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A第4章第1节 食物链

A第4章第1节 食物链



第一篇:A第4章第1节 食物链

4-1食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 施卫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

2、能力目标:

(1)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2)通过方案设计、查阅资料等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建立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观。

(2)培养学生探究食物链的兴趣,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重难点分析:

本节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食物链,构建食物链的概念。难点是:指导学生设计生物防治方案。通过对食物链,特别是与人有关的食物链的分析,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建立保护环境,保护生物的意识。

设计思路:

本节课设计了2个“分析活动”和1个“方案设计”3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课件展示儿时“二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导入新课,利用游戏“谁吃谁”的活动,建立食物链的概念,通过小组分析讨论归纳出食物链的特点,达到了“做中学”的目的。第二部分是指导学生分析食谱中的生物,连出包括人在内的食物链。一方面巩固食物链知识,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认识到人也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也处在一个个复杂的食物链中;通过“我请大家吃大餐”的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第3部分是指导学生设计一个生物防治的方案。通过展示我国生物防治取得的成果,激发学生设计生物防治方法的热情。通过搜集各种资料,设计一个生物防治的方案,组内进行自评和互评,进行修订,评出最佳方案。并设置课后拓展:请学生课后点击相关网站,查阅资料,搜集生物防治的各种方法,为当地农田主要害虫(如:棉芽虫、菜青虫、稻飞虱等)设计一个可行性生物防治方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造福于家乡。

课前准备

1、学生游戏道具:印有各种生物头像的彩色图片,制作成头饰。

2、用于制作食物链的卡片和针线。

3、课前搜集松毛虫天敌的资料和生物防治的方法的资料。

4、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课件1:观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动画(配乐朗诵,并配上动画)

我国西汉时期刘向的《说苑》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展示课件2:一群小朋友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视频)提问:

1、第一画面描述了怎样一个成语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通过观看两个画面,说说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捕食关系、吃与被吃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的展示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尤其是课件2,让学生回想起孩提时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兴趣,悟出生物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

(二)新授:

1、食物链

【学生游戏活动】:谁吃谁?

请几个学生上台戴上印有不同生物图片的小头饰,来扮演各种生物,并在“人群中”迅速找到“自己”喜爱的食物。看谁找得又快又准。(学生完成每组活动后,请下面的学生按上面学生的活动写出相应的食物链,并请学生上黑板写出各条食物链。)

★注意:一定要按照“吃与被吃”的关系将被吃的生物排在前面,吃它的动物排在后面,并在它们之间画上箭头,箭头必须指向后面的动物。第一组:鼠、粮食、猫(粮食→鼠→猫)第二组:青菜、鸡、蜘蛛、鹰、昆虫

(青菜→鸡→鹰;青菜→昆虫→鸡→鹰;青菜→昆虫→蜘蛛→鸡→鹰)

讨论:(1)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连在一起,像什么?(食物链)

(2)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食物链?(在一定的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就叫做食物链。(3)在食物链中,连接各种生物的“箭头”表示什么意思?(箭头表示生物之间的被吃关系)第三组:青草、蛇、蚱蜢、鹰、青蛙(青草→蚱蜢→青蛙→蛇→鹰)

如果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又增添了一种生物——公鸡,那食物链会不会有什么变化?会有怎样的变化?请一位同学上来扮演公鸡,并寻找“自己”所在的食物链的位置。

(青草→蚱蜢→鸡→蛇→鹰 ;青草→鸡→蛇→鹰;青草→鸡→鹰;青草→蚱蜢→鸡→鹰)

师: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所以,存在的食物链也会有很多条。每条食物链一般包括3—5个环节,环节越多食物链越复杂。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谁吃谁”的活动,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游戏的不断深入,使学生在活动中慢慢悟出食物链的概念。)

【小组分析】:通过分析以上几组游戏,相信同学们对食物链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请大家结合屏幕上显示的这几条食物链和讨论题,总结一下食物链有哪些特点?(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1)食物链一般由哪几类生物构成?(绿色植物和动物)

(2)它们分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什么角色?(生产者、消费者)为什么?(生产者:可以利用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消费者:不能自已制造有机物,要从外界获取)

(3)从屏幕上的这几条食物链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起始端均为植物,第2、第3及以后的环节均为动物)(4)第2、第3环节的动物有何不同?

