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农研究生土壤学2004
南京农业大学
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编号:423
试题名称:土壤学
注意:答题一律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草稿纸或试卷上一律无效
一. 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1. 土壤呼吸 2. 土壤热容量 3. 等电点(零电点)4. 土壤污染 5. 土壤质量 6. 土类
7. 土壤风化淋溶系数 8. 山原红壤 9. 变性土 10.土壤地带性
二. 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80分)
1.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及影响因素
2. 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机制以及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 3. 土壤空气与近地表大气在组成上的差异以及土壤空气运动的方式 4. 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点以及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度的因素 5. 土壤氮素转化的主要过程 6. 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 7. 水稻土剖面的主要层次及特征 8. 黄棕壤与黄褐土的异同点 9. 盐土和碱土性质上的异同点 10.简述隐域土和泛域土与显域土的关系
三.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和利用改良方式 2. 土壤在农业、生态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3. 论述白土的成土因素、形成过程、与土壤性状的关系。
4. 从生态学知识角度,阐述如何应用生物措施来改良低产红黄壤的方法
本试题共1页,第1页
第二篇:南农校史(模版)
南京农业大学第二届“思·正”杯
“忆校史,铸校魂”——迎接校庆110周年主题演讲比赛
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及意义
2012年是南京农业大学建校110周年的校庆之年,本届“思•正杯”主题演讲比赛即以“忆校史,铸校魂”为主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让学生查阅资料、走访校友等方式加深对校史的了解、深化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认识,启发学生联系实际、进行思考以清楚目前南农所面临的形势,探索南农未来的建设道路,描绘出每个人心中的南农。
二、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南京农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特成立“迎接校庆110周年主题演讲比赛”组委会,负责活动相关事宜。组委会主任:余林媛 组委会副主任:王建光
组委会成员:刘俊,陈胜甫,高显平,葛笑如,王燕,李晓广 评委会成员:刘俊,陈胜甫,葛笑如,王燕,李晓广 组委会秘书组:王巍、谭寅寅、谈弦、颜晴晴、窦靓、巩欢
三、活动时间
三月中旬至六月初
四、参赛对象
全体本科一年级学生
五、参赛要求
(一)参赛团队
竞赛以团队形式参赛和表彰,团队人数不多于4人,每个学生只能参加1个团队,每队选出1名负责人作为联络人。
(二)主题要求
围绕“忆校史,铸校魂”迎接校庆110周年的主题,组委会设计了以下十个小主题,供学生参考,也可围绕大主题自行设计演讲主题。1.南农校训的转变、与其他高校校训的比较
2.南农校史中的重要人物(各学院的创始人、重要人物等)3.从南农留学生看中国的改革开放
4.参观农博馆:从农业技术创新看中国的科技进步 5.文革期间南农迁址扬州的历史考察
6.从全国高校排名的变化看南农在高校中的地位升迁 7.从南农民主党派看中国的政党制度
8.高等院校调整从综合性到分开设置再走向综合化的原因探究 9.展望南农未来,描绘我心中的南农
(三)演讲要求(评分标准)
比赛评分采取百分制,具体标准如下:
1.主题内容(35分):紧扣主题、内容充实、结构严谨、史实相协,具有一定学术创新性,能够体现出一定的思辩性;
2.语言陈述(25分):表述清楚,语言流畅,声情并茂;
3.课件设计(20分):主题鲜明,界面简洁,布局合理,操作方便,运行正常; 4.仪表风采(15分):服装整洁,仪表端庄,声音洪亮; 5.时间限制(5分):演讲时间10分钟,超时将被扣分。
六、奖励办法
演讲比赛设一等奖1组、二等奖3组、三等奖6组、优秀奖若干,颁发荣誉证书。
七、活动安排
(一)初选阶段
1.时间:三月中旬至五月下旬
2.选拔方式:由各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任课教师在班级中进行宣传,在有意向参加比赛的学生中进行选拔,每位教师推荐的参赛组数不得超过所任教的大班数量(如:所带大班数为3个班,则推荐参赛的组数不能超过3组,只可少不可多)。
(二)决赛阶段
1.时间:6月6日(星期三)14:00 2.地点:教四楼报告厅 3.准备工作:
抽签、收集决赛作品:参赛作品最终确定能够进入决赛后,由任课教师通知参赛团队负责人于5月30日21:00到逸夫楼6047抽签决定参赛上场顺序,抽签当晚将参赛作品(课件)提交至秘书组【巩欢:***】 4.决赛:
