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事业心责任感从何处来

事业心责任感从何处来



第一篇:事业心责任感从何处来

事业心责任感从何处来

事业心、责任感作为一种精神面貌、工作姿态和思想境界,是新形势下履行我军职能使命的思想基础和必备的基本政治素质,是党员干部能力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增强事业心责任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对事业的不懈追求中煅造、在组织的关爱中激发、在本职工作中培育。

在事业的不懈追求中煅造。古往今来,对于事业心责任感都有许多精辟的阐述和壮烈的实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而无责、于世何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这些都已经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传统美德,引领着对事业的追求。一代伟人周恩来,在毕生实践救国民于水火之中的重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实现了他“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崇高革命理想。今天,“战时忘死,平时忘我”的“独臂英雄”丁晓兵,在逆境中挣扎起程,在顺境中保持清醒,用独臂书写了辉煌的人生篇章,例子不胜枚举。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彰显了个人对国家、对民族、对军队伟大事业的责任。他们在对自己从事的壮丽事业的不懈追求中锻造出自己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也正是在这种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的驱使下,使他们能够始终如一地对事业、对工作能够保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事业心和责任感是理想、追求、信念在每个人工作中的具体化,没有理想、追求、信念,就谈不上对工作、对事业的执着和负责、谈不上事业心责任感。作为肩负新的历史使命的共和国军人,我们就要象他们那样,把对工作、对事业的执着追求、认真实践的过程,作为煅造自己事业心责任感的过程,进而确立起自己对本职工作无限热爱的态度和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把工作当事业干,从本职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煅造自己崇高事业心和责任感,并能始终如一地保持这种状态,引领自己不断开辟新的工作境界,使我们的事业之树常青。

在组织的真心关爱中激发。组织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是每个人得以发展成长的土壤。只有土壤肥沃、养分充足,才能结出累累硕果,永葆生机和活力。组织能给予我们尊重与关爱,教育和培养,组织的关爱和理解,是激发事业心责任感的一个重要途径,而用人导向直接关乎广大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组织如果能够营造靠素质立身,凭实绩进步的用人环境,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有作为的人有地位,抓落实的人受重用,广大干部就会因此受到鼓舞和鞭策,把心思用在学习上、工作上,想方设法在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必须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通过完善民主评议、用人责任追究等制度措施,切实用制度机制堵塞各种漏洞,端正用人导向,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从制度和机制上营造出组织真心关爱干部的和谐环境。作为组织,还要注重从减压、帮困这些环节入手,千方百计做好稳军心、暖人心的工作,有效调动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的广大基层干部在部队是骨干,在家里是顶梁柱,工作、生活压力普遍比较大,特别是一些年轻干部,更需要组织满腔热情关心他们,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好在住房、家属随军就业、子女入托入学、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实际困难。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组织的真心关爱就能换得真情回报,大家就会知恩、感恩、报恩,知足、知责、尽责,就会把组织的关爱化作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化作做好工作的巨大动力。

在本职工作的实践中培育。事业心责任感源于实践,并体现于我们的各项本职工作中。具体地说,体现在我们每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和干工作的标准上。这必然要求我们既要有干好工作和事业的强烈愿望,还要有扑下身子、高标准地真抓实干的实际行动。雷锋同志说:“对待工作要象夏天般的火热”。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那些地方有困难、有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 这才是对待工作的正确态度。需要确我们确立起主动解决困难的强烈的职责意识,扑下身子、真心实意、不等不靠,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昂扬的斗志,去解决部队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不解决问题不撒手,切不可见了问题和困难就搞推、拖、躲、闪,导致问题积累、矛盾升级。在工作标准上,要坚定干一流工作的信心和勇气,把本职岗位作为成就事业的大舞台,脚踏实地,干出一流业绩,带出一流部队,切实做到“工作没人干心不安,工作没干完心不安,工作没干好心不安”。特别要看到履行新的职能使命给部队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以对事业负责、对官兵负责的精神,苦学苦干,在工作实践中锻炼提高,增长才干,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推动自己的工作,提高自己履行职能使命的能力素质,做到互相促进。实践证明,缺乏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实质就是淡泊事业、懈怠工作,而不经过一番在工作中的艰苦磨练和摔打,也难以培养出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我们部队各项工作的落实、质量建设的提高,邓小平同志说过: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而事业心责任感,正是在工作中一步一步地培养、一点一滴地积累培养起来的。