第2环节的动物大多为植食性动物,第3环节的动物大多为肉食性动物)

(5)在这个生态系统中,鸡既可以位于第2环节,又可以位于第3环节,说明什么?(说明鸡既可以吃植物,又可以吃动物,是杂食性动物。)

学生总结食物链的特点:①食物链通常是由一种绿色植物开始的。

②位于食物链第二环节的生物通常是植食性动物。③位于食物链其它环节的生物大多是肉食性动物。

教师将完整食物链的特点展示在屏幕上:

生产者→消费者(植食性动物)→消费者(肉食性动物)→消费者(肉食性动物)„„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设置,使学生新旧知识贯通;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学生活动】:下面请各小组将P74农田中的生物制成卡片,并将卡片用针线将各条食物链串连起来,看哪一组的同学连的又快又准。最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将这些“链”小心地 夹在笔记本里保存好,下节课还要用到。)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安排目的是对食物链知识的巩固,其实是一个课堂练习。通过手工制作加深一次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也为下一课的学习准备教学用具。)

超链接到课件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动画,请一学生上黑板画出一条符合诗意的食物链。(树→蝉→螳螂→黄雀→人)

师:可见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与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联系。那人类参不参与这种食物链关系呢?大家都知道,民以食为天,人的食物从哪里来呢?

展示课件3:丰富多彩的食物(图片)以及学生在食堂用膳的情景。【学生探究】:我请大家“吃”大餐

师:请每一位同学为自己选一份午餐食谱,分析每种食物分别来自哪种动物或植物。对于动物,请接着写出它们的食物,别忘了把自己的名字写上,然后用箭头把它们连接起来。你能发现些什么问题呢?你这顿午餐从哪几条食物链中获了物质和能量?写出你午餐所涉及的食物链。请学生上台通过实物投影,汇报展示。

学生总结:我们发现自己处在食物链的最高位置。

师:非常正确。人类是食物链中的最高阶层,应当属于消费者。讨论:从食物链角度考虑,人会受到自然界中其他生物的影响吗? 展示课件3:生态农业图

人与动植物之间有着复杂的食物联系。人的食物种类很多,因此与人有关系的食物链,实际上要比我们画的复杂得多。

通过大家所画的食物链可以看出:人与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是一环扣一环,相互依赖生存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生物受到影响,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我们人类自己。因此我们应该要对它们加以保护,其实也是为了我们人类自身更好的生存。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件1食物链的描述,认识到人也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也处在复杂的食物链中;通过“我请大家吃大餐”的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2、天敌与农林害虫

展示课件4:(视频)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啄木鸟;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猫头鹰;稻田里的青蛙;庭院里的猫的捕食行为。

讨论:(1)请找出画面中的食物链并表示出来。

(2)你还知道哪些生物的天敌?

师:科学家从生物的食物链中得到启发,想出了利用天敌对农林害虫进行生物防治的方法。展示课件5:展示生物防治农林害虫的成果:“森林医生”啄木鸟;“农田卫士”猫头鹰;松毛虫、金龟子等害虫的天敌灰喜鹊;防治棉蚜虫的七星瓢虫等等。想一想:用生物防治农林害虫有什么意义?

讨论:小红家菜园里的青菜上长了许多菜青虫,小红把家里的几只老母鸡放在田里去,用母鸡来防治菜青虫。你认为这样的方案可行吗?为什么?

师:那么,在设计利用天敌防治害虫的方案时,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请学生查阅信息库中“天敌的选择”)

★提示:设计利用天敌防治害虫的方案,不仅要选择有效天敌,还要充分考虑这些天敌的饲养,以及这些天敌放飞的时间和方法有的时候还要考虑怎样回收天敌以便下次防治时再利用。

