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汽封详细介绍种类和图片
一,汽封类型介绍
汽封类型:传统汽封、刷式汽封、蜂窝汽封、布莱登汽封、DAS汽封、接触式气封,布莱登汽封、侧齿汽封、叶根汽封接触式油档、倾斜式蜂窝汽封(机组轴封间隙在0.30-0.60之间的比较多)。
第一代汽封是梳齿型汽封
第二代汽封是接触式汽封,有布莱登汽封和蜂窝状型汽封,但布莱登汽封存在的很大的问题,在变负荷时存在卡涉现象。
第三代汽封是刷式汽封,在哈尔滨有一个公司生产接触式汽封实现了无缝汽封,不过这种汽封磨损比较严重,但汽封效果是最好的。
目前常见的汽封形式:梳齿汽封——汽轮机出厂时基本是梳齿;蜂窝汽封——国内厂家很多,有的电厂使用不能正常起机,个人感觉可以少量使用,低压轴封及低压叶顶,另外选择厂家很重要;布莱登汽封——美国技术,国内哈尔滨布莱登生产,抄袭国外技术,常在平衡环位置使用,其他位置均不适用,也有用在其他部位但效果不好;接触式汽封——哈尔滨通能专利,是从浮动油挡发展而来,两处的温度不一样,接触易引发振动等事故,如楼上所说要是真出点事划不来;侧齿汽封——大连华鸿专利,对梳齿的优化汽封,安全但效果有限,适合领导做创业绩项目使用;刷式汽封——南京某公司生产,抄袭国外技术,国内不成熟,现在的质量很差;铁素体汽封——概念汽封,梳齿汽封材质不同而已,成本低但售价高。汽封效果好坏间隙很重要,选用的汽封要保证机组安全,然后调整合适的间隙。
二、文字加图片分析
1、刷式气封
局限性:运行后易倒伏,持久性比较差,进口合金钢丝周期比国产长。
这是一种新型刷封,是超越蜂窝汽封之上的刷式汽封,刷材料是钴基合金,耐高温,耐磨损,整个结构充分的考虑到了安全性能,目前已经好几个电厂改造使用,效果很不错的。
2、蜂窝气封
局限性:成本高,制造难度大。在线速度偏小的轴封和隔板气封中使用性价比不高。容易堆积盐分和异物,使之失去扰流的功能。高中压部分使用的时候容易吹损。
3、过桥浮动气封
4、DAS气封
主要优点;密封效果和耐久性优势明显。
(1)DAS的全称为DEC ADVANCED SEAL,意可解为东方集团先进汽封。常规铁素体汽封(属迷宫汽封)如下图:
常规铁素体汽封的汽封齿硬度较小,而且在高温下难以淬硬,对汽轮机转子磨损小,所以应用比较广泛。但正是由于其“软态”的优点,在机组运行过程中也容易被转子磨损,使汽封间隙变大,不能达到预期的密封效果。(2)DAS汽封示意图如下:
三、DAS汽封特点:
1、DAS汽封在常规铁素体结构的基础上的重大改进,弥补了铁素体汽封齿在机组运行过程中被转子磨损从而使汽封间隙变大的缺点,从而达到既对转子磨损小,又不容易被转子磨损的效果,保证其密封性能。
2、DAS汽封把铁素体汽封的两个长齿更换成两个宽齿,并减小了汽封间隙。如图4所示,1为DAS汽封齿,2为铁素体汽封短齿,3为铁素体汽封长齿,第一幅示意图为常规汽封齿设计间隙,第二幅示意图为DAS汽封齿设计间隙。
3、DAS汽封结构中,汽封齿1与转子的间隙B比齿2、3与转子的间隙A小,汽封齿1采用宽齿结构。在汽轮机启、停的过程中,由于过临界转速的影响,汽封齿有与转子产生摩擦的可能,因间隙B比间隙A小,所以汽封齿1应最先与转子产生碰摩,汽封齿1推动汽封圈退让,保护了汽封齿2、3不与转子产生摩擦。在汽轮机正常运行时,齿2、3的间隙A可达到设计值,从而保证了设计的密封效果。另一方面,由于间隙B比间隙A小,且齿1采用宽齿结构,材料也耐磨,即使与转子发生碰磨,其磨损量也非常小,运行时间隙B远小于间隙A,整个汽封的泄漏量比传统设计的汽封泄漏量小,这样就可解决汽轮机各处汽封蒸汽泄漏量大的问题。
(网上查找资料)DAS汽封也叫大齿汽封,镶的齿是铁素体的,号称与转子摩擦时产生的热量小,不易弯轴。汽封两侧是两条厚齿的,它与轴的径向间隙略小于其它齿,开机过临界时如产生碰磨就会先与大齿磨,由于它厚不易磨掉故不会磨到其它的齿,保证正常运行时的汽封间隙。DAS片和普通汽封齿一样,均安装在静止部分或隔板上。在机组启停或振动超标时,DAS片先与转子发生碰磨。由于DAS片与转子碰磨压缩汽封圈背部的弹簧,使汽封弧段产生退让,从而保证常规汽封齿不与转子发生接触。并且DAS片与转子之间的间隙小于常规汽封齿与转子的间隙,正常运行时整个汽封的泄露量比传统汽封泄露量要小。
除了减少漏汽量外,DAS汽封还有在任何工况弹簧只需保证最小径向向心力的优点。DAS汽封首先应用在山东邹县电厂7号机组(东汽1000MW),效果良好。
5、接触式油档
油档就是轴承室为了防止油往外串出所设的密封挡板
油挡由上下两半组成,其结构有两种,一种是用螺栓固定在轴承上铝合金铸成的梳齿形油挡,另一种是由数圈铜片镶在油挡环上的油挡。油挡的间隙主要是油挡梳齿与轴颈的间隙,如制造厂无规定一般是油挡上部的间隙为0.15-0.20毫米,两侧0.10-0.15毫米,下部为0.03-0.05毫米。油挡在轴承上的固定方式不同,拆卸的方式也不同,用螺栓固定的油挡环,卸下螺栓即可取下。如果油挡环是在轴承凹槽中装配时,可用铅锤或铜棒轻轻敲打,即可从圆弧方向取出。将拆下的油挡结合面及油槽道清理干净,并用细铁丝穿通回油孔,使其畅通。检查油挡梳齿的磨损情况,并将齿顶修刮尖锐,一般顶部宽度约0.10毫米。油挡齿应完整,无损坏、松动、裂纹等。对于镶铜片的油挡,应将弯曲,卷边的铜片修好。上下两半油挡的接触面应无间隙用0.02毫米的塞尺片塞不进去,接触面严密。若油挡间隙大,镶铜片梳齿的油挡可用捻打的方法增加梳齿的高度来缩小间隙。 如果捻打无效时,可重新镶嵌铜片,再进行修刮,对于铝制油挡可采用修刮接合面的方法来缩小上下间隙。组装时,应在油挡接合面涂上鱼胶漆。对于用螺栓安装的油挡,在接合面处通常还加以适当厚度的耐油石棉垫,组装好后应检查回油孔畅通,间隙符合要求标准。
6、接触式气封
局限性;复合材料易老化,高温持续性比较差,实现零接触会是开缸困难。
7、叶根气封
8、侧齿汽封
侧齿汽封是在采用迷宫汽封节流过程以外,另外再加上涡街阻汽过程。涡街阻汽过程是在汽室内部人为增加沟槽及障碍物,使蒸汽产生小涡流形成涡街。该场中涡街不能自行产生,也不能自行消灭。蒸汽进入汽封齿后面的汽室,产生具有动能的涡街并相互碰撞摩擦,使动能全部消耗转化为热能,蒸汽流速转化为涡街流速,一方面使流出汽室的汽流速度最低,另一方面使外部高压蒸汽进入汽室能力降低。这是侧齿汽封的主要工作原理。也是侧齿汽封性能优于梳齿汽封的原因。采用数控电火花技术在普通梳齿高齿和低齿基础上加工出侧齿。侧齿汽封有如下特点
1)绝对安全,与原梳齿式汽封同种材质,相同外型尺寸 2)不同内部结构的设计理念,保持原迷宫汽封的稳定可靠性 3)侧齿乃特殊工艺汽封体上加工而成,为一有机整体,安全可靠 4)高效节能,提高相应密封效率72%,节约大量能源 5)有效阻止蒸汽泄漏,降低级间漏气损失,提高级组效率 6)使用范围广泛,可用于级间隔板、过桥、轴端等位置
7)改造后的汽封均为可调试,每块汽封上设计有调整块,调整间隙更快更准确 8)传统安装方式,无需培训
9)改造后有效阻止蒸汽外漏进入轴承箱内部,造成油质乳化;润滑油中含水量明显降低,油质得到很大改善 10)有效防止机组自激振
11)侧齿汽封的结构看,其侧齿远离汽封套台阶,安装与检修既能像梳齿汽封一样方便,同时又不会发生汽封齿与轴之间的摩擦。这东西叫节点式侧齿迷宫汽封 侧齿用特殊工艺在汽封齿上加工而成,为一有机整体,能有效阻止蒸汽外漏,避免其进入轴承箱内部,其节点结构避免环向气隙振动,气体在侧齿迷宫腔内涡动动能转化热能更彻底,密封效果有显著提高。在大机组上使用,效果不错.双齿尖侧齿汽封工作原理
