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红岩》读后感:英雄的赞歌

《红岩》读后感:英雄的赞歌



第一篇:《红岩》读后感:英雄的赞歌

《红岩》读后感:英雄的赞歌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 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题记

为什么总是说国旗是用烈士们的鲜血染成的呢?这曾是一个让我困惑了的问题。直到看了这本《红岩》,才让我真正明白了在那个烽火岁月的那群人,他们为了党和国家赴汤蹈火;他们在敌人的审讯中威武不屈,他们,用自己的血肉奠基了新中国的今天。

合上这本《红岩》,揭开历史的书页,这是一个血与火交织的年代,这更是一曲英雄的赞歌:在中国解放前夕,国民党仍然在山城重庆垂死挣扎,将一批批以江姐、许云峰、成岗、余新江、华子良为代表的共产党秘密拘留在白公馆和渣滓洞两处集中营中,对他们严刑逼供,但共产党员们始终宁死不屈,最终在解放军全力攻打重庆时,国民党临近溃逃之际,便秘密展开了歌乐山大屠杀,只有少数关押在那里的人,见到了人民的胜利,见到了新中国。

在《红岩》中,每一位党员都是如此的忠诚、勇敢,从未顾及过自己,这正是共产党的党性。像那个装疯卖傻的华子良,居然装了数年,就是让特务们放松警惕,恢复白公馆和渣滓洞的地下联系,这是一个让人无法相信但却真实的事实,常人绝不如此忍受数年同伴的嫌弃和敌人的侮辱。谁又知道他是华蓥山纵队的党委书记、双枪老太婆的丈夫,一个绝对忠诚的共产党员?像江姐,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仍守口如瓶,坚决不供出一个字。敌人甚至惨无人道地用竹签钉入她的十指,然后拔出来,再钉……尽管如此,江姐只是淡然而坚定地写到:“竹签只是竹子做的,然而共产党员的意志却是钢铁。”十指连心,江姐怎么可能不痛?但对于一个革命者而言,死亡都是如此无用的威胁,痛,又算什么?

正是这本《红岩》,让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人们都无法忘记这段历史。在白公馆和渣滓洞关押着的三百余人里,《红岩》中出现名字的却没有几个,但这些“无名”的人也在为了革命做着相同的事。像那个善良的厨工,像那个地下党派来伪装的“看守员”,还有一些只是用“战士们”、“共产党员”一笔带过了,这些人也在用他们自己的方式与敌人斗争着,他们同样可以称之为——英雄。再一次打开那段尘封的历史,在曾经的烽火岁月,在白公馆和渣滓洞中,有这么一群共产党员们,他们为了革命事业,为了新中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和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一起,用鲜血染红了祖国的每一片土地。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第二篇:英雄赞歌

英雄赞歌

-——《红岩》读后感

解放战争后期,被关押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里的共产党员们,同盘踞在最后的堡垒——重庆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一种胜利前夕正义和非正义的最后较量。在这期间,很多同志不幸牺牲,而幸存者罗广斌,洋溢言两人,在革命回忆录《烈火中永生》的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

《红岩》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它的基本情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的展开了我地下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集中描写了革命者在酷刑考验下的坚贞节操,塑造了许云峰、江姐、成岗等众多可歌可泣,令人难以忘怀的英雄形象,深刻展示了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境界和思想光辉。所以,这部作品被视为具有共产主义精神和革命的教科书。

这本书是政治老师介绍给我的,当我怀着十分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它,我脑海中浮现了很多激动、振奋的场景,更有许多悲愤的画面。其中,我深深折服于共产党人威武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而这本书令我最为感动的是江姐的形象和《入党申请书》那一段。我从小就知道江姐是优秀的共产党员,是革命烈士。因为她还是巾帼英雄,所以我更要对她钢铁般的意志和忠贞不渝的意志表达深深的敬意。当得知丈夫的牺牲时,她没有过多抱怨那残酷的真实,而是毅然擦干眼泪投入了更加严峻的革命斗争;当敌人用竹签钉她手指时,她坚强如是“严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做老虎凳,毒打拷问,敌人用尽一切办法就是无法从江姐口中得到一点关于共产党的消息。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江姐双手接过红旗,迎冈一抖,五颗晶亮的金星立刻随着红旗飞舞。江姐高高的亮开红旗,”无味的声音充满着幸福的感情‘让五星红旗插遍祖国每一寸土地,也插进我们这座牢房。”是啊,在如同江姐那样的同志身上,我们看到新生的黎明和胜利的希望。