师:根据天敌选择的原则,请各小组选择一种松毛虫的天敌,并设计一个可行的方案来防治松毛虫。学生分工合作,将课前搜集的资料和信息库的资料进行整合,设计出松毛虫的生物防治方案,并在全班进行交流。评选出最佳方案。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我国生物防治取得的成果,激发学生设计生物防治方法的热情。设计一个生物防治的方案,这是对食物链知识的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3、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4、课后拓展:课后点击相关网站,(如:http://www.feisuxs;http://www.feisuxs/info;)查阅资料,搜集生物防治的各种方法,为当地农田主要害虫(如:棉芽虫、菜青虫、稻飞虱等)设计一个可行性生物防治方案,造福于家乡。

第二篇: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6章第1节《食物链》教学设计(新版)苏科版

食物链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知道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什么是食物网。会书写完整的食物链。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应用食物链和食物网描述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2、能把食物链中的生物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意识到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的重要性。

2、在交流中形成善于听取别人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研究同一环境内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建立起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2、能正确书写完整的食物链。

教学难点:

1、能分析食物链中各个角色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2、能书写完整的食物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课件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动画。

1、谁能用一个成语来说说这幅图讲的是哪个故事吗?

2、故事中谁被谁吃?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用箭头表示关系,板书:树汁→蝉→螳螂→黄雀→人)

3、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关系)

4、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像什么?(课件:链条)

师:所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课件出示)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食物链。板书:食物链(请生齐读)

二、谁被谁吃(认识食物链)

1、出示更多生物图片(草、兔、蛇、狐、鹰)。提问:在这些生物之间谁被谁吃?有哪几条食物链呢? 请你找一找。

2、反馈,请学生来说,课件展示。草→兔→鹰 草→兔→狐 草→鼠→蛇→鹰 草→鼠→狐 草→鼠→鹰

3、仔细看这些食物链,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同桌讨论,找出食物链的特点。)

4、小结:

A、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B、食物链一般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学生齐读)

5、介绍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概念。

师:哪些是绿色植物呢?(指名说,师板书:花、草、树木等)

因为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食物,生物学就把它们叫做——生产者。(板书)那么什么是消费者?我们一起来看:

课件: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以其他生物为食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如:各种绿色植物---花、草、树木等是生产者; 各种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是消费者。

6、巩固: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食物链中,谁是生产者;谁又是是消费者呢?(指名说)

三、食物网

1、大自然中有许多生物,大家来看,在这张图中谁是生产者,谁是消费者呢?(课件出示多种生物)

2、这么多的生物在一起,有多少条食物链呢?请你用箭头像老师那样在草稿本上写一写。

3、交流你发现了多少条食物链?(投影学生的作业本,纠正不当之处)

4、一起来看看到底有多少条食物链(课件展示)

5、小结:

因为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很多,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也很复杂,因此,生物之间就存在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交叉形成网状。生物学家把它们叫做食物网。

四、拓展

现在有这样两个情境,请你思考:

情境1:现在很多人喜欢吃蛇肉,有一天蛇群遭到人类攻击,被大量捕杀。你觉得会出现什么后果?

情境2:因为蝗虫会使稻谷减产,人们痛恨蝗虫,把大量的农药撒到蝗虫身上,蝗虫全部被消灭了,又会出现什么状况?

第三篇:注意力大班训练第1节

泡小学习能课教案

第一节课(11月25日周五下午二点至三点):

课程目标:

1、初步让学生体验注意力集中的美妙感受。

2、分别让学生认识和体验到听觉注意和视觉注意两种学习最主要的注意方式。

3、继续全面细致的了解每个学员的学习能力水平。

课程内容:

一、通过老师生动、有趣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学习能力课程(2′)

大家知道我们今天要上的是什么课吗?是“学习能力课”。一提到学习有些小朋友就要皱起眉头了,呵呵,有没有这样的小朋友? 但是我要告诉同学们我们的学习能力课也可以叫做学习游戏课,我们把学习当作游戏来玩,在玩中学,你们想不想上这样的课呢?那么既然要玩游戏,我们这门课究竟要玩一些什么样的游戏呢?我们要玩的游戏主要有四种:他们分别是“听力大冲浪”“眼力大比拼”“巧手变变变”“感统游戏园”。哇,听到名字就好想玩了呀!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但是别着急,老师现在还要再考考你们,首先“听力大冲浪”从名字来看是怎样的游戏?对了,“听力”肯定就是用耳朵认真听才能完成的游戏,“眼力大比拼”呢?对,眼睛仔细的看才能完成的游戏,“巧手变变变”就是动手玩的游戏,而“感统游戏园”则是一种好玩的运动游戏,老师们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感统玩具在一楼。我给我们这门课起了一个小名,叫“聪明灵巧”课。他们每一字就代表一种游戏,大家猜一猜,“聪”代表那种游戏?“聪”有一个耳字旁,所以代表“听力大冲浪”。“明”呢?眼睛看得清楚叫“明”,所以代表的是“眼力大比拼”,“灵”是指我们的身体灵敏灵巧,成为一个运动能人,这个在我们的感统游戏园里可以达到,最后一个就是“巧”,是指我们有一双灵巧的双手,就一定就是“巧手变变变”游戏了。

