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到法国
提到法国,你的脑子里会浮现出什么样的词语呢?
很多美好的词~比如浪漫、优雅、梦幻、时尚等等,是个既古典又现代的国家,在每个角落都暗涌着浪漫的激情,它有着厚重的历史、唯美的建筑、浪漫的传说。(徜徉其间,欣赏着风格各异的建筑、点缀得如梦如幻的生活,时而会为她的辉煌激动,时而会为她的静雅而陷入沉思。)
那我们在做这期节目之前,也去采访了很多身边的同学,看看他们眼中的巴黎是怎样的,下面让我们来听一下他们的声音。这实在是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国度~这周开始,我们的环球巴士就要拉开法兰西的神秘帷幕,相信她演奏出的动感旋律足以令每一位旅人久久沉醉。本期法兰西第一站——巴黎。
提到巴黎,我想很多国人心中第一个想到的可能就是巴黎圣母院了~虽然它只是世界排名第六的教堂,但名声却远远超过了第一的圣保罗大教堂。
没错~小时候就有了对它的认识,源于一本书,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后来也陆陆续续地看过一部电影、舞台剧,吉卜赛姑娘埃丝米拉达,敲钟人卡西莫多,克洛德神父,一个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巴黎圣母院已经变成了一个浪漫的寄托,一个见证过一段悲剧的凄美的地方。
环球巴士在巴黎停靠的第一处景点就是巴黎圣母院。
一直以为,作为悲剧的背景,巴黎圣母院应该是阴冷的,令人生畏的,就像暴风雨前压顶的乌云,这是小说定义的印象。然而眼前的圣母院,却在阳光下坦然安祥地微笑,像位上了年纪的神父,有着令人信赖的慈爱。
优雅的线条赋予它端庄的仪态,精美的花纹和浮雕,像件华丽的外袍,让它将圣经的故事穿到了身上。难怪雨果会称它为“巨大石头的交响乐”。从十二世纪写下第一个音符起,整整花了一百八十二年才完成这部伟大的作品。漫长的岁月里,不知有多少工匠怀着对上帝的虔诚,一凿凿地刻下那些精致的浮雕。每一件,都可以作为艺术品来对待。
圣母院门外,不再有卖艺的吉普赛女郎,只有逗着小鸟玩的快活的孩子,以及晒着太阳的神情慵懒的游客。想那钟楼上也不会有丑陋的敲钟人卡西莫多,教堂内也不会有阴险的大主教了吧~很多时候,文字的力量是神奇的,它赋予了一个地方永恒。当我们置身一个地方的时候……
想象一下,我们驻足在古老的殿堂中冥想,在幽深的楼道里游荡,在冰冷的石壁上触摸精美的雕刻,在静寂的台阶上敲出空旷的足音。依然有神圣的气息存在着,令人心生敬畏~
接下来的部分大家肯定会非常感兴趣的,下面我们要去了解一下法国的美食。常常沉迷于电影中的情节,穿着礼服坐在豪华的餐厅里,举手投足间流露着高贵,优雅的侍应生端着银盘风度翩翩,空气中有淡淡的音乐,迷人的香味,温暖的氛围萦绕着一切
法国可能是唯一能和中国齐名的美食之国了~
法国菜以选材精细、制作考究闻名,松露、蜗牛、鹅肝酱是法国名菜,配以香醇的葡萄酒,确实是令人陶醉的美味,当然价格也非常昂贵。巴黎的顶级餐厅世界闻名,富豪名流在那里一掷千金,还要遵守餐厅订下的种种规矩。但普通巴黎人更留恋无拘无束的露天咖啡馆、街角实惠又地道的小餐馆,更热爱一天也离不开的牛角面包、黑咖啡,也许这些更能代表巴黎的美食性格。
在巴黎,想要找一家餐厅,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在这美食之国的首都,漫步街头,餐厅随处可见。可以说,是各式各样的餐厅,烘托出了巴黎繁荣华丽的气氛。游客不仅可以吃到正宗地道的法国菜,单纯地填饱肚子,而且还是极好的一种休闲体验。
法国的乳酪世界闻名,种类多达100种以上,因而产生截然不同的口感,除了直接切片来吃,还可将融化的奶酪加入酒混合,也可以搭配冷肉、马铃薯等,是补充体力的上品。
这里环球巴士给个特别关照噢
一般法国餐厅午餐供应是12:00-14:00,晚餐是19:00-22:30或更晚。
正式餐厅菜品较为精致,费用也较高,需事先订位,有些还须着正式服装,最好事先确认清楚;啤酒屋类提供海鲜冷盘、传统菜肴,营业时间较长,由早餐至宵夜; 家常菜小馆提供传统家常菜,价格较便宜;自助餐厅按所取菜肴计费,价格较一般餐厅便宜;煎饼店提供简便的路边餐厅,专卖甜或咸的煎饼,适合点苹果酒搭配;咖啡馆除咖啡饮料外,也提供简便菜肴,如汉堡薯条;下午茶馆则供应甜食、茶及沙拉和派。
所以,享用美食前一定要事先计划好用餐计划哦~否则,满怀着欣喜却只能吃闭门羹了
享用美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要提前做好准备哦。那我们本期的巴黎之旅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下期节目,许多女孩子心中的爱情圣地——普罗旺斯~ 这里是环球巴士,我是……我们下周四同一时间不见不散。
第二篇:阅读:现在已提到“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现在已提到“经”,就给人以庄重严肃的感觉,实际上“经”字本义只是指纺织上的一条条竖线,而横线则叫“纬”。没有“经”,“纬”就无所依托,因此在汉代被命名为“经”的应该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不过,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只有孔子亲手所定之书,才能称作“经”。
汉代凡是重要的文献、官书,大多是用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写。《春秋》属于“经”,简长二尺四寸;《孝经》据说是汉人所著,低了一等,简长短一半;解经的文字,如《左传》《公羊传》《毂梁传》则用六寸的简来书写。即使是书写在绢帛上,也分二尺四寸和一尺二寸两种,用整幅或半幅的绢帛横放直写。可见,当时书籍虽非印刷出版,但其抄写也必须遵从社会规定的模式。