当一定压力的蒸汽流经汽封时,必须依次经过汽封齿尖与转子凸肩和凹槽形成的狭小间隙,当气流经过间隙时,通流面积突然减小蒸汽流速增大,压力降低。随后高速气流进入汽封与转子形成的小室,通流面积突然变大,流速降低气流转向(此时侧齿在小室中的作用是:把一个小室分为两个或三个小室,使气流向多个方向转向,发生撞击和产生多个涡流)速度急剧下降,降至近似为零。蒸汽经过其它汽封齿时,压力会依次下降,直至降至与大气压相差无几。所以在一定压差下,汽封齿越多,每个齿前后的压差就越小,漏气量就越小(在此处设计了双齿,不但在双齿之间多一个小室,多一个涡流,而且在有效的轴向长度内使用有效的汽封齿多一个信,也就是在一个有效的长度内使漏气量降至最小,从而提高了汽轮机的热经济性)。
9、倾斜式蜂窝汽封
独家专利设计,蜂窝的倾斜角度与汽轮机轴向成锐角, 倾斜方向对着进汽侧。•实验结果表明,将直孔式蜂窝孔倾斜一定角度后,从窝孔中返冲出来的气流形成的旋式涡流强度更大,其所产生的阻尼大约超过直孔式蜂窝汽封的30%。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是迄今为止,该领域内最先进的密封技术。
•考虑到综合因素,根据我们的经验,以得到最佳的节能减排效果为目标,整机传统梳齿式密封全部改造为蜂窝式密封是最佳方案。在高中压缸轴端、隔板、过桥处采用倾斜式蜂窝汽封,其它部位采用直孔式蜂窝汽封,这两种蜂窝汽封的配合使用应当成为改造机组汽封的首选方案。
不同见解:
1、我厂是30万机组,去年做的综合改造,在过桥位置用的布莱登汽封,高中压位置用的侧齿汽封,低压叶顶用的是蜂窝汽封,其余位置也是侧齿汽封,使用效果很稳定,节能也很明显,刷式汽封没用过,接触式汽封不建议大面积用。
2、我们厂也进行了汽封改造,不象大家说的那么可怕,我调研过很多家电厂,改什么的都有,但大部分电厂或多或少都进行过汽封改造,600WM机组也就是最近三四年才开始改的。我的建议:低压缸全部改蜂窝(上海丹迪和五洲电力差不多,上海丹迪业绩要好一些),不仅能提缸效还对除湿有帮助。过桥汽封或平衡活塞处汽封可改为布莱登汽封(建议镶铁素体齿)。启动时运行人员注意些,安全没问题。如果改造蜂窝汽封的话,还是上海丹迪的质量好些,好些是进口的蜂窝带,而且给上汽配套。其他几家都是外委加工国产蜂窝带。
第二篇:蛇的种类和图片介绍
蛇的种类和图片介绍
2009-07-26 18:37
海蝰(Praescutata viperine):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岛、广西
1/20 3.蝰科 VIPERIDAE
本科为管牙类毒蛇,分泌的毒液以血循毒为主,因颊窝的有无而分为蝮亚科和蝰亚科。
蝰亚科(Viperinae):有白头蝰、北极蝰、草原蝰、蝰蛇等,常见者有蝰蛇。
蝰蛇(Vipera russelli siamensis):俗称圆斑蝰、金钱斑、百步金钱豹等。头呈三角形,体粗尾短,头背有三块圆斑,体背有三纵行大圆斑,背脊一行圆斑与两侧交错排列,圆斑中央紫褐色,四周黑色,镶以黄白色边,性凶猛。分布於福建、广东、广西,生活在平原、丘陵和山区,多栖息于田野中。台湾产台湾亚种。东南亚也有蝰蛇分布。近年来,大量的蝰蛇从缅甸、泰国流入我国
蝮亚科(Crotalinae):有 10 种,均是剧毒蛇。
蝮蛇(Agkistrodon halys):全国除广东、海南、广西外、均有分布。头略呈三角形,体粗短,尾短,全背呈暗褐色,体侧各有深褐色圆形斑纹一行。有较强耐寒性。多栖息于平原、丘陵地带、荒野、田边和路旁。
2/20
尖吻蝮(Agkistrodon acutus):俗称五步蛇、百步蛇、翘鼻蛇等。头呈三角形,吻端突出且向上翘起,体背灰褐色,布有灰白色菱形方斑,腹面白色,有多个明显黑色圆斑,体长可达 1.5 米。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生活在海拔100-1300米的山区、丘陵地带。
烙铁头(Trimeresures mucrosquamatus):俗称烙铁头(因形似旧式烙铁)、龟壳花蛇、金钱斑等,头部三角形,颈细,吻较窄,体长1米余,体背棕褐色,有镶浅黄色边的紫棕色斑块,体长约1米。分布於安徽、淅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
3/20 南、广东、海南、广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生活在海拔 100 米以上的丘陵、山区的灌木丛、溪边或山区住宅附近草堆或石缝中。
竹叶青(Trimeresures stejnegeri):俗称青竹蛇、刁竹青、青竹标。头呈三角形,颈细,眼红色,体背呈草绿色,自颈部以后形成左右各一条白色纵线,或为红白色侧线,或为黄色侧线,尾焦黄色,体长 60-90 厘米。广泛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生活于山区树丛或竹林,常栖息於溪涧边灌木杂草或山区稻田田埂杂草,或宅旁柴堆、瓜棚。
白唇竹叶青
4/20
蛇与某些类蜥蜴同属于爬行动物。按自然界动物的分类,它属于爬行纲、有鳞亚纲、蛇目。蛇类在世界上分布极为广泛,其种属随地域、气候、环境而各异。已知世界上现有蛇类2200 多种,分别隶属 10 科,其中有毒蛇 600 余种,而对人有致命危险的主要毒蛇有 195 种。在我国各省都有蛇的分布,但大部分蛇种集中于长江以南、西南各省,已知现有蛇类 174 种,有毒的占 48 种,其中陆地常见的主要毒蛇有 10 种,海生毒蛇 10 余种:
1.眼镜蛇科 ELAPIDAE
本科属前沟牙类毒蛇,毒液以神经毒为主。
金环蛇(Bungarus fascitus):俗称金甲带、铁包金、国公棍、佛蛇等。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黄环和黑环相间排列,两环宽窄大致相等,尾短圆钝,体长 1.2-1.5 米。分布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活动于平原、丘陵、山地丛林、塘边、溪沟边和住宅附近。
5/20
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白环和黑环相间排列,白环较窄,尾细长,体长1米左右。分布在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栖息於平原、丘陵的多水地带或山坡、田野、路旁。
眼镜蛇(Naja naja atra):俗称饭铲头、吹风蛇、饭匙头等,头椭圆形,颈部背面有白色眼镜架状斑纹,激怒时其前身 1/3 竖起,颈部膨扁,发“呼呼”之声,体背黑褐色,间有十多个黄白色横斑,体长可达2米。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生活于平原、丘陵、山区的山野、田边和住宅附近。
6/20
眼镜蛇孟加拉亚种(Naja naja kaouthia):分布於云南、四川、和 广西,近年来,该蛇从泰国等地流入广东,广东地区称该蛇为“泰国眼镜蛇”。该蛇颈背的眼镜斑只有单个圆圈,体长在2米以上,其排毒量大,蛇毒毒性较强。
