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中国语言文化课论文-中英对照版-浅析中美家庭教育观的差异-以《家有儿女和《摩登家庭为例》

中国语言文化课论文-中英对照版-浅析中美家庭教育观的差异-以《家有儿女和《摩登家庭为例》



第一篇:中国语言文化课论文-中英对照版-浅析中美家庭教育观的差异-以《家有儿女和《摩登家庭为例》

西大-外国语学院

浅析中美家庭教育观的差异-以《家有儿女》和《摩登家庭》为例

Analysis of Differences of Family Education Concept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from Home with Kids and Modern Family

摘 要: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对孩子采取的教育方式,会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所产生影响。它是整个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同时它对塑造孩子的价值观、世界观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以《家有儿女》和《摩登家庭》为例探索中美家庭教育观的差异,为中国家庭教育提供借鉴。

Abstract :Family education is the ways that parents educate their children, which exerts influence on children development.It is also the basis of school and social education, playing a key role in shaping children’s values and world views.In this paper, TV series Home with Kids and Modern Family are cited,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of family education concept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expecting it can work as a reference for Chinese family education.一、引言

在历史长河的积淀中,每一种文化都衍生出其带有民族特色的家庭价值观。由于思想观念的基础以及文化传统的迥异,中美家庭文化蕴含着不同的价值观,具有各自鲜明的特征。《家有儿女》是中国大陆的一部关于少儿题材的情景喜剧,采用重组家庭作为故事展开的平台。夏东海离婚后带着7岁的儿子夏雨、女儿夏雪,后与刘梅结婚。刘梅也曾离异,并带有一子叫刘星。《摩登家庭》是美国 2009 年开始上映的情景喜剧片以父亲老夫少妻式的重组家庭(Gloria和Jay)、女儿家(Clair,Phil),儿子的同性恋家庭(Mitchell和Camron)三个家庭为故事背景,内容涉及到情感、家庭教育、人际关系、文化冲突等,情节生动真实,语言诙谐幽默,展示了美国的原生态生活方式。本文试图以中国家庭情景剧-《家有儿女》和美剧《摩登家庭》为例来探索中美家庭教育观的差异并剖析其原因,以期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方法更好地促进我国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更好地促进两国社会文化交流。Introduction

Over the long history of human development, each civilization derives certain family education concepts with national features.Based on sharp different ideology and cultural tradition, Chinese and American family culture bear different values with distinct features.Home with kids is a situation comedy on Children development in Chinese mainland on the basis of reconstructed family.The grass widower Xia donghai, who has two children named Xiayu,Xiaxue, remarries another grass widow Liumei, who has only one child Liuxing.While modern family is an American situation comedy with there families as background-father Jay and stepmother Gloria,daughter Clair and her husband Phil and son Mitchell and his homosexual boyfriend Camron, covering emotions, family educatio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cultural conflicts.The comedy presents us the genuine American lifestyles.In this paper, TV series Home with Kids and Modern Family are cited,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of family education concept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expecting it can work as a reference for Chinese family education as well as promote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二、中美家庭教育观的差异

1、教育方式的差异

中国长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父母在家庭中具有绝对的权威,在《家有儿女》中,中国家庭的教育方式表现在: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处于被动地位,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听从安排。从一进门父母就开始唠叨,即使孩子关了门去学习,他们还在紧闭的门前喋喋不休。剧中妈妈刘梅就是这样一位颇有点神经质的家长。父母往往以权威姿态出现,与孩子的距离较远,且经常打骂孩子,正如刘星所说,“中国打骂孩子正常,而在美国这属于犯法的。

Differences of Family Education Concept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Different Education Ways

Influenced by Confucianism, Chinese parents hold authoritative position in family.Chinese family education concepts are reflected in Home with Kid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children are passive in family and obey almost every thing they parents order.From the moment the parents get home after work, they routinely talk endlessly, even though their children study in their own rooms, they doesn’t stop chattering.Liumei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such mother.Once her children make mistakes or doing things wrongly, she will scold them seriously and sometimes may impose corporal punishmen.As what liuxing puts it,” it is common in china that parents scold or beat their children, but in America, it is unlawful and parents.”

而美国家庭教育方式讲究“孩子本位”,父母尊重孩子的人格和人权,把孩子当做是一个独立的和平等的家庭成员相待,与孩子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在《摩登家庭》中,孙女儿Alex 与其祖母Gloria的交谈中,Gloria将自己的感情经历如实相告,就像朋友之间的倾吐。正如剧中 Luke 对其父亲Phil说“We are friends”,(我们是哥们儿)。当孩子犯错时,家长以平等的态度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对孩子合理的想法和行为给予充分肯定,对其错误的想法和行为会给予批评指正。当Manny想退出准备已经的比赛时,妈妈并没有当即批评并指责他,而是循循诱导,最终成功劝说Manny参加比赛。

While American family education approaches focus on children-active.Parents respect their inpiduality and human rights, treat them as equal family members and establish democratic relationship with their children.Those values are obviously embodied in Modern Family in the following plots: Alex feels frustrated and readily talked to her grandmother Gloria, who related her own whole love-relationship experiences in order to comfort her just like bosom friends.As Luke says to his father Phil, “we are friends”.When the child commits mistakes, parents will try to communicate with them and listen to them.They will give approval to their right words and deeds but also guide them correct their mistakes by pointing out their wrong behaviors.When Manny wants to drop out form the sword competition, his mother doesn’t criticize him on the spot with pushy words, instead, she persuades him in soft ways and finally Manny participates in the competition.教育内容的差异:

中国家庭教育内容侧重的是语言和逻辑能力的培养,即在家庭教育中以知识为本位。我国家庭教育中的家长对子女进行的文化知识教育实际上只局限在分数教育层面,我们可以将其定为 “功利性知识”,而进行的艺术教育在很大层面上只是作为知识不足的补偿,并未真正起到教育的目的。在《家有儿女》中,一次家长会结束后,刘星的妈妈刘梅迫不及待地询问夏东海关于老师对刘星的看法,东海借口给姥姥拿药回避了这个问题;即便如此,刘梅还是不断追问。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家长对孩子在校表现的重视度。Differences of education contents Chinese family education attaches the training of language and logical ability, namely knowledge input first.Generally speaking, what Chinese parents educate their children are limited to study performance, defined as Utilitarian Knowledge.And art education is just compensation for the lack of knowledge, not the education in the real sense.These are also reflected in Home with Kids: After a parents’ meeting held by school, Liumei is eager to know Liuxing’s teachers’ evaluation to Liuxing, and she wants to get answers from Xia donghai, who attend the parents’ meeting.Xia knows that if liu gets to the truth, Liuxing will fall into trouble.So he wisely avoids responding to her.From just this plot, we see clearly how performance matters to parents.美国家庭教育内容丰富,注重让孩子在体力、认知、语言、社会性、情感上获得和谐发展,可称之为“素质教育”。在促进体力的增强上,重视开展幼儿户外活动、体育锻炼,如在庭院里荡秋千,野外远足等。在《摩登家庭》中,家长经常带孩子骑自行,打球进行户外锻炼,培养肢体运动能力;在出现分歧时,家长可以用自身的经历为孩子提供意见,而不是干涉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利,Jay的女儿Clair对她十几岁的孩子Alex的学习没有中国家长那么紧张,当Alex拼命迎考争取第一名时,反倒让Phil和Clair紧张了,他们担心孩子的身体出问题,一定要带孩子放松一下。

By contrast, American family education is persified in contents, balancing their development in physical power, recognition, language, social ability and emotions.It is billed as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American parents focus on outdoor activities and physical exercise, including swing and hikes in nature.In Modern Family, parents often take their children for outdoor exercises, such as bicycling and playing basketball and football in order to train their body movements.When disagreements arise, parents will not interfere in their rights to free choice, instead, they will provide advice to their children with their own experiences.When Alex studies hard and scored number one in his class, his parents Phil and Clair feel uneasy, for they worry about Alex’s health and decide to take him outside for relax.3教育目的的差异

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父母都希望将孩子培养成才,大多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此中国的家庭教育目的倾向于家庭本位。中国文化主要把人理解为类的存在物,重视人的社会性,会不自觉地将孩子的教育与家庭的发展联系起来。而所谓的现代教育更是倡导“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达到这一目标,父母不惜包揽所有家务,送孩子去最好的学校,希望他们的学业成绩能名列前茅,为家长争面子,为家族争光。在《家有儿女》中,夏雪高考这天,刘梅和夏东海都早早地起床了,刘梅是因为习惯,而东海则是失眠睡不着。高考终于结束。夏雪充满自信,一家人都为之高兴。刘梅随后就病倒了,几个月来她积劳成疾。从这些剧情可以看出一家人对小雪高考的期待,看出了整个家庭对高考的重视。父母的教育目的便是一心培养大学生。Differences of Education Purposes

Since ancient times, china has placed much importance on family education.Parents hope that their children can be pillars in society.As such, Chinese family education is family-active.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man is understood as the existence of group and sociality is valued.Therefore, children education will be linked with family development.And the so called modern education advocates that never allow children lose at the beginning.Parents are ready to take all the housework for their children who are sent to the first-class schools.Because they hope their children can rank first in study performance.In Home with Kids these are reflected in the following plot: on the day that Xiaxue takes the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oth Liumei and Xia donghai get up earlier, liu is accustomed to getting up ahead of time, while Xia is insomniac because he is worried for the examination.Xiaxue feels confident after the exams;the whole family is covered by happiness.Unfortunately, Xiaxue fails to enter Tsinghua University.Liu is sick for months of constant work.From this plot it is obvious that the whole family attach much importance to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Parents hope their children can enter famous university.美国人讲个性,价值观是以个人为本的个体主义,注重个人利益,崇尚个人发展实现自我,这是美国文化核心。美国家庭教育的目的,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在设定家庭教育的目标时,家长会尊重孩子的意愿。在《摩登家庭》第一季中,Phil 的二女儿 Alex 自己选择喜欢的大提琴课程,即使上课的时候要依靠自己的能力搬动;小儿子 Luke 天真单纯在 Phil 的眼里同样优秀,并没有强迫他去学习其他的技能, 而对于仅有 15 岁的大女儿Haley 的爱情,家长也没有横加阻挠,而是选择让她自己去体验。父亲Jay 虽然对于儿子同性恋的事实刚开始不接受但没有反对, 最终也接纳了儿子的男朋友和他的家庭.剧中 11 岁的Manny 的一句台词 “我每一秒钟都不想放弃做自己 ”无疑是对美国家庭教育目的最佳诠释。

American values inpiduality and personal interests, which is the core of American culture.To cultivate their children into a social person who is able to adapt to any environment with independent living abilities serves the purpose of American family education.Parents will respect children’s willingness in setting family education goals.This is embodied in the Modern Family in the following plots: Alex is allowed to choose her favorite violoncello course although she has to carry it herself to the classroom;Phil appreciates Luke’s purity and innocence and doesn’t push him to learn other skills.For the 15-year-old Haley’s love, he doesn’t interfere it and allow her to experience herself.Although at first he disagree Mitchell’s homosexual love, at last he accept Camron and their family.It is Manny’s words that best translate American family education-I don’t want to give up doing myself for even a second.三、中美家庭教育观差异的原因(1)历史背景的差异。

美国是一个历史比较短的移民国家,旧有的思想文化保留得很少,能够较快地接受新的思想和文化,因此,他们更多的具有冒险和创新精神。而中国历史文化悠久,同时所受旧有的约束也较多,缺少冒险精神和创造意识,因此,缺少一种接受新思想的环境。

(2)经济形态的差异。

美国生产力先进,商品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生存压力小,而且美国是个“能力社会”,劳动力流通自由,跳槽机会多,所以美国人择业观开放。美国父母认为孩子将来只要能在社会上立足生存,职业是不分尊卑的。因此,美国父母的教育目的重在育“人”,更为宏观、宽泛,以不变应万变。而中国经济相对落后,生存压力大,是个“学历社会”,行业流动性差,所以中国人往往把一生的幸福都压在某种职业上,选择面窄。中国父母认为学业成绩好,找到好工作,求得一生安稳,是一个人最好的出路。因此,中国父母的教育目的重在成“才”,“才”就是学业成绩优秀,能考上好学校,能获得高学历。

四、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决定了家庭教育的广度与深度,通过以上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中美家庭教育的特点。我们必须客观的面对中国家庭教育的理念与方式。

首先,我们的家庭教育保留对传统的文化道德理念倡导的同时,必须学会尊重孩子,给予其一定的空间,重视其独立性的培养,培养孩子具有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独立的选择能力,判断能力,审美能力等等;多给予鼓励和肯定,加强与孩子在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充分发掘和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其次,优化教育内容,注重孩子的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孩子进行兴趣量表分析,鼓励孩子选择兴趣,引导孩子为自己的兴趣负责。最后,在反思中西家庭教育差异的同时也要将这种理性对比分析的态度传承给我们的孩子,在价值观不断趋同的现代社会,帮助他们坚守自己的道德价值体系非常有必要,取长补短,以期更好地促进我国家庭教育观的发展和两国社会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 研究出版社,1999. [

[4]王雷英.文化视角下的中美家庭教育比较和启示[J].改革与开放,2011,(41).

