尝试着在有限的阅历中发掘无限的思考源泉,在闹市之外寻找一份心灵栖息的静谧港湾。

行走在村落中,我明白:行者无疆,思随行进。探索的脚步不会停止,我将一路执着得走下去!

第二篇:行走在成长中

行走在成长中

执教八年有余,有缘接触了颇多学子,有幸结识了诸多同行。在他们身上,我学到了许多自身所不具备的东西。同时反躬自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期在成长的道路上愈走愈宽。

荀子言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韩愈也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先哲们对于教师的阐述,对于从教的阐述,让我铭记于心,并以此自诫。归拢这几年的教学体会,我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教学一定要教出自己的特色,讲出自己的风格。特色的形成,风格的养成,首要在于教师对事物人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处事规范;并通过教学行为,给学生带来有益的影响。纵观历史上的博学大师,国学精粹,在他们身上,最吸引我们的,最让我们折服的,正是这些功绩、思想乃至风范!因此,德高为师,应该是我们勤以修身的不辍之境。

其次,永葆一颗赏识的心境,使教学沐浴在和谐的氛围中,使师生的心灵始终处在欣赏沟通的循环进行中。尊重与关爱是我们永远秉持的信念,耐心和恒心更是我们践行教学行为的关键。摒弃有色眼镜,保持客观平和的心态,应该是我们登上讲坛讲授课程之前首要端正的行为和心态。

第三,工作理念:精益求精,尽善尽美。努力让自己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过硬的业务素质,不断的培养自己的诸般能力,积聚自己的实力,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勤于思考,敢于创新,让自己始终处在不断的成长之中。为此2010年,我给自己定下的三个课题即完成文史哲学科的交汇融通,完善课本与现实的沟通,形成知识储备与成才做人的统一。

荀子在《劝学篇》中讲到“学不可以已。”教学亦应如此吧!在今后的教学之路上,我将继续以踏踏实实的脚步,精益求精的态度,秉持关爱赏识的心态,努力为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而奋斗不息!

第三篇:行走在美好中

行走在美好中

这世间,纷纷扰扰,诸多繁华,青春年少,定要走遍尘世美好。——题记

世上的美好有很多种,有金钱带来的,有物质带来的,当然还有另一类高尚纯洁的美好,值得人细细揣摩,渐渐陶醉,静静行走其中。

那年冬天,我不慎骨折,每日都打着石膏,去哪儿都离不开拐杖,但那时,每一天我从凛冽的寒风中回来,母亲都为我送上一碗鱼汤,旁边放了一朵萝卜雕成的花儿,我至今都记着它的滋味,像清晨的甘露,像田间的泉水,像草原的奶茶,醇厚浓香,为我洗却了一天的不安,我打了21天的石膏,一共21碗鱼汤、21朵萝卜花。母亲在那段时间,从未在口头上鼓励过我什么,只是用这些鱼汤静静地陪我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是那21碗鱼汤和21朵萝卜雕成的花儿让我领会母爱,让我真正学会坚强,成为我记忆中不可磨灭的精神支柱,让我行走在母爱的美好中。

还是那个冬天,春节前夕,我揣着二十元坐公交车去买书。公交车上本很安静,突然上来了一位农民工叔叔,他面色憔悴,艰难地启齿,说道:“我包被偷了,里面的钱倒没关系,可那里面还有我的车票,好心人能借我些车票钱我好回家啊!”民工叔叔说着,眼泪落了下来,大家被说动了,陆续借了些钱给他,我不动声色地看着他,并未递出手里的钱。良久,他问大家谁有二十元,再有二十元他就凑齐钱了。这时,车上静悄悄的,没有人愿意出更多的钱。我想:自己正好有二十元,给他就能让他回家找到幸福;可是我还要买自己最喜爱的书呢!犹豫万分,我咬了咬牙,为了农民工叔叔的幸福,我将钱给了他,他连连向我道谢:“谢谢你,小姑娘,世上还是好人多,我终于可以回家了。” 20元可以为我带来很多东西,比如一本我心爱的书,但在我心中,他们的价值都不如为他人带来幸福更高,让他人心中感到温暖,也让我行走在助人为乐的美好中。