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俗称过山峰、大眼镜蛇等,外形似眼镜蛇,体更长,可达5米,颈部膨扁时有白色的倒写 V 字形斑,体背有窄白色带斑纹 40-50 个,激怒时其前身 1/2 竖起,性凶猛,会主动攻击人畜。分布於浙江、江南、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生活于平原至海拔 1000 米的山区。
7/20
2.海蛇科 HYDROPHIDAE
本科蛇终生栖于海中,尾扁似桨,与眼镜蛇科同属前沟牙类毒蛇,系神经毒类。我国海域有16 种,分布较广、数量较多的有如下几种:
青环海蛇(Hydrophis cyanocinctus):分布于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
环纹海蛇(Hydrophis fasciatus atriceps):分布于辽宁、福建、广东、海南岛、广西。
平颏海蛇(Lapemis hardwickii):分布于山东、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沿海。
小头海蛇(Microcephalophis gracilis):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岛、广西。
8/20
长吻海蛇(Pelamis platurus):分布于山东、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
蛇毒的成分及毒理
(一)一般理化性质
蛇毒为粘稠、透明或淡黄色的液体,是多种毒蛋白、酶和多肽的混合物,含水量约为65~80%左右,有特殊腥味,易起泡沫,加热可以破坏,常温下易变腐而失活,冰箱内保存新鲜蛇毒也会部分失去毒力,然经真空低温干燥后,可保存原毒力数十年不变,蛇毒具有蛋白质、多肽之共性,凡有强酸、强碱、氧化剂、还原剂、蛋白水解酶均能使之变质,破坏。
(二)有毒成份及毒理
蛇毒的生物学功能主要是帮助蛇本身捕食和消化食物,就其有毒成份主要是神经毒素、心脏毒素、细胞毒素、出血毒素、促凝、抗凝组份和一些酶等,各含多少或有无,随蛇种而异。
1、神经毒素:
按作用部位、作用方式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作用于运动神经与骨骼肌接头处的突触后膜,与后膜的胆碱能受体相结合,使运动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对该受体不起作用,从而导致骨骼肌松弛,称突触后神经毒素,其作用特点似箭毒,又称拟箭毒样神经毒素。与箭毒相比,突触后神经毒素与乙酰胆碱
9/20 受体的结合强度较大,对骨骼肌松弛作用亦较强。例如眼镜蛇的神经毒素,银环蛇毒的α-神经毒素,海蛇的神经毒素等都属于这种类型。在蝰蛇科和响尾蛇科蛇毒中有极个别种蛇毒也含有突触后毒素。我国江浙产的蝮蛇毒中就含有突触后神经毒素。
另一种是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的突触前膜,抑制突触前膜乙酰胆碱的释放过程,例如银环蛇毒的β-神经毒素、从江浙蝮蛇中分离出来的具有PLA2活性的突触前神经毒素。在这两种神经毒素的共同作用下,双重地阻断了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引起骨骼肌呈弛缓性麻痹。由于呼吸肌的麻痹,导致外周性呼吸衰竭,若能及时的合理的抢救,这种呼吸衰竭是有可能被恢复的。海蛇毒引起的呼吸麻痹,主要是该蛇毒中的神经毒素与突触后膜的胆碱能受体结合,阻断神经-肌肉接头所致。并且海蛇毒能选择性地损坏骨骼,使肌纤维变性、坏死,临床上常见肌红蛋白尿和急性肾衰竭,故有人把海蛇毒中的神经毒素称之为肌毒素。神经毒素引起的骨骼肌弛缓性麻痹,以头颈部为先,到胸部,最后到膈肌,反方向恢复。
神经毒素的这些症状,相当于中医风邪侵袭所致的临床表现,故称为“风毒”。
2、血循毒
血循毒的种类多,成份复杂,以心血管和血液系统为主,产生多方面的毒性作用。其临床表现相当于中医的火热毒症状,故称“火毒”。
(1)。膜毒素:一般存在于眼镜蛇科蛇毒中,亦存在于响尾蛇科蛇毒。因该毒素对心脏有毒性,亦称心肌毒素。膜毒素系强碱性蛋白,其毒性比神经毒素弱,可损害心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蛇伤后,随着血循环中蛇毒浓度的升高,可发生短暂兴奋后转入抑制,心搏障碍,心室纤颤,甚至心肌坏死,导致心力衰竭而死亡。若有PLA2(磷脂酶A2)存在,该毒素可大量溶血,这将加速休克动物的死亡。
(2)。细胞毒素:这种毒素可作用在细胞膜上,导致膜结构改变而释放细胞内容物,也能直接溶解某些动物的红细胞。因此被蝰蛇或眼镜蛇咬伤,可引起肢体组织溶解,血尿,严重者可致肾小管损坏。
(3)。出血毒素:能引起动物水肿、出血和组织坏死,这种毒素广泛存在于蝰蛇、五步蛇、蝮蛇和竹叶青,这种毒素的局部效应迅速,可使局部通透性增加,产生广泛的血液外渗,导致多个脏器出血。
10/20(4)。促凝与抗凝组份:二者常同时存在,见于蝰亚科,蝮亚科,眼镜蛇科中的某些蛇毒,如蝰蛇,五步蛇及眼镜王蛇蛇毒中均有这些组份。
抗凝组份:包括抗凝血活酶作用和纤维蛋白溶解作用,蝮蛇毒、五步蛇毒具有这两种作用,眼镜王蛇毒中也含有抗凝血活酶作用的物质,因而出现抗凝性。
促凝组份:亦有两种作用的物质。
(I)凝血酶样作用:主要存在于蝮亚科(包括五步蛇)蛇毒中,这些凝血酶样物质与凝血酶有所不同,它的促凝活性不被肝素抑制,且它对纤维蛋白原的作用方式也与凝血酶不尽相同,由凝血酶样物质所形成的纤维蛋白凝胶很不稳定,易被血液中的纤溶酶所溶解,以致在人体内可引起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出现血液失凝。
(II)激活第Ⅹ因子作用:这种促凝活性物质是一种精氨酸酯酶,从园斑蝰蛇毒中提纯来的,其作用最强。它通过激活第Ⅹ因子,在有磷脂、因子Ⅴ和钙离子的参与下,形成凝血酶原激酶,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形成纤维蛋白。这样可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继而引发纤维蛋白溶解,导致全身广泛性出血,由于肝素可抑制凝血酶的这种作用,也就是说蛇毒激活第Ⅹ因子的作用可被肝素所阻断,所以含有激活第Ⅹ因子的蛇毒引起的中毒,造成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在早期,使用肝素治疗,是有效的。
3、酶:
蛇毒中含有丰富的酶,其中有几种酶与蛇毒毒性关系较密切的,分述于下:
(1)蛋白水解酶:有些蛇毒中含有两种以上的、有活性的蛋白水解酶,绝大多数的蛋白水解酶可凝固纤维蛋白原,蛋白水解酶可损害血管壁引起严重出血,组织破坏,甚至深达骨部,同时释放出组织胺,组织胺和缓激肽都能引起血压剧降至休克水平,它还使神经细胞的通透性增加,影响神经功能,它对机体有害,但对毒蛇本身则是主要的消化酶。依地酸钠可抑制蛋白水解酶的活性,故在临床上蛇伤早期可用其5%溶液冲洗伤口。