与社会流行的二尺四寸的大书比较起来,《论语》只是个“袖珍本”,才八寸。《论语》虽然记孔子的言行,但并非孔子所作。当初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的言行,受教的时间长,要记的文字多,采用八寸的竹简,也是为了记录简捷,携带方便。作为官吏发表的文字和“经”,简长二尺四寸,与现代人所用书桌的宽度差不多了。南北朝以前没有桌子,宽达二尺四寸的书只能放在案子上,需要把臀部放在小腿上,正襟危坐地看,很累。而“袖珍本”则不同,拿在手中或坐或卧,甚至箕距也可以看,虽然其庄重性大大降低了,但用现代的话说,也更“人性化”了,与读者更接近了。
从作用上看,《论语》既是小学教科书,又可以终生涵咏。汉代最初级的读物《仓颉篇》《急救篇》等都是识字课本。以《急救篇》为例,三十四章二千余字,生字密度很大,内容也涉及社会生活诸方面。这些书编写目的比较简单,就是识字。《论语》就不同了,《论语》的文字基本上是当时的口语,平易好懂;其中的道理多为常理常情,儿童易于理解,那些较深奥的也可以在以后的岁月中慢慢体会;《论语》多有故事,又富有感情,老幼咸宜,所以它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唐代诗人杜甫有诗云:“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学商旅。”这是嘲笑夔州人好经商,没有读书的习惯。现今则把读《论语》看作学问,这也可算是学术变迁,世风推移的反映了。
(摘编自王学泰《经典是这样铸成的——<论语>编辑.流传小史)
9.下列关于“经”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所谓“经”是指古代经典,其实“经最初只是指纺织上的经线,经线是无所谓庄重不庄重的”。
B.在纺织时,“经”是“纬得以依傍的根基,受朝廷重视的文献被命名为“经”也是同样的道理。
C.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古代经典被命名为“经”,这跟孔子亲定有关,而跟“经纬”之“经”
没有关系。
D.古文经学派认为《诗》《书》《礼》《乐》等都是周代官书,都是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写,所以称作“经”。
C【考点】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解析】C项信息源在第一段:“‘经’字的本义只是指纺织上的一条条竖线,而横线则叫‘纬’。没有‘经’,‘纬’就无所依托,因此在汉代被命名为‘经’的应该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只有孔子亲手所定之书才能称作‘经’。”这样说来,清代今文经学派还是承认“经”跟“经纬”这“经”有关系。【思路分析】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能力,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比如C项需要考生阅读第一段两处信息,加以整合才能正确判断。
10、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汉代,《孝经》虽然称作“经”,但是一般认为等级较低,所以简长才一尺二寸。B.《左传》《公羊传》《毂梁传》是解经的书,所以尽管很重要,也只能使用六寸的简。C.宽达二尺四寸的经书必须放在案子上,正襟危坐地读,虽然很庄重,但是也很累。D.《急救篇》生字密度很大,内容也较复杂,《论语》则文字质朴易懂,修养意味较浓。B【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解析】B项信息源在第二段:“汉代凡是重要的文献、官书,大都用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写。”“解经的文字,如《左传》《公羊传》《毂梁传》则用六寸的简来写。”“当时书籍虽非印刷出版,但其抄写也必须遵从社会规定的格式。”根据这几处,可以看出,B项“所以尽管很重要”强化因果,推断错误。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在汉代,虽然命名为“经”的都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但是并非所有最受重视的文献都叫做“经”。B.《论语》采用“袖珍本”形式,除为了记录简捷.携带方便外,它当初未被当做经书也是一个原因。C.《论语》的内容本来很庄重严肃的,但是因为采用了八寸的竹简,所以变得比较“人性化”了。
D.从杜甫的诗句“小儿学问止《论语》”来看,一直到唐代,《论语》仍然被作为初等教育的教科书。
C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解析】C项无中生有,原文说的是“《论语》的文字基本上是当时的口语,平易好懂”,所以“《论语》的内容本来是很庄重严肃的”无从考据。该项无中生有。【思路分析】需要根据原文信息和科学知识推断。推断题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相关依据,要防止无中生有、范围失当、张冠李戴、逆推不合文意、强加因果、混淆已然和未然等。
第三篇:习主席提到的古诗词
今年APEC会议周期间,习近平主席在多次演讲中引经据典,不仅透出浓浓的书香味,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非常中国”的一面——恰如21个国家元首身着“新中装”、浓浓中国味的文艺演出和焰火表演一样。
习近平主席引用的古诗文经典主要有:
1.习近平在11日举行的亚太经济体领导人第二十二次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的讲话中说,每年的春秋两季,都有成群的大雁飞到这里,雁栖湖就由此得名。亚太经合组织的21个成员,就好比是这21只大雁。“‘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今天我们聚首雁栖湖,目的就是加强合作,展翅起飞,书写亚太发展的新愿景。”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出自白居易的《江楼晚眺》: 江楼晚眺
