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国家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易落陷阱题大盘点
2014年国家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易落陷阱题大盘点
经长期研究发现,资料分析题以计算见长,包括增长量、增长率等容易混淆的概念,考生们要在备考中预知一下这些陷阱是什么样的,以下是各种陷阱:
一、概念理解陷阱
1.增长率、增长量混淆
应对策略: 1.增长率表示的是本期比上期(前期)增长了百分之多少,强调的是增长的快慢问题;常见表述有:
(1)“XX快速(较快)增长”、“XX增速加快(减慢)”
(2)“XX增幅(降幅)较大”、“XX大幅度增长(降低)”
(3)“XX增长率最高(最低)的是”
2.增长量表示的是本期比上期增长了多少,强调的是增长的多少问题。常见表述有:“增长量(增长值)为多少/多多少”
【例题1】今年前两个月,该市对外出口超亿美元的国家有六个国家和地区,分别是美国、日本、韩国、德国、新加坡和香港。六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总额为 18.38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 69.7%。其中对美国出口7.3亿美元,增长12.2%,扭转了一月份下降的局面。对日本出口2.99亿美元,增长16.2%;对韩国出口2.66亿美元,增长32%;对德国出口2.46亿美元,增长1.2倍;对新加坡出口1.62亿美元,增长1.8倍;对香港出口1.35亿美元,增长25.4%。
今年前两个月该市对外出口超亿美元的国家有六个国家和地区中,与去年同期相比,出口额增长最多的是()。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
A.美国 B.日本 C.新加坡 D.德国
解析:此题答案为C。对美国出口额增长了7.3-7.3÷(1+12.2%)=0.8亿美元,同理,对日本出口额增长了0.42亿美元,对德国出口额增长了1.34亿美元,对新加坡出口额增长了1.04亿美元,综上,D项正确。
陷阱分析:增长率和增长量陷阱。此题极易误选C项,由材料可知“对美国出口,增长12.2%”、“日本出口,增长16.2%”、“对德国出口,增长 1.2倍”和“对新加坡出口,增长1.8倍”,那么我们通过比较可知:对新加坡出口增长最快。而题干所求的是出口额增长最多的,也就是求增长量最多的。所以C项就是错误选项。
2.同比增长、环比增长和年均增长的混淆
应对策略:1.同比表示的是相同时间特性下两个数据大小的比较;环比表示的是时间顺延特性下两个数据大小的比较。
2.同比增长指的是相较于上年同期增长的量或增长的百分比;年均增长指的是某变量一段时期内平均每年增长的量或百分比。年均增长量并不等同于同比增长量,年均增长率也不等同于同比增长率。
【例题2】国基本型乘用车产销 21.19万辆和22.13万辆,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86%和26.03%;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产销1.43万辆和1.52万辆,降幅不大;交叉型乘用车本月产销6.60万辆和6.85万辆,分别比上月下降14.23%和2.83%;多功能乘用车产销降幅最大,本月产销1.23万辆和1.24万辆。
1至5月,基本型乘用车累计产销99.10万辆和96.93万辆,产量同比下降2.73%,销量同比增长1.07%;多功能乘用车累计产销6.11 万辆和5.71万辆,同比增长31.26%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
和31.54%;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累计产销6.46万辆和6.54万辆,同比下降16.00%和 10.25%;交叉型乘用车累计产销36.77万辆和37.41万辆,同比增长6.02%和10.29%。
根据上述材料,以下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与去年相比,全国今年1至5月基本型乘用车产、销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B.今年1至5月份全国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产、销量都低于去年同期
C.去年5月全国交叉型乘用车产、销量都低于今年5月
D.今年4月全国基本型乘用车产、销量都略高于5月
解析:此题答案为B。A项,从资料中可以看出,今年1-5月份基本型乘用车产量同比下降了2.73%,A项错误;
B项,今年1至5月份全国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产、销量同比下降16.00%和10.25%,B项正确;
C项,今年5月份全国交叉型乘用车产、销量分别比上月下降14.23%和2.83%,这是一个环比下降,不是同比下降,而C项的叙述却是关于同比的,则C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到;
D项,今年5月份全国基本型乘用车产、销量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86%和26.03%,这是一个同比增长,而D项的叙述却是关于环比的,则D项也无法从材料中得到。
综上,正确答案为B。
陷阱分析:材料中出现的“比去年同期”、“同比”属于同比增长(下降),是把今年5月的数据和去年5月的数据相比;“比上月”属于环比增长(下降),是把今年5月的数据和今年4月的数据相比。C项中出现的交叉型乘用车产、销量在今年5月份均比4月份下降,是环比而不是同比。D项中出现的基本型乘用车产、销量在今年5月份均比去年同期增长,是同比而不是环比。