(2)磷脂酶A2(PLA2):蛇毒中所含的磷脂酶,以磷脂酶A2为主。它具有突触前神经毒作用、肌溶作用、心脏毒作用、溶血作用、出血作用、促凝、抗凝作用加温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降压作用、水肿作用等,不同的蛇种中的磷脂酶仅含其中少数的生理作用。
11/20(3)透明质酸酶:此酶存在于多数蛇毒中,以蝰科蛇毒含量为高。能溶解细胞与纤维间质的酸性粘多醣,破坏结缔组织的完整性,促使蛇毒从局部向周围组织扩散,扩大局部炎症,加深症状。
(三)蛇毒中毒的死亡原因
1。呼吸肌麻痹:常见于银环蛇、金环蛇、海蛇蛇伤;也可见于眼镜蛇、眼镜王蛇毒中毒,若抢救不及时,发展为缺氧性脑病,窒息死亡。
2。循环衰竭:常见于蝰蛇、五步蛇、烙铁头等毒蛇伤因出凝血障碍所致,也可见于眼镜蛇、眼镜王蛇等蛇毒的心脏毒引起心力衰竭而造成。
3。急性肾功能衰竭:常见于蝰蛇毒溶血产生的大量血红蛋白,其次是五步蛇、蝮蛇和海蛇毒损害骨骼肌所产生的大量肌红蛋白,在酸性尿中,沉积于肾小管,产生肾小管阻塞,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4。出血及凝血障碍:常见于蝰蛇蛇伤、五步蛇伤引起的广泛内、外出血,溶血,特别是心肌、肺及脑出血死亡。
5。感染:创面坏死感染,气性坏疽,败血症及创口合并破伤风,呼吸麻痹后引起积聚性肺炎,吸入性肺炎,真菌感染等致死。
6。严重中毒者,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是蛇伤中毒死亡的辅因
毒蛇咬伤的主要症状
(一)神经毒类
1、银环蛇咬伤
[局部症状]伤口疼痛不明显,有麻木感、无红肿,无出血或出血不多,牙痕为(。)形,牙痕间距约0。8~1。5厘米。其伤口局部症状不易被病人所留意,应重视。
[全身症状]早期无症状,表情自如,易被忽视。伤后1~4小时,开始出现头晕、眼花、视物模糊,咽部有异物感,懒言嗜睡,困倦乏力,常有呕吐,肠蠕动先短暂亢进后为
12/20 困难,神志清,但不能讲话,可用手势表达。
危重患者出现呼吸变慢变浅,口唇指甲发绀,肋间肌麻痹,膈肌活动困难,胸式呼吸减弱,呼吸变浅变慢,腹式呼吸减弱,呼吸不规则,呼吸停止,眼球固定,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四肢瘫痪,肌力消失,胃肠麻痹,甚至昏迷。
呼吸刚停,血压可短暂升高,心跳加快,及时人工呼吸,进行抢救,仍有挽救的希望,否则可因呼吸衰竭,继之循环衰竭而死亡。此类患者,往往在呼吸停止后仍有意识存在,故在抡救时,应注意采取保护性医疗措施。
2、金环蛇咬伤
[局部症状]伤口疼痛轻微或麻木感,牙痕“。”或“、、”形,牙距为0。8~1。6厘米。伤口皮肤呈荔枝皮样,患肢淋巴结可有肿大。
[全身症状]与银环蛇相似,但症状出现及发展稍慢,可有头昏、嗜睡、视力模糊、复视、咽部有阻塞感,声嘶失语,流涎,胸闷,呼吸急促,全身肌肉骨骼、关节阵发性疼痛。
严重时全身肌肉麻痹,各种神经生理反射消失。最后由于呼吸肌麻痹及循环衰竭死亡。
3、海蛇咬伤
[局部症状]咬伤瞬时疼痛,后有麻木感,伤口不红,不肿,不痛,牙痕较小,有时难以辨认。本病主要发生在海洋捕鱼作业时,被混在鱼群中的海蛇所伤。
[全身症状]咬伤后3~5小时,可见明显全身中毒症状。由于海蛇毒阻断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并对骨骼肌的损害;出现全身筋骨疼痛,口不能张,伸舌、吞咽、讲话及咳嗽等均感困难,眼睑下垂,视物模糊,面无表情,严重时,呼吸困难,唇、甲紫绀,眼球固定,瞳孔放大,深昏迷,甚至呼吸肌麻痹。并可有腮腺肿大,流涎,出汗。在肢体瘫痪前,有短时性腱反射亢进。由于横纹肌纤维被破坏,出现肌红蛋白尿(深褐色),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可能是伤后2~3天死亡的原因。
(二)血循毒类
13/20
1、蝰蛇咬伤
[局部症状]咬伤后即感灼痛,持续性逐渐加剧,一般有两个较大牙痕,呈(„′),牙痕间距为1。0~1。5厘米,伤口可有小许出血,并有瘀斑。伤肢肿胀明显,迅速向外蔓延,伤周附近有水泡,血泡。局部组织坏死、溃烂,可深达骨质。
[全身症状]全身不适,畏寒发热,肌肉骨骼疼痛,皮肤感觉过敏,早期可出现血尿,全身皮下有散在性出血点,可融合成片状瘀斑。齿龈出血,鼻衄,眼结膜下出血,咯血、呕血、便血,经期妇女阴道流血过多。严重时可肺间质广泛出血,并有罗音,溶血性黄疸,心脏出血引起心率不齐,传导阻滞及心肌炎的改变。由于失血、溶血过多而面色苍白,手足冷,表情淡漠或烦燥不安,脉细数,血压下降以致休克。
早期可出现蛋白尿,管型尿,甚至血尿,尿少,尿闭而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多因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广泛出血而死亡。经抢救脱险后恢复较慢。
2、竹叶青蛇咬伤
[局部症状]伤口痛如刀割,呈持续性,牙痕(。)形,牙间距0。5~1。2厘米,局部肿胀,疼痛,有瘀斑,水泡、血泡,甚至形成溃疡,常有淋巴管炎及相应淋巴结炎,伤口出血不多。
[全身症状]可有头痛、头晕、眼花嗜睡、恶心呕吐、胸痛、腹痛等。严重者可出现吐血、便血,个别可因疼痛及出血而致休克。有个别死亡病例发生。
3、烙铁头蛇咬伤
[局部症状]伤口灼痛,并有渗血,牙痕两个,呈(`‟)形,牙痕间距为0。8~1。4厘米,伤周红肿,可间血泡,水泡或瘀斑,伤肢淋巴结肿痛。
[全身症状]与竹叶青蛇相似且强,严重者有五官出血,吐血,大小便出血,四肢冰冷,血压下降,休克,昏迷。有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循环衰竭而死亡。
4、五步蛇咬伤
14/20 [局部症状]牙印大而深,呈(··)牙距1。5~3厘米,局部疼痛剧烈,伤口周围或患肢肿胀,严重者起水泡、血泡、伤口流血不止,甚至可坏死。患肢淋巴管炎,淋巴结肿大。
[全身症状]病人迅速出现全身症状,常有畏寒、发热、胸闷、心慌、气促、头昏眼花,严重者呼吸困难。全身广泛出血,如皮下出血、牙龈、鼻、眼结膜出血、咯血、便血、血尿、黄疸等,甚至体腔出血、且不易止血、血压急剧下降,至休克、昏迷,严重者死于心、肾功能急性衰竭;心肌、脑组织出血也能致死。病人治愈后常有患肢肌肉萎缩等后遗症。
(三)混合毒类
1、眼镜蛇咬伤
[局部症状]咬后即感疼痛,逐渐加重,并向心端蔓延。常见牙痕两个,牙间距1。1~1。9厘米,伤口流血不多,很快闭合变黑,伤口周围皮肤迅速变红,可扩散到整个肢体,甚至躯干。局部常有水泡、血泡及相应淋巴管炎,淋巴结炎。被毒素浸润的局部组织,致组织缺血缺氧,变性坏死,形成溃疡,经久难愈。
[全身症状]严重者伤后2~6小时,全身不适、困倦、畏寒,发热39~40℃。胸闷、心悸,恶心,呕吐,肌肉无力,步态蹒跚,懒言。随着病情的加重,出现眼睑下垂,说话不清,吞咽困难,呼吸表浅。血压先升后降,最后发生休克。可因呼吸麻痹、急性肾功能衰竭及循环衰竭死亡。
2、眼镜王蛇咬伤
