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掌握烹饪法国菜的艺术
掌握烹饪法国菜的艺术
Julia Child 掌握烹饪法国菜的艺术(封面及封底)
若想学会如何在自家厨房里用本地食材烹饪出地地道道的法国菜,非此书莫属。1961年十月出版,重版四次,1964年五月第六次印刷。
“只要得到正确的指导,不管是谁,也不管用什么样的厨房,任何人都可以像法国大厨一样烹饪”,Beck夫人,Betholle夫人和Child夫人如是说到。这本书的诞生使我们终于有了第一本教授美国人法式烹饪原则的书。
无论是经验老道的厨师,还是那些热爱上等食物,一直想自己在家烹饪经典美味佳肴的初学者们都能从这本书中受益,从久负盛名的法式大餐到看似平淡实则口味绝佳的青豌豆,本书都有所涉猎。这本著作中有100多幅插图,而且以一种革新性的方式写就: 1)这本书精准地指导烹饪者如何购买并处理食材,如何从食谱上最基本的步骤开始直至最终做出精美的菜肴。
2)这本书将经典的烹饪方法合理地划分为一系列主题和分支,而不是仅仅给出一堆冗长且无分类的食谱;这本书在那些最重要的食谱上下足了功夫,这些食谱正是法式烹饪的精髓,也只有这些食谱才配得上事无巨细的说明和描述,准能成为任何人厨房里的压轴菜。3)这本书适用于传统的烹饪技巧,但也尽可能地为现代美国人提供便利。
4)这本书教授了美国人如何在美国的超级市场中购买食材才能完全重现法国原材料的口味和质感: 例如,肉的切法;
豆焖肉(cassoulet)中应该用哪种豆子;或是浓味鱼肉汤(bouillabasisse)中该用什么样的鱼和海鲜等等。
5)这本书会为每道菜提供一些合适的配菜建议,也包括适合配合饮用的葡萄酒。由于之前从来没有哪本书像《掌握烹饪法国菜的艺术》这样富于启发性而又切实可行,所以任何其他法国烹饪书中的食谱都可以套用从这本书中学到的技巧,可以说这些技巧几乎可以用在任何地方。在编纂这些来自法国蓝带厨师学校的秘籍时,本书的作者们完成了这本应该在美国每个厨房中占据显眼位置的非凡著作。
祝您好胃口!(Bon appetit!)Simon Beck,出生并受教于法国;Louisette Bertholle,一半法国血统,一半美国血统,在这两个国家都接受过教育;Julia Child,土生土长的加利福尼亚人,毕业于史密斯女子学院(Smith College),更能代表两种背景的融合,是用写作向美国人教授法式烹饪的不二人选。Child夫人曾在巴黎著名的法国蓝带厨师学校学习,而且本书的三位作者都曾师从多位著名法国主厨。1951年她们在巴黎开设了自己的烹饪学校,三个美食家的学校(L'Ecole des Trois Gourmandes),这本书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初具雏形。自此Beck夫人和Bertholle夫人继续经营在巴黎的学校,而Child夫人则开始在华盛顿特区,费城授
课,这些课程近期甚至已开展到了奥斯陆,这是因为在返回美国之前,Child夫人的丈夫曾作为美国驻奥斯陆文化参赞,并带她一同前往。掌握烹饪法国菜的艺术——前言(第一部分)致美丽的法兰西
她的农民,渔夫,主妇和王子们,更不用提她的大厨们,用历代传承的创意和心血造就了这门伟大的艺术!
前言
对于那些虽然没什么人能够帮厨,但却也无需担心开支,腰围,有空余时间,不必给小孩子做饭,也没有“忙里忙外”综合症或者其他什么事儿可能会搅扰你烹制美味佳肴兴致的人,这本书正合适。这本书的读者应该是那些热爱烹饪的人们,我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尽可能将书中的食谱写得详尽,这样读者就能准确地知晓这道菜究竟该怎么做,需要些什么。这么一来书中的食谱就比一般的食谱长得多,其中颇有几份相当长的食谱,不过都用不着那些很少见的食材。其实把这本书命名为《从美国超市到法式烹饪》一点都不为过,因为法式烹饪的精髓,或者说任何上等烹饪的精髓都在于烹饪的手法,而不是什么旁的因素。只要有好的基本的食材,这些烹饪手法都大有用武之地。我们特意避开那些花里胡哨的噱头,比如餐馆老板戴着他的白色大厨帽在各种酱汁之间忙的不亦乐乎,或是那些铺着漂亮亚麻桌布的迷人小餐馆中的奇闻轶事。对我们而言,这些浪漫的小插曲只会把法式烹饪推向那些无人可及的神秘处所,而不是这个人人都能快乐烹饪的现实世界。只要有正确的指导,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烹制法国菜,而我们所希望的就是这本书能够给您这种正确的指导,从而对您有所帮助。
这里有一些最基本的烹饪技巧,例如如何煎肉块,使之外焦里嫩不失其汁,如何尽可能地将打匀的蛋清均匀地铺在做蛋糕的面糊上,如何把蛋黄混入热酱汁中而不至于结块,要把果馅饼放在炉子的什么位置才能烤的又松软又焦黄,如何快速切洋葱等等。虽然做不同菜式时你会用到不同的食材,但其实你会发现自己在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一些最基本的制作流程。等你能做越来越多的拿手菜时,你就会发现那些看似无穷无尽的食谱会渐渐自成体系。美国龙虾的烧法跟法式红酒炖鸡有很多相似之处,而红酒炖鸡跟勃艮第红酒炖牛肉用到技法则几乎完全一样,其实这些都算炖肉,所以做法差不多。再比如说酱汁吧,炖小牛肉用的奶油蛋黄酱,做比目鱼时用的白酒酱汁,和焗扇贝时用的酱汁,其实都属同类。最终你基本上就用不着食谱了,最多是记不住食材和调料时拿来参考参考。
法式烹饪的所有技巧都是为了达到同一个目的:味道怎么样?法国人对不常见的配搭或是奇怪的菜式鲜有兴趣。有那多么传统菜式可选(法国甚至有本书叫做《烹蛋千招》),法国人自然宁可好好享受那些烹饪的无可挑剔的经典菜。拿洋葱马铃薯炖羊肉为例,完成这道菜需要很多道工序,煎,炖,过滤,撇沫,调味,虽然每道工序都很简单,但对整道菜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步骤。跳过或是合并其中任何一道工序都会让这道菜的质感和口味大打折扣。那些随处可见的所谓的法国料理跟正宗法式烹饪相去甚远的主要原因就是好料理绝不会随便省略什么工序,或是三步并作两步地赶着烧完,也不会舍不得用原料,比如黄油,奶油,还有时间!“真麻烦!”,“太贵了!”,“省省事也没什么两样”之类的想 2
法永远是烹饪的致命伤。烹饪这门手艺并不难,做得多学得多,自然就能做好。但跟别的手艺一样,烹饪需要不断的练习和实践,而最要紧的是你对烹饪艺术的热爱!掌握烹饪法国菜的艺术——前言(第二部分)本书所涵盖的内容
我们编写这本书时讲求事无巨细,如果要用这种方法来完整介绍法式烹饪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那恐怕比一本最大号的英汉辞典还要厚。哪怕是印在圣经纸(译注一)上,最后也得专门弄个支架来放它。为了保证最终的成书大小适中,我们“自作主张”,只选入了一些我们觉得不错的菜谱,希望读者们能够喜欢。我们不得不做出巨大的牺牲,割舍了很多精彩的内容。所以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没有生酥皮(译注二)的做法?羊角面包的做法在哪儿?”在我们看来,这类菜谱只有在厨房里实地讲解才有可能搞清楚,因为只有亲历亲为才能培养出你的感觉。为什么只讲了五种蛋糕的做法而且还没有花色小蛋糕(译注三)?居然没有煮土豆,焗土豆或是土豆泥?没讲西葫芦?没讲肚的做法?没讲马伦戈鸡(译注四)?没讲蔬菜沙拉?没有榨鸭(译注五)或是鲁昂酱(译注六)?实在是没有篇幅啦!
