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医疗纠纷,医患矛盾论文

医疗纠纷,医患矛盾论文



第一篇:医疗纠纷,医患矛盾论文

简论医患矛盾及解决措施

近些年来我国的医患矛盾日益突出,这不仅对医生本身的职业安全提出了挑战,也反映了我国公民法律意识淡薄,不能通过合理的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权利。在这些极端事件背后隐藏着我国现阶段深刻的社会矛盾,以及法律和制度上的欠缺,所以本文将对有关医疗纠纷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典型的医疗纠纷极端事件

最近一段时间最为典型的时间莫过于发生在3月24日的哈尔滨大血案事件。3月23日17时03分,哈尔滨市公安局南岗分局邮政街派出所接到110指令,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五号楼风湿免疫科医生被打,立即出警处置。接警后民警迅速赶到现场,得知一青年男子用水果刀将4名医生捅伤后逃跑。经过在医院内展开地毯式搜查,民警在急诊室将犯罪嫌疑人李某某抓获。后经审理,李某某因患强直性脊柱炎于2011年4月到哈医大一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23日9时许,李某某乘火车再次来到该院治疗。医生经了解得知李某某患有肺结核,于是建议他先到哈尔滨胸科医院(专治肺结核病)检查治疗。李某某做完检查后再次回到哈医大一院,将检查结果交给医生。因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会对肺部造成影响,所以医生建议他应先治好肺结核后再行治疗。李某某认为医生不给他看病,随即心生不满,造成了这次恶性事件的发生。

同时我们回顾最近几年,发现这种事件不胜枚举:2009年,南平市村民杨俊斌患肾病住院,术后因并发症死亡,家属要求医院赔偿,双方大打出手,多人受伤。2011年,1月上海新华医院发生暴力伤医事件,造成10名医护人员受伤,其中6位医生伤势严重;5月,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发生医患冲突事件,一患者之父纠集近百人封堵医院、殴打医生,干扰正常医疗秩序;8月,广东省东莞市长安医院发生恶性伤害事件,造成1名医生死亡,1名医生受重伤;9月8日,北大人民医院穆新林副教授遭到患者家属殴打;9月15日,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徐文被砍伤。

由此可见,我国的医疗纠纷事件性质日益恶劣,发生的次数也日益频繁。

二、我国医疗纠纷所反映的问题

通过以上的典型的医疗纠纷事件,结合近些年来我国较为突出恶性事件,我认为为这些主要反映了我国当今社会的以下几个问题:

1、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和基本的医疗常识淡薄。一旦发生了医疗纠纷,患者和医院首先想到的不是通过正常的法律渠道解决,反而是通过一些暴力措施解决矛盾。这可以看出我国公民没有强烈的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我国的普法教育方面也存在着十分严重的问题。同时,在某些个别的事件中我国医患矛盾之所以发生,是由于患者没有基本的医学常识,在医疗的过程中与医生发生争执,甚至导致了极端事件的发生。

2、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医院和医生道德和职业操守的缺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配置是通过市场自发的调节完成的。这也就容易使某些医疗机构为了取得更高的收益,而侵犯患者的利益。同时,医院对医生的考核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医院的这种追求。这也就促使某些医生不顾自身的职业操守,在工作中玩忽职守,不注重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在乎患者安危行为的发生。同样也损害了患者的权益,更加深化了医患矛盾。

第二篇:如何防范医患矛盾

如何防范医患矛盾

近年,随着我省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已有很大改善,但是医疗纠纷和医患矛盾也日益增多,这不仅严重干扰了我省众多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而且使医务人员身心健康受到很大伤害,已经成为我省医疗事业面临的一个十分棘手难题。如何防范医疗纠纷和医患矛盾,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创造宽松和谐的就医环境,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拟在全省范围内,通过制作宣传册,到各大医院巡回讲解等方式,采取以下策略,从各个方面和多个医学专业的角度,防范医疗纠纷和医患矛盾:①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人为本,救死扶伤、爱岗敬业;②强化专业知识培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以精湛的技术、高质量的服务赢得病人的信任和尊重;③增强医护人员的法制观念,深入理解患者的知情权、同意权、隐私权、赔偿权和自己的诊治责任、紧急救助责任、最优化施治责任、解释说明责任等,做到依法行医;④加强医患沟通,建立自愿平等、等价有偿、互相尊重、相互理解和谐的医患关系;⑤建立职业保险制度,缓解医疗纠纷给医务人员带来的压力,保护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利益;⑥从心理角度,调整患者心态,改善医生心态,缓解医患的紧张矛盾、创造和谐的医患气氛。

正确处理我省医患关系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发展,影响到我国经济建设的进程,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更影响到我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医患矛盾的发生。