[局部症状]伤后立即感到局部剧痛,可见大而深的牙痕,呈(′′)形,牙痕间距较宽,常大于1。9厘米,局部红肿明显,并迅速向上蔓延。
[全身症状]中毒症状发展很快,半小时内出现头晕、头痛,烦躁不安,困倦乏力,张口困难,心跳减弱,心率不齐,手足冰冷,出汗,血压急剧下降,呼吸抑制,发绀,全身瘫痪,各种神经生理反射消失,最后昏迷、抽搐,一般伤后1~2小时内可因呼吸麻痹及急性循环衰竭而死亡。
3、蝮蛇咬伤
15/20
[局部症状]牙印小,呈(··)形,牙间距约0。6~1。2厘米,伤口剧痛,肿胀明显,流血不止,起水泡和血泡及组织溃烂等。
[全身症状]常于伤后1-6小时出现,病人发热,头昏、复视、眼睑下垂,胸闷、气促,全身肌肉酸痛、颈项强直,可有外周性呼吸麻痹,若抢救不及时,病人可死于呼吸衰竭、肾衰或循环衰竭。
毒蛇咬伤诊断要点
(一)有被蛇咬伤病史
如伤口有一对毒牙痕,并伴有局部和全身症状,且有蛇尸体或伤者证实为毒蛇,则多为毒蛇;如伤口有2-4行均匀而细小的牙痕,无局部症状或局部症状较轻,无全身局部症状,多为无毒蛇。
(二)记录毒蛇咬伤的要素
记录被咬时间、地点、咬的部位、咬时的情况、被蛇伤时天气及环境,病人有无把蛇打死或捕住或是否看清蛇的形态、大小、色彩和花纹,结合病人所在地区的各种毒蛇的活动季节,以便判断是否是毒蛇咬伤、明确毒蛇的准确名称并明确诊断。注意病人对伤口的自救或他救的处理,对处理方式及时间应详细了解。
(三)密切注意咬伤后的病情进展
注意咬伤后的局部症状、全身症状的发展检查牙痕时注意牙痕的多少,排列及间距,伤口局部及周围情况、所导向的淋巴结肿大与肿痛情况。全身症状尤其注意呼吸、神志及神经系统的各种反射,心血管、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的变化,以判断中毒的程度。
(四)对既往病史的了解(呼吸、心血管、泌尿、神经等慢性病史,女性病人应包括月经及妊娠史),做好鉴别诊断。
(五)辅助检查
一般病人可做血液常规及尿液常规检查,严重的病人还要做生化及物理辅助检查(如心电图、心功酶、尿素氮、肝功能、肌酐、电解质等),以便了解病情进展,判断预后,掌握主动。
16/20
(六)鉴别诊断
(1)与无毒蛇咬伤鉴别
伤口可见到多个细而浅的齿痕,排列成椭圆形锯齿状,无明显局部肿痛和淋巴系统炎症反应,亦无全身症状,则多为无毒蛇。
毒蛇、无毒蛇咬伤后主要区别
项目/毒蛇/无毒蛇
牙痕/呈。或3-4个大牙痕,深、紫黑(银环蛇、海蛇除外)/牙痕小、浅、色淡,呈锯齿状
疼痛/灼烧、疼痛、范围扩展快,(银环蛇除外)/痛,不扩展,不明显加剧加剧
肿胀/红、肿显著、扩展快,(银环蛇、海蛇除外)/红肿不显著不扩展
出血/常出血、周围瘀斑、水泡/少出血或不出血、无斑、水泡
淋巴结/近处淋巴结肿大、触痛/不肿大、无触痛
全身症状/不同种类,症状不同/无
(2)与蜂螫伤鉴别
蜂毒毒液主要成分为蚁酸、神经毒素、组织胺。有些蜂毒可致溶血和出血。主要表现为螫伤后伤口局部红、肿、痛。有时可有发热、头痛等。对蜂毒过敏时可出现全身荨麻疹,过敏休克、喉头痉挛等,但局部无牙痕可见。结合受伤环境或病史可与毒蛇咬伤鉴别。
(3)与蜈蚣咬伤鉴别
蜈蚣毒液含有类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如组织胺样物质、溶血蛋白质等,临床表现有局部红、肿、痛,或局部淋巴管炎和组织坏死,全身可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或有过敏休克等发生。无局部牙痕,可与毒蛇咬伤相区别。
(4)与蝎子螫伤鉴别
17/20 我国东北毒蝎其毒力近于眼镜蛇毒,可致命.有毒成分主要为神经毒素、溶血毒素、出血毒素等。螫伤后局部疼痛,无红肿,被大蝎螫伤后,表现为呼吸加快、流涎、出汗。全身疼痛,口及舌肌强直,累及心肌则发生低血压、肺水肿等,主要根据局部无牙痕和受伤环境,不难和毒蛇咬伤相鉴别。
(5)警惕蛇毒毒效会威胁生命
如被蛇咬伤后迅速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皮肤粘膜出血、血红蛋白尿。心律失常、呼吸困难等表现提示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出现威胁生命的毒效应发生,应分秒必争地竭力抢救。
治疗原则:
被毒蛇咬伤后,病程进展迅速,应分秒必争地在短时间内确诊,被咬伤者应保持安定,避免惊慌奔走,以免加速蛇毒的吸收和扩散。在明确毒蛇种类后,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抢救威协生命危象,维持生命功能的稳定,迅速使用抗蛇毒血清等有效药物中和体内蛇毒,防治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在可能的情况下,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促使身体的康复。
一)局部常规处理
毒蛇咬伤的局部常规处理,是指被毒蛇咬伤后在尽量短的时间内,采取紧急措施,包括早期结扎、扩创排毒,烧灼、针刺、火罐排毒,封闭疗法及局部用药等。
局部常规处理应在蛇伤现场进行,处理越快,效果越好。病人被蛇咬伤后立即用火柴头5-7枝烧灼伤口,以破坏局部的蛇毒;也可用针刺或拔火罐的方法,除去伤口或周围的毒液,但对于血循毒(如蝰蛇、铬铁头、竹叶青、五步蛇)蛇伤患者,不宜针刺或拔火罐,以免伤口流血不止。为延缓伤口蛇毒的吸收,于近心端3-5厘米处用带子扎紧,其结扎松紧程度以能阻断淋巴和静脉回流,但不防碍动脉血流为宜,以后每隔15-2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1-2分钟,以免肢体因血循环障碍过久而坏死,待急救处理结束后(不能超过2小时),结扎应立即解除。
在蛇咬伤后1-2小时内,伤口处作十字切口,长2-3厘米,深达真皮以下,如无重要神经血管通过,可深达2-3cm。伤口若有毒牙遗留,应取出,反复冲洗伤口后,伤肢搁下垂位,周围置冰袋,以减少蛇毒的吸收。应注意,血循毒蛇咬伤者不宜作扩创排毒,以免伤口流血不止,常规应用破伤风抗毒素(TAT)。
18/20 在蛇咬伤后0。5-1小时内,有条件者,及早作局部环封,用相应的血清2ml或用胰蛋白酶2000U,或10-15%依地酸二钠4ml,分别与0。25-0。5%普鲁卡因溶液5-20ml、地塞米松5mg配伍,于牙痕中心及周围注射达肌肉层,或在结扎的上方作环行封闭,这对减轻症状甚有益处。肿胀的肢体,可外敷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中药,如用双柏散(侧柏叶、大黄、黄柏、薄荷、泽之)加水蜜热敷,效果很好。局部出现坏死、溃疡者,则按中、西医(或中西医结合)外科处理。
二)抗蛇毒血清治疗
