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第一篇: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共产主义宣言》读后感

对于一个生活成长在社会主义国家,并接受高等教育的子民来说,到现在才拜读《共产主义宣言》这一共产党党最根本最重要的政治纲领,念及于此,羞愧不已。

《共产主义宣言》从发表到今天不断地修正与扩充,包括七篇序言和“资产者和无产者”,“ 无产者和共产党人”,“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 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四章正文内容。其中序言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讲了这样几个问题:

1、宣言是共产党的纲领。

2、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

3、对宣言做了一些重要的修改和补充,4、运用宣言的基本原理要结合具体情况。

5、宣言的传播历史反应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历史

6、无产阶级对待民族民主革命的态度。

《共产党宣言》无疑是一本史无前例的经典著作。它的伟大不仅在它壮大了国际工人组织,更重要的是,它预见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在《共产党宣言》序言中我们知道:《共产主义宣言》的任务,是取代现代资产阶级的统治。在当时具有局限性的社会中,《共产党宣言》借社会进程的规律与内在分析论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最终还是会被社会主义甚至共产主义所取代,大胆预言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灭亡的必然性,这个也是当时的其他著作所无法做到的。因为面对迅速盛行起来的资本主义和刚开始发展的资产阶级土地所有制,人类根本无能力相信这个断定,也许,很多人会认为,这不过是一个永不会实现的预言。

针对资产阶级的种种疑问刁难以及打击,《宣言》作出了有力的回答与回击。这是一支射向资产阶级的利箭。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文章的开头并没有直接披露资产阶级或资本主义的弊端,而是欲扬先抑,在揭示社会历史进程的规律中,阐述资产阶级的发展进程,肯定了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接着开始由社会历史的进程规律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定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在拜读《共产主义宣言》前,我也对之前听到过,看到过的种种有关共产主义的议论有着自己的看法与疑问。读过《共产主义宣言》,释疑不少。当然,敏感词是“消灭私有制”,“私人财产”“公平与平庸”… … “有人反驳说,私有制一消灭,一切活动就会停止,懒惰之风就会兴起。”我也正是带着这样的疑问阅读《共产党宣言》的。万一消灭了私有制,达到共产公用,这样不是增长了相当一大部分人的惰性吗?人都变得好逸恶劳,社会不是得倒退吗?《宣言》给了我答案: 首先得明确,所谓的“私有制”是指“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所以,在共产主义中,并不是物资都共有,都均分的,有了差别没有了奴役,既不增长惰性,又消灭了剥削。这让我在消除了对“公平与平庸”的疑问的同时对“私有制”有了更进一步的,正确的理解。文中还有诸如针对“消灭个人财产”,“共妻”,“另一钟剥削”种种论断的精彩反击,显示了两位先哲的精彩文笔和闪光的智慧。

这支利箭射中资产阶级的正心,给无产阶级带来希望。这是一支用科学理论武装的利箭,它的所指之处正中弊端,光芒所在,让人看到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与光辉的未来。

我的身边,有学生级党员,有师长级党员,有父辈级党员。然而,就是这样普普通通的一群人,同样是共产党员,却有着不同的对共产党的理解,有的入了党,对党的概念比我还模糊,有的抨击党,有的坚信共产主义的光辉道路。那么,党是什么?《共产主义宣言》——这一共产党的思想源泉,最根本纲领,给了我答案。

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领导力量。共产党与其他工人政党一样,都是为着无产阶级的利益而斗争,除此之外,并没有自己党派的特殊利益。作为工人阶级最有战斗力的先锋部队,党的最近目的是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在我国,共产党已经实现了最近目的,而且在建设国家管理国家的过程中也发挥了先锋作用,确实体现了战斗力,领导力,凝聚力。但是,我想,有人抨击党也不是没有原由的,党在领导建设工作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当然不是《宣言》出了问题,而是某些人背离了《宣言》的方向,控制不了私欲,忘记了时刻望向导航灯——《共产党宣言》。

《宣言》还批判与科学社会主义相对立的各种假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在历史事件的披露与阐述中,对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什么是冒牌的空想的社会主义作了区分与批辩,让我对社会主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们要科学的社会主义,要用暴力手段消灭私有制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这是无产阶级奋斗的目标,也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愿望。最后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了社会发展的阶段和各阶级的相互关系,阐明了无产阶级政治斗争策略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统一战线和不断革命的思想。我可以想象到,在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的那一个年代,在一个新新阶级跃跃欲试又略显迷茫的时代,这部伟大的科学著作的及时出现,给了人们多大的鼓舞和正确指引的作用。

