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雾霾原因分析及研究
《市政工程专论》读书报告
1、霾的形成原因
近些年,我国各省深陷雾霾之中,成都市近两个月也多次发布雾霾橙色预警。雾霾频繁发生也表明我国环境正日益恶化。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空气湿度达到饱和的时候就会在空气中凝结成雾,雾以空气中的灰尘作为核,但对人体的伤害很小,而霾却不同,霾是以有害烟尘污染物作为核。由于雾霾天气的湿度较高,水汽较大,雾滴提供了吸附和反应场所加速反应性气态污染物向液态颗粒物成分的转化,同时颗粒物也容易作为凝结核加速雾霾的生成,两者相互作用,迅速形成污染。因此,雾霾发生的条件有以下几点:第一,空气的相对湿度较高,这也是为什么雾和霾伴随发生。第二,发生雾霾的地区空气流动较小,没有明显的的冷热空气对流,风力较小,大气层比较稳定。第三,夜间辐射降温,使得原本湿度较高的空气凝结成雾,而雾的形成是霾形成的前提之一。一些大城市大量的有害气体排放如空气之中,如:硫化物气体、氮化物气体、可吸入颗粒物等,这些有害气体不能通过大气流动排走,这些都会为雾霾的形成助力。空气的温度越低,能容纳的水汽也越少,超过的部分就会形成雾,也就越容易形成雾霾。
2、雾霾的危害
雾霾对人体的危害很大,首先,对呼吸道的危害就极大。雾霾的成分很复杂,通常含数百种颗粒物,有害健康的主要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它们能直接进入并黏附在呼吸道和肺泡中,引起急性鼻炎和支气管炎等病症,在雾霾天会感觉到鼻子喉咙有刺激感。其次,雾霾天对心血管也有严重影响,雾霾天会阻碍血液循环,导致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最后,雾霾还会减少紫外线对人体的照射,使人体的维生素D不足,从而影响对钙的吸收。雾霾比吸烟的危害更大,有调查显示,中国吸烟的人群在不断下降,而患肺癌的人群却上升了4倍,有专家指出这与雾霾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雾霾的治理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健康,我国现在的雾霾形式已经非常迫在眉睫。
3·
1、两种评价指标
我国现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明确规定了各种有害气体和颗粒物的标准限制,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PM2.5、PM10、重金属等。但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是否有了环境监测体系就足够了?单用环境监测体系就能衡量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吗?在我看来完全不是,单从这套体系来看,我完全认为它的出发点是人,比如《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的各项指标都是从人的角度出发去考虑。哪怕各项指标都达到要求我任然不认为环境就变好了,因为我们没有从自然的角度去考虑。因此,我们必须引入生态核算,它能与环境监测体系形成优势互补。生态核算的对象可以是自然的任何系统,如:农田、森林、湿地、湖泊、海洋等。核算包括生态系统产品价值、生态调节服务价值和生态文化服务价值,评价模型有普通模型、SBM模型、趋善化模型、GEP模型。3·
2、自然资本概念
要认识生态核算,首先要认识一个概念——自然资本,在一般认为的经济模型中有两大要素:一是资本(这里指人造资本),二是劳动。虽然经济学家也承认土地的要素,但并不太重视。十九世纪古典经济学家,特别是《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1817)的作者大卫.李嘉图,曾经关注土地及其生产力,视其为经济生产的基础性决定要素。随后,生态经济学家们将”土地”的概念扩大为自然资本。毫无疑问,自然资本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提供先决条件,它限制了生产的上限值,无论技术多么发达,首先得有自然资本,而不是人造资本,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然而,如何衡量生态系统产品价值、生态调节服务价值和生态文化服务价值成了问题的关键。方法就是将生态系统产品价值、生态调节服务价值和生态文化服务价值货币化。
3.3、GEP模型
GEP即: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可以定义为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价值的总和。GEP=EPV+ERV+ECV ,式中,EPV为生态系统产品价值,ERV为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ECV为生态文化服务价值。GEP的概念是借鉴国内生产总值(GDP)概念提出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核算目的是评价与分析生态系统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作用,以及对人类福祉的贡献。通过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核算还可以认识和了解生态系统的状况以及变化。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是与国内生产总值平行的核算指标,前者关注的是生态系统的运行状况,后者关注的是经济系统运行的状况。GEP核算的首个项目启动,将有助于检验衡量生态良好核算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GEP的提出填补了国内外对自然生态资产核算指标的空白。中国首个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机制于2013年2月25日在内蒙古库布其沙漠实施,以该项目为例,如果沿用GDP核算,亿利集团20年让5000多平方公里的沙漠变成了绿洲的总投入达到了100多亿元,但它的产出只有3.2亿元,但是如果用GEP来核算,包括大气调节、土地涵养等多种功能,它的总价值达到了305.91亿元。
总结
