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个结合向杨善洲
双江强化“三个结合” 向杨善洲同志学习
自去年《云南日报》刊登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后,双江自治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结合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强化“三个结合”,采取多种形式,迅速掀起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热潮,并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把向杨善洲同志学习与推动双江跨越发展结合起来。突出推动双江跨越发展这个中心,全县各级各部门把学习杨善洲同志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践行“三个一”主题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三个一百”目标任务、实施“新家园行动计划”、深入开展“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活动、科学谋划“十二五”等工作任务有机结合,激发全县各族党员干部和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在抓落实、促发展上创先进,争优秀。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全县党员干部的作风明显转变,发展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2010年“三个一百”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新家园行动计划强势推进,完成旧城改造14.23万㎡、完成民居房建设3238户;共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31240㎡,超额完成市级下达任务,“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圆满完成,确定了“一城、一园”的发展定位,“主攻三个重点、实施六大战略、培育五大产业、打造两张名片”的发展思路和“一城、一镇、两区、三走廊、四通道、五基地”的战略布局,为推进双江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奠定了基础。2010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1501万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二是把向杨善洲同志学习与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结合起来。在开展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活动中,全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比学习,重实践,一级带一级,确保学习活动层层 落实。首先是结合春节“创先争优〃服务群众”主题活动、县四班子走访慰问老党员、抗美援朝老战士、农村高龄特困老人、百岁老人等4000余人,共发放慰问金422800元,并于除夕之夜到21个单位对坚守工作岗位的干部职工进行慰问,共发放慰问金21000元;党团员、志愿者、窗口行业热情主动服务,以“创先争优当先锋,四亮四评作表率”为抓手,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热情、周到、便捷的服务,将杨善洲精神学习贯穿在具体实践中;其次是结合开展领导点评、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四个一”活动进行学习。建立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24个,县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成员联系点13个,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扎实抓好领导点评等工作,为基层办实事好事。活动开展以来,各级领导干部到联系点指导工作252次,开展领导点评1432次,撰写心得体会文章1500多篇;再次是结合落实领导干部定期公开接访和带案下访制度进行学习。将每月25日确定为县委书记接待日、15日确定为县长接待日,认真开门接访,解决群众急、难问题,践行杨善洲同志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精神。
三是把向杨善洲同志学习与创建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县结合起来。围绕创建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县这个具体目标,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结合公开承诺活动,把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转化为实际行动,体现到为民服务的具体实践中,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驻点调研,结对帮扶困难群众,力所能及地为群众解决了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实实在在为群众做一些好事实事。通过狠抓公开承诺工作,党组织公开承诺达100%,党员公开承诺达96%以上,兑现承诺解决群众困难1500余件,调解纠纷300余起,涌现出“亮”诺、“履”诺双优型党员100余人;设立党员桌牌1210个、党员示范窗口27个、党员责任区15 个、党员示范岗650个;把工青妇基层组织建设纳入党建工作规划和考核体系;不断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圆满完成了全县72个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高质量完成了20个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任务;积极推行村级集中办公模式,农民服务站点和远程教育作用更加明显;发展党员工作按质按量完成,党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创建了5个市级党建示范点和35个县级党建示范点,各行业、各领域党建工作统筹推进,活力不断增强。
通过开展深入、广泛的学习活动,杨善洲同志的崇高精神已经逐步内化为双江党员领导干部创先争优的蓬勃志气,内化化为推动双江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内化为党员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火热激情。
近日,胡锦涛同志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向杨善洲同志学习。下步工作中,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入手,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一是将学习杨善洲同志与巩固和扩大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与继续深入开展“一面旗、一团火、一盘棋”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与学习龚曲此里、刀会祥、杨竹芳、郑垧靖相结合;二是认真开展集中学习深化、专题学习研讨、为民服务主题活动、义务植树纪念活动、专题组织生活会等系列活动;三是认真学习省委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发的“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资料”,始终发扬奉献精神,突出主旋律,增强凝聚力,提高执行力,进一步强化党建工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双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篇:领导干部向杨善洲学什么
1、领导干部向杨善洲学什么?
