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中国重大历史事件

中国重大历史事件



第一篇:中国重大历史事件

中国重大历史事件

1大禹治水 2 商汤灭夏 3 封疆建国以藩屏周诸侯争霸 5 三家分晋 6 百家争鸣 七国称雄 8 商鞅变法 9 秦始皇统一中国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 11 焚书坑儒 12 修筑万里长城陈胜、吴广起义 14 楚汉之争 15 汉初和亲 文景之治 17平定吴楚七国之乱 18 汉武帝抗击匈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0 “丝绸之路”的开辟 21 盐铁之议王莽改制 23 赤眉绿林起义 24 白虎观会议 东汉外戚宦官专政 26 东汉党锢之祸 27 黄巾起义三国鼎立 29 三分归晋 30 八王之乱

五胡十六国的分裂 32 北魏统一北方 33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北魏各族人民大起义 35 周武帝灭佛 36 南朝“神不灭”与“神灭论”大论战

隋文帝统一南北 38 隋文帝改革 39 大运河的开凿

隋末农民起义 41 贞观之治 42 开元之治

安史之乱 44 藩镇割据 45 永贞革新

会昌灭佛 47 黄巢起义 48 五代十国的分裂

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 50 陈桥兵变与北宋统一 51 杯酒释兵权

杨家将抗辽 53 宋辽和战与澶渊之盟 54 王小波、李顺起义

庆历新政与庆历党争 56 王安石变法 57 女真族建立金政权

方腊起义 59 靖康之变 60 岳飞抗金

钟相、杨么起义 62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63 红巾军起义

张居正改革 65 郑和下西洋 66 戚继光抗倭

郑成功收复台湾 68 明末农民起义 69 南明政权的抗清斗争

平定三藩之乱 71 康熙帝抗击沙俄 72 《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平定准噶尔叛乱 74 清代各族人民起义 75 禁烟运动与虎门销烟

三元里抗英斗争 77 《南京条约》的签订 78 火烧圆明园

太平天国运动 80 捻军起义 81 辛酉政变

洋务运动 83 边疆危机 84 《马关条约》的签订

戊戌变法 86 义和团运动 87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辛丑条约》的签订 89 清末新政 90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保路运动 92 辛亥革命 93 中华民国成立

清帝逊位 95 二次革命 96 袁世凯复辟帝制

护国运动 98 护法运动 99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第二篇:抗日战争重大历史事件

抗日战争重大历史事件

公元1928年:

·6月4日,皇姑屯事件。张作霖(东北军阀,张学良之父)被炸成重伤,送回沈阳后,于当日死去。暴露了日本企图侵略东北的意图。

公元1931年:

·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趁张学良调动东北军主力入关参加中原大战并留驻华北之机,发动“柳条湖事变”,又称“九一八事变”。事变两个月内,日军占领中国东三省诸多主要城市,除在黑龙江遭到马占山部等的强烈抵抗之外,并未遭受重大损失。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民众自发组织了大量东北抗日义勇军抵抗日本军阀侵略,这些抵抗得到了关内民众同情和声援。抗日战争(“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公元1932年: ·1月28日,日本海军陆战队进攻上海闸北,一二八事变爆发。驻守上海的第十九路军(粤军)在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的带领下展开回击,随后张治中率中央军第五军增援上海,双方陷入僵持。2月28日,英国、法国、美国三国公使介入调停。5月5日,中日双方签署《淞沪停战协议》。史称“第一次松湖战役”。

·3月,日本关东军在东北扶持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建立伪满洲国。

公元1933年—1935年:

·1933年日本将军队开进长城一线,进犯热河、察哈尔两省,史称“长城事变”。

·1935年1月中旬,日军制造了“察东事件”,迫使南京政府承认察哈尔沽源以东地区为“非武装区”。

·1935年5至7月,日军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和关东军奉天(今沈阳)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借口“河北事件”和“张北事件”,胁迫南京政府批准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与梅津达成的条件,即“何梅协定”,及察哈尔代理主席秦德纯与土肥原签定的“秦土协定”,接受日军所提取消冀、察两省境内的国民党党部等多项要求,使河北、察哈尔两省的主权大部丧失。