[5] 徐言行. 中西方文化比较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4.

[6]杨志华.文化价值观视野中的中美家庭教育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16). [7]郑维佳.由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看中西文化差异[J].安顺学院学报,2009,

第二篇:家庭农场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路径分析—以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为例0

家庭农场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路径分析———以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为例

发表日期:2013年9月25日出处:中国农经信息网作者:魏昭颖本页面已被访问 429 次

内容提要:发展家庭农场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增强农业现代化建设引领能力的重要载体。目前,全国许多地区积极探索和发展以家庭农场、合作组织等为主体的新型经营主体,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也有一些环节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本文以扬州市江都区为例,结合其他地区发展情况,阐述了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及动力因素,分析了难点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措施,重点就发展家庭农场的基本保障条件、经营主体培育、经营效益保证、技术能力支撑、政策扶持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促进家庭农场持续健康发展,为现代农业发展增强动力。

关键词:农业经济家庭农场发展路径

一、家庭农场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客观条件分析

从农业“二次飞跃”的条件来看,需要加快改变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状态,解决好统与分的有机结合关系,通过发展家庭农场等适度规模经营载体,提高农业规模竞争力、农产品质量控制力、品牌影响力。该地区发展家庭农场有着较为完善的动力机制和基础条件。

1、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保障发展。适度规模是家庭农场的基本特征,如何有序规范地将农户土地向经营大户流转集中,为家庭农场提供稳定的经营环境,需要以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为前提。该地区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搭建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服务平台,推行农村土地流转交易竞标机制等,一方面稳定并实现农户承包地权益长久不变的政策,另一方面为土地规模流转构建了保障网。目前该地区已有70%的村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累计流转土地面积36.7万亩,这些都为土地有序向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化流转提供了基础。

2、较强的技术装备能力支撑发展。不同规模的家庭农场,需要有相适应的人力、物力、技术、设施等作支撑,任一环节的薄弱,都将影响规模农场经营效益。近年来,该地区不断加大农机装备投入,加快推广新型适用农机具,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达87.2%,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83.2%,其中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达92.8%。同时,积极推广高效设施农机具,为发展多种形式、多元品种的家庭农场提供技术支持。

3、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助推发展。家庭农场经营需要有针对性强的专业化服务,通过发展和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家庭农场经营提供农业技术推广、质量检测、市场拓展等服务。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重点,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一批以农机、植保、收购等为合作内容的服务组织。目前已发展农村各类合作组织900多个,其中农机合作社总数达72个,吸纳社员3556人;实现种子、耕作、植保、收割“四统一”服务的规模经营面积达34.9万亩。

4、良好的政策支持环境服务发展。作为新生事物,需要有成熟的配套政策扶持发展。该地区经过探索和借鉴,出台了《江都区家庭农场登记管理办法》,从家庭农场身份界定、登记条件、经营范围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为家庭农场奠定了市场主体地位。同时,为构建起多元化的融资机制,探索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办法,帮助各类经营主体更多途径融资贷款,努力解决资金短缺难题。该地区富华葡萄专业合作社成功将403.99亩土地流转经营权以质押方式贷款118万元。

二、当前家庭农场发展存在的难点和问题

受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经济发展条件、政策环境等因素影响,家庭农场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难点、问题,主要表现在:

1、土地流转难度加大。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种粮农户的补贴力度,部分农民抱有惜地

情结,流转土地的愿望不够强烈。因一些地区的城镇化、工业化程度不高,农民外出转移就

业机会相对较少,加之外出就业创业不稳定,半工半农现象仍然存在,土地长期流转的动力

不足。同时,由于部分农村地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规范,容易发生矛盾纠纷,农户对土

地长期流转后的权益稳定实现有所顾虑。土地流转难度的加大,给规模经营主体带来了不可

预期性,制约了家庭农场稳定发展。

2、项目经营门槛较高。家庭农场的身份是农户,相对于城市工商资本主体而言,其经

济实力相对薄弱。从家庭农场经营投入来看,有着不可回避的困难,首先是土地租金成本,以100亩土地规模的标准计算,每年的租金10万元左右,并且一些地区租金随市场发展逐

年递增;然后是基建成本,最后还有生产成本,没有一定规模的启动资金投入,一个农场的后期运营会很困难。此外,由于家庭农户的融资手段不够多,一旦遇有资金链断裂,经营运

转不善,极易导致家庭农场瞬间破产,影响农民土地流转金的稳定实现。

3、经营风险难以控制。许多家庭农场受投入能力的制约,设施条件偏差,缺乏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特别是粮食、畜禽、水产等规模化养殖的自然风险还比较高。同时,受宏

观形势影响,农产品价格水平及农资生产成本等,直接关系到家庭规模经营效益,规避农业

市场经营风险的难度较大,容易发生规模不经济的现象。

4、配套服务不尽完善。受社会化服务水平有限,个别地方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农业投入品控制、农产品质量检测等水平还不够高的影响,一些家庭农场尚处于粗放经营层

次。从配套设施来看,家庭农场经营所需的设施场地、供水供电等硬件条件配套不足,特别

是农机具仓库用地、粮食晒场等设施方面,急需加快改善。在政府扶持发展上,目前许多地

区还未出台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相关政策,扶持发展的机制不够健全,措施不够明确,仍需加

大探索和扶持力度。

三、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对策建议

家庭农场作为农业经营机制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需要我们扬长避短,认真对待,在探