关于菜谱的说明
本书中所有的主菜菜谱,以及大部分配菜的菜谱都分作两列来写。左边列出所需的食材,一些必要的厨具往往也出现在这一栏;右边则是详细的操作说明。在每一步烹制时,你只要扫一眼就能看到接下来要烧什么,该怎么烧。我们用大号的黑体字标明主菜菜谱的标题; ✻是个特殊的符号,表示后续还有一些相关的菜式变化。大多数菜谱的文字说明部分都会出现(*)这个符号,看到它就表示你需要先停下来做一些准备工作了。所有主菜菜谱都会推荐一些与之相配的葡萄酒和蔬菜。
我们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教会你如何烹饪,使你能从中握一些基本的技巧,然后逐渐摆脱对菜谱的依赖。所以我们特意对每类食物进行划分,将有关联的内容放入同一个章节,进而某一章节中的每个菜谱都代表一类烹饪技巧。
第208页开始的白葡萄酒浸鱼片,从第258页开始的酱汁炖鸡,或是从第146页到153页的各类乳蛋饼都是很好的例子。我们希望你别一开始就一头扎进菜谱里,而是先看看每个章节开篇的那几页介绍,这样你就会明白我们到底要做什么。当然也有些读者可能只是偶尔看看这本书,所以我们尽力让每份菜谱都能自成一体。交叉引用总是让人头疼,引用不够就难免遗漏,引用的太多又惹人烦。况且如果每个技巧每次出现的时候都要解释一遍,那本来短小精炼的菜谱就会变得又臭又长。
译注一:圣经纸(bible paper),是一种全木纤维纸浆所制之薄纸, 常见用来印制圣经, 固国内以圣经纸称之。
译注二:pâte feuilletée,生面团做成的酥皮,如下图。
译注三: petits fours,一种花色小蛋糕,一般是正方形的。
译注四:poulet à La Marengo, 马伦戈鸡。马伦戈是将肉块轻炒后用番茄、蘑菇、洋葱、大蒜、橄榄和白葡萄酒等成分炖成的菜,有时里边也会有炒鸡蛋,常见的有马伦戈炖鸡肉和马伦戈炖牛肉。这种菜通常与米饭一起吃。
译注五:pressed duck,榨鸭,又称血鸭,是一道法国传统的矜贵名菜,烹调时厨师先将鸭子烤至半熟,在客人面前切下鸭胸肉和鸭腿,然后将鸭骨和内脏放人榨鸭机内搅拌。挤出的血水精华,加上高汤、干邑、香料等煮成酱汁,最后就会伴以同一只鸭子的鸭胸和鸭腿让客人食用。别以为用血做汁会很腥,入口却是充满酒香。引自:http://bbs.cbifamily.com/forum48/thread28580.html
译注六:sauce rouennaise,鲁昂酱是波尔多酱的一种,其中特别添加了鸭肝,常常拿来跟鲁昂雏鸭相配。
掌握烹饪法国菜的艺术——前言(第三部分)
菜量说明
在美国,每餐有三道菜,这本书中大多数的菜谱都是依此设计的,菜量大小则是按正常情
况下胃口很好的六个人的食量来准备的。法式菜单中每餐包括开胃菜,汤,主菜,沙拉,芝士和甜点,而菜量大约只有美式做法的一半。我们很希望自己估算的菜量能够满足大多数读者的需求。当菜单上标明可供4至6人食用时,其实是说如果其他餐点的份量都不大,那就足够4个人食用,如果其他餐点的份量也不小,那就足够6个人饱餐一顿了。一些建议
在烹饪这一行,新手常常还没来得及认真阅读菜谱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尝试新菜了,多年的烹饪授课经验让我们对此印象深刻。但当某种食材,某个步骤或是时间安排上出了岔子的时候,随之而来的就是不知所措,垂头丧气,甚至完全搞砸了锅。所以不管你烧起菜来有多老道,也不管这道菜你是不是已经烂熟于胸,我们还是强烈推荐你每次烧菜前都认真读一读菜谱。想象一下每个步骤,务求精准无误地运用所有的技巧和食材,恰如其分地安排好时间和厨具,这样才不会有意外发生。菜谱讲求用词精炼,字字珠玑,如果不想错失要点,那就一定要仔细阅读。此外,为了增进对厨艺的整体认识,要拿每个菜谱和其他一些你所熟悉的菜谱用心地比较,要能注意到某个菜谱或某种技巧在整个菜系中所占的位置。不过我们写菜谱的时候没把准备时间算在内,因为有的人可能要花上一个半小时才能切好三磅蘑菇,可有的人只要五分钟。
烹饪时一定要时刻关注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因为正是对小细节的精准把握决定了凑合和完美之间的差异。如果菜谱上这么说:“盖好焙盘,控制好火候,保证文火慢炖”,“持续加热黄油,直到产生的泡沫开始收缩”,或是“把热酱汁一滴滴地滴到蛋黄上去”,那就一定要照做。一开始可能有点慢慢吞吞,手忙脚乱,但只要坚持练习你很快就能做得又快又好了。
要给自己留出充足的时间。大多数菜肴都可以预先做些准备,然后再组合起来。如果你还不是个老手,那每次做饭的时候别弄太多费时费力的菜肴,至多一道,否则容易贪多嚼不烂,而且还会让你累个够呛。
如果是要烘培或是烧烤菜肴,那把菜放进去时一定要保证炉温。否则舒芙厘会膨不起来了,派皮会塌陷,而焗烤菜肴会在变得外焦里嫩之前就糊掉。
舍不得用锅子的厨师绝对是在自找麻烦。只要有必要,不管多少锅碗瓢盆都要让它们统统上阵,但是只要一用完就把它们浸到水里去。尽快把灶间打理干净,这样才不会一团糟。训练自己多用手和手指,这是最棒的厨具。训练自己去拿热的东西,这样才能节省时间。把刀都磨快点。而最重要的是,祝您烹饪愉快!
Simon Beck Lousisette Bertholle Julia Child 目录 封面及封底 前言(第一部分)前言(第二部分)前言(第三部分)
厨具 术语 食材 称量单位 温度
刀法:切碎,切片,切丁,剁茸 葡萄酒
第一章:汤羹 第二章:酱汁 白酱 棕酱 番茄酱 荷兰酱系列 蛋黄酱系列 油醋汁 热黄油酱汁 风味冷黄油 酱汁集锦 高汤和肉冻
第三章:蛋类 水波蛋(荷包蛋)煎蛋 法式烤杯蛋 炒蛋 蛋饼
第四章:主菜与正餐 派的做法:面团和酥皮
乳蛋饼,果馅饼(挞)和焗烤菜肴 舒芙厘和香烤三味
生面团(用于酥皮点心,泡芙,面疙瘩和溜肉圆)薄煎饼 开胃鸡尾酒
第五章:鱼类 白葡萄酒煮鱼片 两道普罗旺斯名菜 两道经典龙虾大餐 贻贝 鱼类菜肴集锦
第六章:禽类 烧鸡 炖鸡 爆炒鸡肉 酱汁炖鸡 烤鸡 鸡胸肉 鸭肉 鹅肉
第七章:肉类
牛肉 羊羔肉和羊肉 小牛肉 猪肉 火腿 豆焖肉 肝脏 胸腺 脑 肾
第八章:蔬菜 绿叶蔬菜
胡萝卜,洋葱和萝卜 生菜,芹菜,菊苣和韭葱 卷心菜家族 黄瓜 茄子 西红柿 蘑菇 栗子 土豆 大米
第九章:冷餐 冷盘蔬菜 肉冻
慕斯 生面团和砂锅 冷盘集锦
第十章:甜点和蛋糕 基础知识 甜酱和甜馅
蛋奶糕,慕斯和模具甜点 舒芙厘甜点 水果甜点 馅饼/挞 薄煎饼 水果馅饼
兰姆糕和萨伐仑松饼 手指饼干 蛋糕
掌握烹饪法国菜的艺术——厨具
✻ 菜谱前带有这个符号表示后续还会介绍一些与之相关的菜式变化。
(※)菜谱中出现这个符号时表示在你需要先做一些准备工作了,稍后再按菜谱继续烹饪。厨具
理论上好厨师在什么条件下都能烧菜,但顺手的厨具绝对会让烹饪更容易,更愉悦,更有效。好的厨具经年不坏,一只大号的搪瓷焙盘其实比一块肋排贵不了多少,买一只羊腿的钱就够买一只长柄搪瓷煎锅了,而一把好用的去皮刀可能还抵不上两块小羊排的价钱,当你意识到这些时你就会发现其实好厨具不见得就贵的离谱。要想买到好厨具,你的最佳选择莫过于旅馆和酒店的厨具供应商,他们出售的东西物美价廉,做工专业,而且经久耐用。炉子
一定要随身带只温度计,以便经常检查炉温,自动测温器有时会失灵,如果这时候你正好在烤舒芙厘(译注一)或是烤蛋糕,那可就糟了,你可能要美美地等上一阵子了。你的炉
子应该能在小火慢炖和大火沸腾之间切换自如。煤气或天然气的确很容易控制,但气压偏低时,你最好能预备一个大功率的电热炉来炒菜或是烧开大锅的沸水。
深底锅,平底锅和焙盘
