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草原文化的英雄乐观精神

草原文化的英雄乐观精神



第一篇:草原文化的英雄乐观精神

草原文化的英雄乐观精神

扎格尔(内蒙古师范大学科研处处长、教授)

摘 要:草原严峻的自然条件和艰苦环境,造就了草原文化“自信自强、不怕困难、不畏强暴、知难而进”的英雄乐观精神。游牧民族的这种精神大致经历了“力量-智慧-智勇双全”崇拜的三个阶段。同时通过对史诗中“蟒古斯”形象的分析,认为英雄也是“顾及群体利益,与群体休戚与共”的人。

关键词:英雄乐观精神 英雄崇拜 群体意识

英雄乐观精神是对人的力量与智慧本性的赞美,自信自强、知难而进品格的诠释,个人与群体关系的解释。

“英雄乐观精神,崇尚英雄,倡导英雄乐观精神,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和价值取向之一。这一点,在草原民族中体现的尤为突出。在草原民族中,人们普遍崇尚英雄,奉行英雄乐观精神,把效法英雄当作人生的最高价值追求。很多史书描写草原民族“贵壮尚勇”、“重兵死、耻病终”就是这种价值观的写照。因此不难看出,草原文化是孕育英雄的文化,也是英雄辈出的文化;英雄乐观精神是草原文化最具意义的精神品格”(1)。

在草原民族心目中的英雄形象,首先是大力士,他们具有超出常人的巨大力量。但是,草原民族对英雄的理解,并没有单纯停留在对“力量” 的崇拜上,而是对人的智慧也同样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赞扬。因此,草原民族不仅有尚武精神,而且具有崇尚智慧的传统和习惯。圣主成吉思汗箴言“力猛者乃一世英雄,智勇者乃万世英雄”是草原民族崇尚智慧的高度概括和具体体现。

草原游牧生活严酷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产劳动造就了草原民族崇尚英雄的乐观精神品格。他们勇敢地同严酷的自然灾害和凶猛的野兽作斗争,同侵犯故土的强大势力作斗争,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及不可预期的种种困难和各种挫折,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游牧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塑造了草原人乐观、豁达的性格特征。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与困扰,他们都能够从容乐观面对,以草原般广阔的胸襟接纳并融入自然、社会与人。游牧民族对酷热严寒的抵御能力和忍耐力极为强劲,对创伤、失败等厄运都可以泰然自若,在保卫故土的战争中不怕牺牲,献出自己的生命视为光荣等,体现了草原民族英雄乐观精神。

在狩猎、驯马等活动中常常发生伤亡事故,如果因此而畏惧退缩,游牧民族的生产活动则无法正常进行。因此游牧民族将知难而上的人称为“额日浑”(蒙语,男子汉的意思)。“额日浑”不仅是骁勇善战的勇士,也是日常生活中不辞辛苦、勤劳勇敢的劳动好手。草原民族“贵壮尚勇”,提倡勤劳勇敢,不仅是对一种荣耀的追求,也是英雄乐观精神的一种认知和评价。

正是草原上严峻的自然条件和艰苦的生活环境,培养和塑造了游牧民族这种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英雄乐观精神。

草原民族的英雄乐观精神,由力量崇拜上升到智慧崇拜,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力量与智慧崇拜有机地结合,塑造了草原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文武双全的英雄形象。蒙古族英雄史诗 《江格尔》、藏族英雄史诗《 格萨尔》中塑造的英雄人物巴特尔(英雄)、摩尔根(智者)在游牧社会中成为一种全社会成员尊重和向往的崇高称号。这种勇敢与智慧的统一,是英雄崇拜所决定的它是游牧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鲜明特色的英雄乐观精神的具体表现,并成为草原文化的永恒主题。

对英雄的崇拜和崇尚英雄精神是草原民族最高的价值追求,它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是对力量的崇拜,突出表现在对“大力士”、“勇士”的尊重和景仰,这些“大力士”,往往具有超常人的力量和勇气,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第二阶段主要表现在对智慧的崇尚,这些人往往在处理事务的智力和灵活性方面高出一般人,能文亦能武,具有过人的智慧。第三阶段,人们更加崇拜智勇双全、有勇有谋的英雄,这些人不但具有超人的力量,而且具有过人的智慧,与中原文化中的“大侠”、“侠客”有相似之处。那些为游牧民族成就大事业的伟人,如成吉思汗成为崇拜的对象,他们在草原民族中拥有最高的地位,是草原民族心中的至高无上的英雄。