这世间,纷纷扰扰,诸多繁华,却不及这高尚纯洁的美好,静静行走在母爱的美好和助人为乐的美好中,让我暗自决定,要将这美好如花儿一样散播在人生的旅途中,让旁人感受到。

第四篇:行走在消逝中

现在,我坐在一堆奇形怪状的木头疙瘩上,仰望天幕,有一大群的鸟正从远方飞来。它们相互应和着掠过,转眼间就消失了。我的心因此快活起来,它们在这个夕阳时分为我所仰望纯属一种偶然,却又因这一偶然使我随缘任意地想。我首先想到晋人,想到以鸟入诗的陶渊明,他喜爱以仰望的姿势来充实清贫且闲逸的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悠然”二字,就是仰望的灵魂,真是闲雅得很。陶氏笔下多鸟的意象,鸥、鹤、燕、雁不胜枚举,这都不是大气象之鸟,却舒展了诗人紧蹙的眉头:人理应像仰望中的飞鸟才是。晋人似乎对仰望有独特的嗜好,如王羲之《兰亭序》中有“仰观宇宙之大”的佳句,而当时的一些诗中,也多有“肆眺崇阿,寓目高林”的描绘。仰望与俯察可以说是常用的姿势,总是仰望更为提神,也更有超然玄远的意趣。人靠仰望,靠自已的眼神,与浩渺无限的宇宙连为一体。

正好是新月升空的时候,淡淡的,如同宣纸上淡墨一撇。在辽阔无垠的天幕上,一弯寒月未免过于孤单了,很自然使人想到清寒和简淡。我庆幸自己来得是时候。唐人也多有望月移情之癖,不少唐诗就沭浴在粼粼的月光里。只是唐人多以写三五月圆为乐事,面对苍茫天庭唏嘘不已。把玩这些月光晚会留下的佳作多了,会觉得感怀世事套路相近,无非是天上圆而地上不圆罢了。在我眼中,还是寒月寻味久远,那种缺失性的体验,会使人深刻一些,形成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独特的审美指向,洞见人生来路的坎坷悲欢,慢慢摒弃一些虚妄和轻浮。再说了,仰观寒月必定对我笔下的韵致有些助益,我总是想,大凡把文章写得热闹了富贵了,不免世俗气升浮。文辞美仑美奂,乘起婉媚流波,圆满得皆大欢喜,心头终归还是贮存不住。寒月一般的笔墨大多有一缕淡淡的忧郁之美,低调潜行,藏露从容,避纤秾而就清淡。仰观朦胧如梦的寒月,你再看看周遭舒卷飘忽的寒云,幽深寂寞的寒山,森然静立的寒林,再烦燥不宁的心旌也会如同浴过一片清莹。真的,这样的月夜足以洗心。

另一种行走

□柯桥中学 倪龙军(保送北京大学)

记得南唐中主李璟的两句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是的,面对良辰美景,人情总是得之则喜,失之则悲。然而,换一种眼光视之,则岂是一个悲字了得。

生命的消逝,恰是生命的另一种存在,是生命行走的另一种方式。

总是感动于哲人之词:得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如此淡定的心态,为的是他深悟造化轮回之道。赵朴初大师圆寂之前留下一偈:生亦欣然,死也坦然,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是啊,消逝的生命,不是一去不回头,它总会以某种因果的形式得以重生。所以面对西风凄紧,众芳凋零,不妨想到来年仍是一样的群芳争春,一样的万紫千红,一样的莺歌燕舞。面对“荷枯只有擎天盖”的一泓秋池,何不想到“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春意的清新,何不想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韵的繁盛。

一个轮回的尽头,是另一个轮回的开始。生命就是以这样一种消逝的方式举行着永久的盛筵。

在这场盛筵中,个体生命的消逝使群体的生命行走成永恒。“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定庵的诗句不光昭示着落花有情,也昭示着生命消逝的弥足珍贵。年年岁岁花相似,为的是有年年岁岁的花凋零。今年的花朵以消逝的方式在进行着热情的行走,它以基因的形式,它以泥土的形式,它以养料的形式„„确保着来年的花像它一样的美丽、健壮,甚至比它更加的美丽、健壮。这样,花的生命的链条就环环相扣,永不断绝。而试想,若有一种生命,它的个体不会消逝,这个生命的群体会兴旺发达?

在这场盛筵中,个体生命的消逝使另一生命行走成伟大。这一点在人类的生活中显得特别的鲜明。人类历史和现实的星空中,固然有一些星星在熠熠生辉。他们或是政治巨人,或是文艺巨匠,或是科学大师„„但为他们作奠基的一定还有不可胜数的肉体的生命、艺术的生命、科学的生命„„古人云,“一将功成万骨枯”,多少成功的将军,面对闪闪发光的将星,流下了辣辣的泪水。

所以啊,面对消逝的生命,可以悲慨,可以淡然,但不要忘记跪下来,掬起一捧热泪!