无论是深底锅,平底锅还是焙盘都应该有很厚的底,这样才不容易翻倒,而且导热要好,这样食物才不会粘锅或是煮焦。除了厚实的铜锅之外,我们觉得最棒的万能材料是厚实的搪瓷铸铁。搪瓷铸铁很容易导热,搪瓷表面也不会使食物脱色,而且还很容易清洗。那种为了好看而在底面镀上一层黄铜的不锈钢锅导起热来本事可不怎么样,如果要用黄铜做锅底,那至少要厚达1/8英寸才算有用。不过铝制锅底的不锈钢锅还不错,因为厚铝底的传热效果很好。那些没有裂缝的釉面陶器也还行,否则之前煮菜的油脂就会残留在裂缝中,之后再烧菜时又会渗进新的食物里。耐热玻璃和耐热瓷器好虽好但又容易损坏。厚厚的铝和铁虽然导热效果好,但是会让加入了白葡萄酒和蛋黄的菜肴脱色,因此在有些菜谱中我们会特别指出要用搪瓷锅进行烹制,这也表明你可以使用其他一些不会使菜肴脱色的材料制成的器具,从搪瓷到不锈钢,铜胆,耐热玻璃,釉质陶罐或瓷器等等。
关于铜锅的特别说明
铜锅是最最好用的,因为铜锅能够很好地保温和传热,锅子内壁的镀锡层也不会造成食物脱色。现在卖的很多铜锅只能当作旅游观光纪念品或是装饰品,这些锅子往往很薄,闪闪发亮,还配有亮晶晶的黄铜锅柄。但若真想体验到用铜锅烹饪的妙处,那锅子至少要有1/8英寸那么厚,而且必须要有沉甸甸的铁制锅柄。锅子的内壁要镀锡,每隔几年当锡开始脱落,露出下面的黄铜时就要重新镀过。虽说锡层脱落时这口锅还是能用的,但你必须保证每次在烧菜前用力擦洗锅子,而且菜一烧好就得马上出锅,因为烧好的菜可能会跟锡层已经脱落的铜锅发生有毒的化学反应,所以最好还是及时地重镀锡层。
除了要重新镀锡,铜锅的另一大麻烦事儿就是很容易生锈,可以选用一些能快速除锈的新式铜锅清洁剂。这类清洁剂自己在家也能做,有一个不错的配方:半杯白醋加1/4杯的食盐和1/4杯的去污粉。把混合好的清洁剂抹在锅子上,如果锈的很厉害那就用钢丝球来擦拭,最后用热水冲洗干净。可以用钢丝球和去污粉来清理内壁的锡层,但只要拿这口锅烧过菜,那就别指望还能把它洗的像新锅那么亮。
千万别把铜锅拿来干烧,否则锡层会化掉,也正是因为如此,炖肉时一定要注意温度,只要一看到有些地方的锡层开始发亮,就要调低温度了。
下面要介绍的这些炊具都是用搪瓷铸铁做成的。椭圆焙盘
椭圆形的焙盘比圆形的更实用,因为椭圆形的焙盘既能放一整只鸡和一整块肉,也可以放炖菜或是汤。最好是能有一对儿焙盘,一只容量2夸脱的,直径约6×8英寸,高约3又1/2英寸;另一只容量7-8夸脱,直径约9×12英寸,高约6英寸。
烤盘
不管是圆的还是椭圆的烤盘都可以用来烤鸡,鸭,肉,还可以兼作焗烤菜肴。
炖锅
一整套儿各种大小的炖锅必不可少。金属锅柄的也没关系,一样可以放在炉子上炖。长柄平底煎锅和油炸锅
长柄平底煎锅的侧面是斜的,适合炒制小块的食物,比如蘑菇或是鸡肝之类的,也适合拿来颠勺;因为有很长的锅柄,所以与其给食物翻面,还不如拿来颠勺更合适。油炸锅的侧面是立面,适合用于煸小牛排,肝脏,小牛肉等等,还可以用来做鸡肉这种需要先煎至金黄再加盖烹制的食物。
除了常用的锅,烤炉,削皮器,勺子和锅铲之外,这里还要介绍一些好用的烹饪工具。刀和磨刀棍
厨刀就该像剃刀那么锋利,否则你就不是在切,而是在捣浆糊。那要怎样才算锋利?你手上别用力,只是拖着厨刀划过一只番茄,如果厨刀只凭自身的重量就能划开番茄的表皮,那才算锋利。厨刀的利刃往往撑不了多久,因为它实在是太容易钝了。很硬的钢做成的刀很难磨得快,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不锈钢刀往往并不好用。普通的碳钢刀虽然爱生锈,但用磨刀棍一下子就能磨快,所以反而好用的多。法国大厨爱用万能刀,无论是切还是削,都一样好用。要是你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好刀,那就请教请教卖肉的师傅或是专业的大厨吧。刀具要跟别的炊具分开来手工清洗,而且一用完就要马上清洗。用钢丝球和去污粉可以很容易地清洗掉刀刃上的铁锈。在墙上钉几个磁性支架来存放刀具是个不错的方法,既方便取用,又能把刀具跟其他物品分开,免得磕磕碰碰地弄钝弄花了刀刃。木铲和橡皮铲
搅拌东西的时候木铲比木勺更好用,木铲平整的表面更容易刮擦锅碗的侧面。一般来讲,你只能在卖法国进口货的商店里找到木铲。但是橡皮铲哪都买得到,不管是要从锅碗里刮出酱汁,还是搅拌,卷东西,做奶油泡或是涂涂抹抹,都少不了这件法宝。打蛋器和搅拌器
用打蛋器,或者叫做搅拌器来搅拌鸡蛋,酱汁,罐头汤或是其他别的什么需要混合的东西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从超小号到超大号,打蛋器有各种各样的尺寸,当然最好的打蛋器还是得去餐馆的厨具供货商那儿找。你需要常备几把各种尺寸的打蛋器,上图中左上角画的那种大号的,热气球形状的打蛋器是搅拌蛋清的必备工具,后文中我们会用插图做进一步的说明。
滴油器和鸡骨剪
做炖菜的时候,无论是要在肉或蔬菜上加些汁液,还是要吸走烤肉上多余的油分,滴油管都能大显身手。塑料滴油管会被滚烫的油脂弄坏,所以最好还是用金属的。切分肉鸡和童子鸡的时候鸡骨剪能帮大忙,而且普通钢制的鸡骨剪更容易打磨,比不锈钢制的更实用。
筒筛和研磨杵
筛东西的时候法国人最常用的是筒筛,或称细网筛。常见的用法是把捣碎的龙虾壳或黄油这类食材放在筛面上,然后用研磨杵来搓压。拿一只碗,在上面放个普通的筛子,或是用手磨(mò)(译注二:又称食物研磨器),跟筒筛有一样的效果。
手磨和压蒜器
手磨和压蒜器真是两件了不起的发明!不管是汤羹,酱汁,蔬菜,水果,生鱼片还是慕斯,都能用手磨研成泥。最好的手磨有三个可换的磨盘,每个的直径约为5又1/2英寸,一个用来精研磨,一个用来中研磨,一个用来粗研磨。压蒜器则可以把整只带皮的蒜头或是成片的洋葱都压碎。
奶酪刨
最好等到要用的时候再把奶酪磨碎,有些包装好的碎奶酪是用陈奶酪的碎屑制成的,会有一股腐坏变质的味儿。奶酪用量不多时可以用手持式奶酪刨,但如果需要大量的碎奶酪,还是要用那种能拧在桌子上的奶酪刨。
研钵和研杵
小号的木制或瓷制研钵常用来捣碎草药,或是坚果之类的东西。大号的大理石研钵常用于捣制贝类和肉馅之类的食材。很多时候我们都可以用电动搅拌机,绞肉器或是手磨来代替研钵和研杵。
译注一:舒芙厘,又名蛋奶酥,是一种法式小蛋糕,如下图所示
掌握烹饪法国菜的艺术——术语 第十一页——第十四页
我们试着在这本书中尽可能地采用大伙儿都熟悉的厨房用语,但还是想在这里列出一些可能引起误解的术语。(译注:黑体词为术语的中文翻译,斜体词为法语说法。)
涂油,arroser 用勺子将融化的黄油,油脂或汤汁浇在食物上。
搅打,fouetter 用勺子,叉子,打蛋器或是电动搅拌器用力搅拌,使得食材或汤汁能够充分混合。搅拌时要多多练习使用前臂和腕部的肌肉,如果靠肩膀来搅,那你很快就要累得抬不起胳膊了。
焯水,blanchir 将食物投入沸水中,滚至发软,收缩,半熟或是全熟;焯水的另一个作用是去除食物身上比较浓重的味道,例如卷心菜、洋葱的味道,以及熏肉的咸味和烟味。搅拌,mélanger 把食物拌在一起,但不用像搅打时那么用力,一般用叉子,勺子或是木勺来弄。
煮沸,boutillir 当汤汁沸腾,滚动,开始冒泡泡的时候就算是煮沸了。实际操作起来有慢火煮沸,中火煮沸和大火煮沸之分。文火慢炖(mijoter)是指用小火把水慢慢地烧开,这个过程中几乎看不到汤汁沸腾,只是从某一刻起会开始冒泡泡。还有一种更慢的连气泡都看不到的煮沸方法,只能观察到汤汁表面轻微的波动,这叫做“煨”(frémir),主要用于炮制鱼类或是其他易碎的食物。
烩,braiser 将食物下油煎至焦黄之后,放入焙盘中并加入少量汤汁扣盖儿烹制。我们也用这个词来描述在有盖的焙盘中用黄油烹制蔬菜的烹调方法,这种烹调方法在法语中叫做étuver,英语中没有跟它对应的词。
酱汁裹勺,napper la cuillère 这个词儿用来描述酱汁的粘稠度,好像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来描述。把勺子放入奶油浓汤中再拿出来,就会裹上一薄层奶油汤。把勺子放进用来给食物浇汁的酱汁里,那就会裹上厚厚的一层酱汁。