3.相对数、绝对数混淆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
应对策略:1.绝对数通常反映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规模、水平,可以比较大小,带有单位。资料分析当中经常涉及的总产量、增长量、销售额、进出口总额、顺差额等;
2.相对数反映的是现象之间数量上的联系程度和对比关系的综合指标。资料分析中相对数主要以增长率、指数、倍数、人口密度、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形式出现;
3.资料分析中求绝对数的问题时,大多会和相对数关联,我们在解题时要注意与相对数相关的具体的绝对数值;
4.在求相对数时,要注意相对数的具体计算公式,不要因为计算公式的错用而导致解题错误。
【例题3】
2002-2006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2003-2006年,我国出口额与上年相比的增长量都超过1000亿美元
B.2003-2006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呈逐年上涨状态
C.2004年至2006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呈逐年上升趋势
D.2001年,我国的出口额约为2673亿美元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
解析:此题答案为D。由图中所给出的信息,只能计算出2001年的进出口总额,不能算出2001年的出口额,而其他选项都是正确的,应选择D。
陷阱分析:干扰选项是C。图中曲线上的点表示的含义是进出口总额与比上年相比的增长率,考生在考试时由于时间紧,很容易将该曲线直接当成是进出口总额与上年相比的增长量变化曲线,错选C项。
二、材料、题目解读陷阱
1.材料解读陷阱
应对策略:1.针对各种材料,一定要在材料解读的时候注意材料中的所有相关内容,任何内容都不能忽视;
示例:我们在解读图形材料时,对标题、单位、图注、注释(某些材料会有)等这些特别细节的内容都要仔细阅读。
2.平时复习时,注意对一些比较常考的,但是不常用的一些专业术语、生僻词汇的熟悉和积累。
【例题4】
2006年全国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流向及从业情况统计表(单位:%)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
2006年,全国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中,男性劳动力8434万人,占64%。从年龄构成上看,20岁以下占16.1%;21-30岁占 36.5%;31-40岁占29.5%;41-50岁占12.8%;51岁以上占5.1%。从文化程度看,文盲占1.2%;小学文化程度占18.7%;初中文化程度占70.1%;高中文化程度占8.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3%。
表中“?”处的数值应为()。
A.41.6 B.42.5 C.51.5 D.52.4
解析:此题答案为C。东北地区第三产业比重为1-4.2%-44.3%=51.5%。
陷阱分析:干扰选项为A。本题属于表格解读陷阱。考生在解题时,容易把全国第三产业百分比误认为是后面四个地区第三产业百分数的平均值,直接列式为40.5%×4-41.7%-40.7%-38%=41.6%,错选A项。
2.题目要求解读陷阱
在前十大客源国中,上海市入境游客增幅最大的是()。
A.新加坡 B.印尼 C.法国 D.马来西亚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
解析:此题答案为A。根据条形可知:前十大客源国有日本、韩国、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由折线可知这十大客源国中,入境游客增幅最大的是新加坡。
陷阱分析:题干要求解读陷阱,干扰项是B项。注意题干条件“在前十大客源国中”,虽然上海市入境游客增幅最大的是印尼,但是印尼不属于前十大客源国,因此不要误选B项。
建议考生们认清以上陷阱,在考场上绕开之后便可大路坦途。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
第二篇:2015年国家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巧解寓言故事类题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题中寓言故事类题如何作答呢?中公为考生带来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答题技巧:巧解寓言故事类题。
首先从这类题型的特点出发,寓言故事类需要各位考生得出的正确答案,往往是我们从文段给出的小故事里得到的启示,所以,寓言故事类正确答案往往是一个寓意深刻的道理。
【例题】有一次,苏格拉底淌水过河,脚一划,落水了。他拼命挣扎,大喊救命,不远处有个钓鱼者不但不救他,反而转身就走。最后是他的学生救了他。后来那个钓鱼者淌水过河,也落水了,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正巧在河边散步,便用竹竿把他救了上来。当学生们知道救上来的就是那个钓鱼者时,都后悔了,但苏格拉底却说:“不对,我们应该救他,这正是我们和他的区别。”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
A.莫以善小而不为
B.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C.做人原则应以一贯之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D.普度众生是哲学家的使命