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淡烟疏雨间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梁。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好著丹青图写取,题诗寄与水曹郎。
水部张员外即张籍,中唐著名诗人,白氏对其作品评价甚高。张籍当时任水部员外郎。张籍收到白居易从杭州寄来的画与诗,答诗一首:
《答白杭州郡楼登望画图见寄》 画得江城登望处,寄来今日到长安。乍惊物色从诗出,更想工人下手难。将展书堂偏觉好,每来朝客尽求看。见君向此闲吟意,肯恨当时作外官。
2.在11月10日晚“水立方”的欢迎晚宴上,习近平致辞中引用了“有缘千里来相会”。“有缘千里来相会”出自清代黄增的“集杭州俗语诗”,全诗如下: 色不迷人人自谜,情人眼里出西施。有缘千里来相会,三笑突然当一痴。
3.在阐述APEC各经济体的关系时,习近平引用了《老子》中“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的名句。这句名句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4.在欢迎晚宴致辞的结尾,习近平引用了孔子的名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出自《论语•雍也篇》。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5.11月 9日,习近平在2014年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的演讲中,引用了“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诗句。这两句诗,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秋词二首》。全诗如下: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第四篇:把企业文化提到战略日程
把企业文化提到战略日程
很多企业管理者也或多或少地知道企业文化的作用,却并没有感觉到它究竟有多么重要。有人说,“我不懂文化,公司也不是学校,只要能赚钱就行”;也有人说,“我们是小公司,现在还不需要企业文化,那是大公司才搞的东西”。这都是对企业文化认识的误区。
很多中小企业存在的管理问题和低效现象都是由于不良企业文化而致,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认识到企业文化对效益和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方面,企业文化间接地影响企业的效益。假如生产一个杯子企业能赚一元钱,这一元钱是切实可见的、直接的效益,而企业文化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并不直观,却不代表它不存在,如员工的工作态度、对机器的爱惜程度、对团队合作的贡献、对公司形象的维护都能促使企业销售更多的产品,经过对比和统计这个成本和效益都可以估算,这种间接的效益并不比一次小小的技术改进带来效益少。
另一方面,企业文化直接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每个小企业都希望快速成长为大企业,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够走向成熟,因为小企业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积累的隐性矛盾多,内耗大,等到真正醒悟只有文化才能解决的时候,却不能在短期内提升文化,为时已晚。
甲公司是以服务为主营业务的公司,但企业员工对待客户的态度各不相同,一位客户非常纳闷儿地说,到甲公司几次就有几次不同的感觉,因此不愿进一步合作。
乙公司是生产型企业,订单很多,制度严格而且细致,例如中午只能叫餐或自带餐不允许外出就餐,必须保证手机24小时开机等等,但这样的措施不能保证准时完成订单和业务。
丙公司经过数年的积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公司,但目前企业矛盾层出不穷,生产与销售之间、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管理者与员工之间都存在互相抱怨的现象,表面平静但背后似乎孕育着一场狂风暴雨。
甲公司看似是员工态度的问题,实际原因是企业缺乏统一指导和规范,而企业文化则具有导向作用和规范作用,可从价值观上指导员工的行为,从共同意识方面影响员工的行为。
乙公司的问题无法靠严格的公司制度规范解决,如果生产定额是经过科学计算的,那么员工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就在于感受不到人情味以及工作的乐趣,这是企业文化没有发挥其激励作用。
丙公司目前出现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长期以来没有很好地协调责权利的关系是根源,而这种协调作用仅通过企业制度还不行,必须由企业文化形成大家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和心理标准。
通过对上面几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企业文化的四大作用,即导向作用、规范作用、激励作用和协调作用。
事实上,企业文化还能发挥凝聚作用和辐射作用。凝聚作用是指企业员工对群体的依赖感和
