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保健食品现状和发展趋势[大全五篇]

保健食品现状和发展趋势[大全五篇]



第一篇:保健食品现状和发展趋势

保健食品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健康要求的提高,保健食品应运而生,以及其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对保健食品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说明,保健食品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关键词:保健食品;现状;发展趋势

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相应提高,食物消费正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对食品的数量、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健食品则应运而生。健食品的理论基础就是“药食同源”[1]。保健食品的出现是对我国传统食疗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展,也是开发利用新食品资源的尝试和人类文化与科学技术进步的标志,符合贯彻我国卫生工作预防为主的方针和原则, 形成了大量的保健养身的饮食秘方或者药方,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保健食品科学。1 保健食品的概念

1.1 保健食品的定义及分类

我国卫生部1996年3月15日颁发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中第2条规定“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为目的食品。” 并突出了保健食品的3个主要特征:1.它不能脱离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2.它必须具有一般食品无法比拟的功效作用,能调节人体的某种功能;3.它不是药品,不是为治疗疾病而生产的产品。可以说保健食品是介于食品和药品之间一种特殊的食品。1.2 保健食品与药品的区别

各国基本都存在如何区分保健食品与药品这个问题,而且意见较为统一。保健食品与药品的最大区别是不以治疗为目的,在提供营养、满足人们的感官需要的同时,还调节人体的生理状态,除特殊情况外,无剂量限制,长期大量食用不会引起毒副作用。而以治疗疾病为目的药品具有选择性、严格的适应症、禁忌症与程度不等的毒性,有严格的剂量限制、用法及疗程的限制,不能长期过量使用,即使在剂量范围内服用,有时也会引起毒副作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不能依个人喜好放弃使用。2 中国保健食品的现状

截止2010年上半年,卫生部及S F D A批准的保健食品共1万余个,其中国产保健食品9600多个,进口保健食品600多个(数据来源于S F D A保健食品数据库)。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保健食品市场的销售额始终在200亿~300亿元之间,到2000年增至500亿元。至2010年,市场容量达1000亿元,全国获得G M P认证的企业3000余家,从业人数约500万人,年增长10%~15%。2010年3月20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第十四届全国市场销量领先品牌信息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9年全国保健食品销量排行榜,脑白金夺魁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这已是脑白金连续第9年获得全国保健食品销量第一。由此可见,保健食品市场呈现出生命周期延长、产品质量有保证的趋势。2.1 保健食品市场特征

国内保健食品市场当前呈现出功能性保健品、传统滋补品、营养补充剂产品三足鼎立状态。其中,营养补充剂虽起步较晚,但后来居上,发展尤为迅速,销售增长惊人,对药品零售终端影响举足轻重。据统计,截至2009年上半年,营养补充剂在上海的市场占有率已高达33%,而2002年,其占有率仅是5%。目前,营养补充剂市场的占有率仍然在持续上升,越来越多的营养补充剂新品种出现在市场上,加剧了市场的竞争。

在市场上流行的保健食品中,主要涉及的保健功能为排毒养颜、补充钙质、补充维生素、润肠通便、减肥瘦身、帮助睡眠、清咽利喉、提高免疫力等。这些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相比差异明显,以食品形式生产的保健品(如酒类)仅占很小的比例。其成分原料基本分为4种:中草药、药食两用品种、中草药加药食两用品种和不含药食两用品种。2.2 保健食品的发展状况

保健食品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代保健食品包括各类强化食品,是最原始的功能食品,仅根据各类营养素或强化的营养素的功能推断该食品的营养功能,这些功能未经任何实验检验;第二代保健品是必须经过动物和人体实验,证明具有某项生理机能;第三代保健食品不仅需要用动物和人体实验来证明具有某项功能,还需要确知具有该功效的有效成份(或称功能因子)的结构及含量。第三代保健食品在我国正蓬勃兴起,代表未来的发展趋势。

2.3 保健食品行业存在的问题 2.3.1 我国保健食品存在的问题

(1)保健食品审批时间长、费用高。一些生产企业为早日将产品打入市场争取利润,而不惜无证生产经营。(2)配方不科学,滥加药物象严重。如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曾观察了16例性早熟的儿童,他们都大量服食过含有激素成分的口服激液或含有壮阳药物的保健食品。(3)食品广告处于失控状态,夸大宣传与法规政策的相违背。有些保健食品宣传过当,什么“青春美容”、“返老还童”等等,不胜枚举。(4)一些获准审批的保健食品企业,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擅自改变产品的配方、工艺,降低产品质量和稳定性。如一些消费者花钱买的“保健口服液”却是糖水;富含氨基酸的保健食品其实与普遍食品没两样。(5)《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中规定:生产片剂、胶囊、丸剂及不能在最后容器中灭菌的口服液等产品应采用10万级洁净厂房。在实际工作中,能在10万级车间生产保健食品的企业不多。(6)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对保健食品不索证或索证不全,盲目销售,只顾销量。2.3.2 监督管理方面的问题

一是法律法规不完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仅是一个产品注册管理办法,缺乏新功能、新原料、再注册、检验机构认定等配套的管理办法;保健食品检验缺乏系统的技术规范,目前检验只能借鉴食品、药品的规范;保健食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原材料目录面临升级。随着时代进步,原有的保健食品检测技术和评价标准已经跟不上科技和行业的发展。

二是监管体系不健全。监管过程中存在多头管理的局面,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信息交流,未能建立起从行政许可到市场监督一体化的监管体系;审评制度不够完善;缺乏退出机制,只批不收;重形式许可,轻监管效果。

三是政策扶持较少。保健食品行业与国外和国内其他行业相比,得到的政策支持较少,处于劣势。国家对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涉及税收、土地、信贷、以及各部委、地方的有关配套支持资金等。而国内保健食品领域多是民营企业,基本上享受不到这些优惠的政策,处于不平等的竞争地位。3 中国保健食品发展趋势