·1935年9月,日本再度制造舆论,要求“华北五省(察哈尔、绥远、河北、山西、山东)自治”。

·1935年的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史称“一二·九”运动。

(以上事变统称“华北事变”,它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标志。)·1933年12月,福建蔡廷锴、李济深及其十九路军组织“中华共和国临时革命政府”,与红军签署《抗日停战协定》,力图挽救危局,史称“福建事变”。·1935年底,中共中央召开了瓦窑堡会议。

公元1936年:

·12月,蒋介石亲自来到西安“督战”,12日,张、杨发动了西安事变,对蒋介石实施“兵谏”,逼其抗日。又称“双十二事变”。公元1937年:

·7月7日,日军炮击中国宛平城,卢沟桥事变发生,中日全面战争开始,史称“七七事变”。

·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淞沪会战开始。它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会战指挥将领:蒋介石。

· 8月16日至12月2日,江阴海战。是抗日战争中罕见的陆海空三栖立体作战,也是抗战期间唯一一次海军战役。

·8月22日,中国共产党中央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25日,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10月2日,南方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9月23日,中国蒋介石被迫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9月25日,平型关大捷,中国八路军115师一部在平型关歼灭日军1000多人,这是中日开战以来共产党军队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战役指挥将领:林彪。

·10月13日至11月2日,忻口会战。这次战役是由第二战区指挥实施的太原会战的中心战役。该战役创歼敌逾万的纪录,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在军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范例。会战指挥将领:阎锡山,朱德、卫立煌。

·12月13日,南京陷落;日军屠杀中国军民30多万人(南京大屠杀)。

公元1938年:

·4月,台儿庄会战(徐州会战的一部分)。国军大败日军。毙伤日军一万多人,成为中国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会战指挥将领:李宗仁。

·6月9日,蒋介石命令在花园口炸开黄河南岸大坝,史称“黄河花园口决堤”。此举虽然暂时阻挡了日军南下,但是也造成了黄河下游的大规模水灾,造成上百万民众直接死亡或间接因饥荒而死。

·8月至10月,武汉会战。是中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会战,战争中日本损失8万人,因病减员8万人,由此丧失了战略进攻的能力。会战中,中国军队最大的胜利是薛岳指挥的“万家岭大捷”,歼敌4000余人。会战指挥将领:蒋介石、陈诚。

公元1939年:

·5月1日—5月24日,随枣战役。战役指挥将领:李宗仁。

公元1940年:

·3月30日,汪精卫伪政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5月1日—6月18日,枣宜会战。会战中,国民党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殉国,他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将领。会战指挥将领:李宗仁、张自忠。

·8月20日至12月15日,百团大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会战指挥将领:彭德怀。

公元1941年:

·1月,中国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叶挺与国民党军队谈判时被扣押,项英、周子昆被杀害。

·12月,香港保卫战。战役指挥将领:莫德庇少将。·1939年9月到1942年1月,长沙会战。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史称为“长沙会战”,或称“长沙保卫战”。会战指挥将领:薛岳。

公元1942年:

·2月1日,中国毛泽东在延安作整顿党的作风报告,其后全党开展整风运动

·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左权不幸壮烈殉国。他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牺牲的最高将领。

·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协助英军对日作战,救出被围英军7000人。·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公元1943年:

·11月,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在埃及首都开罗开会,通过《开罗宣言》,要求战后日本归还占领中国的所有领土,包括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公元1944年:

·4月17日至12月10日,豫湘桂战役。抗日战争中损失最大的会战,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二次大溃退。会战指挥将领:蒋介石、陈诚、白崇禧、汤恩伯。

·5月,卫立煌将军指挥的中华民国远征军强渡怒江,发起滇西反攻,成为了日本在中国战败的转折点。

公元1945年:

·3月起日军先后发动豫西鄂北会战和湘西会战。

·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大会通过的党章中规定以毛泽东思想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南

·5月,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重庆召开,决定坚持独裁、准备内战的政策。·7月26日,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8月28日,毛泽东抵重庆,与蒋介石会谈,史称重庆谈判。

·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8月8日对日宣战,发动八月风暴行动,于8月9日出兵中国东北。加速了日本投降的步伐。·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正式签署投降书。·10月25日,日本台湾总督签署投降书,台湾、澎湖列岛重入中国版图。

第三篇:中国2001-2010年重大历史事件回顾

中国2001-2010年重大历史事件回顾

2001

2001年7月1日,中共中央隆重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2001年11月10日,历经15年艰苦谈判,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以全体协商一致的方式,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第143位成员。