炖渣,déglacer 将肉放在锅中烤过或煎过后,撇去锅中的肥油沫,然后倒入汤汁,一边文火慢炖,一边把那些凝结成块的烹调汁从锅底刮下来。烹制任何肉类酱汁,无论是最简单的还是最繁复的酱汁,这都是不可或缺的一步,因为炖渣得到的小块会很入味,也是酱汁的一部分,酱汁和肉相辅相成,是绝佳的搭配。撇沫,dégraisser 撇掉聚集在热汤表面的肥油沫。
如何撇掉酱汁,汤羹和高汤上的肥油沫
文火慢炖时若要撇去酱汁,汤羹,或是高汤表面聚集起来的肥油沫,需要使用长柄勺。将勺儿水平掠过汤的表面,捞起一薄层沫儿。现在还用不着撇掉所有肥油,等最后烧好的时候再全部撇掉。如果汤汁还很烫,那就让它冷却5分钟,这样肥油就会浮到表面来,然后就可以用勺子撇掉了,把锅子倾斜一点放,这样肥油就会聚集到锅子的一侧,更容易撇干净。等你撇掉尽可能多的肥油沫以后——这可是个体力活,你可以拿出一张厨用纸巾,把
它铺在汤的表面上来吸掉最后几滴漂浮的肥油。当然最容易的办法是让汤汁完全冷却,那肥油就会全聚到表面,一刮就下来了。
如何撇掉烤制食物上的肥油沫
要想一边烤肉一边撇掉肥油沫的话,就把锅子侧过来,用勺儿把聚到锅边的肥油捞出。这时候还用不着把油全撇掉,只要把多余的油弄掉就可以。撇沫的速度要快,这样炉子才不会冷掉。如果撇沫花的时间比较长,那就比原计划再多烤几分钟。
把烤肉从锅子里盛出来后,再把锅子侧起来,用勺子或滴油管把聚到锅边的肥油撇掉,但别把焦黄的汤汁也扔掉,这些汤汁应该留到酱汁里。一般要在锅子里留一两汤匙的肥油,好丰富酱汁的口感。
如果剩下来的汤汁实在太多,那下面这个办法可以帮上大忙,在筛面上放2到3层湿棉布,然后再放一层冰块,把筛子架在要用来做酱汁的锅子上面。把肥油和汤汁从冰块上倒下去,大部分的肥油会凝结在冰块上。同时有些冰会融化,跟汤汁混在一起掉进锅子里,大火滚一滚很快就能收汁聚味了。
如何撇掉炖菜上的肥油沫
要撇掉炖菜,炖肉或其他用焙盘来烹制的食物上的肥油沫,还是老办法,把焙盘侧过来,让肥油聚集到盘子的一侧,再用勺子或滴油管撇掉肥油沫。还有一个办法是把酱汁都倒到另一只锅子里去,把焙盘的盖子斜盖,留出一个缝,然后用两只手端着焙盘,拇指紧紧扣住锅盖,把酱汁从缝里倒出来。然后只要把酱汁里的沫撇掉后再倒回焙盘里面就行了。切丁,couper en dés 把食物切成像骰子那样的方丁,一般大小为1/8英寸,第二十九页有图示。
和(huò),incorporer 把轻薄的液体,小心地混合到质感比较厚重的汁液里去,比如把鸡蛋清和(huò)到做舒芙厘用的面糊里面去。第一百六十一页舒芙厘那一讲会仔细讲讲这种手法。和的另一层意思是不要弄破或弄碎,比如把煮熟的洋蓟菜芯(译注一)小心地和(huò)到酱汁里去。
焗,把浇汁菜肴的顶部烘培至焦黄,一般是用热烤箱来做的。少许面包屑,奶酪屑或是黄油渣有助于烘培出焦黄的表皮。
浸,macérer,腌(或卤),mariner 把食物放在汤汁里,吸味,散味,或是让口感变得更温和。“浸”一般用于水果,比如:把樱桃浸在糖水或酒精里。“腌(或卤)”一般用 23
于肉类:用红酒腌制牛肉。卤汁可以是泡菜汁,卤水,腌汁,也可以是葡萄酒,醋,油和各种调味品的混合物。
剁茸,hacher 把食物剁的很细,如第二十七页图示。
浇汁,napper 给菜肴浇上一层酱汁,让酱汁既能附着在菜肴的表面,又能完全贴合菜肴的形状。
白灼,pocher 将菜肴浸在汤汁中,只用文火慢炖或是煨的方法来烹制的手法。跟“黄油煮鸡胸”相比,这个词儿也更文雅些。
捣泥,réduire en purée 把固体食材捣成糊状,像苹果酱或是土豆泥。用研钵,绞肉机,手磨,电动搅拌机或筛子都可以完成这道工序。
收汁,réduire 煮开汤汁,蒸掉其中的水分,让味道浓缩进去,这是制作酱汁时至关重要的一步。
冷水过凉,rafraichir 把热的食物投入冷水中使之快速冷却,不再进一步加热食物。嫩煎,sauter 用少量热油快速将食物煎至焦黄,一般要用长柄平底煎锅。嫩煎可能仅仅是用来着色,比如做炖菜的牛肉要先煎过;也可能是要把食物煎至全熟,例如肝脏片。嫩煎是烹饪中最重要的基本技巧之一,但如何没能遵循以下的一点或几点注意事项,往往很难做好:
1)嫩煎用的油必须是滚烫的,等油差不多要冒烟了再把食材下锅,否则就封不住汤汁,也没法煎出焦黄色了。嫩煎时必须用动物油,色拉油或动物黄油。普通的黄油不行,因为 24
还没等加热到所需的温度它就要烧起来啦。所以要么在普通黄油里加一些色拉油,要么像第十五页讲的那样,去掉黄油中的乳脂。
2)食材必须完全干燥。如果有水气,食材之间就会形成一层蒸汽,进而油脂会阻止焦化的过程。
3)不能一下子放太多食物到锅里,必须在食材间留出充足的空间,否则就变成蒸而不是煎了,而且食物里的汤汁也会跑出来,在锅子里蒸发掉。
颠勺,faire sauter 除了用勺子或木铲来给食物翻面之外,你还可以用颠勺的方法来翻动食材。最经典的例子是摊薄饼的时候,颠勺时薄饼就会飞到半空中。烹制蔬菜的时候颠勺也是一个很有用的技巧,不像用铲子翻菜,颠勺不容易把菜弄破。如果烹制的时候用的是带盖的焙盘,那就双手抓住焙盘,大拇指扣紧锅盖,然后上下左右绕着圈地抖动锅子。锅子里的东西会翻来翻去,交换位置。上述方法也适用于没有盖的锅子,拇指朝上,两手握紧锅柄。如果是长柄平底煎锅,那就要前后滑动,在抽回来的时候微微向上抖动一下就可以了。
译注一:洋蓟,又名朝鲜蓟,洋蓟菜芯也称为百合心。
掌握烹饪法国菜的艺术——食材 第十五页——第十九页
除了葡萄酒,烈性酒,可能还有鹅肝和松露之外,这本书中提到的食材基本上都能在菜市场里找得到。下面我们列出了部分食材的常见用法。
培根,lard de poitrine fumé 法式菜谱里所讲的培根都是指没有加盐,也没有熏制过的新鲜培根,法语中称为lard de poitrine frais。但这种培根在国内很少见,国内的培根一般都熏制过,口味比咸猪肉清谈些,但还是要在小火煮沸的水里焯一下,好去掉烟熏味儿,否则整道菜就只能尝到培根味儿了。培根焯水方法:
把培根切成条放在冷水锅里,每4盎司培根需要1夸脱的水。
小火将水煮沸后再慢炖10分钟。然后沥干培根上的咸水,用干净冷水反复冲洗,最后用厨用纸巾吸掉水分。
黄油,beurre,法式黄油用发酵过的奶油而不是甜奶油(译注一)制成,属于无盐黄油,而且有一种特别的口味,跟坚果的味道类似。除了在做蛋糕上的糖霜和一些甜点时我们会特别指明使用的是无盐黄油以外,通常烹饪时用美式的含盐黄油和法式黄油都差不多。(特别提醒:近来在美国人们习惯把无盐黄油叫做甜黄油,听起来好像挺有道理,但其实是种误解。真正专业的说法是,无论黄油是否含盐,只要是用经过灭菌处理并且未经发酵的奶油制成的黄油就是甜黄油。)澄清黄油,beurre clarifié
当普通黄油受热变为液体时,就会有一些乳质残渣沉到锅底,残渣上层清亮的黄色液体就是澄清黄油。澄清黄油不像普通黄油那么容易烧焦,因为黄油受热时最先变黑的都是普通黄油里所含的那些乳质部分。做开胃菜时一般都用澄清黄油来煎白面包片,烹制去骨去皮的鸡胸肉这类比较娇嫩的材料时也要用澄清黄油。澄清黄油也用作褐色黄油酱汁的基底,而且对于特别考究的褐色酱汁,其中所用油糊一般也是以澄清黄油来替代油脂。制作澄清黄油方法是先将黄油切成小块,然后放入锅中,开中火。待黄油融化后,撇去泡沫,将清澈的黄色液体滤到碗里,把乳质残渣留在锅底。这些残渣可以搅入汤羹或酱汁中来丰富口感。
黄油的温度和泡沫
当你需要加热黄油来做蛋饼或是要用黄油或油脂来煎制什么东西时,菜谱都会特别指出黄油受热起沫到什么程度才适合下锅烹饪。因为起沫的程度最能说明黄油的受热程度。黄油刚开始融化时几乎不起沫,这时的热度什么都煎不好。随着温度升高,黄油中的液体开始蒸发,表面开始泛起泡沫,刚起沫时黄油的温度还是不够高,大约在212度左右。等液体几乎全部蒸发完时,你会看到泡沫渐渐消退。等到完全没有泡沫时你会发现黄油开始微微变焦,然后变到深焦色,最后烧成黑色。跟普通黄油相比,添加了油脂的黄油需要在更高温下才会变成焦黄色或黑色,但能观察到的现象是类似的。所以煎蛋饼或煎肉的最佳时机是黄油已经很热但还没变焦的时候,这很容易判断,一看就知道了。如果黄油还在冒泡那就再等个几秒钟,等不怎么起泡了就说明黄油够热了,可以下锅了。