全球保健食品目前已占整个食品销售的5%,达1000亿美元。目前,我国年销售额也近600亿元人民币。保健食品市场会出现两极分化,高端所占市场份额越来越大。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需求非常旺盛,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者越来越倾向服用方便快捷的保健食品。而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消费者将更加注重自身保健。

保健食品发展趋势是,定位于调节、取材于天然、提升于科学、制备于技术、扩展于文化、服务于大众,具有文化与科技双重特征,是天然与科技的结合。

从保健食品的发展史来看,人们越来越重视保健食品的功能及其有效成分。因此加强对功效成分的研究,必将成为大力发展我国第三代保健食品的的主要需求。目前,蛋白质和肽类,活性多糖,功能性油脂,维生素清除剂,矿物质营养强化剂和活性菌类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食品科技的不断发展,食品资源有了前所未有的扩大,一些富含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素的昆虫食品、汲取大自然精华的野生食品资源、尚未完全开发的海洋生物资源、具有免疫功能的食用菌资源和各类植物提取物等都将加入保健食品的大军。在食品添加剂中,以天然取代化学合成也将成为另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惠心怡,王锡昌.保健食品现状及其发展趋势.Food and life,2004,3:18-20.[2]束云,等.中国已获批准的保健食品现状分析.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6,18(5):401-405.[3]董绮娜.保健食品的发展状况及监督管理.食品研究与开发,2002,23(10):23-25.[4]卫生部.保健食品管理办法,1996.[5]杨玉芝.保健食品广告宣传存在的问题现状分析.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1,13(5):34-35.[6]卫生部.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方法,1997.[7]林升清,陈国忠.中国保健食品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7,19(5):407-410.[8]2010年加快保健食品、化妆品标准体系建设.日用化学品科学,2010,2:47.[9]赵丹宇.国内外保健食品管理法规、标准比较研究.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4,16(4):301-307.[10]马玉霞,张志强.我国保健食品的现状和管理对策的研究.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0,12(5):12-17.

第二篇:保健食品的研究现状、进展、发展趋势

保健食品的研究现状、进展、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特殊人群的生理特点,以及针对其中的特殊人群研发的保健食品。并且,文中讲到了保健食品的开发现状以及研发趋势。本文提及了保健食品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保健食品;研发现状;发展趋势

前景:随着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食用食品时已不仅仅是为了饱腹,维持生存,还要求它具有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功能,即通过日常饮食达到预防疾病、调整机体状态的目的。保健食品的出现,是在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对食品功能提出的新的需求,也是人们对提高生命质量的追求。

1.青少年保健食品

青少年时期是形成体格、健全大脑的重要时期。除了合理膳食外,家长也开始逐步认识到保健食品的重要。生产厂家也根据消费需求生产了具有各种不同功能的产品,并在寻找新的开发领域。

1.1青少年保健食品的开发现状

(1)补充矿物质、维生素类保健食品。鉴于营养不良、某种营养素的缺乏是青少年生长发育迟缓的重要原因,市场上一些具有促生长发育功能的保健食品着力于补充钙、铁、锌、蛋白质、维生素等,对于一些食欲不佳或者有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的青少年以及一些已经发生了某种营养素缺乏症的患者可适当选择此类保健食品。市场上补钙、补铁、补锌等补充营养素类保健品众多,比如,众所周知的“葡萄糖酸锌”、“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复合维生素类以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配合在一起的复合维生素矿物质类保健食品。

(2)改善近视类保健食品

由于多种原因,近视人群占有很大的比例。近视的主要原因是在光线暗弱的环境下看字迹很小的书,读写距离太近,阅读时间过长等。也有人认为,身体虚弱、贫血、内分泌障碍、过度疲劳、以及长期用眼都与近视有关。我国已经开发出来以中药、鱼油等为功能成分的改善视力的青少年保健食品。

(3)促进生长类保健食品

微量元素、维生素及氨基酸等多种成分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都有直接的作用,市场已经开发有的保健食品主要针对发育期间青少年特殊的生理条件,加快骨骼的 生长发育,促进青少年生长和长高。

1.2青少年保健食品的研发趋势

据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统计数据表明,目前青少年不健康问题的前两位分别是肥胖和近视。尤其是近两年肥胖儿增长速度惊人,北京中小学生中肥胖儿占大约15%,这一数字比10年前翻了一倍,肥胖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中风、肿瘤等疾病。目前这些疾病已呈低龄化趋势。目前,减肥产品种类繁多,而适合青少年的减肥食品却是一片盲区,同时和健脑益智、生长发育类保健食品市场一片红火形成显明对比,防治近视的保健食品也是少之又少,因此如果加强青少年减肥、近视防治方面的保健食品开发,会有很好的市场。

2.孕妇保健食品

孕妇处于特殊的生理时期时,要有充足的营养,才能保证孕妇的身体健康和胎儿正常发育。否则,对孕妇而言易造成营养缺乏或过剩而引起一系列疾病。有的时候仅靠从一般食物中摄取是不能满足孕妇机体的需求的,那么就需要适量地补充一些保健食品。

2.1孕妇保健食品的开发现状

(1)补充矿物质类孕妇保健食品

孕妇营养不良对胎儿的影响很大,有的甚至是致命性的,如新生儿体重过低,围产期死亡率高、先天畸形。现在已经开发有孕妇专用的“钙铁锌补充胶囊”,来适应我国孕产期女性生理营养结构和膳食补充需求,以补充孕产期女性的钙铁锌。

2.2孕妇保健食品的研发趋势

怀孕期间,孕妇的各种生理机能都会发生改变,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许多疾病,对孕妇和胎儿都带来极大的危险,一般的营养需要可以通过食物来满足,但提中国食物与营养。有关研究发现,它们可以帮助建立孕产妇微生态平衡,消除孕妇妊娠反应,调理孕产妇自身免疫,消除感冒发烧等各种孕产期常见疾病,促进孕产妇及时排出体内毒素。在我国,维生素营养补充剂的习惯性消费群体相对还是很少的,人均摄入量也较低,高剂量服用的维生素制剂将是一种针对提高孕妇免疫力的特效保健食品。目前市面上关于孕妇的保健食品种类繁多,但提高孕妇免疫力的产品却很少见。由此可见,对含有维生素营养补充剂的相关孕妇保健食品的开发迫在眉睫。