2002

200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这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也是我们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这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党的中央领导集体顺利实现了新老交替,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2002年11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选举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等。胡锦涛当选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2002年7月4日,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开工。这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造福西部各族人民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石油工业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标志。

2002年11月6日,长江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合龙,这标志着三峡工程的总体建设将转入第三阶段。

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2003

2003年3月15日上午,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胡锦涛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3月16日上午,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经过投票表决,决定温家宝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新一届政府迎来了一场严峻的考验——非典型肺炎疫情在全国多个省市区发展和蔓延。面对非典型肺炎这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一场没有硝烟的特殊战斗,进入攻坚阶段;一座抗击非典的伟大长城,巍然矗立起来。2003年6月24日,中国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在北京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解除对北京的旅行限制建议,并将北京从非典型肺炎疫区名单中除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非典斗争的阶段性重大胜利。

2003年10月15日,我国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升空,绕地球飞行14圈后于16日安全着陆。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4

2004年3月14日,2903名全国人大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郑重表决宪法修正案草案。表决结果:赞成2863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通过。这次宪法修正案,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写入宪法,确立其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同时,明确规定国家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

2005

2005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四点意见,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2005年3月14日,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2005年4月至7月,中国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相继组团访问大陆。胡锦涛总书记分别与连战主席、宋楚瑜主席、郁慕明主席就促进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广泛而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取得重要成果。连战等人的访问对促进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推动两岸关系的进一步缓和,逐步构建两岸和平稳定发展的框架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

2006

2006年7月1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青藏铁路历经1800多个日日夜夜,10多万建设大军在“生命禁区”,攻克了“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技术难题。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创造了铁路建设史上多项第一。

2007

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自10月1日起施行。

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胡锦涛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举行。胡锦涛同志再度当选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2007年10月24日,大凉山腹地的西昌卫星发射场,中国首颗绕月卫星“嫦娥一号”在此升空。11月26日,中国第一幅月图完美亮相,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2008

2008年3月3日至1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在京举行。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和决定任命了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成员,审议和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迈出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步伐。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的特大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受灾群众462

5万多人,造成69227名同胞遇难、17923名同胞失踪,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力投入抗震救灾斗争,彰显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2008年8月8日至24日,北京成功举办第二十九届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0多名运动员参赛,共打破世界纪录38项、奥运会纪录85项,有87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获得了奖牌。中国体育代表团共获得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第一次名列奥运会金牌榜首位。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9月27日16时41分00秒,我国航天员翟志刚打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轨道舱舱门,首度实施空间出舱活动,茫茫太空第一次留下中国人的身影。

2008年12月15日,海峡两岸空运直航、海运直航及直接通邮正式启动,两岸“三通”迈开历史性步伐。

2009

2009年10月1日上午10时,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20万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节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检阅受阅部队。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实现了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党中央、国务院果断采取包括4万亿投资、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在内的一揽子计划,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9年中国经济率先实现V形反转,经济增速呈逐季加快态势。2009年10月23日,国家统计局发言人宣布,三季度GDP同比增长8.9%,全年“保八”没有悬念。中国动力不仅驱动了中国发展,更传递到全球。联合国发表的2009年世界经济报告指出,中国在2009年实现8%的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惊人的50%。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当之无愧地成为2009年带动全球经济复苏的最强引擎。

2010

2010年5月1日,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历时整整6个月的上海世博会创造了多项纪录: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逾7308万人次的境内外游客参观,单日最大客流达103.28万人。上海世博会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发展经验、传播先进城市理念、探讨城乡互动发展,传播“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世博理念,被誉为“成功、精彩、难忘的世界性盛会”。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也是21世纪第一个10年的收官之年。这10年里,中国交出了一张漂亮的经济答卷——200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500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2004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国内市场总量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全年财政收入达到2.6万亿元人民币;2009年,中国以12017亿美元的出口规模总量处于世界第一;2010年,中国第二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33万亿美元,第三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415万亿美元,连续两个季度超过日本。美国《纽约时报》认为,这标志着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美国《新闻周刊》称,21世纪第一个10年里,全球只有“中国崛起”这

