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家风家训简明读本》(小编推荐)

《家风家训简明读本》(小编推荐)



第一篇:《家风家训简明读本》(小编推荐)

-0 家风家训专题讲座

家风家训概述

一、什么是家风家训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又可以称为门风。家风的说法古已有之,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体系中传统的教育子女的方式。大致包括三方面内容:传承价值观、与价值观相关的伦理观、道德观以及实现这些价值观的基本方法与规矩。如著名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讲究耕读为本、诗礼传家,便是中国过去不少家庭的最基本的家风。

家风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它是思想、生活习惯、情感、态度、精神、情趣及其他心理因素等多种成分的综合体。如语言环境、情感环境、人际环境、道德环境。它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通过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家训与家规是家风的载体,也是形成家风的基础。两者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家规是行为规范,用以教育规范家庭成员及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和国法对应。家训则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是训条。家规和家训的关系有点像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家规好比家族中的法条,家训则是家族中的道德教条。

二、家训的历史作用

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需要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可见,在法制不健全时代,他们发挥了重要的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特别重视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围绕家和家族产生了家谱、家训、家教、家学、家风,甚至‚家政‛。

近读古籍,看到宋朝名臣包拯(谥号孝肃)的家训,可谓言简意赅,如明镜悬梁,读来颇受启迪。包拯家训正文仅37字:‚后世子孙仕宦,有-2 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对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文明进步,发挥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家风、家训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微观载体,以一种无言的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对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直接作用。

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深情地吟诵了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这首诗生动表达了中国人民深厚的家庭情结,并深刻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应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风的形成,无关贫富,只关德行,家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影响着社会之风。从家风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是具体行动,一个是精神层面,逐渐升华。家风是社会的产物,与时俱进,历史的变革,或早或迟,总会赋予家风、家规、家训以新的意蕴,除旧布新。时下,引领崇德向善、奋发向上的时代风尚,顺理成章地成为家风家训的重要内涵。

建设家风家训能够健强个体的心理和精神。在多变多样的社会生活中,人的心理和精神往往会产生困顿、迷惑,此刻如果你想起父母讲的一两句有哲理的话,就会感到安然妥帖,就会克服心理和精神障碍。国学名家汤用彤、汤一介父子的家风祖训是:‚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素位而行、随适而安。‛这一家训帮助汤用彤、汤一介渡过了一生中的很多难关,足见家风家训在个人安身立命中的重要作用。这也给我们在个人成长中重视家风家训教育提供了重要启示。

建设家风家训能够更好地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长期以来我们偏重于对青少年的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又偏重于学生的智育,使教育偏离了本义。重视家风家训教育,发挥家庭在培养人的文明素质、道德素质中的作用,可以弥补目前的教育偏差。中华文化向来重视家和家文化,家文化、家风、家教对人的教育作用很大。直至今天,如果我们说某人素质差,首先想到的便是其家教不好。这是因为,家教就是通过家风、家训、家范、家箴等方式来施行的,家风家训弱化了,人的文明素质的培养就会受到局-4 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就是说,普通人纵然不能做到这样,也该在孩子会辨认大人的脸色,知道大人的喜怒的年龄时,就开始教育他,做到大人允许他做才做,不允许他做就立刻停止。这样等孩子长到几岁大时,就可以省得对他使用鞭、杖的惩罚了。父母对孩子既保持一定的威严,又不失慈爱,那子女就会敬畏谨慎产生孝心了。

《颜氏家训》还说:‚……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即孔子说:‚少年时代养成的良好习惯,久而久之,就象天生一样自然而然。‛正是讲的这个道理。俗谚说:‚教导媳妇要在媳妇刚刚嫁来的时候,教育子女要在子女还是孩子的时候。‛这话说得对极了。

《颜氏家训》的教育思想十分可贵,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现代家庭教育仍有显著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

宋朝以后,家庭礼治不断加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家法。权贵之家的家族法的代表是司马光的《家范》。《家范》在社会上层仕宦之家广为流传,南宋宰相赵鼎,令其子孙各录一本以为永远之法。朱熹在司马光《家范》的基础上制订了一套繁琐的家庭礼制和礼仪规范,即《家礼》。《家礼》在内容上与平民之家的生活和劳作的规律基本一致,并且各种规矩、礼仪都十分详备,所以逐渐成为平民之家的家教之法。

