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二年级儿童已经懂得了如何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感受生活。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些知识,培养了能力,并养成了一些好的行为习惯。初步掌握了儿童与自我、与社会、与自然的基础知识和某些技能。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并能及时的整理反思提高。潜能生滞后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充分体验生活,领悟生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四个单元,分别是“我生活的地方”、“让家园更美好”、“快乐的少先队员”、“我们在成长”。有如下几个特点:
1.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2.突出养成教育的要求。3.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
4.突出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5.体现一定的开放性。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把握课程的实质。
2.树立开放的、综合的课程观。
3.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4.确立新的教学观,教学方式服务于学习方式。
5.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6.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开拓性地寻找和使用教学资源。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能分辨是非,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2.乐于帮助他人。
3.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4.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二)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格: 1.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2.自信、诚实、求上进。
五、教学进度与安排
本学期以18周计算,每周2课时,合计36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我生活的地方” „„„„„„„„„„„„7课时 第二单元“让家园更美好” „„„„„„„„„„„„9课时 第三单元“快乐的少先队员” „„„„„„„„„„„9课时 第四单元“我们在长大” „„„„„„„„„„„„„7课时 复习、考试„„„„„„„„„„„„„„„„„„„„4课时
六、教学检测与评价
1.以平时评价为主,以期终评价为辅; 2.以综合性评价为主,以单项测试评价为辅。
宋 欢 2013年2月26日
第二篇: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所教年级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共有26名学生。从整体看这些学生活泼好动,学习积极性高,能主动、自主地学习,具有很强的上进心。但也有个别学生贪玩任性,不能严格遵守纪律,虽然这些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辨别事非的能力,但是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二、本册教学内容:
1、我生活的地方。2让家园更美好。3快乐的少先队员。4我们在成长。
三、本册教学目标:
1、知道家乡的一些风景名胜、自然资源和文化生活。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2、乐意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和活动成果。
3、关心周围的环境,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4、对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有探究的兴趣。
5、愿意进取、不断向上。为自己是一名少先队员感到自豪和光荣,并能用红领巾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6、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精神。
四、教学设想:
1、通过表演、指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获得生活体验和智慧。
2、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获得体验、分享交流锻炼观察能力、表达能力。
3、在讨论中、使学生学会表情达意、学会解决问题。
4、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做事拖拉的危害,抓紧时间的快乐,学会珍惜时间。
5、通过合理安排时间、体验学习的快乐,并探究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6、引导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善于学习、乐于思索,尝试不同的方法实现探究活动。
五、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和别人愉快相处的习惯。
2、知行一致、落实到位。
六、教学措施:
1、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注意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展开活动。
2、生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学生的喜欢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3、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七、教学活动形式:
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讲故事、讲授等形式。
八、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我生活的地方----16课时 第二单元:让家园更美好----10课时 第三单元:快乐的少先队员----8课时 第四单元:我们在成长----8课时
第三篇: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根据课程特点,我制定了本学期《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一、工作理念:
教学中,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多种方式综合呈现学习内容;寓品德教育于学习活动中,注重体验和感悟;发挥整体育人功能,以学生直接参与的多样化的活动为主要呈现形式,力争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化,活动生活化;注重活动指导,寓评价于活动中,注重个性评价。
二、教育教学方面:
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带着一颗爱心去工作,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上课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一)、课程特点: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把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和内容标准四个方面的要求相互联系、互相贯通、整体呈现在主题单元中,体现综合性,注重生活性。
(二)、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培养:
(1)乐于助人,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2、行为与习惯方面的培养:
(1)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2)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养:
(1)、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三)、课时安排: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你我他”3课时 第二单元“环保与生活”6课时 第三单元“我们民族的节日”6课时 第四单元“中国人了不起”6课时 第五单元“我要上三年级了”3课时 总计:24课时
第四篇: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成长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快乐。在各方面都飞速发展的现今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提高,各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我们的教育事业要想稳中求进,就要改革、创新、钻研、探索、积累,希望与挑战并存,这就要求我们提高教育质量和完善教师自身素质。由上所述,根据课程特点,我制定了本学期个人的工作计划:
一、工作理念:
工作着是快乐的、幸福的。工作中,一切从学生角度出发,以人为本,尊重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实现生命化教学。教学中,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多种方式综合呈现学习内容;寓品德教育于学习活动中,注重体验和感悟;发挥整体育人功能,以学生直接参与的多样化的活动为主要呈现形式,力争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化,活动生活化;注重活动指导,寓评价于活动中,注重个性评价。
二、教育教学方面:
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带着一颗爱心去工作,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上课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一)、课程特点: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把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和内容标准四个方面的要求相互联系、互相贯通、整体呈现在主题单元中,体现综合性,注重生活性。
(二)、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培养:
(1)乐于助人,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2、行为与习惯方面的培养:
(1)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2)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养:
(1)、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三)、课时安排:
本学期以20周计算,每周2课时,合计40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愉快的校外生活”4课时
第二单元“我会这样做”9课时
第三单元“我爱我的家乡”9课时
第四单元“我也会很棒”9课时
第五单元“大自然探秘”7课时
复习2课时
总计:40课时
三、自身素质的提高:
工作的同时,我会不断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1、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追逐教育教学最前沿意识,树立现代化的育人观和人才观,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学手段,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以适应课改需要。
2、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我会抓紧点滴时间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专业的知识,让读书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不断充实自己。同时通过网络、媒体,开阔眼界,争取完善自己,创新自己,做到终身学习。
3、多反思、多总结。每节课后进行自我反思,以提高业务素质,从“保守的经验型”教师转向“开拓的创新型”教师,同时总结自己教学工作中的成败,以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4、确立研究课题:如何使学生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并进行研究。新学期刚刚开始,我将脚踏实地,不断进取创新,争取更大进步,力争一步步走向成功。
第五篇: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学计划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一、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分析
本年级学生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习非常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五个单元
(一)自己拿主意,(二)献出我们的爱,(三)我们去发现,(四)你好,祖国妈妈。
(五)愉快的收获。有如下几个特点:
1、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2、突出养成教育的要求。
3、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
4、突出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
5、体现一定的开放性。
三、教学要求与目标
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分目标:
(一)情感态度方面
1、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然、诚实、求上进。
(二)行为与习惯方面
1、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2、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3、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4、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三)知识与技能方面
1、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3、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四)过程与方法方面
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四、教学措施
1、充分体现教学的生活性,遵循儿童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体现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理念。
2、遵循教材开发性的特点,重视本课程面向儿童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教材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他生活空间的方法,使其教学寓于生活。
3、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对儿童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价值观打下基础。
五、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自己拿主意
1让我想想1课时
2相信自己1课时
3学习、生活有计划1课时
第二单元 献出我们的爱
1我们手拉手1课时
2爷爷奶奶,你们好1课时
3帮帮残疾人1课时
第三单元我们去发现
1我发现1课时
2我也做研究1课时
3我们的科学小组1课时
第四单元你好,祖国妈妈
1可爱的祖国1课时
2国旗国旗真美丽1课时
3敬礼,人民英雄1课时
第五单元愉悦的收获
1我在长大1课时
2努力才会有收获1课时
3丰收会1课时
共计:15课时
201407
马瑞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