第二篇:事业心责任感从哪来

事业心责任感从哪来

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不是凭空产生的,增强事业心责任感也不是轻而易举的,既需要个人的主观努力,也需要客观环境的熏陶;既需要领导的长期教育,也需要组织创造有利的条件;既需要内在的自觉,也需要外在的督促。这些,就是干部事业心责任感的源泉和保证。

事业心责任感说到底是个思想觉悟问题。一个人如果理想信念坚定,对党的事业忠诚,对部队建设高度负责,就会有一种昂扬向上、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有一种宵衣旰食、夙夜在公的工作干劲,有一种干不好工作就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敬业精神。反之,就会不用心、不动脑,有力不愿出,有劲不愿使,得过且过,混时度日,即便水平再高、能力再强,也不可能将工作做好,把部队带好。因此,干部要自觉改造世界观,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

用人是一种导向。如果组织用的是那些以部队为家、以事业为重,一心一意干事业的干部;是那些勤于学习、长于思考,善于研究解决部队重点难点问题,实实在在能干事的干部;是那些默默无闻、真抓实干,愿意在经常性基础性工作上下功夫、求真务实抓落实的干部,那么广大干部就会受到鼓舞和鞭策,就会把心思用在学习上、工作上,想方设法履职尽责,干好工作,不负重托,建功立业。相反,如果一些素质不高、能力不强、作风漂浮、业绩平平、跑官要官的人得到提拔使用,就会冷了干部的心,挫伤大家的积极性,导致事业心责任感衰退。因此,党委应该公道正派用人,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有作为的人有地位,抓落实的人受重用,切实树起靠组织培养、靠素质立身、靠实干进步的正确导向。

实际问题的困扰对干部事业心责任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家庭经济的压力、转业安置和家属就业的困难、子女上学的难处等问题,使部分干部分心走神,责任意识淡化。作为干部本人,自然应该集中精力,排除干扰,干好本职工作。但是,组织上也应该认真贯彻以人为本思想,真心爱护干部、真诚解除干部的后顾之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必要的奖罚是激发干部工作动力的有效手段。应该奖惩分明,让吃苦者吃香,默默奉献者出名,不计名利者得利。对那些精神萎靡、懒散松懈、无所作为的干部要批评帮助,限期改正;对失职渎职、给部队建设造成损失的,要追究责任,严加惩处。

第三篇:事业心责任感

强化事业心责任感 让干事创业成为自觉

事业心责任感是一个人实现个人理想、成就事业的前提和基础,是党员干部为党和军队事业奋斗所必备的觉悟和素质。尤其对于基层主官来讲,保持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就是要确立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始终保持履职尽责的高度自觉性,以一丝不苟的负责精神,勇挑重担的工作干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干事创业求发展。

把事业心责任感作为立身做人之本是军人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军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基层干部干好工作必须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古人云:“在学言学,在商言商”。说的就是职业道德的事。是农民就要热爱种地,是工人就要热爱做工,是教师就要热爱教书,是军人就要爱军习武,事业心责任感就是职业道德的最高规范。它强调无论干什么工作,做人做事应该爱岗敬业、认真负责。一个不敬事业的人,很难得到他人的敬重,一个不能认真负责的人,也很难得到他人的信任。正因为如此,事业心责任感就成为人们立身之需,成为立身之本。散漫、马虎、不负责任,最后必是蹉跎一生;爱岗敬业、认真负责,必将终身受益。有事业心责任感的人,才会敬重自己的工作,才会把工作当事业干,产生热爱之心、履行认真之责、做事一丝不苟、做人踏踏实实。古语说“为官德为先”。我们每个干部,只有先树立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道德境界,才有可能去成就事业。

