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无名患者身份标识制度和核对流程

无名患者身份标识制度和核对流程



第一篇:无名患者身份标识制度和核对流程

成都xx医院

无名患者身份标识制度和核对流程

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对无法进行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有身份标识的方法和核对流程,同时使患者权益及生命安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特制定本制度。

(一)身份标识方法

1、接诊护士给患者戴上腕带并注明:姓名(无名+日期)、性别(注明男女)、年龄(不详)、住院号或门诊号、过敏史(不详)。如患者住院还需填写床头卡。

2、如需急诊检查、手术、住院,各类单子均填无名、住院号或门诊号、性别等。

3、对所有身份不明患者,接诊人员要及时报告总值班或保卫科,联系政府相关部门协助确认患者身份。

(二)身份确认后:

1、联系患者家属,确认患者姓名,并换上标有患者正确姓名、年龄等信息的腕带和床头卡。

2、未住院的无名患者如在离开急诊科时其身份已得到确认,急诊科医院应在急诊病历上记录。

3、住院的无名患者身份确认后医护人员要在病历资料上完整准确记录患者信息。

二0一四年一月 2

第二篇:无名患者身份标识制度和核对流程

无名患者身份标识制度和核对流程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对无法进行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有身份标识的方法和核对流程,同时使患者权益及生命安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特制定本制度。

(一)身份标识方法

1、接诊护士给患者戴上腕带并注明:姓名(无名+日期)、性别(注明男女)、年龄(不详)、住院号或门诊号、过敏史(不详)。如患者住院还需填写床头卡。

2、如需急诊检查、手术、住院,各类单子均填无名、住院号或门诊号、性别等。

3、对所有身份不明患者,接诊人员要及时报告总值班或保卫科,联系政府相关部门协助确认患者身份。

(二)身份确认后:

1、联系患者家属,确认患者姓名,并换上标有患者正确姓名、年龄等信息的腕带和床头卡。

2、未住院的无名患者如在离开急诊科时其身份已得到确认,急诊科医院应在急诊病历上记录。

3、住院的无名患者身份确认后医护人员要在病历资料上完整准确记录患者信息。

(三)无名患者身份核对流程无名患者就诊正确标识患者腕带信息二名护士核对腕带信息医务人员在各种诊疗、护理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使用二种以上患者身份识别方式(性别、住院门诊号)患者身份确认后,更换腕带,二名护士核对无名患者身份标识制度和核对流程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对无法进行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有身份标识的方法和核对流程,同时使患者权益及生命安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特制定本制度。

(一)身份标识方法

1、接诊护士给患者戴上腕带并注明:姓名(无名+日期)、性别(注明男女)、年龄(不详)、住院号或门诊号、过敏史(不详)。如患者住院还需填写床头卡。

2、如需急诊检查、手术、住院,各类单子均填无名、住院号或门诊号、性别等。

3、对所有身份不明患者,接诊人员要及时报告总值班或保卫科,联系政府相关部门协助确认患者身份。

(二)身份确认后:

1、联系患者家属,确认患者姓名,并换上标有患者正确姓名、年龄等信息的腕带和床头卡。

2、未住院的无名患者如在离开急诊科时其身份已得到确认,急诊科医院应在急诊病历上记录。

3、住院的无名患者身份确认后医护人员要在病历资料上完整准确记录患者信息。

(三)无名患者身份核对流程无名患者就诊正确标识患者腕带信息二名护士核对腕带信息医务人员在各种诊疗、护理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使用二种以上患者身份识别方式(性别、住院门诊号)患者身份确认后,更换腕带,二名护士核对

第三篇:无名患者的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无名患者的身份标识方法及核对流程

对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

一、腕带识别,认真书写腕带,标注好住院号,性别。

二、医护人员之间做好交接班无名氏

1、无名氏2;加带住院号进行交接。

三、患者身上的一切物品打包保存,留用家属认人。

四、及时报警配合警方进行查找亲属。

五、严格三查七对,认真核实,正确给药。

第四篇:患者身份标识制度

患者身份标识制度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二、对就诊患者施行唯一标识(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身份证号码、病历号等)进行确认。

三、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年龄、床号四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四、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五、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六、对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手术等患者,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腕带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七、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八、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九、患者使用腕带松紧适度,皮肤完整无破损。

第五篇:患者身份标识制度

患者身份标识制度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二、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三、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四、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五、对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手术等患者,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腕带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六、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七、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八、患者使用腕带松紧适度,皮肤完整无破损

关键流程患者身份识别措施

(一)门诊、急诊患者:医务人员在进行各种操作前,必须与患者和/或家属核对患者信息。

(二)昏迷、神志不清及无自主能力的患者:入院后由病区护士和家属给患者带上腕带,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床号、住院号、诊断;诊疗操作过程中,医师、护士必须核对以上项目。

(三)手术患者:手术前由病区护士给患者带上腕带,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床号、住院号、诊断;病历、手术通知必须明确写清楚手术部位包括左/右侧;术前讨论确定术式;麻醉前手术室护士、麻醉医师分别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前手术医师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部位包括左/右侧,确认即将采用的术式。回病房后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交接核对病人信息,麻醉清醒后,病房护士再次核对病人信息。

(四)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PICU室、MECT室、检验科之间):查看患者病历或检查申请单,核对患者姓名、性别等信息,核对患者腕带信息,确认无误后再进行各项操作。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