在《宣言》的“呼声”后,十月革命炮声轰隆,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我国的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在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旅程中,在前进而又曲折的道路上,他们到达了终点,让旧中国彻底的改观了,并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党的工作过程中高度浓缩出来的中国特色的马克思思想,在《宣言》中的马克思思想基础上结合自己实际,与时俱进,把马克思思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带领我国迈出新的历程。

单从宣言的历次修改就可以看出《宣言》不是一部死的著作,是一个活着的,与时俱进的马克思思想。发展着的马克思思想影响了全球100多年,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是一部伟大的正确的具有指导性意义的宏伟大作。

其实,对于文中一些内容我还是存在疑问的,随着人们对共产党的日益了解,“共妻”理论已经显得荒诞可笑不攻自破了,放在文中不是有累赘之疑么?人与人没了剥削,民族与民族就没了剥削了吗?家人与邻居还是不同的。“没收流亡分子的一切财产”,这样会不会对他的子女等带来不好的影响,毕竟有一部分财产是合法的?“劳动义务制”,会不会有强迫不尊重人性的嫌疑?毕竟不排除有的人奋斗是为了让后代啃老。“世界共产党联合,不分国界”,似乎不可能,看看中越朝„ „这些是我才浅识短所存拙疑,将自填充知识以求之。

当然,世界上不可能有一种完美的思想,至于《宣言》也有不足之处,尚待完善的地方。

思想影响社会的发展,正确深刻的思想对于社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社会的发展更新着思想。也许未来,还有更新更经典更符合人类历程的社会发展观,哲学思想。我也相信有,因为我相信凭人类的伟大智慧,社会会走向美好的明天。

第二篇: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读了《共产党宣言》这部慕名以久的著作,我感慨很深.这部有着深刻历史意义的宣言,不仅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对立和斗争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即使是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对我们分析和理解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局势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仍旧有着深刻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共产党宣言》正文分为四个部分:资产者和无产者,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共产党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它明确指出迄今一切社会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详细论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形成和各自的特点,继而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指出了无产阶级的奋斗目标.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当时的新兴阶级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起过重要的积极作用.宣言详细的概括了资产阶级的起源,发展,用辩证的观点指出了资产阶级起的积极作用,包括反对封建,追求自由,开拓世界市场,极大的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同时也指出,资本主义其固有的缺陷和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它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把财产重新聚集在少数人手中,它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突出,越来越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而无产阶级作为资产阶级的对立阶级,也日益显示出其特有的先进性,他们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和他们的存在同时开始的;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个人利益,因为他们没有生产资料;他们通过机器化大工业和历次革命活动得到了锻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其革命的目的必然是为了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最终解放全人类.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论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未来社会创造者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共产党宣言》成为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一个光辉起点。

在黑暗的旧中国,这个光辉起点的到来,浸透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智慧、勇敢和鲜血。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义和团反帝.国运动,这些斗争的最终失败揭示,农民、资产阶级改良派都不可能承担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这次革命由于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未能改变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路在何方?这依然是中国志士仁人和先进知识分.苦苦求索的问题。1921年7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旗帜,从此,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引,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的时间,共产主义的“幽灵”在古老的东方大国化作喷薄而出的红日,光

芒四射„„

历史雄辩地说明,没有《共产党宣言》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的今天;历史同样雄辩地昭示: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必将指引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与时俱进,勇立潮头——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成为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源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丰功伟绩,有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和面貌,并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实践向世人昭示: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时代前进的步伐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焕发出经久不息的活力。

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之火,之所以能穿越150多年的时空依然光芒四射、璀璨夺目,其原因就在于:这一理论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以贯之的理论品格;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所在。在人类文明史上,有过许多传世名著,但没有哪一篇能够像《共产党宣言》这样牵动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心魄。这不仅在于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还在于它鲜明阐述了马克思

主义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理论。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为《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写的序言中强调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同一切从本本出发、照抄照搬外国经验的教条主义的长期斗争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原则,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抓住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从新的历史条件出发,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邓小平理论。面对充满挑战和希望的21世纪,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巨大的新考验。正确应对国际国内的新问题,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完成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关键取决于党的建设。把握时代特征,顺应时代要求,站在时代前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运而生。“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把进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必须具有的先进性集中概括出来,从根本上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大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继续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根本要求。这样,就使我们党

从根本上获得了新的思想武装。

生产力的发展本身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落后了就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被先进的生产力所代替。就工人阶级的某一部分而言,也可能由于新的生产力不断出现,原先所联系的生产力变得落后了。为了从整体上始终保持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工人阶级的内部结构也应该随时相应地加以变动,不断地向更加先进的生产力转移。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也应该有不断前进的意识。开拓,才有出路;创新,才能发展。一个执政党只有不断地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努力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才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创新是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精神,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反映。党的生命活力是与党有无开拓创新的勇气和能力联系在一起的。“三个代表”本身是创新的产物,处处体现出创新精神,其实质是要求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及时进行新的理论概括,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站在新世纪的起点,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只要按照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要求,在开拓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中国要建设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一定能够实现。我们坚信中国一定会取得一个又一个的飞跃!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第三篇: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共产党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构成《共产党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个历史包括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下解放出来。

