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形势下应该如何努力改善两岸关系
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摘要:时间飞逝过去的30年是祖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取得巨大建设成就的30年,也是两岸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取得重大进展的30年。特别是已经过去的2008年,是祖国大陆事业发展进程中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更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台湾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两岸关系形势出现重大转折,两岸关系发展取得重大突破。面对新形势,两岸双方紧紧抓住难得机遇,秉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初步形成良性互动,推动两岸关系展现出和平发展的光明前景。
关键词:新形势 两岸关系 和平发展
两岸同胞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站在新起点,但也面临新形势、新任务,需要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两岸双方要进一步巩固共同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继续按照先易后难、先经济后政治、循序渐进的步骤,扎实稳步地推进两岸关系发展,以保持和强化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势头。要积极推进两会协商,着力解决两岸关系发展迫切需要、两岸同胞最为关心的经济议题,如开通两岸空中定期航班、推动两岸金融合作、投资保障、避免双重征税、知识产权保护、渔业劳务合作、农产品检验检疫等,达成并签订一批新协议。要大力加强两岸经济合作,重点推动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和经济合作制度化,进而探讨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共同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实现两岸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要继续推动实现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进一步发挥大“三通”的积极效应,切实让更多的两岸同胞从中受益。要大力推动扩大和深化两岸全方位交流,尤其是文化教育交流,进一步密切两岸同胞感情,增进相互了解,共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通过推动开展两岸大交流、大合作,促进两岸关系大发展。要本着积极务实、面向未来的态度,探讨解决两岸关系中长期存在的固有矛盾和分歧的思路、办法。
新形势下,应该怎么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呢?在我个人看来主要有以下四个途径或方法;
一、新形势下两岸关系转危为安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1)“台独”分裂活动是台海局势动荡不安的祸根,只有坚决遏制分裂,才能维护台海稳定,促进台海和平。尽管目前对台工作重点已由反“台独”转为“和平发展”,但反对“台独”的斗争仍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2)民心向背不仅最终决定台湾走势,而且影响两岸趋向,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台胞关切的问题,才能使“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方针转化为现实推动力;(3)台海局势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共、国、民(进党)三党的不等边三角关系,中国共产党只有妥善处理这个关系,加强两岸之间的合作,才能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导权。党的“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方针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30年的实践证明,这一方针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正确途径和根本基础。认真细致地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尊重台湾人民的意愿,维护台湾人民的根本利益,引导台湾主流民意朝着有利于和平统一的方向转变,为两岸最终统一构建广泛的民众基础,增强台湾民众对祖国的向心力,这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必须要完成的使命。
二、新形势下要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当前必须处理好以下六组关系:
(1)要协调好大陆与台湾地区在感情、价值观、生活方式及社会制度之间的差异;(2)要协调好国共两党、海峡两岸对“一个中国”原则在内涵认识上的差异;(3)要协调好海峡两岸发展的长远目标和现实要求之间的差异;(4)要协调好两党两岸全面交流、合作和逐步签署、实施各种协议之间的差异;(5)要协调处理好两岸各政党之间、各民族之间、各社会阶层之间、各宗教组织之间的关系;(6)要协调好两岸双方在事务性商谈中出现的各种具体认识上的差异。
三、新形势下要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应做到以下几点 :
第一、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需要我们认真地总结历史经验。回顾两岸关系的风雨历程,其间取得的积极成果和宝贵经验值得我们珍惜,其间经历的种种曲折和冲突值得我们深思。冷静梳理两岸关系的历史脉络,准确把握两岸关系的本质属性,深刻认识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重要意义,将有助于我们更加自觉地探索两岸关系的内在规律,更加坚定地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第二,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需要两岸双方发挥政治智慧、积极面向未来。两岸关系在面临难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历史遗留问题和今后难免遇到的新问题。如何做到积极抓住和切实用好机遇,冷静务实地对待和化解分歧,保持和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是两岸双方共同面临的课题。古人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今天,对于两岸双方来说,谋全局,就是要以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局为重。只要真正秉持和认真贯彻“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理念,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就一定会越走越宽广。