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日本地震核泄漏事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浅析日本地震核泄漏事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摘要】日本地震及地震引发的核泄漏问题对日本的经济和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由于此次自然灾害所波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所以大地震及核泄漏事件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日本政府应对此次自然与社会危机的举措不仅关系着日本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在不同程度上对国际政治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因此,从国际关系学的角度上看待此次的日本地震核泄漏事件,将对中国甚至是世界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局势或是走向,具有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关键字】日本 地震及核泄漏 国际关系 影响
2011年4月11日,西太平洋地区爆发了里氏9.0级大地震,随后,日本多地发生地震,并使位于福岛的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截止到18日目前的数据统计,该国因地震、海啸等灾害遇难的人数已达到6539人,失踪人数则上升到10354人。日本首相菅直人也发表讲话,表示准备放弃东日本。综上可见,此次的日本大地震对日本国内的经济、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但是日本政府在这次危机中也表现出了较强的应急反应能力,而且日本政府在灾害之中以及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所采取的种种措施,不仅会影响该国国内局势,还会影响国际政治的发展。
首先,在此次地震中收到严重破坏的福岛县等12个都道县的灾后重建工作给日本政府的财政构成了极大的挑战。日本媒体报道说,政府有关人士透露,制定通过补充预算至少要筹集10万亿日元的款项,而补充预算的钱在目前税收减少的情况下只能靠发行国债解决。日本国家债务已经超过GDP的200%以上,在发达国家中最差,再发行巨额国债无疑会进一步恶化财政状况,更加影响日本在国际市场的信用,从长期来看,对日本经济极为不利。但是,日本的灾后重建工作一经开展,势必会为日本的经济增长带来动力,而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日本在经济危机中所受到的压力。但是这种动力究竟会为日本的经济增长带来多少效益,还是值得探讨的,日本经济在全球资本市场低迷的大环境下是否能够振兴,还是有待观望。对于国际关系上,日本的灾后重建工作也会吸引国际大量的投资,对于世界经济摆脱经济危机的阴影或多或少的带来一些好处。并且,针对于日本今后的重建工作,中国的建材业、建筑业等行业可能减缓近期由于房地产调控带来的低迷境况,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的就业问题,从而缓和中日之间的紧张情绪。但是,日本也可以以重建为借口,撤回美国的国债与企业债券,避免投资的缩水,而且,美国利用制造东北亚紧张局势以图兜售军火的如意算盘也会落空,日本势必减少对美国军火的购买量,更加剧了美国经济的低迷,从而使全球的经济再次下降,反过来再使日本的经济重创。全球资本市场的低迷现象,势必会造成国际关系的紧张,引发国家间的摩擦。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核电站泄漏事件及灾后重建工作对能源的进口也产生巨大的推力,而现今全球能源价格上涨和几个能源产地不稳定因素的增加,也造成了日本经济复苏的巨大压力。而核电站的核泄漏事件也对日本政府发展核电工业的前景铺上了一层迷雾,核电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收到了来自民间与政府机构双重的质疑,但现在日本电能的26%来自核电,而且更多的核电生产计划正在酝酿实施,此次的核泄漏事件无疑给政府与核工业造成巨大的压力。日本是个资源短缺的国家,如果减少或是不增加核电比重,势必会大大增加常规能源的进口。因此,日本将在一段时间内加强能源的进口,保持海上生命线得畅通,也加剧了世界各国对资源、能源的竞争,促使国际关系朝不安定的方向发展。综上,日本政府对此次事件所采取的种种措施不仅关系着日本本国的政治、经济局势,而且,对于现在处于低迷时期的世界经济局势和脆弱的政治局势也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在此次处理核泄漏事件中,日本政府位于任何组织与主权国家协商,擅自将未处理的受过核污染的废水排入大海,引起多国不满。虽然日本政府在事后向国际舆论道歉,但这种恶劣的行径还是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虽然核泄漏事故发生在日本境内,属于日本的“内政”,但是日本政府将污水排入海洋,引起更大范围的核污染事件,也是应该受到制裁的。现行的国际法对于危急情况下国际相关负责部门的介入是有规定的,必须充分尊重国家的主权,但是,这也凸显了一个问题,当对国家主权的尊重与对国际社会整体利益特别是人类安全的保护之间如何平衡,以及是否应赋予代表国际社会行事、作为相关领域职能部门的国际组织更多职权与责任,现行的国际法仍然存在着探讨的空间。这也说明,当像地震、火山等重大自然或人为灾害突发时,更需要国际社会达成广泛的一致,加强合作,密切合作。
作为美国遏制中国战略的第一道岛弧链上的日本,美国的远东部署基本围绕日本及台湾展开。而作为日本的保护者的美国也可以趁日本重建之时渗透美国的力量,并以援建日本为借口重新布置其军事力量,进而威胁东北亚的稳定局面,对地区和平构成威胁。