归宿感,这种强大的内聚作用可以焕发出企业的团队意识,对外形成竞争力;辐射作用是指企业文化并不是封闭的,而是随着产品、信息、人际交往和商业交流向企业内部更广的地方及企业外部社会产生辐射,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对于管理者来说,只有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文化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规范作用、激励作用、协调作用、凝聚作用和辐射作用,才能提升企业内涵,增强企业优势,从而获得更多的效益和更好的发展。
哪个企业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哪个企业将具备持续发展的优势;哪个企业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哪个企业将难以得到持续的发展。
但是,我国很多民营企业的管理者还存在这样的一种认识误区:小型企业靠老板,中型企业靠管理,大型企业靠文化。孰不知,无论企业规模是大是小,都需要借助文化的力量引导企业健康发展。
尤其是我国的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相比,没有更多的资金可以利用,没有更好的技术可以支持,没有更多的人才可以应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企业能够建设良好的文化环境,改变“三个和尚没水喝”、“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等低俗文化,形成良好的企业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那么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的素质就能得到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相应提高,从而可以降低成本,节约资金,不仅可以使民营企业稳定经营,还能帮助民营企业走上发展道路。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文化的实质是资本文化或老板文化。一般来说,民营企业是一个或几个人筹集民间资金建起来的,这种原始资本在企业管理中往往表现为谁出资谁说了算,谁出资多谁越有决策权。
从企业第一天诞生起,企业就开始形成以资本或老板为核心的文化,包括公司的规章制度、管理层和普通员工的行为举止等,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种文化的气息,而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决定于持有资本者或老板本人的价值取向。
我国民营企业以资本文化或老板文化为实质的企业文化存在一定的优点,比如说高度集中的经营管理权在企业发展初期有利于消除内耗,集中力量获得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然而,这种文化暴露出来的和潜在的弊端也很多,如果企业不能消除这些弊端,在特定阶段必然会爆发出来,成为影响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一是价值取向的狭隘性。由于自身修养、素质和文化水平等方面的限制,管理者个人的价值观比较狭隘,必然导致企业文化体系的重大缺陷。不可能站在企业全体员工利益的角度上选择企业文化的价值取向,因此具有狭隘性。
二是企业文化功能的有限性。有的民营企业根本不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有的民营企业也在积极建设企业文化,但只限于口号、标志、文字等形象工程,导致真正存在于企业内的优秀文化发挥的功能极其有限,而亚企业文化得到迅速发展。
由于这种文化价值取向的狭隘性和文化功能的有限性,导致很多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却难以根除,因此要根除企业员工缺乏活力、消极怠工、跳槽频繁等问题,民营企业
必须建设具有正确价值取向的企业文化。
1.以企业政治立场为前提
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企业组织政治立场为前提,将企业政治纲领作为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准则,在企业政治纲领的指导下形成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对企业员工起到普遍的约束力,同时也能激发企业员工积极参与企业发展的经营活动。
2.以企业政治理论作为指导
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企业政治理论作为指导,在鲜明的企业政治立场的前提下,确立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将企业文化核心要素贯穿在企业文化的各个层面。才能达到企业政治稳定,企业稳定的目的,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3.以三个过程为核心
企业文化形成过程要经过三个方面的过程,第一个方面是企业员工的认识层面,通过引导教育使企业员工能够提高企业政治素养,才能起到普遍约束力,才能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第二个方面是将认识层面转化到行为层面的过程,达到思想与行为的统一,主要是在倡导企业政治文化的同时,监督企业员工的行为与思想符合一直性;第三个方面是行为与价值的转化过程,企业员工的行为将对企业价值转化起到关键性作用,企业的行为决定企业的价值,同时企业价值是企业行为的集中体现,这个过程就是以企业价值来促动企业员工的行为转化。