3.中老年保健食品

中老年人在各种生理功能方面都呈现明显的衰退趋势。适应能力减弱、抵抗力下降,容易出现许多与之相关的疾病,因此中老年人保健食品的开发是保健研发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3.1中老年保健食品的开发现状

目前开发的老年保健品主要为老年日常营养保健食品。

(1)老年日常保健食品。主要是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日常特殊营养需要,为改善老年人营养平衡而开发的,强调其成分能满足老年人身体防御功能和调节生理节律的需要。对于老年日常营养食品来说,专家认为,应符合老年人饮食中所谓的“四足四低”原则。市场上常见的中老年奶粉、豆奶粉、各种黑色食品就属于此类。市场上已经开发有多种功能成分配合的套餐类食品,如卵磷脂、维生素E、维生素D、维生素C和钙,能有效延缓衰老、抗氧化、改善记忆、免疫调节、抗疲劳,补充钙、维生素D、维生素C和维生素E。

4.减肥保健食品

以前,国内市场上的减肥食品品种单一,主要有速浮吟梅等:我国保健食品的研发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39溶减肥茶等。速溶减肥茶大多以茶为主料,辅以某些减肥成分,经浸提、过滤、喷雾或冷冻干燥、超微粉碎处理等特殊工艺加工而成。随着减肥食品研究的深人,减肥食品的种类呈现出多样性,如用大豆组织蛋白制作的人造肉,与动物肉相比,具有低脂肪、高纤维素和低量的特点;用赤小豆仿制的巧克力,植物油仿制的人造奶油等,在满足美妙口感的同时,丝毫不用担心会摄人过多脂肪、胆固醇而带来身体肥胖。此外,某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如魔芋挂面等也极大地丰富了减肥食品的种类。

5.改善睡眠的保健食品

据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品市场工作委员会专家介绍,国内目前改善睡眠的保健食品在已批准的产品中,有大部分产品以褪黑素为原料的,如脑白金胶囊。还有一部分产品的原料是具有安神作用的中药材,如:刺五加、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天麻、合欢皮、夜交藤、珍珠等。除此以外,据科学研究,碳水化合物中右旋糖(葡萄糖)、半乳糖、氨基酸、维生素B、人参提取物和α-亚麻酸等也具有良好的助眠作用。

6展望总之,在中国这块拥有13亿人口的土地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其保健食品开发的市场潜力不可估量。只要把握良机,加大科技投入,研发出适合不同人群营养保健特点的产品,必能满足市需要,为大力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和促进人类健康水平作出贡献。

7参考文献

[1]王丽平,林淑英,我国保健品行业的发展历程与展望(J).现代食品与药品杂志,2006,25(2).

[2]刘炳智.保健食品的研究现状及发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1999,25(8). [3]王建晖,刘士健,老年食品的研究和开发(J).四川食品与发酵,2002,26

(8).

[4]党毅,肖颖,中药保健食品研制与开发(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6)

[5]周露阳.老年保健品市场制胜的关键(J).华东经济管理,2006,28(7). [6]陈勇,张雷,浅谈有中国特色的保健食品发展战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3,28(6).

[7]龚勋,李亮,透视中国保健品市场(J).南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2(4).

[8]徐明文,振兴中国保健品市场的途径和方法(J).企业经济,2003,26(5)

第三篇:保健食品的发展趋势

保健食品的发展趋势

一、保健食品的基本介绍

1、我国保健食品定义

在1996年施行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明确了保健食品的定义:“保健食品是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保健食品又称功能食品。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颁布、并于2005年7月1日起实施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第二条规定: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此定义包含三个要素:首先,它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营养功能和感官功能(色、香、味、形);其次,它必须具有一般食品不具有或不强调的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功能,即第三功能;再次,它不是药品,不能取代药品作为治疗疾病的产品。保健食品是介于食品和药品之间一种特殊食品,强调的是所含功效成分对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作用。

2、保健食品的分类

(1)一般分类:营养素补充剂、中药型保健食品、微生态型保健食品、活性成分型保健食品、添加剂型保健食品、混合型保健食品。

(2)按生理调节功能分类:调节免疫功能食品、延缓衰老食品、改善记忆食品、促进生长发育食品、抗疲劳食品、减肥食品、耐缺氧食品、抗辐射食品、抗突变食品、抑制肿瘤食品、调节血脂食品、改善性功能食品、调节血糖食品等。

(3)按功效成分分类:碳水化合物类、功能性脂类、功能性氨基酸类、肽与蛋白质类、维生素及类似物类、自由基清除剂类、微量元素类、益生菌类、植物活性成分类等。

(4)按原料来源分类:植物类、动物类、益生菌类。

(5)按保健食品的形态分类:酒类、片剂类、胶囊类、冲剂类、饮料类等。

(6)按消费者的消费动机分类:自我服用型、馈赠亲友型。

3、保健食品功能及功效成分

当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批准可受理的保健食品功能可分为28种:增强免疫力、抗氧化、辅助改善记忆、缓解体力疲劳、减肥、改善生长发育、提高缺氧耐受力、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辅助降血脂、辅助降血糖、改善睡眠、改善营养性贫血、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作用、促进泌乳、缓解视疲劳、促进排铅、清咽润喉、辅助降血压、增加骨密度、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通便、对胃黏膜有辅助保护、祛痤疮、祛黄褐斑、改善皮肤水分、改善皮肤油分、营养补充剂。目前对保健食品功效成分与标志性成分尚无确切的定义。一般认为,保健食品功效成分与标志性成分是指保健食品中能够起到调节人体特定生理功能,并且不对机体产生不良作用的活性物质。按GB16740-1997保健食品功效成分可分为:多糖类、功能性甜味剂、功能性油脂、自由基清除剂、维生素类、活性肽和活性蛋白质、益生菌、矿物质等。