【解析】在题干中,我们发现文段中有两种相同的行为,即“学生救了苏格拉底”,后面,“苏格拉底要求学生救坏人”为什么会产生两种相同的行为呢,在于这是应该始终坚持的“做人的原则”,故正确答案为C。
如果考生带着目的去寻找其中蕴含的原因,那么正确答案也就自然而然呼之欲出,非常容易操作。
“更多详情请进江西公务员考试网: http://jx.offcn.com/?wt.mc_id=bk10383 也可加入江西中公教育官网微信平台:jx-offcn-com 或加入新浪官方微博:江西中公教育”
第三篇: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 行测技巧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
行测技巧
“代入排除法”是在解决逻辑推理中朴素逻辑题目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当选项的信息给的充足全面的时候,将四个选项一一代入题干中,有时可以快速有效的排除三个与题干矛盾冲突的选项,留下正确的那个,或者是在代入的过程中,直接就可以把符合条件的正确选项直接筛选出来。随着近两年国考必然性推理题目数量的提升,“代入排除”法因为快捷高效,可以被应用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中公教育专家在此告诉大家说,其实“代入排除”法不只用在“选项全面”还有其他情况,这种情况就是——仅读题干就可快速排除选项。这种题目如果出现的话,它的难度要低一些,不需要代入选项,本身在读题干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很多的信息,也就自然能够排除错误的选项。
甲、乙、丙、丁、戊、己是一个家族的兄弟姐妹,,已知:甲是男孩,有3个姐姐;乙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丙是女孩,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丁的年龄在所有人当中是最大的;戊是女孩,但是她没有妹妹;己既没有弟弟也没有妹妹
从上述叙述中,可以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A.己是女的且年龄最小 B.丁是女的
C.六个兄弟姐妹中女孩的数量多于男孩的数量 D.甲在六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三
【中公解析】这道题目是典型的朴素逻辑元素对应问题,最终的目的是能够把这个家庭中第1到第6都能排列出对应的身份,但是对于行测的选择题而言,我们只要选出答案即可,不需要过多的纠结到底这个家庭中谁排在什么位置,我们的目的只是去确定ABCD四个答案哪句话说得最正确。
信息一:甲是男孩,有三个姐姐,有三个姐姐证明,甲最大也只能在6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四。所以D选项说甲排行第三,这明显是错误的。排除D项。
信息二:乙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这个信息告诉我们乙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还有哥哥和弟弟,但是对于乙我们还是一无所知,不知道乙排在第几,也不知道乙是男是女,这个信息无效。
信息三:丙是女孩,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这个信息就很重要了,我们想象一下,丙本身是女孩,除了丙之外还有两个女孩,那么这个家庭里就得有几个女孩呢?加在一起就是三个,一共六个兄弟姐妹,三个女孩,那么与此对应就有三个男孩。所以说C选项说六个兄弟姐妹中女孩数量多于男孩是不对的,应该是男女数量相等,排除C项。
信息四:戊是女孩,但没有妹妹,那么证明戊应该是女孩中最小的。
信息五:己既没有弟弟也没有妹妹,这个信息非常重要,我们把信息四和信息五结合一下,发现戊本身在排行中比较小,但是己的排行应该是最小的,已在比戊小的同时,戊还没有妹妹,这就证明己是戊的弟弟。所以A选项说己是女孩是错误的,排除A项。所以答案选B。
第四篇:2014年国家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常见计算题讲解
2014年国家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常见计算题讲解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
第五篇:2014年国家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运用技巧破解计算题
2014年国家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运用技巧破解计算题
计算题是资料分析的重点题型之一,题目难度偏大,数据关系比较复杂,难以把握,对考生分析资料、提炼有效数据的能力要求比较高,而且在计算过程中涉及多个数据间的计算,可能导致计算结果和正确选项之间有偏差。因此,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复习计算题时,要重点掌握常考查的计算型概念,同时注意运用计算技巧,从而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一、计算题常见考查方式
1.直接考查“计算型概念”,如“比上年(某年)增长(减少)的量是多少”,“比上年(某年)增加(减少)了百分之多少”,“XX占XX的比重是多少”,“XX是XX的多少倍”等等;
2.间接考查“计算型概念”,比如要先根据同比增长率求出上年量,再求倍数关系等。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