第三,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加强两岸交流合作的新思路、新方式。通过两岸同胞多年努力,两岸交流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人员往来之频繁、经济联系之密切、文化交流之活跃、合作领域之广泛、共同利益之扩大,都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今天,两岸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又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呈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四、新形势下大学生应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意识到台湾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或者意识形态问题,而是一个牵涉多方利益的复杂历史问题。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动摇,在此基础上以大学生独有的开放眼界对两岸关系的未来做出大胆但合理的设想。并且在祖国需要的时候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胡锦涛,《人民日报》2009年1月1日。
2.《中国和平发展与两岸关系的回顾和前瞻》,郑必坚,《学习时报》2010年1月11日。
3.《巩固良好局面 推进和平发展》,王毅,《人民日报》2010年1月19日。
第二篇:在新形势下如何把握改善两岸关系新机遇(小文档网整理)
在新形势下如何把握改善两岸关系新机遇,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在开幕式上致辞时指出,两岸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携手合作、共同发展,他并就如何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提出了三点看法。
王毅说,第一,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需要我们认真地总结历史经验。回顾两岸关系的风雨历程,其间取得的积极成果和宝贵经验值得我们珍惜,其间经历的种种曲折和冲突值得我们深思。冷静梳理两岸关系的历史脉络,准确把握两岸关系的本质属性,深刻认识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重要意义,将有助于我们更加自觉地探索两岸关系的内在规律,更加坚定地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
第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需要两岸双方发挥政治智慧、积极面向未来。两岸关系在面临难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历史遗留问题和今后难免遇到的新问题。如何做到积极抓住和切实用好机遇,冷静务实地对待和化解分歧,保持和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是两岸双方共同面临的课题。古人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今天,对于两岸双方来说,谋全局,就是要以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局为重。只要真正秉持和认真贯彻“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理念,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就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第三,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需要积极探索加强两岸交流合作的新思路、新方式。通过两岸同胞多年努力,两岸交流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人员往来之频繁、经济联系之密切、文化交流之活跃、合作领域之广泛、共同利益之扩大,都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今天,两岸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又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呈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可以说,两岸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携手合作、共同发展。这就需要我们从如何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为全体中华儿女谋利益出发,积极探索交流合作的新思路,不断拓宽交流合作的新领域,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意见,并依靠两岸同胞共同付诸实践。
王毅表示,以上的看法,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这就是: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需要我们进行历史性的总结、前瞻性的思考和开拓性的实践。“我希望并相信大家能够为此承担起自己的职责,履行好自己的使命,在两岸关系走向和平发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篇:谈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谈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新形势下要想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得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一齐着手。
政治方面:台湾问题是历史遗留下的问题,因此要恪守一个中国,坚决实施“一国两制”方针。要增进政治互信,强调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明确指出,无论以什么方式实现统一,都要取得台湾同胞的广泛支持。两岸在事关两岸维护一个中国框架这一原则问题上形成共同认知和一致立场,就有了构筑政治互信的基石,什么事情都好商量。继续反对“台独”分裂活动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和平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两岸同胞的共同责任。凡是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事都应该大力推动,凡是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事都应该坚决反对。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在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可以通过两岸务实协商作出合理安排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