草原民族英雄史诗不仅是游牧文明独特的艺术成就,而且是最重要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在历史长河中,经过代代人的不断创造和传承,塑造了草原民族特有的文化模式、体现了人格品性和价值取向。就像在浩如烟海的草原民族英雄史诗中塑造的那样,在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英雄史诗的文化模式中,人人都争当英雄,不仅成为一种社会的共识和信仰的核心,而且制造出草原民族社会的斗争和竞争,并且这种社会斗争和竞争成为草原民族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同时成为草原文化不厌其烦永恒的历史主题和核心内容。从而不断地强化草原民族的英雄乐观精神。

草原民族的英雄乐观精神,体现在自信自强、不怕困难、不畏强暴、知难而进的高贵品格上。

北方草原的严寒冰雪、酷热干旱的自然条件和狩猎、游牧的艰苦生产劳动,锻炼了草原民族百折不挠、持之以恒、知难而进、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他们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挫折,都乐观从容地面对,对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对事业的必胜、生活的美好充满信心。表现出草原民族面对现实、笑对困难的英雄乐观精神品格,在草原民族中世代相传的战胜自然、征服“蟒古思”(魔魂)的民间传说和故事中的魔力无穷的艺术形象,创史诗中塑造的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都是人类赞美自身力量与智慧的具体表现,是草原民族自信自强、不畏强暴的英雄乐观精神的赞歌。

在草原民族英雄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中塑造的“蟒古思”形象是一种富有象征性的形象。在北方民族民间文学中早期出现的“蟒古思”是自然界凶禽猛兽的象征。后来又有了敌对氏族和社会凶恶势力的象征。在史诗中,它一方面身上长着许多头(在史诗的多种变体中有十三头、二十五头、五十五头等不同的描写),活吞人和牲畜等的神奇色彩,另一方面又有人的特征,它有语言和思维,抢夺女人和牲畜财产等。在北方民族史诗中,勇士代表着一个氏族的群体力量,“蟒古思”代表着另一个氏族的群体力量,斗争的结果总是勇士战胜“蟒古思”,取得保卫故土、捍卫氏族利益的最后胜利。而在这种勇士与“蟒古思”的斗争中,勇士们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不怕苦、不怕死的高尚品格,连续战斗几天几夜,在力量与智慧的较量中始终保持对必胜的信心,经过一场惊天动地的搏斗,杀死凶恶的蟒古思,为氏族、部落争得荣誉。因此,可以作为草原民族精神文化集大成者的英雄史诗,充分体现了草原民族自信自强不畏强暴、知难而进、战胜敌人、取得胜利的英雄乐观精神。

草原民族的英雄乐观精神,“体现在英雄个体的价值与群体社会责任的统一,被塑造为社会普遍道德的化身。如果说力量在一定意义上是个体的自然本性,那么,草原文化对英雄的人格要求,则体现了他们对人的个体价值和人生目标的定位(2)。

草原民族崇尚的英雄乐观精神,他们所尊敬和崇拜的“英雄不是力量出众的莽汉,也不是独善其身、恃才傲物的众叛亲离者,英雄必须是顾及群体利益,与群体休威与共的人(3)。如: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中所塑造的江格尔、洪格尔等英雄人物,为了保护本氏族和部落的利益,捍卫自己的领土——“宝木巴图”在恶劣的环境中进行艰苦的斗争,战胜种种困难、战胜侵犯的敌人。为部落、为“宝木巴图”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英雄个体的价值与群体社会责任的统一,是在社会发展的历程中逐渐形成的。随着生产力的逐渐发展,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人类也逐步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和智慧的无穷无尽,将人类本身彻底地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在人类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史诗体裁的产生就是人类充分认识本身,并将自己从自然界分离的一个有力证明。正是这个特定的时代,包括氏族、部落、族群在内的群体意识觉醒,形成足以与自然灾害和一切敌对力量对抗的群体势力。在频繁的群体对抗中,涌现出许多英雄的氏族首领、部落首领,涌现出一批能征善战的英雄人物。这是人类历史上的英雄时代,是造就千百万英雄的特定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关注的是氏族、部落、部族、以及民族的事业与命运,注重群体的意识、群体的观念、群体的荣誉和群体的利益。

