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女性生殖道感染是怎么回事?用抗生素消炎有什么危害
女性生殖道感染是怎么回事?用抗生素消
炎有什么危害?
女性生殖道感染是中国乃至全球性的社会及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中国生殖道感染诊治及研究均有新进展。中华医学会妇产科感染疾病协作组成立以来,先后制定了大量的疾病诊治规范,但诊治规范的普及率较低。
女性生殖道感染是全球性的社会及公共卫生问题,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流行范围广的特点。感染是多种疾病的源头,如果生殖道感染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可使艾滋病和宫颈癌的发生风险增加,以及引起不孕症、异位妊娠、流产、死胎、死产、早产、先天感染及新生儿感染、慢性腹痛等并发症,影响两代人的健康。
生殖道感染性疾病诊治不规范是中国生殖道感染防治中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诊断方法不良.引起诊断不准确而导致治疗不足或过度治疗:在治疗上,以消炎杀菌为主,不关注阴道微生态.抗生素滥用现象极为严重,造成病原微生物耐药株的产生.出现疗效差、疾病复发率高等问题,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及医疗费用的大幅增加。女性上生殖道感染引起的一组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和输卵管、卵巢脓肿,以及扩散后产生的盆腔腹膜炎等。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其在发展中国家育龄期妇女中的发病率高达40%。国外盆腔炎以淋病奈瑟菌和沙眼衣原体感染为最多,占60%~80% ;国内则以厌氧菌及需氧菌混合感染为主。盆腔炎有急性和慢性后遗症状两类,急性盆腔炎发展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后遗症包括盆腔炎反复发作导致的不孕不育、输卵管妊娠、慢性盆腔痛和输卵管积水等,严重影响妇女健康.增加家庭与社会经济负担。因此,盆腔炎的治疗和规范显得极为重要。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感染协作组在全国组织。
目前对于AV的治疗选用广谱抗生素,而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又会增加VVC的复发风险,因此局部应用杀菌剂、口服抗真菌药物是否为更合理的用药选择。需进一步临床验证;对于TV+BV,由于两者均采用甲硝唑或替硝唑口服.BV需采用长疗程方案.而 Ⅳ 可选用长疗程或短疗程方案,若两者兼顾.最好选用甲硝唑400mg,2次/d,7 d的方案。对于BV+AV,可选用口服广谱抗生素+口服甲硝唑或口服广谱抗生素+局部应用甲硝唑或局部应用广谱杀菌剂;对于rv+AV。可口服或局部应用抗生素+口服甲硝唑。此外,由于阴道炎常伴有阴道微生态失衡,微生态制剂的应用为生殖道感染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一种选择。有关乳酸杆菌制剂是否有利于改善混合感染的阴道微生态状况这些研究显示,盆腔炎采用抗生素联合中药疗法能有效地改善远期预后,对于盆腔炎后遗症的治疗大有帮助。但滥用激素危害大,停药后容易加重病情。金菊千里光洁美洗液洗护妇科炎症能提升生殖道正常生殖环境,降低感染性疾病的复发率和继发感染率,从而真正有效防控生殖道感染。
第二篇:用抗生素保海参苗有什么危害
用抗生素保海参苗有什么危害?
1、大棚内养殖的参苗为什么容易犯病?
大棚内养殖海参,由于处于高密度养殖状态,产生疾病是不可避免的。一旦有病,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用各种抗生素药物去治疗。由于抗生素的使用在海参的养殖过程中确实起到了促进生长和治疗疾病的作用,让大多养殖户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较高的养殖产量。由此,抗生素理所当然就成为海参养殖的“救命稻草”,似乎也成为了海参养殖高产的必要条件。所以,在大棚的海参养殖生产中,几乎可以定义为会不会养海参就是会不会使用抗生素的问题,一个“称职”的技术员的评价标准,自然而然地也就成为用抗生素的水平的高低而已。
在大棚内养殖海参苗,由于水温一般维持在22—28℃,在大规模生产条件下投放饵料,一般3—5天才能清一次池子,所以在这个时间段中,残饵和粪便就会变质或发臭,产生有毒物质,危害海参的表皮粘膜或胃肠道粘膜。有毒物质的多少,决定着危害程度的大小。打个比方,我们夏天如果拿一块熟食品,常温放上几天后,高温处理了都不能吃,那么不杀菌的情况下绝对不能食用。如果说海参饵料放在水中几天后仅仅是变味的话,那么海参的粪便几天后则会臭不可闻。臭味的程度是由有毒物质的多少决定的。海参摄食由于不能自主选择,食用了池底变质的饵料和粪便,怎么会不得病呢?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海参养殖中的疾病,又要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3—5天清一次池子,措施只有二个:一是有效控制池内细菌分解残饵粪便的速度,尽可能减少有毒物质的产生,只要剂量达不到严重的程度,也就不会对海参正常生长造成危害;二是改善肠胃,治疗被损害的粘膜组织。肠胃疾病是海参夏季生产最常见的疾病,控制了肠胃疾病也就等于抑制了海参可能产生的绝大部分疾病。
海参苗为什么犯病率高、死亡率高,由粪便、残饵等产生的有毒物质是其最主要的罪魁祸首。放苗情况相同,管理一致,喂料也一样,但最后各池产量并不一样,原因也在此。如果是勤倒池,彻底去除池底氨氮等有毒物质的影响,那池子之间的产量差距就不会太大。但是我们知道,过勤地倒池子这在大规模生产中往往是不现实的。
2、养殖过程中,个别或部分海参出现病症该怎么办?该不该用药治疗?
