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国勃艮第葡萄酒的等级制度
法国勃艮第葡萄酒的等级制度
法国勃艮第产区的分级体系虽然与波尔多同样古老,但是它的分级制度是以葡萄园而不是酒庄为基础的。你了解勃艮第的这种分级制度吗?这种分级方式对价格有什么样的影响?它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呢?
Domaine de la Romanée-Conti 是世界上最贵的酒
1855年的两件事奠定了今天看似对立的红酒分级制度。一件是Wine of Médoc 1855 Classification(中国人习惯叫它“1855年波尔多酒庄分级体系”), 当年制定这套分级体系的拿破仑三世可能永远都想不到,这个体系直接把波尔多这推向了葡萄酒——这座庞大金字塔的顶部。同样也是这套分级制度,造就了我们熟知的波尔多的五大酒庄(拉菲酒庄,玛歌酒庄,拉度酒庄,木桐酒庄和侯贝酒庄),对于某个特定产区来说,这也许是最成功一次世界级营销。
1855年的另外一件事,却并不那么起眼,也没有那么多人记得,一个叫Lavalle的书商出版了一张名为Plan Topographique of Burgundy's Côte d'Or(勃艮第葡萄园地图)的地图,上面记载了勃艮第所有的葡萄园分布,而这张地图,则在80多年后的1936年,直接成为了400多个葡萄产区分级的基础。两件事在当时都出于简单的商业需要,但却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波尔多的价格分级直接成为了波尔多产区的鼓推者,勃艮第的地区分级是怎样度过漫长岁月呢?
价格演变史
勃艮第顶级庄园的价格
最初的分级还是从价格为标准的。在19世纪,勃艮第最初的分级是以各个地区的平均酒价为基础。当时价格由专业酒商(négociant)控制,酒庄没什么发言权。所以,与波尔多地区的酒商以庄园为分级基础不同的是,勃艮第是以产区为基础的。当Lavalle地图出版的时候,勃艮第的各个产区已经具备了详细的特征介绍。
早在19世纪初,勃艮第的酒价就已经采用和今天相似的分级方法:顶级的Romanée-Conti,随后的Chambertin,再往下是 Musigny,Richebourg 和Clos Vougeot。这个顺位在百多年后的今天也未有改变,只是插入了Nuits、Geverey、Volnay、Pommard和Savigny,等级更为精细。从 1950年代开始,Premier Cru葡萄园和 Grand Cru葡萄园就和Village Wine葡萄园彻底区分开来,酒庄的名字开始变得和葡萄园产区同样重要。
在1930年代勃艮第葡萄产区分级制度建立后,对勃艮第和波尔多的比较研究发现,按价格从高到低排列下来,勃艮第的产区级别和市场价格高低有很好的一致性。顶级葡萄园的顺序和一个世纪前比,除了Chambertin顺位后移,其他的没有明显变动。
唯一一个比较的变化,是那些较顶级的庄园都扩大了它们在排名榜上的占有份额,这和波尔多地区first growths级别的酒庄合并邻近酒庄是一样的。这其中动作最大的当然是Domaine de la Romanée-Conti,他吞并了La Tâche,后者也成为了最贵的Grands Cru葡萄酒之一。
等级排位
勃艮第的核心产区Côte d'Or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北部为夜丘区(Côte de Nuit),南部为伯恩丘区(Côte de Beaune),勃艮第价格排名前20的酒庄都来自在这两个产区
Côte-d'Or(金丘)地区1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27个大小不等的群落,这里面分布着375个Premiers Crus 和32 个 Grands Crus 葡萄园。这些密集的产区呈金字塔形分布,超过2/3的Regional Appellation位于底部,仅有10%的Grands Crus位于顶端。这样的分级是经受得住市场考验的,自上而下按Grands Crus,Premiers Crus 到 Village Wines的等级排列。