二、我国保健食品市场流行品种

1、排毒市场

在排毒养颜市场,一直以“云南盘龙云海”的“排毒养颜胶囊”为代表,“排出毒素 一身轻松”; “广东一品堂”,“芦荟排毒 深层排毒”;“解放蔬而康”以“宿便之苦”为切入,“宿便的女人老得快”,“宿便的人们要解放”,很快占领了消费者的视野。

2、补钙市场

哈药集团的新盖中盖、葡萄糖酸钙口服液进入了市场稳定期,钙尔奇D片进入医院后一直销量较好,补钙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3、润肠通便市场

丁氏润通茶是青岛海龙生物的润肠通便类产品,2002年前曾经由北京御生堂公司总代理,由于产销、运输等问题的纠缠2003年发明人丁存义收回经销权自己经营。在以“润通”为主题的产品中,丁氏润通茶已经在悄无声息中成为保健品营销的企业大牌。主张“以润为通、清补兼为”,排体内百毒,还补充各种养分和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

4、减肥市场

(1)吸油基

(2)SO瘦

(3)曲美或大印象无疑是市场上的老将,虽然在炒作力度和宣传攻势上,老将没有新兵的气魄和冲劲,但是其市场积淀毕竟也是新产品所不能比拟的。大牌代言人的影响力,市场根基的雄厚,终端的平稳走货,更是很多实力和能力不强的新产品所不能及的。

5、睡眠市场

资格最老的要数脑白金,2001年全年销售额为8.01亿元。随着脑白金营销的重点向礼品转移,太极集团借此良机,于2002年4月投下了“重磅炸弹”----睡宝片,一面世就占据了保健食品市场的第五位,仅比脑白金低0.1个百分点,2002年6月份排在了保健食品市场的第三位。

6、清咽市场

多年来,咽喉药品、保健品市场没有形成容量非常大的主流市场,国内年销售额一直在20亿左右徘徊,市场上主要产品有“金嗓子喉宝”、“西瓜霜”、“草珊瑚”为代表的将近有十年历史的一、二线品牌,三五年历史的三线品牌就更多了,其中单金嗓子喉宝的年销售额就将近6亿元,各产品主要策略为“预防咽喉病症”、“保护嗓子”等。

7、免疫力市场

免疫力调节一直是保健品不愿触及、难以操纵的一个市场,“SARS”发生以后,这个市场立即成为最热门的市场。免疫力的提高,实际上最直接的体现是对疾病的抵抗力、对外界变化的适应力的提高。因此,产品的功效很难具体把握。

三、我国保健食品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保健食品的功能多集中在免疫调节、抗衰老、抗疲劳等领域,而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产品功能分布将逐步发散,趋向合理,中药保健食品、老年保健食品、职业保健食品、昆虫保健食品、海洋保健食品、第三代保健食品等是我国保健食品未来的发展方向。.(1)中国保健业将持续高速成长阶段。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中国消费者平均用于保健品方面的花费占其总支出的0.07%,而欧美国家的消费者平均用于保健品方面的花费占其总支出的25%,相差甚远,这充分说明中国保健食品市

场的可发展潜力巨大。近几年内地城乡居民保健类消费支出正以15%-30%的速度增长,远高于发达国家12%的增长速度,估计,2010年保健品人均消费可达到100元,保健品市场的总额将达到1300个亿的消费量,到2020年市场的总量可以突破4500亿。

(2)外企投资营养保健食品行业将会一路升温。截至目前,已有包括安利、雅芳、仙妮蕾德等400多家进口保健食品进入了中国市场,据美国闻名的NPD市场调查公司统计,每100个购买保健食品的中国人中,大约有15人购买洋品牌保健品。2009年,安利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突破200亿元,其中营养保健食品的销售额超过100亿人民币。

(3)保健市场开始规范,市场准入门槛提高。所有“药健字”的保健品自2003年1月1日起已停止生产。2004年1月1日起,中国取消“药健字”批号,“药健字”号药品一律不得在市场上销售。过去保健食品在内地的药品零售商店、超市、大卖场、百货公司、医院及专卖店中均有发售。现时中国取消“药健字”批号,保健食品将以“食健字”产品销售,获“食健字”批号的保健食品不得在医院和药店出售,超市、大卖场将逐渐成为保健食品的主要销售场所,业内人士分析大卖场将会在保健食品的流通中占据主导地位。

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将会强制执行GMP生产标准。这项措施将会大大加强行业规范,并推动保健行业的良性发展。

(4)第三代保健食品将成为主流

目前国内生产的保健食品主要处于第二代,第三代保健食品不仅需要经过人体及动物实验证明该产品具有某项生理保健功能,还需查明具有该项保健功能的功能因子的结构、含量及其作用机理。由此可见第三代保健食品的科技含量及其功能效果的优越性。

(5)模式由传统的大渠道流通模式转向面对消费者的形式

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日益成熟和理智。对于难于辨别“真伪优劣”的类似的保健食品,消费者更加认同具有品牌优势的保健食品。所以,保健食品企业的竞争已经发展到终端消费者的竞争。谁拥有终端消费群体谁就能把握保健业的财富分配权利。

(6)知识行销将会是开拓消费市场,并获得忠实顾客群体的主要形式。中国保健食品传统营销方式是“天上打广告,地下铺通道”,2004年中国保健行业以倡导个性化服务为特征的营销模式,逐渐成为保健品市场的主流模式。根据中国保健协会的估测,按照销售额计算,采用非传统营销方式的产品的销售收入已经在2003年超过传统模式,成为支撑行业的主要支柱。而跨国企业们先做美誉度再做知名度的营销策略,培养了大批忠实的消费群体。

(7)消费者消费心理逐渐成熟,对于能够提供个性化服务、拥有良好口啤的保健品牌青睐有加。

另外,从保健食品类型来讲以下几类是发展方向:

(1)中药保健食品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

主张“食补防病,病后调理”的中国养生学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以中医中药为理论指导的中国传统保健食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有独特的优势。1994年10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一项关于把中草药列为《食品补充剂》的法案。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通过核准,准备耗资5亿美元开发研制新中草药产品。而德、法、意三国则每年大量进口中草药。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以预见各国人民对中药保健品的需求量会不断增加。因此,研究开发中药保健食品

并尽力采用国内外现代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设备,使新研制的中药保健食品具有功效持久、显著、无毒副作用,便于携带、存放和服用的特点是保健食品未来的发展趋势。

(2)老年保健食品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200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已达到1.3亿人,占总人口的10%。据华东师大人口研究所桂勋在“面向21世纪的中国人口与教育”一文中预测,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3亿,占总人口的15.98%。另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3.1亿,占总人口的 20.42%;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68亿,占总人口的27.71%。因此老年保健食品行业成为朝阳产业,市场蕴藏着无限的商机和潜力。

(3)昆虫保健食品有待深入开发

昆虫为人类提供了巨大的资源。其生物量超过其他生物总量的10倍之多。昆虫虫体具有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种类齐全、微量元素丰富等特点,并且含有许多生物活性物质。蚂蚁、蝗虫、蚕蛹、蚯蚓等保健价值都比较高。昆虫将成为仅次于微生物和细胞生物的第三大蛋白质来源。墨西哥、日本、德国、法国、比利时等国家都已生产出多种昆虫保健食品,制成蜜饯、饼干、面包、罐头、酱料、饮料等。我国昆虫研究以蚂蚁、蜜蜂等昆虫为原料的开发势头很好。

(4)海洋保健食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国有广阔的海洋资源。海洋中生活着无数的海洋生物,除了目前市场行情比较看好的鱼油(以鱼类为主提炼加工而成)外,海绵、软珊瑚、乌贼、海参与海苔等海洋无脊椎生物将成为新型海洋保健品的原料。以海产品为原料制成的保健食品具有独特的保健功能,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

(5)基因食品将成为未来保健食品的发展主流

我国的转基因工程研究居世界先进国家行列。专家预言,21世纪人们进医院不再是为了治病,而是检查身体上哪组基因出现了“故障”从而进行修复,由此可见,将人类需要的功能基因导入到保健食品中,例如将适用于癌症、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病人的功能因子导入到保健食品中,用基因技术制造出诸如诱导癌细胞自杀的制剂、不使人发胖的脂肪、不含糖的甜饮、甜点等,都被列入21世纪保健食品科研开发、生产、消费的议事日程。

第四篇:电子政务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浅析电子政务现状及发展前景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尽快建立办事效率、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电子政务,促进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已成为政府适应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前提。电子政务是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综合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现代数字技术,以提高政府办公效率和透明度,实现协同工作、信息共享和决策支持为目标,将政府的信息发布、管理、服务、沟通功能向互联网上转移的系统解决方案,实现在互联网上建立起开放的交互式管理和服务系统,向全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和全方位的管理和服务,同时,实现政府内部自动化、无纸化办公,实现办公现代化、业务规范化、信息资源化、决策科学化,树立高效、廉洁、公正、开放的政府形象。

一、电子政务及其发展现状

(一)电子政务的概念

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二)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其初步成效

1、国外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及其初步成效

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的电子政务代表了全球电子政务的最高水平,进入了电子政务发展的高级阶段。但由于各国国情不同,电子政务所采取的措施和发展的侧重点也不一样。下面,以美国、加拿大、英国、新加坡为例来说明电子政务在国外的发展情况。

①美国。美国是电子政务的先驱,也是被公认的政府网站健得最成熟,电子政务开展得最彻底的国家。早在1994年,美国政府信息技术服务小组提出“政府信息技术服务的远景”的报告,强调美国应建立注重公民服务导向的服务型政府。2002年底,布什总统签署了“电子政务法”,建立了“电子政府专项基金”,并建立了专门的协调机构-总统管理委员会,经过多年实践,美国政府在法律、组织机构、资金渠道及思想意识上形成电子政府全面的信息资源体系和较为完整的电子政府管理体系,使美国的电子政务真正走上了正轨。目前,美国联邦政府一级机构和州一级政府已经全部上网,几乎所有县市都已建立了自己的站点。美国的政府网站内容非常丰富,目前美国政府正在将一个个独立的网站连起来,做到网网相联,以便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和利用。美国佛瑞斯特研究公司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到2006年,美国各级政府将从互联网上收取15%的各种税费,同时从网上接受3.3亿份来自企业或公众的各种申请和报告,各级政府也将会在网上推出1.4万种网上申请服务,为公民提供完善的服务。

②加拿大。与美国相比,加拿大在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协同和互动方面做得丝毫不逊色。1999年,加拿大总理发布了国家电子政府战略计划——“政府在线”,2004年底实现政府所有的信息和服务全部上网。

③英国。1994年开始进行“政府信息服务”实验,英国政府先在互联网上建立“英国政府信息中心”,为用户提供政府、学术机构、企业等网址查询。2005年为每个市民提供使用互联网的方式。为此,政府责成每个部门和机构制定自己的电子政务策略,与有能力的技术公司建立伙伴关系,电子政务发展走向成熟。

2、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及其初步成效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对推进电子政务建设高度重视。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多项信息化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目前,我国以“金”字头为代表的多项信息化工程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1993年起,我国开始实施金桥、金关、金卡、金税和金盾等信息化工程,目前已发展到12项。其中1999年的金关工程就已实现银行、外汇管理机构以及海关的计算机联网,在关税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金税工程也已顺利完成首期工程,建立了税务系统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计算机稽查系统。这一系列“金”字工程的建设大大推动了我国行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使得相关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发展得到极大的推动。2001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重新组建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以进一步加强对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和维护国家信息安全工作的领导。同年又制定了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的5年规划,明确规定了我国政府信息化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等,并着重建设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构架的政府系统的政务信息化枢纽框架。这些举措大大加快了我国海关、税务、公安等部门的电子政务进程,对我国信息化进程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②政府上网工具初具规模