因此,从国际关系学上分析此次日本地震核泄漏事件,对我国在未来一段时间中的对内对外政策的制定,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世界政治》,Bruce Russett,Harver Starr,第5版
《政治科学原理》,施雪华主编,2001年3月第1版
《政治学原理》,王惠岩,2006年2月第2版
第二篇:日本地震核泄漏 (9)
我国核电发展现状、能力和市场前景
来源:考试吧(Exam8.com)2008-6-15 11:12:00 【考试吧: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 论文大全
【摘要】经过起步和小批量两个阶段的建设,目前形成了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和江苏田湾三个核电基地。截至到2004年9月,我国共有9台核电机组投入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0万千瓦。2003年底,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和核发电总量,分别占我国电力总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1.7%和2.3%。在浙江、广东两省,2003年核发电量均超过本省总发电量的13%,核电成为当地电力供应的重要支柱。到2005年在建机组全部投产后,我国核电将有11台机组、900万千瓦,届时占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的2%左右。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核电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着成绩。核电设计、建设和运营水平明显提高,核电工业基础已初步形成。
经过起步和小批量两个阶段的建设,目前形成了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和江苏田湾三个核电基地。截至到2004年9月,我国共有9台核电机组投入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0万千瓦。2003年底,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和核发电总量,分别占我国电力总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1.7%和2.3%。在浙江、广东两省,2003年核发电量均超过本省总发电量的13%,核电成为当地电力供应的重要支柱。到2005年在建机组全部投产后,我国核电将有11台机组、900万千瓦,届时占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的2%左右。
秦山一期核电站已经安全运行13年,在2003年结束的第七个燃料循环中创造了连续安全运行443天的国内核电站最好成绩,2003年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九项性能指标中,秦山核电站有六项指标达到中值水平,其中三项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秦山二期国产化核电站全面建成投产,实现了我国自主建设商用核电站的重大跨越,比投资1330美元/千瓦,国产化率55%,经受住了初步运行考验,表现出了优良的性能,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站提前建成投产,实现了核电工程管理与国际接轨,创造了国际同类型核电站的多项纪录。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投运10年来,保持安全稳定运行,部分运行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广东岭澳核电站也已经全面建成投产并取得良好的运行业绩。江苏田湾核电站1号机组正在调试过程中。此外,我国出口巴基斯坦的恰希玛核电站2000年6月并网发电,2003年负荷因子达到85%。
2004年7月21日,国务院批准建设广东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浙江三门核电站一期工程。会议要求各有关方面要努力落实国务院领导“不走错一步”的要求,统一组织,统一领导,确保核电自主化开发建设目标的实现,努力形成自主设计、设备制造和建设中国品牌核电站的能力。
总之,中国核电在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营运管理等方面,具备了相当的基础和实力,为加快发展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快核电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基本具备。
1.核电设计。我国核工业拥有一支专业配置齐全、知识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核电研究设计队伍,形成了设计管理和接口控制程序以及质量管理体系;掌握了一些国外核电成熟的设计技术;能自主设计建设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也具备了以我为主、中外合作设计建设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的能力。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组织有关核电设计院,开展了国产化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的设计工作,目前初步设计已经完成,进入初步设计审查阶段。