事业心责任感指导着人生岗位的实践。作为立身做人的道德准则,作为人生观的现实体现,事业心责任感在实际工作中必然牵引着人们的实践。基层主官作为基层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实践者,只有树立了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才会爱基层、爱本职,把基层岗位作为建功立业的舞台;才会以党的事业和部队建设的大局为重,把精力和心思放在履职尽责、干好本职工作上,经受住艰苦环境、名利地位、荣誉得失升迁走留、利益调整等各种现实考验,才能在基层工作的岗位上写好人生史,走好为官路。

建功立业的根在基层,建功立业的动力就是事业心和责任感,因为,这是建功立业的内在动力之源,表现为一种自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当干事创业真正成为了一种自觉、一种习惯、一种道德追求,那定当“事无不竟,业无不成”,这种自觉首先表现为道德自觉,这种道德自觉与共产党人的党性觉悟是一致的,实际上变成为了对事业的信仰。在道德自觉的引领下转化为行为的自觉,试想,一个自觉干事创业,把事业当做自己孜孜追求的人与那些“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相比,岂非天壤之别。

事业心责任感增强了,干事创业真正成为自觉了,基层主官才能攒足发展后劲,积累发展的资本,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

第四篇:“客”从何处来

“客”从何处来

王兆贵 《 光明日报 》(2014年06月28日 10 版)

在今天的网络热词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诸如黑客、闪客、维客、验客之类的陌生称谓,不明就里的人往往一头雾水:哪里来的这许多“客”?其实,以“客”为名的称谓古已有之,而且比现在还要多(百度上列出的含有客字的词汇700多个,多数为古典)。常见的如门客、食客、剑客、刺客、侠客等。他们的行为介于职业与非职业之间,既是适应社会需要派生出来的谋生手段,也是非正统的文化现象,因而历史评价有褒有贬。上述网络新称谓,也应属于这一类,只是无所谓褒贬罢了。

“客”字的甲骨文,俨然是一幅简笔画:穹窿似的屋宇下,左方是背着行囊的旅人,右方是拱手相迎的主人。“客”字的本义就是外来者,它与“主”字相对应,表示宾从的一方,如客人、客座、客卿。延伸开来,凡属外来的或宾从的事物均可称“客”,例如,中医疾病学原理中就有“客气”与“主气”之分。客气与主气相得则和,客气与主气相克则病。再如,在水利中把来自本地以外的水称为“客水”。引进客水可缓解本地水源匮乏,而当本地水量充沛时,客水入侵则可能造成洪涝灾害。

除了本义外,“客”字还表示服务行业的对象,如客官、顾客、乘客、茶客等;外出或寄居、迁居外地者,如游客、客籍、客家人等;人类主观意识之外的事物,如客体、客观等;奔走于各地从事某种特定活动的自由人,如说客、镖客、幕客、掮客等。至于“政客”,原指投机于政治的掮客,与政治家的称呼不同,含有贬义,如果把跻身政界的人通称为政客则是误用。

在以“客”为名的特殊人群中,因武侠小说和影视作品的渲染和传播,侠客的社会影响似乎更大一些。在我国古代,人们把那些重承诺、讲义气、轻生死的人称为侠客。在《侠客行》中,李白将侠客的形象史诗化了。“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读着这样的诗行,让人不由地陡增浩然之气,无形中唤醒英雄情结。在我们看来,侠客与刺客、剑客、刀客没多大区别,可在史学家眼中,他们是不同的人群,游侠与任侠也不是一个概念。就是说,不是所有的侠行都是善举。在太史公那里,游侠与刺客是分别列传的。

说到刺客,让我想到了玫瑰。玫瑰原产中国,象征美丽与爱情。有趣的是,玫瑰因茎上锐刺猬集,在我国文史中就被称作“刺客”。古代文人喜以花卉设喻人品,为一些代表性花卉起别号,如,梅花雅号清客,元代智觉禅师明本诗云“数椽草屋延清客”;杏花别称艳客,明代嘉靖进士朱曰藩诗云“千古空牵艳客魂”;牡丹尊称贵客,明末清初画家朱耷诗云“天下艳花王,图中推贵客”,等等。倘不知玫瑰别称“刺客”的来历,将其与“杀手”联系起来,岂不大煞风景?不过,名字有什么关系?玫瑰即使换个名字,她也依然芬芳。