(1)12:00秘书组所有成员带齐物品到达教四楼报告厅布置场地(评委席、计分席),主持人走台,试话筒、灯光(2)13:20参赛选手到秘书组签到、试笔记本电脑、话筒(2)13:40观众进场(3)13:55评委老师入席(4)14:00比赛正式开始
(5)每组演讲结束后由评委老师进行点评
(6)比赛结束后由主持人公布比赛结果,由评委老师上台颁奖(7)所有评委老师与参赛选手合影
(8)比赛现场:【谭寅寅、王巍、颜晴晴】负责统分,【窦靓】指导主持人,【谈弦】拍照、茶水,【巩欢】计时 5.后续工作
(1)秘书组全体成员比赛结束后留下打扫场地(2)撰写活动新闻稿【窦靓】(3)打印奖状并发放【颜晴晴】(4)比赛录像刻碟【谈弦】
南京农业大学思政课教研部
2012年3月6日
提交演讲PPT的时候,一定注明班级,学号,姓名和
联系方式,手机和电子邮件。
第三篇:南大研究生考题
经济史考研相关题目
农桑辑要
比较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乡村建设派
列举南北朝走向统一的关键事件,并分析北方能够统一全国的原因。说明南京政府在抗战前10年的经济建设成就。民国乡村建设运动 俄国1861年改革
举出世界各国三种不同的工业化模式,并就其中一种从原因、过程、特点、影响分析。
西欧封建庄园经济的组成和特点 论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上计 形势户
简述春秋时代土地制度的改革 简述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中国古代的地租形态主要有哪几种?它们的演变趋势如何?分成租与定额租相比,哪一种更先进?为什么? 告缗
论述两汉对西域的经营。
一段《汉书·食货志》的材料句读并翻译,汉书的特点价值。根据时间顺序,叙述田制的变化。
汉代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开辟的措施,经过,路线和作用。论述近代以来科学技术进步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根据考古资料论述隋唐时期的对外文明交流。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以及另一句话(记不清了),的联系与区别。【笔者认为,这里应该是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君之茅,何非君臣】 两税法 厘金 市舶司 刀币
王莽新政的内容、失败原因和长期影响。
中外史学界对宋朝以后停滞和发展的两种观点,分析论述之,并指出其得失。
五口通商 废两改元
评乡村建设派运动及效果。民初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
看表,概括晚清以来外国资本主义在华投资的特点和影响。清初人口激增的原因,人口政策和经济发展两方面
古文,说明材料之中中书门下与安抚使的意思分析熙宁九年跟元丰八年的市舶使的演变。均输平准 《盐铁论》 庆历新政
洋务运动内容及历史作用 明朝经济格局、重心南移。
清季民初社会结构和阶层结构的变化。一条鞭法 分封制
第一个是王安石变法,考了评价,青苗法内容,与守旧派矛盾所在 黄册
秦国为什么最后能统一中国,结合史实分析。
以上2015考研相关经济史内容。
南京大学2001年中国近现代史初试真题 1.禁烟运动 2.北京政变 3.中法战争 4.赫德 5.时务报 6.万县惨案 7.国联调查团 8.陶德曼调停 9.白求恩 10.中美商约
二、问答
1.论中国近代外交观念的形成及外交制度的沿革 2.论国际因素对中国抗战的影响
南京大学2001年中国近现代史复试真题
1.论中国近代外交观念的形成及外交制度的沿革 2.论国际因素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
南京大学2002年中国近现代史复试真题 1.马关条约
2.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3.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4.中法战争 5.张君劢 6.九一八事变 7.“好政府”主义 8.瓦窑堡会议 列举题
1.列举五种有关近代中外关系研究的史料。
2.列举民国初年国内研究重要政党中的五个。
3.列举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重要论著中的五篇。论述题
1、试论清末收回利权运动
2、简述五四新文化时期的“问题与主义”论战
3、论抗战后期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
南京大学2003年中国近现代史复试真题 1.列强干涉中国近代政治的主要方式。
2.1927-1937南京国民ZF对日政策的脉络及其影响。
3.抗战到解放时期中国土地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
4.1854-1861太平军与湘军争夺天京上游的主要阶段及战局特征。
5.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为例,分析改革与革命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2004年中国近现代史
一.名词解释:(5分*10个)
古德诺 公车上书 租界 “进北攻南” “重点进攻” 胡适 国民参政会 《中国之命运》 二二八起义 国粹派
二.论述题:(20分*5个)
1.列强干涉中国近代政治的主要方式。
2.1927-1937南京国民ZF对日政策的脉络及其影响。3.抗战到解放时期中国土地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
