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8 保护生物资源》教案

《8 保护生物资源》教案



第一篇:《8 保护生物资源》教案

《8 保护生物资源》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保护濒危动植物的重要性。

2.了解当地的动植物资源,意识到动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在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2.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2.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护自然资源。

3.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当地的动植物资源的调查和分析,了解野生动植物的现状,从而意识到保护濒危动植物的重要性,培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

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课件,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媒体:出示课本图。

情景:在自然保护区里,憨厚、可爱的大熊猫正在吃着竹子。波波说:“大熊猫真可爱,它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

媒体:出示我国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的图片(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自然保护

区、卧龙自然保护区、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

问题: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呢?

讨论:通过阅读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研究杂交水稻等事例,讨论野生动植物对科学研究的作用,以及我们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性。

小结:地球上的生物物种超过200万种。但是,人类的活动对野生动植物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随着滥伐森林和生态环境被破坏,近几个世纪以来全世界灭绝的野生动植物种类数以千计,许多动物和植物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

从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生物的消亡对其他生物的生存、延续都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为了保存地球上的物种及其生态环境。人类对世界上千百万遗传物种的保护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的大问题。

二、活动:

媒体:出示卧龙自然保护区图片。

问题:什么是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保护什么?什么样的区域能被列入自然保护区呢?

资料:一般来说,自然保护区是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的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环境、地质构造以及水源等自然综合体为核心的自然区域。在这块区域内,人的各种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以使这一区域内的保护对象保持无人为干预的自然发展状况。自然保护区不仅是一个国家的自然综合体的陈列馆和野生动植物的基因库,而且对自然环境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包含某个核心对象的陆地及水体为主要任务,所以,自然保护区应该保护的是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水源涵养区等。

引导: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以后,自然环境和野生动植物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现在,我国各地的国家级、省市级自然保护区已相继建立,通过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和各种野生动植物资源。

活动:对我们居住的地区(城市)的自然保护区进行调查,了解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有没有改善,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有没有明显变化。

目的:通过调查,使学生对自然保护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第二篇:保护生物资源建议书

——保护地球环境、资源刻不容缓

敬爱的全体师生们

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家园只有一个地球不能克隆它就像我们的母亲一样为我们提供着生存资源和条件。我们是地球的主人我们要以主人的角度去善待它们保护它。不要以旁观者的身份去伤害它们渺视它们不要让地球母亲伤心流泪。大家要知道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命。

我们要立即行动从身边做起保护碧水蓝天共建绿色家园。消灭污染保护环境。在此我想大家提出倡议

1、保护森林资源我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人均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在世界各国中排在第120位之后。最严重的问题是我国的森林资源在数量和份量方面都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当中。我国也是一个严重沙漠化的国家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是人类的大量乱砍乱伐的后果大家要保护树木树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排放出氧气还有蓄水、固土、美化环境的作用。所以大家必须保护、珍惜森林资源。

2、保护生物资源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植物是大家美化环境的好帮手如果没有了动物人类会怎样如果没有了动物人类也会灭亡。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姚明都说“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这句话说得很对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要像热爱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热爱它们。

我们的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所以大家要用行动保护家园用热血浇灌地球大家早一天保护环境多一份生命保证。如果我们再不节制地长期滥用这些宝贵的资源将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威胁人类将会灭亡如果地球上的资源都枯竭了人类将无法继续生存下去。

所以我们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希望大家行动起来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生活得更美好

建议人

****年**月**日

第三篇:海洋生物资源的国际法保护)

《海洋生物资源保护的国际法》导读

此书是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刘丹博士的作品。主要是关于海洋生物资源国际保护为主题,这是个前沿的课题。本书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海洋生物资源国际保护的理论依据。而是海洋生物资源国际保护的法律规制和组织规制。三是从国际法角度分析鱼类资源和哺乳动物的国际保护。四是涉海生物资源国际争端和区域争端。

本书从法律规制和组织两个层面论述海洋生物资源的国际保护。在法律规制层面,用历史方法梳理从公海自由的习惯法到《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其后的海洋生物资源国际保护的演化过程。集中剖析海洋捕鱼绝对自由到相对自由,再到严格渔业管理制度的国际海洋法发展趋势,对涉多项国际海洋法公约的协定进行比较研究,结合国际环境法领域的基本原则分析其对海洋生物资源保护的国际立法的深刻影响。

不限于现行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框架的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和管理“实然法”体制,结合近四十年来兴起的国际环境法作为海洋生物资源国际保护的理论依据,从物种角度对鱼类资源和哺乳动物的国际保护的理论依据中,除了从环境法和海洋法对海洋生物资源所涉术语进行考察外,还侧重论述海洋生物资源国际保护法的国际渊源。

选取不同时间对涉及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国际立法有重要意义的国际争端解决案例进行分析,同时对中日韩区域性渔业争端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海洋生物资是指生命的、能自行增值和不断更新的海洋资源,是