经济方面: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文化方面: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使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以增强民族意识、凝聚共同意志,形成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将继续采取积极措施,推动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迈上范围更广、层次更高的新台阶。
军事方面: 两岸可以就在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关系展开务实探讨,可以适时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交流,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
互动方面: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两岸各界及其代表人士要扩大交流,加强善意沟通,增进相互了解。对于任何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建设性意见,都愿意作出积极回应。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让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增进福祉。
要想在新形势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就要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并且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只有两岸同胞往来更频繁,经济联系更密切,文化交流更活跃,共同利益更广泛,两岸关系才会更加得和平发展。
第四篇:两岸关系改善背景下的阴影(精)
两岸关系改善背景下的阴影
马英九“5.20”宣誓就职以后,两岸迅速升温。先有吴胡会,后有江陈会,更达成客运包机、陆客来台成果。两岸关系被浓厚的乐观情绪所笼罩。两岸关系走向缓和及大幅度改善,过往的各种利益相关者都受到冲击和影响。其各自表现既有一时难以适应之感,也有未雨绸缪的预防。从而在大缓和背景下出现了影响两岸关系的阴影。
马英九执政以来,对大陆做了许多让步,甚至与主权有关的问题上都主动做了退让。他提出可以“中华台北”的名义加入国际组织,要求“外交休兵”,甚至提出海协会陈云林来台时,可以称呼他为马先生。而在陆委会授权下,海基会会长江丙坤则称呼胡锦涛“胡主席”,两相并不对等。然而,大陆除在经济上积极配合中国国民党外,其他方面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以外交部副部长之职转任国台办主任的王毅在会见日本客人时,明确讲“大陆不接受台湾加入世界卫生组织”。尽管随后做了澄清,但依然不十分令人信服。客观的说,这不应是报道不准确,而实是王毅过往的外交思维没有及时换位所置。台湾问题已处于相当细腻阶段,拿捏分寸对于王毅这个新手来讲仍需要时间。特别是适当的模糊是两岸的共识,这和外交上过于讲求原则性是不一样的。其次,大陆对台飞弹有增无减。这令国民党十分难堪。让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一番“飞弹感觉说”的谈话,真的仅只能够停留在“感觉”层次,更与国民党要员访问大陆后,分析的“有减无增”趋势背道。也显示中共中央对台政策的调整对军方的影响微乎其微。
两岸关系的改善和接近,对于美日来讲都不是乐见其成。尽管两岸关系紧张对立不符合日美利益,两岸过于接近也同样不符合日美利益。因此,一个月来,日美动作不断。就在海基会和海协会会谈前几天,发生了日本撞沉在钓鱼岛附近的台湾渔船。面对两岸关系的迅速改善,美国国务卿赖斯则公开声明“美国和台湾也有关係,我们希望能看到台湾在国际社会中有真正的空间,比如说世卫组织。我们还希望能确保中国理解,我们反对的不仅仅是台湾的挑衅行为,还有中国的挑衅性行为,因此我认为,我们会观察局势的发展。”其要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目的昭然若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曾在美国中情局任职的乔治城大学教授沙特随后“公开警告”称,台湾在美中两强是处于弱势,自己要搞清楚美国的根本利益,如果马英九当局未来背离美国而与中国大陆走在一起,美国不排除会牺牲台湾,直接与北京就台湾问题达成协议。
处于岛外各个利益强势集团挤压下的马英九本来回旋余地就不多,而内政上,其执政一月的表现又令台湾民众大为失望。从物价高涨,股市狂泻、到南方水灾的表现都使他的威望大幅降低,有成为台湾的“李明博”之虞。在这种情况下,不排除他将在两岸关系上倒退的可能。
第五篇:两岸关系
习马会将两岸交流互动提升到新高度,迈出了两岸高层互动往来的关键性一步,开创了两岸领导人直接对话沟通的先河,开辟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前景。此次会面所取得的积极成果,为今后两岸各层级的交流互动、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和两岸关系的稳定健康发展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拓展了新空间,注入了新动力。这也充分说明,两岸双方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完全能够通过建立和加强高层沟通,增进互信,明确方向,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台海和平稳定,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此次会面成果:
一是聚焦“九二共识”,巩固共同的政治基础。两岸领导人再次确认一个中国原则与“九二共识”,它规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维持两岸关系发展的根本基石,两岸双方应坚持共同政治基础毫不动摇。
二是坚定两岸和平发展的信心,构建和平发展的制度框架。和平发展,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当前需要不断拓宽和平发展的道路,添加和平发展动力,拓展和平发展的空间,创造更多和平红利,造福两岸同胞。
三是建构两岸新互动机制,健全完善两岸事务主管部门的常态化沟通机制。设立两岸热线,加强沟通,避免误判,降低风险,有效管控分歧。大陆了解台湾同胞对参与国际活动问题的想法和感受,将在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情况下,透过两岸协商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大陆的国防建设绝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出于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需要。
四是加强两岸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双赢。大陆方面积极回应、照顾台湾对于发展两岸关系的期待,聚焦基层民众与青年群体的需要,愿意优先与台湾同胞分享机遇,大陆欢迎台湾参与亚投行与“一带一路”建设,做大共同利益蛋糕。
五是加强两岸情感纽带,实现民族复兴。两岸同属中华文化、都为炎黄子孙,都期待振兴中华民族。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民族振兴的那一刻,台湾同胞定然不能缺席。未来应扩大文化教育交流,弘扬中华文化,弘扬抗战精神,共享史料、共写史书,共同捍卫民族荣耀。