4.1854-1861太平军与湘军争夺天京上游的主要阶段及战局特征。5.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为例,分析改革与革命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南京大学2004年中国近现代史复试真题 简答
1.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史事.2.新军在辛亥革命中的角色.3.西山会议派的政治活动.4.1931-1937年间日军侵华史事.论述
1.师夷长技.维新变法.民主革命之思想演化历程.2.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农村土地政策的历史演变.(初)2005年中国近现代史
一、名词解释:5'X8=40' 四洲志 上海租界 乡官制 军国民教育会 中共一大 湖南农**动报告 重庆谈判 南京大屠杀
二、简答题:10'X2=20' 1.简述近代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 2.简述1938年10月前正面战场三次会战
三、论述题: 1.评清末保路运动20'
2.从天津教案看近代中国反洋教运动25' 3.试述“改组派”的主要活动20'
4.试述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原因及意义25'
(初)2006年中国近代史
一、名词解释:5'X8=40'
1姚莹
2江南制造总局
3《资政新篇》 4兴中会
5关税自主运动 6新月派
7国难会议
8《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二、简答题: 1.清末的地方自治
2.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
三、论述题: 1.论废除科举对中国近代变迁的影响 2.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3.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南京大学2006年中国近现代史复试真题 简答
1、列举5种中国近现代史史料著作(只写书名和编者)。
2、有关中国近现代史的两部学术著作。论述
1、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
2、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现状。
2007年初试 1.海国图志 2.同文馆 3.祺祥政变 4.少年中国学派 5.战国策派 6.国民参政会 7.《论党内斗争》
8.《中美友好通商条约》 简答
1.简述早期维新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简析新疆建省
3.简述人权派的政治主张
4.简述陕甘宁边区政府和国民政府的关系 5.简述中国共产党七大的主要内容
论述题
1.试述甲午战争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国民党训政体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评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政治发展的特征
2007年中国近代史复试试题
问答题:5*30'
1.试论清末司法改革
2.试述民国时期中央ZF几次币制改革及影响
3.试述1937-1949中美关系变化
4.试论近现代中华民族主义发展轨迹及影响 5.试评述目前国内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新取向.2008年中国近现代史复试试题
一、叙述其历史观,三选一(25分)马克思主义学派
年鉴学派
新文化史派
二、论述题(100分)
1、论述晚清改革
2、以一地区或一省为例,论述20世纪前半期中国城乡关系
三、列举题,二选一,并做简评(25分)
1、列举中国近代史上五种报纸,简评
2、列举中国近代史五种史料,简评
2009年南京大学历史学中国近代史考研复试题
一、名词解释(10'*5)
1.廷寄
2.赫德
3.人权派
4.法币改革
5.《中国土地法大纲》
二、论述题(50'*20)
1.试论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2.谈谈你对蒋介石的认识.南京大学2010年中国近现代史复试真题
1、试析近代中国人的外交观念和外交制度的变迁。第一题参看 王尔敏《晚清政治思想史论》
2、试析近代中国知识体系的转变及其影响。第二题参看 罗志田《权势转移》
3、请问你如何看待抗日战争期间的国民党正面战场作用 第三题参看 杨奎松《历史的真实——中国革命的透视》
4、试析南京国民ZF币制改革与得失 第四题参看 易劳逸《流产的革命》
南京大学2011年中国近现代史复试真题
1.论述从洋务运动到清末新政变法图强的历史进程、意义、和制约因素 2.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历史影响。
3.学衡派是哪一时期的?宗旨是什么?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的影响 4.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评价
南京大学2012年中国近现代史复试真题
1.对中国近代史的起始时间,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请你举出一种观点论述之。2.评价晚清时期盛宣怀的经济活动。