如果说,在养殖过程中个别或部分海参出现了化皮等疾病,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大棚内养殖,一个20方左右水体的池子中可能有几斤到几十斤苗,甚至有百斤以上的海参苗,数量达几十万头。有病的苗,例如化皮、吐肠、肿嘴等仅占极少一部分,一般最多几十个到几百个,如果只要一看有病害发生,哪怕是仅仅少数或问题并不十分严重,我们就开始满池子用药,以达到“治病、预防”的目的,这就有点像“捡芝麻舍西瓜”了。如果在一个社区内,仅有一两个人或十多个人感冒,那么我们就能给全社区的人都打针用药吗?当然不会!在海参养殖中,也是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为治疗几个或一些得病海参而整池用药。大家都知道,疾病严重的参苗,用什么药也不会管用,而病情轻的通过施加某些西药可能会起到一定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更多的没有犯病的参苗却无辜地被抗生素污染了。我们人没有病谁会去吃药?同样,没有病的海参,我们给它们施加抗生素,也肯定会影响它们的正常生长。也就是说,我们坚决反对对海参进行群体用抗生素或激素类药物。只要开始用抗生素,就会不同程度地改变甚至破坏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以后再不用也不行;甚至使用一种抗生素不生效,只有再换几种或几种同时使用。这就同现在人们感冒打吊瓶一样,再感冒不打就好不了。正是因为这样,抗生素剂量越用越大,品种也就越换越多,但是效果却越来越差。
我们都知道肉食鸡养殖从蛋壳孵化出来,52天就从0.1斤长到5—6斤,50天长出50多倍,比海参生长速度快多了。这与其说是养鸡,倒不如说就是采用一套“科学”用药程序培养“药丸”,基本是三天一换药,天天要加量。等靠到52天,再也不能养了,它们的生命也就走到尽头了。如果要多养一天,或是发育停滞、生长缓慢,或是大量死亡。但是,海参养殖在1—2个月内是养不到成参的,大量使用抗生素或激素把产量提高上来之后,或者卖掉让别人遭殃,或者卖不掉自作自受。用药 “科学”的养殖企业,就赚了大钱,而用的不“科学”的就自认“倒霉”了!所以,用抗生素养海参既没有规律可言,也起不到真正的长久保障。你用,我用,大家都用,使海参产业岌岌可危。
“实验室模式”为什么不能等同于“生产模式”?西方医学的发展就是基于实验室内的实证模式。机体内一旦出现什么病症,人们就会把切片拿到实验室培养,然后根据不同抗生素的影响效果来决定用药的品种和剂量的差异。这种模式的有效性就是基于治单的成功,也就是说,谁有病就给谁用药;如果没有病而用抗生素进行预防疾病则一定是医生脑子进了水。为什么呢?抗生素长期使用就会使细菌具有耐药性,使机体免疫功能整体下降。这就是所谓的抗生素污染。在“生产模式”下,一池子海参只有极少数是得病的,如果说用药的话,只能针对这部分海参;如果所有的海参都用药,那么,好的海参也会受到抗生素的损害。抗生素可以治病苗,但也可以使健康的苗不健康,导致免疫力降低,活力下降和非正常生长。不健康的苗种一旦遇到天气骤变或意外刺激,尤其是寄生虫类疾病或病毒类等疾病发生,机体则处于极度虚弱状态,各种病患马上就会导致极其严重的灾难性后果。所以,在健康参苗和病苗不好分离的情况下,你是愿意让一部分病苗牺牲呢?还是让全部的苗都潜伏下隐患呢?
如果说,养殖的海参个体较大,容易分出,我们应该把得病的海参隔离出来,单独施加外用或内服药物进行治疗,等康复后再放回原池。这样,既避免了正常海参的药物污染,也节约了药用成本。
3、用“池神”养殖与西药治疗有什么不同?
抗生素是治标的,海参有了肠道等疾病,任何人不会否认它可以起到快速治疗的作用,但没有病而用于预防,或大部分苗没有病而强迫药疗那只能起反作用。通过近几年的养殖我们发现,长期使用抗生素养殖出来的海参,在生长中后期阶段,不是生长逐渐缓慢,就是极易发病死亡,免疫力大大降低,这不仅导致各种细菌、病毒侵袭,而且机体在抗击纤毛虫等寄生虫类的病害上更是不堪一击;同样,用抗生素培育出的海参苗,卖给各养殖户后,经常出现成活率低下,难养殖的现象。在购苗过程中,我们养殖户很难买到优质的海参苗;而对卖苗户来说,我们该怎样证明我们生产的苗种就是健康的?这是每个养殖户必须思考的问题。
而用“池神”中草药针对的重点不仅是肠道等疾病的治疗,而是主要针对产生疾病根源的去除——对腐败食物(包括粪便)的处理,并结合肠道清理和营养物质补充。它的最终目标就是还原海参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的各种条件,以便使其生长更符合自然属性。自然界中的海参苗虽然成活率很低(主要是天敌太多),但抗病能力极强,生长速度极快,很少犯肠道疾病和寄生虫类疾病。6月份产的卵到当年11月份基本就可以长到几十头,甚至更大。海边的老百姓对自然界中海参的生长有一种很形象的说法—“三个月赶母”。那么是不是说养殖的海参其生长越快就越好呢?在海参养殖生产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如果在用抗生素药后第一个月内海参促长促得缓慢一些,中后期的海参生长一般不会立即出现很大的问题;但如果一开始促长促得快了,那么中后期海参就会极易犯病或死亡率很高。所以,一种产品好与不好,既不应只看它一时的治疗效果如何,也不应看它短期内的促生长作用,而更应关注它能将海参恢复自然属性的水平和程度有多高,最终能否给养殖带来高产高效。没有好的产量,再好的产品也不能用;养不出高品质的海参,再高的产量也不会被市场认可。有些养殖企业,只顾一味生产,提高产量,大量使用抗生素,最后产量是上去了,但苗的质量却下降了。把不健康的参苗卖到社会,既是害别人,也是在害自己。一个企业不负社会责任,这个企业迟早要关门;一个产业不负社会责任,这个产业也迟早要被淘汰。
中药药用的副作用比较小,但是治疗的方向必须要选准。海参在池养环境中致病的关键是饵料和粪便腐败后,产生的有毒物质,如氨氮、硫化氢等所导致的肠道疾病以及养殖环境中的营养不全。可以这样说,如果所用药物不能解决氨氮、肠道疾病和机体虚弱这三方面的问题,就不是对症的良药。目前,市场上的中草药产品很多,那就看它们是不是也针对这几个方面。如果是单纯为治病,恐怕长期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了。而“池神”的作用首先就是控制池内氨氮等有毒物质,清除肠道内的病菌,补充一般饵料中缺少的那部分天然饵料。只要机体状态调整好了,再用西药那不是无病找病吗?