在各“金”字工程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从1999年起,在全国普遍实行了政府上网工程。到2001年,全国绝大多数的管网建设已经就绪,且大多乡级以上政府都设有站点,并通过网站,向社会发布信息,有的还开始提供在线服务。我国从1999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政府上网工程,目前全国已经有2200多个政府网站,大多数政府网站都已实现了通过网络向社会和公民发布政务信息的功能。

③部分地区和政府部门在电子政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中央的大力倡导下,各地在推动电子政务方面正在全面起步,北京、上海、广东以及国务院一些与“金”字号有关的部委等,其电子政务发展步伐较快。目

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战略部署已经完成,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整体思路越来越清晰,对电子政务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电子政务建设的成效也开始凸显出来。然而,我国电子政务的总体水平仍较低,且地区和部门之间的发展也非常不平衡,多数地区尚处于电子政务发展的初期阶段。

二、电子政务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电子政务的发展正进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在世界各国积极发展电子政务,构建电子政府的探索和实践中,以下八个方面成为电子政务的主流发展趋势。

1、更加强调“以民众为中心”的理念

信息技术带来的最大影响之一就是缩短了服务提供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距离。未来的政府更加强调是民众的政府,各国政府将利用信息技术增强民众对政府政务的参与程度,及时获悉民众所需,以民众需求为导向,把未来的政府建设成以民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

2、促进政府服务全面上网,提高服务质量

电子政务的目标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给公众和社会提供政府服务。世界各国政府正积极应用因特网为公众提供在线服务,政府也将广泛运用“公共信息网站”及自动柜员机等自动化服务设施,为公众提供获取政府服务的多元化渠道。

3、整合服务,实现“单一窗口”和“一站到底”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民众对未来政府的期望值不断提高,不仅仅是要求服务质量得到提高,而且要求获得服务的方式和程序也要不断改善。公众期望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多种渠道获取自己所期望的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为满足公众需求,世界各国政府将不断自我创新和调整,整合传统公共服务,建立“单一窗口”,给公众提供“一站到底”的公共服务。

4、加强组织管理,迈向知识管理

电子政务建设不仅仅是传统柜台服务向网络的简单移植,其涉及信息技术对政府机构的重组和对政府服务的整合,涉及政府再造,触及政府上上下下各个层面。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发展,电子政务也将有信息管理迈向知识管理,成为知识型、智能型政府。

5、消除“数字鸿沟”,促进社会信息平等

在未来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各国政府将会积极致力于消除“数字鸿沟”问题,注重普及城乡宽带网络建设与信息教育,使信息应用普及社会每个阶层和每个地区区域,照顾信息弱势群体,缩小信息差距。

6、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发展电子民主

电子民主是未来世界各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一个焦点。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发展为公众参与政府决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同时也会对传统政府理念和制度产生巨大的冲击。电子民主的发展不仅能使公众有效监督政府决策,促进政府勤政廉政,提高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而且能反映电子政务的公众需求导向。

7、走政府与企业联合发展电子政务的道路

建立政府与企业某种形式的伙伴关系有可能使双方都从中受益。一方面,在政府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并不一定就是政府投资,融资的渠道很多,政府没有钱不进行新的投入也一样可以办事。另一方面,政府和企业在电子政务的发展中各有自己的角色。政府的职责是完成法律赋予政府的职能,政府擅长的是政府自身的业务,不是信息系统的开发。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企业的专长。因此,在电子政务的发展中,政府的任务是提出对信息系统的要求,由企业去搞系统开发。

8、电子政务全球化发展

由于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程度提高,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也在不断加深,所以各国的电子政务建设相互间既有独立性,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系统对接和兼容,以实现各国政府在跨国金融、商贸、旅游、打击跨国犯罪、反恐和维持地区性和平等方面的合作。因此,电子政务必然要向地区性和全球性发展。

随着信息和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子政务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推进。各国都在发展互联网络,构建和发展电子政务。电子政务将对世界各国的行政管理及改革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各国的国际竞争力及其在未来世界当中的国际地位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第五篇:茶叶保健食品的研究现状

茶叶保健食品的研究现状

黄元相

(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兰州,730070)

摘要:茶叶在我国种植很广泛,主要分布在云南、浙江、河南和福建等地。现代科学已证明茶叶不仅能品饮还具有药用、食用等功能。本文就近年来我国对茶叶保健食品的研究现状做一番叙述。

关键词:茶叶;保健食品;研究现状

The Status quo of Tea fanction Food Research

Huang Yuan phase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Lanzhou, 730070)

Abstract: Tea cultivation is widespread in China, mainly distributed in Yunnan, Zhejiang, Henan and Fujian and other places.Modern science has proved not only to tea drinking also has medicinal materials, food, and other functions.This paper on the tea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on the

status quo of health food products do a narrative.Key words: tea;health food products;Research Status

我国最先发现和利用茶。《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即为茶。这就是说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就开始利用茶了,至今已有5000年的历史。这个传说使茶这种植物首次被人们以药物形式所认识,所以历代茶学家、医学家都认为,茶不但是一种生津解渴的饮料,而且还是一种富含营养和药理功能的保健品。茶的利用经历了从药用到食用到饮用,从煮食(战国)到煮饮(唐)再到泡饮(明代)的演变。人们饮茶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秦汉时期,饮茶之风逐渐传播开来。在唐代则成为举国之饮,成为茶在历史上的最盛时期,也是在这个时期,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陆羽的《茶经》问世。宋代,饮茶更是发展成为一种风气,一种时尚,一种典雅的艺术。茶起源于我国,传播于世界茶从唐朝传入东亚地区的朝鲜、日本,到十六世纪传入西方各国,成为世界性的饮料。我国茶树种植面积世界第一。当前,世界茶叶种植面积约在260万公顷,主要产茶国为印度、中国、斯里兰卡、肯尼亚、印度尼西亚。我国茶树种植面积约为120.7万公顷,占世界茶园面积的46.4%。我国是世界上茶叶品种最多的国家。根据加工方式不同分为六大茶类:绿茶(green tea)、红茶(black tea)、乌龙茶(oolong tea)、白茶(white tea)、黄茶(yellow tea)、黑茶(dark tea)。另外,还有再加工茶,如花茶(flowered tea)、紧压茶(brick tea)、速溶茶(instant tea)等。绿茶、红茶、黑茶等来自于同一原料即茶鲜叶,而不是来自不同颜色的茶树,仅是加工工艺不同。