二、宣布上课的规则(3′)

好了,上游戏课,也是上课,既然是上课那就要遵守上课的纪律,我只给同学们提两项纪律,一是:端正的坐姿,二是:要发言先举手。大家能不能做到?如果能做到我们就可以一直玩游戏,如果做不到我们就停下来练习课堂纪律。李老师还是通情达理的,有时候我们玩游戏同学们会比较兴奋,坐姿不端正,随便说话的情况难免就会出现,我会给你们三秒钟的时间让大家调节自己的姿式和状态,我会用数123的方式提醒大家,当我数到3时,大家也要用端正的坐姿和整齐的口号回应我。什么样的口号“请坐端”。好现在我们大家就来练习一下。还有一种情况是,大多数同学都能遵守端正坐姿和举手发言这两项纪律,但是有可能各别同学不能遵守,并因为自己的行为影响到其它同学上课,我会给这样的同学三次机会,如果三次机会你都没有珍惜,那么你将需要到安静角里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有没有需要改变的地方,当然在安静角里反思的时候你是不能参加我们的游戏的,但是如果你想好了,也愿意改变自己的行为,并为此向大家道歉的话,你随时可以举手示意老师,老师会给你机会,并让你重新参加我们的游戏。

三、初级注意力训练----视知觉、听知觉基础能力活动训练。

1、听力大比拼:听觉专注力、分辨能力训练---听词拍手游戏(15′)

按顺序读词组(共40个),当听到词组属于“野生动物”时,双手击掌,同时说“嘿”,当听到词语属于“家养动物”时右手握拳竖直向上举,同时说“哈”

猴子

郁金香

熊猫

康乃馨

大象

老虎

菊花 狮子

家兔

猩猩

河马

百合长颈鹿

狼 牡丹花

鸭 狐狸 君子兰

鸽子 袋鼠

骡子

睡莲

鸵鸟

野猪

梅花鹿 豹

驴子 玫瑰

北极熊

企鹅

斑马 鳄鱼

美人蕉 第一次游戏:所有同学一起听并做动作。

第二次游戏:每个同学反应一个词语,像听词反应接力一样。

第三次游戏:将学生分成两组,听到家禽动作第一组做规定动作反应,听到野生动物第二组做规定动作反应。

2、眼力大考验:视觉记忆力、观察力训练---变装秀(5′)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展示老师身上的衣服,配饰、发型等所有细节,待会儿,老师将迅速变装,请同学们举手说出老师身上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每次举手只能说一点变化。看看同学们能否找出所有改变过的细节呢?

3、巧手变变:注意力精细动作训练---手指操。(5′)手指操:一枪打四鸟

第一次:所的同学一起练习打四鸟标准动作。

第二次:所有同学练习升级动作,枪打1234鸟标准动作。

第三次:所有同学在做到手上动作的同时加上身体倾斜瞄准动作。

4、感统游戏:

宣布上课的规则:(3′)

(1)自己检擦衣服,裤子,口袋内是否有尖锐物品,请交与老师统一保管,下课后领取。

(2)学员进教室后听口令集合,按大组高矮顺序依次在横线上站成两排,双手放在双腿两边,抬头挺胸,向老师问好。

(3)老师宣布游戏规则和感统器具操作要求时,大家安静认真的听,不明白的地方举手提问。

(4)如有各别同学不能遵守纪律,老师三次机会提醒,三次机会后到安静角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有没有需要改变的地方,当他愿意改变自己的行为,你随时可以举手示意老师,老师会给你机会,并让你重新参加我们的游戏。

