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双氧水应急救援预案

双氧水应急救援预案



第一篇:双氧水应急救援预案

杨 木 化 机 浆 车 间

编制:宋建涛 时间:2015年

双 氧 水 泄 漏 应 急 救 援 预 案

审批:郭平时间:2015年6 月 6

双氧水应急救援预案

1.双氧水的危害

双氧水为强氧化剂,遇碱、重金属、光、热等发生分解,体积迅速增大,并放出大量的热,操作不当极易造成设备超压,严重时引起爆炸并引发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同时双氧水大量泄漏对设备及建筑物基础造成腐蚀,空气中双氧水含量过高,造成人员呼吸系统刺激,严重者造成伤害。2.介质特性

2.1介质名称:过氧化氢

1).危规分类及编号:第5.1类,51001,UN号2015。氧化剂;腐蚀品

2).理化特性:

本品用于漂白,用于医药,也用作分析试剂。

物性:无色透明液体,有微弱的特殊气味。相对密度1.46(无水),熔点-2℃,沸点158℃(无水),饱和蒸汽压0.13KPa(15.3℃)。溶于水、醇、醚,不溶于苯、石油醚。3).危险特性:

本品助燃,具强刺激性。属爆炸性强氧化剂。过氧化氢本品不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和氧气而引起爆炸着火。过氧化氢在PH值为3.5-4.5时最稳定,在碱性容易中极易分解。在遇强光,特别是短波射线照射时也能发生分解。当加热到100℃以上时,开始剧烈分解。他与许多有机物如糖、淀粉、醇类、石油产品等形成爆炸性

混合物,在撞击、受热或电火花作用下能发生爆炸。过氧化氢与许多无机物或杂质接触后会迅速分解而导致爆炸,放出大量的热量、氧和水蒸气。大多数重金属(如铁、铜、银、铅、汞、锌、钴、镍、铬、锰等)及其氧化物和盐类都是火星催化剂,尘土、香烟灰、碳粉、铁锈等也能加速分解。浓度超过74%的过氧化氢,在具有适当的点火源或温度的密闭容器中,能产生气象爆炸。有害燃烧产物:氧气,水。4).健康危害:

吸入本品蒸汽或雾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眼直接接触液体可导致不可逆损伤甚至失明。口服中毒出现腹痛、胸口痛、呼吸困难、呕吐、一时性运动和感觉障碍、体温升高等。个别病例出现视力障碍、癫痫样痉挛、轻瘫。

过氧化氢对皮肤有漂白和灼烧作用,皮肤受其浸蚀后,可引起发炎,重者长期不愈,长期接触本品可导致接触性皮炎。空气中过氧化氢最高允许含量为5mg/m3。5).灭火方法

工作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臵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水、雾状水、干粉、砂土。6).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衣着,用大量流动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

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7).操作与贮存管理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氯丁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蒸汽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质。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度。保持容器密封,应与可燃物、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配备泄漏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3.事故处理措施 3.1.泄漏处理方法 1).分解事故

岗位人员要认真做好巡检工作,发现槽罐车内温度上升时,停止向槽内放料,应立即派人员将槽上放空阀打开,排污阀打开排放,用消防水喷淋罐体,防止事故扩大,在组织处理同时由班长向公司领导(或调度)汇报,汇报时说明槽罐车编号,槽罐车内双氧水数量及采取措施,特别说明可能引发爆炸。在处理同时应安排专人与四周人员及邻居联系,组织人员撤离并阻止无关人员靠近事故地点。参加处理

人员应戴好面罩及防护用品,抢救受伤人员的同时应向社会求救“119”、“120”等,并派人接车。2).泄漏事故

发现槽罐车泄漏时,应立即停止向槽罐车内放入双氧水,开启消防水稀释双氧水,如泄漏量不大,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工作人员可穿戴好防护用品后,用事先准备好物料进行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如果泄漏较大或处理无效时可将该槽罐内双氧水打入其他槽罐内,防止事故扩大,如果泄漏严重时,工作人员应在立即组织人员处理的同时向公司领导(或调度)汇报,汇报时应说明泄漏情况,槽罐车编号,双氧水数量及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如泄漏严重时应加大冲洗水量,防止双氧水漫延,及时清除易燃物,防止发生火灾,如发生火灾应当及时扑救、报警(报警时讲清物质、地点等)拨打119并派人接车,对周围槽罐车降温,处理的同时应有专人负责组织人员撤离并禁止无关人员靠近。3.2.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3.2.1.撤离方式