在第二十八章中,胡浩的入党申请书也着实让我动容。“更可贵的是在这天边黑暗的魔窟里,我们找到了国家的希望,找到了共产党,找到了自己的理想。”“虽然我不是共产党员,但我对共产党员和人民的党,赋予完全的信赖和希望。胜利就在眼前,我的心跳得如此激烈,我多么希望活着出去,奉献自己渺小的生命,作为一个革命卫士。”多么真切的情感啊,就是因为有了那么多人对党付出忠贞的情感,才让人看到了革命胜利的曙光。突然想到大学入学一开始,我们都写了《入党申请书》。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对党依然怀有深刻的情感。我们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努力建设新中国。

是啊,对这些可亲可敬的革命战士来说,国民党反动派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无法动摇他们对党忠诚的心,反而使他们的意志更坚定,使他们更加团结起来,去战斗去迎接革命的胜利去创造新的中国。

“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上,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丈光芒。”这是革命胜利的曙光,这是新中国壮美的黎明啊。读罢全文,我想了很多,有关革命烈士,有光共产党,有关自我的反省和人格的塑造。我们都知道,中国共产党经历了风风雨雨的90年,这过程中有过像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错误,但更多时候是党在带领我们建设伟大的新中国。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们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进入90年代后又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市场经济,再然后新世纪的入市﹑科教兴国、科学发展观的深刻贯彻,都着着实实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领导,我们正一步步走走向更为现代化的社会。

都说“红岩”这史诗般的称号是属于重庆的光荣象征,但“红岩精神”却属于整个社会,将一直影响和激励着处于和平时期的我们。

“红岩精神”是指革命烈士对共产主义信念执着追求的高度概括,是无数大义凛然的共产党员用鲜血和生命告诉我们这一伟大的实质和内涵。

在这和平的年代里,虽然革命早已胜利,不再有屠刀和皮鞭,但我们仍需要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甚至于为她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因此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首先要学习伟大的“红岩精神”,然后在实践中贯彻落实这份“爱国主义精神”。此刻开始,我们要努力学习,争取为新中国的建设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

再读《红岩》,那段血与火的历史永远不该被遗忘。坚贞不屈、勇于牺牲和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集结于英雄的革命者。我们也看到,星星之火也有燎原之势,我们势必要接下这革命的火种,让它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发出光热。

伟大的英烈们长眠于青山翠柏之间,“红岩精神”永垂不朽!

第三篇:英雄赞歌《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舍生忘死、不屈不挠、舍生取义……《狼牙山五壮士》中五壮士那舍生忘死的精神令人难以忘怀。

文章讲述了:五壮士在掩护群众和部队主力转移时,一边痛击敌人,一边诱敌上山。子弹打完了,就用石头砸,把一批批的敌人打下去后,有一批敌人扑上来了,不愿被俘的五壮士英勇的跳下悬崖。

读完文章,我眼中充溢着泪水。五壮士难道不珍惜生命吗?他们不知道这可能会葬身于此吗?不,他们都知道,他们也珍惜生命。只是大敌当前,他们不得不这么做。他们没有一点恐惧。因为他们是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跳崖的。

五壮士的精神在和平时期仍然可见。一次,两个小学生不慎落入水中,路过的长江大学学生见状立即下水施救。最后,落水的小学生获救了,三名大学生却因水流太急,将青春定格在了那一天。

多美的花季啊!他们都是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怎么就这样凋谢了?但他们的付出换来的是生命,他们应该也会认为很值得吧。无论是英勇跳崖的五壮士,还是勇救落水儿童的大学生,他们的事迹会永远在我们心中,我们的心将会为他们唱着一首壮烈的歌——英雄赞歌。

每个周一,我都会为升旗仪式敲响大鼓,看着冉冉上升的国旗,心中有种说不出的自豪。当奥运健儿在赛场上拼搏,为祖国夺取奖牌、“神舟”升天……我的心会更坚定的说:身为中国人,我自豪!