索和完善中不断改进机制,加快把家庭农场培育成农民增收的新载体、农业增效的新途径。

1、加快完善农地经营机制,努力解决土地流转不稳定、权益保障不充分问题。始终坚

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政策,按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的“全面开展农村土

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妥善

解决农户承包地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让

农民吃下“定心丸”,从根本上消除因权益不清而发生的各类矛盾纠纷,为长期、稳定流转

土地奠定基础。健全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全面推行土地流转交易竞标,探索和完善与

实物相挂钩的土地流转价格评估办法,既增加流转租金、调动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也促

进公平交易、减少因私下交易不规范带来的矛盾隐患。探索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搭建农

村土地等综合交易平台,建立一站式的交易服务体系,实现土地资源交易信息公开,促进农

村土地资源有序规范流动,引导承包地向能人大户流转,助推家庭农场发展。

2、积极培育经营主体,发展好家庭自主型、合作经营型、龙头带动型经营模式。从目

前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主体来看,家庭农场型、合作经营型、龙头企业带动型等规模经营主

体各有优势,具备着较强的引领带动力,需要不断加大引导和培育力度。对家庭农场经营主

体的选择,要在土地流转合同交易订立前,对其经营资格进行综合审查,从管理经验、技术

条件、基础实力等多个方面进行考量,防止因经营不善损害到土地流转农户的合法权益。加

强各类家庭农场经营主体间的沟通联系,借鉴发展农民合作联社的模式,在更高层次、更宽

范围内搭建合作发展平台。注重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完善“龙头企业+

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多元化的联结共建模式,促进共同发展。同时,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服务发展,加强对家庭农场的产前、产中、产后等

社会化服务,为家庭农场发展壮大注入强劲动力。

3、着力提高经营效益,发挥好家庭农场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的主体功能作用。

合理把握规模经营的度,不追求过大,也不过于零散,切实符合家庭农场经营的实际条件,从农业精细管理上取得综合竞争力。紧扣市场发展需求,依托地方特色产业,选准规模经营

方向,大力发展品种优、质量好、效益高的规模农业,确保农产品产得出、销得好,实现规

模经济效益。加快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大对家庭农场经营培训力度,引导尖端科

技人才挂钩服务家庭农场,加快发展以农机、植保、耕作、农资等为内容的专业化服务合作

组织,有效提升家庭农场服务水平,为家庭农场经营减支增收、降本增效。

4、努力提升基础条件,走出一条技术装备强农、生态质量兴农的家庭农场发展之路。

目前许多地区家庭农场内部的道路、水利等配套设施依靠自身投入,农业生态安全条件也不

容乐观,农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需要多方位加大投入,改善和提升家庭农场经营的基础设

施、技术装备等条件。一方面,加快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积极整合涉农项目资源,注重统筹

规划,将家庭农场与周边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有机衔接,让家庭农场同建同享功能完善的基础

条件。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技术投入力度。鼓励家庭农场积极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装备新机具,增强科技支撑能力,让较少的家庭劳动力能够产出更高的经济效益。

5、切实加大政策扶持,致力将家庭农场培育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载体。家庭农

场发展需要政府及社会各界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健康发展。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在涉农项目

补贴上,将家庭农场纳入到财政奖补范围,对符合条件的,在发展特色产业、农业产业化、农机具购置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补助。进一步放宽金融服务政策,积极发展高效农业保险,引

导家庭农场积极参保,减少灾害损失;积极延展保险品种,对家庭农场的经营品种争取纳入

到保险范围之内,更好地构建经营风险保障网;在融资贷款上,简化程序,拓宽融资抵押质

押担保载体,为家庭农场提供更为便捷、更加安全的融资途径;对家庭农场的基础设施农用

地、农用设施、注册商标等,可探索用于融资抵押贷款。优化家庭农场经营政策环境,对生

产所需的基础设施用地、农业用电用水、产品市场销售等,进一步给予政策优惠,为家庭农

场发展拓展空间。

综上所述,家庭农场是当前现代农业建设的新载体,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加以改进和提

升,从市场地位、经营机制、政策扶持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和引导,加快培育壮大,促进成熟

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新动力。

二0一三年九月二十五日

第三篇:农村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制度运行现状与完善之策以H省Y县为例

农村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制度运行现状与完善之策

以H省Y县为例

[摘要]对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进行核查是农村低保运行的必要环节,它能有效瞄准救助对象,促进社会救助制度的公正、持续发展。文章根据对H省x市Y县的实地调查,描述农村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制度、机制的实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农村低保申请家庭核查工作开展的因素及开展核查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从而探讨了农村低保申请家庭核查制度的完善之策;将低保申请家庭核查制度建设纳入法治轨道;科学合理地制定农村低保标准和家庭收入核算指标体系;加大对农村低保核查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探索引入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介入机制;推动部门联动、信息共享机制建设。

[关键词] 农村;低保;核查制度

[中图分类号] 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15)03-0106-09

一、导言

在社会救助领域(低保)领域,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是指相关机构运用一定的方法,根据特定标准对申请者及其家庭有关收入、财产以及生活支出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查的程序,从而为社会救助决策提供依据。完善的核查制度涉及的要素包括核查主体、核查内容、核查方式、核查程序、结果评估、核查监督与调整机制等内容。通过对救助对象开展家庭经济状况核查,能有效瞄准救助对象,提升社会福利目标定位的效率,从而促进社会救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从2007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国发[ 2007]19号)算起,我国农村低保制度走过了七个年头。在这七年里,低保制度为缓解农村贫困,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显著成绩。然而,这一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弊端,如近年来走进公众视野的人情保、关系保、富翁保等现象给这一制度增添了诸多负面印象,不利于其健康发展。

2014年1-6月,我们以落实民政部“农村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制度研究”课题为契机,选取中部H省的X市Y县M乡N村,深入到Y县民政局、M乡乡政府和民政所、N村村委会察看相关硬件建设情况;对Y县民政局农村低保主管人员、M乡民政所所长、N村低保主管人、低保户和一般村民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当地农村低保申请家庭核查制度实施情况、主要做法和存在的困难、问题等,本文即根据调查材料对这一制度的运行状况及完善之策进行探讨。