应急救援组组长可根据当时现场的情况,决定工作人员先撤离、后处理,或是边撤离边处理。其余人员则协助处理或撤离危险场境。撤离前,由组长指定专人带领,并负责撤离现场后的人员清点,务必将清点情况反馈给领导。3.2.2撤离路线

按照逃生路线图,根据不同风向和事故发生部位由指定人员带领进行撤离。4.应急预案

4.1责任与分工职责:

预案领导小组:宋建涛(联系电话:***)堵漏组:刘璐 ***、田震 ***、宋志强 *** 疏散组:李家军(联系电话:***)警戒组:王青山(联系电话:***)车辆及设备储备组:徐继文(联系电话:***)4.2预案处理程序

1.发生重大泄露事故时,当班班长立即向车间主任汇报,同时启动应急预案,班长向主任汇报,公司经理向公司董事长汇报。其他按照预案中有关要求处理。

2.夜间发生重大泄露事故,班长行使指挥权,负全责,立即启动应急方案作停车、切断等处理,通知公司经理申请支援,同时通知公司总经理、夜间值班领导。(形成主导意见向夜间值班领导汇报)。3.报警及通讯联络方式

(1)岗位电话(2)电铃(3)紧急停车铃(4)紧急停车按钮

4、对外联系方法

保卫部:刘世新 *** 急救中心:120 消防队:119

5.演练计划

1.演练准备,由公司负责组织以运输班组为单位进行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提供物资准备,现场组织等工作。

2.预案管理,每季度组织一次演练,由公司对演练情况进行总结,并及时修订完善预案内容。

第二篇:双氧水泄露应急救援预案

双氧水泄漏应急救援预案

一、目的为了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预防和救援相结合的原则,以突发事件的预测、预防为重点,以对应急事件过程处理的快捷准确为目标,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一旦发生双氧水泄漏的突发事件,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事件的危 害程度,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特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双氧水泄露的应急救援

三、双氧水储存罐分布情况

镀锌厂危化库

四、双氧水的特性、储存、健康危害及症状

1、双氧水的特性;

(1)一般性质:双氧水学名过氧化氢,其水溶液为无色透明液体,有微弱 的特殊气味。纯过氧化氢是淡蓝色的油状液体。是一种强氧化剂,漂白、防腐和杀菌作用强,碱性介质中作用更强。

(2)毒性:双氧水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无毒的,但对皮肤、眼睛的粘膜有刺激作用,浓度低时可产生漂白和灼烧的感觉:浓度高或长时间接触时,可使表皮起泡或严重损伤眼睛:其蒸气进入呼吸系统后可刺激肺部,甚至导致器官严重损伤。

(3)助燃性:任何浓度的双氧水均不可燃,但它是一种强氧化剂,当金属离子、酵吋菌、灰尘等杂质混入后,特别是当浓度高时,易分解产生大量氧气,故而易引起其它可燃性物质的燃烧,其引燃过程中分解与氧化的结合。双氧水较长时间与可燃性物质接触也会引起可燃物的燃烧。

(4)爆炸性:由于双氧水分解能放出氧气和热量,温度和浓度越高分解越快。一旦引发了分解,分解放出的热会使物料温度升高,更加速了双氧水的分解,产生更多的气体,这些气体随温度升髙而膨胀,此时容器若密闭则会产生高压,从而导致容器爆炸。虽然双氧水在常压下一般不会爆炸,但其分解产生的氧气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可燃蒸气或气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此混合物一经引发(如火花、静电等),即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双氧水在阳光直射下,亦可导致剧烈分解,甚至爆炸。