顶级的20个酒庄在价位上分成4组。Romanée遥遥领先其他产区,位于第二集团的是La Tâche,Musigny 和Richebourg。然后是Gevrey-Chambertin产区的Le Chambertin 和 Clos de Bèze占据着第三级别的领先位置。两个Premiers Crus 产区Les Amoureuses 和Clos-St-Jacques出人意外的进入了第三级别。Clos Vougeot是被挤出20名外的Grands Crus产区,原因是只有土地中间的葡萄满足Grand Cru的质量要求。有很多小葡萄园的Corton产区也因为质量不均处于32-70名的位置。
再来看看Village Wine的产区,Vosne-Romanée 处于领头羊的地位,后面跟着Chambolle-Musigny, Gevrey-Chambertin 和 Morey-St-Denis。通常在高档crus 产区有上佳表现的酒庄,在低档的village产区也有出彩的表现。这里有个看起来不合理的现象—— Vosne-Romanée和Chambolle-Musigny 这样的Village Wine 在市面上卖到比过气的Premiers Cru更高的价格。比起波尔多地区的巨大起伏,勃艮第某些产区和价格的不一致大多是由过去对土地边界的不当管理造成,历史上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日。如果在今天对勃艮第产区按市场价格重新分级,结果和当前的产区排位应当不会有多少出入。
产区的分级制度也在土地的价格上反映出来:Village 产区的土地价格是Regional产区的10倍,Premier Cru产区是Village 产区的2-3倍,而最高级的Grand Crus 产区又是 Premier Crus 土地价格的3-4倍。
La Tâche的价格仅次于Romanée-Conti
勃艮第 v.s 波尔多
波尔多和勃艮第的截然不同的等级系统不仅仅是为了体现价格的不同,更是对酒本身的一种阐述。众所周知,波尔多的酒庄表示一瓶酒可以使用它名下任何土地上的葡萄(这就是副牌之由来),而在勃艮第,即使是同一个酿造者,所有的酒都要按照特定的葡萄园来分别对待的。
用葡萄园分级的优势在于,来自同一个葡萄园不同酒庄的酒在价格上的差异,反映了市场对不同酒庄的看法,由于它们使用了同样的葡萄,更高的价格对应着同一个产区里质量更高的酒。不过,Premiers Crus产区范围太大,质量参差不齐,所以有必要进行一些淘汰。
自从1855年来,虽然各种因素使得葡萄酒经历了微妙的变化,但勃艮第的质量审查体系至今并没有变化,在Côte d'Or地区,半山腰那些能够充分成熟的葡萄总是获得最高评价,但在全球暖化的趋势里,这样的标准还能维持多久呢?
第二篇:勃艮第葡萄园的历史
勃艮第葡萄园的历史
历史最悠久的葡萄园
312年:古罗马修辞学家、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re Le Grand)的宰相欧迈尼斯(Eumène)的演说描述了古罗马康斯坦丁皇帝(Empereur Romain Constantin)治下的勃艮第葡萄园。
1115年:西都(Cîteaux)修道院的修士建成武若庄园(Clos de Vougeot)的城堡。他们在那里连续7个世纪酿造葡萄酒,使得武若庄园成为勃艮第最有名的葡萄园之一。
1415年:查理六世(Charles VI)国王颁布敕令,建立勃艮第的第一个葡萄酒产区:从桑斯(Sens)到马孔(Mâcon)。1760年7月19日:路易十五(Prince de Conti)国王的亲信孔蒂亲王(Prince de Conti)获得罗马内(La Romanée)小镇,并且以自己的姓氏命名。
1789年:法国大革命期间,葡萄园被教士和贵族没收,之后作为国家财产进行拍卖。
1847年10月17日:路易-菲利普(Louis-Philippe)国王批准热夫雷(Gevrey)小镇将自己的名称与其境内最著名的葡萄园尚贝坦(Chambertin)的名字结合在一起,成为热夫雷-尚贝坦(Gevrey-Chambertin)。随着时间的流逝,勃艮第的许多村镇纷纷效仿,于是产生了尼伊圣乔治(Gevrey-Chambertin)、尚博勒-穆西尼(Chambolle-Musigny)等等。1851年:博讷济贫院(Auspices de Beaune)葡萄酒第一次进行拍卖
1861年:勃艮第的葡萄酒第一次进行分级,分为4个级别:顶级佳酿(Tête de Cuvée)和一级佳酿(Première Cuvée)、二级葡萄酒(vins de 2ème classe)和三级葡萄酒(vins de 3ème classe)。这次初始分级引入了风土条件(terroir)的概念,之后在整个20世纪又进行了多次改动。