一件大事。

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第四篇:福建省近代以来重大历史事件参考

福建省近代以来重大历史事件参考

1、中法马江海战 1883年法国占领越南,并以越南为基地侵略中国,引发中法战争。1884年7月间,法国海军中将孤拔率领远东舰队以“游历”为名,陆续强行驶入马尾军港,引发马江海战。仅半个小时清军舰9艘运输船19艘均被击沉,全军覆没。马江海战惨败,激起国人极大愤慨,8月26日,清政府被迫下诏正式对法国宣战。

2、马尾船政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在左宗棠、沈葆桢等人主持下,清政府在福建马尾设厂造船、兴办学堂,组建水师,开创了近代中国第一座专业机器造船厂和传授科技知识的高等教育机构,形成了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马尾船政。马尾船政开风气之先,培养了大批船政群英,是洋务运动的代表性成果之一。

3、福建的辛亥革命运动 1911年由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在这场伟大的革命运动中,八闽儿女奋起响应投身革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战斗篇章。广州起义,林觉民等23位闽籍志士慷慨赴难,英勇作战,血洒黄花岗。武昌首义,林森、林述庆、黄钟瑛等闽籍志士做出了重大贡献。武昌起义后,福州的革命党人积极响应,于11月9日在于山打响了推翻清王朝的隆隆炮声并很快光复福州。此后,厦门、兴化、漳州、汀州等地相继爆发武装起义。是年11月建立福建革命军政府,使福建成为辛亥革命中全国最早光复的17个省份之一。

4、福建的五四运动 1919年5月发祥于北京的“五四运动”浪潮扩展到福建。5月7日,福州中等以上学校的师生率先在南校场举行大会和示威游行,拉开了福建五四运动的序幕。此后,福州学生组建学联会,并于5月24日举行追悼在北京死难的闽籍爱国学生郭钦光。从6月14日开始,在福州台江发生了为期半年的抵制日货、抗击日舰入侵、抓捕寻衅日本浪人、驱逐北洋督军李厚基的一系列事件。

5、闽西南武装暴动 根据中共“八七”会议精神,福建党组织于1928年3月至7月相继组织龙岩后田暴动、平和暴动、上杭蛟洋暴动、永定金砂暴动等武装暴动,建立了闽西南工农武装和红色区域,为迎接红四军入闽、建立闽西南苏维埃政权奠定了基础。

6、古田会议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即著名的古田会议,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古田会议解决了如何把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它所确定的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和从政治上建军的原则,为后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和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成功实践奠定了基础。古田会议因此成为我党我军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7、福建苏区的建立 从1928年开始,福建地方党组织在红四军的帮助和指导下,相继建立了闽西南苏区(中央苏区)和闽赣、闽北、闽东苏区,以及闽中游击区。福建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8、福建事变 1933年11月至1934年初,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人以中国国民党第十九路军为主力,在福建发动的抗日反蒋事件。简称“闽变”。

9、中央红军长征

福建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1934年10月中旬,2.8万福建儿女(约占中央红军的三分之一)跟随中央红军踏上了长征之路,为长征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留在福建苏区的红军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牵制了大批敌军,策应了中央红军的长征。

10、福建的三年游击战争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以后,福建苏区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坚持三年游击战争,并为组建新四军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后长期坚持抗日反顽斗争、解放战争和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福建的斗争,十五年红旗不倒,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红色根据地。

11、新四军北上抗日 1938年初,在福建各苏区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近六千人(占新四军组建时近一半)相继整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三支队等部队北上抗日。闽籍新四军各部队驰骋大江南北,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12、永安抗战进步文化 抗日战争时期,大批文化精英集中我省永安,形成了以宣传抗日救亡为主要内涵的永安进步文化,并与延安文化、重庆文化、桂林文化并立,成为抗战时期祖国东南的进步文化中心。

13、大湖战役 1941年4月日军侵占福州后,沿闽江西进,试图占领闽北威逼浙赣。福建军民在闽侯大湖浴血奋战,歼敌数百,粉碎了日寇的战役企图。大湖战役是福建军民抗击日寇入侵并取得胜利的一次主要战役。

14、解放福建战役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进军福建,围歼东南沿海地区的国民党军队,相继取得了福州战役、漳厦战役的胜利,基本解放福建。