2、双氧水的储存

(1)双氧水的储存应定期淸洗储存罐,防止杂质富集造成双氧水分解或总碳超标。

(2)双氧水储存罐在夏季应有防暑降温措施。

(3)应定期对双氧水储存罐进行检查。

(4)双氧水储存罐区应有“禁止烟火”等安全标识。

3、双氧水的健康危害及主要症状

(1)急性健康危害

a)吸入:蒸汽会造成眼睛、鼻子及喉咙刺激感。

b)皮肤接触:会造成刺痛及暂时性变白,冲洗干净2-3小时会恢复,残留会造成红肿及起泡。

c)眼睛接触:会造成严重之伤害及有目盲之可能性,此症状可能历时一周或更久才出现。

d)吞食:会伤害胃及喉咙,可能导致食道及胃出血。

(2)慢性健康危害。

a)吸入:导致慢性呼吸道器官疾病。

b)皮肤接触:导致皮肤病。

c)眼睛接触:导致眼疾。

(3)主要症状:刺激感、皮肤刺痛及暂时性变白、红肿、起泡、眼疾、胃出血。当为腐蚀性伤害时,严重时可造成失明、组织坏死、肺水肿。

4、双氧水的防护措施

(1)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带防毒面具。

(2)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3)身体防护:穿相应的防护服。

(4)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5)其他防护: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五、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

(1)当双氧水储存罐发生泄露时,启动本预案。

(2)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六、应急组织机构

(1)为确保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指挥有力,分工负责,快速抢险,处理得当,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其组成人员为:

总指挥:黄国焕

副指挥:徐月华

组员:王斌、姚玉荣、盛小平、戴小飞、杨舒、赵浩然

(2)应急组织机构职责

1)指挥部:当发生重大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应急救援行动,同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和友邻单位通报事故的情况,根据事故发展情况向有关单位发出应急救援请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若发生事故,总指挥不在时,由副指挥负责,当总指挥、副指挥均不在时,按照指挥机构顺序顺延执行总指挥职责,指挥部其它成员配合。指挥部设在安全办公室。

2)指挥人员分工

a、总指挥:组织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负责事故现场总体协调及决策,实施应急救援行动;及时与当地公安部门、消防部门、急救中心取得联系,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b、副指挥:协助总指挥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组织指挥现场人员实施应急救援行动:负责指挥技术人员及应急专业队,依据技术规范要求,对抢险、抢修作业提供准确可行的抢险方案,并随时向总指挥汇报情况:布置善后现场保护、维护工作秩序防止意外事故情况发生。当总指挥不在现场时代替总指挥行使指挥权。

c、后勒保障组负责后勒车辆的调配和受伤人员的抢救和受伤中毒人员的生活必需品供应。

d、安全警戒组负责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的管制工作。

e、应急抢险组协助总指挥做好应急事故的处理,直接负责组织抢险队伍,进行事故的抢险工作。当总指挥不在现场时,负责代理总指挥行使应急救援权利。非本单位发生事故时,按照统一布置,积极组织抢险队伍随时支援,做好确定事故状态下各级指挥人员的职责。

f、医疗救护组协助总指挥、副指挥做好现场医疗救护,分类抢救中毒、受伤人员并将他们护送、转医院治疗。负责组织环境监测人员对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扩散区域的洗消、监测工作,及时将环境情况的信息报告总指挥。