1930年4月29日:第戎(Dijon)民事法院的判决确立了勃艮第葡萄酒产区的范围,覆盖约讷省(Yonne)、科多尔省(Côte-d’Or)、索恩-卢瓦尔省(Saône-et-Loire)和罗讷省(Rhône)的索恩河畔自由城(Villefranche-sur-Saône)。
1935年:政府通过法案,建立我们今天所知的法定产区,要求原产地名称管理委员会(INAO)在命名产区时进行检查。1936年12月8日:原产地名称管理委员会建立第一个勃艮第法定产区(AOC):莫雷-圣丹尼(Morey-Saint-Denis)。1943年:建立一级葡萄园(Premiers Crus)。
1975年:原产地名称管理委员会承认勃艮第起泡酒法定产区(Crémant de Bourgogne AOC)。
2006年7月17日:勃艮第最后一个法定产区建立:勃艮第-汤尼尔法定产区(Bourgogne Tonnerre AOC)。
第三篇:Ouj-gr_y意大利葡萄酒等级制度
|_
~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
意大利葡萄酒等级制度
阿波罗尼奥:首页 | 图片 | 阿波罗尼奥论坛 | 全部 [收藏]
沿袭法国的以原产地控制命名葡萄酒的做法,意大利在1963年把葡萄酒按质量分成四类,这些法令受到国家和欧共体控制。
意大利葡萄酒从低到高的四个等级是:
1, VINI DA TAVOLA,即佐餐葡萄酒, 意大利语里简称为:VDT。在INDICAZIONE GEOGRAFICA TIPICA(典型产地的葡萄酒酒法)酒法被采用前,适于所有的非DOC葡萄酒,泛指最普通品质的葡萄酒,对葡萄的产地、酿造方式等规定的不是很严格,但实际上有些酿造精美的酒,由于所用的葡萄品种或酿酒方法不符合法律规定,未能获得较高的等级,但却在市场上深受消费者喜爱,售价也不低。
2, INDICAZIONE GEOGRAFICA TIPICA酒,即典型产区葡萄酒, 意大利语里简称为IGT。欧共体市场批准了意大利的这种葡萄酒,它与法国的VINS DE PAYS(地方名酒)和德国的LAND WEIN葡萄酒相同。规定这种葡萄酒应产于典型的特定地区和特定的健康葡萄,并把这一情况在商标上注明。指某地区生产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葡萄酒,对葡萄的产地往往有原则性的规定,与可以用意大利任意地区的葡萄酿制的“佐餐葡萄酒”所不同的是,典型产区葡萄酒IGT要求使用限定地区采摘的葡萄的比例至少要达到85%。典型产地葡萄酒这一等级的葡萄酒在意大利产量较大,其中也不乏品质优秀、售价不菲的精品,特别是在意大利一些著名的葡萄酒杂志(如:《Civilta del bere》等)上经常有这一等级的葡萄酒与意大利花样繁多的地方特色烹饪搭配的例子。
3, D.O.C酒(DENOMINAZIóNE DI ORIGINE CONTROLLATA)。即“控制原产地命名生产的葡萄酒”。D.O.C酒为国家名酒。
DOC葡葡酒的生产得到确认后,葡萄种植者必须按DOC酒法进行生产,向当地农业部门申报葡萄每公倾产量和总产量,如果这一数量超过了DOC酒法规定的最大允许量,此葡萄不能生产DOC酒,只能做为一般葡萄酒和蒸馏酒(详见附表)。在指定的地区,使用指定的葡萄品种,按指定方法酿造。葡萄的产地应当遵守量化要求,葡萄到葡萄酒的产量应当在规定的数值之内;实际上,生产周期,从葡萄园到装进酒瓶,都要符合规定,按照规范行事。
在DOC酒中,白葡萄酒占41.74%,红葡萄酒占58.26%。控制原产地命名生产的葡萄酒(DOC等级)相当于法国的法定产区酒AOC等级,指使用指定的葡萄品种,在指定的地区,按指定方法酿造及陈年的葡萄酒。截至2003年底,全国共有303种葡萄酒通过审批而获此称号。
4, D.O.C.G酒(DENOMINAZIóNE DI ORIGINE CONTROLLATA E GARANTITA)即:保证控制原产地命名生产的葡萄酒。这是对DOC酒的补充,以保证优质的DOC葡萄酒的可靠性。它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的生产者自愿地使其生产的葡萄酒受到更严格的管理标准。已批准为DOCG的葡萄酒,在瓶子上将带有政府的质量印记.保证控制原产地命名生产的葡萄酒(DOCG等级)是意大利葡萄酒的最高级别,无论在葡萄品种、采摘、酿造、陈年的时间方式等方面都有严格管制,甚至有的还对葡萄树的树龄做出规定,而且要由专人试饮。目前,共有33种获此殊荣。