奶酪,fromage 法式烹饪中最常用的两种奶酪是瑞士奶酪和帕尔玛奶酪(译注二)。进口的瑞士奶酪又分为两种,都很常用:一种是带小孔的格鲁耶尔奶酪,另一种是含有更多脂肪,少盐且气孔很大的艾曼塔尔奶酪(译注三)。威斯康辛州生产的所谓“瑞士”奶酪可以替代进口的瑞士奶酪。法式菜谱中有时会用到一种新鲜酸乳酪(Petit suisse),这是一种奶油乳酪,跟费城牌(译注四:这里Philadelphia是一种牌子)奶油奶酪类似。
奶油,crème fraîche, crème double 法式奶油是指发酵过的奶油,也就是说让乳酸菌在奶油中自然发酵,直至奶油变稠,产生一种类似坚果的口味,但不会发酸。不能用市面上常见的酸奶油来替代法式奶油,因为这种酸奶油的乳脂含量只有百分之十八到二十左右,而且一煮沸就会凝块。法式奶油的乳脂含量在百分之三十以上。美式淡奶油的乳脂含量与之相仿,所以法式菜谱里要求用crème fraîche的时候可以用美式淡奶油来代替。要是能再加点酪乳(脱脂奶)进去,那美式淡奶油的口感就跟法式奶油相当接近了,而且煮沸时也不会结块,冷藏可以保存十天以上,水果,甜点和做菜时都可以用。【注意:未经发酵的奶油或称甜奶油在法语中是fleurette】
面粉,farine 法式面粉都是用软质小麦做成的(译注五:即低筋面粉)。而大部分的美国面粉都是用硬质小麦做的(译注六:即高筋面粉)。正如你将在下表中看到的,这会在烹饪品质,重量上和称量时带来差异。在这本书中,只要没有特别指明是做蛋糕用的面粉,那“面粉”就是指美国的高筋面粉,这种面粉用途很广。杯和勺都不能精确地称量面粉,而且天气潮湿与否也会带来10到15克/每杯的差异。所以在做蛋糕或点心时,称量面粉的时候要尽可能地小心,否则面糊中各种成分的比例就会有偏差。【注意:参见18页的面粉重量表】
【注意:在法式菜谱中,1 汤匙面粉(cuillère de farine)通常是指用法式汤匙装一尖勺面粉,也就是15到20克左右。】
这本书中所有的菜谱都采用下述方法来称量面粉:在平整的台面上放一张蜡纸,再在上面放一只面粉量杯。直接将面粉筛进量杯里,直至满出来。不要敲打量杯或是把面粉往下压。
用平坦的刀背沿着量杯口把多出来的面粉抹掉。用小号量杯和汤匙称量时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
蜜饯fruits confits 像樱桃,橙皮,佛手柑,杏子等水果,还有当归,都会经过一道糖渍的工序以增长保存时间。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有时会在它们表面裹上糖来降低粘度,有时就让它们那么粘乎乎的。很多甜点菜谱中都会提到蜜饯,食品杂货店里种类丰富,大多装在罐子或是整包出售。
草本香料,herbes 不像大多数美国人想的那样,经典的法式烹饪并不会用到太多草本香料。常备的有香芹,百里香(麝香草),月桂,龙蒿,应季时可能还会用点儿新鲜的细香葱和细叶芹(雪维菜)。还可以把新鲜的香芹,细香葱,龙蒿和细叶芹混合起来,称为香辛料。法国的地中海沿岸地区还常用到罗勒,茴香,牛至,鼠尾草和藏红花。法国人觉得草本香料只是起到强调和补充的作用,绝不能盖过了主料本来的味道。能用新鲜的草本香料当然最理想,但有些品种的草本香料很适合冷藏,再加上大多数草本香料现在都有干货卖。不管是用冷藏的还是烘干的,都要确保你用的草本香料留住了绝大部分原有的口感和香味。
香料束,bouquet garni 这个词儿是指香芹,百里香和月桂叶的配搭,一般用来给汤羹,炖菜,酱汁或焖肉焖菜调味。如果是用嫩枝嫩叶的香料,那就用香芹把它们包起来,再用根线捆起来。如果是用干掉的香料,那就把它们包在纱布里系紧。把香料捆扎在一起是为了不让它们散落或漂浮在汤里,这样比较容易清理。香料束里还可以添加芹菜,大蒜,茴香或是别的材料,但一定会有特别说明,例如“中等大小的香料束,添加芹菜杆”。小号的香料束是用2根香芹嫩枝,1/3片月桂叶,1根嫩枝或1/8汤匙的百里香做成的。
骨髓,moelle 骨髓是指牛腿骨中间的脂肪部分,骨髓熬制后常用在酱汁,配菜和开胃菜中。准备方法如下:
长5英寸左右的牛腿骨 把骨头立起来用切肉刀劈开。尽可能完整地把骨髓拿出
来,烧开的牛肉汤或盐水 然后拿刀在热水里蘸一下,再把骨髓切片或切块。等到
要用的时候,把骨髓倒进热汤里放个三五分钟,变软了就可以了。沥干水分就可以待用了。
油,huile 经典的法式烹饪中做菜和沙拉时几乎只用清淡无味的蔬菜油。一般是从花生,玉米,棉籽,芝麻,罂粟种子,或其他类似的材料中榨取的。地中海地区是橄榄油的天下,但它的味道太有个性,会冲掉比较精细的菜品中那些微妙的口味。对于那些用什么油都无所谓的菜品,我们在菜谱中就简单的只说需要用“油”。
译注一:在今天,乳制品通常在制造的时候会以巴斯德消毒法去除会致病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灭菌后的鲜奶油所制成的奶油称为甜奶油。
由新鲜或者人工培养,未灭菌的鲜奶油所制造的奶油称为生奶油。生奶油有比较纯的奶油味,它没有因为灭菌而产生的煮过的牛奶的味道。
参见:http://zh.wikipedia.org/zh-cn/%E9%BB%84%E6%B2%B9
译注二:帕尔玛奶酪是一种意大利硬奶酪。经多年陈熟干燥而成,色淡黄,具有强烈的水果味道,一般超市中有盒装或铁罐装的粉末状帕尔玛奶酪出售。帕尔玛奶酪用途非常广泛,不仅可以擦成碎屑,作为意式面食、汤及其他菜肴的调味品,还能制成精美的甜食。意大利人常把大块的帕尔玛奶酪同无花果和梨一起食用,或把它掰成小块,配以开胃酒,当作餐前小点。又因其成熟期较长,所以比其他奶酪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现已成为世界上最佳的奶酪品种之一。
http://hi.baidu.com/356074510/blog/item/83db30c72be9e1d8d1006089.html
译注三:格鲁耶尔奶酪和艾曼塔尔奶酪是瑞士最著名的两种奶酪。http://sweetscience.blogbus.com/logs/45447430.html
掌握烹饪法国菜的艺术——温度 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
180乘以5等于900 900除以9等于100,即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
例如: 100摄氏度乘以9等于900 900除以5等于180 180加上32等于212,即沸水的温度是212华氏度。
掌握烹饪法国菜的艺术——刀法 第二十六页——第三十页
刀法:切碎,切片,切丁,剁茸
法式烹饪中常常要用到切片,切丁,剁茸和花式刀法,如果你还没能学会快速自如地挥刀,那要是遇上了那种要用2量杯碎蔬菜丁和2磅蘑菇片的菜谱,难免会有点受打击。你要花上数周的时间不时地练习练习才能掌握各种刀法技巧,但一旦学会就再也不会忘记了。学会专业的刀法不但会帮你省下大把的时间,还能让你小小地得意一下。握刀的方法
切割或切片时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刀刃上方,其他手指顺势握住刀柄。
切碎
切碎食材时要拿住刀刃的两端,沿上下方向快速地剁,剁的过程中要记得不时地用刀将食材拢作一堆。
圆形食材切片(第一步)
Slicing Round Objects(b)要把土豆或是洋葱类这种圆形食材切片时,先把土豆一切两半,然后把切开的平的一面朝下放在刀板上。用左手大拇指推住土豆,再用其他手指握住土豆,注意手指尖要朝里扣,也就是往大拇指的方向收,这样就不会切到手了。
圆形食材切片(第二步)