g、通信联络组负责做好事故报警,事故情况的通报及事故处理。

3)应急小组职责

a、通讯联络组主要职责

随时向总指挥、副指挥汇报,负责按指挥部命令进行上、下级的联系,做好抢险工作的记录,协助检查预案执行情况。

组长:金建军

成员:徐艳,付卉芳

b、应急抢险组主要职责

采取应急抢救措施,做好危险区域附近人员的疏散和重要物资抢险工作,当受伤人员脱离现场后根据现场事故情况及时对设备及道路进行清理。

组长:潘林保

成员:蒋仁儿、钟家圣、张春林、陈云生

c、医疗救护组主要职责

负责现场受伤人员的救护,及时与医院和医务人员联系,拨打120,配合护送转移伤员。

组长:周幸福

成员:邵乃滨、吴金龙

d、安全警戒组主要职责

负责安全保卫,布置警戒线,疏散周边群众和车辆,限制人员、车辆进入。

组长:赵鑫

成员:杨永军、洪庆忠

e、后勤保障组主要职责

负责一切后勤事务、工具材料及抢救物资的供应,配合各组工作。

组长:顾兆庆

成员:徐立新、陈华

f、环保组主要职责

七、应急物资准备

(1)标网公司以及指挥中心、各救援小组必须有联络的通讯工具,并且必须保证畅通。

(2)标网公司应设置观测风向的简单装置或者指定会观测和识别风向的人员观测风向。

(3)在危化品库门口配备至少2套防毒面具和配套的正压式氧气呼吸机和空气呼吸器。

八、应急救援预案的装备

标网公司配备应急救援装备,这些装备必须保证充分,并定期由安质部进行检查。

九、紧急服务信息

(1)医疗急救电话120或就近医疗机构的医疗条件。

(2)指挥中心应清楚发生双氧水发生泄漏的具体地点及危害程度。

(3)现场人员在撤离现场时,应向上风向方向撤离。

十、应急反应和救援

当双氧水储存罐发生泄漏时,事故现场人员进行报警。

十一、人员救援

当现场作业人员遭遇泄漏的双氧水腐蚀时,救护组应对被腐蚀人员进行如下急救:

(1)人员皮肤被双氧水腐蚀时,应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救护人员应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

(2)双氧水进入眼睛时应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后立即就医。

(3)若有误服双氧水人员时,应立即漱口并给饮用牛奶和蛋清后就医。

(4)因双氧水泄漏爆炸而产生的伤害,轻伤人员在事故现场清洗、包扎护理并根据情况转送医院,重伤人员经简易清洗包扎后立即由120急救转送医院。

十二、事故现场处理

(1)较大泄漏未着火

a)当现场作业人员遭遇双氧水泄漏时应迅速向上风向撤离现场至安全区。现场由治安组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进行交通管制和疏导交通,并保护事故现场。

b)参加救援人员应佩戴防护器具,着防护服,做好自我保护工作。

c)双氧水发生泄漏后,抢险小组应按照查明泄漏部位、关闭泄漏源、转移泄漏介质、稀释泄漏介质、人员撤离等顺序进行。

d)若是罐体上部阀、管泄漏,应立即用消防水喷淋稀释保护,利用根部阀管,启动泵,进行倒罐处理;同时关闭地沟到排污总管阀,将泄漏液引入应急槽。

e)若是在罐根部阀门处大量泄漏,应立即穿戴防护器具在消防水的掩护下强行关闭阀门。

f)若是贮罐根部泄漏,强行关阀有困难或泄漏点在根部阀与罐体之间,此时应在消防水幕掩护的同时,采取向泄漏点缠绕擦布等措施,减少泄漏量,便于组织抢修。

g)在泄漏未消除前,治安组应加强周围警戒,禁止车辆通行。作业时要使用铜质工具,严禁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防止发生火灾爆炸。

(2)泄漏已起火

a)应采取多方面的喷淋,消防冷却保护。

b)若是在阀门根部大量泄漏起火时,应立即用消防水炮进行冷却掩护,抢险救援人员应穿避火服进行强行关阀。

c)在关阀难以实现或泄漏点在根部阀与罐体之间,此时可采取向罐内顶水的办法,减少泄漏量。

d)如关闭阀门或顶水措施成功,泄漏点得到有效控制,用干粉、水流灭火,火势扑灭后,密切注意环境可燃气体浓度,持续控制一切火源。

e)火势过大,可在控制火势冷却措施保护下,用蒸汽将气态介质稀释。

f)若是罐区上部阀管发生泄漏着火,应采取下部倒罐的办法,对上部火势进行控制、冷却使其稳定燃烧,并关闭有险情罐与相邻罐的连通阀,冷却保护有险罐与相邻罐。

g)在灭火过程中若储存双氧水的容器已变色或发出声音,必须立即撤离现场。

(3)已发生爆炸

a)根据爆炸后现场的具体情况,组织对未爆炸的贮罐进行冷却保护。

b)对燃烧的部位进行冷却,掩护清场、扫除外围。

c)采取切断物料并经确认后再进行灭火,防止发生二次爆炸。

d)加强对周边环境可燃气体浓度监测。

e)加强观察,注意保护现场人员安全,必要时及时组织人员撤离。

(4)现场如有人员伤亡,善后处理小组妥善处理善后事宜,包括家属的安抚与事故的理赔工作。

(5)协调组负责妥善地处理和外界职能部门的联系,配合并参与上级职能部门对双氧水泄漏的调查工作,并做进一步的跟进。

(6)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完成整个事件的报告以及后续整改问题的制定、落实、执行与审核。

江苏振光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2021年7月5日

第三篇:双氧水泄漏应急救援预案

双氧水泄漏应急救援预案

1.0目的

为了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预防和救援相结合的原则,以突发事件的预测、预防为重点,以对应急事件过程处理的快捷准确为目标,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一旦发生双氧水泄漏的突发事件,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特制定本制度。