二、基层针对低保申请家庭核查的主要做法

(一)N村的主要做法

据村支书介绍,N村的低保申请程序为:由村民本人提出申请或者由村民推荐,然后村委会入户调查,核查该户人家是否是60周岁以下无劳动能力的单身人员,是否是重度残疾人,家庭成员是否患有大病需要常年医治并由此造成家庭特别困难。只要符合上述条件之一便有资格申请低保。村委会在入户核查的基础上初步列出符合条件的申请名单。然后村委会组织村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研究讨论决定哪些贫困户可以纳入低保。该环节根据民主评议实行更为严格的挑选机制,主要根据上级分配给N村的指标名额以及比对各个低保申请对象的困难程度,挑选经济生活特别困难的申请对象,将其名单公布于村部公示栏7天。村民无异议后,村委会向乡党委政府再次进行申请,乡党委政府经过研究决定报备县民政局,县民政局委托乡民政所对申请对象进行核查,核查无异议后,县民政局方可决定审批批示。

同时,N村农村低保申请者家庭经济状况核查的主体和主力是村委会组成人员,N村村委会组成人员包括支书、村长、会计、计生专干共4人。4人均为男性,且都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其中3人为高中学历,1人初中文化水平。

在核查方式上,N村主要采用类别定位的方式,一方面根据平时所直接观察到的申请家庭状况,如家庭规模、成员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家庭结构等;另一方面则是对申请人日常生活的了解,如吃、穿、住、行情况,以及耕地等生活资料多少判定申请人是否满足申请条件。

N村支书:村子就这么大,天天在村里

转,谁家多一头牛也能立马知道。根本就不

用专门去调查。

在核查内容方面,根据从访谈单位获取的低保申请对象所需要填写的材料看,整个申请审核审批程序需要填写6张完整的表格。分别为《城乡居民家庭经济状况声明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承诺书》、《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入户调查登记表》、《-乡一 村申请农村低保民主评议记录表》、《X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请审批表》、《家庭经济状况查询授权书》等。从这些表格所列内容看,申请对象首先需要提供的个人家庭经济状况信息主要包括:家庭成员的基本信息和就业状况、家庭收入情况(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家庭总收入和年人均收入等)、家庭财产状况(银行存款、借出款、有价证券、车辆、大件家电、金银饰品、房产、家庭财产合计及家庭成员人均财产等)。在低保申请人声明家庭经济状况的基础上,村委会进行人户调查核实其声明内容是否属实,然后签字确认。从整个核查表格需要填写的内容看,正式程序中的核查内容主要包括低保受益对象的家庭人口社会特征、就业情况、收入及财产状况等。

然而在实际的低保核查操作中,低保申请人和低保管理者均未严格按照文件规定的核查程序进行。而是根据现实经验和风土人情采用较为简便的方式进行。

N村支书:假如说按它那一套规定的程序来,首先你就要面临一个问题,申请低保的村民基本都不识字,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你咋让他填?表上的那啥转移性收入、有价(证)券……麻烦得很,根本没法算,俺们也只能根据他家庭的大概情况去填……这些表格上的东西也都是个形式,主要还是通过平时对这一户人家的了解来看他到底是真困难还是假困难。

低保户:那些东西咱又不懂得,(申请材料)都是村支书给办的……想办低保,不都得给他送礼么,不会白着给你!俺办得早,那时候低保钱还少还好办。钱交给大队干部,稍微意思下(送礼),就不用过问事了。

(二)M乡的主要做法

在Y县,乡级民政部门主要负责审核工作,主要核查各村村委会提交上来的低保申请档案。从M乡民政所大厅悬挂的展栏看,整个城乡居民申请低保的程序如图1。

受各种因素影响,在M乡民政所我们没能从所长口中得到乡级层面开展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的具体做法。所长只是让课题组阅览大厅内张贴的四个展框来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从上面的低保申请示意图看,乡级民政部门主要承担三方面的工作:对各村提供的低保申请名单进行核查,然后乡镇再次公布准保人员名单,并在签署意见后上报至县民政局。但从后面的访谈中可以推测,Y乡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的开展存在着形式主义倾向。

(三)Y县的主要做法

Y县县级民政部门在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开展中的主要职责是抽样调查和审批低保申请。同时,县级民政部门还是低保申请审批的最终决定机关。从课题组在Y县农村低保中心得到的一份《Y县农村居民低保人员认定审批表》上看,该县审批环节是:个人申请一村委会入户调查一村民代表评议一一榜公布一乡(镇)、办事处民政所调查一二榜公布一报县农村低保中心一抽查一审批一兑现。用该县低保中心主任的话来说就是:整个低保核查监督机制实行的是“三级审核,两榜公示”。

Y县低保中心主任:按照上级规定,乡民政部门要对农村低保申请家庭进行百分之百的复查,而县级民政部门则须按30%的比例进行抽查。

县级部门规定的农村低保申请条件为:Y县辖区内年人均收入低于1800元的农村居民。但具体审批过程中,Y县则主要是依据乡级政府提交上来的申请材料,包括申请承诺书、调查授权书、家庭经济申明书、入户调查表、民主评议表和申请审批表。主要从这六项表格中所显示出来的家庭人口基本特征来判断。

Y县低保中心主任:农民所填写的收入信息很难辨别出到底是真是假,随意性大,这个时候我们就只能从他填写的个人情况来判断,比如:他家庭成员的年龄结构、健康状况、劳动力情况、主业副业等,我们从这些信息来审查。比如:年纪轻轻的,有胳膊 有腿的,二三十岁年轻孩,就想吃低保,那不用说,肯定让他通不过。当然也不能太绝对,有时为了维稳,也需要灵活处理……

三、农村低保申请家庭核查制度存在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从核查制度涉及的要素即核查主体、核查内容、核查方式、核查程序、结果评估、核查监督和调整机制等,结合实证材料,分析农村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制度存在的问题。

1.核查主体

村干部是最基层的核查主体,其业务素质和个人素养直接影响到整个核查工作。课题组在N村调查时,发现在低保工作上群众对村干部有诸多意见,村干部存在着严重的以权谋私行为。在Y县农村低保实行的2006年,由于当时低保待遇较低,N村低保每月只有15元,没有引起村民的太多关注。据村民反映,当时很多村干部在不声张的情况下把自己的亲属全部独立纳入低保对象?正是这自私行为,导致今天N村的低保户大多存在于村支书和会计分别所在的村民组。

普通村民1:(会计)他一家都吃低保,他儿子、他女儿、他老爹都是低保户,俺村低保户大部分都在支书那庄上和他那庄上,俺庄上很少。

普通村民2:哪里还核查,都是谁有头有脸、谁有权有势、谁跟村干部关系好谁能吃到低保,像俺们这样真正的穷人想吃低保,根本没门!

