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抗生素对蜜蜂的危害

抗生素对蜜蜂的危害



第一篇:抗生素对蜜蜂的危害

抗生素的危害

某些抗生素对于治疗人体的一些病症有神奇的效果,但是对于蜜蜂来说无疑是强力毒药。滥用抗生素对蜜蜂危害很大,会引起培育蜂的中毒甚至死亡。抗生素可能损害蜜蜂体内一部分有用的肠道菌丛,而有利的肠道茵丛被抗腹泻剂的细菌所取代,专家认为,使用中小剂量的抗生素也将诱发蜜蜂病原菌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抗药菌株的大量繁殖会导致蜂房正常微生态失衡,使一般药物无效并引发其他疾病。本文选自39蜂疗网。

残留在蜂蜜中的抗生素尽管含量不大,但长期服用后对人体健康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如引起人的过敏性反应和诱发药源性疾病。尤其是对人体的肝脏和心脏等器官危害最大,它将干扰肝细胞的正常代谢,对酶呈现抑制作用或阻碍某一分泌过程,使肝脂肪量增加,损害肝细胞或造成肝细胞坏死等。引起人的恶心、呕吐、全身疲乏、食欲减退辰秘或腹泻等症状。引起肾脏损害、肾功能衰退,发生尿频、血尿等,并伴发低热、皮疹、嗜酸性细胞增多等过敏现象。专家认为服用含有抗生素的蜂蜜将使个过敏的人很快变得过敏,已过敏的人更容易显山过敏反应,长期服用含链霉素残留的蜂蜜可造成人体听觉障碍并可诱发拜牛障碍性贫血等。所以说供人类消费的蜂蜜不得含有任何易于损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尤其是治疗蜂病药中的抗生素和化学物质。

第二篇:抗生素的危害

抗生素教学新思路

抗生素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药物,广泛用于各个科室,治疗和预防各类感染性疾病。

中国每年有8万人死于抗生素滥用!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抗生素的负作用会使身体器官受损,而且滥用抗生素将会破坏体内的正常菌群,使病菌耐药性增强而导致疾病无药可治。

作为一名药物学教师这些消息触目惊心,我们当中许多人都有滥用抗生素的经历,滥用抗生素不仅仅是一个医学问题,除了医生水平及患者缺乏医学知识这些医学因素外,在中国:医药不分、以药养医导致医生乱开药、开贵药;药店无需处方可随便买到抗生素;药厂过多一窝蜂重复生产抗生素,导致无序竞争;滥用抗生素无“法”监管等体制、法律方面的因素,都使滥用抗生素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因此在抗生素教学中应客观的分析抗生素使用的社会因素,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强调从病人出发的用药原则。

举一个病例来说明常见的抗生素滥用问题:

告诉学生如此使用抗生素将造成可怕的耐药性,使普通感染成为不治之症。抗生素的大剂量使用还使不良反应增多,死亡率升高。目前世界各国住院病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0%,其中的5%出现致残、致畸、致死、住院时间延长等严重后果,住院死亡人数中有3.6%-25%是吃药吃死的(药源性致死)———悲哀的是,许多患者家属还认为病人是生病致死的,而不知是“药”死的———保守地估计,药源致死的国内住院病人至少在20%以上。

一个真实案例:前不久北京一位病人做腰椎间盘突出手术,为了预防感染,医生给他用了大剂量的抗生素,结果过量抗生素的使用引起了腹泻。医生又用抗生素止泻,结果腹泻越来越厉害,生命垂危。专家会诊后,诊断是滥用抗生素导致的“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立即停用抗生素,并采用生态平衡治疗,病情很快得到控制。

一开始就选择高档、先进抗生素的结果就是细菌们对抗生素越来越有“抵抗力”了。

喹诺酮类抗生素进入我国仅仅20多年,耐药率已经达60%-70%;

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药品都很敏感,现在几乎“刀枪不入”;

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除万古霉素外已经无药可治;

曾使肺炎、肺结核的死亡率降低了80%的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现在是70%肺炎球菌耐药。