当葡萄酒的标签上写着“Denominazione di Orgine Controllata e Garantita”字样时,就说明除了DOC葡萄酒的要求之外,该酒还要符合下列规定:
——进入消费的葡萄酒基本是瓶装的,在5升以下容量的容器里;
——每个瓶子都应该有国家的标识,实际上就是意大利的保证包装装瓶的一条带子。带子是按照产量配发给装瓶生产商的,也就是说,按量产要求配发给多少条带子(而DOC葡萄酒没有这个要求)。
——DOCG的字样是用于特别高贵的葡萄酒,就是那些通过一系列的监督检查,给予了相应的承认的名酒。另外,葡萄酒要达到DOCG的档次,至少要有五年DOC的经历。
——DOCG葡萄酒要经过两次品尝感受的检测,以确定其品质(DOC葡萄酒是进行一次品尝感受的检测)。
DOC(法定地区餐酒)和DOCG(保证法定地区餐酒),欧洲联盟将其归为一类,叫做VQPRD(在特定地区生产的品级餐酒)。
意大利葡萄酒主要有以上四个等级。另外,对DOC酒的区域分布、加糖的政策、商标等都有相应的法律。因此,可以说意大利的葡萄酒是在法律的保证下生产出来的。
法国葡萄酒的4大等级
法国葡萄酒的4大等级
法国法律将法国葡萄酒分为4级:
1.法定产区葡萄酒
2.优良地区餐酒
3.地区餐酒
4.日常餐酒
法定产区葡萄酒,级别简称 AOC,是法国葡萄酒最高级别
——AOC在法文意思为“原产地控制命名”。
——原产地地区的葡萄品种、种植数量、酿造过程、酒精含量等都要得到专家认证。
——只能用原产地种植的葡萄酿制,绝对不可和别地葡萄汁勾兑。
——AOC产量大约占法国葡萄酒总产量的35%。
——酒瓶标签标示为 Appellation+产区名+Controlee。如附图
优良地区餐酒,级别简称 VDQS
——是普通地区餐酒向AOC级别过渡所必须经历的级别。如果在VDQS时期酒质表现良好,则会升级为AOC。
——产量只占法国葡萄酒总产量的2%。
——酒瓶标签标示为 Appellation+产区名+Qualite Superieure。如附图
地区餐酒VIN DE PAYS(英文意思Wine of Country)
——日常餐酒中最好的酒被升级为地区餐酒
——地区餐酒的标签上可以标明产区。
——可以用标明产区内的葡萄汁勾兑,但仅限于该产区内的葡萄。
——产量约占法国葡萄酒总产量的15%。
——酒瓶标签标示为 Vin de Pays + 产区名
——法国绝大部分的地区餐酒产自南部地中海沿岸。
日常餐酒 VIN DE TABLE(英文意思 Wine of the table)
——是最低档的葡萄酒,作日常饮用。
——可以由不同地区的葡萄汁勾兑而成,如果葡萄汁限于法国各产区,可称法国日常餐酒。
——不得用欧共体外国家的葡萄汁
——产量约占法国葡萄酒总产量的38%。
——酒瓶标签标示为 Vin de Table
第四篇:法国葡萄酒
概述:
法国这方水土,赋予了葡萄酒太多的传奇色彩,让无数人在此流连忘返。这个世界上即使拥有与法国同等经纬度的地方,却难以复制出法国相同的独特风味。法国人极其自豪地认为,他们拥有独特且多变的气候和土壤,这些小气候造成了今天缤纷多彩、品质卓越的法国葡萄酒。
法国酿造了世界上最多的顶级好酒,这个是毫无争议的,法国人酿造出的每一种顶级葡萄酒都是全世界酿酒师的模范教科书,把葡萄与气候、土壤、种植、酿造、人文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酿造出让人难以言喻的卓越美酒。目前,在全球最值得收藏和投资,并被品酒师津津乐道的Top100葡萄酒中,法国要占掉几乎80%,这样的骄人成绩让新旧葡萄酒世界毫无争议地把葡萄酒世界的顶级皇冠带到法国的头上。法国西邻大西洋,南接地中海,东面有着阿尔卑斯山的阻隔。整个国家多河流,多山谷,因此造成了无数多变的小气候和小环境。法国人根据几百年的种植和酿造经验,总结出每个地区最适合种植的葡萄品种以及最适合的酿造方法,酿造出举世无双的葡萄酒。因此,很多今天在全球流行的葡萄品种,都源自于法国。
1936年,法国就建立了当时全世界第一套最完善的葡萄酒法律和产地保护制度,用来保持每个地区葡萄酒风味的传统特色,规范葡萄酒的品质,以及维护葡萄酒的传统地位。
历史:
葡萄在大约公元前1000年到前500年之间在法国南部出现,而后它开始在地中海盆地的大部分地区进行繁衍传播。在葡萄酒出现的早期,这种饮料一直被视认是一种只有贵族才能享用的高尚饮品,也是一种用来敬拜酒神巴古斯(Bacchus)的祭神用品。
葡萄酒在全世界的基督教徒的心中还代表了耶稣基督的血液,这点促进了葡萄酒的平民化,使得平常民众也拥有了饮用甘美的葡萄酒的权利。
主要葡萄品种:
赤霞珠
如果不是为了说它是来自梅多克的话,人们将不会去介绍这个世界葡萄界的明星,因为只有在梅多克,和美乐组合,才有它最优秀的品质。如果说它的香味以青椒味为特征,那人们也学会了控制它的单宁量,使之也能散发出其它的香味如黑茶子,皮革,雪松,香辛料以及黑色水果的味道。这一丰富的香味,连同它的单宁和陈酿潜力,通过波尔多葡萄酒而为全世界公认。地区餐酒也大量用它,酿造出的酒主要是果香,为了适应更快的消费,如在朗格多克就非常成功。全世界至少有170000公顷土地种植赤霞珠,从摩尔达维亚一直到南非。该品种晚熟皮厚,但是需要在炎热的土地上才能达到理想的成熟度。在法国,它往北不能超过波尔多。
西拉
传说西拉是1224年十字军东征时从伊朗的Shiraz千里迢迢带回来的,但是关于这个问题,众家争论不休,虽然这一品种在罗讷河谷安家落户。当地的土质贫瘠干燥,气候适宜,适合这个不茁壮晚熟的品种,比如罗第陡峭的山坡。最近在法国该品种的种植面积达到了45000公顷之多,除了罗讷河谷之外,还在朗格多克和普罗旺斯有种植。地区餐酒也使之成为神话般的品种。西拉品种酿造的葡萄酒色泽鲜艳,其灵魂即酒香中烟熏味,胡椒味围绕着堇菜花,桑葚和欧洲越桔的香气,同时吸引爱好者的还有其平衡的丹宁,强劲而如天鹅绒般。法国如今占全世界西拉生产的70%。
品丽珠
品丽珠与赤霞珠虽然关系不大,但比较而言,品丽珠来要更顽强更早熟。品丽珠是卢瓦河谷红葡萄酒之王。但在波尔多和西南部产区,它也占据着二线位置,受到高度评价。全世界有45000公顷品丽珠种植,法国占得最多,有36000公顷,意大利北部和澳大利亚也有种植。尽管由它酿制的酒适宜陈酿,丹宁比赤霞珠更合适一点,使之在新酒期末有天鹅绒的口感。它特别适应卢瓦河谷、布尔格伊和诗南地区的气候。
那里的人们早在拉伯雷的享乐主义时代就学会了喜欢覆盆子、樱桃与甘草的香味,以及细腻柔顺的丹宁平衡。它十分适宜陈酿。
佳美
佳美的另一个名字是佳美博若莱,顾名思义,二者存在不可分离的关系,那就是60%的佳美种都植在博若莱地区。改地区沙砾质的土壤贫瘠而呈酸性,是上好葡萄的理想生长条件。在勃艮第、卢瓦河谷也有佳美种植,那里的北方气候条件也十分适合。佳美带有桑葚、樱桃、草莓、醋栗的香味,也可以用来酿造哄人的次等葡萄酒。由于丹宁含量低,佳美主要是水果香味,加上一丝酸味,使之能够佐以家常菜,冷冻饮用。这一特性在新博若莱表现得更好。那是为了生活情趣而酿造的酒。
美乐
谁能预测这个直到19世纪还是二流货的品种有如此辉煌的将来?这个世界葡萄品种之王在全世界有190000公顷土地种植,其中10000公顷在法国。从波尔多到阿德莱德,从桑塔勒纳到门多札,它能很好地适应多种多样的种植和气候条件,然而有些人说在波美侯小村庄里它能发挥最高的潜力。这是个顽强早熟的品种,波尔多更深更冷的利布尔纳土壤中非常适合它。美乐有种种优点:漂亮的深红色酒色,微微辛辣的红色水果,有时是李子干的香气,特别是一个强劲而细腻的结构,因为有了相当浓却又象天鹅绒一般的丹宁。如果把它的种种特性和赤霞珠互补的话,这两者经常在调配在一起,就能更好理解它将有更美好的未来了。
黑皮诺
黑皮诺在罗马统治时代之前就由高卢人在勃艮第地区种植,后来逐渐又到了阿尔萨斯,德国甚至西班牙和美国俄勒冈州最冷的地方。该品种任性,易受冻,易生病,早熟,就象一个脾气乖戾的天才儿童。然而它成熟早,是北方地区的意外收获,因为夏季结束得早。在勃艮第气候状况理想,黑皮诺在丰富程度,平衡和香味丰满度上成果喜人。而且它是勃艮第唯一的红葡萄品种,表现力有令人吃惊的多样性。法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黑皮诺生产国,占地25000公顷(全世界60000公顷)。如果说酒色深浅不是它的最佳特性的话,那是它的回味与精美使之成为一个珍贵的葡萄品种。黑皮诺具有小红色水果,樱桃,樱桃酒,皮革,灌木,野味的香气,有其肯定的价值,该品种丹宁细腻,如丝一般,特别是易于融化,给品尝不少快感,适宜陈酿。
霞多丽