注释:

(1)吴团英:《草原文化的内涵、特征与基本精神》,内蒙古日报,2006.10.27(2)(3)乌恩:《论草原文化的价值体系统》,转引自《论草原文化》、胡匡敬主编,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6年

第二篇:草原英雄朗诵词

草原英雄朗诵词

听……

女:百灵鸟在草原上欢快的歌唱

看……

男:古城百灵庙动人的传奇画卷

女: 你那让人留恋的草原风情

男:你那让人怀想的历史风尘

男:达尔罕,英雄草原

女:念着你的名字,你便飘进我们的梦里

合:英雄达尔罕,你永远美在我们的心里

第三篇:草原文化起源

辉腾锡勒草原深处牧人家度假村

1草原文化起源:内蒙古早在几十万年前就有了人类活动,生活的足迹。呼和浩特市东北郊地区“大窑文化”和伊克昭盟乌审旗的“河套文化”就属于旧炻器时代的古人类足迹。最早出现的文字记载的游牧民族有凶奴,林胡,楼烦,东胡,鲜卑,乌桓,突厥。蒙古族兴起于公元十二世纪,它的历史摇篮在呼伦贝尔大草原,额尔古纳河以东。是古代东胡系统室韦各部 的一支,在唐代的汉文史籍上写作“蒙兀”。经过几个世纪的繁衍,发展。蒙古各部逐渐分布在蒙古高原的大部分地区。1206年铁木真称汗,经过几十年战争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游牧贵族政权“大蒙古国”。2草原旅游前景:1:前景广阔

渐渐趋向成熟化

规模化。

2:发展潜力巨大

旅游取向更加适应现代人生活。3:后备资源丰富

4:接待游客数量逐年增多。

5:草原旅游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知名度越来越高。

3草原现状:1:草场退化 沙化严重。但现以得到合理治理。(每十五亩草地限养羊一只)

2:植被覆盖率减少。

3:草原野生动物数量减少。

4:政府治理力度增大。

5:牧民保护意识提高。

6:降低牧业生产,大力发展旅游业。草原概况:沧海桑田,历史变迁。使得历史上的天堂草原和现实的相比已经大相瑾庭。因为历史上的敕勒川就在我们脚下。现在以成为城市 农根地区。而阴山以北则仍然是传统的蒙古大草原。敕勒川已经成为历史。留给我们无限的回味,内蒙古草原是我国最大的草原。东起大兴安岭,西到居延海湖畔。草原面积达88万平方公里,占我国草原面积的三分之一。有效利用面积达三分之二,占全国草场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居全国五大牧区之首。(青海 西藏 新疆 甘肃 内蒙古)内蒙古自治区的天然草场范围很广,从东北部的呼伦贝尔草原一直到西部的阿拉善荒漠,是内蒙古草场资源的基本部分。由于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内蒙古的天然草原从东到西地形,气候,土壤等条件差异也很大。可划分为森林草原,草垫呼伦贝尔,草原,干旱草原,(典行草原),及荒漠草原,四个地带。草原主要有呼伦贝尔,科尔沁,锡林郭勒,乌兰察布四大草原。其中以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草原最为著名。是内蒙古最好,最具代表性的草原。这里地势平坦,一望无际,每当春季到来,便有先开花后长叶的植物冒雪迎春。到了夏季则绿草如荫没,百花争艳,牛羊成群,构成美丽的草原画卷。5阴山:阴山山脉位于黄河南岸,横亘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历史上著名的山脉之一,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古代大漠以南所有的山都被称为阴山。这符合道家八卦学说—“北属水,水属阴”所以叫做阴山。阴山东西连绵1000公里,南北延伸50—100公里。西部为狼山,色而腾山和乌拉山。中部为“大青山”东部为低山丘陵,可延伸只北京以北的燕山。阴山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海拔在1500-2000之间,最高峰为2346米。阴山巍峨壮观,千峰陡峭,万壑争丽。形成于7000万年前的燕山造山运动。阴山不但是内流水域和外流水域的分界线,也是季风区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在当地也是城市,农村,牧区,农区的分界线。阴山中部的大青山东西700公里,解放前是有名的革命抗日根据地。为解放全中国做出突出贡献。功绩甚大。在近代,1938年9月,八路军挺进大青山,建立著名的大青山抗日革命根据地,这里又称为“革命老区”