2.0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化合车间双氧水泄露的应急救援。

3.0 双氧水储存罐分布情况

双氧水储存罐分布情况参见《危险目标分布图》。

4.0双氧水的特性、储存、健康危害及症状 4.1 双氧水的性质

4.1.1 一般性质:双氧水学名过氧化氢,其水溶液为无色透明液体,有微弱的特殊气味。纯过氧化氢是淡蓝色的油状液体。是一种强氧化剂,漂白、防腐和杀菌作用强,碱性介质中作用更强。4.1.2 毒性:双氧水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无毒的,但对皮肤、眼睛的粘膜有刺激作用,浓度低时可产生漂白和灼烧的感觉;浓度高或长时间接触时,可使表皮起泡或严重损伤眼睛;其蒸气进入呼吸系统后可刺激肺部,甚至导致器官严重损伤。

4.1.3 助燃性:任何浓度的双氧水均不可燃,但它是一种强氧化剂,当金属离子、酵母菌、灰尘等杂质混入后,特别是当浓度高时,易分解产生大量氧气,故而易引起其它可燃性物质的燃烧,其引燃过程中分解与氧化的结合。双氧水较长时间与可燃性物质接触也会引起可燃物的燃烧。

4.1.4 爆炸性:由于双氧水分解能放出氧气和热量,温度和浓度越高分解越快。一旦引发了分解,分解放出的热会使物料温度升高,更加速了双氧水的分解,产生更多的气体,这些气体随温度升高而膨胀,此时容器若密闭则会产生高压,从而导致容器爆炸。虽然双氧水在常压下一般不会爆炸,但其分解产生的氧气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可燃蒸气或气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此混合物一经引发(如火花、静电等),即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双氧水在阳光直射下,亦可导致剧烈分解,甚至爆炸。4.2 双氧水的储存

4.2.1 双氧水的储存应定期清洗储存罐,防止杂质富集造成双氧水分解或总碳超标。4.2.2 双氧水储存罐在夏季应有防暑降温措施,具体参见《防暑降温管理制度》。4.2.3 安全部应定期对双氧水储存罐的阀门、管道进行检查。4.2.4 双氧水储存罐区应有“禁止烟火”等安全标识。4.3 双氧水的健康危害及主要症状 4.3.1 急性健康危害

a)吸入:蒸汽会造成眼睛、鼻子及喉咙之刺激感。

b)皮肤接触:会造成刺痛及暂时性变白,冲洗干净2-3小时会恢复,残留会造成红肿及起泡。c)眼睛接触:会造成严重之伤害及有目盲之可能性,此症状可能历时一周或更久才出现。

d)吞食:会伤害胃及喉咙,可能导致食道及胃出血。4.3.2 慢性健康危害

a)吸入:导致慢性呼吸道器官疾病。

b)皮肤接触:导致皮肤病。

c)眼睛接触:导致眼疾。

4.3.3主要症状:刺激感、皮肤刺痛及暂时性变白、红肿、起泡、眼疾、胃出血。当为腐蚀性伤害时,严重时可造成失明、组织坏死、肺水肿。4.4 双氧水的防护措施

4.4.1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带防毒面具。4.4.2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4.4.3 身体防护:穿相应的防护服。4.4.4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4.4.5 其他防护: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5.0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

5.1当双氧水储存罐发生泄露时,启动本预案,具体参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5.2应急指挥的组织机构及职责

5.2.1应急指挥中心人员组成参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5.2.2应急指挥小组人员组成参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5.2.3应急指挥中心职责参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之3.6.1。5.2.4各应急小组职责参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之3.6.2至3.6.7。5.3应急物资准备

5.3.1化合车间以及指挥中心、各救援小组必须有联络的通讯工具,并且必须保证畅通。5.3.2化合车间应设置观测风向的简单装置或者指定会观测和识别风向的人员观测风向。5.3.3在化合车间门口配备至少十套防毒面具和配套的正压式氧气呼吸机和空气呼吸器。5.4应急救援预案的装备

5.4.1公司配备应急救援装备,这些装备必须保证充分,并定期由安全部进行检查。5.4.2常备的应急救援的装备参见《重大事故救援预案》第3.7.2项。5.5紧急服务信息