两岸领导人会面成功举行,开创两岸领导人见面的先河,必将带动台湾发展,推进两岸关系发展进程,引领世界和平。“两岸领导人会面必将载入史册,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刻。”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改善发展的根本政治基础。1992年,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两岸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促成了1993年4月两会领导人“汪辜会谈”,推进了两岸协商谈判。2008年5月,两会互致函电,同意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中断近9年的商谈。2014年2月,国台办与台湾陆委会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两岸事务主管部门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实现负责人互访会面。也正是在这一基础上,两岸双方政治互信不断增加,各领域交流合作空前发展,为两岸领导人会面创造了条件。
“九二共识”之所以如此重要,在于其体现了一个中国原则,清晰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表明了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关系,也不是“一中一台”,而是一个国家内部的关系。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的那样,没有这个定海神针,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甚至彻底倾覆。
针对岛内一些人竭力否定“九二共识”,并将此曲解为所谓的“国共共识”,习近平指出,“九二共识”经过两岸有关方面明确的授权认可,得到两岸民意广泛支持。希望台湾各党派、各团体能正视“九二共识”。无论哪个党派、团体,无论其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这一郑重表态,既厘清了“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又体现了对台湾各政党、团体一视同仁的态度。
会面中,马英九对“九二共识”历史事实也进行了回顾,明确表示,“九二共识”的内容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台方对意涵表述的内容完全不涉及“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和“台湾独立”。因为这是台湾现行规定所不允许的。
两岸领导人共同对“九二共识”的确认,进一步夯实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同政治基础,有利于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和台海和平稳定。
两岸关系能在7年之前走上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关键在于双方有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有深化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这是两岸关系之锚,锚定了才能任凭**起,稳坐钓鱼船。反之,否认“九二共识”,反对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关系就会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在首次两岸领导人会面中,不仅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马英九更以大篇幅回顾“九二共识”历史,发出“巩固‘九二共识’、维持和平现状”的呼吁。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介绍双方闭门会谈的情况时还称,习近平重申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不动摇,希望台湾各党派、团体坚持“九二共识”,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两岸人民绝不认同。马英九则重申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关系”,不是“一中一台”,不是“台湾独立”。
可以说,两岸领导人面对面重申这一共同政治基础,是双方对“九二共识”、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要性的再次确认,这一共同政治基础也更具权威性,对两岸未来的稳定发展更具重要意义。
其次,共同重申和平发展道路,为两岸关系“指向”。
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节点,正面临方向和道路的抉择。两岸关系风风雨雨的66年一再证明,两岸之间要和平不要对抗、要交流不要隔绝、要和解不要分歧、要尊重不要敌视,“台独”没有和平,分裂没有稳定。
在习马发表的公开讲话中,习近平充分肯定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确道路让台海局势安定祥和,两岸关系成果丰硕,两岸同胞生活和平安宁;马英九以具体数据和实实在在的事例证明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的正确性,并表达继续和平发展道路的具体意愿。在闭门会谈中,习马两人又对坚持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确道路有高度共识,并在一些具体问题有良好互动,包括加强交流对话、增进政治互信、通过平等协商积极探讨推动解决两岸之间长期存在的各种难题,同时管控好矛盾和分歧,设立两岸热线等,并一致表达相互尊重两岸不同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的意向。
总之,两岸领导人在两岸关系处于重要节点时刻所举行的这次关键性对话,为两岸关系指明了方向。广大台湾同胞认为,“习马会”让他们吃了“定心丸”,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前景更有信心。
再次,共同重申加强交流合作,让和平发展“接地”。
任何政策选择都必须“以民为本”“以人民利益为依归”。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关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与两岸同胞切身利益密不可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宗旨也是深化两岸利益融合,共创两岸互利双赢,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因此,加强两岸交流合作,实现两岸互利双赢,任何时候都不应受到干扰。
在此次两岸领导人历史性的会面中,习近平强调,他与马英九两人坐在一起,就是为了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不得而复失,让两岸同胞继续开创和平安宁的生活,让子孙后代共享美好未来。马英九也表示,要扩大两岸交流,增进互利双赢,并希望目前两岸尚未结案的议题,例如货贸协议、两会互设机构、陆客中转等,应尽速处理,以创造两岸双赢。马还强调,此次会面不是为了一己之私、单方之利,而是为了后代子孙的幸福。此外,双方在闭门会谈时也谈及攸关台湾前途与台胞切身利益的亚投行与“一带一路”等问题,并形成积极共识。