朱熹还把《大学》中的名言——‚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一个伦理框架,构建一个上自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一整套周密的社会秩序。他要求每一个人,先修身,而后齐家,而后治国,而后平天下。于是,家训或家规就超越了‚家‛的范畴,与‚国‛联系在一起,使之进入到一个新的层次。当一个人走上社会,为国效力时,他的一举手一投足,无不显示出自身的家教如何,这是家训的作用效果。

明末清初昆山人生员朱柏庐,没有显赫的仕途业绩。他的家训叫做《 朱柏庐先生治家格言》,又叫做《朱子家训》。这是他用程朱理学的儒家伦理为家庭成员规定的日常生活准则。诸如:‚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当加温恤‛;‚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国课早完,纵囊橐无余,自得其乐‛;‚子孙虽愚,-6 家风故事(1)

孔府家风故事三则

衍圣公,是孔子嫡派后裔的世袭封号,始于北宋至和二年(105

5年),终于民国时期(1935年),承袭了32代,近900年。历代衍圣公都在孔府里办公和生活,孔府的一景一品、一石一树,均受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泽被,以及为政以德的孔氏家风熏陶。滴水藏海,关于孔府的三则故事,虽然短小,今日读来不免意味深长。

一、“见不善如探汤”

在孔府西学门内,有一口大铁锅,每天孔家的烧水户都会自带薪材烧水,水沸即回,开水无人使用。虽然人们觉得怪异,但这是多年沿袭的祖传之举,不得随意更改,因此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前夕。

其实,这水并非白烧,当中蕴涵孔子‚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的深意。这句话出自《论语》,意为见到完美的,自我比对还有什么差距,看见丑陋、邪恶的事应不为,为则如同把手伸向开水,必须赶快缩回。衍圣公作为朝廷要员,经常与官员、宾客接触,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善‛的人与事。祖辈于西学出口处设一锅开水,就是要提醒子孙后代‚见不善如探汤‛,时时拂拭心灵的杂草,日日修炼高尚的情操,保持敬畏,而非心存侥幸。

二、“公爷过犭贪了”

孔府是一座住宅与官衙合一的建筑,在宅与衙分界处有一道内宅门,门里面有一幅特殊的彩色壁画,上面有一头貌似麒麟的神兽,叫做‚犭贪‛(音同‚贪‛)。壁画中,‚犭贪‛的四周布满彩云,彩云之中全是被它占有的宝物,但‚犭贪‛并不满足,仍张着血盆大口,妄图将太阳吞入腹中,终因贪得太多,难以承载,落了个葬身大海的下场。

孔府内宅门照壁上的这幅画名为‚戒贪图‛,绘于明代,其用意非常明显,那就是借‚犭贪‛的丑恶形象作为家族正心修身的家训,以告诫子孙,切不可贪婪纵欲。

孔府主人衍圣公请工匠绘制‚戒贪图‛时,还立下一个特殊的家规:每当衍圣公从内宅出来路过照壁时,跟班的差人必须高喊一声:‚公爷过犭贪了!‛表面上是出于礼仪向外通报衍圣公要出门,实则是提醒衍圣公-8

学识和品行堪称一流的杨震,在五十岁时,为大将军邓骘所赏识,步入仕途。他先后做过县令、刺史、太守,后入朝做过太仆、太常、司徒以至太尉。他始终以‚清白吏‛为座右铭,秉公办事、恪尽职守,从不接受别人的宴请和贿赂,从不请客送礼。不论官职如何升迁,他家从来不修豪华宅府,他的子孙也是素食、布衣、徒步简行。有人劝他为子孙臵办家业,杨震坚决不肯,他说,让后代成为‚清白吏‛子孙,把这个清名馈赠给他们,不也是一笔丰厚的遗产吗?