5.5.1医疗急救电话120或就近医疗机构的医疗条件,外部联络时请参见《外部单位联络表》。5.5.2指挥中心应清楚发生双氧水发生泄露的具体地点及危害程度,可参见《危险目标分布图》。5.5.3现场人员在撤离现场时,应向上风向方向撤离。6.0应急反应和救援

6.1 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参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3.5指挥机构的设置。

6.2 当双氧水储存罐发生泄露时,事故现场人员参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3.8.1进行报警。6.3 人员救援

当现场作业人员遭遇泄露的双氧水腐蚀时,救护组应对被腐蚀人员进行如下急救:

6.3.1人员皮肤被双氧水腐蚀时,应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救护人员应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

6.3.2 双氧水进入眼睛时应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后立即就医。

6.3.3 若有误服双氧水人员时,应立即漱口并给饮用牛奶和蛋清后就医。

6.3.4 因双氧水泄露爆炸而产生的伤害,轻伤人员在事故现场清洗、包扎护理并根据情况转送医院,重伤人员经简易清洗包扎后立即由120急救转送医院。6.4 事故现场处理 6.4.1 较大泄露未着火

a)当现场作业人员遭遇双氧水泄露时应迅速向上风向撤离现场至安全区。现场由治安组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进行交通管制和疏导交通,并保护事故现场。

b)参加救援人员应佩戴防护器具,着防护服,做好自我保护工作。

c)双氧水发生泄露后,抢险小组应按照查明泄露部位、关闭泄露源、转移泄露介质、稀释泄露介质、人员撤离等顺序进行。

d)若是罐体上部阀、管泄漏,应立即用消防水喷淋稀释保护,利用根部阀管,启动泵,进行倒罐处理;同时关闭地沟到排污总管阀,将泄漏液引入应急槽。

e)若是在罐根部阀门处大量泄漏,应立即穿戴防护器具在消防水的掩护下强行关闭阀门。f)若是贮罐根部泄漏,强行关阀有困难或泄漏点在根部阀与罐体之间,此时应在消防水幕掩护的同时,采取向泄漏点缠绕擦布等措施,减少泄漏量,便于组织抢修。

g)在泄漏未消除前,治安组应加强周围警戒,禁止车辆通行。作业时要使用铜质工具,严禁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防止发生火灾爆炸。6.4.2 泄露已起火

a)应采取多方面的喷淋,消防冷却保护。

b)若是在阀门根部大量泄漏起火时,应立即用消防水炮进行冷却掩护,抢险救援人员应穿避火服进行强行关阀。

c)在关阀难以实现或泄漏点在根部阀与罐体之间,此时可采取向罐内顶水的办法,减少泄漏量。d)如关闭阀门或顶水措施成功,泄漏点得到有效控制,用干粉、水流灭火,火势扑灭后,密切注意环境可燃气体浓度,持续控制一切火源。

e)火势过大,可在控制火势冷却措施保护下,用蒸汽将气态介质稀释。

f)若是罐区上部阀管发生泄漏着火,应采取下部倒罐的办法,对上部火势进行控制、冷却使其稳定燃烧,并关闭有险情罐与相邻罐的连通阀,冷却保护有险罐与相邻罐。g)在灭火过程中若储存双氧水的容器已变色或发出声音,必须立即撤离现场。6.4.3 已发生爆炸

a)根据爆炸后现场的具体情况,组织对未爆炸的贮罐进行冷却保护。b)对燃烧的部位进行冷却,掩护清场、扫除外围。

c)采取切断物料并经确认后再进行灭火,防止发生二次爆炸。d)加强对周边环境可燃气体浓度监测。

e)加强观察,注意保护现场人员安全,必要时及时组织人员撤离。

6.6现场如有人员伤亡,善后处理小组妥善处理善后事宜,包括家属的安抚与事故的理赔工作。6.7协调组负责妥善地处理和外界职能部门的联系,配合并参与上级职能部门对双氧水泄漏的调查工作,并做进一步的跟进。

6.8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完成整个事件的报告以及后续整改问题的制定,落实,执行与审核。7.0奖罚

7.1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对于玩忽职守和消极应对事件的部门和个人,按照《重大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处理。8.0文件