普通村民3:咱不说低保,前年俺小孩上大学,办助学贷款,需要村里开个贫困证明,开完以后,他(N村会计)说你开这个证明得交200块钱,我问他乡里收不收。他吞吞吐吐地说不收,我又问他:县里收不收?他没回答。停了一会儿,他就说,算了,你拿去吧。我要是乖乖地交了,又都落到他手里了。最后还是给他送点礼,你要不送,那以后找他办事就更难了。

在乡层面,低保工作人员存在的最大问题一方面是他们与各村干部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同时正是建立在这一工作关系基础之上的非正式场合下的朋友关系,让他们对N村低保对象的情况不但心知肚明,而且基于这种非正式情感,他们还会在暗中提供一些便利,在调查中时而听到传言:M乡党委书记、乡长这样的乡级干部都吃低保。

普通村民2:俺庄王生,人家现在是国办老师,有文化,地位高。和村干部玩得对,经常没事就和村干部一块到乡里请张军①(乡民政所所长,由此可见N村村民对M乡民政部门干部也有一定的了解)喝酒,人家现在一家五口人有三个人都吃低保。你说你不在乡里认识个人,不给他们送礼,想吃低保难得很。

普通村民4:你没听说么,官官相护!他们都是一体呢!乡里就不用下来查,他都知道是哪些人在吃低保,他们天天和村干部打交道,心里明镜呢,他们乡里那些人自己还吃低保呢,咋可能下来查呢。

县层面较村乡两级,工作交往较为正式。不像村乡两级工作交往掺杂着更多的私人情感。但另一方面,县级低保核查主体也面临着更为复杂的问题,使他们不得不屈服于同级政府领导施加的压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县级领导为亲属办理低保,这是来自权力施加给县级低保核查部门的“压力保”;二是为了维护政府形象和社会稳定,专门给某些群体单开绿灯的“维稳保”、“上访保”、“拆迁补偿保”。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的低保申请核查主体自身存在严重的渎职徇私行为。

2.核查内容

核查内容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申请材料上所列出的核查项目内容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的脱节现象;二是村干部在对核查内容估算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主观臆断性;从N村的实际情况看,更为关键的第三个要点是,核查项目内容的估算根本不能成为能否申请到低保的判断依据,核查项目内容的估算只是获取低保资格的一个必要的正式程序。换句话说,低保主管人员想让谁成为低保户,只要让核查项目内容的估算值填写符合低保享受条件即可。用村民的话讲,这叫“事在人为”,“表是死的,人是活的”。上一部分内容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对村民和村低保主管人员的访谈信息都体现了N村在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内容上存在的这三方面问题。

3,核查方式

核杏方式即目标定位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别定位、收入及财产定位、需求定位以及行为标准定位等等。在N村,村干部主要还是以能够看得见的类别定位的核查方式为主,需求核查为辅,收入及财产定位的核查方式虽然低保申请核查材料将其作为最基本的评判标准,但作为核查主要责任主体的村委会不仅缺少一套科学的收入及财产计算方法,而且即使有,由于各种复杂的主客观因素影响,也很难准确测量出使人信服的收入及财产数据。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数据缺乏客观性,Y县民政部门审批过程中,主要审查的是低保申请对象具有相对客观性的家庭人口的社会特征。但如上述部分所分析的一样,出于维护自身或亲属利益需要,N村低保主管人员对申请人客观社会特征的填写,如健康状况、家庭结构和规模等也存在着一定的臆造现象?这样,N村在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实施过程中,在核查方式使用上不仅存在不健全和不科学性,更为重要的是核查方式的不规范性以及形式主义。

4.核查程序

核查程序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是宣传不到位导致信息不对称,作为低保主管者的乡村两级掌握着核查的主动权,村民处于申请程序等信息的劣势方,这样低保申请便容易被村干部所左右和垄断,严格规范的核查程序便极易沦为形式。

在探访村、乡、县三级低保主管部门过程中,我们直观观察到的公开张挂出来的以及网络公示出来的低保申请程序说明,只有M乡民政所大厅悬挂的展框,Y县民政局网站公示出来的审批表格。通过将二者进行对比发现:M乡民政大厅的展框所展示出来的面对大众开放的申请示意图(见图1)隐去了“民主评议”这一重要核查环节。

5.结果评估

据N村村支书介绍,低保申请结果的决定形式主要是靠村两委组织村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评议。参加人员主要由乡政府分管领导及民政工作人员(1-2人)、村委会干部(全体)、村党员代表(全体)和一般群众(若干)组成。但在访谈中发现所有被访村民均表示没有听说村里针对低保召开过民主评议大会。

6.核查监督

核查的监督措施主要有:建立健全低保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低保信息公示制度;建立多渠道的举报制度。在健全低保档案管理制度方面,从对H省低保档案的梳理看,2013年省政府出台的两份低保文件均强调要建立低保经办人员和村委会干部近亲属备案制度,县级民政部门要对备案的低保对象核查、管理。村务监督委员会要对本村低保对象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及时查处并公布处理结果。①但从实际调查情况看,这一监督制度的颁布并未对M乡、N村低保经办人员、村干部形成有效的约束。在低保信息公示方面,近年的省文件规定要建立永久公示制度,但课题组在Y县、M乡、N村相关部门所在地均未找到低保信息公示栏,仅在村卫生室找到一份低保户医疗优惠花名册。虽然N村早巳建有大型的村务信息公示墙,但该板墙上的黑漆早已脱落,隐约能够看清N村村干部组成成员的职务信息。在举报渠道上,虽设有各种举报方式,但村民对举报不仅了解较为匮乏,同时他们还要衡量举报的机会成本。基于地缘情感的村落人际交往关系对抑制举报行为的发生是根本性的。

7.调整机制

低保政策在提出“应保尽保”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应退尽退”的动态调整机制。政府本意是想根据低保户家庭经济状况变化有针对地调整低保享受对象,保障贫困群体能够公平地享受低保待遇。但这一动态调整政策在实践中并未得到有效的贯彻。N村村民表示,该村低保户已多年未进行过调整。

在处置福利欺诈行为,保障真正困难群众的低保享受权利方面,虽然中央及地方政府文件对欺诈行为有相应的惩治规定,但执行很难落实到位。

普通村民2:现在想要申请低保,只能两种办法申请到,但也只是可能。一是上边有人有关系,二是村里低保户死了,你掏钱买了顶替他,五保低保都是这样。M乡民政所所长:文件上规定说每年要进行动态管理,调整30%,但根本调整不了,阻力太大……你把谁去掉,谁跟你捣!