3.论述抗战胜利之后国民党政权迅速崩溃的原因。4.论述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次高峰,并列举出5个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名称。
南京大学2013中国近现代史真题
初试:
一、名词解释(每个10分)
1笔贴式,2厘金,3倭仁,4丁戊奇荒,5中共一大,6币制改革
7.华盛顿会议,8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二、简述题两个(每个40分)
1.简述1900年前俄国侵犯我国的领土主权的过程。2.简述淮海战役发生全过程及其军事战略。
三、论述题两个(每个70分)。
1.论述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是历史合力的结果。
2.论述《论联合政府》主要内容和当时国内国际背景。
南京大学2013年中国近现代史复试真题
1、洋务运动的兴起背景、兴办的事业以及成效
2、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的主要抵抗行动及其评价(积极意义和反思)
(初)南京大学2014年中国近现代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内容准确,表述上有一定误差)
一、名词解释(共八个 每个10分)
1、《皇朝经世文编》;
2、邓廷桢;
3、公车上书;
4、“二十一条”
5、第二次直奉战争;
6、中央研究院;
7、《八一宣言》;
8、二二八事件
二、简答题(2*40=80分)
1、简述清末收回利权运动的过程和影响;
2、简述民国政府“南京十年”的经济政策
三、论述题(2*70=140分)
1、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异同论;
2、论述太平洋战争后中国与美、英关系(复)2014年复试真题 1.简述中国近代军制沿革 2.评价中华民族主义思潮
3.mzd《论持久战》主要内容和与其对应的阶段 4.苏俄(联)因素对中华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初)2015年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真题
一、廷寄、《申报》、北洋海军、赫德、《中国之命运》、盛世长、学衡派、联省自治
二、简述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不平等条约制度的内容以及对中国晚清社会的影响。
2、简述中共联合政府提出的主张及实践。
三、论述
1、论述科举制度的废除对晚清社会的影响。
2、论述国民zf为抗战做的准备。(复)2015 1:论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历史影响 2:论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3:论南京十年国民政府在教育与科研方面取得的成就与局限 4:论抗日战争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专业课学长/学姐抢先预约,开启你的名校之旅!
第四篇:土壤学
1.土壤: 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的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2.土壤肥力: 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是土壤在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 土壤在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中,同时而又不断地供给植物以最大量的有效养分和水分的能力。3.土壤机械组成: 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总质量的百分数。
4.土壤腐殖质: 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物残体,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质的总称。
5.土壤交换性钠百分率:(ESP)
碱化度:土壤胶体吸附的交换性钠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比例。
即:交换性钠 / 阳离子交换量 * 100% 6.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 每千克土壤所含的全部交换阳离子的总量。(影响因素:土壤胶体含量、土壤胶体类型、胶体sio2/R2O3的分子比率、溶液PH)7.土壤水分特征曲线(PF曲线): 水的能量指标与土壤水的容量指标的相关曲线(或者说:表述了土壤水势与土壤水分含量之间的关系)。
8.土壤有机质: 存在于土壤中所有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物残体,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9.土壤胶体: 是土壤中最活跃细微的固体颗粒,直径大小一般在1到100nm范围。
10.土壤质地: 是评定土壤生产性能的一种重要参数,是土壤中直径大小不同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