中国现阶段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反应出了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对于环境的监测不能只单单用环境监测体系,必须结合生态核算。应当以两者共同作为制定法律条文的基础,以这两套体系共同衡量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形成互补。我国的生态核算才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地方还需要完善,现阶段建立的各种模型能很好地从侧面反映环境的综合指标,对我们改善环境起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 [2]欧阳志云,朱春全,杨广斌,徐卫华,郑华,张琰,肖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概念、核算方法与案例研究[J].生态学报,2013,33(21)
[3]赵卫权,杨振华,苏维词,周文龙.基于生态与社会资产核算的生态文明综合评价[J].生态经济,2016,32(5)
[4]生态经济核算[5]付允,汪云林,李丁.低碳城市的发展路径研究[J].世界科学界,2008,2
第二篇:雾霾原因
雾霾天气,造成城市里大面积低能见度的情况。在早上或夜间相对湿度较大的时候,形成的是雾;在白天气温上升、湿度下降的时候,逐渐转化成霾。这种现象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2013年1月9日以来,全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中,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至黄色预警,13日10时北京甚至发布了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从东北到到西北,从华北到中部导致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污染。环境因素
雾和霾相同之处都是视程障碍物。但雾与霾的形成原因和条件却有很大的差别。雾是浮游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形成条件要具备较高的水汽饱和因素。出现雾时空气相对湿度常达100%或接近100%。雾有随着空气湿度的日变化而出现早晚较常见或加浓,白天相对减轻甚至消失的现象。出现雾时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KM。当有效水平能见度1-10KM时称为轻雾。
‘雾’和‘霾’实际上是有区别的。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监测室高级工程师孙冷指出,雾是指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公里时的天气现象;而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成因有三:
——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 ——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
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导致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实际上,家庭装修中也会产生粉尘“雾霾”,室内粉尘弥漫,不仅有害于工人与用户健康,增添清洁负担,粉尘严重时,还给装修工程带来更多的隐患!机动车尾气
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是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么?机动车的尾气是雾霾颗粒组成的最主要的成分,最新的数据显示,北京雾霾颗粒中机动车尾气占22.2%,燃煤占16.7%,扬尘占16.3%,工业占15.7%。但随着汽车技术进步以及油品质量的上升,环境管理者发现机动车尾气对雾霾天气形成并不起决定性作用,但作为一些汽车拥有量较大的城市,管理者依旧需要控制机动车排放标准,避免雾霾天气的形成。
第三篇:雾霾原因
雾霾的原因与治理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常见于城市,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首先来介绍下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雾霾。2013年1月,4次雾霾过程笼罩30个省(区、市),在北京仅有5天不是雾霾天。有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但是雾是雾,霾是霾,雾和霾的区别很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北京监测的是PM10,也就是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污染物颗粒。城市有毒颗粒物来源:第一:是汽车尾气。使用柴油的大型车是排放PM10的“重犯”,包括大公交、各单位的班车,以及大型运输 卡车等。第二:北方到了冬季烧煤供暖所产生的废气。第三: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比如冶金、窑炉与锅炉、机电制造业,还有大量汽修喷漆、建材生产窑炉燃烧排放的废气。第四: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土壤尘。第五:可生长颗粒,细菌和病毒的粒径相当于PM0.1-PM2.5,空气中的湿度和温度适宜时,微生物会附着在颗粒物上,特别是油烟的颗粒物上,微生物吸收油滴后转化成更多的微生物,使得雾霾中的生物有毒物质生长增多。造成近期雾霾天气偏多。关于雾霾天气骤增的原因也与一味的最求发展经济有关,在发展就是硬道理的思想指导下,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长期把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追求GDP 本身没有错,错在盲目上。西方国家用了几百年才能完成的事,我们非要几十年就完成,殊不知我们同时也是在用几十年的时间制造了几百年的污染。另外对于引进外资各国都有规定,而像我国这样来者不拒,多多益善的没有第二家,其结果是中国变成了世界工厂,给全世界的知名企业打工,然后把利润送给人家,把污染留给自己,既浪费了宝贵的资源又污染了生存的环境。同时,为扩大内需,没有考虑我国人口众多的国情,道路承载的能力,大力发展汽车产业,鼓励国人购置,忽略这么多汽车尾气对大气污染的后果,据专家介绍汽车尾气排放已占到PM2.5 的20%—25%。国人为图方便,企业为了赚钱,国家为了GDP,当然污染的后果不仅催生了雾霾的产生,还导致了环境的恶化。关于雾霾天气的治理,个人觉得应从三方面:
一、是政府完善法律。国外治理大气污染立法先行,现已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目前,我国大气污染立法尚不完善,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已实施13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亟待修订,PM2.5控制的法规体系。如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增加区域联防联治内容,加大机动车尾气治理力度,通过立法修订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等。
二、是经济结构调整。我国是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耗结构,化石能源占中国整体能源结构92.7%。面对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以化石资源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亟需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而避免燃煤污染的治本之策,就是要使用清洁能源,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
三、是企业节能减排。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就是要‘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企业要推进清洁生产,靠科技的投入转变生产方式,使用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进而实现节能减排。
第四篇:雾霾原因及治理
PM2.5与雾霾天气有什么关联呢?
雾霾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而现在空气的高频词汇PM2.5就是指直径小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一、形成雾霾的原因
1、城市有毒颗粒物来源:汽车尾气。
2、北方冬季烧煤供暖所产生的废气。
3、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
4、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
二、雾霾天气的危害
(一)影响健康。生活在灰霾天气可出现咳嗽、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同时可吸入颗粒物能直接进入人体呼吸道和肺部诱发病症。灰霾天气还可导致近地层紫外线辐射减弱,易使空气中传染性病菌活性增强,导致传染病增多。
(二)形成酸雨。灰霾本质是“细颗粒物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气体污染 PM2.5全知道概况来源监测危害防护物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所形成“二次污染物”。研究表明,灰霾组分中含水量很少,由硫酸、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废气污染物形成酸雾却较多,含有可溶和不可溶污染物浓度很高。
(三)农业减产。灰霾天气对农业也有不利影响。研究表明,污染严重时候,会影响太阳辐射,不利农作物吸收太阳光,导致农作物减产可达25%。
(四)引发事故。灰霾天气出现时,空气质量差,视野能见度低,容易引起交通阻塞,继而发生交通事故。
三、面对雾霾天气我们该怎么办?
雾霾天气是自然和人为污染环境所形成的,面对这种恶劣天气,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避免或者减弱它给我们的正常生活和健康带来的危害呢?
1、减少外出。抵抗力弱的老人儿童以及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易感人群应尽量减少出门,或减少户外活动,外出时戴口罩防护身体,防止污染物由鼻、口侵入肺部,外出归来后,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肌肤。
2、减少户外锻炼。雾霾天气气压低,能见度低,空气中悬浮大量尘埃等有毒颗粒,患有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应尽量避免户外锻炼,以免诱发慢性病得发作或加重。同样大雾天气压较低,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不宜做户外锻炼,以避免诱发心绞痛、心衰。中等和重度霾天气易对人体呼吸循环系统造成刺激,尤其是在早晨空气质量较差。通常来说,若无冷空气活动和雨雪、大风等天气时,锻炼的时间最好选择上午到傍晚前的空气质量好,能见度高的时段进行,地点以树多草多的地方为好,霾天气时也应适度减少运动量与运动强度。
3、关闭门窗。由于雾霾天气时,空气中的污染物难以消散,在大雾的天气应紧闭门窗,避免室外雾气进入室内污染室内空气,诱发急性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4、注意饮食。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尤其是老年人要保持科学的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多饮水。要注意饮食清淡,少食刺激性食物,多吃些豆腐、牛奶等食品,必要时要补充维生素D。
5、行车走路要倍加小心。中等和重度雾霾天气下,能见度较低,视线差,驾车、骑车和步行的人们都应多加小心,特别是通过交叉路口和无人看管的铁道口时,要减速慢行,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四、雾霾天气控制治理措施
1、加强灰霾天气预测预报,为公众提供防御指引,为政府实行动态调控环保措施决策服务。