四、核查制度缺陷导致的严重后果

当前低保核查制度存在的上述问题导致农村低保资源分配目标流向上的偏差。主要表现为不应该享受低保的低保户却长期享受,而真正应该享受低保的困难户却不能得到应有的保障,即错保、漏保、顶替保问题。并由此演化出了诸多其他具有地方特色的“问题保”。

1.错保

从调查情况看,错保问题又可以分为干部亲属保、人情关系保、领导压力保、征地补偿保、上访维稳保等。

干部亲属保。主要是低保经办人员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将自己并不符合低保申请条件的亲缘关系部分或全部纳入低保范围。

案例:多数村民表示,N村会计谢强,其已独立生活且尚有一定劳动能力的父母,及在县城一著名中学担任校教导主任的弟弟,以及个人已成年且受过高等教育的一子一女均享受着N村的低保待遇。N村村支书更是将他所在的村民组中所有沾亲带故的同姓氏村民纳入低保范围。同时更为令人惊讶的是,N村支书将N村死去的低保户空出的低保名额通过工作关系挪配给邻村的岳母(顶替保)。

人情关系保。主要表现为低保申请人与低保经办人员保持着良好的个人关系,基于这一关系而享受低保待遇。在N村所表现出的一种奇怪现象是低保申请人的子女一般都在外务工且非常富有,其子女的这一物质财富基础奠定了低保申请家庭与村乡甚至县级干部之间的交往关系。

案例:N村村民李胜,50岁左右,N村屠夫,大儿子外出前,在村中人际交往一般,大儿子2003年辍学随同乡赴温州务工经商,经营皮革生意,凭借个人才能,三年后一跃成为N村人尽皆知的百万富翁,随后二儿子辍学紧跟其后,近年来,两人已成为N村少有的千万富豪。伴随两个儿子不断发迹,李胜在村中的地位也不断上升,交际圈不断扩大,经常与村、乡干部出入于各种酒桌场合。或许是为了向村民炫耀其与乡镇干部的关系。在乡政府的插手下,李胜也享受了低保待遇。在这种情况下,低保待遇某种程度上成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领导压力保。主要表现为上级或同级领导通过“打招呼”的形式向低保经办单位或工作人员施加压力,为某些并不需要保障的低保申请人提供低保支持。

案例:李宇,男,1955年生人,目前单身,四级肢体残疾,N村出生,兄弟3人,李宇于1975年前往Y县城公营砖厂务工,当年因工伤事故右腿被切断,其后接上假肢,恢复行走。至2000年,李宇一直在砖厂务工维持生活,但后来由于效益问题,砖厂改制,李宇离开砖厂。2002年后,李宇在其在省城经销成人用品的侄子的带领下,开始在Y县县城租借门面销售成人用品。由于利润空间较大,加上政府对残疾人从业的支持政策,李宇的生活来源和身体疗养费用很快得到解决。并攒出一大笔额外积蓄。但在2006年Y县实施低保政策后,李宇找到N村在Y县时任副县长的晚辈李强,希望这位副县长能帮助解决他的城市低保申请问题(李宇虽自1975年即已离开N村,但其户籍一直保留在N村)。在该副县长的亲自过问下,李宇很快享受到了Y县城市低保待遇,近年来,随着该领导地位的不断上升,以及农村低保待遇的不断提高,李宇很快又享受到了N村的低保待遇。同时申领Y县农村和城市双份低保金。

征地补偿保。为了发展地方经济,一些政府需要不断扩展城市面积和工业用地。而那些被圈去土地的农民除需要得到政府或开发商一定的实物或现金补偿外,由于永久性失去支持其生活来源的生产资料,他们一般不满足于得到的一次性补偿,会千方百计向政府要求额外的保障,政府为了稳定这些被征地人员的人心,防止发生越级上访行为,一般会为被征地群体提供低保支持。我们在调查中未能直接接触到这一类型低保的直接案例。但来自Y县农村低保中心主任的访谈证实了该县存在着这一类型低保。

上访维稳保。实际上,征地补偿保也可划归为上访维稳保。除此之外,这种错保形式在Y县还表现在低保动态调整所导致的上访行为。在“截访”和“接访”过程中,低保的承诺和兑现是作为上访人“撤访”的一个前提条件,或者说是政府和上访人达成妥协的结果。

Y县农村低保办负责人:从上一届的中央提出“稳定压倒一切”开始,对乡镇一级的冲击是最大的。你搞这个信访,咱不反对。你不能因为这个信访打击各级政府,它与各级政府直接挂钩,并且与各级政府的一把手是直接挂钩的。所以提出来这个维稳压倒一切……那么他要是上访,乡镇地方是不敢动的,领导接访(应该是通过截访接回上访户)的时候,敲得明朗呢……你包括县、乡领导,你接访的时候……你不就……那了吗。

然后就是失地农民……文件上规定失地农民……也不能用城乡低保来……来弄那……那你全国各地……我估计……你也……都是(一样)……他不是哪一个地区哪一个地方(存在这个问题)……你在这划一片工业园,在那划一片工业园,一圈多少亩地!几百亩,上千亩地,那农民他没地了他……首先呢,第一个先决条件许诺的就是给你办低保,然后才谈赔偿的事。他(指政府)不先办低保,这个征地的赔偿问题就谈不下去。