2.核电技术研发。我国核工业建立了专业齐全的核科研体系,培养了一支水平较高的核电科研队伍,已建成了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型核动力技术试验基地,各种试验台架、科研设施齐全,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开发能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能力,基本上可以满足自主设计的需要,为核电技术进步和后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在设计技术研究工作中,解决了核电站工程设计的许多技术难点,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核电工程设计分析的骨干程序系统。初步形成了一套先进反应堆设计方法和试验验证手段,提高了我国先进压水堆设计开发的能力。正在立足自主开发第三代、第四代核电关键技术。
3.核电工程建设管理。“九五”期间开工建设的核电项目,无论是国产化项目,还是中外合作的项目,都建立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项目业主对核电站建设和运营全面负责。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实行了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通过招标选择施工承包商和设备采购,有效降低了成本,确保了施工质量。在质量、进度、投资三大控制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4.核电设备制造。通过“八五”、“九五”期间的科技攻关和核电设备国产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我国的核设备设计、制造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除了主泵、数字化仪控系统等少部分设备以外,国内已经具备了设计和制造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大部分设备的能力。哈尔滨、上海、四川东方三大发电设备制造基地和第一、第二重型机械制造集团已经成为加工制造大型核电设备的骨干企业。
5.核燃料保障。在核电建设的带动下,核燃料循环实现了较大幅度的技术进步,初步形成了包括铀矿地质勘探、铀矿采冶、铀转化、铀浓缩、元件制造以及乏燃料后处理、放射性废物管理等环节的较完整的核燃料循环工业体系,在一些关键环节实现了生产能力的扩大和工艺技术的跨越提升。
铀地质勘探通过对装备的技术改造,勘探能力得到加强,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不断取得突破;铀矿冶形成了以地浸、堆浸、原地爆破浸出为主的新型生产体系;铀同位素分离实现了从扩散法向离心法的过渡;全部核电站燃料元件均实现国内生产,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生产出合格的高燃耗燃料元件产品。
6.建立了完善的核电安全管理、核事故应急和技术后援体系。我国政府特别关注核能的安全问题,已经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和核安全法规,形成了一支独立的核安全监管技术队伍。核安全保障贯穿于核电站的设计、设备制造、建设、安装、调试、运行直到退役等各个环节。建立了从电厂、地方政府到中央政府的核事故应急体系,为保障核电站的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积极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同时,我国核工业经过近五十年实践建立起来的核安全后援与技术支持体系,在核电机组的安全运行、环境保护、放射性废物处理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7.核电站厂址资源。经过20多年的勘探和规划,我国已确定了相当容量的核电厂址。目前,已完成初步可行性研究的厂址绝大部分分布在沿海,可以满足2020年前再建约30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的需要。秦山核电基地还可以再安排2台百万千瓦机组,江苏田湾核电基地还可再安排6台百万千瓦机组,浙江三门厂址可安排6台百万千瓦机组,广东阳江、福建惠安、山东海阳都具有安排6台百万千瓦机组的条件。
8.中国核电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为满足经济的持续发展,据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电网公司的规划和要求,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在2010年和2020年,需要达到6亿千瓦和近10亿千瓦。
2003年底,全国电力装机3.85亿千瓦,其中燃煤机组占74%,水电机组占24%,核电机组只占1.6%,风电仅占0.14%。我国煤炭资源储量虽然占世界第一位,但环境、生产和运输能力却严重制约了燃煤机组的过多发展。水能资源比较丰富,但开发程度已经很高,目前已建和在建水电装机有1.3亿千瓦,预计到2020年只能达到2亿千瓦。风电、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等各类新能源,至今尚未解决规模化生产及经济性问题。大力发展核电,满足电力需求、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识。
根据专家预测和有关部委的规划,到2020年,核电在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中的比例要占到4%,核电投运规模将达到4000万千瓦,需要在2004-2015年期间新开工建设30台左右的百万级核电机组。核电发展的前景一片光明。
第三篇:日本地震核泄漏 (6)
日本核泄露事件对我国核电事业发展的影响