帝王之乡武川: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阴山北糜,呼和浩特市北。清代史学家赵羿在《二十二史札记》中记载“周,齐,隋,唐”三代之祖皆生武川。建立北魏王朝的拓拔氏就以武川县世代为家。武川现在是全国有名的绿色蔬菜马铃薯基地,这里的土豆由于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生长时间长,所以营养丰富,绵甜爽口。这里的谚语就有“羊肉熬土豆,打上都不走。”北魏至隋唐是武川最辉煌的一个时期,北魏末年,以武川为核心形成了风光无比的军事集团,这就是纵横中国200年的关垄贵族集团,它起源于武川,建于汉中,共创造四个王朝。西魏,北周,隋,唐。这在历史上是奇迹。把中国历史推向一个新高峰。7马头琴:蒙古语称“毛林胡尔”是蒙古人民特有的民族乐器。约有1300多年的历史。据说古代马头琴一根琴弦有81根马尾组成。马头琴声音浑厚,古色古香,优美动听,辽阔粗犷,仿拂诉说着天地沧桑,草原的沧劲,人生的坎坷。(马头琴的传说略。)

辉腾锡勒草原介绍

1.辉腾锡勒,蒙语意为“寒冷的高原”。位于乌兰察布盟察右中旗中南部辉腾锡勒草原上,距集宁市80公里,距呼和浩特135公里。这里土地肥沃、降水充沛,每到五月至九月间,鲜花遍地,成为花的海洋。旅游点现有蒙古包几十座,可供游客就餐,休息和娱乐。主要有骑马、射箭、摔跤等活动项目,还可举办歌舞和篝火晚会。位于阴山山脉东段,海拔1800多米,顶部平坦,面积180多平方公里。辉腾锡勒草原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平均最高温度为18摄氏度。

50多平方公里的辉腾席勒草原,土地肥沃,降雨充沛,每到5月至9月间,整个草原水草丰盛,鲜花遍野,牛羊游动,牧歌撩亮,香风温馨,绘织成一幅美丽的草原春画。而被游人誉为“塞外江南”的黄花神葱沟,更有一番诗情画意,它集山水灵秀于一体,山势险峻,奇峰突兀,曲径通幽,鸟语花香,水流潺潺,鹰翔长空。“双驼峰”、“卧龙峰”、“剑门山”、“佛手山”、“神龟岭”、“挂瀑崖”、“仙人洞”、“三叠泉”、“一镜天”、“木鱼台”和“神葱岩”,堪称塞外奇观。5000余亩的独贵林区,森林茂密,古柏参天,那林间富有弹性的绿色草坪中,白蘑菇、黄花、百合花点缀其间,这更为大自然增添了美 丽色彩。奇观森林和厅花异草组成了天然的大花园。

这里青山秀水,瑰丽多姿。每年5月至9月,鲜花遍地,成为花的海洋。旅游景区主要分神葱沟和黄花滩两大去处,共有15大景观。美丽图沟有座天然洞府,山洞离地面垂直高度100多米,洞内可容纳近百人。怪石嶙峋的黑山,有大小岩洞99个,最大可容纳200-300人。这里的旅游景点还有黑山奇观,其上怪石嶙峋,有大小溶洞99个,唐代以后,很多隐士、和尚、道士隐遁于此。清康熙帝也曾到此游览。