大量耐药菌的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费用越来越高。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菌感染,抗生素无效引起的。抗生素的耐药性已成为世界性难题。

与细菌对抗生素迅速产生的“抵抗力”相对应的,是研究开发一种新抗生素时间的漫长。据悉,医学工作者开发一种新的抗生素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而一代耐药菌的产生只要2年的时间,这个时间还在不断缩短,抗生素的研制速度远远赶不上耐药菌的繁殖速度。

作为一名药物教师,应不断更新药物知识,并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情况适当加入新知识、新观念,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对于临床专业的学生,应告知以上抗生素的危害,强调客观的分析,以实际病例来说明抗生素使用的新方法。如抗生素的术中使用,教师从网上收集相关病例和资料,以实际数据对比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抗生素新用法在临床的实际意义。还可顺便介绍实验设计和方法,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为学生今后在工作中进行临床研究、书写论文打下了基础。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强调抗生素一般危害的同时更应突出抗生素使用方法不当对机体造成的伤害。如抗生素造成的静脉炎,多为注射浓度过高,注射速度过快引起。对本身刺激性较大的抗生素如红霉素则应选择较粗的静脉进行注射以便于药物尽快稀释减少刺激。而抗生素的过敏反应则与空腹用药或静脉用药放置时间过长有密切关系。抗生素的局部反应如硬节、疼痛、坏死,则跟注射者的技术有关。注射部位正确、注射动作干净利落则疼痛轻,反应小。对于药剂专业的学生,则可强调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化学本质。如四环素的络和反应造成的骨牙沉积,红霉素的碱性造成的胃肠刺激,青霉素分解引起的过敏反应等。在结合专业特点的前提下,从不同角度介绍抗生素的危害,使学生有一个立体的印象。

抗生素不良反应的监测和预防工作已经迫在眉睫,抗生素用药指导应尽快出台。临床医生应本着从低级到高级的选药原则,按疗程、剂量合理用药,给药能局部的不全身,能口服的不注射,能单用的不联合,减少不必要的预防性用药。并应探索新的抗感染方法,减少对抗生素的依赖。病人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杜绝抗生素自买自用的现象。全社会都应重视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应及时上报,应警惕药到可能病至,慎重使用药物。2007、6、18

贾宁

第三篇:抗生素滥用对孩子的危害(范文)

抗生素滥用对孩子的危害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儿童特别是婴幼儿由于其生理结构和功能发育的不完善,更容易受到环境中抗生素的不良影响。抗生素滥用对孩子的危害远远大于成人。

人类与生俱来就有一套完美的防御系统,那就是免疫力,帮助人体抵抗外来的入侵者。如果为了“预防感染”而给孩子过多使用抗生素,反而会弄巧成拙,可能改变免疫功能和神经系统。

易致肝肾受损

很多抗生素都是通过肝脏和肾脏代谢的,在其代谢过程中已经对肝、肾器官产生损害,而孩子体内的各种器官尚未发育成熟,更容易遭到抗生素的残害或潜在的残害,首当其冲就是肝、肾两个器官。

另外,庆大霉素、丁胺卡那等容易造成儿童耳聋,环丙沙星等对孩子软骨有潜在损害,氯霉素则可导致骨髓抑制和儿童灰色综合征。

造成二重感染

如果在病毒感染早期,大量应用抗生素也可使体内菌群失调,有利于病毒繁殖,出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加重患儿病情。

还会增加小孩对药物的过敏反应,导致小孩二重感染、真菌感染以及湿疹、哮喘等疾病。

过早用抗生素会增加幼儿患哮喘风险

许多研究证实,新生儿期和婴儿期应用抗生素可导致肠道菌群的改变,增加哮喘的发病风险。2011年1月,挪威科技大学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说,如果孩子在胎儿时期接触过抗生素,或者在出生后不久接受过抗生素治疗,那么他们日后患哮喘的风险可能增加。

研究人员指出,孩子过早接触抗生素有可能造成其肠道有益菌群被破坏,导致形成“不成熟”的免疫系统,引发过敏反应,从而提高患哮喘的风险。

2012年3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儿童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增加他们过敏性哮喘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