整体无病的时候,用“池神I号”在占料比10%的情况下(一点抗生素不用),蓬莱一家育苗企业规格为6000头/斤的苗种,20方的水体放15斤苗,43天(7月17号—8月30号)可平均长到92斤,比同样大量用抗生素的苗种生长还要快。在已经发现池内严重死亡,整体摄食不好的情况下,加量用“池神1号”(每立方水体10—20克/天或增加原添加量的2—3倍),可以一点抗生素不投,一般5—7天就会恢复,然后再减少“池神”用量就能恢复正常生产。所以,不能把“池神”这种中草药简单地理解为“药”,而应该理解为“环境调节剂”和“营养补充剂”。只要把海参调节到如同自然海区的那样一种状态,不仅疾病少,养殖风险小,生长也会更快。
正常情况下,用抗生素等化学药物保苗,规格为5万头/斤—10万头/斤,第一个月一般生长5—6倍,而第二个月就成为0.5—2倍,如果第一个月倍数更高,那第二个月不仅不长,反而会容易产生非正常大量死亡,三个月下来,100斤小白点生产量起伏很大,可能在200—1000斤之间。而用占料比10%“池神I号”保苗,第一个生长月可能还不到5倍,但第二个月一般为3.8—4倍左右,第三个月一般3倍左右,三个月下来100斤小白点可稳定地增至4000—6000斤,而整个夏季保苗就可基本地达到1.2万—2万斤。这便是“池神”与西药的差别。而且,苗种活力,生长潜力都要优于西药苗种。养苗企业大都是为了把苗卖给别人,别人买回来继续养,没有好的状态谁也不愿要。所以,卖苗前15-30天,可加大“池神”用量。如果有人要说:“我什么药不用,照样可以养参”,但同样可以肯定地说,你也不可能有高产量和高效益。如果水体中不求生长速度和产量,降低放苗数量,那谁也可以不投药。
4、买苗的技巧:
一、看活力强弱,色泽亮不亮,针刺明显不明显。
二、看粪便有无拖便现象,池底是否发臭,有无化苗。
三、看苗种齐整不齐整,既要看同一池子中的苗大小差距,也要看同类池子产量的差距。如同样的池子都放5斤苗,一个产20斤,另一个产40斤,买时要慎重。
四、要问明用什么料,用什么药,用量是多少,并让对方出具证明。全程用抗生素保的苗要慎重购买。卖家拿不出中草药使用证明,基本就可以肯定是用抗生素保的苗。如果卖家说什么药未用,那你就问他的水体保苗密度。密度高了不用药就是骗人。
5、“池神”不同型号及特点
1.“池神I号”细度600-800目,包装为每箱6桶,每桶1.5公斤,每桶180元。一般全程用于夏季保苗。特点:苗种生长快,活力特别强,如果用在有病的苗种上,用量加倍,一般5-7天就会收到显著效果。2.“池神9185超微粉”细度300目,包装为每大袋25小袋,每小袋一公斤,每小袋40元。一般用于夏季保苗后期或越冬苗全程。特点:苗种免疫力提高,生长较快。如用于1000头/斤以上的小苗,则明显不如“池神I号”。
3.“池神微粉”细度100目,包装为每袋20公斤,每袋200元。主要用于大棚冬季保苗和成参养殖。特点:控制氨氮,吸附水中有毒杂质效果明显,能明显增加产量,延缓夏眠,提前出爬。
4.“池神大池专用”细度80目,包装为每袋40公斤,每袋200元。主要控制大池氨氮,增加大池产量。特点:可减少大池内有毒物质对海参的危害,提高海参活力和产量。
第三篇:用抗生素保海参苗有什么危害03版01
用抗生素保海参苗有什么危害?
1、大棚内养殖的参苗为什么容易犯病?