热身训练---身体敏捷度训练,听口令做动作。(5′)

游戏内容:老师以不同的站坐趴起蹲为目标,随意更换口令让孩子进行动作练习,要求动作准确,反应迅速。

(热身运动后按大组分为两组分别先后进行脚踏车和羊角球的训练。)

1、前庭平衡能力训练---平衡脚踏车持把操作练习。(10′)教具:平衡脚踏车两副

分组:7人一组,14人分为两组

老师讲明操作要领:要求孩子双脚踩于脚踏车踏板的中间部位,身体微向前倾,双手扶住扶手,通过左右脚交替蹬踏板,控制小车向前向后行驶。游戏规则:按班级坐位一小组7人为一组,14人分为两组,指定始点线和终点线,两组小朋友从起点线出发到达终点线后倒退回来,一去一回为一个来回,每位同学练习一个来回。练习完毕后,为了增加游戏的乐趣,可让两组小朋友进行比赛,看看哪组小朋友先完成所有同学的来回。

2、本体感能力训练---羊角球操作练习(10′)教具:羊角球两个

分组:7人一组,14人分为两组

老师讲明操作要领:孩子坐在这个球上面,两只手抓住球的“角”,两脚放在球的前面,背打直,脚站稳,臀部坐在球的中心部分,跳的时候手把“羊角”往上提,膝盖用力跳跃,同时臀部跟着球往上跳,跳的时候背打直,放松,用脚去控制速度和力量,手脚并用,再利用臀部往下压。

游戏规则:按班级坐位一小组7人为一组,14人分为两组,指定始点线和终点线,两组小朋友从起点线出发到达终点线后转回,一去一回为一个来回,每位同学练习一个来回。练习完毕后,为了增加游戏的乐趣,可让两组小朋友进行比赛,看看哪组小朋友先完成所有同学的来回。

3、前庭平衡能力训练---小象转圈游戏(5′)教具:无

老师讲明操作要领:学生右手捏住自己的鼻子,左手穿进右手臂的臂圈里,向前伸直,模拟小象的长鼻子,原地转圈,顺时针转10圈,逆时针转10圈。速度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在能控制自己的身体的情况下,转得越快越好。

第四篇:第1节《家庭电路》教案设计

第1节《家庭电路》教案设计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十九章

生活用电

第1节

家庭电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家庭电路的组成和电路的连接方法。

2.知道什么是火线和零线,知道试电笔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3.知道插座、家用电器接地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试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掌握试电笔的使用方法。

2.在观察家庭实际电路组成的过程中,归纳概括出家庭电路的主要组成部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家庭电路各组成部分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品质。

2.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教学重点】

家庭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

试电笔的使用和家用电器金属外壳接地。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家庭电路示教板、试电笔、三脚插头、两脚插头、漏电保护器、复读机、电热水壶。

学生:试电笔、插座、螺丝刀、搜集家用电器插头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创设】

对比引入。

[对比引入]利用实物投影展示两种用电器。

[设置疑问]

同样是用电器,为什么复读机的插头有两个插脚,而电热水壶的插头却有三个?上面的插脚有没有用呢?

[板书课题]

§19.1

家庭电路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不同用电器插头上的插脚不同激发质疑,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观察两种用电器及其插头。

思考并尝试回答老师的问题。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家庭电路的组成 [自主学习]

.内容:课本105页“家庭电路的组成”。

2.要求:⑴说出家庭电路的电源是什么,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多少。

⑵知道家庭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

⑶保险装置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它有什么作用?