摘要: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放射性物质外泄,使法国、德国已经暂时停止了新建核电站的项目,虽然日本核泄漏的污染物扩散暂时不会对我国产生影响,但日本核泄露事件对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却有很大的影响。关键词:核泄漏;核电事业;影响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从3月11日东北部近海发生里氏9.0级地震开始,3月27日在1至3号机组汽轮机建筑物附近的隧道内发现有高放射性水,到4月2日放射性水泄漏,再到4月6日高放射性污水的泄漏停止,并在4月10日发现因氢气爆炸等产生的瓦砾可能在释放放射性物质等,(1)就在这些天里发生令全国都感到害怕的事。虽然此次核事故抢救及时,但法国、德国已经暂时停止了新建核电站的项目,也给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提出了警示。首先我们就应该想到发生此次核泄漏的原因有哪些:
沸水型反应堆安全性较弱;日本福岛第一、第二核电站的所有10座核反应堆在1971-1988年间建成运行,均属沸水型反应堆。沸水型反应堆属于单循环反应堆,沸水产生的蒸汽用来直接推动汽轮,万一发生故障,蒸汽里就带有放射性物质,设计上的安全性较弱。
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堆已到寿;一般核电站堆芯设计都是40年,可是今年2月7日,东京电力公司和福岛第一原子力发电所对于福岛一站一号机组的分析报告指出这一机组已经服役40年,已经出现了一系列老化的迹象。
再加上在这次事故中,福岛第一、第二核电站有多个反应堆停堆后,因为配套的柴油发电机被海水淹没,冷却水循环停止核电站冷却系统失灵,导致发生爆炸。其次我们来看看核泄漏后日本的应对措施
日本自卫队连同专业人员“三管齐下” :直升机洒水、地面注水和抢修电力,以防止核反应装置情况恶化,力图重启反应堆冷却系统。使此次泄漏的伤害减到最小。
再次我们应该联系本国的实际情况,想想通过这次的核泄漏事件,我国应该有哪些影响
对于日本地震引发的核电站泄漏事故,我国启动紧急应急机制,同样引起了我国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到14日,核电站核污染物扩散暂时不会对我国产生影响,但会密切关注事态发展。{2} 知道了日本核电站泄漏事故的原因,我国核电事业应该注意
1注意提高我国对现运行的核电站的安全性的检查水平,虽然我国在建和在运核电技术的安全等级高于福岛核电站技术,反应堆属于压水堆,其安全性优于沸水堆,但还是要注意其安全性。
2在今后核电站选址以及建设方面要严格考虑核电站的布局、选址问题,选址一定要正确,并进行严格的环境评估,同时考虑地质灾害等相关灾害因素; 日本核电站泄漏事故已经使法国、德国暂时停止了新建核电站的项目,同样对我国的核电事业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事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核电规划和建设的进度,虽然我国大力发展核电的决心不会受到影响,但是日本核泄漏事件发生后我国对核电安全性产生也产生一定的顾虑,我国相关部门对核电安全性的重视程度也将进一步提高,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核电审批和建设进度。
此次事件也会在心理层面上使核电相关上市公司股价短期或将出现波动。最后,我国要关注日本的核泄漏事件的事态发展。“我们会吸取日本方面的一些教训,在我国核电的发展战略上和发展规划上进行适当地吸收。”先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方案。在安全运行的时候,提前做好发生紧急事故如何处理的预案以避免一旦发生紧急事故而束手无策。张力军同时表示,我国发展核电的决心和发展核电的安排不会改变。
(1)摘录时间: 人民日报:日本核泄漏近期不会影响我国2011-3-16 9:32:37
{2}新闻中心-直播港澳台。2011-03-13 22:47 http://
第四篇:日本核泄漏对环境的影响
日本泄露对环境的影响
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是指核反应堆里的放射性物质外泄,造成环境污染并使公众受到辐射危害。核能外泄所发出的核能辐射虽远比核子武器威力与范围小,但是却相同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生物伤亡。
核能外泄最主要原因,就是核子反应炉核心冷却系统故障,导致控制辐射的相关设备失常。虽说核能外泄不一定全然包括核子灾害,但是已经是已知核能应用上的最大环保隐忧。另外,核能外泄虽也可指使用核能发电的航海器具所发生的灾害;尤其是潜舰,不过一般说来是指用来发电的核能电厂发生的核熔毁事件,例如: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核泄漏对人员的影响表现为核辐射,也叫做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就叫核辐射,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有核辐射。它有α、β、γ三种辐射形式。其中又以γ射线“杀伤力”最高,放射性物质的衰变中产生电离辐射。它能破坏人体组织里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可能对人体重要的生化结构与功能产生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会尝试修复这些损伤,但是有时损伤过于严重或涉及太多组织与脏器,而且,身体在自然修复过程中,也很可能产生错误。最容易为辐射所伤的身体部分包括肠胃上皮细胞以及生成血细胞的那些骨髓细胞。最大的长期健康风险是癌症。通常当体细胞受损或老化到一定程度时,它们会自我消除。当这种自我消除的能力消失时,细胞获得“永生”,可以不受控制地不断地分裂,这就演化成癌症。以至于不可能修复。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一般是通过两个途径,一是呈灰尘状飘散,一是随水流出。当时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是呈灰尘状飘散,灰尘落下来无论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还是直接粘附在皮肤上,对人体伤害都很大。