大棚内养殖海参,由于处于高密度养殖状态,产生疾病是不可避免的。一旦有病,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用各种抗生素药物去治疗。由于抗生素的使用在海参的养殖过程中确实起到了促进生长和治疗疾病的作用,让大多养殖户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较高的养殖产量。由此,抗生素理所当然就成为海参养殖的“救命稻草”,似乎也成为了海参养殖高产的必要条件。所以,在大棚的海参养殖生产中,几乎可以定义为会不会养海参就是会不会使用抗生素的问题,一个“称职”的技术员的评价标准,自然而然地也就成为用抗生素的水平的高低而已。
在大棚内养殖海参苗,由于水温一般维持在22—28℃,在大规模生产条件下投放饵料,一般3—5天才能清一次池子,所以在这个时间段中,残饵和粪便就会变质或发臭,产生有毒物质,危害海参的表皮粘膜或胃肠道粘膜。有毒物质的多少,决定着危害程度的大小。打个比方,我们夏天如果拿一块熟食品,常温放上几天后,高温处理了都不能吃,那么不杀菌的情况下绝对不能食用。如果说海参饵料放在水中几天后仅仅是变味的话,那么海参的粪便几天后则会臭不可闻。臭味的程度是由有毒物质的多少决定的。海参摄食由于不能自主选择,食用了池底变质的饵料和粪便,怎么会不得病呢?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海参养殖中的疾病,又要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3—5天清一次池子,措施只有二个:一是有效控制池内细菌分解残饵粪便的速度,尽可能减少有毒物质的产生,只要剂量达不到严重的程度,也就不会对海参正常生长造成危害;二是改善肠胃,治疗被损害的粘膜组织。肠胃疾病是海参夏季生产最常见的疾病,控制了肠胃疾病也就等于抑制了海参可能产生的绝大部分疾病。
海参苗为什么犯病率高、死亡率高,由粪便、残饵等产生的有毒物质是其最主要的罪魁祸首。放苗情况相同,管理一致,喂料也一样,但最后各池产量并不一样,原因也在此。如果是勤倒池,彻底去除池底氨氮等有毒物质的影响,那池子之间的产量差距就不会太大。但是我们知道,过勤地倒池子这在大规模生产中往往是不现实的。
2、养殖过程中,个别或部分海参出现病症该怎么办?该不该用药治疗?
如果说,在养殖过程中个别或部分海参出现了化皮等疾病,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大棚内养殖,一个20方左右水体的池子中可能有几斤到几十斤苗,甚至有百斤以上的海参苗,数量达几十万头。有病的苗,例如化皮、吐肠、肿嘴等仅占极少一部分,一般最多几十个到几百个,如果只要一看有病害发生,哪怕是仅仅少数或问题并不十分严重,我们就开始满池子用药,以达到“治病、预防”的目的,这就有点像“捡芝麻舍西瓜”了。如果在一个社区内,仅有一两个人或十多个人感冒,那么我们就能给全社区的人都打针用药吗?当然不会!在海参养殖中,也是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为治疗几个或一些得病海参而整池用药。大家都知道,疾病严重的参苗,用什么药也不会管用,而病情轻的通过施加某些西药可能会起到一定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更多的没有犯病的参苗却无辜地被抗生素污染了。我们人没有病谁会去吃药?同样,没有病的海参,我们给它们施加抗生素,也肯定会影响它们的正常生长。也就是说,我们坚决反对对海参进行群体用抗生素或激素类药物。只要开始用抗生素,就会不同程度地改变甚至破坏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以后再不用也不行;甚至使用一种抗生素不生效,只有再换几种或几种同时使用。这就同现在人们感冒打吊瓶一样,再感冒不打就好不了。正是因为这样,抗生素剂量越用越大,品种也就越换越多,但是效果却越来越差。
我们都知道肉食鸡养殖从蛋壳孵化出来,52天就从0.1斤长到5—6斤,50天长出50多倍,比海参生长速度快多了。这与其说是养鸡,倒不如说就是采用一套“科学”用药程序培养“药丸”,基本是三天一换药,天天要加量。等靠到52天,再也不能养了,它们的生命也就走到尽头了。如果要多养一天,或是发育停滞、生长缓慢,或是大量死亡。但是,海参养殖在1—2个月内是养不到成参的,大量使用抗生素或激素把产量提高上来之后,或者卖掉让别人遭殃,或者卖不掉自作自受。用药 “科学”的养殖企业,就赚了大钱,而用的不“科学”的就自认“倒霉”了!所以,用抗生素养海参既没有规律可言,也起不到真正的长久保障。你用,我用,大家都用,使海参产业岌岌可危。
“实验室模式”为什么不能等同于“生产模式”?西方医学的发展就是基于 实验室内的实证模式。机体内一旦出现什么病症,人们就会把切片拿到实验室培养,然后根据不同抗生素的影响效果来决定用药的品种和剂量的差异。这种模式的有效性就是基于治单的成功,也就是说,谁有病就给谁用药;如果没有病而用抗生素进行预防疾病则一定是医生脑子进了水。为什么呢?抗生素长期使用就会使细菌具有耐药性,使机体免疫功能整体下降。这就是所谓的抗生素污染。在“生产模式”下,一池子海参只有极少数是得病的,如果说用药的话,只能针对这部分海参;如果所有的海参都用药,那么,好的海参也会受到抗生素的损害。抗生素可以治病苗,但也可以使健康的苗不健康,导致免疫力降低,活力下降和非正常生长。不健康的苗种一旦遇到天气骤变或意外刺激,尤其是寄生虫类疾病或病毒类等疾病发生,机体则处于极度虚弱状态,各种病患马上就会导致极其严重的灾难性后果。所以,在健康参苗和病苗不好分离的情况下,你是愿意让一部分病苗牺牲呢?还是让全部的苗都潜伏下隐患呢?