在他二十年的仕途生涯中,留下了许多清正廉洁的故事。而‚暮夜却金‛的故事,最为历代朝野推崇——县令王密为了报答杨震的知遇之恩,趁着夜色,以十斤黄金相赠。杨震坚辞不受。王密说:‚暮夜无人知晓。‛杨震答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杨震严格自律的君子之风,让王密惭愧而退。清正廉洁,是杨震一生践行的人生准则。即使是在他被蒙冤罢官后决定以死明志时,他仍要求子女处理后事要以杂木为棺、用被单裹尸,不用祭祀,不要厚葬。这些掷地有声的杨氏家训,至今听起来仍然是响彻云天,振聋发聩。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典故中,‚四知先生‛的美名不但没有被时间的尘埃湮没,反而被不同时代的人敬仰着、推崇着。就像先生故里那偌大的一池荷花,虽历经寒冬,穿越淤泥,但都会在每一个初夏,给人们一片碧绿、一个莞尔的微笑。

杨震的风范和品行,成为杨氏后裔效仿和遵从的典范。杨氏清白家风通过杨震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延及子孙。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子孙个个生活简朴、为官清廉。他的五个儿子都以‚清白吏‛而誉满天下。他的子孙曾经达到‚四世三公‛的辉煌顶峰,但个个都很清廉,正如汉末孔融所言:‚杨公四世清德,海内所瞻。‛特别是杨震的二儿子杨秉,自律极严,尤以‚不饮酒、不贪财、不近色‛的‚三不惑‛而闻名于世。杨震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儒家的道德理想。他的风范和品行,他的清白家风,对医治贪腐病症,仍是一服超越时空的济世良方。

杨震清白家风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杨氏家族恪守和传承的主要家风和祖训,形成了鲜明的家族文化特征,为杨氏家族提供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自古杨氏出弘农,许多杨姓家谱都把远祖追溯到弘农杨氏,尊杨震为开基始祖。杨氏后裔中,因文韬武略、清正廉洁而载入史册的,不乏其人。隋文帝杨坚以身作则、节俭爱民;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理学-10 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丧身,败家。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6、朱熹‚与长子受之‛:

早晚受业请益,随众例不得怠慢。日间思索,有疑用册子随手扎记,候见质问,不得放过。所闻诲语,归安下处,思省切要之言,逐日扎记,归日要看。见好文字,录取归来。…不得擅自出入。…不得饮酒荒思废业。…交游之间,尤当审择。…见人嘉言善行,则敬慕而记录之

7、纪昀‚训大儿‛:

尔初入世途,择交宜慎,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误交真小人,其害犹浅;误交伪君子,其祸为烈矣。

8、蒋士铨《再示知让》:

莫贫于无学,莫孤于无友,莫苦于无识,莫贱于无守。无学如病瘵,枯竭岂能久;无友如堕井,陷溺孰援手?无识如盲人,举趾辄有咎;无守如市倡,舆皂皆可诱。学以腴其身,友以益其寿,识以坦其心,守以慎其耦。时命不可知,四者我宜有。

9、曾国藩‚谕纪鸿‛:

凡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有人力,半有天事。惟学作圣贤,全由自己作主,不与天命相干涉。…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至于作人之道,圣贤千言万语,大抵不外‘敬恕’二字。

10、左宗堂‚与陶少云书‛:

学业才识,不日进,则日退。须随时随事,留心著力为要。事无大小,均有一当然之理,即事穷理,何处非学?昔人云‚‘此心如水,不流即腐。’…果能日日留心,则一日有一日之长进;事事留心,则一事有一事之长进。由此累积,何患学业才识不能及人邪!

9、尊师而重道,爱众而亲仁。(《增广贤文》)

10、孤寡极可念者,须勉力周恤。(《家诫要言》)

11、处富贵地,要矜怜贫贱的痛痒。(《增广贤文》)

12、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增广贤文》)

13、肝肠煦若春风,虽囊乏一文,还怜茕独。(《增广贤文》)

14、责己之心责人,爱己之心爱人。(《增广贤文》)

15、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治家格言》)

16、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增广贤文》)

17、割不断的亲,离不开的邻。(《增广贤文》)

18、远山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增广贤文》)

19、泯躯而济国。(《颜氏家训》)20、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陈毅《示儿女》诗)

21、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增广贤文》)

五、关于修养的家训

1、乖僻自是,悔误必多。(《治家格言》)

2、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思。(《治家格言》)

3、施恩无念,受恩莫忘。(《治家格言》)

4、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治家铬言》)

5、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治家铬言》)

6、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治家格言》)

7、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治家铬言》)

8、知有己不知有人,闻人过不闻己过,此锅本也。故自私之念,萌则铲之,谗谀之徒至则却之。(《家诫要言》)