3.时间:3min。

[演示实验]

展示家庭电路示教板及每一部分的作用。

[想想议议]

.总开关有什么用处?电能表和总开关的位置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2.控制灯泡的开关为什么要接在灯泡和红色的导线之间?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家庭电路示教板的演示,加深学生对家庭电路组成的认识,充分了解各部分的功能;在“想想议议2”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的学习。)

结合课本自学。

⑴从发电厂通过输电线输送过来。电压220V。

⑵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用电器和插座……

⑶熔丝或空气开关;电流过大时自动切断电路,起保护作用。

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家庭电路中各部分的作用和功能。

1.检修电路时断开开关;不能,如果将电能表接在总开关后面,容易出现盗电现象。

2.尝试回答问题,带着疑问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知识点二:火线和零线

[自主学习]

.内容:课本106页“火线和零线”。

2.要求:⑴知道什么是火线和零线。

⑵结合课本、试电笔实物了解试电笔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⑶了解试电笔内阻值很大的电阻的作用。

⑷试电笔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3.时间:5min

(设计意图:采用小组交流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火线零线及其鉴别工具——试电笔的使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及合作意识。)

[动手实验]

.老师演示试电笔的正确使用方法和错误操作。

2.学生在断电的情况下模拟使用试电笔判断火线零线,小组内互相纠错。

3.通电后,再次使用试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

[学以致用]

.家用电器之间时如何连接的?

2.控制家用电器的开关应该和该电器如何连接?另一端要接到火线上还是零线上?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模拟练习到真正用试电笔辨别火线零线,培养学生安全用电意识,正确掌握试电笔的使用技能。)

[延伸拓展]

当使用试电笔接触火线时氖管会发光,为什么接触零线时却不发光呢?

[教师点拨]

尽管正常使用的家庭电路中火线和零线中都有电流通过,但是零线在入户前已经接地,人站在地上用试电笔接触零线时,零线将人体和试电笔短路,故氖管不发光。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模拟练习到真正用试电笔辨别火线零线,培养学生安全用电意识,正确掌握试电笔的使用技能。)

自学“火线和零线”内容,用螺丝刀拆开试电笔,了解其内部结构。

⑴端线俗称火线;零线——入户前已经接地。

⑵构造:金属笔卡、氖管、电阻、弹簧。可以识别火线和零线。使用时用指尖抵住上端的金属帽。

⑶试电笔中串联阻值很大的电阻可以使电流变小,保证对人体没有危害。

⑷辨别火线零线;判断电气设备的外壳是否带电。

1.观察并学习如何正确使用试电笔。

2.利用试电笔模拟判断火线零线。

3.通电后使用试电笔判断火线零线。

1.并联。

2.串联,开关接在火线和用电器之间,便于检修电路。

交流讨论。

正确认识试电笔接触零线时为什么氖管不发光,知道正常使用时零线中也有电流通过。,知识点三: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器

[提出问题]

不同的用电器为什么使用的插头不同?

[自主学习]

.内容:课本107页“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器”。

2.要求:⑴知道三线插头的三根线分别接什么?

⑵知道插座的三个孔是如何接入家庭电路中的。

⑶标“E”的插头为什么比其余两个略长一些?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

⑷了解漏电保护器的作用,知道漏电保护器和空气开关的区别。

3.时间:3min。

(设计意图:课下由学生搜集有关插座的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自学、交流讨论做到学以致用,进一步培养安全用电意识。)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下搜集有关插头的资料。

⑴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的插头是三脚的;

⑵塑料外壳的用电器的插头大多是两脚的;

⑶三脚插头最上面的插脚略微长一些……

⑴L接火线、N接零线,E接用电器的金属外壳。

⑵左零右火上接地。

⑶一旦插头插入插座中,可以保证用电器的金属外壳接地,如果绝缘层损坏,使外壳带电,电流可以流入大地,不至于对人造成伤害。

⑷漏电保护器可以在人体站在地上接触火线时,自动切断电路,起保护作用。空气开关则是在电流过大时自动切断电路,起保护作用。

【盘点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收获,师生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

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的收获和困惑。(见附件1)

【课堂检测】

独立完成,相互批改,教师巡视点评。

完成检测题(见附件2)

【家庭作业】

《助学》第一节内容

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19.1

家庭电路

一、组成:入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用电器(插座)

二、火线和零线、火线(端线)、零线(接地)

2、试电笔

3、开关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

三、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器

、三线插头

2、三孔插座

3、漏电保护器

【教学反思】

一、案例中的“亮点”

本节课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演示和分组实验、小组内和小组间交流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展开。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随身听”和“电热水壶”的插头不同,激发质疑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物理知识奥秘的兴趣。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己动手拆装试电笔,充分认识其结构及内部大电阻的作用;通过学习、模拟使用和真正使用三个环节,培养学生养成安全用电的意识。