研究人员在新生和成年小鼠身上分别使用链霉素和万古霉素这两种抗生素。他们观察后发现,链霉素对新生小鼠没有太大的副作用,但万古霉素却导致它们出现肠道菌群失调并患上严重的哮喘。相比而言,成年小鼠没有出现任何症状。

出现耐药性

大量使用抗生素无疑是对致病菌抗药能力的“锻炼”,在绝大多数普通细菌被杀灭的同时,原先并不占优势的具有抗药性的致病菌却存留了下来,并大量繁衍。

而且由于药物长期刺激,使一部分致病菌产生变异、成为耐药菌株。如果细菌出现耐药性,一旦生病,就会用更多的抗生素对抗致病菌,致病菌为了抵抗抗生素就会加速基因变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增加儿童哮喘和超重风险

2016年1月,《自然-通讯》上发布的一项研究,芬兰、荷兰和德国的研究人员收集了142名2岁至7岁芬兰儿童的抗生素使用记录,并检测他们粪便样本中的肠道菌群。

结果发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会影响这些儿童的肠道菌群,扰乱儿童免疫系统,使其患哮喘等疾病的风险升高。另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总体使用量越大,儿童的身体质量指数(BMI)就越大,体重超重的风险也就越大。

可致营养不良

抗生素会影响肠道菌群,导致肠道内益生菌减少,会导致一些肠道疾病,影响营养的吸收,导致营养不良。

缺乏维生素K

因为维生素K是人体肠道益生菌合成,受抗生素的影响肠道内益生菌减少,所以维生素K也就随之减少。

维生素K是凝血因子,其缺乏会导致易出血以及出血不止情况出现。早期过度使用抗生素,增加儿童1型糖尿病风险

抗菌药物在婴幼儿人群中的使用相当普遍,有研究显示抗生素的使用破坏了肠道正常菌群,增加了儿童1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肠道菌群失调和菌群多样性的破坏也与T1DM的发生有关。

破坏儿童免疫力

抗生素杀死细菌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模仿细菌所需营养成分的结构,让细菌“吃掉”抗生素,使其不能再获得其他营养,最后把细菌“饿死”。

2岁前抗生素的使用会增加儿童肥胖风险

2016年7月发表于《Gastroenterology》上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中,对2岁前抗生素暴露和4岁时肥胖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评估。

这项研究的最终的结论是,2岁之前接受3个或更多疗程的抗生素治疗与早期儿童肥胖的风险增加有关。

来源:合理用药百科

第四篇:浅谈滥用抗生素对养猪业的危害

浅谈滥用抗生素对养猪业的危害

对养猪户而言,最害怕的是莫过于 猪病,最祈盼的就是自己的猪上市时能卖 好价钱。很多养户由于害怕自己的猪发病就大量使用(滥用)抗生素,甚至违禁药物。赚钱是每一个养猪户的共同目标、无可厚非,但触犯了法律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那除了使用违禁药物、滥用抗生素之外还有没有其它办法可以养好猪、赚到更多的钱呢?答案是肯定的。下面我就同大家一起来探讨如何合理使用药物、有效预防猪病、提高养猪效益。

一、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1)严重破坏肠道细菌(消化系统)的生态平衡。抗生素能够治病是通过它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来达成的,但它对细菌的杀灭作用是没有选择性的,也就是不管是有益还是有害的细菌它同样杀灭,这就造成用药的同时把很多对猪消化吸收有帮助的细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也消灭了。大家知道,猪体从采食饲料中得到的营养如氨基酸、钙、磷、糖等等是由肠道吸收的,其中小肠是直接吸收器官,大肠则是通过对食物酵解(发酵)来完成对养分的吸收,同时制造了部分体内所需要的营养如维生素,这个过程必须有细菌(前面说到的有益菌)参与才能顺利完成,否则就会出现消化吸收不良而诱发肠胃病、生长发育不良等症状,比如我们常见的营养性腹泻,粪便干硬或拉 饲料粪,采食量偏低,皮肤苍白,毛长粗糙等等。(2)形成药物依赖或耐药性。由于长期滥用药物,导致猪体内有益细菌得不到繁殖,肠道生态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一旦有害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适应了药物(产生耐药性),遇到环境变化(应激)或停药,此时有害细菌就会大量繁殖而导致发病,这时候采用药物治疗效果就会大大降低,甚至完全失效。(3)过量用药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实践证明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会导致动物体内酶系统分泌能力下降,从而直接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转化效率。