8.1《重大事故应急预案》。9.0 记录

9.1 《事故调查处理报告》

第四篇:应急救援预案

洪塘经济适用房5#地块Ⅲ标段项目部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和事故调查处理规定

一、总则

应急救援预案——系指事先制定的关于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时进行紧急救援应具备的组织、程序、措施、责任以及协调等方面的方案和计划。

为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公共财产的损失,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六章第四十八条规定,特制定本应急救援预案。

二、组织领导

1、成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由刘佩锟项目经

理担任,副组长由罗卡、余波担任。

小组成员由:王祥强、葛宏促、张国华、胡建荣、周盛、邬明强、严明辉、胡丽鹏、王新芳组成。

2、应急救援办公室在现场办公室,电话:***。

三、应急救护器材和人员的落实

a、乙炔氧气切割机一台,应急照明灯、手电筒三只(落实安全员余波,电话:668338)。

b、应急救援人员,由朱顺强竹架班2人、李才敏木工班2人(朱顺强电话:***)。救援人员4人名单报项目部备案。

C、救援工具为:撬杠2根、铁锹2把、铁锤2把。由项目部配 1

备落实。

d: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学习公司的应急救援预案的程序、救援方法及有关抢险知识,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常见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发生现浇砼承重架大面积坍塌致使人员伤亡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

1、事故发生后,项目经理将立即组织工地有关人员抢救伤员,对重危伤员应及时送医院抢救;

2、项目经理将在最短时间内向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办公

室报告。

3、封闭和保护好事故现场。需要移动现场物资、设备时,应做

出标记和做好书面记录及拍照(录像),并妥善保存有关物品。

4、项目经理在抢救伤员的同时,组织有关人员切除危险源或采

取必要的临时加固措施以防事故进一步扩大。

5、救护部门和救护人员接到抢险命令后,在最短的时间内,携

带必备的器材式具奔赴事故现场。

6、到场后,抢险人员和机具设备要听从现场救援指挥的命令和

分配。直止排除险情为止。

7、发生事故后,项目经理应特别注意稳定职工的情绪,可暂停

危险作业,待职工情绪稳定后,方可组织施工。

(二)在建工程发生外脚手架整体倒坍致人员伤亡的救援程序:参照《现浇砼承重架坍塌事故救援程序》。

(三)大型机械设备倒塌致人员伤亡事故的救援程序: 参照《现浇砼承重架坍塌事故救援程序》。

(四)发生群体人员食物中毒救援程序:

1、工地发生10人以上食物中毒迹象(如恶心、头晕、上吐下

泻、肚痛)时,项目负责人应组织车辆在最短时间内送附近医院抢救。对中毒较深人员(有休克等症状的)应立即拨打120救护电话,送医院急救。

2、项目经理将中毒情况在最短时间内报告公司救援领导小组

和有关成员。

3、求援领导小组和有关成员接到报告后,立即向救援组长或副

组长汇报,同时赶赴现场。

4、救援组长或副组长向有关部门和人员下达命令,赶赴现场,组织抢救。

5、封存残留的食品,以备化验、分析原因。

(五)发生火灾火险时的应急救援程序:

1、现场发生火灾为险时,项目经理首先要组织义务消防人员扑

灭火种,排除险情。

2、若现场人员不能扑灭时,要在最短时间内拨打119,以争取

消防队外援,同时报告公司应急救援办公室或有关人员。

3、对在楼层上面正在作业的人员,要有组织有秩序的进行疏

散,以减少更多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

4、对烧伤人员,立即送医院抢救。

五、发生物体打击、高空坠落、触电等伤亡事故的救援程序

1、发生人员触电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再组织抢救,否则会造成更多人连续触电伤亡。

2、根据触电者情况立即采取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挤压方法进

行抢救。

3、项目经理在最短时间内拨打120,将伤员急救至附近医院进

行抢救。同时要向公司救援办公室有关人员报告。

4、发生人员高空坠落和受到物体打击时,项目经理首先要组织

有关人员抢救伤员。对有明显外伤和肢体骨折部位要特别注意救护方式,更要注意是否内伤。尤其是头部受伤,应予高度重视,对重危公务员要及时送附近医院进行急救。

5、封闭和保护事故现场。需要移动现场物品时,应做出标志和

做好记录,有条件的拍照或录像。

6、项目经理在最短时间内向公司救援领导小组或有关人员报

告。

六、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1、凡发生上述生产安全事故,按照事故处理“四不放过”的原