一类生活在海洋中可更新和再生的特殊资源,其自身具有特有的属性和变化规律。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物个体和种下群的繁殖、发育、生长和新老替代,使资源不断更新,种群不断获得补充,并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达到数量上的相对稳定。

一、本书的重点是海洋生物资源的国际保护机制完善。

(一)国际法律的缺陷。

1、国际法律规范缺乏协调。海洋生物资源国际法律文件中,既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鱼类种群协定》《国际管理捕鲸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公约协定不仅众多分散,而且难免在职能和作用上存在重叠,由此带来的进一步问题就是由于这些公约或者协定所涉的区域性管理和安排同样也存在机构复杂、缺乏协调的问题。

2、遵守和执行存在障碍。一是《国际海洋法公约》对养护和管理海洋生物资源框架性的规定给予各国以及各国以自主决定如何制定养护个管理的措施。而是实践中如何确定哪个国家负有什么样的责任,什么样的受害国有权提起关于对方违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责任。这些都是很具体的和操作性很强的问题,在这点上,国家责任理论和实践将对渔业养护和国际的国家责任有所启发。三是缺乏有效的争议解决机制。

(二)国际性、区域性组织管理和安排的缺陷。

1、区域组织和安排重叠并缺乏协调。许多区域性组织和安排各自为战,多头管理的现象比较严重,由于组织成员国不同,加上渔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差距较大,对非法、不报告和不管理渔业的泛滥难

以形成合力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不均衡。

2、退出机制或反对程序存在消极影响。

(三)涉海洋生物资源争解决的局限和特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争端解决程序”中把渔业争端排除在强制争端解决外的规定一直被认为是公约的大缺陷。

二、海洋生物资源国际保护的机制完善

(一)法律规范

着眼于已有公约的修改和改进或如《负责任渔业守则》等无法律效力的“软法”转化为具有法律效力的“硬法”。该需要落实如预警原则等海洋生物资源法律体系中核心作用的执行。在体系外,也不忽视其他“渔业普遍接受的国际规则和标准。通过吸收具有法律效力的渔业法律文件或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再解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海洋生物资源的现有条款将继续的得到发展,其次,海洋生物资源国际条约冲入背后的国际法不成体系的问题也决定了解决方法不可能单一化。这种“不沉体系”的解决方法应是建立尽可能广泛的合作机制,而且还应从事先预防和实收补救两个方面入手,应适当运用国际谈判等政治手段,最终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对条约冲突妥善解决。

(二)区域组织和安排

形成拥有普遍低于过的全球性条约,条约本身建立世界范围的海洋区域组织网络。每个区域组织可以按联邦功能建立,地区性行为由地方管理,跨界行为集中由区域组织管理,但这并不等于各国放弃主

权给“吵过架”机构。相反,每个国家可以利用主权实现,共同利益。该建议虽具有理想色彩,但对组织系统构造、明确组织成员与组织的关系,明确组织的最终为全人类利益的目标等。

(三)充分利用争端解决

在完善海洋生物资源有关实体法和组织机构的同时,如何让使各成员国对其养护管理措施承担责任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利用争端解决机构。一方面,可以通过成员国放弃或重新考虑有关《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十五部分中“专属经济区争议例外”的问题而实现。另一方面,鼓励成员国利用争端解决机制,反过来也可以对推进渔业条款的完善和渔业组织的工作发挥作用。

三、海洋生物渔业资源国际保护机制对中国的启示

(一)中国渔业及与国际渔业法接轨。

1、对传统渔业的影响。我国黄、渤海区包括辽宁、山东、河北及天津三省一市。实行专属经济区制度后大量渔民需要重新安排工作,据有关部门调查,间接和直接损失高达147亿元。中日、中韩渔业协议生效后,辽宁省市区在黄海外侧和东海外海的一部分渔场,枝江、江苏江也因此受损。我国已就北部湾化解问题和越南达成协议,在此基础上签订了《中越北部湾渔业协定》,但是,据有关部门统计,仍有一万多艘船不得不退出原有的作业渔场,约10万渔民事业。60万渔业人口的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对于远洋渔业的影响,为了拓宽海洋资源的捕捞生产,从1985年起么我国开始发展远洋渔业,签署了《国际海洋法公约》后,我国的远洋渔业生产获得快速发展。

3、我国参与国际渔业合作的状况。我国远洋渔业虽然起步晚,但是截至2009年拥有近1500艘远洋渔船,作业遍及三大海洋公约和32个国家的管辖水域,在境外建立了约130个基地和合资企业,成为世界主要的远洋国际之一。中国较早签署《中国海洋法公约》,先后与有关国家签署13个双边政府间国际渔业和合作协定、6个部门间渔业合作协议,加入8个政府间渔业组织,参与13个多边国际组织 有关的渔业的活动,在国际渔业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力显著增加,我国还先后与美国、俄罗斯、韩国、越南的等国开展渔业联合执法,树立渔业大国的形象。