二、科学用药,保障猪群健康若干建议

(1)做好免疫接种,有效预防病毒性疾病和继发感染。(2)选用中草药类药物(如板蓝根、鱼腥草、金银花、穿心莲等)作为预防常见肠道疾病的首选药物(3)调好基础配方,合理使用粗纤维饲料(如麦皮、米糠)保障采食量足够并为有益细菌生长繁殖提供足够的培养基。正常情况下,麦皮用量小猪3-5%,中大猪7-15%,母猪5-25%之间。(4)定期添加微生物制剂(如消化酶、酵母类、益生素等)帮助肠道建立和维护生态平衡,充分发挥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消化吸收效率。

□中山冠泰饲料有限公司技术部 刘贵星

第五篇:抗生素对畜禽的作用与危害

抗生素对畜禽的作用与危害

摘要:随着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畜禽粪污的排放量逐年增加,成为我国农村地区主要的污染源之一。畜用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不仅危害动物健康,也为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带来很大的限制和风险本文对抗生素在畜禽养殖业中的应用现状和潜在危害进行了概述,并介绍了畜禽粪污中残留抗生素的去除技术。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应管理措施,严格、规范畜用抗生素的使用,降低畜禽粪污作为肥料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危害及农产品安全风险,促进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协调发展。

关键词:抗生素;畜禽养殖; 1 抗生素在畜牧业中的应用现状 1.1作为生长促进剂

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已有近60年的历史,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研究发现饲用抗生素虽然有促进生长和防病的作用,但对细菌的耐药性和在动物产品中的残留也有很大的影响,到20世纪80 年代,又重点筛选研制无残留、无毒副作用、无抗药性的专用饲用抗生素,并与人用抗生素分开,以保证饲用抗生素的绝对安全。但是,随着集约化畜牧业的发展,家畜的疾病越来越复杂,兽药和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的使用量也日渐增加。应用于畜牧养殖业的抗生素,除部分作为冶疗性用药外,其余均作为饲料添加剂用来促生长和预防疫病。

1.2饲用抗生素的应用趋向调查

根据2009年我们对国内3个省、市的畜牧业滥用抗生素的现场进行调查统计,养殖场滥用抗生素现象相当严重。给药方式主要是加在饮用水中使用,而这种给药方式已被证明是最易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在家禽生产过程中有90%的抗生素被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对水产养殖业调查结果显示,绿色、无公害水产养殖面积(在绿色和无公害养殖水面禁止使用各种抗生素、激素类药物)仅5%,在近95%的水产养殖面积中,为追求高利润,而任意加大养殖密度,为防止疾病的暴发,盲目地在水中投放抗生素,还有违禁药品氯霉素、呋喃唑酮类等药物。饲养者为控制和缓解高密度饲养带来的压力而随意增加投药量。

1.3治疗用抗生素的应用

由于抗生素作为促生长剂使用所引起的病原菌耐药性和抗生素在动物体内及其产品中的残 留问题,导致动物疫病越来越复杂。近年来,兽医临床感染病例很少有单一病原体引起,大部分都是多种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给临床确诊和治疗带来很大困难。为了促进动物痊愈,缺乏技术含量或职业道德的饲养者或兽医工作者,不经过药敏试验就盲目加大治疗剂量或 盲目联合用药,不严格执行甚至不执行用药时间、给药途径和休药期等规定。结果加快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使动物发生药源性感染或二重感染。畜用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