因此,两岸领导人重申加强两岸交流合作,为两岸同胞共谋福祉,让这次历史性会面更“接地气”,更受民众拥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也就更具民意基础,更有可持续性。
其四,强调同谋民族伟大复兴,让和平发展“通天”。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现代以来所有中国人的共同夙愿。振兴中华需要两岸同胞本着“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同心协力,团结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在此次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时,习近平强调,海峡两岸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两岸双方应该以对民族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担当做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选择;希望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耀。马英九也提议两岸共同合作,致力振兴中华,并强调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应互助合作,致力于振兴中华。
两岸领导人的讲话,不约而同地表达了一个共同目标,即两岸同胞携手合作,共求振兴中华,同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也让这次会面的意义得到升华,即“习马会”不是为了一己一党一方之利,而是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共同远大理想。民族理想高于天。
总之,这次“习马会”所取得的成果,完全可用“定锚”“指向”“接地”“通天”八个字来形容。有了这八个字,就可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当然,“习马会”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更向世人表明,两岸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并能共同为世界和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张志军专门就此次重要会面接受记者采访,介绍相关情况。他表示,即将举行的两岸领导人会面将开启两岸领导人直接交流沟通的先河,有利于两岸双方增进互信,巩固共同政治基础,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张志军表示,实现两岸领导人会面是我们的一贯主张。我们的态度始终是积极开放的。过去7年多来,两岸双方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建立并增进互信,开辟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取得丰硕成果。两会协商签署了23项协议,解决了关乎两岸同胞切身利益的一系列问题。两岸经济合作持续深化,实现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给两岸同胞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好处。两岸各领域交流蓬勃发展,密切了两岸同胞感情。两岸协商处理有关涉外事务,减少了内耗。受这些成果鼓舞,两岸许多同胞和海外侨胞呼吁两岸领导人举行会面,共商推动两岸关系更大发展之计。
张志军介绍,国台办和台湾方面陆委会在2014年建立联系沟通机制后,一直就两岸关系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保持沟通,努力促进两岸各领域各层次人员的交流互动,期间曾提到两岸领导人会面问题。前不久,我和陆委会主委夏立言在广州会面时,再次谈到这个话题,就此进行了初步沟通。双方都认为,两岸领导人会面对于两岸关系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积极意义。此后,双方经过密切协商,就举行两岸领导人会面达成一致。
张志军表示,两岸领导人会面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两岸双方共同迈出这一步非常不容易。1949年以来,两岸关系历经风雨,跌宕起伏。从激烈军事冲突,到长期尖锐政治对峙,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才打破相互隔绝的坚冰,两岸同胞开始交流往来。本世纪的前几年,由于“台独”分裂势力的挑衅,两岸关系一度濒临危机。在两岸关系紧张动荡的时候,是很难想象两岸领导人能够面对面坐在一起的。两岸领导人会面得以实现,来自于两岸双方和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得益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累积的丰硕成果。
张志军强调,此次会面双方以两岸领导人身份和名义举行、见面时互称“先生”,是经双方商定的。这是在两岸政治分歧尚未彻底解决的情况下根据一个中国原则作出的务实安排,体现了搁置争议、相互尊重的精神。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这次两岸领导人会面安排在新加坡举行。
张志军介绍,两岸领导人此次会面,将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探讨深化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增进两岸民众福祉等重大问题,以维护和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会面结束后,两岸领导人还将共进晚餐。
张志军指出,当前两岸关系再度处于重要节点,面临向何处去的问题。两岸同胞期望台海保持和平稳定,两岸关系继续和平发展并结出更多惠民硕果。两岸领导人在这个时候举行会面,是两岸双方顺应两岸同胞心愿和时代潮流共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将开启两岸领导人直接交流沟通的先河。
张志军说,1993年4月,在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1992年达成两岸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基础上,第一次“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建立了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推进两岸制度化协商的机制,有力推动了两岸关系发展。2014年2月,国台办和陆委会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建立两部门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开辟了新的两岸沟通管道,妥善处理和解决了两岸交往中的许多问题。
张志军强调指出,两岸领导人实现会面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将两岸交流互动提升到新高度,开辟两岸关系发展新空间。这将有利于两岸双方加强沟通、增进互信、管控矛盾分歧,巩固共同政治基础,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也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相信一定会得到两岸各界和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