霞多丽是另一世界明星,有关介绍却不多。这是种可塑性强,即适应力很强的品种,然而只有在北部土地上它才能完全显示它的强劲香味,适中的酸度,平衡感,特别是陈酿的潜力。最优质的霞多丽来自勃艮第,特别是蒙哈榭,这并不奇怪,在香槟区和朗格多克也有,比如有时在一些适宜喝新酒的地区餐酒中。更远一些,在卢瓦河谷,原产地监控命名利慕酒区甚至新世界中也有其踪影。莎当妮非常怕春天的霜冻,但酿造的酒品质高贵,因为其本身十分典雅,香味丰富,有椴花茶、桃子、梨、洋槐蜜、蕨类,和柑橘味的面包的味道,真不愧是感官的盛大节日呀。
长相思
长相思在“全球化”之前一直在波尔多安营扎寨。和塞美蓉组合使得格拉夫的酒闻名于世,最近它又给原产地监控命名两海之间注入了新的活力。它生长在桑塞尔极好的钙质土壤中,由于它很强的适应力,也到了朗格多克,使得当地的地区餐酒大获成功。长相思的种植面积稳步增长,如今法国有20000公顷,全世界则有45000公顷。葡萄酒研究最新发现了它的香味释放机理。如今,由这一品种酿造的葡萄酒在香气(黑茶子叶、柚子、黄杨木、柑橘、水仙)的强度,口感和鲜活感上非常平衡,使之成为许多原产地监控命名白葡萄酒或地区餐酒中的“畅销品”。
琼瑶浆
这是个白和桃红葡萄品种。与著名的汝拉萨瓦涅一样,是阿尔萨斯葡萄酒的杰出代表。琼瑶浆是一个著名的香气浓郁的品种,顽强而早熟,使它对春天的霜冻很敏感。在法国,种植面积仅有2600公顷,用来酿造具有强烈香气的干白葡萄酒,有荔枝或玫瑰木的味道,或者加入香辛料的面包或柑橘片的味道。它的色泽同样也很有个性,比传统的白葡萄酒要深一些,因为它的果皮色素沉着使之具有金黄色的反射。这
些酒口感宽广,几乎肥硕,非常强劲。当实行贵腐工艺之时,香气非常丰富,夹杂蜂蜜、杏干和玫瑰花瓣浆的味道。
葡萄酒分级:
法国葡萄酒总共可分为四级:从上到下分别是,法定地区葡萄酒(AOC),优良地区餐酒(VDQS)、地区餐酒(Vin de Pays)、日常餐酒(Vin de Table)。除此之外,每个地区例如波尔多、勃艮第等还有自己当地的分级制度。
法定地区葡萄酒(Appellation d'Origine Controlee 简称AOC):
AOC是法国葡萄酒的最高等级,自1936年成立以来,如今已经有了400多个法定产区,占全国一半的产量,每一个AOC产区都会详细规定其使用的葡萄品种、最低酒精含量、最高产量、种植方式、修剪以及酿酒方法等,并且还需要通过官方分析化验和品尝,才可获得AOC证书。正是这种非常严格的规范才确保了AOC等级的葡萄酒始终如一的优良品质和传统风味。在法国,每一个大的产区里又分很多小的产区。一般来说,产区越小,葡萄酒的质量也会越高。
AOC虽然对保护产地特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并非完美,其指定的葡萄品种和酿造方法扼杀了有些酒农的创造力,例如,在法国南隆河地区,用赤霞珠酿造的顶级红酒,也只可划分为地区餐酒级别,只因为赤霞珠不是南隆河AOC的指定葡萄品种。APPELLATION CONTROLEE指的是法定产区,简称AC, 通常会在这两个单词中加进地名,即原产地名(Origine), 例如:APPELLATION BORDEAUX CONTROLEE或APPELLATIONBOURGOGNE CONTROLEE,就是表示波尔多或勃艮第地区的AC级别酒。优良地区餐酒(VDQS):
该等级成立于1949年,级别比AOC略低,因此限制条件例如产量和品种也会比AOC要宽松一些,一些产区在升级到AOC之前,会先给予VDQS级别,几年后再升级,有趣的是,有些酒庄乐于留在这个级别,不想上升到AOC,以免对使用的葡萄品种和酿造方法有着严格限制,影响自己发挥酿造的特色,有些品质优秀的酒庄也有些“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感觉,这个级别的酒比较少见,只占法国产量的1%左右。但在标签上标注VDQS前仍然需要经过官方的品尝分析。
地区餐酒(Vin de Pays):
该等级成立于1979年,当时主要目的是提升地区的普通餐酒品质,现在则是物美价廉,深受当地消费者喜欢的葡萄酒。目前法国大概有150个左右的地区餐酒产区,占总产量的20%左右,其中比较著名的是位于法国南部的奥克地区(Vin de Pay d'Oc),这里气候炎热,酿出的酒饱满结实,越来越受到全球的关注。地区餐酒通常会将品种标在标签上,简单明了。
普通餐酒(Vin de Table):
普通餐酒是法国葡萄酒的最低级别,占总产量的30%左右,可以用整个法国的葡萄混合酿造,对葡萄品种和产量没有什么限制,是最便宜的法国葡萄酒。由于品质一般,有一部分则用于蒸馏。