笔直往下切,让刀与刀板成直角后刀刃快速下压,切到底时用刀把刚切下来的土豆片推到一边。
用左手指关节控制好切下一片的位置。一开始你可能切的比较慢,但只要略加练习,用不了5分钟你就能切好2磅的土豆啦。
长条状食材切片,如胡萝卜
要把胡萝卜这种长条状的食材切成片,那先从一侧切掉薄薄的一条,这样就能让胡萝卜稳稳当当地呆在刀板上了。然后用上一段讲过的切土豆的方法把胡萝卜横过来切成片。
切丝(第一步)
要切胡萝卜丝或土豆丝的时候,先从胡萝卜一边切下薄薄的一条,然后把胡萝卜平放在刀板上了,再竖着切成厚1/8英寸左右的薄片。
切丝(第二步)
把切好的胡萝卜片两片两片地叠起来,切成宽1/8英寸的细条后,再按需要的长度切断。
切蔬菜丁
前面的切法跟切丝一样,不过等切成细条后,再每次拿出一把细条,横切成丁。
把洋葱和红葱头切成丁(第一步)
一旦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切起洋葱和红葱头来简直就是快如闪电。先从洋葱的根部把洋葱一剖两半。然后拿一半洋葱,将切开来的平面倒扣在刀板上,根部朝左。竖着把洋葱切成片,切到靠近根部的地方就停住,让洋葱片和根部连在一起,这样洋葱就不会散开来。
把洋葱和红葱头切成丁(第二步)
然后再横着自右向左削薄片,不过还是要让洋葱条和根部连在一起。
把洋葱和红葱头切成丁(第三步)最后只要向下切洋葱就自然变成碎丁了。
Various methods for cutting mushrooms are illustrated on page 509.蘑菇
蘑菇有很多种切法,在第509页会讲到。
第二篇:浅淡作文“烹饪”艺术
浅 淡 作 文 “ 烹 饪 ” 艺 术
工作单位:文裔完小 姓
名:邵 联系方式:
惠 女 ***
浅淡作文“烹饪”艺术
【内容摘要】
在写作文的时候,为什么有些同学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写出内容充实而生动的文章,而有些同学绞尽脑汁却还是只能对着作文本发呆发愁,感到没有内容可写呢?其实只要学会累积生活感受,能够表达真实的感想感情,又不失鲜味,那么你就成功了!
【关键字】生活
记录
真实
新颖
烹饪艺术 【 正 文】
其实写作就像烹饪先得准备食材,造房先得准备建材一样,也要事先准备好素材。文章的素材,等要写文章的时候再临时去“抓”,就如同亡羊补牢了。其实素材是看储存在你大脑里的“仓库”的库存量的,假如你从不存入,又何谈提取呢?素材积累的越是丰富,那么写出的文章也一定就越加充实。
那如何做到有备而来呢.?
一、找好作文烹饪的大锅——生活
作文就是把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使我们受到启发,得到教育,进而产生了感想的人或事记录下来,发达为思想感情的一个过程。换句话说:我们写的文章,就是实际生活在我们大脑中反映的产物,生活是汲取写作材料的源泉。
但是生活就象万花筒,五彩缤纷;生活就象海边的贝壳,五光十色,千姿百态。我们每天接触的人或事是那么的杂乱繁多,是不是每个人、每件事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材料呢?显然不是的。第一我们写文章要宣扬先进思想,批判落后思维,提倡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所以生活里那些有教育意义的人或事能成为文明写文章的素材。第二,我们写文章讲究的是有感而发,写你在生活中最有感受的东西。在这里,关键是“有感受”三个字。一天的生活中,一定会有使你得到某种认识、引起某种思考或受到某种启发的东西,这些就是有感受的东西,就能成为很好素材。
光有素材还不行,如果你学不会储存这些宝贵的感受,那么它也是镜中花水中月。感受每每都如浮云般轻轻掠过你的心田,再静静的离开仿如不曾来过,只因它原来是不经意的渗入。那么等你有一天需要提取时,将是一片空白的记忆。
要想留住那份触动心田的感受,最好的方式莫过于日记。它是一种不受时间、空间和写作形式所限的文体。主要是作者处处留心周围的事物,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的所见、所闻、所感,不拘形式地记下来。日记就相当于你大脑的一个“仓库管理员”,记录下有独特体验感受的记忆,成为你的素材集中营。
二、还原作文烹饪的味道——真实。
为学生打造一个真实的世界。一是对现实的告知,它比大道理更重要;二是告知的真实性,对邪恶的告知可以形成“预知”。试问一个连真实都不知道的人,如何去告知别人什么是真实呢?
首先,让学生了解最真实的自己。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对自己有个全面客观的认识,知道自己在写作上擅长什么。比如说同样的写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有的人善于记叙文,就从围绕母亲我做的能表达母爱的难忘事件来表达母爱的无微不至;有的人善于议论文,就从自己对母爱的看法着手,或者对母亲种种行为表现的态度起笔,说明母爱的深沉伟大。取己之长,避己之短。比如在修辞手法的选择上,比喻、拟人、夸张、设问等,你不需要一一用尽,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考虑。
其次,给学生一个最真实的评价。一个恰当的评价可以成就人才,使你积极进取,奋勇向前!一个过分的评价可能摧毁希望,让人一蹶不振,停滞不前。比如有篇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道: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精彩极了”,“糟糕透了”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耳际„„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试问这位作者如果只有来自母亲鼓励式的评价,可能永远无法取得进步,看不到自己的不足,进而盲目自大;换言之如果只有来自父亲严厉的评价,可能早就放弃写作了,更加不会精益求精不断鞭策自己了。我们老师就更应该慎重地运用评价。在作文评价中以鼓励为主,让学生保持写作热情,多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与此同时也不忘说明学生的不足之处,指引他们努力的方向。
最后,教学生抒发真实的情感。老师的义务就是教育学生求真务实,在写作上也是这个道理,一篇好的文章,抓眼球,推辞藻,都不如动人心。很多学生作文中常见有抒情不真挚的毛病。比如我们有些同学无论什么事情,动不动就写“热泪盈眶”,动不动就“感动不已”,给人一种矫揉造作、装腔作势的感觉。抒情本是对事物有了深切感受,发自内心最自然不过的情感的表达。
讲解作文时老师可以用你的语言引导学生的勤动脑,使之独立思考,将作文要叙述、描写或者议论的,与内心感受交织起来写,自然结合。无论是欢乐还是悲哀,是愤怒还是激动的感情的表达,让眼中所见所为的事物与心中所感的思绪,应该是一致的。
比如说关于“我和书的故事”的写作,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写到:我爱上了阅读,书是我的知心好友,是我的智慧大师,让我很快乐,获得更多的知识„„却说不出让自己快乐的具体事例,自己和书有过什么难忘经历体验,空洞的说辞,有时连自己都说服不了吧!为什么不勇敢的说出自己对书本真实的想法呢?从来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吗?每一本书都给你快乐了吗?你是真心的热爱阅读吗?