9、才能知耻,即是上进。(《家诫要言》)

10、器量须大,心境须宽。(《家诫要言》)

11、待人要宽和,世事要练达。(《家诫要言》)

12、恶不在大,心术一坏,即入祸门。(《家诫要言》)

13、一念不慎,坏败身家有余。(《家诫要言》)

14、每事宽一分即积一分之福。(《家诫要言》)

15、人悔不要埋怨,人羞不要数说。(《治家格言》)

16、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而快私情。(《增文贤文》)

17、毋以己长而形人之短,毋固己拙而忌人之能。(《增文贤文》)

18、仗势凌人,势败人凌我;穷巷追狗,巷穷狗咬人。(《增文贤文》)

19、不自恃而露才,不轻试而幸功。(《增文贤文》)20、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增文贤文》)

21、得意盎然,失意泰然。(《增文贤文》)

22、驭横切莫逞气,遇谤还要自修。(《增文贤文》)

23、以直报怨,以义解仇。(《增文贤文》)

24、贪爱沉溺是苦海,利欲炽燃是火坑。(《增文贤文》)

25、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增文贤文》)

26、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增文贤文》)

27、不因群疑而阻独见,勿任己意而废人言。(《增文贤文》)

28、幸名无德非佳兆.乱世多财是祸根。(《增文贤文》)

29、人有祸患,不可生欣幸心。(《治家格言》)30、人极不要跟寻,人愁不可喜悦。(《续小儿语》)

六、关于俭朴的家训

1、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为维艰。(《治家格言》)

2、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匆流连。(《治家格言》)

3、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治家格言》)

4、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治家格言》)

5、治家舍节俭,别无可经营。(《家诫要言》)

6、志从肥甘丧,心以淡泊明。(《增广贤文》)

7、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增广贤文》)

8、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增广贤文》)

七、关于正直清廉的家训

1、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莫甚。(《治家格言》)

2、官长之前,止可将敬,不可逐膻。(《家诫要言》)

3、随时莫起趋时念,脱俗休存矫俗心。(《增广贤文》)

4、气骨清如秋水,纵家徒四壁,终傲王公。(《增广贤文》)

5、事业文章,随身消毁,而精神万古不灭;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如斯。(《增广贤文》)

6、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福而姿杀生禽。(《治家格言》)

争先,政治人物需要这种气概)

6.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同理心,政治人物须具备的)

7.让孩子进入名牌大学进行学习,使之获得最好的人脉关系;(人脉资源,政治人物须具备)

8.让孩子明白,起初的笨拙与不适应,将会通过反复努力而变得熟能生巧的道理;(努力比聪明重要)

9.告诉孩子要树立远大的目标,但切勿急躁,必须循序渐进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立志与践行)

10.父母与兄弟姐妹之间,要形成一种和睦相处、互相帮助的良好家庭氛围。(孝悌)

二、瑞典首富:瓦伦堡家族教育子女的十训

——以此献给那些想把子女培养成为受人敬仰的富翁或CEO的父母们!

1.在海军服兵役,培养坚忍不拔的精神;

2.通过在世界知名大学学习与在跨国企业里就职开阔眼界; 3.构筑国际性人脉关系;

4.遵守并重视世代相传的原则; 5.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 6.每周日早晨与孩子们一起散步;

7.弟弟接着穿哥哥穿过的衣服,从而养成俭朴的生活作风; 8.做事不能鲁莽,避免锋芒毕露的行为;

9.爷爷作为孙子的人生导师,传授智慧和经验(隔代教育); 10.如果想要成为继承人,必须首先具备一颗爱国心。

三、西雅图的银行名门世家:盖茨家族教育子女的十训

——以此献给那些准备把子女培养成为第二、第三个比尔·盖茨的父母们!