葡萄酒标签:
标签就是葡萄酒的身份证,一些重要的信息都会标注在标签上,通过标签,消费者就可以很容易地分辨酒的类别、产地和年份,对于有经验的专家,不用开瓶就可以猜出酒的特性。对于法国葡萄酒,无论列于何种等级,标签上都必须标注以下内容:
1)所属等级。根据级别消费者可以推断出大概的合理价格范围,例如通常AOC在100-500元之间(有名的好酒价格上千或者上万,不在此讨论),VDQS在80-150元之间,VDP在60-120元之间,VDT在40-60元之间。
2)注明生产国法国以及生产商。这个在任何国家都是必须的,因为一旦产品出了质量问题,必须通过标签能找到厂家,所以反过来说,如果标签上没有标注生产厂家,可能就是假酒。
3)容量:容器的液体容量,以公升(L)、厘升(CL)、毫升(ML)表示。最常见的是750ML,购买这种容量的葡萄酒应该是性价比最为合算的,例如同品牌的375ML葡萄酒的价格大概是750ML的七折,而不是一半的价格。
4)酒精含量:以容量百分比表示,单位是%VOL, 通常新世界国家葡萄酒的酒精度较高。
酒标上的常见术语:
Blanc:白葡萄酒
Brut:干酒,用于香槟酒上,指酒中含糖量少于15克/升
Cave Cooperative::酿酒合作社
Chateau:酒堡
Domain:酒庄
Grand Cru:顶级葡萄酒或列级酒庄
Mis en Bouteille :“装瓶”之意,后面接酒庄、酒商或公司名,在酒庄装瓶的葡萄酒品质最佳,称为酒庄酒。
Millesime:年份
Monopole:独家单一葡萄园
Negociant:酒商会和葡萄酒栽种者订合约购买葡萄,经过自己培养或装瓶后出售。
Rose:桃红酒/粉红酒
Rouge:红葡萄酒
Sec:干酒
Vin Doux Naturel:天然甜味葡萄酒
Vieilles Vignes:老葡萄树
Village:村庄,有时加在法定产区名后面,表示品质优良的村庄酒。
第五篇:法国葡萄酒英文版
French wine dragon
A vintner is on a mission in western China's desert.Wang Kaihao reports in Wuhai, Inner Mongolia.Holding a glass of red wine and wandering in the underground cellar packed with more than 1,600 oak barrels, Frenchman Bruno Paumard stops from time to time to sniff and sip.He touches the barrels gently, as if caressing his baby.“Oh, what a nice wine,” he murmurs.The 49-year-old winemaker at Chateau Hansen in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s Wuhai didn't expect that his first visit to China in 2005 would make him immediately decide to settle down in the country.“It is all for love,” he says.“You know, I am French.”
Paumard, then porced for two years, wanted a new family.He became a fan of Chinese film star Zhang Ziyi after marveling at 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and was surprised to find many Chinese girls look like his idol when he visited Beijing to promote wines at the Year of France in China events.Still, he confessed to then being unable to clearly distinguish among Asian faces.“There were Zhang Ziyis everywhere,” he recalls.“And I found someone far away from me looked more like Zhang.I was watching her, and she walked straight toward me.It was like magic.”