通过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在他身上看到了党的领导干部无私奉献、执着实干、清正廉洁的精神。新时期的领导干部向杨善洲学习,就是要学习杨善洲的这些精神。
一是学习杨善洲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杨善洲无论是担负领导工作,还是退休回到家乡植树造林,他一心想的是党和人民的利益,从不考虑个人的利益得失。在担任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的30多年间,他始终坚持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殚精竭虑地为群众办实事;他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始终保持着平民干部的本色,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草帽书记”。60岁退休后,省里准备安排他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并在省城定居,安度晚年。但杨善洲婉言谢绝,他毅然带领家人扎根荒山20多年,在家乡荒凉的高原上建立起了一个5万亩的绿色王国。到收获劳动成果时,他又把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移交给当地政府,自己不要任何报酬。杨善洲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献给了生他养他的家乡,是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楷模。
二是学习杨善洲执着实干的精神。杨善洲的事迹里鲜见豪言壮语,但一句“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已经很好地表明了他执着实干的精神。杨善洲为什么要在大亮山建立林场实现他的绿色梦想?一个曾和他在一起工作过的人深情地回忆说,杨善洲在施甸县当县委书记时曾徙步在大亮山走了20多天,大亮山的荒凉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这个地方只有栽树,不然永远也富不起来。退休前他两次到大亮山实地考察,当地农民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和杞树都不长。但是,抱着让百姓富起来的理想,杨善洲没有退却,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身居简陋的住所、工作在寂寞的深山,始终以苦为乐、以苦为荣,硬是在往日的不毛之地创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三是学习杨善洲清正廉洁的精神。杨善洲为官30余载,从没有为家人安排工作,没有给家里盖上一幢像样的房子,却把个人大量的积蓄投入到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上。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又把大部分奖金捐献给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连组织上给予的正常政策照顾也被他婉言谢绝。杨善洲用毕生实践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显示了党的领导干部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怀。
从杨善洲先进事迹中归纳出杨善洲的精神也许并不难,难的是解决好怎样学的问题。
第一,学习杨善洲精神要真信真学。杨善洲的所做所为,无不与其有头上坚定的理想信念有关,这就是把党和人民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党和人民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事业。没有这种理想和信念,就不可能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受得住诱惑。没有对理想信念的真信,就不可能真学的问题。第二,要把学习杨善洲精神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去。我们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与杨善洲同志所处的环境不同、条件不同,不可能去刻意模仿他的一言一行。但是,党员领导干部手中都掌握着人民给予的权力,党和人民把权力交给干部,就是希望干部建功立业。因此,学习杨善洲,就必须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脚踏实地、勤勉敬业,不尚空
谈,务求实干,工作一天就要为党和人民贡献一天的力量。第三,学习杨善洲就要立志做大事。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职务越高,施展才华和抱负的空间越大,为人民服务的平台也越大。但是,如果光是立志做大官,就难免在个人的进退得失上患得患失,就有可能去搞形式主义、花架子,去追求短期政绩,甚至是虚假政绩。从而有违自己从政为官的初衷,违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因此,领导干部学习杨善洲,就是要像他那样立志做大事,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2、如何正确对待换届选举中的进退留转?