土壤有机质对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1,提供植物生长需要的养分 2.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3.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
4.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蓄水通气性 5.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和对酸碱缓冲性 6.促进土壤养分的有效化 7.减轻重金属和农药的危害
土壤有机质矿质化的活动物转化过程 1机械转化过程 2化学转化过程
土壤有机质矿质化的微生物转化过程 1.水解过程 2.氨化过程 3.硝化过程
土壤有机质的腐殖质化过程;经过生物化学作用,重新合成新的,更为复杂而且比较稳定的特殊的高分子化合物。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 1.有机物的组成 2.土壤的通气状况
3.土壤的温度和水分状况 4.土壤质地
5.土壤的酸碱反应 土壤腐殖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
非晶体结构,分子结构松散,受ph值得影响,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具有荧光效应。(2)化学性质
主要由c.h.o.n.s等元素构成,属于两性胶体,主要带负电荷,化学稳定性高,抗微生物分解能力强。(3)变异性
砂质土的肥力特点: 1.通透性好 2.保蓄性差 3.养分贫瘠 4.土温变幅大 5.耕性好
6.不会造成有害物质积累 7.发小苗不发老苗 黏质土的肥力特点 1.通透性差 2.保蓄性强 3.养分含量丰富 4.土温变幅小 5.耕性差
6.易造成有毒物质积累 7.发老苗不发小苗 土壤孔性的影响因素 1.土壤质地
2.土粒的排列方式 3.土壤结构
4.土壤有机质含量 5.外部因素 土壤结构体 1.块状结构 2.核状结构 3.片状结构
4.柱状和棱柱状结构 5.团粒结构
土壤结构的成型动力 1干湿交替作用 2冻融交替作用 3生物作用 4土壤耕作
土壤阳离子的吸附与交换作用 吸附在胶体表面并能够与溶液中其他阳离子互相交换的阳离子,称为交换性阳离子。这种互相交换的作用叫阳离子交换作用。
离子从溶液中被吸附到胶体上的过程称为离子吸附过程,离子从胶体上被交换到溶液中的过程叫解吸过程。土壤中阳离子交换作用特点
1.阳离子交换作用是一个可逆过程
2.阳离子交换反应是以离子价键为根据的等比例的交换 3.阳离子交换作用服从质量作用定律 影响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 1土壤胶体的类型 2.土壤胶体物质含量
3.土壤胶体SIO2/R2O3的分子比率 4.溶液的PH 土壤空气与近地大气组成的主要差别 1.土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于大气 2.土壤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于大气 3.土壤空气中的水汽含量高于大气 4.土壤空气中有时含有少量还原性气体 5.土壤空气成分随时间和空间变化 土壤空气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影响种子萌发
2.影响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吸收功能 3.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养分状态 4.影响植物抗病性
5.影响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状况 土壤中二氧化碳的来源
1.植物根系呼吸产生大量二氧化碳
2.好气微生物分解有机质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
3.土壤中的碳酸盐遇无机酸或有机酸的作用以及重碳酸盐受热分解均可产生二氧化碳
土壤水分类型 1.吸湿水
干燥土粒的吸附力所吸附的气态水而保持在土粒表面的水分,又叫紧束缚水
当空气湿度接近饱和时土壤吸湿水达到最大值,此时土壤含水量称为最大吸湿量或吸湿系数。2.膜状水
土壤所吸附的水汽分子达到最大吸湿量后,土粒仍具有剩余的分子引力,可继续吸收液态分子,形成一层比较薄的水膜,又称松束缚水。
膜状水数量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叫做最大分子持水量。
当作物因缺水而呈现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凋萎系数 3.毛管水
土壤含水量超过最大分子持水量后,不受土粒分子引力作用。
(1)毛管上升水 地下水位较浅时,地下水受毛管引力的作用而充满毛管孔隙中的水分。土壤中毛管上升水的最大值称为毛管持水量。
(2)毛管悬着水
地下水位较深时,当降水或灌溉后,借毛管力保持在土壤上层未能下渗的水分。当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
在地下水位较低的土壤中,通过降雨或灌溉使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时,如果因作物吸收或地表蒸发,土壤含水量降到一定程度时,毛管悬着水的连续状态发生断裂,但细毛管中还存有水,此时土壤含水量称为毛管断裂水。4.重力水
土壤水分超过田间持水量时,多余水分不能被毛管所吸收,就会受重力的作用沿土壤孔隙向下渗漏,这部分受重力支配的水叫重力水。气候,地形,生物,母质,时间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气候决定成土过程水热条件,水分和热量不仅直接参与母质的风化过程,物质的地质淋溶等地球化学过程,而更为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影响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决定营养物质的生物学小循环的速度和范围。