15、东南沿海地区的海防作战(东山战役、空军入闽作战、炮击金门和崇武海战等)。新中国成立后,盘踞在台湾和福建沿海岛屿的国民党军不断窜犯东南沿海地区。1953年7月,人民解放军歼灭窜犯东山岛的国民党军队;1958年6月空军入闽作战,控制了闽海前线的制空权;同年8月,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是在党中央直接指挥下,我国军事、外交相互结合的一个成功范例;六十年代初粉碎美蒋武装特务窜犯东南沿海;1965年8月,人民解放军海军以小胜大,在崇武海面击沉了国民党军“章江号”、“剑门号”。从此,国民党军队停止了直接进入福建沿海地区的骚扰行动。

16、设立厦门经济特区 1980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厦门经济特区;1984年3月,中央决定厦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厦门全岛。福建的改革开放由此掀开新的篇章。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

17、全面推进改革开放 1984年3月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联名倡议,要求对国有企业“松绑放权”,以推进和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此举在全国引发关于给国企领导“松绑放权”的大讨论大行动,对深化我国的改革开放产生了重大影响。省委省政府根据福建的实际情况,“念好山海经”,发展生产力,在全国率先引进境外资金嫁接国有企业,乡镇企业全面兴起并形成“晋江模式”。组织石狮综合改革,探索小政府大社会的途径。大力推进林权改革。1979年春,仙游农民李金耀承包马山林场;2003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开展林权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果。2008年8月,中央推广福建林权改革的经验,继土地联产承包之后,在农业战线揭开了新一轮改革的序幕。三明市以“五讲四美三热爱”为核心内容,首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新风。在漳州市首创“110”服务的基础上,全省创建便民服务联动体系。

18、两岸交流实现三通 从1979年开始,福建率先对台湾产品开放市场(通商);1984年台湾民众乘渔船进入湄洲岛祭拜妈祖,开创了两岸民间交流的先河;1993年开放邮件往来(通邮);1997年开通福州、厦门海上航线高雄(通航);2003年春节实现空中直航,2008年12月,闽台三通取得实质性突破。由此,闽台之间的各方面交流全面展开。

19、福建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突破性进展 武夷山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丹霞(泰宁)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南音、妈祖信俗、中国剪纸、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技艺等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木拱桥营造技艺入选人类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福州三坊七巷、泉州中山路、漳州香港街等相继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20、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设立 2004年1月福建省第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在多年构思的基础上,正式提出海峡西岸的区域经济构想。2009年5月,国务院正式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正式形成。

近代以来福建著名历史人物参考

一、近代

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

陈化成(吴淞抗英)洋务运动:沈葆桢(马尾船政)

陈宝琛(末代帝师、新式教育)

马江海战英烈群体 马江海战中牺牲烈士近千名(列入名册者736人)。涌现了陈英、吕翰、许寿山、叶琛、林森林、梁梓芳等英烈。

甲午海战英烈群体:刘步蟾等海军将领 戊戌六君子:林 旭 刘光第 广州起义(黄花岗)闽籍烈士群体:

方声洞 冯超骧 罗乃琳 卓秋元 黄忠炳 王灿登 胡应升 林觉民 林西惠 林尹民 林 文 林时爽 刘六符 刘元栋 魏金龙 陈可钧 陈更新 陈与燊 陈清畴 陈发炎等23人 武昌首义闽籍群体

思想启蒙:严 复(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

林 纾(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

辜鸿铭(中西文化交流)

陈季同(中西文化交流)其 他:萨镇冰(中国近代海军将领)

林 森(民主革命先驱)陈绍宽(中国现代海军将领)黄乃裳(民主革命先驱)

二、现代

革命人物:林祥谦(二〃七大罢工领导人之一)王荷波(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著名的工人运动领导人)

张鼎丞(闽西苏区主要创始人之一)邓子恢(闽西苏区主要创始人之一)叶 飞(开国上将)杨成武(开国上将)

刘亚楼(开国上将)

张廷发(开国少将、中央政治局委员、空

军司令员)

名人名家:闽籍两院院士群体

高 鲁(著名天文学家)张钰哲(著名天文学家)

侯德榜(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陈岱荪(著名经济学家)王亚南(著名经济学家)高士其(中国科普先驱)卢嘉锡(著名化学家)林兰英(著名物理学家)陈景润(著名数学家)林巧稚(著名妇产科专家)沈 元(著名空气动力学家)林同骥(著名空气动力学家)吴孟超(著名肝胆医学专家)梁守槃(著名航天工程技术专家)谢希德(著名物理学家)