则,对每起事故进行调查。

2、项目部组织组成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组长由罗卡担

任,组员有余波、葛宏促、王祥强、张国华、胡建荣、周盛、邬明强、严明辉、胡丽鹏、王新芳组成。

调查处理小组的职能是:

(一)负责对每起事故的调查。查清事故的原因、性质和责任,提出整改措施,从中吸取教训,并对事故的有关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并写出事故的《调查处理报告》报公司领导。

(二)做好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和安慰工作,包括死者的火化殡葬和经济赔偿、补偿等工作。

(三)对重大安全伤亡事故调查处理小组还应配合市安委会、市总工会、市劳动局、市公安部门、市建委有关人员对事故的调查处理。

第五篇:应急救援预案

B2地块东下沉式广场

桩基及支护工程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编制:王振彬

审核:徐瑞坤

审批:黄新强

江苏省岩土工程公司

2011年2月15日

B2地块桩基及基坑支护工程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工程项目概况:

拟建工程位于无锡市锡沪路和通江大道交汇处,拟建建筑为一下沉式广场,建设单位为无锡市交通产业集团。本工程南北长250米,东西宽15米左右,开挖深度9米左右。

二、可能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类型、数量和程度

根据工程特点,钻孔灌注桩施工易发生的事故主要为机械伤害、触电、高处坠落、坍塌等;针对该特点,应加强防范。

可能发生的事故一览表

三、应急救援设备器材

ABC干粉灭火器6只,安放于火灾易发区域明显位置

干毛竹安放于易触电区域,以备摆脱电源

挖土机1台,用于坍塌事故救援

汽车5座客车1辆

急救药箱1只

四、应急救援组织领导

工程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小组。组长:

徐瑞坤(手机:***)

成员:

蒋宝春(手机:***)

余根荣(手机:***)

王振彬(手机:***)

公司安全科值班电话:025-8481090

1五、工作职责

1、组长职责:

①全面掌握事故现场情况,负责对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②迅速开展救援工作,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有关事故发生情况及应急救援的进展情况;

③统一调配施救人员、资金、物资、器材;

④发布事故及救援进展情况信息;

⑤承办公司安委会交办的其它各项工作。

2、副组长职责:

①保护现场,实施抢救;

②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

③落实现场措施,恢复生产;

④承办指挥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

3、成员职责:

①具体抢救、护送伤员到最近的医院救治;

②运送救援人员、物资、器材;

③负责现场值班、事故救援情况记录、通讯联络;

④承办指挥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

六、事故报告和现场保护

1、事故发生后,项目部立即启动本《预案》,项目负责人必须以最快捷的方式将所发生的基本情况报公司,同时应采取有效救援措施,控制事故发展。

2、公司接到事故报告后,在2小时内用快报书面形式上报省地勘局、市建工局安监站等有关部门。

3、领导小组在接到报告后,各成员立即就位尽快实施救援;

4、公司有关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迅速赶赴事故现场。落实开展事故救援工作。

5、事故发生后,必须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抢救受伤人员和财产。

七、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1、接事故报告后,指挥小组有关人员应立即到位,履行其职责,及时组织实施相应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根据事故现场即将发生的情况,最大可能协调调集应急救援人员、设备、物资,并迅速投入救援行动,必要时请求上级部门及兄弟单位协助救援。

3、事故发生后立即与急救中心120联系,或用工地自备车或出租车迅速将伤员送到本预案指定的医院进行救治。

4、在施救伤员时,应急救援小组应严格保护事故现场,积极快速抢救伤员。同时加强警戒,安排有关人员24小时值班,记录事故及救援情况,保持通讯联系。

5、在救援行动中,救援人员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配齐安全设施和防护用具,加强自我保护,确保救援行动中人员安全和财产安全,防止事故扩大。

6、指挥小组对救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协调解决,同时做好受灾人员及家属的思想稳定工作。

八、应急恢复

救援行动结束后,进入临时应急恢复阶段,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处理。

九、演练

项目部根据《预案》具体要求在开工前组织全体从业人员认真学习和演练,加强安全知识教育,掌握《预案》的内容和相关措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按照《预案》的要求,有条不紊的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提高应急救援的水平。

编制:王振彬审核:黄新强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2/211660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