(1)新老交替是干部成长永恒的规律,是干部队伍保持和活力的必须要求,每一位领导干部在从政的那一时起,都自然而然地面临进退留转的问题,换届选举只不过把这一问题集中突出反映出来而已。(2)换届选举是党和人民对领导干部的一次集中挑选。自己尽管工作很努力,也做出了成绩。但是在接受组织的挑选时,还是要相信组织上的选择更全面、公正、客观,不能以自己的标准与组织的标准相比。同时,要立志做大事,淡化做大官的急功近利思想,这样,才能端正心态,从容对待换届选举中的进退留转。
(3)如果在换届选举中我上了一个台阶,说明自己的工作得到了认可,我将再接再厉,更好地工作,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如何没有得到提拔,说明自己的工作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售后,不论是留在原岗位也好,还是转到其他岗位上,我都要认真查找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在新的起点上争取做出新的贡献。
3、新官上任要不要“理旧事”
(1)理好旧事是新官的责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既然是旧事,肯定是事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理好旧事是领导干部主政一方基本的职责。
(2)理好旧事也是新官打开工作局面的良好契机。前任离开时还没解决好的旧事,一般都是比较棘手的难事,很可能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所在。理好旧事的过程,好是抓住主要矛盾和症结的过程,解决好了,有利于尽快打开工作局面,树立新官的威信。(3)在理旧事的过程中,新官要注意工作方法,要尽量争取多方支持,切忌急于求成,粗暴蛮干,那样只会欲速则不达,反而乱了自己的阵脚。
第三篇:向杨善洲学习心得
关于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开展五学五比活动的
心得体会
永胜县地税局一分局
杨善洲同志原是保山地区地委书记,1988年4月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他退而不休,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移交国家。杨善洲同志曾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被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中华环境奖提名奖”等荣誉称号。用生命履行了对家乡人民的庄严承诺、用生命书写了一个永不退休的共产党员的光荣一生。学习杨善洲同志的精神,我们主要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学习和对比。
一是学忠诚,比信念。学习杨善洲同志对党无限忠诚,努力践行入党誓词,坚守精神家园60载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就是要像他那样,树立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以坚定的信念展示共产党员的风采。杨善洲同志60年如一日,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这种生命不竭、干事不止的 “一辈子”精神是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的闪光点,是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应当着重加强的党性修养和优秀品质。通过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我们要进一步找差距、识不足,加强党性修养,尤其在面对困难、经
历挫折时,要坚定理想信念,要有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始终如一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一辈子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二、学奉献,比贡献。杨善洲同志先后担任县委、地委领导,为官几任、主政一方,但从不利用手中职权为自家人谋取任何私利,为家乡办事也秉公办理、不徇私情,甚至连组织上给予的正常政策照顾都被他婉言拒绝了。在任期间,他清正廉洁,忘我工作,为群众干实事、干好事,始终如一地践行了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对于养育自己的家乡父老,杨善洲同志坚守为家乡人干些实事的承诺,退休后20多年如一日,让荒山变绿洲,带领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杨善洲同志用实际行动生动地诠释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深刻含义,是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
三是学廉洁,比自律。杨善洲同志穿着朴素的服装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仍以普通群众的心态往来其间,以赤诚之心对待群众。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以一团火的激情,脚踏实地,扑下身子,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要求的业绩。杨善洲同志曾经在工作笔记中写道:“领导上前线,亲自带着干。这是最有效的指挥。”“一天讲得磨破嘴,不如自己流汗水”、“喊哑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职期间,他带头深入基层,搞调查研究,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作为一名税务干部,我们更要查找自身不足,学习他带好头、做表率的领头羊精神,学习他放下身子、丢下脸面,一心一意干事业的劲头,学习他遇山开山、遇水搭桥、排除困难、勇往直前 的无畏勇气。
四是学淡泊,比心态。学习杨善洲一心扑在工作上,大公无私,淡泊名利。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不图名、不求利、不谋私,他把全部的心血和热情都用在了为人民群众办事实上。我们就是要像他那样,耐得住寂寞,一尘不染,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人的浩然正气。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努力钻研业务知识,踏踏实实干好本本职工作。
五是学俭朴,比节约。杨善洲同志严格要求自己,生活节俭,作风纯朴,始终与群众同甘共苦,与基层打成一片,不端架子,不摆样子,身先基层,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身边的人。他在深山中种树,最好的衣服就是一身洗得发白的中山装,顾不上自己的家人,连一所像样的房子都没有,然而却将价值超过3个亿的林场无偿交给了国家,通过学习,对照自己的思想实际,深感自己在这方面有很大的不足和差,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时时处处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勤俭节约,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通过这次学习,我的思想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同时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明确了今后应改进和提高的方面,应进一步提高忠诚意识,努力钻研业务知识,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踏踏实实干好本本职工作。勇于面对问题,大胆创新,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以自己的言行树立廉洁务实,一身正气的税务公仆形象。
2011年8月9日
第四篇:向杨善洲学习心得
向杨善洲学习心得体会
——榜样的力量
怒江分公司团总支