太湖,渐行渐远

当我不得不渐别你醉人的容颜,我钟爱的姑娘,你知我怎样心神俱碎。

“太湖三万六千倾,尽在烟波缥缈中”。当年功成身退的范大夫,舒一腔意气,携西子荡舟七十二峰,流连于洞庭山间,何等如画如诗。

两千年后,当我在斜阳中驻足于邓慰山前,欲寻一抹当年那个以身许国的少女的惊世容颜,却无可奈何地发现,她已经渐行渐远。(对比)(概括)

湖水不再清澈,香雪海已泛绿障,在黄昏下疲乏而暗淡;梅影疏落,想已厌倦了太多庸人的品头论足;湖面上再没有往日渔家少女晚归的笑声,宁谧的让人惊悚;远空几只归鸿啁啾,拖着狭长的暗影,不知是否已为等候在巢的幼仔找回了晚餐。忽然想起一句诗来,“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平湖万顷碧,峰影水面浮”的洞庭山是否安好?可有太多凡夫俗子打扰了杳眇峰的仙客?“太湖佳绝处”的鼋头是否依然樱花烂漫?可有太多的红尘琐碎掩没了你伤春的情怀?(具体)

不远处就是繁华的都市,那里有光鲜的男女,诱人的纸醉金迷。“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又有谁能体味五湖岸边伤感者的吟哦,又有谁依然在意两千年前那个绝代佳人幽隐的琴声? 于是,太湖,我的美人,在暮色中你悄然转身,渐行渐远。那一边,五光十色的男女们在体味着另一场刺激的游戏,叫“无锡水贵”。(比)

当我不得不渐别你醉人的容颜,我钟爱的姑娘,你知我怎样心神俱碎!(首尾呼应)

第五篇:文字版教案:行走在宋词中

公开课:行走在宋词中

班级:高一(18)班 教师:(*^__^*)时间:2011年4月13日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宋代文学发展趋向,重点认识宋代文学的主要标志---词(2)了解北宋、南宋时期主要词人以及代表作的最高成就。(3)掌握词牌、词的流派等知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和背诵宋词名篇,加深对着一文体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宋代文学史发展脉络,对代表作家在历史上的地位要有一定的认识,对代表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有自己的评价。【教学重点】

北宋、南宋时期主要词人以及代表作及其流派 【教学难点】

词的相关知识:词牌、词的分类 【教学用具】

PPT、《一剪梅》音乐视频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问答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视频导入:安雯演唱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提问:从这一首美丽的宋词中,我们能对宋词有一个怎样的认识?

二、知识串讲

(一)词的概述

起源于隋唐之际,发展于晚唐五代,昌盛于两宋,衰微于元明,中兴于清代。

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简称 “ 词 ”。又名乐章、琴趣、诗余、歌曲、长短句

(二)词的种类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一定的。

词大致可分小令(58 字以内)、中调(59 一 90 字)和长调(91 字以上,最长的词达 240 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三)词牌(抽学生写他们所知道的词牌)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约有一千多种格式。a.本来是乐曲的名称。如《西江月》 b.本来就是词的题目。如《渔歌子》、《浪淘沙》 c.源自诗词名句。如《一剪梅》、《蝶恋花》、《鹧鸪天》、《钗头凤》、《点绛唇》。d.源自历史人物典故。如《沁园春》、《浣溪沙》、《念奴娇》、《鹊桥仙》、《虞美人》。例如:苏轼《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江城子·密州出猎》

(四)词的流派

1、婉约派:内容上多写爱情、婚姻和家庭,也涉及羁旅行役,恋土怀乡等,其风格是典雅委婉、曲尽情态,具有阴柔之美的审美特征。

2、豪放派:内容上多涉及人生、社会的重大主题,如理想抱负、民族盛衰,国家兴亡和民生疾苦等,其风格豪迈,无所拘束,慷慨激昂,乐观进取,具有阳刚之美的审美特征。

(五)词的发展简史

1、北宋:词的发展高峰(四个时期)(1)、令词为主的时期:宋初晏殊、欧阳修等为代表,承袭“花间”余绪,清丽闲雅、闲适自得,为由唐入宋的过渡。(2)、柳永时期:开创了慢词时代,雅俗共赏。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受到广大百姓的喜爱,词的体式趋向完备。(3)、苏轼时期:豪放词风,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以诗为词”。

(4)、周邦彦时期:婉约词风。周邦彦精于音律,以高度形式格律化被称为“集大成”的词人,他开了长调咏物的风气。词的语言风格趋向典雅、含蓄,受到文坛词人的推崇。

2、南宋:词发展的又一高峰(1)、李清照:词家正宗。词情韵兼胜,清疏柔婉,语工合律,缠绵凄怨,令人陶醉,感人肺腑。(2)、辛弃疾: 爱国主义词作的杰出代表。(3)、姜夔:婉约派词的代表。

三、作业设计

将唐朝杜牧的《清明》改为其他文学体裁。(五绝、词、独幕剧)

四、课堂小结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推开了宋词这扇大门,这里面的风光如何,还期待同学自己去漫步,自己去探索,用自己的慧眼和灵动的心发现宋词独特的魅力!

五、板书设计

概述:别名

种类:按字数分、按片数分 词牌及其来源:典故与名句

流派:婉约(伶工之词)

豪放(士大夫之词)宋词发展简史:

北宋

南宋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