3.通过交流讨论三脚插头和三孔插座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感受物理知识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解释试电笔接触零线时,氖管不发光的原因时,不应空讲,应结合电路图解释效果会更好。

2.在学习三线插头时,可以安排学生拆开三线插头,具体观察内部导线的具体连接方法。

附件1:盘点收获

附件2:达标检测

.下列用电器中其工作电压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A.收音机

B.电视机

c.洗衣机

D.空调

2.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用电器都使用三孔插座,插座中有一个孔是接地的。若你家中的这个孔没有接地,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A.插座因耗电的增加而烧毁

B.这个孔接地是为了更好的让家用电器散热

c.家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

D.人接触家用电器的外壳有可能发生触电事故

3.如下左图所示,三脚插头中与用电器金属外壳相连接的插脚比另外两个稍长,这样做是为了()

A.使插头的造型更美观

B.插入插座中更稳固

c.有利于区分火线与零线插脚

D.插入插座时,确保用电器外壳先接地

4.如上右图所示,使用测电笔来判别照明电路的火线和零线时,手必须接触________,当笔尖接触导线时,若氖管发光,则该导线是_________线。

5.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下图中的电灯、开关和插座(接大功率的用电器接入家庭电路中)。

【参考答案】

.A

2.D

3.D

4.笔尾金属体

5.如下图所示

第五篇:第1节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科学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说课稿

南安市鹏峰第二中学 林国友

一、对教材的分析

1、作用与地位

自由落体运动是选自(山东版)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3节的内容,在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之后,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特例,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一方面是对前面知识的复习和巩固,也加强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通过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科学方法的学习,为今后研究比较复杂的运动规律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在这里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重点、难点分析

对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推导及运动规律的掌握和运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推导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和性质,掌握重力加速度的概念;

(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能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自由落体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了解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探求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认识到:从生活经验中得到的认识,有些并不是正确的,而需要采用科学方法——实验和理论来研究问题;

(2)体会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科学思维方法,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三、学生的学情分析

物体下落运动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学生对物体的下落运动已有自己的认识,这可以作为教学的起点,加之学生在前面“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知识学习基础上,让他们通过实验和科学的辨析,来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四、教法和学法分析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科学,因此在讲授本节课时,运用演示、讲解和讨论三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从学生的认识心理出发,采用设疑、解疑、探求规律的教学程序,并辅以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启发式教学。通过重视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探索的心态学习。

五、教学程序分析

(一)导入新课:

请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来认识物体下落运动的现象,并举例说明(让学生对落体运动有个初步的认识)。介绍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新课教学:

1、创设情境,确定概念

演示实验1: 让多种小物体下落,导出“落体运动”的概念,并引导学生研究物体下落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设疑)

学生实验2:根据课本“图3-26硬币与纸团下落实验” 组织学生动手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及思考问题,初步体会物体下落过程中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大小不同。

演示实验3:引导学生阅读“实验与探究——纸片和硬币下落得一样快吗”,通过实验来演示“牛顿管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思考问题、讨论交流、分析归纳,阐述“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及概念”,着重提出“只有重力作用下且由静止下落”的物体运动形式。

2、揭示性质,探求规律

展示课件:通过多媒体动画课件展示图3-28 “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照片” 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阐述“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及重力加速度概念”。

组织学生阅读“信息窗口”部分,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发表意见,进一步理解重力加速度大小、方向及变化。

引导学生通过“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类比,启发学生推导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公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回顾历史,总结应用 引导学生阅读“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探索的回眸”部分,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引导从伽利略的悖论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逐步体会伽利略的“提出假设——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的研究方法,体会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引导学生利用教材设计的“迷你实验室——图3-31测测你的反应时间”及“讨论与交流——图3-32漫画:井有多深”进行讨论,加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在生产与生活中的应用。

(三)巩固练习:

设计例题,让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特点和规律进一步理解,并学会灵活应用。

(四)板书设计(略)

六、教学预测

本节课的设计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出发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实验揭示问题的本质,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会如何进行科学的思维和实验,注重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身边常见的现象来应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突出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2/199033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