1.留给孩子巨额资产,势必阻碍他成为创意性人才; 2.父母帮助孩子开创人脉网络; 3.保留缺点,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4.年少时多读科幻小说(电影);

5.母亲的礼物可能会转换孩子的命运;

——以此献给那些准备将子女培育成为优秀科学家的父母们!1.即使不在学校里学习,也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才; 2.实践夫妻平等的原则也是优秀的子女教育; 3.在大自然中培育子女探求真理的心; 4.父亲既是家庭教师,又是领导人; 5.通过爷爷教育孙女,实现‚隔代教育‛;

6.即使夫妻二人都是上班族,也应该重视与孩子建立互相依赖的关系;

7.母亲的‚启蒙教育‛至关重要;

8.绝不为继承和发扬家族的荣誉而强迫子女成为科学家; 9.让子女自觉培养自立意识;

10.在探求学问中寻找互相有默契的配偶。

七、科学名门世家:达尔文世家教育子女的十训

——以此献给那些想要创建可以世代相传的家业的父母们!1.父母作为子女的人生导师,一定要起到领导作用; 2.时刻营造充满音乐的欢快的家庭气氛; 3.通过旅行制造人生的转折点;

4.无论是哪一方面,如果与子女的性格不适合,则不要强求; 5.一旦发现子女具有学者的潜质,就要全力支持; 6.如果反对的人占多数,就采用长期说服的方法; 7.举行聚会,建立珍贵的人际关系; 8.创建可以世代相传的家业或家学; 9.制定每天的计划表,并努力完成;

10.结交可以为子女开创崭新人生的良师益友。

八、印度教育世家:泰戈尔世家教育子女的十训

——以此献给那些因为孩子无法很好地适应学校生活而苦恼的父母们!

1.营造书香气息浓厚的家庭氛围;

2.通过阅读,弥补在学校无法学到的知识;

3.当孩子无法适应学校生活时,寻找积极的对策; 4.通过聘请家庭教师培养孩子的多种才能; 5.将钱包交给孩子,对他进行经济教育;

第二篇:家风家训

家风家训小故事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每一个家庭都有淳朴的家风,每一个家长都会以自己体悟出来的处世之道教育自己的孩子。家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空间,在孩子身上处处会烙有家风的印记,可以说,家风就是文化和道德的言传身教,是智慧和处事方略的潜移默化。

记得小时候,每到节日,特别是春节,年三十,一家人在一起看春节晚会,吃年夜饭,我父亲就开始给我们讲他小时候的事:他爸爸(她的爷爷)是一个大家庭20多人,吃饭的时候,我爷爷先给我太爷盛饭,太爷动筷了,他们才敢吃饭,我太爷就把好吃的给我爸吃一口,这就体现了我们“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的家风。每到节日,农闲时节,村里的有些人就聚在一起赌博,父亲就告诫我禁止参与赌博,赌博能造成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不准吸烟:烟有百害,无一利,酒少喝怡情,喝多伤身,我就养成了不吸烟不赌博,少饮酒的习惯。母亲每天都讲: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吃饭时不能说不吃或不想吃什么什么菜,不剩饭,不浪费;尊老爱幼,不能顶撞父母,从小养成懂礼貌的好孩子;不说谎话、不爱占小便宜,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父母身传言教的教导我们,“和为贵、孝为先、勤为宝、俭为德”“知足常乐,待人以善”„„这些至理名言今天正以“家训”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好的家风才能创造出好的家庭,俗话说:家和万事兴,相互体谅、相互宽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是家和的前提,在此基础上的家庭,才是幸福美满的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和睦,社会才会稳定。

好的家风需要传承,也需要总结,不光要靠潜移默化还要作为教育理念固化形成家训。

寒门家风好,少年早成才。作为平凡而普通的我们,要努力将前辈的优良家风传承下来,让它成为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力量,引领我们健康成长。

第三篇:家风家训

家风家训

1、家风:百善孝为先

2、家训: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解释:

1、家风:百善孝为先

“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我们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儿女的必做的天经地义事情,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就一直具有这种尊老的优良传统,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开成的前题。

2、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做两件事:一是做人,二是做事。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决定了做人的优劣和做事的成败。一个堂堂正正,品德高尚的人,必定是每日心神安宁,全身心地专注于事业;而弄虚作假的人,则终日用尽心机,算计别人,终究会弄巧成拙,害人又害己。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第四篇:家风家训

传承好家风演讲稿

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构成了家风。顾名思义,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

著名法国作家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 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从而也足见家风的重要了。

家风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它是思想、生活习惯、情感、态度、精神、情趣及其他心理因素等多种成分的综合体。如语言环境、情感环境、人际环境、道德环境。家是成长的第一空间,在孩子身上处处会烙有家风的印记。