郑振铎(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邓 拓(著名文学家)谢冰心(著名文学家)林语堂(著名文学家)庐 隐(著名文学家)

林徽因(著名文学家)

华侨领袖:陈嘉庚

胡文虎

英雄模范:谷文昌

杜凤瑞 安业民

英雄小八路群体 海上女民兵群体

张高谦(著名少年烈士)李子芳(著名新四军抗日烈士)廖海涛(著名新四军抗日烈士)陈明、辛锐(夫妇、著名八路军抗日烈士)李 林(著名八路军抗日烈士)何凌登(抗美援朝第一位烈士)陈客嬷(著名红军女烈士)吴富莲(著名红军女烈士)

陈康容(抗日战争著名战争女烈士)刘惜芬(解放战争时期著名女烈士)萨师俊(中山舰舰长,抗日烈士)陈盛馨(民国空军著名的抗日烈士)

第五篇:历史上的今天:5月重大历史事件

5月1日,劳动节

·1851年,第一届国际博览会在英国伦敦开幕 ·1931年,纽约帝国大厦剪彩(图)

·1958年,人民英雄纪念碑揭幕

·199

5年,“亚洲第一塔”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落成 ·2008年,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5月2日

·1895年,康有为“公车上书”

·1945年,中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演出(图)·1980年,我国绵羊冷冻胚胎移植成功

·1997

年,英国工党领袖托尼·布莱尔出任首相 ·2008年,强热带风暴登陆缅甸

5月3日

·1917年,俄国临时政府发生第一次危机

·1938年,冀中根据地形成·1979年,撒切尔夫人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图)·1998

年,卢浮宫名画再次被盗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结束境外传递

5月4日,青年节

·1492年,哥伦布在牙买加登陆

·1825年,英国科学家赫胥黎出生

·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1919年,五四运动在中国北京爆发

(图)

·1986年,中国开始正式实行夏时制

5月5日

·1640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解散议会

·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

·1912年,第五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图)·1921年,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

·1932年,中日签订《淞沪停战协定》

5月6日

·1682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迁居凡尔赛宫 ·1953年,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

·1987年,黑龙江省大兴安岭的4个林区发生特大火灾 ·1998年,奔驰汽车公司与克莱斯勒公司合并

·2001年,人类第一位太空游客安全返回地球(图)

5月7日

·1840年,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诞辰 ·1916年,护国军政府设立军务院 ·1954年,奠边府战役结束

·1973年,《华盛顿邮报》荣获普利策奖

·1995年,希拉克当选法国总统(图)

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

·1753年,墨西哥独立运动领袖伊达尔哥诞辰 ·1884年,《点石斋画报》在上海创刊 ·1952年,珠穆朗玛峰获得正名(图)·198

4年,苏联宣布抵制洛杉矶奥运会·1998年,北京图书大厦试营业

5月9日

·1502年,哥伦布最后一次启航出发 ·1915年,袁世凯承认“二十一条” ·1944年,苏军收复克里米亚半岛(图)·1950

年,“舒曼计划”提出

·1993年,首届东亚运动会在上海举行

5月10日

·1503年,哥伦布率领的西班牙船队到达开曼群岛 ·1716年,《康熙字典》编成·1940年,丘吉尔临危受命出任英国首相(图)·1949年,德国被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1988年,文学家沈从文逝世

5月11日

·1901年,世界上第一起交通罚款

·1964年,3倍音速的b-70轰炸机首航 ·1994年,曼德拉宣誓就任南非总统

·1995年,中国成为第六个研制成功磁悬浮列车的国家

(图)

·2008年,奥运圣火传递到福州

5月12日,国际护士节

·1820年,近代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诞生 ·1939年,诺门坎事件发生

·1958年,新中国第一辆轿车出厂

·2002年,后勤指挥学院纪念建院50周年

·2008年,四川汶川县发生里氏

8.0级特大地震(图)

5月13日

·1888年,巴西废除农奴制 ·1954年,官厅水库建成(图)

·1968年,美国与越南开始巴黎和谈 ·198

1年,罗马教皇保罗二世遇刺

·2008年,印度城市斋普尔发生系列爆炸事件

5月14日

·1905年,袁世凯练成北洋新军 ·1948年,以色列正式宣布成立

·1953年,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1973年,美国第一个空间站“太空实验室”升空