在古诗文中,以“客”为名的称谓除少量是专指外,大多是泛称,可以理解为某一类人。如,“贾客”指经商之人;“羁客”指旅行之人;“迁客”指流放之人;“真客”指修真得道者;“香客”指朝山进香者;“青眼客”则是指意气相投者。有些所谓的“客”,只是作为一种别称,存在于行文表述中,并不需要具体指认或当面称呼。如,墨客、骚客、看客、过客等,包括冠以地域之属的吴客、蜀客、幽燕客等。有些带有“客”字的名词,虽然古今皆用,但涵义有所不同。如“客户”这个概念,在古代户籍制度中,是指区别于本地居民的外来户,而不是现代指称的服务对象。“漫客”一词现今是指与动漫相关的人和事,在古代则是指漫游的人,明代高启有《赠漫客》诗云:“漫客乃其徒,放意在云水。”

有些“客”则是以特征来命名的。如,革命老区的老人们把八路军的地下交通员称作“包袱客”,因为他们出门时身上总是斜背着一个包袱。又如,唐传奇《霍小玉传》中那个打抱不平的人穿黄衫,“黄衫客”就成了豪侠之士的代称。再如,春申君门客中的上宾都穿珠履,后来就把豪门上宾称为“珠履客”。此前,中央电视台打造了据说是国内首部的真人秀纪录片《客从何处来》,通过几位名人“寻根问祖”,“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其实,任何生命都是一个客观过程,人来天地间说到底都是“过客”,哪怕你闻达八方,富可敌国,也不可能成为这个星球的永久居民。不过,你既然来了一趟,就不能仅仅是“做客”,而是要做些有益的事情。

第五篇:面试题(事业心、责任感)

1.有个叫华阅的作家写了一本名叫《有些事其实有所谓》的书,你看过吗?你觉得对你来说,哪些事儿是必须有所谓的。

请你说说责任感和事业心的关系? 责任与责任心(感)有何不同?

2.你知道美国西点军校吗?“职责、荣誉、国家”,这三个词一直是西点军校对学生百年不变的要求,第一位的就是“职责”。另据统计在世界500强企业中,近30年来,从美国西点军校毕业出来的董事长有1000多名,副董事长也有2000多名,总经理一级的人才更是高达5000多名。这一数字令我们惊讶,惊讶之余,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什么西点军校比世界上任何一家商学院培养出来的企业领导人都要多呢?

而西点军校也正是通过准时、守纪、严格、正直、刚毅的纪律要求,把每个学员锻造成为勇于承担责任的人。而这种责任感,也是优秀企业对领导人的最基本要求,是最值得挖掘和培养的领导素质。

相比之下,大部分商学院往往把精力放在教授学员商业知识和技巧上,缺乏一种对人的最基本素质的培养,特别是责任意识的培养。也正是人才培养的侧重点的本质差别,使得西点军校远比商学院培养出更多的领袖,成为不是商学院的“商学院”。

不仅从商如此,纵观历史,那些优秀的成功者并非都具有渊博的知识、无与伦比的才华、或者天才般的大脑,在他们身上最基本的共同点是:他们对自己具有无与伦比的强烈的责任意识。

我们大家每一天都在向往成功,想象事业成功时的辉煌情景,但令人遗憾的是,却很少有人能在最基本的工作中,做到百分百对工作负责,百分百对自己负责。没有这种责任感,何谈完成任务,何谈实现理想呢?

责任是不分大小的,一丁点儿的不负责,就可以使一个百万富翁很快倾家荡产;而多一分责任心,却可以为一个公司挽回数以万计的损失。一个人能否被委以重任的很大原因,除了他的能力以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遇到问题的时候,他能否承担责任。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