有90多个天然湖泊,点缀在碧绿的草原上,既有牧区草原苍茫雄浑的格调,又有江南水乡明媚清秀的色彩。整个旅游区规模庞大,设施完善,蒙古包、木屋、四合院、欧式豪华别墅、日式板房等等可供游客住宿。这里开展的旅游活动项目有:骑马、乘驼、射箭、摔跤、登敖包山、品尝民族风味的奶食和奶茶、吃手把肉,喝马奶酒.辉腾锡勒草原深处牧人家旅游点,位于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中南部,距呼和浩特135公里。辉腾锡勒草原,蒙语意为“寒冷的高原”,海拔1800多米。从呼和浩特乘车需3.5小时,这里有大大小小九十九个天然湖泊,镶嵌在碧绿如茵的草原上,向西约25公里处有一黄花沟,漫山遍野的小黄花,高耸的峭壁悬崖和清泉小瀑布,即有草原苍茫雄浑的格调,又有江南水乡明媚清秀的色彩,甚为壮观。99个天然湖泊,点缀在碧绿的草原上,既有牧区草原苍茫雄浑的格调,又有江南水乡明媚清秀的色彩。这里青山秀水,瑰丽多姿。每年五月至九月,鲜花遍地,成为花的海洋。美丽图沟有座天然洞府,.....2.辉腾锡勒草原审处牧人家度假村:辛展 联系电话:***

第四篇:草原英雄小姐妹观后感

《草原英雄小姐妹》观后感

金州新区实验小学四年一班郑楠

在暑假里,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做《草原英雄小姐妹》.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五十多年前,在内蒙古大草原上有一对叫龙梅和玉荣的小姐妹,一天,阿爸有事,临时把集体的羊群给龙梅和玉荣照管。她俩为了让羊群吃得饱饱的,就将羊群赶到了别处。不巧,暴风雪来了,为了让集体的羊群不受伤害,两个小姐妹只能一前一后看护着羊群,就这样,在狂风暴雪中,她们和羊群越走越远。最后玉荣倒下了,龙梅背着玉荣继续走,当焦急的牧民们发现她们的时候,她们的脚已经和靴子一起被冻成了大冰坨子了。虽然她们的身体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但是集体的羊群却丝毫没有受到损失。

看完这部影片,我想到了我们现在的生活真的是好幸福,在飘风扬雪的冬天里可以守在家里享受温暖,相比之下,龙梅和玉荣在那样恶劣的天气下却不畏严寒,面对困难,永不放弃,最终冒着生命的危险保住了集体的羊群,完成了阿爸的嘱托,这种热爱集体的精神真是值得我们学习!而且龙梅和玉荣之间深厚的感情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龙梅为了不让妹妹冻僵,把自己的衣服穿在了妹妹的身上,相比之下,我很惭愧,自己平时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和爸爸妈妈闹别扭,现在想起来真是不应该!以后一定要勤快一些,多帮爸爸妈妈分担家务,做个懂事的乖女儿!

第五篇:英雄精神之我见

英雄精神之我见

------学习国测一大队先进事迹有感

有这样一面英雄的旗帜,饱含沧桑,虽历经风雨,却始终鲜艳飘扬;有这样一支具有钢铁意志的队伍,久经磨砺,默默奉献五十余载,却依然斗志昂扬。他们就是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

2009年8月5日,国家测绘局下发了《关于组织收看收听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先进事迹新闻宣传报道的通知》,我院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响应,于 8月7日 召开了“学习国测一大队先进事迹座谈会”,通过学习文件、收看视频、讨论等多种方式学习了国测一大队身上的测绘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听后我深受感动。由此引发了我对测绘精神的重新思考,重新理解“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

第一,热爱祖国。

祖国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资源开发,每一项都离不开大地测量这个先行者。国测一大队自建队以来,六闯“生命禁区”,1975年,第一次准确测定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为 8848.13米 ;2005年,第一次精确测定珠峰的岩石面海拔高程为 8844.43米。他们用青春和生命谱写出动人的英雄之歌。