2政府完善法律。加大机动车尾气治理力度,通过立法修订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等
3企业节能减排。使用清洁能源,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企业要推进清洁生产,靠科技的投入转变生产方式,使用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进而实现节能减排。
4提倡低碳生活。节能减排是需要全民参与的事业,每个人都应该增强减排意识。环境的清新需要每个人的力量。从自己开始,努力做到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绿色消费,自觉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大环境保护林木的覆盖面积
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多出现于秋冬季节,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
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它也能使大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
在强雾霾天气下,人人都是受害者,造成雾霾天气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更有人为因素在里面,东北此次严重雾霾天气,究其原因,既有和其他地方雾霾天气一样的共性原因,也有其存在的个性原因。
一、自然因素方面:近期极端不利的污染扩散条件是形成本次污染过程的直接原因。近几日哈尔滨出现持续逆温和弱风气象,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一旦出现大雾天气,很容易激发或加重雾霾天气的产生。
二、人为因素方面:汽车尾气、燃煤、烟尘、工业废气排放等这些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量大,是造成此次空气严重污染的根本原因。一方面东北地区在秋整地期间,城郊及周边县市大量焚烧秸秆,产生浓重烟尘,在空气污染物不易扩散的情况下,大量烟尘就会凝聚在城区,对城区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东北现在进入冬季供暖阶段,哈尔滨近日开栓供暖,锅炉陆续启炉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影响因素。此外,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工业废气污染物等进一步加剧了此次雾霾的严重程度。
当环境污染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时,如何减少或者预防这种现象的产生才是我们现在应该去思考的。
一是政府部门应当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将环境保护真正与地方绩效挂钩,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对于严重污染的企业一定要采取严厉措施消除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能源结构的调整,逐步推动第三产业以及清洁能源的发展,减少对于大气中污染物的排放量。
二是要及时做好预警和防御措施,确保人民能够正常生活。气象部门、环保部门以及城市管理部门等应联合行动,在雾霾来临前,要做好预防和宣传工作,在雾霾来临时,要做好安全和保障工作,在雾霾结束后,要做好反思与总结工作。从而将雾霾天气对市民造成的影响降到最小。
最后,要想真正减少“雾霾天气”的产生,其根本出路在于提高“责任”,那就需要我们的“政府责任”来引领“个人责任”,从而实现“共责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如果每个人都把保护环境的意识真正贯彻和落实到实际行动中,那我们的生活质量也会逐渐得到改善。
第五篇:雾霾天气形成原因
题目
班级
学院
姓名
雾霾天气形成原因、危害及治理 级通信2班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王鹏钰 学号 1110200223
2014 年 6 月 3 日 11
雾霾天气形成原因、危害及治理
【摘 要】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但是雾和霾有着不同的意思。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多出现于秋冬季节,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的产物。霾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 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
【关键词】雾霾;环境危害;大气污染 1 雾霾天气形成原因
入秋以来,北方大部分地区雾霾频发。雾霾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其形成主要有几种因素。第一,冷空气势力弱易出现大雾,近地面相对湿度比较大,风力比较小,夜间的辐射降温幅度也比较大,容易使得空气达到饱和凝结。易造成污染物在近地面层积聚,从而导致雾霾天气多发。第二,污染物排放量大是造成雾霾天气的根本原因。污染物排放和城市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使得整个城市看起来灰蒙蒙一片。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臭氧等。其中汽车尾气、燃煤排放是主要污染源。特别是在北方冬季取暖期间更易出现雾霾天气。第三,水平方向静风现象。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大楼越建越高,增大了地面摩擦系数,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污染物向城区外围扩展稀释,并容易在城区内积累高浓度污染。第四,垂直方向的逆温现象。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使城市上空出现了高空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从而导致污染物的停留,不能及时排放出去。2 雾霾天气的危害