夕阳无限好,何为近黄昏。杨善洲同志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带领大家植树造林8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修砌塘石路,拖着一大车夕阳的黄金,承载了大山的重量。架起的高压线,温暖了村庄,照亮了家门。3亿经济价值,无偿地送给了大山里的群众。他奋斗一辈子,掏心扒肺让老百姓的日子富起来,自己却两手空空而去,他走了,就像一个操劳了一生的老农民一样,走了……身旁留下一顶草帽,一把砍刀,一支烟斗,身后留下一个依然需要刨土取食的家,家里有风烛残年的老伴……
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用毕生精力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忠贞不渝地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不为权利所累、不为私情所累,保持清正廉洁的公仆本色。作为新时期的共青团员,我们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 1 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杨善洲同志出身贫寒、经历坎坷,做过石匠,饱尝了作为一个农民的所有辛酸苦辣。他凭着一腔热城、脚踏实地的奋斗一步一步成长为领导干部后,始终保持恪守信念、清正廉洁、艰苦朴素、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他一生艰苦朴素,时常是头戴竹叶帽、脚穿草鞋以普通群众的心态往来其间,始终如一第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通过学习,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自身修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赤诚之心对待身边的人,努力为他人办实事办好事。
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他“为官”多年没有为家人安置工作和捞上一册“农转非”本本,连组织上给予的正常政策照顾也被他婉言拒绝了。他也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时常对家里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睡处有个“窝”就行,却把个人大量的积蓄投入到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上,他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施甸县人民政府,县里要奖励他10万元,他坚决不要;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又把大部分捐献给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这正是杨善洲老书记人格魅力的高大和高尚所在,他永葆本色、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广大党员学习的楷模。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他几十年如一日,废寝忘食,夙兴夜寐、忘我工作;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把植树造林作为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又一新起点,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把毕生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献给了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
杨善洲老书记的一生是艰苦奋斗、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他身体力行“俯首甘为孺子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要求的业绩,他的事迹使我们体会到,做好事业必须先做好人,必须端正心态,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必须从点滴做起,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勤勉敬业。作为一名企业工人,更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随时铭记自己身上的责任,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立志要在企业困难时期为企业添砖增瓦,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同时给企业带来新思想、新思路、新风气。
让我们向榜样学习,书写自己的“大山佐证”!
2011年5月
第五篇:我们向杨善洲学习什么
我们向杨善洲学习什么
在当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背景下,学习杨善洲精神,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在全社会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有利于引导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民主动为国分忧,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那么,我们要向杨善洲学习什么呢?
一是要学习杨善洲热爱祖国、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意志坚强的崇高品格。民族精神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理想总是指向未来,表现为奋斗目标,对人的行为有导向、驱动和调控作用;坚强的意志是坚定人生目标的保障,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我们应该向杨善洲那样树立崇高的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磨砺意志中自强不息,开拓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二是要学习杨善洲对事业的执着奉献。干出一番事业,是我们每个劳动者的愿望。一个对事业具有执着奉献精神的人,在工作中就会表现出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畏艰难、勇挑重担的顽强斗志。在这一点上,不仅仅是杨善洲做到了,还有许多像他一样的党员干部做到了,正是因为他们带好了头,所以我们的国家才兴旺起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党性,使他们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有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才会忠诚使命、无私奉献;有对事业和人民群众深厚的爱,才会奋发向上,勇往直前。
三是要真正做群众的“贴心人”。关心群众的冷暖疾苦,是杨善洲心中始终牵挂的一件事。要将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实到本职工作中,就是要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维护好民利。贴心,说到底是一个感情问题。“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党员干部只有对人民有真挚的感情,才能真心实意为群众着想。这份感情越浓厚、越深沉,就与群众的距离越近。群众感受到这份感情,也会付出同样的真情和信任,这样,心与心之间就没有距离,没有隔阂,就真正做到了贴心。
四是要将清正廉洁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清正廉洁不是党员干部的专有名词,应该是对每个人的道德要求。对每个人来说,在物质利益、亲情友情和“灯红酒绿”等各种考验面前,能否管好自己,本身就是对人格、品质、意志和情操的考验。我们应该像杨善洲一样,将心思用在事业上,心无旁鹜地为事业而奋斗,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追求高尚的生活情趣,不断提升个人的思想境界,在奋发有为、清正廉洁中实现自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