现代人们饮食追求健康保健自然,讲求营养机能嗜好的时尚,随着对茶叶药理保健功能的深入研究,现代科学已证明茶叶不仅能品饮还具有药用,食用等功能,茶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比如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游离有机酸、脂肪及类脂!还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维生素H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被人体吸收后可为人体生理调节提供物质和能量以及补充人体营养;茶叶中的生理活性物质茶多酚、活性多糖、茶叶皂甙、咖啡碱、维生素及Fe、Sn、γ氨基丁酸、茶氨酸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防辐射、抗菌、抗氧化、抗癌、降胆固醇、溶血、促进血液循环等多种药效功能!还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防治心血管疾病、改善视觉、降脂减肥、防治疑难病症、保护脑损伤、醒酒等也具有一定作用。因此!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以茶叶为基材或配料开发茶叶保健食品!适合现代人饮食保健观念!可以促进茶业发展!使我国茶业在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找到新的市场切入点,将传统的喝茶变为吃茶,充分利用茶叶做成各种保健食品,可以大大提高茶叶的经济价值。

1.茶叶乳晶(1)配方 白砂糖62%、饴糖30%、绿茶原汁35%~40%或茶叶精粉15%~25%、琼脂1·4%、防腐剂0·05%。(2)加工方法 先称取白砂糖和饴糖放入锅内,加入少许水,加热溶化后,过滤去除杂质。琼脂放入温水中,待其充分吸收后,加热使其溶化,再过滤去除杂质。然后合并糖和琼脂的滤液后,继续加热熬制,当达到一定浓度后,加入茶汁或茶粉、防腐剂等,再加热一定时间,经喷雾干燥成颗粒状或加热烘干后粉碎成大小均匀一致的颗粒,再经冷却后包装。

2.茶叶糖果 茶叶糖果的加工最好是利用糖果工业的设备和工艺,将茶叶提取出来的原汁或茶叶精细粉加入糖、奶、果汁、巧克力中制作而成。

(1)茶叶花生糖的配方 花生仁22%、白砂糖21·5%、猪化油0·8%、上等麦芽糖4·8%、绿茶原汁10%~15%或茶叶精细粉4%~5%、水适量。

(2)茶叶花生糖的加工 将花生仁炒熟,摊凉后搓去表皮,并将其捣成四瓣。然后将清水放入锅中,随后放入白砂糖和麦芽糖,加热并不断搅拌,当糖溶化后用猛火煮沸,再过滤去除杂质后回锅煮沸,加入猪化油熬制,待温度达160~180℃时,移火后投入花生仁瓣和绿茶精粉。若用茶叶原汁需再熬至温度上升到150~160℃时方可移火加入花生仁瓣,最后搅拌均匀后,将糖坯倒入预先准备好的成型格板或模具内,擀匀抹平实,经冷却后切成规定的外形尺寸后包装即可出厂。

3.茶叶蛋糕(1)配方 鲜鸡蛋30%、精面粉30%、白砂糖28%、茶叶原汁5%~6%或茶叶精细粉2%~3%、食用香精0·5%、香甜泡打粉0·35%。

(2)加工方法 先将面粉置入不锈钢打蛋器中,缓慢加入白砂糖,并进行搅打,直至体积增大到2·5倍左右,再加入茶叶原汁或茶叶粉,继续搅打至适度时,再进入事先备好的蛋糕模具内,最后置于180~200℃的箱中烘烤20~25分钟即可包装出售。

4.茶叶面包(1)配方 上等小麦粉75%、绿茶原汁5·5%或绿茶精粉2%~2·5%、白砂糖6·5%、食盐2·2%、奶油6%、酵母2·8%、发酵促进剂0·001%。(2)加工方法 先将小麦粉、茶叶精粉、酵母、白砂糖、食盐、发酵促进剂等混合后,加入茶叶原汁和奶油等,再加适量水和粉,发酵2~3小时后投入固定的模子内成型,然后放入180~200℃烤箱内烘烤25~30分钟即可包装成品出售。

5.茶叶果冻(1)配方 白砂糖75%、果汁6%、茶叶原汁6%~8%或茶叶精粉1·5%~2·5%、柠檬酸3%、琼脂4·5%、海藻酸钠4%。

(2)加工方法 先将绿茶精粉加工浸提并过滤,浓缩后得茶叶原汁,再将白砂糖加入果汁中,然后将果汁与茶叶原汁、柠檬酸、溶解后的琼脂、海藻酸钠等溶液混合后,将混合液倒入耐热容器中兑少许水加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成均匀体,最后将其倒入果冻杯中,再放入冷冻柜或冰箱中冰冻、凝结。此外,以茶叶原汁或茶叶精粉为原料,还可以制成茶叶冰琪淋、茶叶月饼或饼干、茶叶豆腐、茶叶奶以及各种茶叶菜肴,使人们在食用茶叶保健食品的同时达到了预防和控制诸如心血管疾病、抗辐射等医疗保健效果。

6.干茶原汁

干茶:沸水比为1:10-12,为提取水溶物质,得到浓度为1%-2%的茶汁。在60-70℃条件下第一次真空减压浓缩K浓缩比为1:4得到6%左右浓缩液。再经第二次和第三次真空减压浓缩可得到40%左右浓度的茶汁;

热加工茶汁:做法是首先将2Kg绿茶放入干燥机内加热30min,成为热加工茶.将热加工茶2Kg用 5.4L4水分次煮沸抽提,过滤合并液为茶汁.7.鲜叶原汁

茶叶经杀青后用饲料粉碎机粗切, 再用LTP锤击机细切,将碎叶装入布袋或用布包起来置于立式压榨机下在9-10Mpa压力下反复压榨直到榨不出茶汁为止,接着可加沸开水再榨 2次最后经真空低温浓缩后可得40%左右浓度的茶叶原汁.8.绿茶精粉