抗生素添加到饲料中,对控制细菌性疾病的发生,促进畜禽生长、发育,提高饲养效益确实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在我国现阶段畜用抗生素的使用过程中也出现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滥用饲料中添加适当的抗生素可有效预防疾病和促进生长,但有些养殖户却错误地认为促进生长作用会随着抗生素添加剂量增大而提高,因此常出现超标添加的现象。在治疗效果不明显时盲目追求大剂量,有时甚至超出常规用药剂量几十倍,尤其是散养户,基本不按体重给药,而是凭经验大剂量用药。不但增加了药物在动物体内的残留和积累,而且容易造成动物中毒死亡[1]。乱用由于养殖户缺乏基本药理知识的培训,随意使用抗生素的现象比较普遍。动物发病后不能准确诊断并对症下药,只是凭感觉和广告选购药物,而且长期使用某种抗生素容易导致病菌抗药性增强[2]。

2.1不合理联用

联合应用不同抗生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延缓或避免抗药性的产生。而一些欠缺药理知识的养殖户不了解药物的理化特性和配伍禁忌,随意进行药物配伍,既导致配伍药物失效或产生更强的毒、副作用,又增加了饲养成本[3]。

2.2违规使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193号公告,多种药物禁止用于食品动物饲养中,包括常见的氯霉素、克伦特罗(瘦肉精)等,但由于多种原因仍存在养殖户违规使用的现象。人药兽用

目前,在不少地区还存在着人用药物直接或间接应用于兽医临床的现象,不仅对人类抗生素资源造成破坏,而且产生的抗药基因重新进入人体,导致人用药物的失效并产生新的危害。如青霉素、链霉素可诱发皮疹;呋喃类药物、四环素类及磺胺二甲嘧啶等有致癌作用。无视休药期为了保证食品的安全性,禽畜在宰杀前一段时间内要停止使用抗生素,进入休药饲养阶段以降低体内药物残留。常用抗生素药物的休药期:磺胺类药物为7~28d。四环素类药物为28d,大环内酯类药物为7~14d,β-内酰胺类药物为6~28d,喹诺酮类药物为10~25d,抗寄生虫药物为14~28d。但在实际生产中,一些养殖场和散养户无视抗生素休药期规定,从而造成畜产品中药物残留超标,直接危害食用者身体健康[4]。抗生素的潜在危害

畜用抗生素的大量及不合理使用,不仅给治疗动物的某些疾病带来困难,由此引发的抗药基因问题也愈加严重,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其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5-8]:

3.1破坏动物体内原有的微生态平衡

动物的消化道内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微生物,且微生物在种类和数量上一般处于平衡状态。当畜用抗生素使用后,对它敏感的微生物数量就会减少甚至死亡,从而扰乱了微生物菌群之间相互制约的格局,破坏了微生物的生态平衡,造成对抗生素不敏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从而诱发新的感染。抗生素在杀灭和抑制病原微生物的同时,也会杀灭和抑制一些有益菌的生长与繁殖,这也将导致动物消化功能紊乱,从而引起各种消化道疾病。动物长期食用含抗生素添加剂的饲料,可使某些菌群突变成耐药菌株,从而为预防与治疗某些疾病带来困难。诱导耐药性细菌产生抗生素有可能成为诱导环境中耐药细菌生成的潜在因素。尽管环境中的抗生素存在浓度比较低,但由于浓度能够基本保持稳定,而且多种抗生素共存,为诱导产生具有耐药性的菌株创造了有利条件;并且由于环境中还存在其他低浓度的污染物,如金属离子等,对细菌的耐药性能够产生一定的选择压,从而诱导产生抗药能力更强的耐药菌株。耐药菌株又可能将耐药因子传递给其他敏感细菌,这种传递可以在种内、种间甚至属间进行,从而产生多重耐药菌。再加上病原微生物本身固有的某些天然耐药菌株,而使整个病原微生物菌群逐渐向有抗药性的方向转变。

3.2影响生态平衡

抗生素本身的药物设计为抑制某类细菌的生长,在水体及土壤中不具耐药性的菌株被抗生素杀死,而具耐药性的优势菌得以大量繁殖,因此,长期低浓度抗生素的存在对环境中微生物群落有一定的影响,并且该影响可通过食物链对高级生物发生作用,从而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3.3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畜用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人畜共患病增多。全世界已知的人畜共患病超过200种,其中有100多种动物疾病能直接传染给人类。动物所带的任何耐药菌均能直接或间接地传递给人群,增加人畜共患病的感染机会。畜用抗生素也可通过饮用水进入人体并造成危害,人类通过饮用水长期摄入微量抗生素,会影响免疫系统,降低机体免疫力。某些抗生素虽然没有直接伤害人体,但是改变了人体内的菌群组成,降低了肠胃功能,妨碍了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导致营养不良。