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海域地震后,福岛第一核电站传出反应堆停止运转的消息,由于反应堆冷却系统停止运作,燃料有露出水面发生“堆芯融化”的危险,当局不得不向反应堆注入海水,并排出蒸汽。该核电站1号机组在当地时间12日下午3点36分发生疑似冷却用氢气爆炸,造成反应堆附近机房墙体严重受损,4人受伤。不过,幸运的是,反应堆金属外壳安然无恙。
日美联合的一个调查小组在2011年6月实施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福岛第一核电站300公里外海域中浮游动物体内放射性铯含量最高达到事故前的约100倍,在核电站600公里外的海域也检查出了放射性铯,这表明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已经广泛扩散到海洋中。日本东京大学海洋研究所与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在距福岛第一核电站30公里至600公里外海域的60个地点采集了海水和浮游动物,并用浮标测量了海流情况。结果,研究小组在所有地点采集的海水和浮游动物体内都检测出了放射性铯。在距福岛第一核电站300公里外海域采集的浮游动物体内放射性铯水平最高,浮游动物被干燥后最高每千克含铯约102贝克勒尔,相当于事故前平均值的100倍。在距福岛第一核电站600公里外海域的浮游动物体内也检测到微量放射性铯。除此之外,江苏莴苣叶检出放射物。据新华社电 针对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可能对我国产生的影响,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昨日做出权威发布。在4月6日的空气监测样本中,我国内地除贵州外,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部分地区均检出来自日本核事故释放出的极微量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其中,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陕西、宁夏和新疆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空气中同时监测到更加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铯-137和铯-134。从江苏地区的莴苣叶、广东地区的莙荙菜抽检中发现了极微量的放射性碘-131。对饮用水的抽样监测无异常。
福岛核电站释放铯22%落东日本,其余或落太平洋。中新网8月25日电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地域环境中心主任大原利真等人近日汇总的分析结果显示,福岛第一核电站释放的放射性物质扩散到了关东、甲信越等大范围地区,其中有13%的碘131和22%的铯137落在了东日本的陆地上。
大原等人通过大气污染物质扩散的预测模型,对3月11日事故发生至3月下旬放射性物质在东日本地区的扩散情况进行了分析。放射性物质会随风飘移,并在风雨的影响下沉降至地面。这些物质向北扩散至岩手、宫城和山形各县,向南越过关东到达静冈县,并飘至新潟、长野和山梨各县。有关沉降原因,碘131主要受风的影响,铯137则除风外还伴随降雨落下。据称,局部地区辐射偏强可以被认为是受到了降雨等因素的影响。核电站释放的放射性物质有一部分落在东日本的陆地上,其余可能大多飘落到了太平洋。
日本核污水入海引发渔业担忧 日局地已全面停捕。新华网东京4月7日电每年的三四月份,是日本渔民捕捞玉筋鱼的旺季。但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尤其是茨城县近海玉筋鱼被查出放射性铯超标,一切都变了。
“鱼卖不出去了!”茨城县当地渔民如此哀叹。捕捞上来的海鲜要么被退货,要么低价贱卖,茨城县大洗町渔业协同组合5日干脆要求下属约120艘渔船全部暂停捕捞。该渔协参事杉山光说:“海啸损失本来就很大,如果没有利润,最好还是停止捕捞。” 一些渔民准备到其他县的渔船上寻找工作,新鲜海产品不再是当地旅馆的卖点。“大洗町已经没有了活力。”一些渔民这样说。据茨城县渔政科统计,该县11个主要渔协中已有7个决定暂停所有鱼类的捕捞作业。
邻接茨城县的千叶县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千叶县铫子市渔业协同组合参事木村清一说:“现在捕捞的沙丁鱼价格只有平时的一半。”海产品价格暴跌,一些卖不掉的鱼不得不扔掉,渔民和批发商损失惨重。
在东京,海水遭放射性污染给日本渔业带来的冲击。东京都中央批发市场加工过的玉筋鱼最高价格现在每千克只有735日元(1美元约合84日元),与一周前的1000多日元相比暴跌了约40%。而在东京大型超市内,不想买鲜鱼的顾客也越来越多,即便核事故发生前采购的咸鱼和干鱼都要想办法促销。
虽然日本政府认为排放低放射性污水对鱼类的影响有限,但是法国辐射防护与核安全研究院(IRSN)日前发表报告指出,以微粒形式沉淀到海底的放射性物质有可能造成长期污染,特别是铯-134半衰期有数年,铯-137半衰期约30年,它们有可能在日本近海沉淀,并有可能在鱼类体内富集,需要长期进行监控。
在日本的核威胁事故发生后,欧洲多国政府表明了对发展核能的忧虑,并宣布搁置增加核电的计划。在中国,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调整完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在核安全规划批准前,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包括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我们欢迎中国在这一关键时刻采取的果断态度和针对核电的审慎态度。关注核辐射对日本的影响,同时关注由于日本很难迅速从核辐射的影响中走出来,日本的旅游业和电子、汽车等高端制造也以及饮食也必然受到长期持久的冲击。至于对于我们中国的影响,多少都会有点,但是也无需太过于紧张,况且辐射真正到我国的时候,也都被稀释的差不多了,对环境及人们的影响当然也就不会很大!