地形是影响土壤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在成土过程中,地形不提供任何新的物质,其作用是,一方面使物质在地表重新再分配,另一方面是使土壤在接受光,热条件方面发生差异,以及降水及潜水在土体重新分配。生物因素是成土过程中最活跃,最主要的因素,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绿色植物是土壤有机质的初始生产者,利用太阳辐射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成有机质,把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再以有机残体的形式聚集在母质和土壤中。土壤动物的作用表现在他们对土壤物质的机械混合,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以及将他们的代谢产物归还到土壤中去。土壤微生物在土壤中分解有机质,合成腐殖质,再分解腐殖质,构成了土壤生物小循环不可缺少的环节,并导致腐殖质的形成和土壤腐殖质层中营养物质的积累。
母质影响成土过程的速度,方向和性质,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土壤的矿物组成,影响土壤的发育及形态特征。
时间:土壤是永恒变化的,以上谈到的各节是通过时间因素作用于成土过程的,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具有不同年龄或不同发生历史的土壤必然存在着性状上的差异。
第五篇:浙江林学院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土壤学试题
浙江林学院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土壤学试题
姓名
考生编号:
注意:请把答案写在考场发的答题纸上,并标明题号,答在草稿纸或其它纸张上的无效;没有答 的题请写明题号,题与题之间不留空白。
一、名词解释(共32分,每题4分)
1、土壤肥力
2、条痕
3、阳离子交换量
4、同晶替代
5、土壤潜性酸
6、有机质矿化过程
7、土壤有效水
8、土壤热容量
二、单项选择题(共30分,每题2分)
1、下列矿物中无解理的是()。
A 石英
B 白云石
C 正长石
D 辉石
2、下列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
A 片岩
B 花岗岩
C 石灰岩
D 玄武岩
3、硬度为4的矿物是()。
A 方解石
B 斜长石
C 石英
D 荧石
4、土壤粒级分类中(美国制),砂粒的粒径为()mm。
A 0.05---0.25 B 0.05---0.5 C 0.05---2.0 D 0.25---2.0
5、下列阳离子中交换能力最强的是()。
A
Na+
B
NH4 +
C Mg2+
D H+
6、野外用200 cm3容重圈采集土样,称得圈内鲜土总量为300.0克,取出15.0克,烘干后为10.0克,问该土壤的容重为()g/cm3。
A
1.20
B 1.0
C 0.95
D 1.5
7、某土壤容重为1.25 g/cm3, 密度为2.65 g/cm3,其总孔隙度为()。
A 47.17%
B 52.83%
C 50.33%
D 48.13%
第1页,共3页
8、某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为20.0 Cmol(+)。Kg-1,交换性 H+ 为1.0 Cmol(+)。Kg-1,交换性 Al 3+为 4.0 Cmol(+)kg-1,则该土壤的盐饱和度为()。
A 75.0%
B 25.0%
C 20.0%
D 35.0%
9、土壤空气与大气的主要区别是()。
A 土壤空气中CO2和O2 均多于大气。B 土壤空气中CO2多于大气,而O2少于大气。C土壤空气中CO2多于大气,水汽少于大气。D土壤空气中O2多于大气,水汽也多于大气。
10、既溶于酸又溶于碱的腐殖质组分是()。
A 胡敏素
B 胡敏酸
C 富啡酸
11、下列土壤胶体中,阳离子交换量最大的是()。
A 蒙脱石
B 高岭石
C 氧化铁
D 腐殖质
12、下列组分中,热容量最大的是()。
A 水
B 空气
C
土壤矿物质
D 土壤腐殖质
13、植物吸收土壤磷的形式主要是()。
A PO43-
B H2 PO4-
C H PO42-
D
H3 PO4
14、在培育苗木时,氮肥施用一般不应迟于()月。
A 6
B
C 8
D
15、土壤pH在()范围内,土壤磷的有效性最大
A 4.0 ~5.0 B 5.0~6.0
C 6.5~7.5
D 7.5~9.0
三、简答题(48分,每小题8分)
1、花岗岩与流纹岩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如何?
2、土壤孔隙度分为哪几级?各级主要作用如何?
第2页,共3页
3、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有哪些?
4、土壤氮有哪些形态?
5、土壤结构体有哪些类型?各出现在土壤的哪些部位?
6、什么是物质的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它们的相互关系如何?
四、分析题(40分)
1、分析砂土和粘土的肥力特点(14分)
2、试比较高岭石与蒙脱石的结构特征与理化性质(14分)
3、分析土壤具有缓冲性的原因(举例说明作用机制)(12分)
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