3.4影响我国畜产品的国际贸易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抗生素残留正在成为国际食品贸易中最易引发贸易冲突的敏感 问题,严重制约我国畜产品的出口和创汇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畜牧产品出口方面遭受越来越多的限制和障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发出了禁用抗生素的命令.随着同际“绿色贸易壁垒”升温, 滥用抗生素的动物生产业主将越来越多地遭遇产品出口方面的限制和障碍.这对我国的畜禽养殖业形成了严峻挑战。对策

4.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认识水平加大对滥用抗 生素危害性的宣传力度.提高大众对抗生素的辩证认识要使养殖者认识到畜禽的健康并不是靠抗生素的维持.而是靠严格的管理手段、科学的饲养技术和清洁的养殖环境来实现的同时畜牧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养殖户和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合理使用抗生素技术的培训.推广规范处方用药制度.鼓励养殖场户按照《 中国兽药典》的配套书《兽药使用指导手册》的规定科学合理用药。

4.2科学合理使用兽药

严格遵守兽药的使用对象、使用期限、使用剂量以及休药期等.严禁使用违禁药物和未被批准的药物:严禁或限制使用人畜共用的抗菌药物或可能具有致毒、致畸、致突变“三致”作用和过敏反应的药物.尤其是禁止将它们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对允许使用的兽药要遵守休药期规定.特别是对饲料添加剂必须严格执行使用规定和休药期规定:按照农业部颁发的药物添加剂使用规定用药.科学合理的使用兽药:在治疗动物疾病过程中要严格遵循药物配伍原则.并充分利用疫苗来预防畜禽传染病的发生.以减少兽药的使用。

4.3完善监控体系,加强抗生素残留的检测

为加强抗生素残留的检测.必须建立完善检测网络.形成中央到地方完整的检测机构.提高各检测机构人员的素质.不断改善兽药行政执法手段和装备.提高办案工作效率提高兽药从业人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准确无误地掌握兽药和畜产品的产量及 质量状况,为执法部门、消费者和行业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强化动物性食品在上市前进行抗 生素药物残留的常规检测.将动物性食品抗生素类药物残留的检测列为日常工作。

3.4开发研制新型替代品

要加大投入力度.努力研发新兽药、新制剂,用高效、残留量少的药物替代残留量大、易产生抗药性的药物特别要善于发掘运用我国独特的毒副作用小的中草药.来有效的防治畜禽 疾病.降低对抗生素的依赖。

【参考文献】

[1]秦奎龙.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的现状及危害探讨[J].畜牧市场, 2009(7): 46-47.[2]阎克敏, 任胤晓.动物滥用抗生素的危害与对策[J].中国动物检疫, 2008,25:19-20.[3]徐雪平.浅谈当前畜禽养殖场抗生素使用误区[J].科学种养, 2009(10): 44.[4]万遂如.抗生素药物在猪病防治中的正确使用[J].养猪, 2007(6): 57-58.[5]Thiele-Bruhn S, Beck I.Effects of sulfon-amide and tetracycline antibiotics on soilmicrobial activity and microbial biomass[J].Chemosphere, 2005, 59: 457-465.[6]Naslund J, Hedman J, Agestrand C.Ef-fects of the antibiotic ciprofloxacin on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degra-dation of pyrene in marine sediment[J].Aquatic Toxicology, 2008, 90: 223-227.[7]王冰, 孙成, 胡冠九.环境中抗生素残留潜在风险及其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30:108-111.[8]Wu N, Qiao M, Zhang B, et al.Abun-dance and persity of tetracycline resis-tance genes in soils adjacent to represen-tative swine feedlots in China[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 44:6933-6939.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