如果说,养殖的海参个体较大,容易分出,我们应该把得病的海参隔离出来,单独施加外用或内服药物进行治疗,等康复后再放回原池。这样,既避免了正常海参的药物污染,也节约了药用成本。
3、用“池神”养殖与西药治疗有什么不同?
抗生素是治标的,海参有了肠道等疾病,任何人不会否认它可以起到快速治疗的作用,但没有病而用于预防,或大部分苗没有病而强迫药疗那只能起反作用。通过近几年的养殖我们发现,长期使用抗生素养殖出来的海参,在生长中后期阶段,不是生长逐渐缓慢,就是极易发病死亡,免疫力大大降低,这不仅导致各种细菌、病毒侵袭,而且机体在抗击纤毛虫等寄生虫类的病害上更是不堪一击;同样,用抗生素培育出的海参苗,卖给各养殖户后,经常出现成活率低下,难养殖的现象。在购苗过程中,我们养殖户很难买到优质的海参苗;而对卖苗户来说,我们该怎样证明我们生产的苗种就是健康的?这是每个养殖户必须思考的问题。
而用“池神”中草药针对的重点不仅是肠道等疾病的治疗,而是主要针对产生疾病根源的去除——对腐败食物(包括粪便)的处理,并结合肠道清理和营养物质补充。它的最终目标就是还原海参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的各种条件,以便使其生长更符合自然属性。自然界中的海参苗虽然成活率很低(主要是天敌太多),但抗病能力极强,生长速度极快,很少犯肠道疾病和寄生虫类疾病。6月份产的卵到当年11月份基本就可以长到几十头,甚至更大。海边的老百姓对自然界中海参的生长有一种很形象的说法—“三个月赶母”。那么是不是说养殖的海参其生长越快就越好呢?在海参养殖生产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如果在用抗生素药后第一个月内海参促长促得缓慢一些,中后期的海参生长一般不会立即出现很大的问题;但如果一开始促长促得快了,那么中后期海参就会极易犯病或死亡率很高。所以,一种产品好与不好,既不应只看它一时的治疗效果如何,也不应看它短期内的促生长作用,而更应关注它能将海参恢复自然属性的水平和程度有多高,最终能否给养殖带来高产高效。没有好的产量,再好的产品也不能用;养不出高品质的海参,再高的产量也不会被市场认可。有些养殖企业,只顾一味生产,提高产量,大量使用抗生素,最后产量是上去了,但苗的质量却下降了。把不健康的参苗卖到社会,既是害别人,也是在害自己。一个企业不负社会责任,这个企业迟早要关门;一个产业不负社会责任,这个产业也迟早要被淘汰。
中药药用的副作用比较小,但是治疗的方向必须要选准。海参在池养环境中致病的关键是饵料和粪便腐败后,产生的有毒物质,如氨氮、硫化氢等所导致的肠道疾病以及养殖环境中的营养不全。可以这样说,如果所用药物不能解决氨氮、肠道疾病和机体虚弱这三方面的问题,就不是对症的良药。目前,市场上的中草药产品很多,那就看它们是不是也针对这几个方面。如果是单纯为治病,恐怕长期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了。而“池神”的作用首先就是控制池内氨氮等有毒物质,清除肠道内的病菌,补充一般饵料中缺少的那部分天然饵料。只要机体状态调整好了,再用西药那不是无病找病吗?
整体无病的时候,用“池神I号”在占料比10%的情况下(一点抗生素不用),蓬莱一家育苗企业规格为6000头/斤的苗种,20方的水体放15斤苗,43天(7月17号—8月30号)可平均长到92斤,比同样大量用抗生素的苗种生长还要快。在已经发现池内严重死亡,整体摄食不好的情况下,加量用“池神1号”(每立方水体10—20克/天或增加原添加量的2—3倍),可以一点抗生素不投,一般5—7天就会恢复,然后再减少“池神”用量就能恢复正常生产。所以,不能把“池神”这种中草药简单地理解为“药”,而应该理解为“环境调节剂”和“营养补充剂”。只要把海参调节到如同自然海区的那样一种状态,不仅疾病少,养 殖风险小,生长也会更快。
正常情况下,用抗生素等化学药物保苗,规格为5万头/斤—10万头/斤,第一个月一般生长5—6倍,而第二个月就成为0.5—2倍,如果第一个月倍数更高,那第二个月不仅不长,反而会容易产生非正常大量死亡,三个月下来,100斤小白点生产量起伏很大,可能在200—1000斤之间。而用占料比10%“池神I号”保苗,第一个生长月可能还不到5倍,但第二个月一般为3.8—4倍左右,第三个月一般3倍左右,三个月下来100斤小白点可稳定地增至4000—6000斤,而整个夏季保苗就可基本地达到1.2万—2万斤。这便是“池神”与西药的差别。而且,苗种活力,生长潜力都要优于西药苗种。养苗企业大都是为了把苗卖给别人,别人买回来继续养,没有好的状态谁也不愿要。所以,卖苗前15-30天,可加大“池神”用量。如果有人要说:“我什么药不用,照样可以养参”,但同样可以肯定地说,你也不可能有高产量和高效益。如果水体中不求生长速度和产量,降低放苗数量,那谁也可以不投药。
4、买苗的技巧:
一、看活力强弱,色泽亮不亮,针刺明显不明显。
二、看粪便有无拖便现象,池底是否发臭,有无化苗。
三、看苗种齐整不齐整,既要看同一池子中的苗大小差距,也要看同类池子产量的差距。如同样的池子都放5斤苗,一个产20斤,另一个产40斤,买时要慎重。
四、要问明用什么料,用什么药,用量是多少,并让对方出具证明。全程用抗生素保的苗要慎重购买。卖家拿不出中草药使用证明,基本就可以肯定是用抗生素保的苗。如果卖家说什么药未用,那你就问他的水体保苗密度。密度高了不用药就是骗人。
5、“池神”不同型号及特点
1.“池神I号”细度600-800目,包装为每箱6桶,每桶1.5公斤,每桶180元。一般全程用于夏季保苗。特点:苗种生长快,活力特别强,如果用在有病的苗种上,用量加倍,一般5-7天就会收到显著效果。2.“池神9185超微粉”细度300目,包装为每大袋25小袋,每小袋一公斤,每小袋40元。一般用于夏季保苗后期或越冬苗全程。特点:苗种免疫力提高,生长较快。如用于1000头/斤以上的小苗,则明显不如“池神I号”。
3.“池神微粉”细度100目,包装为每袋20公斤,每袋200元。主要用于大棚冬季保苗和成参养殖。特点:控制氨氮,吸附水中有毒杂质效果明显,能明显增加产量,延缓夏眠,提前出爬。
4.“池神大池专用”细度80目,包装为每袋40公斤,每袋200元。主要控制大池氨氮,增加大池产量。特点:可减少大池内有毒物质对海参的危害,提高海参活力和产量。
6、大棚养参是如何计算经济效益的?