自Calmette于1896年首次制成抗眼镜蛇毒血清,并应用于临床以来,在蛇伤治疗上,国内外一致公认抗蛇毒血清是首选的特效急救药。目前,包括我国在内,已有近30个国家30多个单位生产80多种抗蛇毒血清。我国的抗蛇毒血清的研制,从1923年开始,已先后在台湾研制出抗烙铁头、竹叶青、眼镜蛇和银环蛇四种血清。我国大陆的抗蛇毒血清的研制和生产,始于60年代后期,由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广州医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浙江医科大学等单位协作,至1993年,全国已有六种血清供临床应用:精制抗蝮蛇毒血清、精制抗五步蛇毒血清、精制抗银环蛇毒血清、精制抗眼镜蛇毒血清、精制抗蝰蛇毒血清和精制抗金环蛇毒血清(后四种抗蛇毒血清是以我所为课题主要负责人完成的),这些抗蛇毒血清适用于治疗相应的毒蛇伤。对于目前无相应血清的毒蛇蛇伤,经以我所为主的广东省蛇伤防治研究网络的研究,可用同科属相关的血清的相互配伍来治疗。
三)危重病人的治疗
毒蛇咬伤后,由于中毒太深或延误使用抗蛇毒血清,病情变化迅猛,且十分复杂,往往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使抢救非常困难。应迅速送往医院抢救。要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除一般常规处理外,必须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措施,对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肝脏功能损害、胰脏功能损害等作针对性治疗
建议疗法
当然如果一般的驴子觉得不实用。太过繁琐和专业。简单总结如下:
判断是否被毒蛇咬伤:
被蛇咬后,局部剧痛(不是一般的疼痛,非常痛!)、灼痛(有被烧的感觉)、迅速红肿、有典型的双齿痕、伤口处发黑、发紫、局部麻木、流血不止。可判定被毒蛇咬伤。
19/20 野外现场急救原则:争分夺秒!如独自一人,镇静!按以下步骤操作;如有同伴协助,同时进行。
1、烧灼
2、结扎
3、用药
4、求助
第一时间烧灼伤口,不管火机、火柴、铁丝、木棍都可以。使毒素在高温下变质。
结扎,阻断静脉血向心脏回流。在伤口向心脏方向约3-5厘米处用绳子、绷带、甚至布条结扎,15分钟放松1分钟。
带有蛇药按说明书用法用药。
发出求救信号,最好有电话联系。咨询专家、实时指导,联系医院准备抢救措施,同时尽快送往医院。
20/20
第三篇:菊花种类图片
[大全]菊花种类图片大全
菊花品种图片大全 , 中文名:菊花 , 别称:寿客、金英、黄华、秋菊、陶菊 , 拉丁学名:Chrysanthemum , 科属:菊科菊属 , 产地分布:中国
菊花品种:菊属有30余种,中国原产17种,主要有:野菊、毛华菊、甘菊、小红菊、紫花野菊、菊花脑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凉爽、较耐寒,生长适温18,21?,地下根茎耐旱,最忌积涝,喜地势高、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在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中皆能生长。而以Ph6.2-6.7最好。为短日照植物,在每天14.5小时的长日照下进行营养生长,每天12小时以上的黑暗与10?的夜温适于花芽发育。
图片:白毛刺
图片:白毛菊
图片:白毛狮子
图片:白牡丹
图片:白鸥逐波
图片:白松针
图片:白玉珠帘
图片:北京红
图片:残雪惊鸿
图片:草舍如篱
图片:点绛唇
图片:二乔
图片:飞鸟美人
图片:粉荷花
图片:粉葵
图片:粉毛菊
图片:粉毛菊
图片:粉旭桃
图片:古龙须
图片:国华的进
图片:红杏山庄
图片:花红柳绿
图片:黄半球
图片:黄毛刺
图片:黄香梨
图片:兼六香黄
图片:金背大红
图片:金红交辉
图片:金皇后
图片:冷艳
图片:礼花
图片:龙吐珠
图片:绿水秋波
图片:墨菊
图片:墨牡丹
图片:泥金香
图片:轻见千鸟
图片:清水的闲
图片:天鹅舞
图片:仙灵芝
图片:香山雏凤
图片:羞女
图片:玄墨
图片:雪海
图片:胭脂点雪
图片:玉翎管
图片:朱砂红霜
图片:紫龙卧雪 菊花的种类大全
说到菊花这种盆栽花卉,是喜欢花卉的朋友都认识,可是有多少人知道菊花有多少种类呢,这个好办,现在今日苗木网小编就一一把关于菊花的品种和详细资料,给大家举例出来,菊花是菊科菊属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菊属植物共150多种,大多分布在亚洲东部。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菊属植物分布的中心。作为观赏花卉的菊花是经过长期的人工培育、改良而形成的栽培种。
通常说的“一朵菊花”实际上并非“一朵”,而是一个头状花序,是由许多舌状花和筒状花组成的。花序外层有由绿色苞片构成的总苞,苞片里面是通常称为“花瓣”的舌状花。舌状花雄蕊退化,雌蕊1枚。舌状花因品种不同可由1轮至若干轮,色彩美丽而鲜艳。花序中间一般叫“花心”的是筒状花,形小,黄色花冠合成筒状,中为1雌蕊,柱头2裂,周围有5枚雄蕊,是可以结实的两性花。但在自然条件下菊花较少结实,因为外围的舌状花多为不孕性,不能结子,而中间筒状花的雌蕊成熟又早于雄蕊,这就造成了常说的菊花的“自花不孕”。要想让菊花结实,除靠自然杂交外,需经人工授粉才可得到种子。菊花因花期不同,有夏菊(5,9月份开花)和寒菊(12月份至翌年1月份开花)之别。通常所说的菊花,多是特指秋菊中的大菊而言。我国的菊花品种,从统计数字看约有3000种,但实际上这个数目可
能夸大了一些。首先,菊花栽培源远流长,历史上的一些品种有的早已名存实亡;其次,一花多名者甚多,清代陈?子在《花镜》一书中就曾举出黄色花中之“一花五名”者。同一品种因时、因地而易其名者比比皆是,如“银炼荷花”又名“和平”、“洞庭秋色”。为统一菊花品种的名称,1981年第一届全国菊花品种展览会上被定名的菊花品种有“帅旗”、“粉白刺”等102种,1991年中国菊花研究会第一届年会上被定名的菊花品种有“月照流萤”、“金红交辉”等100种,次年,中国菊花研究会第二次年会上又定名“鹤舞云霄”、“津春滦雪”等100个品种。3次定名共302种。目前从华北地区来看,有相对稳定的品种名称,并有明显品种特征的约有500,600种。
一、分类方法
供观赏用的菊花在园艺上的分类方法有许多种,常见的方法有:
1、按颜色分类 这是甸早期使用的分类方法,适于品种较少、花色比较简单时使用。如刘蒙《菊谱》共收菊36品,其中黄色17品、白色15品、杂色4品。《花镜》收菊152品,其中黄色52品、白色32品、红色41品、紫色27品。现代的菊花是经多年园艺栽培的结晶,颜色极为丰富,单色的有白、黄、粉、红、紫、绿、墨等,双色的有表里不一的“金背大红”和雪青花瓣上有白点的“梅花鹿”,变色的有早期晚期花色不同的“太真图”,还有数不尽的过渡色。因此,今天再用颜色来分类已是不可能的了。
2、按花期分类
将秋菊按开放的先后分为早、中、晚3类。大略将10月中下旬开花的列为早花类,11月上旬开花的为中花类,11月中下旬开花的为晚花类。这种分类方法对分辨菊花没有太大的意义。
3、按花朵直径分类
依花朵盛开时的直径大略可分为大菊(直径18厘米以上)、中菊(9,18厘米)和小菊(9厘米以下)。
4、依花的舌瓣瓣形和花形分类
这是比较细致的分类方法,也是目前我国园艺界普遍采用的分类法。由于过去在辨别和定名方面不够统一,1982年中国园艺学会花卉盆景协会菊花品种分类学术讨论会经过研究,对菊花的分类做出了统一界定,计分5类30型,详情分列如下:(1)平瓣类(共6型)宽带型 舌状花宽平瓣1,2轮。平展直伸或带状下垂。盘状花正常,外露。如“帅旗”。