(二)中国远洋渔业与渔业法律政策的调整和完善

1、海洋基本法

由于我国沿海和近海渔业资源的国度开发,以及同海洋邻国签订的双边渔业协定等多方面因素,我国近海渔业的资源持续衰退。我国远洋渔业的鼓励和发展尤为重要。主要的渔业法律有:《领海与毗连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基线的申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关于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决定》。其中《领海及毗连区法》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进对相关海域的管理做出了原则性规定,需要进一步的国内配套法律指导渔业资源的养护和管理。

2、渔业养护与管理的基本法律

我国调整渔业资源方面的法律主要是1986年制定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渔业法》,2004年修改后《渔业法》第23条规定全面实现实现捕捞许可制度,并严格许可的发放,到公海从事作业的捕捞许可证由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发放。新《渔业法》第22条规定将实行捕捞许可证由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发放。

3、我国渔业法律政策的完善

(1)以生态管理引导渔业立法。(2)改变“重污染防治,轻污染源保护现象”、完善海洋生物资源立法。(3)加强渔业资源管理执法。

本书尝试从“实然法”至“应然法”的宏观角度分析海洋生物资源国际保护相关的国际规范和组织机构,找出海洋生物资源保护的国际法依据,整理涉海生物资源的养护和管理的合作这一终极目标。

第四篇:生物资源学群

生物資源學群

生物資源學群在讀些什麼

 農藝

 畜產/畜牧/動物科學

 園藝

生物資源學群科系的畢業出路

 公職以及各類考試

 就業市場

 主要進修領域

第五篇: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的群体数量,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更新的海洋资源。其特点是通过生物个体种和种下群的繁殖、发育、生长和新老替代,使资源不断更新,种群不断补充,并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达到数量相对稳定。在有利条件下,种群数量能迅速扩大;在不利条件下(包括不合理的捕捞),种群数量会急剧下降,资源趋于衰落。

海洋生物资源极其丰富,它是人类发展水产业的物质基础。海洋生物资源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人类所利用的总动物蛋白质(包括饲料用的鱼粉)中,约有12.5~20%(鲜品计算)来源于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生物资源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医药原料和工业原料,当前,海洋生物药物已在提取蛋白质及氨基酸、维生素、麻醉剂、抗菌素等方面取得进展。

海洋生物有20多万种(17万余种动物,2.5万余种植物)主要的门类有鱼类、甲壳动物类、软体动物类、海兽类和藻类。

1.海洋鱼类资源

鱼类是海洋生物资源中最重要的一类,并且分布广泛,从两极到赤道海域,从海岸到大洋,从表层到万米左右的深渊都有分布,海洋鱼类约有2万多种。

鱼肉中含蛋白质、氨基酸很高,对促进智力发育、降低胆固醇和血液黏稠度、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明显的作用。

2.海洋植物资源

海洋中的植物大都是藻类,生活在海洋中的藻类又叫海藻,主要有绿藻、褐藻、红藻等。海洋植物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还含有大量的非含氮有机化合物以及未知生长素,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病、抗病毒、促进生长等生物活性。

在食用方面,海藻不仅含有许多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而且还含有20多种维生素,是一般植物所没有的;在工业方面,海藻中所含的多种化学物质在化学、纺织、食品加工等多种工业上有着重要的用途;在药用方面,藻类中可作药用的种类很多,主要有绿藻、褐藻、红藻、蓝藻。如褐藻中的海带因含碘较多而能治疗甲状腺肿大已为人们所熟知;作为肥料及饲料,因海藻体内含有很多氮、磷、钾,在农业上作肥料效果很好,对土豆、红薯、花生等作物有明显的增产效。

3.无脊椎动物资源

生活在海洋中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相当繁多,约16万种,目前已被发现经济价值较高并被利用的约有130种。从无脊椎动物中,可以提炼出抗菌、治癌和医治心血管、消化道、呼吸道等疾病的良药,以及提取代血浆和使人延年益寿的滋补药品

19世纪及以前,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主要在陆地淡水、河口及海岸带进行。20世纪,海洋渔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1800年世界水产品的产量约为120万吨,1900年增长到400万吨,1938年为2100万吨(海洋水产品为1880万吨),1970年达到7080万吨(海洋水产品为6070万吨)。尔后,海洋生物资源产量进入较稳定的阶段。

近些年,由于人类对海洋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性的迅速丧失,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长期以来国际社会正采取与实施生态化的决策、法规:①1982年通过1994年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不断完善和细化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立的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制度,推动了国际海洋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②加强海洋环境保护,防止人为的破坏,尤其是防止或减少污染,注重对鱼类的产卵区与育幼区的生态环境的保护,以维持多种经济鱼类的生命循环③增强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加强科学技术的投入,对海域生物种群分布、食物链、繁殖地等情况进行研究,查清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情况,对濒危物种的现状、生境、分布、数量及其变化规律和濒危原因进行调查和系统研究。

21世纪是人类开发海洋的新世纪,海洋是人类存在与发展的资源宝库和最后空间。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合理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服务于农业和医药业,必将造福人类。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