三、变换作文烹饪的手法——新颖
在这里我把作文艺术比作了一种烹饪艺术。就拿烹饪来说吧,红烧肉你做的很好吃,可是你吃多了也会觉得腻,久了,可能连筷子都懒得动了。那你为什么不换个做法呢?可以做成水煮肉片,或者试试白切肉,蘸点酱汁,相信也不错啊!这样同样的食材,在你手中就变成了不同的菜式了,一定让人赞不绝口。
作文也是此理,同样是作文素材你可以用不同的手法去串联,成为独家创作。例如:写一次难忘的比赛,你每次都是写记得那是什么时候,在哪里那些人一起,怎样的一场比赛,结果如何。这次你可以先写出这场比赛的结果,再来回忆当时难忘的角逐场面,采用倒叙的手法。写妈妈的作文,你习惯写妈妈对你的关怀备至,妈妈的善良慈爱,为你做了什么什么事情,为何不尝试写爸爸和妈妈的对你的不同对待方式,进而突显妈妈的细致体贴。
作文水平就是遣词造句的能力的展现。为了提升作文的亮点,我们提倡多使用好词好句,修辞手法。但是大多是一尘不变名人名言,比喻、拟人手法的衬托。何不试试从错误的观点出发,不断的反驳,举例论证,得出正确的观点。采用列数字,作比较等的说明方法,时而运用一下设问、反问、双重否定的句式。让自己的文章成为万绿丛中一点红,或是众红从中的一片绿。
总之,一个一流的大厨是不断学习出新的,一篇优秀的作文也是需要别出心裁的。让自己成为了一只写作上的自由鸟。别太固定自己的飞行姿势,不去计较风萧萧,也不怕雨疯狂,只是让自己随心所欲的驾驭。偶尔地停留,只为反思自己技巧,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的一片天地,累了,就请稍作休憩,积蓄力量等待去搏击更远的苍穹。你说那时候你还会害怕自己的这片天空下没有白云吗?、我们就该疾驰!加速!转移!让思维的列车,远远地离开原点。相信有生活素材累积,敢于勇敢表达真实,又独具匠心创作的你,写好作文的未来就不会是梦,心跟着知识在动。让作文在生活的大锅中尽情翻滚吧!
【参考文献】:
1、《作文知识讲话》刘厚明 著
2、《小学生作文入门》潘天祥 著
第三篇:演讲艺术轻松掌握
演讲艺术轻松掌握 作者:Dave Zielinski
曼德尔沟通有限公司的CEO史蒂夫·曼德尔(Steve Mandel)认为,记忆触发点模式有助于演讲时的即兴发挥,而听众也喜欢听。“我告诉那些演讲人,演讲时不要唱独角戏,要多用对话模式与听众进行沟通,就像两个人坐在厨房的桌子边聊天那样,这会令人感觉自然、放松,而且你还不用花很多心思去想说些什么。而独白式的演讲就是一个人对着幻灯片生硬地自言自语。”
曼德尔说,在准备演讲的开始阶段,应该花更多时间去琢磨如何围绕核心观点来组织演讲内容。“电梯式演讲”是指核心观点始终贯穿整个演讲过程,就像电梯在每个楼层间运行一样。当然这得花费时间,但却是值得的,可以避免在遇到挫折时就投降,也可以避免在找到核心观点之前,在那些无关痛痒的事情上花太多时间。
勤加预演“怎么说”
某咨询公司的总裁玛里琳·莫布利(Marilynn Mobley)建议在演讲稿还未定稿之前就开始预演,这样就可以尽早知道在哪些地方你可能会讲太长时间、哪些内容还需要调整。
莫布利在准备一个演讲时,是这样安排时间的:因为对话题和听众都很熟悉,她先用15%的时间调查听众的需求;50%的时间用来准备演讲——确定论点、收集论据、设定起承转合、制作幻灯片;20%的时间用来进行初步的预演,“就当有听众在面前,练习如何停顿、如何结合幻灯片讲解,并熟悉设备,从而确定整个过程是否可行,时间拿捏是否合理”;10%的时间是在初步预演后进一步修改演讲稿,包括编辑文字和调换某些幻灯片的顺序;剩下5%的时间用来进行最后的预演。
先想想你以前通常是怎么准备演讲的。也许你和大多数经理人一样,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练习,或在路上分秒必争,或在办公室里忙里偷闲。
专家认为,这种方式大有问题:花太多的时间去练习,而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预演。预演意味着要站起来,用和真实演讲同样的手势、同样的眼神,配合视听设备控制演讲进程。
卡内基公司的格林认为,坐在飞机上或在办公室里回顾演讲稿或幻灯片是练习,不是预演。就像戏剧里的演员没有穿上戏服就没有入戏的感觉一样,非专业的演讲者不经过一到两次的全程预演,就不应该出现在听众面前。预演时最好还要选择一些人坐在台下,给演讲者一些反馈意见。
格林说:“你不能只坐在房间里背诵演讲稿,必须去预演,模仿真实的演讲,这样才能达到预演的目的。把你的心思从演讲的内容转移到和听众的互动上去,这也是预演与练习的不同。我并不认为企业界人士都理解预演的价值。经理人往往在‘说什么’上面花了太多精力,但对‘怎么说’却重视不够。”
心理准备不可少
吉姆·卡思卡特(Jim Cathcart)是一个有着26年演讲经验的专业演讲家,他把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区分得一清二楚。物质准备包括将所有的工作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演讲稿、视听设备、技术、声音、会场布置等等。
而心理准备是指花时间去体会听众的思想,将自己的演讲先在脑子里预演一遍,预先想到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在心理上做好演讲准备。
心理准备还包括思考以下问题:我的听众都是些什么人?他们和我有什么不同?他们会怎么看待我,是外行的演讲者,还是值得尊敬的顾问?什么会让他们感到兴奋?他们听完演讲后,头脑里留下哪些值得回味的东西?
卡斯卡特认为,多花点时间做心理准备,演讲取得的效果通常会好过那些只在物质准备上精益求精的人。他说:“如果我可以说出一些打动听众的话,那么跑一点题、穿着上有些不得体,甚至对宣传材料的内容一无所知都不要紧。切记:大多数听众是先从情感上下判断,然后才从逻辑上去思考。”
技术环节来保障
许多演讲者在制作幻灯片的过程中时间花得不明不白,要么花大量时间去做过多的幻灯片,要么没有时间去做最基本的符合要求的幻灯片。
没有人愿意在演讲前的最后时刻惊慌失措地制作或编辑幻灯片,因此很有必要预留出足够的时间,但也不需要过多的时间。那些对软件不熟悉的新手,专家建议每页电子幻灯片至少要预留出一个小时的时间,包括最初的页面设计和内容的修改。当然,专业人员可以更快地完成这项工作。
结合多媒体手段进行预演也同样重要。对多数人来说,预演意味着回顾内容的要点、播放幻灯片以起到提词的作用。问题在于花费过多时间在这些“看得见的”内容上(听众完全可以自己看这些内容),而牺牲了那些“看不见的”内容的预演时间,包括设定幻灯片播放过程中的起承转合、讲述个人故事和细节问题,以及举例说明等。
听众关注的焦点要么在视觉材料上,要么在演讲者身上,不可能一心二用。曼德尔让他的客户按这个规律进行预演,比如一个销售人员可能会说:“我刚才谈到了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来看看我和你们的信息技术部门会谈之后得出的一个解决方案。”销售人员接着播放幻灯片,有5秒钟不说话,因为听众在看幻灯片,不会去听他说话。为了重新引起听众的注意力,演讲者要向听众方向走一两步,然后再继续演讲。
为幻灯片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也很重要?格林建议,在制作幻灯片时,演讲者应先问问自己:“有哪些幻灯片,我可以用其它在视觉上更有冲击力的东西来代替,而且让听众获得同样的信息?”可以向公司内部的设计人员寻求创意,但是用直观形象的方法来诠释重要观点才是问题的关键。
卡斯卡特指出,可以采用形象化的方法,打破过去用一大堆文字和数据来制作幻灯片的惯例。一个演讲者利用街头“走错路了,请不要进来”的标志来做幻灯片,说明人们在执行商业计划时所犯的错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他说,除了让演讲更有说服力之外,这种以视觉形象为导向的模式可以节约演讲者的时间,而且迫使他们集中精力掌握将平淡无奇的演讲变成令人难忘的演讲的技巧:自由发挥,与听众互动,倾听听众的反馈,掌握并理解演讲的内容而不是去死记硬背。
原文经许可摘自Dave Zielinski所著的Perfect practice一文,选自Presentations杂志2003年5月号,VNU Business Media公司2003年登记版权。肖东燕译。Dave Zielinski是Presentations杂志撰稿人。
第四篇:演讲艺术轻松掌握[范文模版]