第五篇:日本核泄漏事件对我国核电事业发展的影响
日本核泄漏事件对我国核电事业发展的影响
摘要:日本特大地震伴随海啸引发了福岛第一核电站爆炸及放射性物质泄漏,触目惊心的核泄漏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给中国核电事业的发展提出了警示。关键词:核泄漏;自然灾害;核能立法;防护措施等。
3月11日下午,日本东部海域发生9级大地震,并伴随特大海啸,次日,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了爆炸和放射性物质泄漏。这是自1986年4月26日苏联乌克兰共和国切尔诺贝利核能发电厂发生严重核泄漏以来,人类发生的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虽然日本因地震发生的核泄漏事件不会改变中国发展核电的决心和安排,但这次事件给中国核电事业的发展敲响了警钟。
首先,中国核电发展必须充分考虑环境变化等自然因素,核电站尽量建在不易发生重大灾害的地区。此次日本核泄漏是由于特大地震伴随海啸袭来从而引发的,而近几年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灾害丛生地震频发。因此,中国核电建设的当务之急就是在设计的层面上充分考虑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在抗震方面的设计应该做好最坏的打算。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不出问题。在当前东部率先发展的大趋势下,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和人口密度急剧增大。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海洋灾害可能造成的影响,切实提高沿海地区的灾害防御能力。
其次,中国核电设施应该做好严格的监测和维护,严格禁止这些设施出现超期服役现象,而且不管在怎样的紧急情况下,电站内都必须拥有稳定可靠的“多路”供电系统。据报道,泄漏的最主要原因是海啸超出了设想的水平,海啸引起的滔天洪水将柴油发电机房淹没,造成应急供电系统不能工作。并且福岛一期核电站原本设计寿命已经到期,但出于成本考量而继续运作,尽管在今年2月份的评估报告中,东京电力认为这种超期服役不存在风险,但由于其安全设计存在缺陷,最终导致了目前事态的恶化。中国目前有13座核电站正在运行,虽然已经有严格的监测和维护机制,但仍然马虎不得,尤其是一旦监测出问题,一定要及时处理,才能确保安全。
第三,我国在核安全和辐射安全方面存在法律空白,核能领域基本法原子能法立法一拖再拖,至今依然没有出台,中国核安全法律缺位问题突出。在核安全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我国必须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核安全立法。虽然环境保护部发布了《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但这只是属于政府部门规章的范畴,只是涉及核电厂的选址和环境标准问题,法律层级和效力都明显偏低。在原子能法的立法进展缓慢的现实情况下,建议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尽快制定出台核安全法,对核能安全监督、核能监管主体及责任、核事故应急处理以及相关法律责任进行全面规范。
第四, 中国核电发展必须严把质量关。核电是人类主要的清洁能源,具有高效、环保、低成本等特点,大力发展核电等清洁能源,是中国为了适应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需要而提出的重要经济战略,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核电高速发展的时期,核电一旦建成,将会接受时间的考验长期运行,中国同时或者陆续建设这么多台核电机组,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建设质量,不能为了追求发展速度而降低了建设质量。
最后,对类似核电这种含有潜在高风险的行业要提前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日本作为世界上利用核能最早也最普遍的国家,核能安全领域中的措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之后,更是加大了对核电设施的防护力度,设计了多重应对措施,然而,在这场日本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来袭之后,其既有防护措施却显得捉襟见肘,用于应急启动的电源无法运作,直接导致了后续一系列危机的产生和蔓延。中国核电设施一定要事先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在安全运行的时候,就要提前做好一旦发生紧急事故如何处理的预案,对于一些有着潜在危害性的设施,管理者更应当加强事故处理和应对训练,特别是针对极端情况发生时的模拟演练更需提上议事日程,以避免一旦发生紧急事故而束手无策。
参考文献:《法制日报》——《日本核泄漏警示:中国还缺一部核安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