以夏季保苗为例。1000方水体规模的租金约15万元,投入规格为5万头/斤—10万头/斤的海参苗100斤,约6万元;投入饲料、人工、电费等约10万元,如6个月仅收入30万元,就只是保底。至11月份,200头/斤的苗每斤200元,产量的赢亏线就是1500斤。如产苗3000斤,就纯赚30万元,如产苗6000斤,就是120万元-30万元≈90万元;而如果产苗1.2万斤,就是240万元-30万元≈210万元。所以,产量越高,效益自然就越高。
用“池神I号”进行全程夏季保苗,计算如下:按10%的料比添加(以每斤60元计),6个月可使规格5万头/斤—10万头/斤参苗100斤,保到1.2—2万斤。
注:占料比10%,用“池神I号”:5月份4—6倍;6月份3—5倍;7月份2—3倍;8月份1.5—3倍;9月份1.5—3倍;10月份1.5—2倍;6个月合计约120倍,甚至还要高。这其中的产量区别主要是因为饵料营养配比以及管理等因素决定。
A、1.2万斤费用和收入计算:
1.2万斤X6元(每斤苗要加池神6元)+3万(饲料、人工)≈10万元 收入:产值(1.2万斤X200元/斤)-总投入(30万元+10万元)=200万元 B、2万斤费用和收入计算:
2万斤X6元+8万(饲料、人工)≈20万元
收入:产值(2万斤X200元/斤)-总投入(30万元+20万元)=350万元 另外,这种苗的市价一般会高出用抗生素养出的海参的10-30%,而且用户愿意购买。
7、“池神” 中草药用量计算方式如下:
如果卖苗企业有3000斤苗,按料比10%的“池神I号”加入,每斤苗用饲料约1斤,“池神I号”就占0.1斤,3000斤苗就用300斤“池神I号”。“池神I号”60元/斤,卖家应出具生产厂家1.8万元的证明,也就是说每长一斤苗要用6元钱。
如果要用“池神”超微粉9185占料比10%,3000斤参苗应该为300斤X20元/斤=6000元的厂家证明,也就是说每长一斤苗要用2元钱。
如果以上产品占料比的5%左右,同样,“池神”用量相应减半。卖苗场家最好主动出具使用“池神”的厂家的证明,并详细讲述用的时间和数量,让买苗户放心。买苗户也可要求卖苗场家出具“池神”使用证明,或直接联系厂家核实。
实例
(一)“池神I号”例证 1、2011年春天,莱州刁龙嘴一大型育苗企业采用“池神I号”保小白点,用量为5%,卖出升温苗近9000斤。该企业以前未用池神保苗,2009年同期卖升温小白点3100斤左右,2010年卖升温小白点3400余斤。2、2011年春,胶南琅琊一育苗企业,距升温小白点上市前15天用“池神I号”,用量为15%,卖价在当地最高,700元/斤,一茬苗收入得180万元。而2010年同期卖升温小白点仅为16万元。
3、蓬莱一大型海参育苗企业,在2011年7月17日—8月30日43天的时间里,单独拿出10个室内池子(每池子水体约20立方米)做“池神I号”养殖效果实验,其中大规格苗(1000头/斤)5个池子,每池子放苗30斤,小规格苗池子(6000头/斤)5个,每池子放苗15斤。未用抗生素的情况下,试验结束后,大规格苗生长了约4倍,小规格苗生长了6倍多。用量:每个池子不分大小苗,都用100g“池神I号”,饲料外一次性泼洒。
4、莱州金城一保苗企业,2011年5月份抓苗几天后犯病,多种抗生素采用 无效,6月中旬开始用“池神I号”,至9月底未用任何抗生素,苗种从不足100斤,恢复至2000余斤。越不用抗生素苗种质量反而越好,活力更强。但由于前期“池神”用量偏少,生长速度尚不够理想。
(二)“池神超微粉9185”例证
2009年6月,乳山海阳所一保苗企业采用“池神超微粉9185”,按料比5%添加(同时也用抗生素和各种添加剂),至11月份,2200水体保苗2万斤;2010年未用池神产品,至10月份保苗5000余斤,后开始用“池神超微粉9185”,但由于水温下降,总体产量不高。2011年5月,该企业全部用“池神I号”(未用“池神超微粉9185”),9月上旬已保苗超过1万斤。
(三)“池神”大池专用例证
1、大连皮口,有二个50亩池子,2009年春由于进水受限,两个多月没有换水,池内水体浮游藻类大量繁殖,随后每亩投入“池神” 2袋。周围池子都是6月底或7月初出参,由于该池看不清,一直未卖。8月3日,水温已达32℃,能见度稍低,本来想请潜水员从石头底捞点已夏眠海参卖,但下去后发现,滩面上仍有大量的成参在活动,剖样肠道都有食,两个小时抓了1500余斤。第二天又开始抓另外一个池子,但三天后两个池子再也都抓不到参,全部夏眠。2009年6月底的成参价为48元/斤,而8月上旬成参为85元/斤。2、2009年8月,莱州刁龙嘴6亩池塘,高位,沙底,铺塑料膜以防渗水。投入2000头/斤的参苗300余斤,每亩10万头。生产期间未换水(只补充),很少投料,亩均投“池神”虾池专用4袋,水体能见度不超过20cm。至2010年5月一次性出大小苗4600余斤,市场价可值70余万元。
第四篇:什么是抗生素,抗生素分类,抗生素的危害及益生菌与抗生素的关系
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及益生菌与抗生素的关系
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