荷花型 舌状花平瓣3,6轮,含抱。盘状花正常盛开时外露。如“太液池荷”。芍药型 舌状花平瓣多轮,内外轮近乎等长。外轮瓣直出,内轮瓣向心内抱。盘状花稀少,盛开时不外露或微露。如“绿牡丹”。
平盘型 舌状花多轮至重轮,直狭平展斜出,外轮瓣长,而中、内轮瓣层层缩短,全花顶部稍平如盘状,心花正常,盛开时半露到不露。如“红旗”。
翻卷型 舌状花平瓣多轮,间或有狭匙瓣,外翻内卷。盘状花稀少,盛开时不外露或微露。如“永寿墨”。
叠球型 舌状花平瓣多轮,外瓣是有匙瓣或管瓣,内轮排列紧密整齐、鳞次栉比呈球形,或疏松呈半圆形,内抱或乱抱。盘状花稀少,盛开时不外露。如“西厢待月”。
(2)匙瓣类(共6型)匙荷型 边花1,3轮,拱状匙瓣。全花整齐顶平或略呈球状,心花正常或稀少、露心。如“墨麒麟”。
雀舌型 舌状花多轮至重轮,外轮狭匙瓣直伸,瓣端匙口的底部扩大,端尖形如雀舌。心花发达或稀少。如“金雀”。
蜂窝型 舌状花多轮,短匙瓣,全花呈球形,短小诸瓣近直立,排列整齐,露出瓣口如铃口状,全形如蜂窝。如“白银雪球”。
莲座型 舌状花匙瓣多轮,外轮长、内轮短,内抱呈莲座形。盘状花不发达,盛开时外露或微露。如“太真含笑”。
卷散型 舌状花多轮,多为狭长匙瓣或狭平瓣,内轮卷曲,内抱或散抱,外轮长而飘垂,总为外卷内散。盛开时盘状花外露或微露。如“平沙落雁”。
匙球型 舌状花匙瓣,间有平瓣,多轮,排列整齐,花瓣内曲,合抱呈球形或外轮下垂。盘状花稀少,盛开时不外露。如“仙露蟠桃”。
(3)管瓣类(共11型)单管型 舌状花1,3轮,中粗直管,间或有钩拱匙瓣。四出辐射如光线状。心花发达,显著,或内有轮短曲瓣,如颈饰。如“月明星稀”。
翎管型 舌状花管瓣多轮,中管直伸,内外轮近等长,盘状花稀少或缺如。如“黄香梨”。
管盘型 舌状花中管瓣多轮,外轮长、直伸,内轮短、内曲盘状。盘状花稀少。如“旭日东升”。
松针型 舌状花管瓣多轮,管细长,直射,盘状花稀少或缺如,盛开时不外露。如“白松针”。
疏管型 舌状花管瓣,中直管多轮,疏松,内外轮近等长,盘状花稀少。如“千尺飞流”。
管球型 舌状花中管瓣,多轮,弯曲多封头,旋抱呈球型。盘状花稀少或缺如,盛开时不外露。如“黄夔龙”。
丝发型 舌状花管瓣,细管,长而下垂,盘状花稀少或缺如,盛开时不外露。如“十丈珠帘”。
飞舞型 舌状花管瓣、疏松,外轮长飘垂,内轮渐短、内抱。如“朱砂夔龙”。
钩环型 舌状花管瓣,间有匙瓣、平瓣,多轮,尖端弯曲呈环状,内抱或乱抱,外轮下垂。盘状花显著,盛开时外露或微露。如“碧玉钩盘”。
贯珠型 舌状花管瓣,细管尖端卷曲珠状,外轮长、平伸或下垂,内轮短。盘状花稀少,盛开时不外露。如“珠落玉盘”。
针管型 舌状花多轮,主为细钩管,四出直伸或下垂。花心稀少或缺如。盛开时不露心。如“阳炎”。
(4)桂瓣类(共4型)平桂型 舌状花平瓣,1,2轮,盘状花显著管状。如“银盘托桂”。匙桂型 舌状花匙瓣,1,2轮。盘状花显著,星管状。如“雀舌托桂”。管桂型 舌状花管瓣,1,2轮。盘状花显著,星管状。如“蟾宫桂色”。全桂型 全部花瓣为桂瓣。(5)畸瓣类(共3型)龙爪型 舌状花管瓣,间有平瓣,尖端破裂呈龙爪状。盘状花稀少或显著。如“千手观音”。
毛刺型 舌状花为平瓣、匙瓣或管瓣,1至多轮,瓣上附有毛刺。盘状花稀少或显著。如“麻姑献瑞”。
剪绒型 瓣短宽,尖端开裂。如“黄剪绒”。
二、菊花的叶型与花型的关系
菊花的品种极为丰富,菊花的叶片也千差万别。一般菊株中部的叶片叶型最具代表性。通常可将叶型分为9种。
1、正叶
叶片卵形,缺刻深度较浅。如“五色芙蓉”。
2、深刻正叶
叶形与正叶相似,但缺刻较深,先端尖锐。如“金狮头”。
3、长叶
叶长椭圆形,五裂整齐,缺刻深度一般。如“天鹅舞”。
4、深裂长叶
叶形与长叶相近,但缺刻较深,先端尖锐。如“粉松针”。
5、圆叶
叶片宽椭圆形,叶缘锯齿浅钝。如“雪涛”。
6、葵叶
叶片近圆形,缺刻浅钝,形如葵叶。如“女王冠”。
7、蓬叶
叶片卵形,狭长深裂,缺刻深而尖锐,状如蓬蒿叶。如“银盘托桂”。
8、反转叶(扣船叶)叶缘反扣,叶面突起,形如扣船。如“仙露蟠桃”。
9、托叶(附柄叶)叶柄处生有明显对称的两片小托叶,如“太真图”。
多数菊花的叶片为正叶,其次是深裂正叶、长叶、深裂长叶,再次是圆叶、蓬叶,较少见的是反转叶和托叶。
菊花的叶型和菊花的类型有密切的联系。一般叶片肥大、浅裂、短柄者多来平瓣花、球型花;叶片瘦小、深裂、叶柄细长者多为管瓣花。
除形状外,叶片颜色的深浅、厚薄、大小、有无光泽,叶柄长短,叶脉的颜色及凸起程度,叶片平伸、直伸或下垂,叶片排列的疏密等也都有差异。如“绿云”的叶片圆小而呈灰绿色;“桃李争艳”叶色深而有光泽;“高原之云”叶片较肥厚;“龟板金球”叶片厚小而上举;“雪涛”叶脉色白而隆起;“十丈珠帘”叶瘦小而柄长;“平沙落雁”叶大而下垂等,都表现得很突出。
当然,栽培的条件不同,叶片的情况也会有变化。光照不足、肥力不够,叶片颜色浅淡、质薄而暗淡无光;肥力过大,又可能使叶片僵板或侧转。因此,在观察叶片时,应将各方面的情况加以综合考虑。如能长时期仔细观察,不断总结,掌握有代表性的品种的情况,再逐步扩大,注意类似品种间的细微差别,便可基本上做到通过识别叶片而辨别菊花的品种。
另外,菊株的茎也可以帮助我们识别菊花的品种。茎杆的高矮、颜色、光滑程度各不相同。一般说,平瓣、匙瓣的球型花,植株偏矮;细管花,植株偏高。茎色深的花色也多偏深。如“棕掸拂尘”的茎秆细高,色紫,颈长;“高原之云”的茎粗,色绿,用手触摸会感到明显高低不平。
粉皱球菊花
紫光阁菊花
橙黄牡丹菊花
兼六香菊花
第四篇:纺织辅料花边种类及详细特点介绍
纺织辅料花边种类及详细特点介绍
[2010-01-18]来源:慧聪纺织网资源搜索社区讨论我要投稿
花边既是服装的完美点缀,也可以用于窗帘,床品等家纺品,用途广泛。花边的历史非常久远,很早以前就用于服装的装饰,到近代它已经演变成一门艺术。它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装饰辅料,而早已与服装整体设计融为一体了。花边的种类多种多样,但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刺绣花边
刺绣即绣花。它是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由世界各国的手工艺逐渐发展起来的,刺绣花边可分为机绣花边和手绣花边两类,机绣花边是在手绣花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生产花边品种。在各民族中都有很独特的配色和图案纹样。中国的刺绣艺术历史悠久,在民族传统手工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手绣花边是我国传统手工工艺,生产效率低,绣纹常易产生不均现象,绣品之间也会参差不齐。但是,对于花纹过于复杂、彩色较多,花回较长的花边乃非手工莫属,而手绣花边比机绣更富于立体感。在我国,手绣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除了家喻户晓的中国四大名绣苏绣、湘绣、蜀绣、粤绣,还有汉绣、鲁绣、发绣、绒绣、秦绣、黎绣、沈绣,以及少数民族刺绣等卓越的技艺。关于刺绣我们在后面的章节中还会介绍,这里主要讲的是刺绣花边。