《共产党宣言》(下称《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文献,自发表以来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它也是我们了解共产主义理论的必读著作。在共产主义发展的历史中,《宣言》指导着一代又一代共产主义者开展各类革命活动。历史的脚步已经迈进了二十一世纪,正如《宣言》中所讲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正领导着中国建设和谐、科学的社会主义,身为中国人,有必要了解党和国家理论和政策基础。而现阶段,实事求是,继续解放思想,推进深化改革开放,是经济发展的主旋律,而此正是《宣言》的精髓所在。以下是《宣言》的读后感,在此谈谈个人粗浅的体会。

二、实事求是思想的发展和应用

1.《宣言》的精髓之一

《宣言》中共有七个不同时期、不同语言版本的序言,每个序言都会概括当地当时共产主义运动和发展的新形势,并把前期版本已不适用的地方进行了说明。其中,《宣言》中所讲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我认为是《宣言》最主要的理论成果之一。

2.共产主义理论的发展

共产主义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发展,正是运用《宣言》的基本原理,并根据当地当时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调整和发展。这里,有我们熟知的其它马克思恩格思理论著作、列宁主义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观”等。而在一系列重要思想中,对这一核心原理“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最客观的阐述、概括和发展,我认为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全面阐述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理论应联系实际, 才能取得成功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理论应与实际紧密联系,才能进步和发展,如果动辄“上纲上线”,太多的框框和盲信,只会造成退步和灾难。“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就是反面的教材,而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摸着石头过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广东省提出了“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口号,以求再创新高,延续此前广东在全国经济领头羊的地位。尽管过去了160多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宣言》思想仍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三、当前国际形势和热点与《宣言》

《宣言》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指出了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而当前,阶级斗争的意识和形势稍有削弱,经历了二十世纪战争的灾难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新主题,而在这一背景下,地区的冲突和局部的矛盾也没有停止过,宗教和民族问题以及各类不同文明的冲突,对沟通与合作精神需求尤为迫切。

1.和平与发展是主旋律

世界各国在二十世纪经过了二次世界大战的灾难后,都对和平十分珍惜,在过去一个

多世纪里,生产力突飞猛进,各类生产关系发展到今天,《宣言》已不可能更好地概括和说明。中国也在经历了一段时间波折后开始了改革开放的路程,对世界大体和平的环境尤为珍惜,经济发展了,国家富强,才能和平,才能更好地发展。

2.斗争的形势仍严峻,冲突和矛盾从来没有停止过。

世界范围内,局部矛盾仍很尖锐。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朝鲜问题、印巴冲突,中国的台湾问题、西藏问题,以及各类边境问题,争端从没停止过。里面涉及领土、资源、宗教等错综复杂的关系,东西方文明的冲突、文化的冲突也在时有发生,“恐怖主义”的产生。甚至最近关于中国西藏问题,西方对“藏独”份子的支持,以及历来对中国的敌视,都让我们丝毫不能放松。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等随时可能成为新的冲突的导火线。

3.世界需要合作与沟通

针对这些问题,个人觉得最主要的还是沟通和合作,现在世界已离不开中国,中国同样离不开世界,“地球村”的状态已形成。正如此次“奥运火炬传递”在西方部分国家的待遇,以及西方媒体对西藏事件的片面和歪曲报导,其中的原因,有西方一直以来对中国的敌视、不了解和害怕其强大起来,也不能排除有一部分另有用心的人一直在煽动普通民众敌视中国。但不可否认,我们某些地方也做得不够好,比如对媒体的公开化程度不高,内部矛盾还是比较激烈,制度仍不够健全。很重要的一点是,东西方的了解和沟通还远远不够,西方人的思想到底是怎么样的,我们也许并不十分清楚,同样,中国的现状是不是就像媒体报导那样差,普通民众无从判断,误解和矛盾由此展开。可见,沟通和合作是多么的重要。

在《宣言》“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一节中提到: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的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前些天,北京召开了“世界人权大会”,看新闻了解到世界各地的机构和协会代表对人权的看法,其中,有代表的意见提到:民主的模式有很多种,如西方有西方的民主模式,东方也有自己的民主模式,而如果完全按西方的民主和人权模式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甚至对中国来说,几乎是很难做到的,但应该看到的是,中国正在努力,努力做得更好。