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企业政治文化,如果无法以政治文化为核心建立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方向及价值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不能体现企业文化应有的功能。因而企业文化建设的好坏完全可以以企业是否能够稳定与发展来作为判断正确与否的标准。
第五篇:一提到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一提到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以美国为标志的“三权分立”制度备受推崇,在一定程度上它已经成为美国人民的自豪和骄傲,在一定意义上它成为世界政治民主可以参考和借鉴的模式,无论怎样“三权分立”制度对美国乃至世界都影响深远。
“三权分立”并非美国独创的,对于美国人来说它是一个“舶来品”,就连当初的华盛顿、杰斐逊等人也恐怕难以想到当初他们为美国寻求的 “三权分立”制度对今天美国的立宪政治和民主制度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他们是美国民主政治的先驱和功臣。
“三权分立”制度由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首先提出,经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发展最终使启蒙思想家的主权在民和三权分立理论得以形成和确立。“三权分立”在美国最先实践,经过不断地发展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三权分立”体制在美国的确立及它的不可动摇性在美国政治制度建设和历史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三权分立”简而言之就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依靠权力制约权力这在政治史上并不是新鲜事,但权力能否制约住权力,能否依靠权力的制约来保障权利是政治统治和权力与权利关系的一个突出问题,历史和实践证明权力只能靠权力来制约和平衡,权利需要依靠权力的制约和平衡来实现和维护。绝对的权力一定会导致绝对的腐败,这是任何阶级和国家都无法避免的事情。对公民权利的实现和维护不仅是权力主体的事情,也是权力的执行者的事情,而往往起重大作用的是权力的代言人即权力的执行者,“三权分立”制度的确立,有效地实现了权力的平衡,有效地实现了公民对国家权力的监督,有效地实现了公民对自身权利的伸张和维护。在美国公民个人权利保护本位主义十分浓厚,公民个人十分看重个人权利的实现和维护,为了保护公民权利,使国家机器能够在公民的监督和制约下行使,“三权分立”制度这种依法的形式确立的权力制约和平衡机制无疑可以使美国人民高枕无忧,使美国人民不用担心权力的腐败和自身权利遭受侵害。美国是 “一个从未经历过封建主义,一开始就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年轻的国家”。由于是新生的国家,没有封建文化的沉积,在其历史传统和民族文化心理里几乎没有专制和独裁的文化成分,他们接受的是启蒙思想,倡导“民主”“自由”“平等”“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因此无论是当时的上层社会的掌权者还是下层的民众都有意识的采用或渴求民主制度,无论怎样,国家权力应该分立,互相制衡。只有这样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们才能据此建立一个民主、法治的国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美国的稳定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美国和美国人民的长远利益。
随着美国历史的发展,“三权分立”更加趋于成熟和完善,逐渐根深蒂固于美国人民心中,尽管这样,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还会冲击“三权分立”体制,冲击美国的民主政治。“三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贯穿于美国历史的进程,如何解决“三权”的矛盾,如何处理“三权”和“总统”之间的关系关系到美国的政局稳定和传统民主制度的巩固。罗斯福新政时期由于行政权力的扩张打破了“三权”的平衡,在国家利益和传统民主制度之间的如何取舍上引起了“三权分立”体制的重大波动,但不管怎样,由于民主制度的根深蒂固,任何权力的膨胀都无法动摇分权制衡的原则,无法动摇司法的独立性,“三权分立”“权力的制约和平衡”还是得以保全。“三权分立”原则是反封建政治斗争的产物,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它所要求的对政治生活的严密组织和对国家机构的有效控制,它所体现的对资产阶级各方面力量的平衡与协调,它所体现的是权利的伸张和维护,它所体现的是“法”在调整利益矛盾和利益关系中所起的重大作用,这些都适应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需要,因此它在推动美国政治构建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三权分立”体制为美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三权分立”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权分立”制度为现代民主政治国家所接纳和借鉴,与其说“三权分立”制度是英法启蒙思想家对美国的一大贡献,不如说“三权分立”制度是美国对世界的一大贡献,随着世界民主政治的进程和发展,“三权分立”制度将会愈加光辉和灿烂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