Paumard believed the woman was the one he was looking for.He quit his job in France and began a wine distribution business in Beijing.The woman became his wife two years later, and gave him the Chinese name Fa Jiulong, which means “French Wine Dragon” because he was born in the Year of the Dragon.“My life in France is great, but I'm not sure whether I should go back now,” he says.“People here are too nice to me, which makes me feel like being on another planet compared to when I'm in France.”
He's mutually cordial.He greets every worker at the winery in simple Chinese, even though he doesn't know all of their names.Paumard's hometown of Angers in France's Loire Valley is a globally celebrated hub for top-level wine.He grew up near a vineyard and became a sommelier at age 15.He later went around Europe to look for new opportunities and became a finalist in 1989 Best Sommelier of the United Kingdom competition.When he returned to his hometown in the early 1990s, he taught wine tasting in a local school and became a winemaker.He was also one of few experts setting prices for wine auctions in France.While his Beijing business did well, he decided to go to Wuhai in 2010 to take advantage of its terrain.The city gets more than 3,000 annual sunshine hours and experiences big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between night and day, which are good for grapes.However, Inner Mongolia's heavy drinking customs shocked him.“People always cheer, saying ganbei(empty your glass)in honor of guests.If the ganbei I have in Beijing means drink one, in Inner Mongolia, maybe I'd have taken 10.But I am a good drinker.People often get drunk earlier than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