2.漏保

漏保主要是在低保资源目标瞄准过程中,低保主管部门有意或无意漏掉确实符合低保受益资格的低保申请对象,就N村来说,课题组调查访谈发现,该村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乡村两级低保主管在没有严格执行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制度的情况下有意漏出。该类事例表现如下:

类型1:残障人士被漏保。

我们所调查的N村北队、南队、王庄村民组,就有三例需要特别照顾的精神病患者,这三户家庭曾经都申请过低保,但均未成功。

案例:李星,户主,1957年生,家有三个女儿,无子。大女儿和小女儿已出嫁多年,二女儿也已年过三十,由于先天性瘫痪再加上智障等疾病,至今需要年过半百的李星夫妇照顾。由于没有儿子,李星在村内的地位很低,人际交往范围也很窄,多次试图申请低保,均被村委会以没有指标为由予以拒绝。和李星拥有相似情况的李国、王华也都是在 即将走进迟暮之年仍需要依靠个人力量照顾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残障子女。

类型2:单亲家庭被漏保。

在N村,中青年家庭出现临时变故导致家庭类型发生变化的也较多。主要表现为以妇女为家庭支撑的单亲家庭。在低保刚实行的几年,单亲家庭申请低保较为容易。但近些年来,由于申请的人越来越多,虽说政策规定“应保尽保”、“动态调整”,但上级给每村分配的指标有限且调整阻力巨大,导致新近发生家庭变故的单亲家庭很难享受低保待遇。

案例:张燕,女,35岁,现有2女1子。丈夫2012年7月某天晚上在朋友家喝酒,醉酒状态下于当晚午夜驾驶摩托车返家,在返家途中与往返于N村的高速行驶的大型运沙工程车(N村临近河滩,有一沙厂)相撞,当场身亡。由于其丈夫属无证违法驾驶机动车,最终在赔偿问题上处于下风,未能得到满意的赔偿。丈夫死后,剩下张燕依靠仅有的5亩田地独立照顾三个幼小子女,但失去主要劳动力的家庭在经济来源上非常有限,生活日益陷入困境。张燕多次向村干部提出低保申请要求,均被回绝。

五、影响核查工作开展的主要困难

(一)核查经费和人员编制缺乏保障

核查经费是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的重要保障,它影响着核查工作开展的各个环节。有低保专项资金而没有额外的核查经费支持是限制目前Y县开展农村低保核查的重要屏障。

Y县农村低保办主任:顶层制定这个政策是制定的好得很,但没有经费。地方上没有给经费。如果要说县里下乡核查,你像Y县最远的G乡,上G乡一趟,假如说坐班车去,去了都摸到晌午头了,你再下到村里去调查去落实,你走到G乡就管端着晌午的碗了。临着你再去干活还有可能不?……没有专项的经费也没有这个专门的车辆,人员都没办法组织。你像就是工作人员下去坐班车调查,这个钱咋弄?自己垫钱坐车,然后回来再报,这个去一次来回十块、八块的,他不值得去贴个票找主要领导去签个字,他攒着,他一攒攒几百块,他一个月的工资不就那些么,对吧?……还没有专门的车辆,包括印制表格都没钱。民政局干这个活,说实在的,民政局是在贴钱,把其他可用的资金往里面贴。这个低保资金是专项管理的,一分不能动。有国家给的这笔资金,没有国家给的为这笔资金服务的资金。

(二)科学合理地制定农村低保标准和家庭收入核算指标体系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制定是否科学合理,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核算体系是否完备有效,直接影响到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制度运行的效率以及低保资源能否准确流向真正困难群体。因此制定一套符合当地实际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居民家庭收人核算指标体系是保证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制度科学有效运行的关键。县级低保部门应联合财政、物价、统计、审计、农业、发改委、扶贫办等相关部门组成低保标准核算制定小组、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评估小组,深入农村进行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建立一套完备的、准确度高的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核算指标体系。

(三)加大对农村低保核查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

从调查情况看,Y县相关部门只划拨了低保专项资金而没有相关的低保核查经费,这样虽然节约了低保工作的成本,但是以牺牲低保资金流向的精准性为代价的。同时,Y县低保核查人员是从其他相关部门临时借调,由于缺乏低保核查经费,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核查态度均会受到影响,核查的专业性也不强。低保专职核查人员的匮乏及低保核查经费的短缺严重限制和阻碍了低保核查工作的开展,成为当前农村低保核查工作开展的瓶颈。为此,核查经费的保障和专业核查人员的充实就成为目前低保核查有效开展的又一基础性工作。

(四)探索引入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介入机制

农村低保的错保、漏保等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政府行政权力的干预和农村熟人社会关系的影响。因此,使低保核查工作免受政府权力干预和熟人关系影响,保证核查的独立性,就成为低保核查工作绩效提升的重要保证。西方早期社会工作的实践为引入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第三方核查主体提供了有益启示。如1868年索里牧师为协调政府与民间组织各种慈善活动而设立的慈善组织会社,首派友好访问员访问申请救济者,对所有申请案件进行个别详细调查等,运用专业性的核查方法有效地整合了救助资源,提升了核查工作的质量,将救助资源准确地递送给真正需要救助的人。[6]随着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和职业的蓬勃发展,可将低保工作进行合理分区,纯粹行政工作仍由行政机构承担,大量专业性的核查工作可委托专业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承担。[7]

(五)推动部门联动、信息共享机制建设

无论中央颁布的低保政策文件还是地方政府制定的文件,都显示出政府对推动部门联动机制的重视。部门分割,导致低保、社保、医保、公安等个人信息的区隔,不利于信息共享。搞好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配合,实施部门信息共享就成为农村低保申请家庭核查制度建设高效顺利开展的基本工作。构建高效的低保申请家庭核查制度,首先必须保证低保核查涉及部门之间能够实现协调配合,共享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信息,减轻低保核查部门的工作负担,保障核查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372.[2]祖玉琴.美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探析与启示[J].决策咨询通讯,2009(1).[3]杨山鸽.试论北京市低保资格审核的规范化[J].北京社会科学,2011(3).[4]赖志杰.“瞄偏”与“纠偏”:社会救助对象的确定――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例[J].理论探索,2013(2).[5]邓大松,吴小武.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若干思考[J].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5).[6]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39-40.[7]洪大用-完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关键问题[J].社会福利,2003(6).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2/189381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