青霉素是最早被发现并大规模使用的抗生素,第二次世界大战促使青霉素大量生产。1943年,已有足够青霉素治疗伤兵;1950年,产量可满足全世界需求。青霉素的发现与研究成功,成为医学史的一项奇迹,拯救了千百万肺炎、脑膜炎、脓肿、败血症患者的生命,及时抢救了许多的伤病员。从那以后,从各种各样的微生物中发现了具有抗菌作用的物质,现在即使不依赖微生物也能通过化学的手段合成抗生素。抗生素研究进入了有目的、有计划、http://www.qdeastsea.net系统化的阶段,还建立了大规模的抗生素制药工业。金霉素(1947年)、氯霉素(1948年)、土霉素(1950年)、制霉菌素(1950年)、红霉素(1952年)、卡那霉素(1958年)等陆续被发现。
重复使用一种抗生素可能会使致病菌产生抗药性。20世纪60~80年代,随着越来越多抗生素的发现与使用,面对细菌,人类似乎一下子拥有了大批武器。遇到很多葡萄球菌感染病例,医生们大都不假思索地注射青霉素,效果显著。青霉素刚投入使用的时候,一天用100个、200个单位就很有效了,后来使用剂量明显上升,再后来,即使剂量上升药效也很差。到了今天,即使是治疗普通的呼吸道炎症,一袋注射用生理盐水(250毫升)中需加入青霉素剂量为1 000万个单位——用量上升了几十万倍。“不是青霉素不好了,是敌人变得越来越狡猾、强大了。”曾经遥远的“超级细菌”现在已经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极度接近。如今“超级细菌”的名单越来越长,包括产超广谱酶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结核杆菌。其中,最著名的一种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MRSA)。耐药性越强,意味着感染率和死亡率越高。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中国人均年消费量在138克左右——这一数字是美国人的10倍。http://www.qdeastsea.net
益生菌挽救抗生素惹来的祸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是没有疗效的。而且,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疗非细菌性炎症,会杀死人体内的正常菌群,引起菌群失调,不仅对疾病无益,还会招致其他疾病的发生。
益生菌(probiotics)这个词源自希腊语,其中“pro-”表示“有益于”,“biotics”表示“生命”,所以在字面上该词可解释为“有益于生命”。直到1987年,“当代益生菌之父”——英国学者罗伊·福勒博士(Dr.Roy Fuller)对益生菌给出较完整的定义:益生菌是一种活的微生物喂养补充剂(制剂),通过改进服用者的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从而对服用者产生有益的效果。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对益生菌做了详细的界定:当以充足的量被服用时,对服用者的健康带来好处的活性微生物。益生菌包括细菌和酵母。
人体微生态系统有4种:口腔、胃肠道、泌尿生殖道以及皮肤。这4种微生态系统都是有黏膜的部位,也是和外界密切接触的部位。在这4种微生态系统中,都存在着大量的人体不能缺少的益生菌,这些益生菌对于人类的健康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使抗生素失效的耐药性细菌不断增加着,人们不得不将目光投向抑制有害菌生长提高机体抵抗力的益生菌。有代表性的益生菌: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可以将作为营养来源的糖分解成乳酸或醋酸,肠内保持酸性,可以抑制对身体有害菌的生长。细菌在肠内的势力抗衡也是此消彼长的较量,当有益菌占优势的黏附在肠道壁上,建立生物屏障,产生细菌素、过氧化氢以及酸性代谢物,有害菌生长就会受限,较少数量就不足以危害健康。益生菌还可以提升人体的免疫功能,能增加白细胞的活性和抗体的产生。益生菌可促进那http://www.qdeastsea.net些用于免疫细胞相互沟通的物质(细胞因子等)的产生,细胞因子则能激活免疫细胞去吞噬病原体等有害微生物。益生菌能够分泌细菌素,可以杀死有害的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益生菌分泌的过氧化氢,也可以防止外界有害细菌的侵入。
益生菌疗法的思路是通过摄入安全无副作用的益生菌,与有害菌竞争,成为优势菌,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从而保持身体健康。有的益生菌还可以生成一些独特的细菌素,以阻止有害细菌对人体的伤害http://www.qdeastsea.net。使用抗生素后,就像一场无情的大火烧过一片长了杂草的庄稼地,无论是庄稼还是野草都被毁灭了,肠道菌群被完全破坏,烧过的土地需要重新种植新的庄稼,同样,使用过抗生素后,要及时地补充益生菌,重建良好的肠道菌群。