(图)·1990年,法国发生卡庞特拉事件

5月15日,国际家庭日

·1859年,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出生 ·1878年,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创立 ·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 ·194

3年,共产国际宣布解散

·1998年,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在伯明翰开幕

5月16日

·1880年,匈牙利总工人党建立 ·1947年,孟良崮战役结束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图)·1997

年,美国提高我国的信用等级

·2002年,中国电信、中国网通正式成立

5月17日,国际电信日

·1792年,世界上最大的证券市场纽约证券交易所成立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解放武汉三镇(图)·1954年,美国最高法院宣布废除黑白分校制 ·2004年,美国马萨诸塞州同性结婚开始合法

·2008年,台湾援助队发现北川中学有5个生命迹象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

·1804年,拿破仑·波拿巴称帝

·1980年,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成功发射 ·1990年,南京天文台命名“吴健雄星” ·1997年,北京至九龙直通客车开行

·2008年,“爱的奉献”大型赈灾晚会举行(图)

5月19日

·1643年,法国在罗克鲁瓦战役中击败西班牙 ·1914年,现代围棋第一人吴清源出生 ·1921年,美国颁布移民法 ·1980年,圣海伦斯火山爆发

·2008年,中国全国哀悼日哀悼汶川受难同胞(图)

5月20日

·1498年,瓦斯科·达·伽马抵达印度卡利库特 ·1506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逝世 ·1902年,古巴共和国成立

·1980年,魁北克省公民投票反对脱离加拿大

(图)·2008年,马英九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

5月21日

·1884年,雕刻家巴托尔迪完成自由女神像 ·1902年,张之洞创立湖北师范学堂 ·1917年,北洋府院之争越演越烈

·1990年,国家对可可西里进行科学考察(图)

·1998年,印尼总统苏哈托宣布辞职

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1455年,英国玫瑰战争爆发

·1813年,德国作曲家瓦格纳诞辰 ·1935年,红军顺利通过彝民区

·1962年,首届电影“百花奖”授奖仪式举行

(图)·1990年,南北也门统一,成立也门共和国

5月23日

·1917年,气象学家爱德华·诺顿·罗伦兹逝世·1928年,米老鼠诞生(图)

·1995年,Java编程语言官方发布 ·1997

年,我国与巴哈马建交 ·2008年,南美洲国家联盟成立

5月24日

·1787年,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 ·1953年,立体电影出现

·1954年,晶体管计算机诞生(图)

·1994年,纽约世贸中心爆炸案罪犯被判处240

年监禁·2008年,温家宝在映秀镇会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5月25日

·1895年,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被判入狱 ·1940年,二战敦刻尔克战役开始

·1961年,美国首次载人宇宙飞船飞行成功

·1997年,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在荷兰海牙正式成立

·1998年,狮身人面像修复工程竣工(图)

5月26日,世界向人体条件挑战日

·1841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首次进攻广州城 ·1900年,发现莫高窟“藏经洞”(图)·1976年,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逝世·1986

年,中国环渤海经济区成立 ·1991年,香港城门隧道转车站启用

5月27日

·1703年,俄国沙皇彼得一世下令建造圣彼得堡(图)·1931年,人类首次乘气球飞行到同温层 ·1942年,陈独秀在四川江津病逝

·1976

年,毛泽东会见巴基斯坦总理阿里·布托·1994年,新的上海大学正式成立

5月28日

·1902年,中国胚胎学家童第周诞辰 ·1937年,张伯伦出任英国首相(图)·1972年,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温莎公爵去世 ·1998年,巴基斯坦连续进行5

次核试验 ·2008年,尼泊尔宣布废除君主制

5月29日

·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

·1934年,美国放弃在古巴的权利 ·1953年,人类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 ·1981年,宋庆龄逝世

(图)

·1997年,扎伊尔总统蒙博托被赶下台

5月30日

·1431年,圣女贞德被处死

·1903年,邹容著作《革命军》出版 ·1956年,中国与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建交 ·1975年,中国第一次发现古生界地层油田

·2008年,四川省抗震救灾大型晚会在成都举行(图)

5月31日,世界无烟日

·1809年,奥地利音乐家约瑟夫·海顿逝世 ·1912年,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出生 ·1984年,横贯天山的南疆铁路全线通车 ·1986年,第十三届世界杯足球赛开幕

·2007年,世界上第一份“个人版”基因图谱公布(图)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2/158036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