第三篇:加强医患沟通,减少医疗纠纷

加强医患沟通,减少医疗纠纷

为适应医疗工作新形势,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和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确保医疗安全,化解医患矛盾,全面提升医疗质量,构建和谐医院,加强医患沟通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今借《质控园地》一角,简要进行探讨,渴望得到共鸣。

一、沟通时间:不能千篇一律的机械性确定,原则上是负责沟通的医务人员必须是在对患者的病情及基本情况有大体了解,对诊疗过程基本方案心中有数之后,常包括门诊首诊时,入院三测及检查病情时,每日查房时,做处置时,出院后(回访),也可利用值班时对重点对象进行重点沟通。

二、沟通方式、地点:常有床旁沟通,分级机构,集中沟通,语言沟通,文字沟通等。

三、沟通内容:疾病的诊断,可疑诊断,处理原则诊疗方案,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后遗症,患者应配合及注意事项等,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

四、沟通技巧:首先应了解患者迫切的需求,重要忧患,面临困难,才能有的放矢,沟通到点子上,才能产生共鸣。特别要体现尊重对方,倾听耐心认真,有同情心,愿为患者奉献爱心的姿态及诚信原则,达到使患者既了解病情诊疗中的困难、矛盾,又充满战胜疾病的信心。特别应由患者印象好,信誉高的医护人员主持,应避免用刺激对方的情绪的语气、语调、语言,不必刻意指责对方的观点,不使用对方听不懂的专业词汇。

五、沟通的重点对象:病情较重,预后不佳的病人,已发生纠纷或极可能发生纠纷的病人。对医务人员有成见的病人,特殊检查治疗或重大手术不理解不配合的病人,思想包袱重,压力大,经济条件较差的病人。

沟通是现代医务人员必备基本技能,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是提高患者满意度,保证医患利益,减少纠纷发生,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法码,应引起高度重视。

第四篇:医务人员如何避免医患矛盾

医务人员如何避免医患矛盾

摘要:医务人员需要频繁的与患者接触,是引起医患矛盾的主要群体。因此,在开展医务工作的同时避免医患矛盾意义重大。文章在总结引起医患矛盾的原因后,提出了几点避免医患矛盾的建议,力求促进医疗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关键词:医务工作;医患矛盾;医疗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

前言

医务人员是医疗、保健、卫生等机构实现治疗、康复以及预防疾病等工作目标的核心力量,在减轻患者疾病痛苦、维护患者生命安全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受医院管理制度不完善、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大以及患者医疗服务需求转变等因素的影响,医务人员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时常与患者发生纠纷,不仅降低了医务工作的质量,同时也阻碍了医疗机构诊疗工作的正常开展。换而言之,医务人员只有在开展医务工作的同时避免医患纠纷的出现,才能完善促进医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患者就医质量以及增强患者就医过程的舒适度等工作目的。

一、医患矛盾的形成原因

(一)医院管理体制不完善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医疗卫生资源大多集中在三级医院,以至于城乡居民无论是重大疾病、还是普通的感冒,都需要去三级医院才能得到有效救治,不仅增加了三级医院中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加深了患者因病致贫和因病致穷的程度,为医患矛盾的发生埋下隐患。此外,我国虽然已基本实现全民参加医疗保险,但医疗保障制度仍处于建设阶段,普遍存在着患者异地报销难度大、报销比例和报销范围狭窄等问题,致使患者在获取医疗服务过程中,很难及时、全面的享受医疗保障制度所带来的便利和实惠,从根本上增加了医患矛盾发生的风险。

(二)医务人员工作量大

我国整体医疗卫生资源匮乏,据有关资料显示,有90%的医疗机构都存在着超负荷运营的问题。然而,随着患者数量和就医需求的增加,医务人员所拥有的工作时间和工作精力等就会相应的减少,常常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务,使得医疗差错、医疗事故以及医患纠纷等安全问题频繁出现。此外,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就医过程中的医疗服务质量以及身心的舒适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具备了运用法律法规和人文关怀评价医务人员工作能力的意识。因此,医务人员除了需要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外,还需要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以防止患者因医疗服务不及时、不到位等原因产生医患纠纷,此项工作也在很大程度上消耗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精力和工作时间。

二、避免医患矛盾的对策

(一)健全医院管理制度

健全医院管理制度的措施有:首先,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不断提升患者小病小治、大病大治的意识,使其可以积极主动的选择能够治疗自身疾病的医疗机构,缓解三级医院的压力。例如,普通感冒可在乡镇卫生院治疗、私立医院以及村卫生室等医疗卫生机构治疗;部分常见的疾病可在相应的专科医院治疗;急危重症疾病才选择在大医院治疗等。其次,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开通异地报销通道,使患者可以在获取医疗服务的同时报销医疗费用,扩大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报销比例,防止患者因病致贫和因病致穷的现象出现。再次,根据各科室患者的特征和主要服务对象,完善医务人员的工作流程、工作目标以及工作职责,把日常所需开展的医疗服务工作具体化、明确化、目标化,使医务人员可以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