他们踏遍祖国的千山万水,建立中国大地原点,累计完成国家各等级三角测量1万余点,建造测量觇标10万多座,提供各种测量数据5000多万组,得出近半个中国的大地测量控制成果,出色完成了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国家高精度GPS A、B级网、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中蒙、中巴、中尼边界勘测等国家重大测绘工程项目,用血汗乃至生命绘出祖国的壮美蓝图。他们走赤道下南极,参加科学考察,填补祖国南极测绘的空白,让祖国在南极占有一席之地,为祖国增光添彩。

2006年,国家启动“西部测图工程”。因经济技术能力所限,我国西部约200万平方公里国土,一直没有1:5万地形图,占我国陆地版图近四分之一,严重制约了西部大开发进程,也给国家安全带来隐患。“西部测图工程”承载了几代测绘工作者的梦想。而我们的英雄大队的主测区就在号称“生命禁区”的青藏高原和新疆戈壁,这里是无人区、危机四伏的高山大漠,他们还要接受大自然的考验。

这就是测绘精神,“热爱祖国”的测绘精神。

第二,忠诚事业。从1954年至1989年,已经有四十六位一大队职工牺牲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而这只英雄团队的队员迎着朝阳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从来都无怨无悔。他们对事业的态度是“敬业、乐业、勤业、精业”就是这种精神,支撑着他们走向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面对社会上的众多诱惑,他们没有动摇自己的坚强意志。如今,职工的思想观念变了,管理体制变了,技术手段变了,作业装备变了,但是艰苦的自然环境和野外工作性质还没有变,对事业忠诚的精神没有变,而且,他们还要继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目前全队患有肺气肿、肝炎、关节炎、胃病、心理疾病等与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疾病者,占有相当的比例,更有不少人因身体原因提前退休,一些职工英年早逝。在人生的等高线上,他们用实际行动给所有的测绘工作者乃至全人类诠释了什么是对事业的忠诚!

这就是测绘精神,“忠诚事业”的测绘精神。

第三,艰苦奋斗。

54年建队时,他们队伍的前身是解放军测绘大队,解放军那种敢打硬仗,能打硬仗,不怕苦,不怕死的战斗作风和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深深扎根在队伍之中。几十年来,尽管大队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测绘队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这种精神通过传、帮、带,始终保持了下来并得到了发扬光大。

他们24次进驻内蒙荒原,28次深入西藏无人区,37次踏入新疆腹地,徒步行程总计50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200多圈。摄氏70度的火焰山、零下45度的北疆阿勒泰地区,都留下了他们战斗的身影。他们一次次向自然界和生命的极限发起冲击,为了祖国甘于付出自己的一切。

他们的工作环境无比艰苦。冰雪严寒、高温酷暑、沙漠干渴、雪崩雷击、洪水野兽、山高路险„„再加上测绘工作点多线长,高度分散等特点,他们要忍受常人无法想象的身体和心理折磨,但他们没有退缩,相反,他们以苦为乐大胆开拓,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军队作风,展现不畏艰难,战胜一切的冲天豪气。

这就是测绘精神,“艰苦奋斗”的测绘精神。

第四,无私奉献。

国务院于1991年授予国测一大队“功绩卓著、无私奉献的英雄大队”,他们并没有因为荣誉而停滞不前,相反,他们把荣誉作为鞭策自己前进的警钟,把荣誉作为无私奉献的一种责任,多年来,一如既往地谱写着英雄大队感人的续曲,随着改革开放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大,他们完成了大量的大型工程测量任务,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国测一大队几代队员,以祖国利益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在艰苦的工作岗位上,数十年如一日地以苦为荣,以苦为乐,把个人利益汇入集体利益和国家、民族利益的长河之中。长年累月奔波在外,为描绘祖国山河舍小家顾大业,忘我工作,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这就是测绘精神,“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

“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被国测一大队诠释的淋漓尽致,我们要以他们为旗帜,以他们为楷模,传承和发扬他们优良的测绘传统,学习和吸收他们宝贵的测绘精神,鞭策我们的实际工作,奋勇拼搏,勇于吃苦,履行工作职责,以高度的政治热情和优异的工作成绩向祖国60华诞献礼,为建设“绿色北京、人文北京、科技北京”做出自己的贡献!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2/193328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