雾或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对公路、铁路、航空、航运、供系统、农作物生长等均产生重要影响。雾、霾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给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颗粒物PM2.5 和PM10 为连续雾霾过程影响空气质量最显著的主要污染物。雾霾天气的主要控制指标为PM2.5 微粒直径越小,对健康危害越大。粒径2.5 微米以下的粉尘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疾病。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伤害极大。雾、霾天气时,空气中往往会带有细菌和病毒,易导致传染病扩散和多种疾病发生。城市中空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加重了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物质的毒性,危害人体健康。冬季遇雾、霾天气时,若遇空气污染严重可能形成烟尘(雾)或黑色烟雾等毒雾,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和健康。3 雾霾天气的防护和治理 3.1 雾霾天气的防护措施
(1)避免雾天晨练。晨练时人体需要的氧气量增加,随着呼吸的加深,雾中的有害物质会被吸入呼吸道,从而危害健康。可以改在太阳出来后再晨练。也可以改为室内锻炼。
(2)尽量减少外出。当遇到浓雾天气,要尽量减少外出。如果不得不出门时,最好戴上口罩。戴口罩对于过敏性哮喘的人来说更重要,口罩可以防止一些尘螨等过敏源进入鼻腔,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3)呼吸病患者和心脑血管病患者在雾天更要坚持按时服药,以 免发病;并加强自我监察,注意身体的感受和反应,若有不适,及时就医。
(4)别把窗子关得太严。家里会有厨房油烟污染、家具添加剂污染等,如不通风换气,污浊的室内空气同样会危害健康。可以选择中午阳光较充足、污染物较少的时候短时间开窗换气。
(5)尽量远离马路。上下班高峰期和晚上大型汽车进入市区这些 时间段,污染物浓度最高。3.2 雾霾天气的治理措施 3.2.1 解决煤炭燃烧污染问题
(1)强制要求所有燃煤电厂、燃煤锅炉、煤化工装置安装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在现有大部分独立火电厂已安装脱硫设施的基础上,将 进一步要求所有独立火电厂、自建火电厂、燃煤锅炉以及煤化工装置
尽快安装脱硫设施。同时,还将要求所有大型燃煤电厂、燃煤锅炉及煤化工装置安装脱硝和除尘设施。
(2)加快出台火力发电、炼焦、建材、燃煤锅炉等燃煤设施污染物排放新标准,增设污染物排放指标,进一步严格污染物排放限值。同 时,通过在线监测大力加强污染物达标排放检查。
(3)加强脱硫脱硝和除尘等环保设施运行检查,确保相关环保设 施正常运行,起到应有作用。3.2.2 加机动车污染治理
(1)是严格加强成品油质量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要求车用油品的行为。
(2)加快新车排放标机动车排放标准,鼓励有条件地区提前实施 下一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大幅降低新入市汽车尾气排放。未达到国 家机动车排放标准的车辆不得生产、销售。2015 年前全面淘汰黄标 车。
(3)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降低城市道路拥挤,降低尾气排放。3.2.3 加强环境污染监管工作
(1)各级政府环保部门必须作为,切实担负起严格的环保监管职 能,特别是加强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密切监管。
(2)是修订环保法规相关处罚条款,大幅提高惩罚力度,彻底改变过去环保处罚无关痛痒的局面。对于敢于违反相关环保法规的行为,果断加大惩罚力度,大幅提高其违法成本,使其不敢再犯,直至取消经 营资质或追究刑事责任。
(3)是狠抓环保大案、要案、典型案例。深深刺激和触动违规超标排放废水、废气和废渣企业的神经,促使其加快环保治理设施的建设,努力实现达标排放。
(4)是严格控制建筑施工场所扬尘。如,施工现场必须全封闭设置围挡墙,严禁敞开式作业;施工现场道路、作业区、生活区必须进行地面硬化;市区施工工地全部使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杜绝现场搅 拌混凝土和砂浆等。
(5)是控制道路扬尘污染。推行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增加城市道路冲洗保洁频次,切实降低道路积尘负荷;减少道路开挖面积,缩短裸露时间;加强道路两侧绿化,减少裸露地面;所有城市渣土运输车辆实施密闭运输等。
综上,减少或消除雾霾天气,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大幅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4 结论
据《中国环境分析》报告数据显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 个在中国,全国500 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世卫组织推荐标准的不足5 个。今年秋天雾霾天气尤其严重。在应对雾霾天气的过程中一方面,是环保执法监管等方面工作力度加大,重污染情况下的应急方案不断出台;另一方面,是信息公开力度增强,如实而及时地向公众公开了PM2.5 等监测数据,提醒公众空气污染的危害,唤起全社会对污染治理的重视和行动,带来了人们生态文明意识的新觉醒。这些经验和做法值得总结,使之成为制度创新、观念更新的重要推动力。【参考文献】
[1]成都气象学院.气象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 [2]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3]段再明.解析山西雾霾天气的成因[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1,42. [4]黄仲涛,耿建铭.工业催化[M].2 版.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