如果您已经使用过抗生素,并且已经显现出抗生素的副作用了(例如抗生素相关的腹泻),益生菌也可以帮助您恢复身体中的菌群平衡。
有研究发现,预先服用一种乳杆菌制剂Lactinex,可以有效预防由氨苄西林引起的腹泻。酸奶可以减轻红霉素治疗引起的腹泻、腹部不适、胃痛以及胀气等。婴儿口服乳杆菌可以有效预防由阿莫西林治疗引起的腹泻。
应对抗生素副作用的方法就是在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后补充益生菌和益生元来预防副作用的发生。2006年发表在《美国胃肠病学杂志》上的一篇综述指出,有多达20项严谨的科学研究都得出了相似的结论——某些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布拉酵母菌、多种混合益生菌等)能显著降低抗生素相关腹泻发生的几率。
如果你即将要接受抗生素治疗,最好在治疗前几天就多摄入一些益生菌,建议多喝酸奶和酸乳酒,或者每天服用益生菌补充剂。抗生素治疗开始后,每天也需要补充益生菌,但是不要和抗生素同时服用。要注意保护肠道菌群,如果腹泻后才开始服用益生菌补充剂,那么大多数益生菌可能会直接穿过消化道排出体外,没有机会在体内增殖。尽量摄入多种益生http://www.qdeastsea.net菌,可以喝酸奶的同时喝酸乳酒,或者摄入两种含有不同益生菌的食物或补充剂。抗生素治疗过程中,饮食要保持健康:多吃富含益生元的蔬菜、水果和全谷食物等,少吃精制的含糖食物。健康的饮食有助于为益生菌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其更好的发挥作用。目前国内最大的微生态制剂研发啊生产基地,青岛东海药业旗下的益生菌产品阿泰宁、宝乐安、爽舒宝、常立宁、助宝康等,在市场上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在很多科室已经逐渐成为主流,随着益生菌制剂的发展和普及。国内滥用抗生素的局面有望在未来得到缓解。
第五篇:专家解答什么是副乳,副乳的危害有哪些
专家解答什么是副乳,副乳的危害有哪些
大家都知道,副乳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副乳有很多情况,不同的情况对人体的影响是不同的。但是,不管是哪种副乳情况,它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那么,究竟副乳的危害有哪些呢。
副乳的危害体现在:
第一、如果患副乳症者仅有乳头或乳晕,其中腺体发育不明显,此类副乳症对于女性影响不大,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它可以平安的伴随着女子的一生。
第二、如果副乳症的病人是以腺体为主的副乳症,并伴乳头和乳晕,它也成为雌激素的靶器官,可以随月经周期出现经前副乳腺胀痛,有时体积亦会胀大,月经来潮后此种胀痛就会慢慢得以缓解。此类副乳症在妊娠和哺乳期,可以出现明显增大而胀痛。
第三、如果有乳头又有腺体发育较好的副乳腺,在哺乳期时,乳头可有乳汁溢出,这对哺乳妇女来说是个烦恼的事,腋下的内衣常可有乳汁溢出,局部常常是湿漉漉的,给乳母哺乳带来诸多不便。腋窝皮肤因乳汁的浸渍,可引起局部皮肤感染,或引起副乳腺乳腺炎。此可影响乳母的正常哺乳,出现这种状况应及时进行治疗。
第四、有的女性到了30岁之后,副乳症未能得到及时治疗,在周期性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刺激下,腺体可以继续增大,腋窝的脂肪组织不断的沉积于腺体周围,时间一久双侧腋下(少数为单侧)可见明显增大的团块出现,而病人双臂下垂时自感双腋下有明显的异物感,仿佛腋下夹住两个大“肉团”,无论行走、活动、穿衣十分不方便,影响了正常生活,最后必须彻底消除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中医疏通是最佳治疗方法,【副乳消】(官方网站:)由中国美胸第一人,中国美胸专业委员会主任谭邦兰研发,根据“疏经活络,活血散瘀,通则不痛”的原理综合治疗,不开刀,不吃药,不复发,一抹轻松减副乳。不含任何激素和有害物质,3个疗程彻底祛除副乳。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885-5151。
第五、患副乳症的女性有1%—5%的几率可发展成副乳癌,还有0.1%的病人发展为良性肿瘤。前者是恶性肿瘤,即使作了手术治疗,加之放疗、化疗等,将会给病人带来终身痛苦。不仅经济上损失,身体的伤害则更大。
第六、有典型而反复发作的副乳腺患者,往往都合并有较顽固的乳腺小叶增生症,有时常年服药则效果不佳。如果将副乳腺切除后,原有的乳腺小叶症慢慢自愈者不在少数,是何种机理尚不明了,有待进一步探讨。
副乳的发生没有症状,很难被人发现,只有在我们进行身体全面检查时才会发现。轻微的副乳症状对人体没有太大的影响,可严重的副乳则有可能引起肿瘤或乳腺癌的发生。我们了解副乳的危害有哪些后,提高对副乳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