机绣花边采用自动绣花机绣制,即在提花机构控制下在坯布上获得条形花纹图案,生产效率高。各种原料的织物均可作为机绣坯布,但以薄型织物居多,尤以棉和人造棉织物效果最好。有小机绣与大机绣两类,并以大机刺绣最为常见。大机绣花边有效绣花长度为13.7米(15码),在13.5米长的面料上绣花,可制成满幅绣花或裁成花边条。根据不同要求可以采用不同的绣花底布,从而制造出不同的花边种类,如水溶花边、网布花边、纯棉花边、涤棉花边及各类薄纱条子花边等。
花型可根据需要随意调整。2bw.Megx机绣水溶花边是刺绣花边中的一大类,它以水溶性非织造布为底布,用粘胶长丝作绣花线,通过电脑刺绣机锈在底布上,再经热水处理使水溶性非织造底布溶化,留下有立体感的花边。它可以根据使用要求做成条状与特别形状的花型,后者被广泛应用于服装领子与文胸的装饰。绣花机配有多色自动选色换色装置,可进行单色机绣也可多色机绣。一般花回最长可达650㎜,花边宽度在10㎜以上,下机后终处理开条后即成。机绣花边的花型繁多,绣制精巧美观,均匀整齐划一,形象逼真,富于艺术感和立体感。目前,我国的机绣产地主要集中在山东、广东及浙江萧绍地区。机绣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已被大多数厂家推广使用。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刺绣花边的种类越来越多,有特种刺绣花边、涤棉连片花边、盘带绣花、条子刺绣花边、水溶刺绣、印花刺绣花边、喷花刺绣花边、镂空刺绣花边、彩绣花边、金银花边、段染刺绣花边、扎染刺绣花边、贴花刺绣花边、边条刺绣花边、珠绣花边等类型。
2.经编花边
经编花边由经编机编织而成,它是针织花边的一个重要门类。采用33.3—77.8dtex(30—70旦)的锦纶丝、涤纶丝、粘胶人造丝为原料,俗称经编尼龙花边。其制作过程是舌针使用经线成圈,导纱梳栉控制花经编织图案,经过定形加工处理开条即成花边。底组织一般采用六角网眼,独幅编织。坯布经漂白、定形后分条,分条宽度一般在10mm以上。也可色织成各种彩条彩格,花边上无花纹图案。这种花边的特点是质地稀疏、轻薄,网状透明,色泽柔和,但多洗易变形。主要用作服装、帽子、台布等的饰边。经编花边主要原料成分为锦纶(尼龙),根据是否使用氨纶弹力纤维又有经编弹力花边与经编无弹花边之分。同时,在锦纶中加入部分人造丝以后,通过染色加工(双染)可以获得多彩色的花边效果。
3.钩编花边
我们把采用钩编机(crochetmachine)生产的花边叫做钩编花边,这种机械常用来编织花边带、流苏带、松紧带等狭幅经编针织物。流苏一种下垂的以五彩羽毛或丝线等制成的穗子,常用于舞台服装的裙边下摆等处。
4.纯棉编织花边(torchonlace)
纯棉花边由于花型清晰整洁、花型变换方便、生产批量没有太多的限制,因此在服装中有广泛的应用。早期的纯棉花边大多是手工制造的产品,如梭子花边,棒槌花边等。这里我们所指的纯棉编织花边是指使用纯棉圆盘编织机编织的花边种类。为了对纯棉花边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我们这里简单介绍一下两种手工编织花边。
梭子花边是一种以梭子为工具的编织花边。又称格子花边。流行于15世纪的欧洲,尤以英国、法国、德国最著名。梭子花边的编织工艺是:先将线球装入用牛骨或金属制成的梭子的梭腔内;然后从梭子顶端的小孔里拉出线头,左手拇指和食指紧捏线头,右手操纵梭子,通过穿引、圈结、扣锁等技法,可编结成各种图案的花边。
棒槌花边(bobbinlace)以木制小棒槌为绕线工具,将棉线、麻线等手工编织成的花边。又称绕线管花边。棒槌花边原是欧洲传统的手工花边。它是由编结工艺发展而来的。棒槌花边制作有以下工序:①将花边图纸置于圆盘形草垫上。②将金属别针扎刺在图案的各部位,以固定编结的位置和方向。③在长约10cm、直径约10mm的小棒槌上端缠以棉线,将线头拉出,固定在图纸的一定部位。棒槌的数量根据产品的规格和图案而定,少则10多个,多则100多个。④手执小棒槌,根据图案形状,以别针为支点;将棉线进行扭绞、缠结,编织成花边。不同的图案要运用不同的编织技法。艺人们以手指操纵众多棒槌,使其左右翻滚,上下跳跃,循序渐进,不断变换位置,从而编织出各种图案。编织技法有平织、隔织、稀织、密织等。⑤拔去别针,将花边从草垫上取下,经过整烫,便成花边单片。我国通常所说的纯棉花边就是在棒槌花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机械花边。
纯棉编织机又叫圆盘机,目前主要规格有64锭、96锭与128锭三种机型。圆盘机的工作原理是走钉式编织,它以纯棉为主要原料,当然这种机械也可以编织部分其它纤维品种的花边。
2.钩编花边
我们把采用钩编机(crochetmachine)生产的花边叫做钩编花边,这种机械常用来编织花边带、流苏带、松紧带等狭幅经编针织物。流苏一种下垂的以五彩羽毛或丝线等制成的穗子,常用于舞台服装的裙边下摆等处。
网站
第五篇:变异大鳄龟种类详细介绍
变异大鳄龟种类详细介绍——爱上大鳄龟【申精】
首先来讲讲什么是变异,在生物指同种生物后代与前代、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体特征、生理特征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变异大鳄的变异即指颜色上的变异。说到底,这种变异就是一种体内色素染色体的变异,就是一种黑色素缺乏症。我们判断一只大鳄龟是否为变异的标准一般是观察其口腔的颜色是否为淡色。变异大鳄与普通大鳄的口腔颜色差别是相当明显的。对比图如下:
由于变异程度的不同,即黑色素的含量的不同,因此就有了几种广为大家所熟知的变异大鳄品种:
1.Gold:可能有人觉得把它归于变异不太合适,但是个人觉得Gold的确可以属于一种变异,只是变异的程度较低。Gold的特点是背甲呈金黄色,而四肢,皮肤以及口腔的颜色均与普通大鳄无异。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指Gold大鳄是美国西南流域的一种特殊的种群。下面是Gold大鳄的图片:
2.Golden:这是大家较为喜欢的一个品种。相对于Gold,它的四肢等体色会明显淡,尤其是口腔的颜色,非常明显。背甲基本与Gold无异,也是金黄色。下面是Golden大鳄的图片:
3.Pink:粉红大鳄,指的是背甲颜色相对较深,但肉色粉红的大鳄变异个体,它们的口腔颜色也为浅色。这个类型的变异包含有一个被称为Kyariko(大理石)的变异非常的漂亮,和粉红的区别在于壳的背甲和腹甲颜色都会有类似大理石那样的花纹,脸侧的芝麻点也很多。下面是Pink大鳄与大理石的图片:
4.WG(white golden):这是最高等级的变异,也是公认的最为漂亮的变异大鳄,可能由于大鳄龟的基因相对比较稳定,因此目前没有那种纯白红眼的白化个体。所以WG的皮肤为粉色,口腔为浅色,背甲为金黄色,腹盾为白色。腹盾的颜色与肉色是WG与Golden最为明显的区别。WG由于产出概率极小,因此价格不菲,实属大鳄中的极品 ~~ 下面是WG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