若选用干茶作原料K则经超细微粉碎机粉碎成细粉末即可备用.若选用鲜茶叶则应在鲜叶表面喷洒1.5%的护色剂经40min左右杀青、揉捻后再在120-140℃温度下干燥,控制含水率在4%左右,经冷却后用超细微粉碎机粉碎后备用。

8.茶叶蛋

一种是传统的茶叶加工中药材调理的水煮茶叶蛋,蛋壳呈茶色(另一种是台湾开发的茶叶焗蛋,是利用茶叶与蛋一起烘焙的干式茶叶蛋。其成品蛋壳仍维持原有的白色,而蛋白呈茶褐色。食之满口茶香与水煮茶叶蛋风味不同茶叶蛋经真空包装可较长时间保存。

9.茶味牛肉干

配方以鲜牛肉1Kg计算-食盐25g、白糖50g、速溶红茶粉15g、姜20g、白酒375g、大茴香18g、味精3g、桂皮15g。加工工艺:原料肉选择--处理-腌制-滚揉-烘烤-脱水-切坯!涂

布速溶茶粉-烧烤-包装。

10.化学型的茶叶保健食品

茶叶的提取物如茶多酚$茶多糖$茶皂素等%制作功能性食品,天然的抗氧化剂$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色素等。茶叶中提取的叶绿素可制得的叶绿素酸铜钠盐作为天然食品色素,茶多酚中具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作用,是一种天然高效安全的抗氧化剂,用茶多酚处理极易氧化变质的糕点如月饼、桃酥、米花糖等可延长1倍以上的保质期。以茶多酚为主要成分配制的抗氧化剂,能防止类胡萝卜素的氧化褪色,很好的保持海鲜的鲜红色%使切片红肠色泽诱人。茶多酚还可以做添加剂添加到沙拉、饼干、蛋糕、雪糕、口香糖、巧克力等。起到抗衰老保健等功效茶多酚还可以制作成片剂和冲剂等茶多酚冲剂。茶叶中的茶多酚可以使体内脂肪明显减少降低血浆中的甘油三脂和有害的低密度胆固醇,经提取的茶多酚可制作颗粒冲剂,配方为茶多酚、糖粉、着色剂、香精、薄荷脑等。经过称量、混合、湿润、制粒(14目)、干燥(63℃热风2h)、窖香(加香料长时间密闭)包装等工序制成茶多酚冲剂,主要用于治疗心血管病,还有降压、去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

茶叶保健食品保留了传统食品原有的风味与特色,又增加了营养价值和保健性能,但是茶叶保健食品的开发应用。在我国还处于初始阶段,仅广大消费者对茶叶食品的认识不足而且茶叶食品的加工工艺和生产技术也不成熟,为了茶叶保健食品的发展和应用特与大家讨论如下:

1.加快高新技术的应用

研究指出:利用膜分离技术超滤茶汁制得的茶叶抗氧化剂产品,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可比传统工艺制品提高,用卷式反渗透设备浓缩茶叶提取液,可较好的保持茶叶色香味离子交换树脂法适于从茶叶中制取高纯度高活性茶。多酚抗氧化制品可用超临界二氧碳萃取茶叶中得脂溶性色素,另外应研究瞬时超高温灭菌技术和冷杀菌技术、超高压杀菌技术、高压脉冲杀菌技术和超声波杀菌技术在茶叶保健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2.积极开发新产品

利用茶叶的药理作用开发各种茶叶保健食品如抗衰老食品、防龋齿保健品、降脂减肥食品、降血糖食品等还有开发绿色和有机茶叶保健食品,以适应人们对健康自然保健食品的需求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保健品领域为各相关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同时为我国茶叶及其副产品的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3.加大科研投入

发展茶叶食品还要依靠科技进步积极开发科技含量高的茶叶保健食品,使茶叶食品的独特风味和保健性能更好的结合,并应加深茶叶与食品结合后对人体的保健性能的机理方面的研究以促进茶叶保健食品的开发和研制。

4.加大宣传

向大众普及茶叶科学知识,使茶叶食品的保健性深入人心同时开展商业化经营生产,以推动我国茶叶食品生产,从而深层次的发展我国的茶叶产业。

[1] 陈玲,林炳辉,陈文岳,林智.福建乌龙茶防病保健作用的临床研究[J]茶叶科学 , 2002,(01).[2] 毛连根,俞洁行.茶叶提取物对小鼠的醒酒作用[J]茶叶科学 , 2000,(02).[3] 唐黎标.茶叶保健食品的加工[J]茶叶机械杂志 , 2002,(02).[4] 权启爱.高新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中的应用[J]茶叶机械杂志 , 1998,(02).[5] 高成.浅谈茶叶深加工科技的发展与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 , 1997,(01).[6] 向胜沅,李觅路,龚志华,肖文军.茶叶保健机理及其产物开发展望[J]茶叶通讯 , 2001,(04).[7] 任俊银.高新技术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 , 1999,(04).[8] 农艳芳.生化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中的应用[J]中国茶叶加工 , 1997,(02).[9] 齐东梅.茶味牛肉干的加工制作[J]肉类工业 , 2001,(03).[10] 黄媛媛,王煜,胡秋辉.抹茶冰淇淋,抹茶奶茶和抹茶面条的研制[J]食品科学 , 2004,(04).[11] 杨腊梅.十种茶叶保健食品的开发[J]食品科技 , 1995,(06).[12 董海洲,刘传富,侯汉学.绿茶月饼加工工艺参数及其理化特性[J]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03,(08).[13] 励建荣,陆海霞.茶叶产品开发现状与进展[J]食品科学 , 2004,(02).[14]王守成.茶叶保健食品的加工技术[J]云南农业科技 , 2001,(02).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