演讲者总是抱怨准备太仓促。事实上,只要进行合理分配,时间根本不是问题。除了雕琢核心观点鲜明的文稿,制作形象生动的幻灯片和熟悉现场技术设备之外,更重要的是搞清以下几个概念并均衡分配时间:“说什么”“怎么说”;“练习”“预演”;“物质准备”“心理准备”。很多经理人都是在演讲结束时才开始大彻大悟:“要是我处理那个问题时,稍稍多一点技巧就好了”;“要是能找到更多有说服力的数据来支持我的观点就好了”。当然,演讲过后最追悔莫及就是:“要是我有更多时间准备就好了。”这些都是事后诸葛亮,完全于事无补。事实上,对大多数经理人来说,有再多的时间准备演讲也还是不够。如果你熬了三个晚上来准备,讲完之后你会觉得应该熬五个晚上才行。时间总显得不够用,部分原因是因为许多经理人在演讲上追求尽善尽美。如何利用这些宝贵的时间(通常也就是指,你是否真正理解了练习和预演的不同),决定了你的演讲是平淡无奇,还是震撼人心。也就是说,在如何利用时间上并没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律。每个经理人千差万别,他们有各自的目标、演讲经验,对演讲内容和听众的把握能力各异,所采用的视听设备也不同,因此“共同规律”即使有也用处不大。专家认为,更好和更现实的做法是:合理利用你能挤出的每一分钟时间。雕琢讲稿“说什么”首先要撰写演讲文稿,然后制作图表或幻灯片来做补充。这好像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但是许多经理人却是先做幻灯片,然后再在上面编写句子。尽管有些人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但对大多数人来说,颠倒顺序的容易造成演讲杂乱无章、主题涣散。一旦开始写演讲稿,要留出充裕的时间对文稿进行编辑润色。专业的演讲稿撰写人建议在写第一稿时,要尽可能快,不要停下来去修改已写完的部分,或者去反复推敲措辞。这些工作留到以后来做。简练并生动的语言必须经过不断地修改才能出现,而不是在草稿阶段就可以达到这个效果。编辑文稿时,要大刀阔斧敢于下手。研究演讲艺术的大卫·登普西教授(daviddempsey)说:“能用三个观点突出主题,就不要用十个观点,这样反而不能给人留下任何印象。要不断地问自己,这是不是最重要的问题?这是不是最好的例子?这是不是说明我的观点最有煽动力的表达方式?”如果你的结论或重要观点没有经过精心琢磨和反复修改,登普西认为:“不管花多少时间去练习,不管你的演讲技巧有多么高超,都不能掩饰这个根本的缺陷。” 卡内基顾问公司(dalecarnegie&associates)的课程总监大卫·格林(davidgreen)建议时间紧张的经理人记住:“做好眼前事,胜过事后诸葛亮。”尽管你希望自己的演讲稿和幻灯片出类拔萃,但是你不能在推敲词句上浪费过多时间,何况实际演讲的时候也许不会照本宣科。格林认为:“一般来说,大多数人准备好演讲的时间比他们自己认为的要早得多。他们需要安排更多的时间来排练和演习如何与听众互动。” 核心观点贯始终无论你采用何种方式来确定演讲稿的结构,你都可以通过列出重点段落或概念作为“记忆触发点”来节省时间,也就是要抓住要点,而不是逐字逐句地把整篇文章写出来。曼德尔沟通有限公司的ceo史蒂夫·曼德尔(stevemandel)认为,记忆触发点模式有助于演讲时的即兴发挥,而听众也喜欢听。“我告诉那些演讲人,演讲时不要唱独角戏,要多用对话模式与听众进行沟通,就像两个人坐在厨房的桌子边聊天那样,这会令人感觉自然、放松,而且你还不用花很多心思去想说些什么。而独白式的演讲就是一个人对着幻灯片生硬地自言自语。” 曼德尔说,在准备演讲的开始阶段,应该花更多时间去琢磨如何围绕核心观点来组织演讲内容。“电梯式演讲”是指核心观点始终贯穿整个演讲过程,就像电梯在每个楼层间运行一样。当然这得花费时间,但却是值得的,可以避免在遇到挫折时就投降,也可以避免在找到核心观点之前,在那些无关痛痒的事情上花太多时间。勤加预演“怎么说”某咨询公司的总裁玛里琳·莫布利(marilynnmobley)建议在演讲稿还未定稿之前就开始预演,这样就可以尽早知道在哪些地方你可能会讲太长时间、哪些内容还需要调整。演讲稿,包括编辑文字和调换某些幻灯片的顺序;剩下5%的时间用来进行最后的预演。先想想你以前通常是怎么准备演讲的。也许你和大多数经理人一样,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练习,或在路上分秒必争,或在办公室里忙里偷闲。专家认为,这种方式大有问题:花太多的时间去练习,而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预演。预演意味着要站起来,用和真实演讲同样的手势、同样的眼神,配合视听设备控制演讲进程。卡内基公司的格林认为,坐在飞机上或在办公室里回顾演讲稿或幻灯片是练习,不是预演。就像戏剧里的演员没有穿上戏服就没有入戏的感觉一样,非专业的演讲者不经过一到两次的全程预演,就不应该出现在听众面前。预演时最好还要选择一些人坐在台下,给演讲者一些反馈意见。
共2页,当前第1页12
feisuxs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五篇:演讲艺术轻松掌握
心理准备不可少
吉姆·卡思卡特(jimcathcart)是一个有着26年演讲经验的专业演讲家,他把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区分得一清二楚。物质准备包括将所有的工作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演讲稿、视听设备、技术、声音、会场布置等等。
而心理准备是指花时间去体会听众的思想,将自己的演讲先在脑子里预演一遍,预先想到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在心理上做好演讲准备。
心理准备还包括思考以下问题:我的听众都是些什么人?他们和我有什么不同?他们会怎么看待我,是外行的演讲者,还是值得尊敬的顾问?什么会让他们感到兴奋?他们听完演讲后,头脑里留下哪些值得回味的东西?
卡斯卡特认为,多花点时间做心理准备,演讲取得的效果通常会好过那些只在物质准备上精益求精的人。他说:“如果我可以说出一些打动听众的话,那么跑一点题、穿着上有些不得体,甚至对宣传材料的内容一无所知都不要紧。切记:大多数听众是先从情感上下判断,然后才从逻辑上去思考。”
技术环节来保障
许多演讲者在制作幻灯片的过程中时间花得不明不白,要么花大量时间去做过多的幻灯片,要么没有时间去做最基本的符合要求的幻灯片。
没有人愿意在演讲前的最后时刻惊慌失措地制作或编辑幻灯片,因此很有必要预留出足够的时间,但也不需要过多的时间。那些对软件不熟悉的新手,专家建议每页电子幻灯片至少要预留出一个小时的时间,包括最初的页面设计和内容的修改。当然,专业人员可以更快地完成这项工作。
结合多媒体手段进行预演也同样重要。对多数人来说,预演意味着回顾内容的要点、播放幻灯片以起到提词的作用。问题在于花费过多时间在这些“看得见的”内容上(听众完全可以自己看这些内容),而牺牲了那些“看不见的”内容的预演时间,包括设定幻灯片播放过程中的起承转合、讲述个人故事和细节问题,以及举例说明等。
听众关注的焦点要么在视觉材料上,要么在演讲者身上,不可能一心二用。曼德尔让他的客户按这个规律进行预演,比如一个销售人员可能会说:“我刚才谈到了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来看看我和你们的信息技术部门会谈之后得出的一个解决方案。”销售人员接着播放幻灯片,有5秒钟不说话,因为听众在看幻灯片,不会去听他说话。为了重新引起听众的注意力,演讲者要向听众方向走一两步,然后再继续演讲。
为幻灯片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也很重要?格林建议,在制作幻灯片时,演讲者应先问问自己:“有哪些幻灯片,我可以用其它在视觉上更有冲击力的东西来代替,而且让听众获得同样的信息?”可以向公司内部的设计人员寻求创意,但是用直观形象的方法来诠释重要观点才是问题的关键。
卡斯卡特指出,可以采用形象化的方法,打破过去用一大堆文字和数据来制作幻灯片的惯例。一个演讲者利用街头“走错路了,请不要进来”的标志来做幻灯片,说明人们在执行商业计划时所犯的错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他说,除了让演讲更有说服力之外,这种以视觉形象为导向的模式可以节约演讲者的时间,而且迫使他们集中精力掌握将平淡无奇的演讲变成令人难忘的演讲的技巧:自由发挥,与听众互动,倾听听众的反馈,掌握并理解演讲的内容而不是去死记硬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