第四篇:英雄赞歌教案

《英雄赞歌》教案

课型:音乐欣赏课

年级:初中二年级

教具:教室多媒体、《英雄赞歌》完整音乐、电影《英雄儿女》片段、《英雄 赞歌》的词 作者公木图片、曲作者刘炽图片。教学目的:

1、通过《英雄赞歌》的欣赏,使学生感受、了解《英雄赞歌》这首歌曲的背景资料及抗美 援朝的史实资料。

2、通过《英雄赞歌》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体会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舍身忘死、英勇杀敌英 雄气概。激发学生对英雄的无比敬仰之情。提升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欣赏歌曲《英雄赞歌》,观看电影《英雄儿女》片段。

教师提问:

同学们在欣赏完歌曲和电影片段之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

教师介绍:《英雄赞歌》是电影《英雄儿女》的插曲。因电影《英雄儿女》的播放而红遍大江南北,是一首传唱不衰的经典革命歌曲。词作者公木,曲作者刘炽,演唱者张印哲。

电影《英雄儿女》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士王成、王芳兄妹同上战场,王成在坚守无名高地的战斗中壮烈牺牲,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帮助下以哥哥的精神为榜样,为战士服务,最终她和养父王复标、亲生父亲王文清在朝鲜战场上团圆的故事。《英雄赞歌》这首歌曲就是献给像王成一样的、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无数英雄们。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政府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为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朝鲜的侵犯,保卫中国安全,派出志愿军于1950年6月至1953年7月赴朝进行的自卫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是一次显示中国人民能力的战争,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力量和正义,是一次伟大的胜利。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人物。

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哪些英雄人物? 学生回答:

教师介绍:如为保证部队攻克高地而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黄继光;为不暴露目标,忍受烈火烧身的巨大痛苦,直至壮烈牺牲的邱少云;冒着零下20度严寒跳入冰窟救出落水朝鲜少年,自己却光荣牺牲的罗盛教;遭美机轰炸而牺牲的毛泽东主席的儿子毛岸英等。《英雄赞歌》就是赞扬这些英雄舍身忘死、英勇杀敌的英雄气概的一首歌曲。

2、朗读体验:

学生朗读全文,对歌词内容产生初步感知

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 青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

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英雄猛跳出战壕,一道电光裂长空,裂长空

地陷进去独身挡,天塌下来只手擎

两脚熊熊趟烈火,浑身闪闪披彩虹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一声呼叫炮声隆,倒海翻江天地崩,天地崩

双手紧握爆破筒,怒目喷火热血涌

敌人腐烂变泥土,勇士辉煌化金星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教师提问:

在《英雄赞歌》的歌词中哪些语句表现了英雄的英雄气概? 学生回答:

教师介绍:在上甘岭战役中,为了炸掉敌人的火力点,黄继光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直到 最后,在没有弹药的情况下,他纵身扑向敌人的火力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王成在坚守无名高地的最后时刻,用手中仅有的一根爆破筒,和敌人同归于尽。邱少云在一次战前潜伏时,不幸被敌人的燃烧弹击中,为了不暴露目标,他忍受了烈火烧身的剧痛。一动不动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教师提问:现在给同学们一个赞颂英雄的机会同学们要用什么样的词语?

学生回答:

3、学唱歌曲:在歌曲的学唱过程中再次感受英雄伟大的英雄气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第五篇:诗歌朗诵《英雄赞歌》

2014年

日广播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中午好。我广播的主题是清明节诗歌朗诵《英 雄 赞 歌》。

鲜花 象灿烂的火把燃烧在眼前……

五星红旗

象熊熊的烈焰映红了苍穹……

面对庄严的墓碑

我们心如潮涌

面对先烈的英灵

我们热泪盈眶……

耳边,仿佛还震荡着激烈的枪炮声

眼前,好像还弥漫着战斗的浓浓硝烟……

永远不会忘记

身先士卒,革命志士逞英豪

永远不会忘记

力战顽敌,一片丹心照乾坤

一个声音高喊着

勇往直前,战斗不息……

是你们

使天空变得晴朗高远

是你们

使大地变得瑰丽斑斓

是你们

使阳光变得灿烂辉煌

是你们

使春风变得和煦温暖

高亢的国歌在耳边响起

鲜艳的国旗在空中飘扬

听,革命先烈

鲜红的热血

谱写的英雄赞歌

是多么的嘹亮,多么激昂……

今天的广播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