《宣言》的内容博大精深,在此只能略谈一二,因为认识水平有限,片面性和认识的表面化难以避免,经典著作的学习思考对于个人的思想成熟和认识水平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今后,相信自己可以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全面发展。

第四篇:《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50年前,当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以无比巨大的理论威力、思想锋芒和战斗精神令西方统治阶级发抖时,中国正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150年后的今天,社会主义中国昂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共产党以“三个代表“的先进思想,迎接着世界变局的挑战……

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浓缩了150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更显示着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发展的辉煌。

80年旗帜高扬,从民族独立,到人民解放,再到国家富强,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80年与时俱进,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引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照亮征途,指引方向——80年来,《共产党宣言》的真理之火在中华大地始终高高擎起,指引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当我们以历史的目光洞察80年风风雨雨,回顾中华民族顽强奋起的历程,必然发现一个坚强的民族脊梁——中国共产党;必然发现一个伟大的思想灯塔——马克思主义。

1848年2月,英国伦敦瓦伦街19号一家不大的印刷所,印出了一本字数不多却震撼世界、影响人类的小册子——《共产党宣言》。这本小册子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威力,是因为它的发表诞生了一个伟大的真理——马克思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一切社会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论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未来社会创造者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共产党宣言》成为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一个光辉起点。

在黑暗的旧中国,这个光辉起点的到来,浸透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智慧、勇敢和鲜血。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这些斗争的最终失败揭示,农民、资产阶级改良派都不可能承担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这次革命由于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未能改变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路在何方?这依然是中国志士仁人和先进知识分子苦苦求索的问题。

1921年7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旗帜,从此,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引,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8年艰苦奋斗玉汝于成,28年真理之火熊熊燃烧。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

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的时间,共产主义的“幽灵“在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化作喷薄而出的红日,蒸蒸日上……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关系是整个社会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终极原因。《共产党宣言》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就是强调: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要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指引下,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面向新世纪,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是对150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中国共产党80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

历史雄辩地说明,没有《共产党宣言》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的今天;历史同样雄辩地昭示: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必将指引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与时俱进,勇立潮头——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成为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源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丰功伟绩,有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和面貌,并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实践向世人昭示: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时代前进的步伐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焕发出经久不息的

第五篇:《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书中第一页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自1848年2月第一次以单行本面世后,这本小册子在世界上刮起了一股经久不衰的浪潮,我们不能以一本书的价格来衡量它的内涵实质,马克思与恩格斯两位先进的革命家是用心,用行动来书写了这一部传世巨作,让它照亮了前赴后继的共产主义者的道路。

当时的社会把共产主义比作幽灵,它兴起于欧洲,自然对旧阶级旧思想而言是巨大的冲击,落寞腐朽的制度终将被新思想,新文化取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鲜明的政治立场,重要的理论品质和崇高的社会思想不断的冲击着19世纪日渐落寞的封建社会,权贵们为了自身的利益总是在与新思潮抗衡,试图通过打压来磨灭这一伟大的思想创举,然而这都是徒劳无功的,因为社会在进步,就像不能阻止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萌发发展,这都是必然的发展结果。在此过程中,资产者和无产者是阶级斗争的两个主体,社会被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地位分成多种多样的层次,几乎在每一个阶级内部又有一些特殊的阶层。当共产主义的春风拂面而来,资产阶级统治的旧时代开始宣告终结,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改变原有的社会性质,迎接新兴的社会是无产阶级最乐衷于看到的事,因此,共产党人在实践方面无疑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我们的老一辈都会唱上几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满满的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党的拥护与热爱。“当阶级差别在发展进程中已经消失而全部生产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手里的时候,公共权力就失去政治性质。”无产者联合起来,腐朽的制度开始土崩瓦解,代替过去存在着的阶级就是这样一个联合体,我们人民是平等的,再也没有老爷主人的称呼,我们都是自由发展的个体。

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亦或是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在实践的过程中都一一的将问题暴露,从而让前赴后继的共产者们有迹可循,不断完善共产主义的体系,对于反对党派,我们用坚定的声音告诉他们,我们联合起来了,再也不会畏惧任何势力,我们终将用行动表明我们的立场。这本小册子只有短短的四章,但是从翻了前言开始,就会很自然的往下阅读,它的言辞坚定而饱含力量,没有虚浮飘渺的空话,从过去论证新主义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性,阅罢,想想自己从小学的绿领巾儿童团员到红领巾少先队员,至初中的团员,现在学习了初级党课的当代青年,孜孜不倦的学习着我们国家的思想,静下来阅读《共产党宣言》是必修的一项科目,升华思想与否往往在于是否脚踏实地。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