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对于我来说,我家的家风就是“学会做人”。这里讲的“学会做人”指是在道德品行做好,不是说要做到最好,但在一般情况下,我都以此来告诫我自己。在为人处事方面,对别人要做到宽容、和善、认真地对待;在生活上,我会做细心,对每件事都坚持认真地去处理;在道德方面,我时常提醒自己绝不做任何破坏、违反社会规则的事情,我会尽力地做好道德上的小事情,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不要做得最好,但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对待它们。

良好的家风,是通过.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耳濡目染,代代相传的教育。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一种潜在的、恒久的、无形的力量。家风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着孩子的人格,陶冶着孩子的性情,升竿着孩子的思想,开发着孩子的智能。良好的家风对于家庭成员犹如土壤、阳光、雨露一样,是不可或缺的。对于社会而言,它就是一种道德力量,和谐社会的建设,社会正能量的传递,这都需要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去引导。只有良好淳朴、健康向上的家风才能使人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才能为美好的人生奠下坚实之基。

正是有了良好的家风,我们才成了一个合格的家庭成员。有时,我所学到的家风,是从父母的身上借鉴而来的。我觉得在此方面,父母对我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一些好的家风就会养成一些优秀的品质,正是有了这样良好的家风,我们才能更好地成长。

家风虽是一个家庭的指路明灯,如若它指引家人做好了,那家中的人也就差不到哪去,要是把一个国家的千百个家风组合在一起,那就是一个国家的家风,一个国家的风气,就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去努力进取,遵纪守法,互帮互助,只有社会风气好的国家,才能国富民强,才能算得上是一个强国,才能更好地体现国风的重要性。

第五篇:家风家训

家风家训

中华民族从古至今一直有着“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传身教,家长的行为会影响到孩子。显而易见,如果家长有许多的恶习,那孩子也肯定会沾染很多不好的习惯,我们要从小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勤劳、孝顺、友善、感恩、文明、守法。

一、家风要正,为孩子言传身教,树立榜样

老话说的好,“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父母的素养决定孩子的素养。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所以我们做家长的要努力改掉自己的不良习惯,为孩子做好榜样。

所谓好爸爸、好妈妈不是对孩子一味的宠爱,而是要教给他做人的道理,被过度宠溺的孩子,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懂得为他人着想,也不懂得宽容。而家长却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对,总觉得孩子还小,这样也没有什么,可是慢慢等性格形成习惯的时候,再纠正就晚了。

我有个好朋友,她的孩子和我儿子一样大,从小就一起玩,她儿子一直霸道,什么玩具都要他先抢来玩,稍不如意就大打出手,甚至连他的妈妈爸爸都打。而他的爸爸妈妈也只是象征性的训斥两句就算了。有一天那个孩子的妈妈和我说,他儿子班里有个孩子特别讨厌,老是和他孩子打架,因为总是喜欢抢夺人家的东西。我笑了笑后婉转的对她说,你知道吗?你的儿子也是这样的,当然现在好多了。我朋

友很惊讶的说:“真的吗?我还真没注意呢!”我不知道该说什么,自己孩子的缺点当父母的竟然没有发现。

和其他朋友在一起聊天时也经常谈论孩子云云,他们孩子班里也一直存在调皮捣蛋的孩子,甚至还有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并且教不改。为什么这种孩子这么多,应该是当下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很多小错误过于包容甚至是纵容。孩子在外调皮捣蛋,弄坏了别人的东西,面对人家的指责,很多家长总是觉得对方太小题大做,不以为然,并且最多也就是“象征性”地批评孩子两句,然后掏钱给人家赔礼道歉。慢慢地次数多了,孩子也会觉得没什么,但最后惹得同学和老师不喜。等日后走上社会,肯定会有吃亏的那一天的。到那时家长还能再帮忙吗?将来在社会上势必难以立足。

二、创造和睦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学会感恩。家庭成员互相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让孩子懂得什么是爱,要学会感恩。

家庭氛围是很关键的一个因素,家庭关系是否和睦,决定着孩子的性格和人生,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快乐,才能积极向上。相反如果家里整天打打闹闹的,让孩子的精神每天都是紧绷绷的,长期下去性格也会变得不稳定,容易扭曲,极易发生心理问题,以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无论家长做什么工作,都应该重视家庭教育,在他成长的道路上陪伴他一起学习和改进。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