(二)合理减轻医务人员工作量

要想增强患者就医过程的满意度,避免医患矛盾,就必须要合理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首先,准确考察医务人员的工作内容,将专业性不强、操作简便的繁琐工作交由保洁、保安等人员处理,如指导患者进行垃圾分类、维持病房卫生以及维护患者就医秩序等工作,使医务人员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其次,完善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减轻其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医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经常会遇到患者和家属的不理解和不支持,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疏导和释放,势必会在其心理上产生过大的压力,并出现焦虑、恐慌、暴躁等不良心理疾病,严重制约着诊疗工作安全、稳定、高效的开展。对此,医院可通过定期举办户外活动、文艺比赛活动以及联欢活动等方式,为医务人员释放心理压力提供良好的平台,使其可以长期处于轻松、愉悦的工作环境中,促进医务人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升。

三、结束语

完善医院管理制度、减轻医务人员工作压力,有助于增加患者就医过程的满意度和舒适性,促进医务人员及时、全面、准确的满足患者就医需。身为医务工作人员的我们,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强化避免医患矛盾意识,积极提升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

第五篇:小生之见:有关医患矛盾浅谈

小生之见:有关医患矛盾浅谈

社会的每一次进步,必会凸显它新的较为尖锐的矛盾!在科技腾飞、经济旷达的今天,矛盾更是层出不穷!其中较为普遍典型的莫过于医患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这个问题真要具体分析起来,似乎还不太容易!)首先,我们得明确:根据现今社会进步的全面状况,存在这样的矛盾是必然性的!下面,就让我对这个问题做一段简要的表述!

医患矛盾通常指医者(行医机构)与患者之间的碰撞与摩擦!且这种碰撞摩擦不仅仅是单纯地来自于单方面或双方面。它的成因应该是多方面的!其中深层地包括了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医疗经济、技术局限;社会舆论激化与政府法制缺全、有关单位行政效率低下等因素在内!(当然,也不排除医疗机构与患者自身的原因!)

至于个中原由,且请听我一一道来: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财政部门就开始逐渐减少对医疗机构的关爱化,并最终系统地将其推上市场!而维持好的医疗体系的保障制度是少之又少!医疗机构因此本能地演变成利益所,而不是善堂!由于缺少国家技术支持与财政补贴,医疗机构为维持运转,在经济失和的市场上挺首奋发,很快形成各种各样的潜规则、作战计划:开大方、卖假药、收红包、搞回扣一时间道德与利益的天平严重失调!随着物质水平与物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再加之群众、媒体的舆论喧哗,矛盾冲突日益剧烈!医者与患者之间明显保持着距离,缺乏着互动与信赖!

可想而知,社会环境与人文思想的改变,势必造就今天的局面。但是从任何方面来讲,这始终实在不应成为任何医者(医疗机构)弄虚作假、撇却医德之行径的借口牌

医生,曾一度被称为郎中、大夫!(其本为朝廷高阶官名,至宋后我国南北方分别引为对医者的尊称!)医者,行医济世,至善至仁!可见,医生从来都是种崇高的职业!所谓医生医生,就是让患者肉体与灵魂及时得以治疗,重燃起生的希望!但是现代的医生,却只予肉体上的治疗,少与病人进行心灵沟通、接触!医者无情,患者无意!反之,利益方面的往来,才是双方最为看重的!这不禁引发了我们对于人性的又一次深刻探索与思考!

纵观上几十年代的中国,老百姓很少会为无钱就医而苦闷!当时的社会情况真正造就了人人都有爱:医者医风纯朴、医德高尚,医疗机构救死扶伤。患者主动配合、乐观积极,懂得感恩于怀!人人亲如兄弟,大家情同手足!相较于如今社会某些冷酷场景,确实令人震愤之余痛心感慨!

所幸的是:历史是进步的!人类也一样!我们不能反不如初!归了根底,医患矛盾只是社会与人性质变的一个体现程度!同时也是文明提升的一个新的行动方向!客观来讲:亦是时代步伐如此!社会进步造成物、欲并竞,诚然会引起经济等各方面混乱!这需要作为主导者的国家政府逐一加强调控、化解!在此,我希望国家能继续增加法律法规的打击、约束力与道德文明的教育、播传!愿医患矛盾问题能早日化解!让人人生活都美满幸福吧!广东梅州丰顺县汤坑中学高二:黄招贤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